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算是两家亲事不成,说清楚就行了,这样板着副面孔过来,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误会不成?

她笑着和项太太到厅堂坐下。待小丫鬟上了茶点,她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后,表情才有所缓和。

“上次我大嫂生病,还劳颊您让我们家姑奶奶带了东西去探望。真是过意不去。”她客气地道,“今天我是特意来谢谢四夫人的!”

如果高太太是真的生病,她为二夫人曾去探望特意道谢,虽然不至于感激涕零,但也应该高高兴兴才是,怎么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十一娘暗暗猜测。

二夫人之所以有把握两家的婚事能成是因为项大人一口应允了这门亲事,难道项太太是迫于项大人压力不得已和自己重续旧话?

“项太太不必客气!”她应酬着项太太,“本应该亲自去探望的,可那些日子家里的事实在是多。高太太的病可好些了?”

项太太和她寒暄:“多谢四夫人挂念。我大嫂早就好了。只是我大嫂一向硬朗,突然生病,不免让人担心,就多照看了几天。”

“听说项太太从小跟着高太太长大的,想来情份不同一般。多看服侍几日也是常理。”

两个人你来我往,说了半盅茶的场面话。

项太太提出去见太夫人:“……上次寺庙失礼,得跟她老人家赔个不是才是!”

当时非常失礼,十一娘不能代替太夫人做决定,她笑着陪项太太去了太夫人那里。

庶女攻略第306章见面(下)

“四月初八是佛祖生日,到时候各大寺院都会有浴佛斋会,我们好多年都没回燕京了。四月正是风和日丽的好时光,想带着孩子去逛逛,让他们也开开眼界。也不知道太夫人到时候会不会出去走走?”项太太笑着问太夫人。

“四月初八啊?”太夫人拖长了尾音,目带询问地看了十一娘一眼,“通常都会去药王庙拜拜。不过今年四月要办元娘的除服礼,到时候也不知道抽不抽得出空来。”

除服礼是四月十九,就是再忙,也不影响四月初八的佛祖生日,何况太夫人是长辈,断然没有长辈去参加晚辈祭祀的事。太夫人这番行事,完全是在问十一娘的意思。

项太太面带不善地来,竟然是为了重提两家的婚事,不免让十一娘想偏。觉得项太太是迫于项大人坚将的无奈之举。她不拿主意。本来孩子的婚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就是祖父、祖母也只能建议不便直接插手,可出于对长辈的孝顺,如果祖父、祖母定下了亲事,一般做父母的都会顺从。

太夫人这样一番行事,分明是把决策权交给了自己。

她想到之前太夫人明确表示过希望和项家结亲,又想到徐令宜的态度,决定还是让太夫人和徐令宜商量去。毕竟这关系到徐嗣谕的未来,哪种情况对徐嗣谕更好,他们了解情况,考虑周到,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我这些日子忙的团团转,过两天又是我五姐宗长子的满月礼……”十一娘歉意地道,“要不是项未太说起四月初八的事,我倒把这事给忘了。”说完,她望着太夫人,“娘,您有什么安排只管吩咐我就是,侯爷那边也好给您安排车马。”

把决定权给了太夫人。

项太太毕竟跟着项大人在任上待了那么多年,平时也与项大人下属上司的家眷应酬,这弦外之音自然听得明白。

她低头申口小口地啜茶,看上去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却外松内紧,正支了耳朵听太夫人怎么说。

而太夫人听到十一娘此刻提起徐令宜来却是微微一愣。

要知道,因为项家的反复,他们都以为这桩婚事就此打住了,谁还曾想到项太太会亲自登门拜访,还主动提出相看。母子不仅没有坐下来好好议议,甚至不知道彼此对这件事的看法,而十一娘又不是个无缘无故会拿徐令宜出来说事的人,这让太夫人不免思索……难道徐令宜觉得项家拿乔,所以改变了主意?

念头闪过,太夫人更不能表态。

她笑道:“现在也还早,到时候看情形再做决定吧!”然后和项太太说起项大人上任的事来:“……怎么走也不说一声。你也知道,你们家姑奶奶这几年越发的冷清了。她也一句没提。要不是我听侯爷说起,还不知道舅老爷已经启程了!”

项太太见自己主动来提这件事,徐家竟然搁了下来,心中很是不快。可一想到大嫂的叮嘱,她耐着性子笑着应酬太夫人:“那几天我正在娘家嫂子那里侍疾,原来的师爷年轻大了回了家,我们家老爷又是要忙着找师爷,又是忙着做官服,也是里里外外的忙,只到侯爷那里去问了一声安。下次他回来,定让他陪着太夫人好好地说会话。”

太夫人呵呵笑,道:“到时候一定听舅老爷讲讲湖广的风光!”

众人说了几句闲话,项太太起身去了二夫人那里:“姑奶奶还特意去探病,如今我大嫂安然无恙,少不得要跟姑奶奶说一声,也免得她担心。”

“舅奶奶真是客气!”太夫人歪着没有送客,“留下来吃了午饭再回去也不迟!”

项太太客气了两句,由十一娘陪着去了二夫人那里。

二夫人看到项太太来很是惊讶。

项太太笑道:“上次劳烦姑奶奶去探病,如今我嫂嫂好了,特意来谢谢姑奶奶一声。也顺便看看太夫人四月初八得闲不得闲。我们好些年没回燕京了,想去身里逛逛,让几个孩子也见识见识燕京物华天宝,又不知道燕京如今哪家身庙的香火最旺,想和太夫人结个伴。”

二夫人听了眉头微篷:“太夫人一向只去药王庙拜拜。如果嫂嫂只是想带着孩子们去看热闹,那里有些偏,热闹的还是相国寺和白云观。大嫂早年也是去过的,到了四月初八两家都免费赠送香药,人流如织。大哥又不在家,大嫂如果要去,只怕是要多带些人手的好。”

项太太听了笑道:“你也知道,你大哥不在家,所以我才想和太夫人做个伴。”

二夫人没有做声,脸色微有不虞。

十一娘看着气氛不对,立刻趁机告辞。

二夫人说了几句客气话,把十一娘送到了门口。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正等着她。

“怎样?”她老人家拉了十一娘的手,“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妥?”

十一娘把1/2徐令宜的话转述给了太夫人,又道:“……结亲本是两家交好,可现在……也帕项家勉勉强强地把小姐嫁过来,到时候一旦夫妻间有个罅隙,心里更生怨怼。想着侯爷心思缜密,又是在外面行事的爷,只怕比我想的更深些。我想问问侯爷的意思再说!”

媳妇能事事尊重儿子,没有比这更让婆婆高兴的事。

太夫人眼睛笑着眯成了弯月亮:“你说的对,你说的对。这事你就和老四商量吧!到时候看要去哪座寺里上香,你只管知会我一声就是了!”十一娘不准备将就项家。

两家本是亲戚,如果项家有心,什么地方都可以相看。甚至可以把徐家的女眷请到家里去做客。

四月初八是佛教盛会,可以想来那天的盛况和人流量。她可不想让太夫人为了小辈的事到处奔波、劳累。

“娘要是今年也准备出去看看,我们自然还是去药王庙。”十一娘笑道,“项太太也说了,只是想带着孩子去看看热闹。既然如此,到哪里看热闹都一样。也免得跟着一大群人在那里挤来挤去的!”

这样更合太夫人的意思。可她看着十一娘沉静如水的神色,不免有些奇怪:“你就不想去看看?”话一出口,才惊觉得到十一娘的与众不同——虽然嫁为人妻,主持着永平侯府的中馈,可她毕竟只比贞姐儿大几岁,却从来不曾到哪里去凑个热闹,看个稀奇。会不会太沉稳了些?

“要不,我们今年就去相国国寺吧?”老人家有些迟疑道,“到时候有庙会……”

这些热闹,十一娘看得太多了。就算有些不是亲身经历,也在媒体上见过。

她委婉地道:“人挤人的,再好的景致也变了样子。何况家里这么多的事。”

太夫人想起过几天是元娘的除服礼,以为也是没有心情,道:“那我们明年再去!”

十一娘笑着应了,吩咐绿云去让厨房准备一桌款待项太太的酒菜,有小丫鬟进来禀道:

“二夫人和项家大舅奶奶来了!”

这么快!

太夫人和十一娘不约而同朝屋里的自鸣钟望去。

不到半个时辰。

十一娘刚站起身来准备迎客,二夫人已陪着项太太走了进来。

“嫂嫂才从娘家回来!”二夫人表情淡淡地道,“家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嫂嫂处置。今天就先回去了,改天再来给娘问安!”

项太太也笑着给太夫人曲膝行礼:“过两天再来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和十一娘挽留了两句,见项太太去意已决,十一娘和二夫人一起把项太太送到了垂花门前。

两人一路沉默地回到了太夫人屋里。

二夫人提也没提项太太到来之事,一直陪着太夫人说些采茶种花之类的雅事,十一娘猜测她可能有话想单独对太夫人说,借口有事要忙辞了太夫人和二夫人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妈妈已经从针线上把给五娘儿子的小衣裳拿了回来。

十一娘随手拿了一件看。

那么小,竟然和大人的衣裳一样,袖、领、镶边,一样不少,像玩偶的衣裳。

十一娘忍不住一件件展开来看。

正说着,徐令宜回来了。众人曲膝给他行礼。

“这是干什么呢?”他拎了小衣裳,“给谁做的?”十一娘笑道:“给五姐长子做的!”

徐令宜拎着衣裳左看右瞧了半天,奇道:“这么小,能穿得下去吗?”还在身上比划了一下。

十一娘也不知道,笑道:“是请针线上的人做的,应该穿得下去吧!”

徐令宜点头,拎着看了半天才放下。宋妈妈等人忙将小衣裳收了。

十一娘则迎徐令宜到临窗的炕上坐下,奉了盅温茶,把项太太的来意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听了眉头微微皱了皱,道:“娘是什么意思?”

“娘让我们商量着办!”十一娘道,“不过,之前我看娘挺赞同这门亲事的。您看要不要先听听娘的意思再说。”

徐令宜却道:“既然娘说让我们拿主意,这件事就不用问娘的意思了。女儿像母亲。项太太这样不顾场合,只怕这位项家二小姐再温驯也是有限。我看这事暂时先放一放吧!我们是结亲家,不是结冤家。难道他们两口子耍花枪还要娘也陪着他们折腾不成?”话到最后,已语带冷峻。

两口子意见不统一,也的确很麻烦。十一娘点头,征求他的意见:“娘那

徐令宜正要开口说话,小丫鬟进来禀道:“侯爷,夫人,二夫人来了!”
 
第307章解释

“……四月初八是佛家盛典,各禅寺都会施药,人潮拥挤,喧阗嘈杂。”二夫人端着茶盅徐徐地道,“可每年去药王庙上香,却是因为二爷突然病逝,娘心里惶恐,想求药王保佑全家清理泰平安的一点念想。我来,就是想和侯爷、弟妹商量商量。要是娘今年想去药王庙上香,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然不好仵逆,可要是去其他的禅寺,还请侯爷和弟妹帮着劝一劝。”

十一娘难掩惊讶地望着二夫人。

她这是在告诉他们,她不赞成这桩婚事吗?

可之前她不是很积极地为这件事牵线吗?怎么现在全变了?

十一娘不由朝徐令宜望去。

徐令宜神色如常。他微微点头:“二嫂的意思我明白了。”

二夫人听了就朝十一娘点了点头,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送二夫人出门。

结香立刻跟了上丢。

“夫人,”她低声道,“侯爷怎么说?”

二夫人没有做声,身姿笔直地走在抄手游廊上,见到她的丫鬟、媳妇纷纷回避,恭恭敬敬地曲膝给她礼行。

她突然在抄手游廊的一个转角处停了下来。

“大嫂做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要柔讷嫁进来,只也难得太夫人、侯爷和四夫人的喜欢。”二夫人望着杆前绿叶满枝的石榴树轻声道,“与其这样,还不如就此做罢,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结香听了不由微微叹了口气:“要是当初大舅奶奶去了慈源寺多好啊!也免得你为难,二小姐为难!”

“她要是能有这样沉稳,我娘也不至于被她气成那了。”二夫人脸上没有一点笑,“我原来还想管管她的事,谁知道她一听说我回了娘家,却立刻差了小厮过来,借了高家老太爷的名义叫大哥走。我不想大哥为难,说家里在为元娘做法事要我帮忙,这才把大哥劝去了高家……”说着,自嘲地笑了笑,“我现在就怕太夫人和爷看在我的份上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如今把话说明了,大嫂想怎样闹就闹去好了!”说着,转身朝韶华院去。

那边十一娘欲言又止。

徐令宜笑道:“你想什么什么?”

十一娘横了他一眼:“侯爷心里明镜似的,还要我说!”

徐令宜听着笑了起来。

片刻后正色地道:“二嫂这人最重承诺。项太太反易复,只怕为二嫂所不齿。偏偏又是自己的嫂嫂,我们误会。所以委婉地向我们表明态度呢!”又道,“你刚才不是在担心不好向娘交待吗?我看,你不如把二嫂的意思说给她老人家听。没有了二嫂这个硕虑,想来娘来就安心了!”

十一娘点头。趁着服侍太夫人午歇的时候把这件事和徐令宜的态度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听露出几份怅然来“你走以后,恰真也这样跟我说了。我还有些犹豫。没想到,她又去找了你们。看样子,她心意已定。既然这样,今年就让小五代我去趟药王庙吧?索性明明白白地告诉项家。”

十一娘点头,回去跟徐令宜回话。徐令宜差人把徐令宽叫回来,让他初八的时候代太夫人去药王庙里上香。他听了吓一跳,还以为太夫人生病了,跑到太夫人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见太夫人安然无恙,这才放心回了红灯胡同。而项太太知道太夫人初八不去庙会了,再次登门拜访。

“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药王庙上香,不会是因为我在慈源寺的失礼,恼了我,所以才不去庙会的吧!”项太太直言不讳地道。

太夫人自然不好应“是”,含蓄地道:“我是因为年轻大了,受不得车马劳顿,所以才不去的!”

谁知道项太太听了却神色一黯,低声道:“太夫人不用哄我。我知道,大家都在怪我行事鲁莽。就是我们家姑奶奶,也为这件事和我生分了不少。”她说着,眼角一红,“可我也觉得委屈啊!”说着,掏出帕子来嘤嘤哭了起来。

十一娘忙遣了屋里服侍的,给她倒了杯热茶。

项太太小声地向十一娘道谢,抽泣地道:“我原想,我来给您道个歉,再主动约了相看的时候,这件事就过去了。谁知道,您却是真的恼了我。我如今也只好把那丢脸的事告诉您了。”说着,她给头望着太夫人,“您可知道我为何不去悉源寺?”不等太夫人有所表示,她已道,“我们家老爷和我们家姑奶奶直接就把婚事定下来了,问也没有问我一声!”

十一娘惊愕地望着项太太。

怎么一个两个全是这样?

太夫人听着也很是意外。

项太太拿着帕子擦着眼角:“我可是他们项家名媒正娶的媳妇,柔讷可是我十月你孕辛辛苦苦地养这么大的宝贝女儿,我们家老爷却是问也不问我一声,就这样定了下来。您说,我怎么能不生气?”她很是忿然的样子,“加上这种事又不是一次两次,以前都忍了,这一次,却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太夫人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倒也吻合。安慰她道:“这件事,是项大人不对!”

“可不是!”项太太听着像找到了知音似的,感激地望了太夫人一眼,道,“我娘家嫂子知道后,又急又气,人也病了。我心里就更是怨怼,和老爷置起气来。连老爷去任上前设有送他……要不然,您上次问我老爷去任上的事,我为什么会答不上来呢!”

十一娘和太夫人不由都瞪圆了眼睛。

竟然连项大上去任上也没有送……这也太过份了些!

项太太也面露愧色:“我也知道这件事我做得有些过火了。只是当时在气头上,一时想不过来。后来我嫂嫂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我这才醒悟过来。忙来给太夫人和姑奶奶道歉。”她说着,声音渐渐低下了下去,“到底是没颜面的事,上次来,也没有跟您细说。谁知道,您今年竟然不去药王庙上香了……”她说着,脸色羞得通红,“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还请太夫人看在我们家姑奶奶的面子上,原谅我这一回。明天让我做个东道,到家里去吃杯水酒。”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又是二夫人的嫂嫂,太夫人不免有几份踌躇地望了十一娘一眼。

十一娘见太夫人已经原谅项太太了,自然不好多说。笑着朝太夫人微微颌首,表示会以太夫人马首是瞻。

太夫人心头一舒。

毕竟是亲戚,用不着揪着不放。

她笑道:“项太太客气了。只是家里这些日子的事也多。我看,还是改日吧!”并没有立刻答应。

这种外交辞令项太太很熟悉。她很诚心地道:“那您定今日子吧!我今年都会在燕京。”

姿态放得这样低。太夫人和十一娘不好再推辞,定下了三日后去项府做客。

项太太就小声央求太夫人:“您到时候把我们姑奶奶也一并劝了来吧。我们姑奶奶到现在还在生我的气。上次见了我冷言冷语的。我都不好意思去见她了!”

太夫人眼底闪过一丝诧异,道:“只要舅奶奶不嫌弃我们吃饭的人太多!”

项太太听了立刻高兴起来,连声道:“不嫌弃,不嫌弃!”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夫人知道不由满脸的惊诧:“请到家里去吃饭吗?”

太夫人点头:“我看舅奶奶十分有诚意,就借你答应了。”语气中带着几份劝和的味道。

二夫人保持了沉默。

而十一娘把这件事告诉徐令宜的时候,徐令宜有些讪讪然。

十一娘自然不会傻得去翻旧帐,只问他这事该怎么办?

徐令宜沉吟道:“就算有什么打算也不是这个时候。”并不十分热衷,“就当亲戚间互相走动吧!”

十一娘点头,去回了太夫人。

“也好!”太夫人道,“这个时候去做客最好。既可以看看项家的两位小姐,又因你姐姐还没有出服,于情于理都不能谈这个事。”说着,太夫人感叹道,“项太太这次倒是很诚心。”

十一娘笑着,”嗯”了一声。

太夫人却迟疑道:“当初,恰真也没有跟你提这个事吗?”

“当初是侯爷托了二嫂去问问,”十一娘笑道,“又不是请二嫂去做媒。总得确定下来才能说吧?”太夫人没再追问,问起五娘孩子满月礼的事:“……可取了乳名?”

“取了!”十一娘笑道,“说五行缺金,叫了鑫啊!”

太夫人听了呵呵直笑:“他们家钱可真多!”

“可不是!”十一娘笑着,和太夫人说起五娘的孩子来。

此刻高太太正在问项太太:“怎样?可请动了?”

项太太点头:“不免低声下气了点!”

高太太听着就瞪了她一眼:“要不是你不知道轻重,至于有今天吗?”

项太太还嘴硬:“难道我们家柔讷除了徐家就没人可嫁了?”

“有!”高太太道,“只不过你先是失约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然后你们家姑奶奶来探病的时候你不通禀让她在外面立着,她回娘家的时候你还借爹的名义把姑爷叫来,在姑爷去上任的时候只让亦嘉给姑爷送行……等姑爷知道永平侯家拒婚的时候,这些帐只怕会一笔笔地跟你算清楚!轻的是从此和你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重的是把你晾在燕京不理不睬。你说,你是把徐家太夫人和永平侯夫人请到家里来吃顿饭,然后和姑爷冰释前嫌呢?还是想从此以后孤零零带着孩子住在燕京呢?”

项太太不说话了!

庶女攻略第309章除服(上)

从项家回来,十一娘就开始准备元娘的除服礼。

在这个时候,罗扳兴来了。

“大哥!”十一娘忙迎了上去,“你怎么了?”

“我带赵先生来见侯爷!”罗振兴笑道,“顺便来看看你。告诉你一声。免得你隔三岔五地差了人去问我。”

“赵先生来了!”十一娘听着喜上眉梢,顾不得罗振兴的打趣,急急地道,“侯爷怎么说?”

“两人正要说话。”罗振兴道,“看样子应该能成!”

“那就好,那就好!”十一娘请罗振兴到东次间临窗的大炕坐了,“你都不知道。谆哥这些日子没有一点进展,把侯爷急坏了。昨天还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谆哥紧张的笔都握不住了。要不是我在旁边打岔,侯爷的脾气又要上来了……赵先生来了就好,至少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罗振兴点头:“这事能成,多亏了柳阁老。要不是他老人家一封亲笔信,只怕还请不动赵先生。”

十一娘听了立刻道:“我等会就给三婶婶写封感谢信去。再带些燕京的土特产一并送过去。”

罗振兴见她通达世事,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没想到原先在家里什么都不懂的十一妹现在也能独挡一面了。”

十一娘听着心中一凛,忙道:“这都是太夫人教的好!”然后吩咐小丫鬟端些水果来,“……青杏是陈大人送来的。”

“哦!”罗振兴听着来了兴趣,“那个租你地的陈大人?”

见自己成功地把话题岔开了,十一娘笑着点了点头:“正是那位陈大人。”

“这才第一年,地里就有收成了!”

“哪能。”十一娘笑道,“是陈大人自己田里的,摘了些我们尝尝鲜。”

正说着,有小厮进来传话:“侯爷请舅爷去外书房!”

罗振兴就辞了十一娘。

他们虽然千辛万苦地把赵先生给请了来,徐令宜满不满意还两说。十一娘立刻差了宋妈妈去探消息。

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宋妈妈折了回来。

“侯爷留了赵先生花厅吃饭。”她笑盈盈地道,“还让白总管把外书房旁边的双芙院收拾出来给四少爷做了书房。”

十一娘松了口气。

晚上徐令宜回来,她问徐令宜:“这位赵先生可名副其实?”

“现在看来还不错!”徐令宜有所保留,“不过,他既然能得到柳阁老的青睐,想来人品、学问不会太离谱!”

能得这样评价已是个好的开瑞。

十一娘放了一半的心。

徐令宜和她说起孩子们的事来:“等除服礼后就让谆哥正式拜赵先生为师。至于谕哥,等娘的寿辰过后,就送他去乐安吧!”

十一娘不由道:“谕哥知道这件事吗?”

“还不知道。”徐令宜道,“等谆哥拜完师再说吧!他也可以趁机好好歇几天。”

有个缓冲期也好!

十一娘在心里叹了口气,待谆哥见过赵先生后私下问他:“赵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谆哥听着就露出一个笑容来:“先生对我很和气。”

十一娘放心下来,笑着摸了摸谆哥的头。

秦姨娘来了。

十一娘和几位姨娘走动得并不频繁。

她让小丫鬟请她进来。

看见谆哥尘在十一娘的炕上喝羊奶子,杜妈妈等人并不跟在身边,秦姨娘很是惊讶。愣了片刻才恭敬地曲膝给十一娘行了礼。

十一娘让小丫鬟她端了小杌子坐,问她:“你可有什么事?”

秦姨娘道了谢,半坐在了小杌子上,道:“没什么事?”眼睛住谆哥身上瞅了好几下,“就是到夫人这里坐坐!”

十一娘觉得两人之间现在的距离挺好,并不想再拉近。委婉地道:“要是你没什么事,那我就带谆哥去太夫人那里了!”

秦姨娘错愣,有些尴尬地站了起来,嘴角微翕,欲言又止。

十一娘把谆哥抱下炕,牵了手准备离开。

“夫人!”秦姨娘喊她,满脸焦虑。

十一娘转身望着她。

秦姨娘的表情有些阴睛不定的。片刻后才低声道:“夫人,我听说,侯爷请了个很厉害的先生回来……就想问问,二少爷是不是也要到双芙院去读书了?”

消息可真灵通。

赵先生来了不过两天,秦姨娘就知道了。

可有些话,不应该由自己说。

“这恐怕要问侯爷!”

奉姨娘听她提起徐令宜,有些不自在,强笑道:“我就是有些好奇。也不用惊动侯爷!”然后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领着谆哥去了太夫人那里。

针线上的师傅正在给太夫人量衣裳。看见十一娘牵着谆哥进来,太夫人忙朝两人招手:“快帮我看看,是这匹喜上眉梢的妆花好看还是这匹牡丹穿花的杭绸好?”

这是在为太夫人的寿辰做新衣裳。

喜上眉梢是枣红色,牡丹穿花是大红色。过寿,自然是大红色好一些。

“我觉得这匹好!”十一娘指了大红色牡丹穿花杭绸。

“会不会太花了些!”太夫人犹豫道。

“颜色艳亮穿着才精神!”

太夫人点头,定了大红色牡丹穿花的杭绸,又拉了十一娘挑首饰。十一娘在太夫人屋里消磨了一个下午。

待到了十九日那天,请和尚、道士做了法事,撤了元娘屋里的灵堂白帷,又给几个孩子换上了颜色鲜亮的衣裳,算是完成了除服礼。
 
第二天,徐令宜先是领着谆哥去了双芙院,正式拜赵先生为师,开始启蒙。下午就叫了徐嗣谕去了书房,父子两关在书房里说了一下午。徐嗣谕从书院出来的时候据说脸色煞白,走路都有些晃晃摇摇的。

到了黄昏时分,阖府都都知道徐嗣谕要去乐山了。

奉姨娘披头散发地冲进了十一娘的屋子:“夫人,我求求您,我求求您,二少爷不能去乐安。”她进来就跪在地上给十一娘磕头。

屋里子回落着沉闷的“咚咚”声。

秦姨娘白净的额头立刻通红一片。

宋妈妈和琥珀忙一左一右地把她架了起来。

“秦姨娘这是干什么?”宋妈妈望了一眼端坐在炕上面色沉凝的十一娘,劝道,“有什么话不可以好好说的?非要这样跪在地上磕头的。要是夫人不答应,你岂不要一直这样磕下去?”

这话就有些听头了。

主母不答应,就一直磕头磕下去,那就是逼着主母一定要答应。这和那些朝臣要在金銮殿上死谏有什么区别?

“没有,我没有!”秦姨娘满脸是泪,头摇的得拔浪鼓,却并没有为自己过多的辩解,而是呜咽道,“夫人,二少爷不能去乐安。他还那么小,最远也不过去过一趟西山……夫人,夫人,”她挣扎要离十一娘更近一些,“二少爷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以后也会和四少爷一样孝顺您的……您看您上次禁了他的足,他就乖乖地呆在院子里哪里也没有去。还说夫人这都是为他好……夫人,我求求您了!”

说着,身子住下蹲,要跪下去,“我给您磕头了!求您别让二少爷去乐安……”

那边雁容巳蹑手蹑脚地撩帘而出。

“好了!”十一娘一声喝斥,“蓬头垢面,成什么体统!”又沉声道,“秦姨娘身边服侍的丫鬟呢?怎么也不知道帮秦姨娘打水进来净净脸!”

她面容冷峻,一双明眸寒光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