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攻略-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从王家出来,已是黄昏时分,十一娘坐的是徐家的马车,一般情况下和大奶奶说几句话就各自打道回府了。她特意这样高声吩咐琥珀:“我们跟着大奶奶的马车。”然后由跟随的婆子扶着上了马车。
琥珀不动声色地吩咐赶车的,徐家的马车就跟着罗家的马车驰出了石狮胡同。
“夫人的脾气也太好了些。”琥珀关了车门,语气里就带着几分不满,“十姑奶奶就是怎么了?有气也不能拿您撒啊!这让您的颜面往哪里搁啊?”
十一娘淡淡地笑:“我可有什么做得不到之处?”
琥珀一怔,道:“没有!”
“那不就结了。”十一娘笑道,“我既然没有做错,有什么可不安,可愤恨之处。”说着,眼中露出浅浅的怜惜,“你不知道,十姐她……爱也好,恨也好,总得有样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十娘愤恨的目光、咄咄逼人的神色、绿筠楼掀她桌子时的不甘……各种画面如走马灯似的在十一娘脑海里旋转。
……
马车走到西大街的路口就停了下来。
十一娘正纳闷,随车的婆子叩了车门,“夫人,大舅奶奶过来了。”
第120章家宴
她忙让开了车门,大奶奶冒着寒风,提着裙摆钻了进来。
“我看十娘的样子不对劲。”她周身透着冷意,“问她什么也不说!问急了,只应一句”好”字。”
十一娘听大奶奶这么一说,把王老夫人和自己在一起时的不安也告诉了大奶奶。
大奶奶点头,道:“你上有婆婆,下有妯娌,进出不方便。明天我自己去看她就行了。有什么事,会差人跟你说一声。”又道,“你从这里回荷花里很近,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好了。免得回去晚了侯爷担心。”
十一娘很感激她的体贴,说了一些路上小心之类的话,和大奶奶在西大街路口分了手。
小丫鬟领了个穿着鹦哥绿潞缎褙子的妇人走了进来。
她不过三十七、八岁的年纪,中等身材,有些削瘦,广额隆鼻,长得很漂亮,但眉宇间非常端庄,因而显得有些严肃。
“侯爷,夫人!”她恭敬地给十一娘和徐令宜行礼,举止间透着世家女子特有的优雅与矜持。
十一娘看着不由暗赞一声。
乔莲房与她母亲相比,颇有些“画虎画皮难画骨”的感觉。
可正因为如此,十一娘看着不由微微摇头。
如果不是被扯到这件事里来了,乔莲房何须早晚向自己问安,乔太太又怎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做为妾室的母亲,她不算是徐家的亲戚,来看女儿,需要十一娘同意不说,还得走角门。
徐令宜没有做声,只是点了点头,态度显得很冷漠。
十一娘只好笑道:“乔太太可有什么事?”
乔太太眼神一暗,低声道:“妾身是来谢谢侯爷和夫人的。莲房的父亲去世的早,我膝下只有这一女,对她期望颇深。三岁启蒙,五岁读诸子。偏偏又聪慧,又懂事,深得国公爷夫妇喜欢,把她带着身边教养。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见识少,眼皮子浅,把她如珍宝的惯着,现在养成了个不谙世事的性情。”说着,蹲下身去,深深地行了一个福礼,“如果她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侯爷和夫人看在她幼年丧父的份上,多多包涵,妾身感激不尽!”
哈!没想到这位乔太太也很会说话!
既说了乔莲房父亲早去,由寡母带大的可怜身世;又说了自己这个女儿是如何的才情出众;还说了乔莲房和程国公夫妻的关系和乔莲房高傲的性格都是自己惯的。
实在是个妙人。
十一娘不由抬头看徐令宜。
正好看到徐令宜的目光瞟过来。
他神色有微愠,好像在说,这是你们女人家的事,难道还要我出面不成!
十一娘在心里暗暗叹一口气,上前几步扶了乔太太:“您太谦虚了。乔妹妹行止有礼,性格温柔,侯爷和我都很喜欢。乔太太不必担心她在府里过的不好。”
轻轻地反击了一下——你说这话时什么意思,难道是乔莲房向你诉苦了,或是你觉得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
乔太太起身,笑容得体地望着十一娘:“正因莲房在这里过得很好,妾身才觉得不安。不过是个小小的风寒罢了,竟然请了好几位太医给她诊断。还差人请了妾身来看她。实在是越僭,妾身很是惶恐。”
是说自己的女儿越僭,还是说自己这样对乔莲房越僭了?
十一娘微微地笑:“侯爷待人宽和,我们姊妹也要体量侯爷的一片苦心,和和美美才是。说不上越僭不越僭。何况请乔太太来看乔妹妹是侯爷的主意。乔太太要谢,就嘱咐乔妹妹早点好起来,尽心尽意地服侍好侯爷才是。”
乔太太听着目光一闪,眼睛飞快地睃了徐令宜一眼。
徐令宜站在那里,虽然挺立如松,可微撇的嘴角却泄露着不耐烦。
她微微一笑,曲膝给十一娘行礼:“多谢夫人教导,妾身记住了。一定会嘱咐莲房尽心服侍侯爷,和姊妹们和睦相处的。”
十一娘笑了笑,道:“时候不早了,我和侯爷还要去给太夫人请安。我早已嘱咐厨房整了席面,乔太太在这里吃了晚饭再回去吧!”
乔太太感激地道了谢,恭身送徐令宜和十一娘出门。
外面的玉宇琼楼,大雪纷飞。
好在到太夫人那里一路都是抄手游廊,不用打伞,也不用穿木履,十一娘脚步轻盈地跟在徐令宜身后。
转拐时,徐令宜突然回头:“小心地滑。”
十一娘愕然地低下头。
青石砖琢成一条一条的细纹,就是为了防滑的,抄手游廊有半丈来宽,就是为了防止风雪飘进来打湿了地——怎么突然提起地滑不滑来?
她再抬头,徐令宜已大步朝前走。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十一娘不敢迟疑,急步跟了上去。
屋里已点了地火,温暖如春。小小银鎏香百花炉里清新的松柏香若有若无地飘荡在屋子里,给屋子平添了几份温馨的味道。
太夫人依在临窗大炕上的姜黄色锦缎大迎枕上,正笑眯眯地望着炕前穿着大红刻丝葫芦纹鹤氅的谆哥摇头晃脑地背着《幼学琼林》:“……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元日献君以椒
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疣疫。”
徐令宽坐在太夫人的下首,徐令宁坐在徐令宽的对面,五夫人穿着件大红色刻丝牡丹花开通袖袄,因为怀孕的关系,她气色极好,满脸红光地挨着丈夫坐着,三夫人则立在徐令宁的身后,旁
边锦杌上坐着大儿子徐嗣勤和小儿子徐嗣俭,徐嗣谕则坐在徐嗣俭的身边,两人隔着两尺来宽的距离。
他第一个看见父亲和继母走进来,立刻站了起来,恭敬地喊了一声“父亲”、“母亲”。
谆哥的背诵被打断了,他回头望了徐令宜一眼,立刻小跑到了太夫人身边,抓住太夫人的衣襟,紧张地望着徐令宜。
屋里的其他人也都起身给徐令宜行礼。
徐令宜朝着长子点了点头,然后拱水还了兄弟们的礼,坐到了太夫人对面。
十一娘则立在了五夫人身边。
“会背《幼学琼林了》?”他笑望着被祖母抱在怀里的谆哥,“跟谁学的?”
谆哥眼中流露出迷茫,太夫人轻轻推了他一下“你爹在问你话呢”,他这才回过神来,低声道:“是祖母教的!”然后抬头偷偷打量徐令宜的神色,见他一直面带笑容,没有丝毫的不耐之处,有些讨好地补充,“是祖母教的。说要过年了,要知道过年的规矩……”
听着谆哥奶声奶气的回答,徐令宜没有像平常那样露出不悦的表情来,反而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跟着祖母,果然学了些规矩。”
谆哥听了就朝着坐在太夫人身旁的贞姐儿抿着嘴笑,眉眼间透着几分得意。
徐令宜见儿子一点也沉不住气,眉头微蹙,太夫人看着不好,忙笑道:“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晚才来,我们可都等着你们开饭,别人好说,你五弟妹可是怀着身子的人,等会还要回后花园。这天寒地冻的,要是碰到哪里了,我就绑着你去给小五陪罪。”
五夫人听了掩着袖儿笑。徐令宜却有些惶恐地站了起来:“没有,没有。”又觉得这话不妥,改口道:“不会的,会照顾好丹阳,不会让她碰着的……四哥不用给我赔不是。”
太夫人听着哈哈大笑起来,就是徐令宜,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其他人自然不用忍着,都笑了起来了。
十一娘却趁机打量着对面的三个孩子。
最小的徐嗣俭咧了嘴傻笑,从里到外透着高兴。
徐嗣谕也在笑,一双眼睛却透着冷漠与疏离。
望着徐嗣谕的徐嗣勤,笑容里有几分苦涩的味道。
这是她第二次发现徐嗣勤对着徐嗣谕苦笑了……嗣字辈的孩子里,只有他们两人在外院单独设了院子,听说,两的院子紧挨着。徐嗣谕今年才十一岁,自己前世在他这个年纪被人称为少年
老成,可就那样,也和隔壁的小保姆玩得很好,告诉她弹钢琴多么的枯燥,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徐嗣谕和徐嗣勤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关系呢?
“魏紫,”太夫人笑容满面吩咐,“摆饭吧!今天老三送了野鸭,我让厨房做了野鸭火锅,大家都尝尝。”
徐令宜扶着太夫人,其他人簇拥着两人一道去了东次间的宴息处。
宴息处早已摆了三张桌子,太夫人和儿子们一桌,儿媳妇们一桌,给嗣勤几个小字辈一桌。
太夫人和徐令宜围着坐下,几个小字辈也由各自身边乳娘服侍着坐了,五夫人是特殊情况,告罪一声,也由石妈妈服侍着坐下,三夫人和十一娘则在一旁帮着魏紫和姚黄布箸,太夫人就笑
着喝斥两人:“……这个时候献什么殷勤,都给我坐下好好吃饭。”
两人还是把太夫人和一桌小字辈碗碟摆好了,这才坐了下来。
丫鬟,婆子开始上菜。
太夫人和儿子们聊着天:“今天的雪下得可真早,这才十一月头呢!”
徐令宜笑道:“谁说不是。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全都有雪灾的折子呈上来,皇上这几天正忙着和内阁商量各地的灾情呢!”
太夫人是信佛的人,听了不免担心:“这雪要是不停,只怕今年要冻死人的。”
“娘,那我们要不要设粥硼?”徐令宽问。
太夫人和徐令宁都望着徐令宜。
徐令宜笑道:“往年怎么行事,今年还是怎样行事。”
太夫人却有几份犹豫:“要不要和皇后娘娘商量商量。。。。。”
屋里的人都不约而同静了下来。
徐令宜笑道:“我们矫枉过正,反而让人觉得怪异。这件事我会看着办的。到时候恐怕要烦请娘帮着操持一番了。”
太夫人点了点头:“就这么办?”
大家听了都松了一口气。
徐令宁就笑道:“那我先备点米。既开粥棚,总不能米汤就照着人影吧?”
太夫人笑着点头,很满意徐令宁的说法:“早点准备。要是这雪再这么下下去,路上冻得厉害,只怕到时候路上不好走。”
“娘放心,我知道深浅。”徐令宁恭敬地应着。
太夫人微微颌首,十一娘却发现坐在自己对面的三夫人眼睛珠子溜溜直转。
第121章安排
徐令宁忙着从徐家在通州的米仓里调米,十一娘则在听江秉正的回信:“……满燕京只有两间香露铺子。东大街一间是专卖给妇人们擦在身上用的,西大街一间是专卖给果子铺做果露的。”他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东大街那边,用小小的琉璃瓶子装了,贵的可以买到三两银子,便宜的也能卖到八分银子。至于西大街那边,三、四两银子能买一瓷罐,很便宜。夫人是想开个香露铺子吧?我看这主意能行。”说着,他的笑容变得极为得意,“您肯定猜不到,东大街那个铺子是谁的?”也不待十一娘回答,他狡猾地笑道,“是我们府上五夫人的。”
十一娘吃了一惊。
没想到事情这样的巧。
“我们到时候跟五夫人一说,五夫人肯定会把铺子收回来。到时候再出高钱把铺子里的伙计、小厮、做花露的工匠留下来,换个名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主意了!”江秉正得意洋洋地望着十一娘,“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
难怪被陶总管给踢了出去,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那你可打听清楚了,他们家的最贵的花露一天给卖多少瓶?最便宜的花露一天给卖多少瓶?每天一共卖多少钱?买最贵花露的是些什么人?买最便宜花露的又是些什么?你可一一打听清楚了?”
十一娘一句接着一句,一改平常的温和,咄咄逼人,问得江秉正脸色通红,吱唔道:“这,这都是各家的经营决窍,怎么会随便示人?”
“那好。我来告诉你。”十一娘笑道:“你给我蹲在花露铺子门前,从早到晚的盯着,看看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买的是些什么东西?不就成了!”
江秉正瞪大了眼睛。
十一娘说的完全是行家话。可这是谁告诉她的呢?陶妈妈?不对,陶妈妈应该不懂这些?难道是杨辉祖告诉她的?也不对啊,杨辉祖虽然精明,可也没有盘过铺子……一时间,他喃喃不知所措。
虽然没有做过生意,但十一娘前世的母亲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有段时间还想让她女承母业,多多少少有些知道。
她看江秉正的样子,不是不知道做生意前要作些这样的基本准备工作,完全就是糊弄自己是小姑娘不懂,懒得做罢了。
“既然你还没有完全打听清楚,那就打听清楚了再来给我回话吧!”十一娘说着,端起了茶蛊。
江秉正有些狼狈地退了出去。
十一娘望着他的背影嘱咐琥珀:“你去给杨辉祖带个信,让他盯着这个江秉正一些。免得他打着永平侯府的招牌做出些欺蒙拐骗的事来。”
“不会吧!”琥珀小声道:“他有那个胆吗?”
“这种人我最了解。”十一娘冷笑:“准备跟着我到燕京来捞一笔。你只管让杨辉祖去盯着他。正好,可以看看杨辉祖这人到底怎样!”
琥珀应声而去,被十一娘叫住:“去把万义宗给我找来!”
“嗯!”琥珀忙去安排人叫了万义宗来。
万义宗怀里揣着几张纸,拿出来回十一娘的话:“甜瓜刚上市的时候可以卖到四文钱一个,待到了旺季,就只能卖两文钱一个了。苹果八分银子一斤,李子五分银子一斤,梨子两文钱一个,核桃九分银子一斤……”
“好了,好了,你拿过来给我看吧!”十一娘见他说的磕磕巴巴的费劲。
万义宗涨红了脸,把手中的纸片递了过去。
绿云接了递给十一娘,倒把十一娘看傻了眼。
上面像鬼画符似的画着些叉叉点点,堪比火星文。
万义宗喃喃地道:“我,我不识字……”
十一娘把纸片递给他,问道:“你说,这果树种不种得?”
万义宗连连点头,道:“我问过周围一家种果树的了,他们家只有十二亩地,全种的是梨子和李子,一年却有十六两银子的收入。”
十一娘“哦”了一声,道:“你怎么知道的?”
万义宗道:“我在他们家门口蹲了好几天,差点被他们家的人当成叫花子——我每天数他们家卖多少筐梨子和李子出去。方法是慢了些,却很管用。“
十一娘不由暗暗颔首。
这个万义宗是个干实事的人!
她微一思忖,道:“昨天白总管把五百亩坡地的租约和银子都拿过来了,这件事你想必知道了。如果我让你去陈大人那里管着坡地,你可有把握十年之后完全接手。”
万义宗怔住:“夫人,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对……”语气很是惶恐。
十一娘忙道:“正因为你很能干,所以我才想让你去管坡地。要知道,这种果树,可是一门技术活,你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了,可还有三个儿子。要是把陈大人这手学会了,以后受用无穷。虽说十年是长了些,可心急哪能吃得热汤圆。”
万义宗立刻明白过来,跪在地上道:“夫人放心。我要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也就白白从江南赶过来了。”
十一娘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我问过了,像你这样的长工,每个月的工钱不过七分银子,大显可能高一点,五分银子,加上二显和三显,不过三、两分银子,一年下来也就十五、六两银子,家里还有婆娘,过得太清苦。你过去后,也不用和陈大人在这上面多讲什么。我每年贴你十两银子就是。”
万义宗大喜过望,练练给十一娘磕头。
十一娘让绿云扶他起来,问他三个儿子:“……可曾定了亲事?”
万义宗眼神一暗,道:“家里苦,还顾不上这些!”
十一娘微微点头,道:“白总管和陈大人说好了十一月十六日就交地,你们到时候就要过去了。到了十二月二十日再随你去坡地去。”
万义宗点头“是”,十一娘又和他说了几句,打发他退下,叫了常九河来。
这段时间把他们晾在金鱼巷的宅子里,他早就心里打鼓了,此刻被十一娘叫来,他显得很是忐忑不安,给十一娘行过礼,他畏畏缩缩地立在屋门口。
十一就问他:“我在燕京有宅子也有田庄,你是愿意去田庄呢?还是愿意帮我看宅子?”
常九河知道万义宗一直在帮十一娘的忙。既然坡地租了出去,只有沙田在手里了,十一娘肯定是想把沙田给万义宗管,毕竟沙田是自己产业,那坡地是租给别人的。他早就不抱什么希望,回答起来也就很顺从:“都可以,都可以,夫人尽管吩咐就是。”
“那就帮我管那片沙地吧!”十一娘笑道,“到时候种些花生、甜瓜什么的,你有两个儿子相帮,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常九河惊愕地望着十一娘。
他自然愿意去田庄,不说是别的,养两个鸡,收些鸡蛋,孩子们也有打牙祭的时候,不比管宅子,虽然是轻松,可除了工钱,什么外来的收入也没有。
常九河生怕这差事他一迟疑就飞了,忙跪下去给十一娘磕头。
十一娘让他去找白总管,问问沙地该怎么个种法……常九河也是种稻田的好手,对这方面不太在行。
他满脸是笑,恭声而去。
十一娘又叫了刘元瑞来:“你帮我看金鱼巷的宅子吧?”
掩饰不住的惊喜从他的眼角眉梢溢出来。
来之前老婆就嘱咐他,一定要争到管宅子的差事,宰相的门房八品官说的就是近身服侍的好处。要是到了田庄,山高皇帝远,夫人连个脸都认不清楚,何况前头的侯爷夫人还留了很多在内宅当差的人,要是哪个被夫人看中了,瞧上了自己的差事,换了他们也是有可能。到了宅子虽然不比在田庄里自由,可这里是燕京,他老婆常出去逛,一张普普通通的绣花鞋垫也能卖上一文钱,他们可以在宅子后面开一小块地种菜,绣些花拿出去卖,补贴家用,如果和左邻右舍混熟了,还可以帮着别人做红白喜事,一年下来收入也很可观。
他连声应“是”。
十一娘笑道:“那你给你老婆带句话去。要是你老婆同意了,明天开始你就和万家大小子把宅子整理出来。要是不同意,我再给你换个差事。”
刘元瑞呆住。
谁家的主子派差事会说这样的话?
可他不敢说什么,只知道低着头道:“夫人直管吩咐,我们家婆娘一定会答应的。”
那样精明的一个婆娘,怎么会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十一娘笑道:“她想在我宅子里种菜也好,种果子树也好,可不能破坏了现在的景致,把我现在种的花花草草全拔了,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大粪的味道。至于到外面去接做红白喜事,则不可打着永平侯府的名号。”
刘元瑞吓出一身冷汗。
觉得十一娘好像听到了他和老婆的私房话似地……。却又是句句属实,他本就老实,现在更是惶惶不安,只会应“是”。
十一娘莞尔,让他退了下去。
过两天喊了几人到跟前,把各人的分工都说了一遍。
其他三人早就得了信,也和家里人商量好了,都得偿所愿,不仅没有异议还怕十一娘反悔。只有江秉山,被分到了十一娘另一处更荒凉的宅子里,很是不服气,当着十一娘的面不敢说什么,私下撺着其他三人找十一娘重新分配,三人没一个理他的,都按照十一娘的吩咐各搬到了各自的地方,整宅子的开始整宅子,整田庄的开始整田庄,江秉山一人翻不出浪来,也就暂时消停下来。一心一意打起香露铺子的主意来。每天在铺子周围转悠。
十一娘倒不是怕这些人不服自己的管,可是让大家都有个满意的结局,做起事比勉强他们更有动力,做得更好。
琥珀不免担心:“……难道还真和五夫人开口要她那间铺子不成?”
“自然是不能开口的。”十一娘皱了眉,“我最不喜欢仗势欺人,怎么能用这样的手段,你想想,燕京藏龙卧虎,却只有两间香露铺子,只怕这后面也不简单。我们何必为了几两银子惹出大是非来。这件事还是等二夫人回来了,看有没有其他变通的法子再说。”
实际上,十一娘怀疑这香露铺子和二夫人有关。
做香露虽然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事,但想批量生产,有个保质期的难题,可不是一般人能攻克的……
第122章回音
十一娘把陪房安排好了,冬至到了。
这个时代的冬至可和以前不同,不仅仅是天气的变化,官府、民间各相庆贺,有“亚岁”之称,大家或舂年糕,或弄偏食用来祭祀祖先,女眷还要为尊长献上鞋袜,称为“履长”。徐府又与别人不同,不仅司礼监送了“九九消寒诗图”来,皇上还赏了徐氏兄弟玄狐皮的暖耳,皇后赏了徐氏内眷各种应景的衣料,徐家早饭也多了一道辣汤。
十一娘兴致勃勃地把九九消寒诗图挂在东次间的粉墙上。
徐令宜靠在临窗的大炕上看书,听她和琥珀低声说着话,语气十分的欢快,抬头望去,见十一娘戴着太夫人赏的一顶白狐皮卧兔儿,衬着精致一张粉脸,像个小兔子似的,觉得有趣,笑道:“你以前没有见过吗?”
“见过。”十一娘笑道,“以前父亲在家的时候,也曾亲手画了有九九八十一瓣的梅花图在墙上,每天用笔涂一朵花瓣,等梅花图完成时,春天也就要来了。”
徐令宜笑道:“那还是梅花图好一些。司礼监的东西就是一本正经的。”
十一娘听着徐令宜提一本正经,觉得十分有趣,笑得璨然:“要不把这个贴到书房去,我们屋里贴梅花图?”
这段时间她常常去徐令宜位于西厢房里去借书。说实在的,陈善可乏。
虽然一看就是他惯用的东西,但兵法为多,其他是些人物传记,小说,诗词没几本。那些兵书的留白处还有他的笔迹,从稚嫩到刚健,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十一娘看着很亲切,却没有办法感兴趣,也就只是去看看,书是一本也没有动的。
徐令宜知道十一娘这段时间去自己书房里挑书,却是一本合意的也没有,觉得她是在打趣自己,他也并不是个小肚鸡肠开不起玩笑的,索性和她耍花枪:“也是,司礼监的东西和我书房到是极相配的。”
十一娘大笑,眉目间光华流转,说不出的妩媚动人。
徐令宜只觉得赏心悦目,心情很好。
有小厮进来禀道:“侯爷,粥棚搭好了。三爷来差小的问您,您去不去看看。”
自进入十一月,这雪就没有停过,早前就有饥民结伴到燕京乞讨,都被拦在了城门外,据说还出现了冻死人的事。永昌侯黄老侯爷出面联络燕京各公卿之家在城西早城门外设粥棚,徐家虽然不是头一个,也没落尾,把自家的粥棚摆在了威北侯林家的旁边。
徐令宜听了就丢了书:“我这就去。”
小厮应声去回禀,十一娘忙和绿去找了徐令宜的那件水獭皮斗篷出来给他披上:“侯爷路上小心点,天寒地冻路又滑。要不改坐轿子吧?”
“这算什么?”徐令宜任十一娘帮他披了披风,“我在西北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比这还要恶劣的天气。你不用担心。”
十一娘点头,送徐令宜出了门,还没折回去,有小丫鬟跑来:“夫人,大奶奶来了。”
从西大街路口分手已经有几天,一直没有听到大奶奶的消息,又不好差人去问,正等的心急,听这话,立刻跟着小丫鬟去迎大奶奶。
大奶奶披着青莲绒的灰鼠斗篷,脸色有些颓废。
十一娘看着心里暗暗不妙。
大奶奶见十一娘迎过来,立刻伸手携了十一娘的手,冰冷的指尖让十一娘微微一颤。
两人都很有默契的没有说话,进了屋,丫鬟帮大奶奶脱了斗篷,十一娘和她坐到西次间临窗的大炕上,上了茶,十一娘遣了屋里服侍的,还没有开口,大奶奶眼圈一红:“……是十姑爷,把孩子给打落了……偏偏十娘什么也不肯说。我就是想给她做主也没处下手。”
虽然猜到一些,但这消息被证实,十一娘身子一滞,心里有说不出来的苦涩。
“我当时瞧着不对劲。这可是头胎的孩子,十姑爷竟然不声不吭的。”大奶奶气得脸色通红,“我天天去看她。要不是银瓶给我漏了点口风,我至今也不知道。”说着,脸色一沉,“你大哥不喜欢收丫鬟,我让金莲和银瓶跟着十娘嫁过去,也是想为她们谋个出身,本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十姑爷倒好,招呼也不打一个,新婚第三天就把两个丫鬟给睡了。我们十娘是怎样的相貌,难道还配不上他不成?他这样,根本就是打我们罗家人的脸……”
大奶奶说的义愤填膺,十一娘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时给她续杯茶。
好不容易,大奶奶安静下来,十一道:“这事还有谁知道?”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冷静而理智,“她既然不愿意说,肯定还顾着王家的颜面,只怕我们也不好插手。可这男人打,一但开了头,只怕没个尾。得找人给她提个醒才是。能避着就避着,能顺着就顺着,以不惹他生气为好。”
大奶奶点头:“我何尝不知道。可十姑爷……你可知道他为什么打十娘?”说着,眼中露出忿然之色来,“他看中了十娘陪房的媳妇子,十娘不答应,他就把十娘打了一顿……孩子落下来,竟然看也没看十娘一眼,转身去了翠花胡同。真不是个东西!”
十一娘默然。
她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大奶奶忙握了十一娘的手:“侯爷对你还好吗?”
十一娘点头:“侯爷很好!”
这是真心话。
前两天琥珀也问过她这话。
过两天徐令宜就要开始在姨娘们屋里歇着了,偏偏十一娘和徐令宜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琥珀很担心,劝她:“可不能让那些人把侯爷绊在屋里了。”
十一娘听了不由笑道:“侯爷是那种人吗?他要是那种人,乔太太又何必来说那样一番话?侯爷又何必事后嘱咐我”小心地滑”?”
这句像谜语似的话,她也是想了很久才想通的。
徐令宜是在表示对自己的满意的吧?
在自己言词温和却落落大方地驳了乔太太的话后,他表达了对自己处置这件事的满意,甚至到了太夫人的屋里,都一直保持着那种愉悦心情……是不是可以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