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攻略-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君子兰,是二夫人养了六年之久,马上就要花开的垂笑君子兰……”
徐嗣谕听着不由“啊”了一声:“难怪我听着你说那花盆有些耳熟!”他的声音有些急切起来,“垂笑君子兰八到十年才开放,二伯母一向爱若珍宝,怎么就那样放到了暖房里?”
互边笑道:“二夫人觉得这花在案头久了有些精神不济,就让季庭媳妇放到暖房里去养着,那地方草木郁葱,对君子兰有好处。季庭媳妇不敢马虎,专派了个婆子看护这花。可偏偏那天进暖房挖地龙的是六少爷,谁也不敢拦,那婆子更是讨好地去帮六少爷搬了把小杌子,结果就出了这样的事。”
徐嗣谕不由沉声道:“只怕这件事……”他语气犹豫,又隐隐带着几分关心。
玉边却笑道:“事发后大家都傻了眼。特别是四夫人忙带了六少爷去给二夫人赔礼不说还承诺想办法帮二夫人买盆垂笑君子兰回来。二夫人听了却问六少爷为什么要去拔那君子兰。”
“那六少爷是怎么说的?”徐嗣谕追问道。
“六少爷说那个花盆最漂亮。”
徐嗣谕有些啼笑皆非,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谨哥儿从小就喜欢漂亮的东西,不漂亮的不要。
“二夫人听了,就笑着对四夫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我们做长辈的不久太计较,之话的话的,就把这个事给揭他过去。不仅如此还把另一个画了雪山垂钓的花盘一并给了谨哥儿。并说,难道有人知道这是前朝史小花的佳作。红粉赏佳人宝剑赠名士。这花盆到了个识货人的手里,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四夫人当时涨得满脸通红,想方设法地给二夫人重新弄了盆垂笑君子兰来。还找了个紫砂花盆养着送了过去。如今那个史小花的两个花盆就成了六少爷的。我听人说,那对花盆最少要值一千两银子呢!”
“所以母亲把六爷给拘了起来?”
玉边点头:“六少爷这几天都垂头丧气的。”
徐嗣谕想了想,道:“那父亲怎么说?”
“侯爷?”虽边笑道,“侯爷说那花盆看上去不出奇,没想到还是件古董。
谁知道花暖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徐嗣谕笑起来:“要是我,恐怕也不知道!”
还想再问,徐嗣勤得了音过来:“走,我们出去吃饭去。我大舅兄特意春熙楼设宴执行你。”
“正好,我也要去见见方大哥。”徐嗣谕笑去梳洗了一番,“先生说上次抄名卷的事多亏有方大哥帮忙。特意让我带了些乐安的土仪送给方大哥。”
两人说说笑笑去了春熙楼,很晚才回来。
第二天一早头痛欲裂的地去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正搂着谨哥儿安慰他:“……在自己家里,当然想拿就拿,谁还会去仔细看是什么东西。怎么知道会突然冒出个十年一开花的君子兰。再说了,那君子兰长得和兰草有什么区别,我们谨哥儿自然不认识。这件事,全是你二伯母的错。”
坐在一旁的二夫人脸上有淡淡的笑意,不仅没有生气,望着谨哥儿的目光还十分的柔和。
谨哥儿原来还有些不安,听太夫人这么一说.飞快地骏了二夫人一眼,见二夫人眉宇间含笑,他小身材一直,人都挺拔了不少:“就是,就是!”一面说,一面小心翼翼地打量二夫人,见二夫人还是原来的模样,胆子又大了些,“我又不认识什么是君子兰,什么是兰花!”说完,紧紧地依偎在了太夫人怀里。
二夫人看着他色厉内茬的样子,再也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谨哥儿再看见二夫人就不怕了。
就好像压在头顶的一座大山不见了,他越发的顽皮起来。
先贴个草稿,明天改错宇!
PS:姊妹们,有粉红票的还请多多支持,谢谢了!
第六百零一章 过正(中)
徐嗣谕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家这才有空理睬他。
“去给您母亲问过安了?”太夫人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孙子”满意地笑着颌首,“比去年走的时候结实了不少。看样子,文竹那丫鬟还算尽心。”,“五姨母来拜访母亲,我行了个礼就过来了。”,徐嗣谕笑道,“文竹当年是您亲自挑的,说起来也是您的恩典。”
太夫人听了呵呵地笑,扭了头对坐在一旁的二夫人道:“这孩子,也知道哄人了!”
二夫人笑盈盈地望着徐嗣谕,并不做声,却有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亲昵。
谨哥儿看着就跳了出来。
“,二哥。”他拉了徐耐谕的衣袖,“你回来没有给我带东西!”,非常理直气壮的质问徐嗣谕。
太夫人和二夫人忍俊不禁,徐嗣谕也失笑:“带了,带了。东西放在箱笼里,昨天没来得及清理。等会我给你送过去,好不好?”,谨哥儿眯了眼睛笑,露出一副“这还差不多”的满意神态,又惹得屋里的人三个人大笑起来。
二夫人就对徐嗣谕道:“你母亲为了你的婚事从端午过后一直忙到现在,你要好好地跟她道声谢才是。”,徐嗣谕脸色微红,有些羞涩地应了一声“是”。
谨哥儿睁大了眼睛望着徐嗣谕,好像对他的表现很困惑似的。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太夫人,四夫人带着钱太太和钱公子过来了!”
太夫人笑着说了声“快请进来”谨哥儿已一溜烟地跑到了太夫人的面前,抱着太夫人的胳膊,把小脑袋靠在了胳膊上。
“不怕,不怕!”太夫人看了就去抱谨哥儿。
谨哥儿已不是小时候,太夫人早就抱不动了。他立刻蹬了鞋,动作麻利地顺势上了炕。
太夫人马上把他搂在怀里:“我们谨哥儿又没有做错什么事……万事有祖母呢!”,一面说,一面轻轻地拍着谨哥儿的背。
谨哥儿不住地点头,身子却朝着太夫人怀里缩了缩,表情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徐嗣谕不由暗暗称奇。
母亲是个很温和的人,和那些小丫鬟们说话都是细声细声的。怎么六弟一副十分害怕的模样?
思忖间,十一娘带着五钱和鑫哥儿走了进来。
鑫哥儿比歆姐儿小一个多月,长得像钱明,秀秀气气的。大家说话的时候他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眼睛却骨碌碌直转,脸上不时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一看就是个十分顽皮,坐不住的孩子。
把屋子打量一遍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炕几上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用翡翠和水玉做的荷叶滚珠的小物件上。
碧绿色的荷叶,白色的滚珠。从鑫哥儿坐的位置看上去,那荷叶油绿圆润,滚珠晶莹剔透地滚珠散落在荷叶上,栩栩如生,仿若刚从荷塘上采下来似的。
他看了一眼母亲。
五娘正笑着和太夫人说着话:“……,总算是不负圣恩,没出什么大错。可到底偏僻、贫脊了些,鑫哥儿又到了启蒙的年纪,钠姐儿年纪还小,如果能换个地方那就再好不过了……”并没有注意到他。
他朝姨母望去。
姨娘笑容温和地端坐在太师椅上,那个比他小三岁、却长得和他一般高的表弟乖巧地立在一旁,正认真地听着母亲和太夫人说话。
他又朝那个被母亲称为“,二夫人”的妇人望去。
她和太夫人隔着炕桌坐着。
鑫哥儿无聊地坐那里。
母亲还在说话:“……老爷说,他花了大力气,好不容易把旧河渠修缮一新,眼看着明年的收成要翻一番,想再留一任……”
鑫哥儿眼珠一转,目光再次落在了二夫人身后放荷叶滚珠玉器的炕几上。
他轻手轻脚地溜下了太师椅,一会儿摸摸太师椅上雕着的小鸟眼睛,一会儿摸摸炕边花几上养着的兰草叶子,走到了二夫人的身边,伸手就把那荷叶滚珠捞在了手里。
入手微沉,有沁凉之意。
他左瞧右看,又使劲地掰着那荷叶上的露珠。
屋子里突然想起谨哥儿宏亮、又有点气极败坏的声音:“那是我的!你不许动!”,n
大家正说着热闹,被他突如其来的插言扩靳,目光不由自娄地落在了鑫哥儿身上。
鑫哥儿正拿着用牙咬着荷叶滚珠的荷叶。
太夫人和二夫人满脸的惊讶。
十一娘感觉很尴尬,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鑫哥儿从小就特别的好动,有几次跟着五娘做客,不是打碎了东西就是不分场合的在宴席可跑动,工娘因此二大带儿子出门。这次是因为女儿钿姐儿的乳娘突然病了”灼桃要照看钠姐儿,她要把徐嗣谆的贺礼送过来,也有让鑫哥儿和谨哥儿多走动的意思,这才把儿子带在“鑫哥儿!”五娘大喝一声,神色有些狼狈,“还不快放下……”
她的话音还没有落,就看见身边有小小的影子跑过。
“我的,我的。”谨哥儿冲上去就拽住了鑫哥儿的手腕,另一手掰着鑫哥儿紧握着荷叶滚珠的手指。
“我就是看看!”鑫哥儿推着谨哥儿,“我又没拿走。”
“这是我的!”谨哥儿被推得一个趄趔,张口就咬在了鑫哥儿的手腕处。
鑫哥儿吃痛,大喝一声松了手,劈头盖脸的朝谨哥儿打去。
谨哥儿立刻猫了腰,鑫哥儿的拳头落在了他的背上,他顺势冲到鑫哥儿的怀里,用力一顶,把鑫哥儿项到了炕边。胸前是使了吃奶力气的谨哥儿,背后面是炕。鑫哥儿被顶得两眼泛白,声音凄厉地喊了一声“娘”,然后“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大家俱是一愣。
离他们最近的二夫人很快反应过来,她立刻站了起来,把谨哥儿拉到了自己的身后,问鑫哥儿:“你还好吧?”
被儿子的那声“娘”喊得撕心裂肺的五娘也反应过来,她小跑过去把鑫哥儿抱在了怀里:“我的儿,你哪里不舒服?”一面问,一面捋了鑫哥儿的衣袖看被谨哥儿咬的地方。
鑫哥儿伏在母亲怀里,抽抽泣泣地哭斥:“他咬我,他咬我!”
被二夫人拉在身后的谨哥儿听了气呼呼地反驳:“是你先拿我的东西。”
赶过来的十一娘瞪了儿子一眼,一面吩咐徐嗣谕“快去喊个大夫”,一面弯腰打量着鑫哥儿的胳膊:“五姐,伤得怎样?”
五娘顾不得回答,颤颤巍巍地捋了儿子的衣袖,细皮嫩肉的胳膊上红肿成了一片,还有几颗牙印。
还好没有破皮!
十一娘不由松了口气,叫竺香去拿清獠油:“——先消消肿再说!”
五娘点了点头。
被十一娘瞪了一眼的谨哥儿先是躲在了二夫人的身后,然后看到大家都围着鑫哥儿,十一娘也没有再管束他,就掂量脚好奇地朝鑫哥儿望去,见鑫哥儿的胳膊肿了起来”他不免有些心虚,高声地道:“他抢我的东西!”
一直沉默地坐在炕上的太夫人闻言立刻把谨哥儿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刚朝孙子使了个“别出声”眼神,屋里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谨哥儿的身上。特别是十一娘,沉着脸,表情凛然,谨哥儿瑟缩了一下”紧紧地握住了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立刻沉了脸,训斥谨哥儿:“鑫哥儿抢你的东西是他的不对,可你把鑫哥儿咬了,却是你的不对。还不快给你鑫表哥陪个不是。”
五娘脸色一红,急急地道:“这件事我们鑫哥儿也有不对的……”
鑫哥儿听母亲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息事宁人的味道,立刻放声大哭起来:“我没抢他的东西,我就是想看看毗”
不管怎样,谨哥儿咬了人。
十一娘吩咐儿子:“还不快给你鑫表哥道歉!”
谨哥儿一言不发,抿了嘴站在那里,眼角却有水光冷却。倔强而又脆弱,让太夫人心都罗嗦起来。
“好了,好了,小孩子打架,哪里能分个青红皂白的!”太会人呵呵地笑,问鑫哥儿,“你是不是很喜欢那个荷叶滚珠?”
小孩子最会察颜观色。
鑫哥儿闻言停止了哭声,看了一眼谨哥儿”还挂着眼珠的脸让有了一份得意之色。
他点着头,大声地说了句“喜欢”。
谨哥儿紧紧地握着那荷叶滚珠”脸上露出警惕之色来。
“杜妈妈。”太夫人就高喊了一声,“去,把多宝阁阁子里那盆荷花里雕了滚珠的荷叶让人给掰下来送了五哥儿。”
“这怎么敢当!”五娘一听忙拦了杜妈妈,“您这样,可羞煞我了!”
“小孩子家,不过图个好玩。”太夫人不以为意地道,“他们高兴就行!”然后朝着杜妈妈使了个眼色。杜妈妈笑着绕过五夫人去搬了玉石盆景。
十一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犹豫过。
一件事是一件事。谨哥儿咬人不对,该向陪礼的就陪礼,该道歉就道歉,可不能因为鑫哥儿哭间了,就让谨哥儿妥协。这对谨哥儿不公平。
可如果任由太夫人替谨哥儿给鑫哥儿陪礼,做为媳妇,她睛睁睁地看着婆婆拿自己的东西去哄她娘家的外甥,这让她情何以堪!
踌躇间,屋里突然响起谨哥儿委委屈屈的声音:“祖母,不掰你的东西,我把荷叶滚珠给鑫表哥!”!~!
第602章 过正(下)
望着谨哥儿手心里碧绿色的玉器,十一娘眼泪都快落下来了。
一直以来,她最担心的就是儿子被大家这样宠着,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子,任性、冷漠,不懂得感恩,更不知道什么是宽容和忍让。可现在看来,儿子虽然霸道又小气,还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却并没有失去一颗纯真的心。
她心底的顾虑烟消云散,欣慰地上前搂了儿子的肩膀。
谨哥儿抬头望着母亲,翘着嘴角笑,说不出来的快活和欢喜。
十一娘也低头望着儿子笑。
温馨在母子间流淌。
而太夫人则早已泪盈于睫,柔声道:“好孩子,祖母不要你的东西,祖母有东西赏给你表哥。”,然后高声吩咐杜妈妈,“把那荷花掰了!”相比刚才的漫不经心,语气坚定,斩钉截铁。
杜妈妈眼睛也有些湿润,笑着应“是”,抱着那石料盆景就要出门。
五娘急起来。
她瞥了一眼神色无措地站在那里的儿子,气不打一出。
狠狠地瞪了鑫哥儿一眼,五娘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拉了杜妈妈,话还没有开口,脸已红得能滴出血来:“太夫人,是我没有把孩子教好,孩子失了轻重……”说着,扭头望了谨哥儿,“都是你鑫表哥不对,你快把东西收起来。”
没有了心结的十一娘,已经有了主意。
她喊了一声“娘……”道:“您也别去掰那石料盆景了。”又对五娘道:“你也别瞪鑫哥儿了。”,然后笑道,“谨哥儿咬了人,是谨哥儿不对,谨哥儿要跟鑫哥儿陪礼。可鑫哥儿乱拿别人的东西”却是鑫哥儿不对,鑫哥儿要跟谨哥儿陪个不是才是!”她说着,笑盈盈地蹲在了鑫哥儿的面前,牵了鑫哥儿的手,“鑫哥儿,你说,姨母说的对不对?”
鑫哥儿连忙点头:“谨哥儿他咬我!”
十一娘就笑着朝谨哥儿招手:“快跟鑫表哥陪个不是!”
谨哥儿扁着嘴”有些不情愿地跟鑫哥儿说了声“是我错了,我再也不咬你了”。
十一娘笑着望向鑫哥儿。
鑫哥儿垂着头,低声道:“我,我也不要你的东西了!”
十一娘一手揽了谨哥儿,一手揽了鑫哥儿:“你们都是好孩子。来,拉拉手,以后再不吵架,更不许打架了!知道吗?”
鑫哥儿就妾动去拉了谨哥儿的手。
谨哥儿迟疑了一下,这才和鑫哥儿拉了手。
太夫人就看了杜妈妈一眼,示意她把石料盆景放回去。
十一娘已经把这件事理妥当了。她再坚持掰荷花,只会凸显五娘和鑫哥儿的失礼而已。可他们毕竟是十一娘的娘家人,他们失了颜面,就是十一娘没脸。她又怎么会去泼十一娘的面子。
太夫人呵呵一笑,道:“,还是我们十一娘有办法。
既没有怠慢我们的客人,也没有让我们谨哥儿受委屈。”
言词间虽然向着谨哥儿多一点,可好歹没再继续下去。
五娘松子口气。
这要是真的把太夫人的荷花掰给了鑫哥儿,她也别想做人了。
儿子从小也是个乖巧懂事的,也不知怎地,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顽皮。要是孩子养成了个不知进退的,钱明回来,她也不好交待。要知道,钱明几次写信让她去登州,是她嫌弃登州生活太清苦……
想到这里”她上前拉了鑫哥儿,准备说几句场面话就告辞。谁知道十一娘却继续和鑫哥儿说着话。
“鑫哥儿真乖!”她笑道,“姨娘奖你一样东西好了!”说完,吩咐竺香,“你去把我案头供的那个和田玉佛手拿来给表少爷。”,她原想让鑫哥儿挑一件,又鑫哥儿执意要谨哥儿的荷叶,就挑了一件和谨哥儿差不多的玉器送给鑫哥儿。
鑫哥儿笑着点头。
十一娘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对谨哥儿道:“谨哥儿今天不仅大方,还知道孝顺祖母。娘很高兴,也奖你一样东西。”
谨哥儿听了笑起来。
眼睛弯弯的,一扫刚才的不快。
考虑到她平时总压着儿子”不许他干这,不许他干那的。十一娘笑道:“你说,你想要什么?”,谨哥儿立刻大声道:“我要去摘桔子。”
去年重阳节,十一娘为了应景,带着谨哥儿去爬凌穹山庄。谨哥儿发现凌穹山庄旁有金灿灿的桔子,嚷着要去摘桔子。十一娘见那桔树长在峭壁上,太危险,又怕小厮为了讨好谨哥儿去冒险出意外,不仅没有答应,还特意嘱咐下去,谁也不许摘那几个桔子。谨哥儿为此郁闷了些日子,直一后花园里的板栗成熟了,十一娘带着他去打板栗,他这才把那几个桔子忘到了脑后。今年重阳节,她怕谨哥儿又要嚷着摘桔子,没有带他去登高,而是陪着他去划了大半天的船。
没想到他还记得!
十一娘有些哭笑不得。
但她的话已经说出口了,自然不能失信于谨哥儿。
“好,过两天我让人带你去摘桔芋!”“谨哥儿立刻高兴起来,把刚才的气愤、不快都抛到了脑后,他跑到太夫人面前:“祖母”祖母,我摘了桔子,给您供到菩萨面前!”,太夫人每月的初一都会带着媳妇、孙子到佛堂给菩萨上香。
“哎哟!”太夫人欢天喜地搂了谨哥儿,“我们谨哥儿真是孝顺!”
谨哥儿抿了嘴笑,抬头看见站在一旁的二夫人,忙道:“二伯母,也给您供菩萨!”,因为是十一娘的家务事,二夫人一直袖手旁观。她虽然不拜菩萨,闻言却也忍俊不禁,更不忍拂了谨哥儿的好意。笑道:“好啊,二伯母等着你的桔子。”
十一娘不禁头痛。
这家伙,桔子都不知道在哪里,就到处乱许诺。
更头痛不知道让谁带谨哥儿去摘桔子好!
那地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思付间”竺香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她拿了个和谨哥儿荷花滚珠一般大小的玉佛手来。
十一娘递给鑫哥儿:“喜不喜欢?”,鑫哥儿忙拿在了手里,掰了掰佛手的叶子,这才道:“喜欢!”然后笑嘻嘻地跑到五娘的身边:“娘,娘,你看,姨母送我的!”
五娘不好意思地看了十一娘一眼。
她推了推儿子的背:“还不快谢谢姨母!”
鑫哥儿大声地向十一娘道着谢。
十一娘笑着说了句“鑫哥儿喜欢就好”。
五娘忙起身告辞。
有了这样的插曲,十一娘客气了几句,带着谨哥儿送了五娘和鑫哥儿出门。
一转身,碰到带着两个小丫鬟的玉版。
“四夫人”,”她笑吟吟地给十一娘行礼,“太夫人说,您那边还有一堆事忙。让奴婢把六少爷带过去。您可以一心一意理事,太夫人身边也有个相伴的人。”
太夫人喜欢谨哥儿,十一娘是知道的,也没有在意,笑着叮嘱了红玟和阿金几句,把谨哥儿交给了玉版。
回到花厅,林夹奶奶来为徐嗣谕的婚礼送恭贺。
“恭喜你,要做婆婆了!”
十一娘不由冒汗:“同喜,同喜。”,前两天,林大奶奶的长子订了亲。
两人分主次坐下,说了两句话,唐家四太太来了。
几个人一翻阔契,黄三奶奶过来,还把项家的陪嫁单子带了过来。因有外有人,她一直坐到了林大奶奶和唐四太太告辞。十一娘又花了些功夫看陪嫁的单子。等送走黄三奶奶”已到了掌灯的时候。
十一娘忙道:“侯爷回来吃饭吗?”,这几天,外院也有很多的客人。
“侯爷没有差人来禀。”竺香说着,就看见徐令宜进了门力她忙吩弊小丫鬟摆膳”服侍徐令宜梳洗更衣。
十一娘坐在内室临窗的大炕上和徐令宜说话:“……项家的陪嫁有七、八千两。器皿之类的东西不多,都是上好的良田。瞧着一年也不少进项。”
徐令宜“嗯”了一声,梳洗完走了出来:“项大人一向务实,这样安排也不稀奇。”说着,见饭桌已经摆上了,却没看见儿子的影子,不禁道:“谨哥儿呢?”
“娘留着在那边玩。”十一娘接过小丫鬟盛的饭放在了徐令宜的面前,“说让我们晚上问安的时候去接。”
徐令宜坐了下来,和她说起儿子来:“,我想,明年就让谨哥儿启蒙。你看怎样?”
一般的孩子六、七岁启蒙,也有早两年”也有晚两年的,看每个人。
明年谨哥儿五周岁,六虚岁。还不到上小学的年纪。
“会不会太早了点?”,十一娘说着,让小丫鬟给自己盛了碗汤。
“谨哥儿聪明,让他早点启蒙。”徐令宜笑着,“他身体也好,精力充沛,再给他找个师傅专教拳脚功夫。再晚了,身子骨硬了,就学不到什么真本领了!”,十一娘失笑:“侯爷到底是要谨哥儿学武技,还是要谨哥儿读书啊?”
“都学!”徐令宜道,“,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行书,。”语气里隐隐带着几分期盼。
十一娘想到谨哥儿玩泥巴的样子,想不出谨哥儿能文能武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要是他不喜欢呢?”
“男孩子,哪能由着他的性子来。”,徐令宜不以为然,想到十一娘常常搂着儿子亲啊抱的,又道,“你也不能惯着他。”然后想了想,“就这样说定了,明年就给他启蒙。”一副不容十一娘拒绝的样子。
十一娘还怕徐令宜惯孩子。
既然他下了决心,她自然要支持。
“那就依侯爷的意思好了!”十一娘笑着喝了。汤。
两人默默地吃了饭,去了太夫人那里。!~!
第六百零三章 无措(上)
谨哥儿正和太夫人在库房里。
“这个好看!”他从一大排锦盒里指了个石榴。
那石榴不过半头大小,皮是翡翠雕的,瓤是红宝石,上面还歇着个用象牙雕的小小白色蝴蝶,十分的可爱。
太夫人呵呵地笑,吩咐玉版:“把这个装起来!”然后又低头柔声问谨哥儿:“还有哪个好看?”
谨哥儿看了看,又指三寸来高的弥勒佛。
那弥勒佛黑漆漆的,看不出是什么材质。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一派喜乐。太夫人就吩咐玉版:“把那个也装起来!”
玉版笑着应“是”。
二夫人忍不住道:“娘,谨哥儿年纪还小。这也太贵重了些。您有这心,等他大一些了,再赏给他就走了。”
“没事,没事。”太夫人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我们谨哥儿可不是那种不知道轻重的人!”,说着,搂着谨哥儿亲了一口,笑盈盈地望了谨哥儿,“是不是啊?谨哥儿!”
谨哥儿连连点头。
太夫人就柔声问他:“你看看,还喜欢什么?”
谨哥儿的眼睛就在那些锦盒间穿棱着。
二夫人望着兴致勃勃的祖孙俩人,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
徐令宜和十一娘去的时候,太夫人正斜斜地倚在西次间临窗大炕的东边。歆姐儿乖巧地坐在太夫人身边,二夫人则坐在炕边太师椅上。原来放在大炕中间的黑漆钠缧花鸟炕桌被挪走了,快八个月的诚哥儿坐在那里,谨哥儿和诜哥儿一个拿着拨浪鼓站在西炕角,一个拍着小手站炕边。
“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夹”,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逗着谯,哥儿。
诜哥儿睁大了圆溜溜的黑眼睛,望望熟悉的哥哥,又望了望谨哥儿手中的拔浪鼓,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模样。太夫人看的呵呵地芜站在炕边的五夫人有些怒其不争地摸了摸次子乌黑的头发:“傻小子!”
诚哥儿趁机爬到了母亲的怀里”然后指了谨哥儿“咦啊啊”了半晌,好像在让五夫人帮他把拨浪鼓夺回来似的。
徐令宽已笑着迎向了徐令宜和十一娘:“四哥,四嫂!”《
br /》徐令宜笑望着弟弟:“今天不用当值!”《
br /》
“嗯!”徐令宽给徐令宜和十一娘行了个礼,“皇上去西山别院避暑还没有回来。我们这些留在燕京的没什么事,天气又热,刘副统领把班次调了调,每个人上三天歇四天。大家都乐得轻松。”
皇上带着皇后、皇太子等人六月中旬就去了西山别宫,内阁大臣,六部官员都跟了过去,原要安静空旷的西山骤然间车水马龙”踵接肩摩、张袂成阴。
他们说话的时候,炕边的大人小孩子都已望了过来。待徐令宽话音刚落,谨哥儿就跳了起来:“爹,娘!”
太夫人也笑盈盈地望着他们:“你们来了!”
徐令宜和十一娘恭声应“,是”,上前给太夫人行礼,妯娌间又见礼,脂红领着两个小丫鬟端茶倒水,谨哥儿要下炕,玉版忙过去帮着穿鞋,那边诜哥儿看了也要吵着要下炕,玉版又帮诜哥儿穿鞋”大人小孩,屋子里乱哄哄,却有种温馨的热闹。
太夫人看着眼睛都笑得眯起来。
忙了好一会,大家这才分主次坐下。
二夫人问起徐令宽调班的事:“皇上不是留了粱阁老在京吗?怎么?你们调班,粱阁老也不说一声?”
“刘副统领问过粱阁老了。”徐令宽笑道”“粱阁老说,这是御林军的事,他也不懂。他只知道不能空岗,不能出事。”
二夫人笑起来:“难怪别人说粱阁老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不过,只怕会被人捉了把柄。”
因关系到徐令宽本人,徐令宜闻言不由神色一紧,忙道:“捉什么把柄?我可是随波逐流。既没有出头,也没有拖后腿。”
看到徐令宽紧张的神色,二夫人笑起来:“我不是说你。我是说粱阁老。”又道,“从前几位阁老年长,都到了致仕的年纪,想留三分情面,不免睁只睛闭只睁。可如今新入阁的窦阁老和魏阁老都正值壮年,正是大展鸿图的时候,没事还好,如果有个什么事,粱阁老只怕不好交待。”
徐令宽立刻想明白过来。他不由皱眉:“现在国泰民安,他们就不能少生些事?”“国泰民安?”二夫人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听说进入六月以来,福建那边频频发生偻寇上岸烧杀抢掠之事。我们住在燕京,天子脚下,京畿重地,自然不觉得。可江南一带的黎民却水深火热,闻倭丧胆……”
五夫人见二夫人越说越严重,话题越扯越远,又是因五爷而已起,忙笑道:“哎哟,这些事自然有皇上和诸位大人操心。我们这些人管好自己别出乱子就行了。”然后笑着问十一娘,“怎么没见谕哥儿和谆哥儿他们?”转移话题的态度很明显。
二夫人神色微黯,然后掩饰什么般地低下头喝了。茶。再抬头时,已是风轻云淡。大家并没有注意到她的落寞。
太夫人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