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林大奶奶的脑瓜子转得可真快啊!

十一娘咬了咬牙:“那我写封信回去问问!”又苦笑道,“偏偏大奶奶看中了我的绣艺,要只是看中了我院子里的那株西府海棠多好啊!”

黄三奶奶故做不解地道,“看中你的西府海棠有什么好?”

十一娘笑道:“我这就嘱咐人把它送到林大奶奶家里去,也免得这样费事了!”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

林大奶奶更是道:“我院里倒有株玉兰花,你要是不嫌弃,我明天就让人给您送过去。”

黄夫人听了就指着十一娘和林大奶奶对太夫人、林夫人道:“看见没有,都是些败家的。连两棵树都保不住,只有你们还当宝贝似的捧手里面。”这下子,大家再也顾不得矜持,个个捧腹大笑。

把进来禀事的小丫鬟笑得一头雾水:“……妈妈说,可以开饭了!”
 
第140章喜筵(中)

人总是对和自己同阶层的人要容易接受一点。

黄夫人一句“都是些败家的”的,让林大奶奶顿时对十一娘亲近起来。问她平时在家里都有些什么消遣?喜不喜欢听戏?觉得是长生班的庚长生唱得好还是结香社的白惜香唱得好?又有黄三奶奶在一旁凑趣,三个人笑语殷殷,十分亲热。

走在前面的太夫人趁机回头看了一眼,放心地和黄夫人讨论山东人嫁姑娘和燕京有什么不同来。

吃饭的地方是个小小的花厅,摆了五、六张桌子,只有东边一路坐了两个妇人。一个五十来岁,穿了件沉香色十样锦妆花遍地金通袖袄,乌黑的头发梳了个圆髻,只戴着赤金观音分心,表情很是冷峻。一位四十来岁,穿了宝蓝色牡丹穿花遍地金通袖袄,梳了个牡丹头,戴了赤金衔珠凤钗,红宝石戒指,笑容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另有个穿着大红刻丝金枝绿叶百花综裙妇人陪在两人身边。她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相貌很普通,眉宇间却带着一丝倨傲,给人一种不是很好相处的感觉。

林大奶奶立刻低声道:“看见那个穿大红刻丝综裙的没有,唐家的三少奶奶杨氏。”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

她吃惊的不是在这里遇到了建宁侯的女儿,而是林大奶奶证据里竟然有提醒的意思在里面。

两人好像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长谈……有时候,缘份真是件奇怪的东西!

感叹中,三人已望了过来。其中那个四旬妇人立刻笑着离席迎了过来:“大家可来迟了!”

唐夫人等人纷纷和那妇人打招呼:“李夫人!”

太夫人就朝十一娘招手:“来,见见山西总兵李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忙上前给李夫人行礼。

李夫人一面还礼,一面道:“这可折煞我了。想当初,我们家老爷还是侯爷给救回来的……”

“这又不是大殿论功行赏。”太夫人笑着打断了李夫人的话,“李夫人也太客气了些!”

说话间,那五旬妇人和唐家三少奶奶杨氏走了过来。

“早就听说侯爷娶了个贤良淑德的,没想到还是个美人!”那五旬妇人笑着上下打量她,“我们侯爷是个有福气的!”

十一娘听着不由冒汗。

在嫁给徐令宜之前,她只是余杭乡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而已,什么时候有贤良淑德的美名,这位妇人的帽子也太高了些!

太夫人听了却只是呵呵地笑,然后对十一娘道:“这位是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梁大人的夫人。”

十一娘屈膝给梁夫人行礼。

梁夫人忙携了她的手:“侯爷和我们家老爷兄弟相称,妇人不必多礼。”

“哎呀!”一旁站着的杨氏突然掩嘴而笑,“可怜我妹夫多了个小婶娘。”

十一娘听着一头雾水。

太夫人就笑道:“唐家三少奶奶的二妹妹,是梁夫人的三儿媳妇。”

十一娘恍然大悟。

那梁夫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悦,笑着打哈哈:“我这不是怕给见面礼吗?”

大家听着都笑起来,倒把杨氏的突兀给掩了过去。

唐家四奶奶有条不紊地安排大家入桌。

太夫人、郑太君、黄夫人、林夫人坐了一席,梁夫人、李夫人、甘夫人、乔夫人坐了一席,林大奶奶、黄三奶奶、十一娘坐了一席,,就有司客的妈妈请了唐小姐的几位舅妈、姑妈,大家见了礼,唐夫人陪着几位舅妈坐了一桌,几位姑妈又坐了一桌,五桌满了,十一娘这边倒空出一个位置来。唐家四奶奶就笑着对杨氏道:“你也陪着坐了吧!”

杨氏笑笑,正要入席,有小丫鬟跑进来:“长公主府的周夫人来了!”

唐家四奶奶一听,忙迎了出去。杨氏见了,也跟了过去。

黄三奶奶就向十一娘解释道:“驸马爷姓周。长公主年事已高,人情客往,都是儿媳周夫人出面。她是镇南侯王饶的嫡长女。”

十一娘灵光一闪。低声道:“是不是福建布政使王大人的亲戚?”

黄三奶奶微怔:“镇南王家的确出了一个做福建布政使的旁支兄弟。原来你们认识?”

那就对了。

给十娘说亲的那位。

那位王夫人和十娘的姑姐姜夫人十分要好……

她知道这些人家盘根错节,但是复杂到这种程度,她还是不由暗暗庆幸——如果不是太夫人改变主意决定带她出来,想自己摸清楚这些关系,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事。

十一娘摇头:“我认识布政使王大人的夫人!”

林大奶奶听着奇怪,正欲问个详细,唐家四奶奶和杨氏已一左一右地拥着位穿着大红刻丝蝴蝶葡萄褙子的三旬妇人走了进来。

郑太君、太夫人几位年长的坐着没动,甘夫人、李夫人几位年轻的站起来和周夫人打招呼。

周夫人十分活络,曲膝行礼问安,每人都不重样——问郑太君她的身体,问太夫人丹阳怎样了,问林夫人五小姐林明远什么时候嫁,问梁夫人已经先割了小麦什么时候割大麦,又打趣甘夫人怎么不和亲家坐在一起,是不是不好意思……她一个人就让气氛骤然热闹了三分。十一娘看着不由暗暗佩服。又听着这周夫人话里有话,不由低声地问林大奶奶:“甘夫人和谁是亲家?”

林大奶奶笑道:“兰亭和梁大人家的长公子订了亲!”

十一娘愕然:“什么时候的事?”

“今年三月份!”林大奶奶笑道,“先前梁家一直求娶兰亭,甘家想先嫁了曹娥再议兰亭的婚事。谁知道六月间蒋家老祖仙逝了,蒋家想百日之内完婚,可福建离这里千里迢迢,又是盛夏,有些赶。甘家索性让曹娥等三年孝期过了再说。就先议了兰亭的婚事。说起来,兰亭也不小了。梁家的太夫人也一直病歪歪的,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的,兰亭这边岂不又要等三年。她底下还有两个正要议婚的妹妹呢!”

十一娘脑子飞快地转着,勉强听出了一些道道来:“您是说,甘家三小姐要嫁到那个”一门四进士,祖孙两阁老”的建安蒋家去。甘家七小姐却和梁家大公子订了亲。”

这样一来,甘家三小姐就成了乔夫人的娘家人了?

真是复杂啊!

“嗯!”林大奶奶点头,看了一眼杨氏,然后朝十一娘眨着眼睛:“杨家想把二女儿嫁给梁家的大公子,可惜梁家的大公子早已和甘家的七小姐订了亲,二公子早和浙江按察使黄玉的次女订了亲,所以杨家的次女就嫁给了梁家的三公子。”说着,抿着嘴笑了笑。

十一娘明白过来。

不管是大家大族还是小门小户,长子长媳是全家的表率,是支撑门户的人,所以在长子的培养和长媳的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的。梁家这样做,根本就是不想和杨家结亲……她又想到兰亭的纯真聪慧,大度宽厚,不怪梁家一直求娶。

她笑着朝林大奶奶眨了眨眼睛:“明白,明白!”

林大奶奶眯着眼睛笑。

十一娘突然觉得这个林大奶奶也是个很有趣的人!

梁家的二公子娶了浙江按擦使黄玉的次女……她想到当初为太夫人的生辰大太太要送百寿屏风,五娘要紫檀做屏风底座,罗家有一块,却因为黄大人的母亲生辰被罗振兴拿去雕了一个寿星翁……一眨眼,都是两年过去了。她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来,她还欠兰亭一个情——兰亭在知道她成为徐令宜的继室时,曾委婉地告诉她,让她多看佛书,未曾不是希望她能从中得到心灵的平静,能度一切苦厄。可惜她当时自顾不暇。不敢和兰亭多接触,这一直是她心底的一件憾事。

思考间,太夫人向她招手。

十一娘忙离席去了太夫人那里。

“周夫人,这是我们家四媳妇。”又指了周夫人对十一娘道,“这是长公主府的儿媳,我们燕京的能人,周夫人。”

十一娘半蹲着行个福礼,周夫人忙还了礼,对一旁的太夫人道:“我说这是谁,这样的标致。我却没见过,原来是您们家的四夫人。”

杨氏就在一旁道:“您觉得不觉得她长得和宋婕妤有点像。”

周夫人一副没有听见似的模样和十一娘说着话:“我们家住在一条胡同,就在荷花里旁边,没事就去我们家里玩去,侯爷和我们家那口子,还有顺王,都是发小,好着呢,你也不要拘谨才是。”

十一娘飞快地看了一眼太夫人,见太夫人微微颌首,就笑着喊了一声“姐姐”。

周夫人立刻笑着应了,然后笑着对唐家四奶奶道:“你不用为难了。我和四夫人挤一桌。”

唐家四奶奶急道:“那怎么能行?”

“你以为我是稀罕你们家的饭菜啊!”周夫人嘻笑道,“我这不是想来凑个热闹吗?哪里没有这点吃的,喝的。”说着,也不管唐家四奶奶说什么,问十一娘,“你坐哪里?我们姐妹第一次见面,要好好说话才是。”又对太夫人等人道,“本应该布箸摆碗,几位伯母、婶婶看在我婆婆今天没来,也让我放肆放肆,到四夫人面前充个大姐。”

逗得几位夫人哈哈大笑。

那郑太君更是难得语带调侃地打趣人:“明天告诉长公主去!”

周夫人就拉着郑太君的衣襟不放:“明天带了蜜饯果子去看伯母”把个郑太君逗得直笑,点着她的额头:“去吧,去吧,免得在这里闹我们。”

大家又是一阵笑。

她就拉了十一娘往十一娘的席面去。
 
第141章喜筵(下)

周夫人拉了十一娘往十一娘的席面去,一眼就望到了黄三奶奶,指着她笑道:“我说怎么不见你,原来躲在这里。看见我来也不打声招呼。”

黄三奶奶已笑着站了起来:“我这不是在这里等着吗——等姐姐和四夫人说完了话,也该轮到我了。”说着,离席曲膝给周夫人福了福。

周夫人忙还了礼。

林大奶奶也离席和周夫人见礼。

周夫人还了礼,笑着拉了林大奶奶的手:“刚才还在问明远的婚事,可巧就遇到你了!”

林大奶奶苦笑:“燕京略有头脸的人家都看遍了,明远都不满意。周姐姐要是有那合适的,也帮我们家明远关心关心。”周夫人忙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眼角却忍不住瞟了十一娘一眼。

十一娘也不由在心底苦笑。

这都是些什么事啊!

黄三奶奶看在眼里,笑着招呼周夫人坐下,丫鬟们上了茶,唐夫人吩咐上菜,立刻有穿红着绿的丫鬟巧笑嫣然地端了菜肴上来。

唐家还有一些客人在偏厅,唐家四奶奶留了三少奶奶杨氏在这里服侍,待菜上齐,告了个罪,去了偏厅。唐夫人亲自做东,敬酒劝菜,一时间,到也很是热闹。

吃了饭,移到花厅后的暖阁喝茶,座夫人问是打牌还是听书。

大家都望向太夫人,太夫人则偏身问一旁唐小姐的舅妈们:“…一打牌还是听戏?”

唐夫人娘家在临潼也是大户人家,家里也曾出过知府、参政,只是比起在座的诸位实在是差得远。那大舅妈忙道:“都不拘,都不拘!”

太夫人又笑问身边人,大家也都说不拘。

“那就打牌吧!”太夫人笑道,“如今上了年纪,怕吵!”

唐夫人看着在座的年长的居多,笑着点头,叫丫鬟进来支了几张牌桌,拿了了南竹雀牌,郑太君、太夫人、黄夫人、林夫人一桌,梁夫人、乔夫人和唐小姐的一位剪妈,一位姑妈一桌,李夫人坐到太夫人左边看牌,甘夫人和周夫人坐到一起,加上林大奶奶和唐小姐的另一位姑姑,又凑了一桌。

十一娘坐在太夫人的右边,黄三奶奶坐在黄夫人的左边,两个人就挨在了一起,不时议论几句牌局的优劣。这方面十一娘不在行,多半是听黄三奶奶讲,这才发现打麻将有很多的窍门,不亚于一道高等数学题,渐渐听出些门道来,也颇感兴超。黄三奶奶见十一娘并不是敷衍她,说的更起劲。

一旁的黄夫人嫌她唠叨:“你们再去开一桌去。”吓得十一娘连连摆手,“我不会,我不会!”

黄三奶奶脸一红,可不敢再出声了。

有司客的妈妈带了个穿着蓝绿色妆花通袖袄的妇人走了过来。

十一娘定眼一看,竟然是姜柏的夫人。

因为元娘去世,谆哥要守孝,两家只是过了庚帖。只是不知道过了孝期这婚还议不议。

她思忖着,那姜夫人已笑着给太夫人曲膝行礼:“听说您在这里,过来问个安。”

太夫人抬头望着她就笑了起来:“什么时候来的?吃了饭没有?”态度很是亲热。

十一娘心中微动。

想到第一次见到姜夫人时的那种低调,再看她主动过来给太夫人问安,心里肯定是很希望能和徐家结亲的。而太夫人对她这样的亲昵,想必也有孝期过后接着议亲的意思。

就听姜夫人笑道:“刚来。因家里有客人,所以吃了饭才出的门。”

太夫人点头,指了十一娘:“你们见过没有?我四儿媳!”

元娘小殓的时候见过,此刻却不好详说。

两人笑着互相见了礼。姜夫人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见过一面”,然后道:“不敢打扰了大家的兴趣。等会还要去偏厅会几位姊妹。见您身体安康,我也就放心了。先去了,等回再来看您。”

太夫人点头,十一娘代送到了门口,看见司客的妈妈陪着十娘的婆婆、茂国公府王太夫人走了进来。

她忙迎上前给王太夫人曲膝行礼。

王太夫人看见她微微有些惊讶:“你婆婆带你来的?”

十一娘笑道:“她老人家正在暖阁打牌呢!”又问她,“十姐可好7”

王太夫人点头:“挺好。这天气冷,我就没带她出来。”

十娘估计也不会喜欢这种场合。

十一娘点头,笑着陪王太夫人进了暖阁。

大家纷纷和她打招呼,太夫人这边坐着没动,唐夫人、梁夫人等人起身和她行礼。

十一娘已回了太夫人身边,那李夫人就低声问她:“这位是哪家的夫人?”

“茂国公爷的老夫人。”她笑道,“我家十姐就嫁到她们家了”

李夫人听了大吃一惊,欲言又止。十一娘看着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

那王老夫人已经走了过来,大家一阵寒暄过后,王太夫人专程向太夫人道谢:“一…还特意送了补药去。等她好一些了我让她亲合到府上去道谢!”

“王老夫人太客气了。”太夫人笑道,“不管怎样,也是我们家十一娘的姐姐,我去看看也是应该!”态度很客气,不免给人生疏之感。

十一娘想起太夫人给的帖子一——王家并不在其中。

她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大家同在一个圈子里。怎么会没有来往……只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两家生分起来。或者,与王琅、徐令宽两人的事有关系?

思忖着,一旁的郑太君忙问出了什么事?

太夫人笑着没有做声,王老夫人就把十娘小产的事说了。

郑太君不由感叹一番:“孩子们不懂事,这头胎多半是损了的……你也不必伤心,她还年轻,养些日子就好了。”又想起五夫人来,“丹阳可还好?”

太夫人就露出笑容来:“请济宁师太来看了风水。搬到后花园里去住了。

我看着那脸颊白里透红,人也越来越丰腴,想来还好!”

“那就好,那就好。”郑太君连连点头,说起来礼部侍郎卫大人家的三媳妇头胎就生了对龙凤胎的事。

一时间,大家都被这话题吸引过去,倒把个王老夫人晾在了一旁。

唐夫人看着就张望了一圈。在周夫人身边找到了正在看牌的杨氏,她的眉头很快地蹙最蹙,然后笑着上前携了王老夫人的手:“我们老姊妹也有些日子没见了。姜夫人可还好?听说姑爷上个月开仓放粮,得了皇上的嘉奖?”

提到女儿女婿,王太夫人满脸是笑:“姑爷是个勤勉的性子。琳儿能跟他,真是前生修得的福气。”两人说着,坐到了一旁的梅花攒心围栏矮脚榻上。

马车缓缓地驰出中山侯家,太夫人不由长长地吁了气:“可真累人!”

十一娘笑着递了杯热茶过去:“您喝口茶。”

太夫人接过啜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舒服的表情。

“您眯一会吧!”十一娘笑着给太夫人掖了掖搭在腿上的白狐褡袱,“别家还有半炷香的功夫呢。到时候我喊您。”

“还是回家再睡吧!”太夫人笑道,“如今年纪大了,睡着了醒不来,醒着睡不着!”说着,问十一娘,“你今天算是正式露了面。说说看,都看出些什么来了?”

十一娘错愕。

心思飞快得转着。

太夫人想知道什么?

自己有没有看出各府之间的关系?还是这些人的性格脾气?

迟疑间,太夫人已笑着提醒她:“如果侯爷问你到中侯家的事,你会怎么跟侯爷说?”

跟男人们说,自然是说政治历史经济…

她心中一动,笑道:“唐夫人在正房招待的我们。都是时常来往的定国公府郑太君、水昌侯府黄夫人、威北侯府林夫人等人。午饭在正房后面的小花厅里吃的饭。不过吃饭的时候多了两个人……”

太夫人听着目光微闪。

十一娘知道自己猜对了。

笑容越发的从容不迫起来。

“一位是华盖殿大学士、刑部尚书梁大人的夫人,一位是山西总兵李忠的夫人。听说建宁侯想把次女嫁给梁家的大公子,结果大公子和恩勤伯家甘家的七小姐订了亲,二公子和浙江按察使黄大人的次女订了亲,建宁侯就把次女嫁给了梁家的三公子。奇怪的是,梁家大公子和恩勤伯家的七小姐订亲的事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说到这里,她看了太夫人一眼。

太夫人正笑眯眯地望着她,见她停下来看自己,立刻笑着携了她的手:“好孩子。你真是个聪明的。”说着,满脸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等会见了侯爷,就这么跟他说!”

男人的意志常常会通过家里女人的举动透露出来一一太夫人是想让她做徐令宜的另一双眼睛吧!

这个工作她能胜任,而且,这也是她想达到的目的。

十一娘愉悦地点头:“娘,我知道了!”

太夫人点头,眼底全是满意。

说话间,马车已屋了荷花里。

徐令宜和三爷早得了信,领了小厮挑着大红灯笼在垂花门迎。

太夫人下了车,奇道:“小五呢?”

徐令宜道:“我看着天气冷,让他先回去了。五弟妹如今怀着身子,身边不能没人。”

太夫人点了点头,由十一娘挽扶着进了垂花门。

三夫人领了丫鬟在门内等。

四人并一大群丫鬟,婆子簇拥着太夫人回了屋。
 
第142章拜访(上)

路上,三夫人低声解释:“天色太晚,让孩子们先歇下了。五弟妹身子不便,侯爷让五爷陪着五弟妹先回去了。”

太夫人点头,问:“孩子们晚上都吃了些什么?”

“勤哥和俭哥吃的一品老鸭火锅,谕哥、贞姐、谆哥做了素八珍。”

太夫人满意地“嗯”了一声,由徐令宁亲自撩了帘子服侍着进了屋。

留在家里的魏紫已带丫鬟婆子在一旁候着,见太夫人回来,忙上前帮着解了斗篷,服侍太夫人去净房更衣、梳洗。

三夫人就笑着问十一娘:“那边很热闹吧?”

十一娘笑道:“听说嫁妆就有一百二十四抬。”

“哎呀!”三夫人眼露艳羡,“那欧阳家也真是有造化,能娶了唐家小姐。这样大手笔的陪嫁,满燕京也是头一份。“

十一娘微微笑。

徐令宁却道:”当年五弟妹嫁进来的时候不也是一百二十四抬嫁妆!”

“那不同。”三夫人道,“丹阳是独生女,唐小姐家可是有十三个女儿。”

两人正说着,太夫人出来。

三夫人忙上前搀扶着坐到了临窗的炕上,十一娘就去倒了杯热茶端过去。

太夫人接过热茶啜了一口,道:“时候也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明天还各自有事呢!”

四人应喏,给太夫人行礼,退了下去。

出了太夫人院子,徐令宁就若有所指地对徐令宜道:“那我们先回去了!”

徐令宜笑着点头,徐令宁就拉着有些不解的三夫人先走了。

十一娘看着也是一头雾水。

说起来,两人都要往东去,还同一段路呢?干嘛各走各的?

正想着,却听到徐令宜问她:“见到周夫人了?”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侯爷怎么知道?”

徐令宜笑道:“今天我和士峥一起吃的晚饭。哦,士峥就是福成长公主的三儿子。”

看样子,这位周士峥大人和徐令宜交情真的很不错。

十一娘听了不由笑道:“我听周姐姐说你们是发小!”

“什么发小!”徐令宜神色间有几分不以为然,眼底却有暖暖的笑意,“不过是吴皇后在时,和顺王几个常常一起去坤宁宫里玩罢了。”说着,露出几分怅然来,“没想到吴皇后却受了太子的牵连,被先帝赐死了。”

这些陈年的往事她不知道,自然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就笑着转移了话题,趁机把和太夫人说的话与徐令宜说了。

徐令宜默默地听着,和十一娘回了自己的院子。

绿云和红绣带着丫鬟、婆子候在门口,见两人进来忙上前请安。

徐令宜脚步不停地朝正房去。

十一娘想着他昨天歇在太夫人那里……应该是有话对自己说。

她急步跟了进去。叫了丫鬟服侍他,自己去净房梳洗更衣。

待收拾停当出来,徐令宜正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

十一娘笑着坐到了他对面。

小丫鬟上了热茶,她捧在手里啜了一口,脸上就露出惬意之色来。

徐令宜看着不由微微一笑。

因为胃被温暖,所以人也变得懒洋洋起来。

十一娘就主动问起徐令宜昨天的事来:“。。。侯爷和娘商量的怎么样了?”

“娘不是那种没有远见的人。”徐令宜笑缀了一口茶,“三哥的事她老人家也觉得好。只是想把勤哥和俭哥留下。像三嫂这样的性子,去了湖州、杭州之类的富足之地是害了她。只能寻个贫瘠一些的地方。一是杀杀她的性子,二是这种油水不大,纵是三哥耳根子软,也不至于酿成大事。

我再派了得力的师爷跟过去。有什么事她做的实在出格,自会来报了我。于他们是件好事,只怕那种地方没有好的先生,耽搁了勤哥和俭哥的学业。”

没想到太夫人就这样答应了。。。

十一娘心里很是佩服。

暗暗警告自己,行事要像太夫人那样提得起放得下才是。

“那三爷对那两个孩子是什么安排?”

“具体的我还没有说。”徐令宜道,“只是略略提了提想让他外放的事。他听了十分感兴趣。我让他早点商量了三嫂快来回我。我也好早做打算。”

十一娘点头。

看样子,昨天晚上商量好了太夫人,今天下衙后又商量好了三爷。。。所以刚才三爷才会若有所指,才会急急拉了三夫人回去,想来是和三夫人商量这件事去了。

“我看,就算是三嫂要把两个孩子带到任上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十一娘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孩子们出去见识见识也好啊。万一不行,再接回来也是一样。我们这样的人家,孩子读书原是修身养性,就是耽搁些日子也不打紧。何况俗言说得好,儿不嫌母丑。跟着父母,就算条件再艰苦,也总是一家人在一起,好过骨肉分离。”

徐令宜微微颌首:“看三哥那边怎样说我们再做打算吧!说不定全是我们杞人忧天,三哥根本没有把勤哥和俭哥带去任上的意思。”

十一娘就想到林大奶奶说想把慧姐儿送到自己这里来跟着学针线的事来:“……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这事,两家又住隔壁,实在是不好推辞。万一林大奶奶带了慧姐儿过来,我们家贞姐儿少不得要出面帮着招待招待。到时候谆哥落了单,只怕不习惯。”

徐令宜愕然:“你的绣艺来自仙绫阁?”

十一娘笑道:“学了些皮毛罢了。”

徐令宜打量着她,半晌没有说话。

十一娘不知道他的意思,自然先退一步。就笑道:“要是侯爷觉得麻烦,我再找借口辞了她就是。”

“不用。”徐令宜听了忙道,“既然当着众人的面答应了,私下找借口辞了就不太好了。她如果来,你就带了贞姐儿一起招待林大奶奶母女就是。至于谆哥,我会跟娘说的。”

这个却不用了,免得太夫人以为自己在徐令宜面前说了什么,怂恿着儿子出面。虽然徐令宜不是这种人,可防微杜渐……

十一娘就笑道:“侯爷答应即可。娘那里,还是等林大奶奶真的要来再说吧!万一林大奶奶只是一时兴起,反到显得我们草木皆兵沉不住气。”

徐令宜听了不由笑起来:“哪有那么多的小心眼。”

十一娘见他不以为然,不禁低声喃喃:“女人就是这么多小心眼的!”

徐令宜大笑,觉得她十分有趣。一会像大人深谋远虑,一会像小孩子似患得患失。就高声叫了夏依进来服侍他漱洗。

十一娘大惊:“侯爷……”

徐令宜”哦”了一声,若无其事地道:“天晚了,就歇这里吧!”

十一娘脑袋里”嗡”地一下,那天的种种不适好像又回到了她的身上,话就脱口而出:“不行!”

徐令宜听着目光渐渐沉了下去,如古井般深不可测。

十一娘一个寒颤,清醒过来。

“不行!”她只好换了娇嗔的口吻,”我刚定了规矩,您就不遵守,以后谁会信服我啊!”

徐令宜看着她嘟了嘴,一副忿然的样子,不禁失笑,又想着她说的也有道理。房里的事本来就是正室管,她又是刚进门……倒也不为难她,起身道:“本来想和你说说话的……”

“我明一早服侍侯爷吃早饭!”十一娘立刻粲然地笑。

看样子真是怕自己坏了规矩!

“算了!”徐令宜笑道,”免得你一大早起来。天气怪冷的。”

十一娘忙殷勤地送徐令宜出了门,叫双玉提了灯笼送他去了乔姨娘那里。

冬青不免责怪:“夫人真是,哪有把夫君往外推的道理。”

十一娘倒在大床上,舒服地伸着懒腰,低声喃道:“傻瓜才会为难自己!”

冬青却没有听清楚,追问道:“夫人说什么?”

“没说什么。”十一娘不想多谈这个问题,转移了话题,”怎么不见琥珀?”

“晚饭后杨辉祖家的来给她送桂花糕。”冬青笑道,”听说她随您去了中山侯府,在后罩房时一直等到现在。琥珀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