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加的影子。随后,在1909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勃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他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1937年4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1952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走完91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传世佳言——
我不是寻找,而是在发现。
画家将他的眼中所见打碎,同时赋予它另一种生命。他必须透过其他人眼中的现实世界,看到他的真实。
优秀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则是剽窃。
 



第18章 勃拉克


姓名:勃拉克
出生地:法国阿尔让特伊
生卒年:1882…1963年
历史评价
现代绘画大师,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
勃拉克出生于塞纳河畔阿尔让特伊的一个漆工家庭,勃拉克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业余画家。他们鼓励幼小的勃拉克学画,起初在巴黎附近的阿根托尔,后来在勒阿弗尔的美术学院夜班就读。1899年,他操起父亲和祖父的房屋油漆匠的职业,开始是学徒,在1900年底,又到巴黎继续当学徒。勃拉克后来的绘画和拼贴画中,渗透着装饰性和“乱真绘画”(19世纪非常逼真的一种绘画)的效果,这便是他作为一个房屋油漆匠所受最初训练的结果,至少这是可以想象的。
勃拉克服过一年兵役和经过短暂的学院训练之后,于1904年的夏天,在英吉利海峡上的翁弗勒的一个村里,遇见了拉奥尔·杜菲和让·杜菲。那年秋天,他在巴黎建立起自己的画室。像他的同代人一样,他在卢弗尔博物馆里研究大师们的作品,埃及和古代的雕塑也吸引着他……在那些大师们中,深受普桑作品的引诱,并继续加深着对柯罗的热爱。与此同时,他也在注视印象主义画家,开始时对凡·高和高更感兴趣。1905年,也许是通过杜菲和弗里叶茨这些勒阿弗尔的艺术家同行们,他逐渐注意到了马蒂斯和野兽派的新绘画。
在1906年,他开始背离他早期的印象主义,转向野兽派的色彩鲜艳的调色板。《安特卫普附近的风景》的色彩是野兽派的,但是空间组织却依然相当的传统化。天空中柔和的绿色、黄色和灰色,控制着远处的效果;前景地面和水面的安排,在深度中有一定的透视会聚效果。特别有趣的是《坐着的裸体》,这个造型结实的人物背向观者,坐在色彩密布的空间里。
相关链接
《埃斯塔克的树林》
勃拉克在这里平面地解体了树林,让视点与光源分散,形成支离破碎的组合,看上去有一种拼贴画的味道,以突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据说他年轻时当过油漆匠,这门行业有一种油漆技术,给住房油漆内景时,善于以立体感和进深感的透视方法来给建筑作装饰(那是古罗马时期的传统画技)。勃拉克从事立体派绘画时,就故技重演。画上的树林就有一种深远感的丰富层次。
那张椅子略有变形,稍呈扁平状。这个人物在雕塑般的处理和自由松散的色彩上,和马蒂斯同年画的《吉卜赛人》有相似之处。勃拉克在1907年作过另一幅更加几何风格化的作品,显示出他对塞尚不断增长的兴趣。
他去过塞尚曾经画过的法国南部列斯塔格。在那儿他度过1906年的秋天和冬天之后,于1907年的3月,在独立沙龙上展出了一组新画,主要是以野兽派风格出现的。勃拉克的《西奥塔风景》,比早期作品中使用的方法更加线条化了。前景的树木图案把空间捆了起来,不禁使人联想起塞尚风景画的风格。尽管这幅画的色彩鲜艳,然而却不如线条的结构重要。画中还显示出来自高更的强烈影响。
这年秋天,画商卡恩韦勒尔开始购买勃拉克的画,他一直是经营毕加索、德兰和弗拉芒克的画的。后来,勃拉克通过卡恩韦勒尔美术馆与毕加索相识。起初,勃拉克接受不了毕加索给他看的《亚威农的少女们》,但是在接近年底之际,他自己竟然也画了一幅这类风格的画。画中站立着的巨大人物与松散的几何平面的背景形成对比。在风格上更加结实、更有雕塑感,可是它却和毕加索画中的人物直接有关。《沐浴者》也是从毕加索或马蒂斯的早期坐着的裸体发展而来的。无论是灰色、绿色还是储色,都比两个野兽派的裸体或者《少女们》柔和得多。勃拉克的这幅画使他明确地走出了野兽派的范围,进入了塞尚的圈子。
1908年的夏天,勃拉克又在列斯塔格画了一些风景和静物画。像塞尚早先在静物画中的发现一样,勃拉克也发现掌握空间和光是可能的。显而易见,勃拉克对塞尚满怀敬意,并在他的作品的基础上探索着一种新的视觉。不过,塞尚的一幅风景画(《林中小路》)和勃拉克的《列斯塔格的房子》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鉴于塞尚在这幅画中是以他的色彩去建立他的绘画表面和深度的整体结构,而勃拉克在他的那幅画里,以及在以后几年的画里,是以色彩为辅来取得倾斜平面的几何结构。这些倾斜平面是限定和控制画面深度的。根据塞尚格言的精神,房子和树木变成了几何的容积,但意味深长地强调了立体。明确的线条和轮廓限制了建筑物和树木;施以暗影的树木和屋顶,暗示了容积以及深度的存在。建筑物的色彩被限制为完全一致的赭色,树木则是绿色和蓝色。深度的幻觉不是那种单点的直线透视幻觉。虽然在尺度上使用了缩小的方法,但是,这个幻觉是由建筑物和树木外观上的容积造成的——当我们从各个不同位置去观察它时,那重叠、倾斜、移动的形状,便产生变化着的景色效果。同年夏天,毕加索独立地画风景画,他在风景画中简化了形,使自己色彩柔和起来。
勃拉克把他的新作提交给1908年的秋季沙龙时,全部遭到了由马蒂斯、路阿和马尔凯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拒绝。可能就是这次,马蒂斯说到了勃拉克的那些“小方块块”,“还是那些方块块!”尽管勃拉克的两幅画又被评审委员马尔凯和格林退回,然而勃拉克拒绝再展任何作品,反而于1908年11月,在卡恩韦勒尔美术馆,以自己的27幅画举办了个人展览。阿波利奈尔为他的展览目录写了序言。曾给野兽派起名字的批评家沃塞,用马蒂斯的话评论了这个展览会,他说:“勃拉克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图形和方块块’。”此后不久,“立体主义”这个绰号,便成了20世纪绘画中最重要的独立运动的正式名称。
——传世佳言——
我喜欢那纠正冲动的规则。
立体主义抛弃了过去的一切视觉,恢复了绘画的自主,使画成为一种建筑,使对象成为某种比现实还要真实之物。在这一行动中,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
勃拉克喜欢描绘静物、餐具和乐器。30年代,他转向海滩景色。他一生中的最后20年,又热心于画鸟。
 



第19章 莫迪利阿尼


姓名:莫迪利阿尼
出生地:意大利沃尔纳
生卒年:1884…1920年
历史评价
意大利杰出画家,巴黎画派立体主义代表人物。
莫迪利阿尼生于利沃尔纳,逝于巴黎。他的母亲是一位破产的银行家遗孀,很早便预感到儿子的天职,并且从不与之作对。她让他看了伊比里亚半岛上所有的博物馆,送他进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美术学院习画。最后,年轻人于1907年来到巴黎。他有着贵族的美貌,不过已为肺结核所啮。他古怪,犬儒,无志向,却又不乏脉脉温情。于是,他很快便成为蒙马特奇特青年中最不安分的一个。
他在蒙马特住了六年,沉默寡言,游手好闲,不断地更换住所,在酒馆间晃荡。不过,他也参加美学论争,画素描,搞雕塑和涂抹油画。他参加了的讨论会,是在图卢兹·劳特累克常去的那些地方,他高大而单薄的身影很引人注意,因为那时,他正喜爱劳特累克的作品。这位大资产者的儿子有些人道的表现,他喜爱卑贱者,同情生活中的贫苦人,这些都由他的行动和作品,以及选择的模特儿:看门人的女儿,孱弱的儿童,平民的女孩……表现出来。他和其他许多画家一样,发现了(1909年)塞尚。他还和雕塑家布朗库西是好友,后者使他看到了黑人雕塑,从此对于他的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和布朗库西的接触之中,他感到自己也有雕刻石头的愿望。于是他作了一尊雕像,不过没有完成。事实上,他的雕塑的确没有他的绘画高明。
1913年,莫迪利阿尼离开了蒙马特高地,来到蒙巴纳斯,徘徊于不安和醉意之中。这个游荡的可怜人挥霍着自己的天分和金钱。不过,他也确实从未有过足够生存的钱。他几个生丁一张地卖着用惊人的肯定手法画出的美妙素描,几个法郎一张地卖着他作的肖像和人体。人们经常看到他在园亭酒店或穹顶酒店里,用尖细流畅的线条画着肖像,毫不在乎地把它们送给碰到的模特儿,换上杯酒,一饮而尽。他在约瑟夫一巴拉路基斯林画室作过画,苏丁和帕斯森都是他的朋友。
相关链接
巴黎画派
人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一些外国年轻画家组成的团体称为巴黎画派。这些画家是出于同样的需要,由于意气相投而聚首巴黎的。从此,这一称呼便有了引申含意,也有了使人混淆不清的危险。巴黎画派,实际上是指:一个意大利人,一个保加利亚人,一个俄国人,一个波兰人,一个立陶宛人。
他就像一块漂流物,从一家咖啡馆漂到另一家咖啡馆,从一间阁楼搬到另一间阁楼,有时会碰到一个避难所或一个怜悯人的灵魂。英国女诗人贝阿特丽丝·哈斯丁帮助了他一段时间,然后,又收留了他,拿出自己的生活所需,使他得以继续画着为日后博物馆和收藏家竞相争购的人物和人体。
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扎娜·埃布戴尔娜的年轻姑娘,和她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孩子。这个不安定的人终于该定居下来,至少该有一点安静了吧!但是没有。他被烧痛耗尽,被肺痨击垮,进了一家医院,并于1920年1月25日,在36岁上,嗫嚅着最后的一句话:“亲爱的,亲爱的,意大利!”离开了人世。在安德·萨尔蒙和基斯林为他组织相当轰动的葬礼之日,他的妻子从六层楼上跳下,摔死在人行道上。
莫迪利阿尼不会被当作当代绘画的一位创始者,但他找到了一种既是图像,又是装饰的风格,一种总的说来相当有限,但对他已经足够,并且不容辩驳地作用于观众的语言。这种曲线,涡形,延伸,这种温柔中的严峻,敏捷中的颟顸,模糊中的朴实,符合现代精神要求的意大利主义,被严正拯救出来的样式主义,以及包括在一种说不出的单纯和贵族持重之中的表现主义,这些就是人们欣赏莫迪利阿尼而不希望他有模仿者的原因。
——传世佳言——
人是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另一只眼睛看自己。
美……,也有痛苦的职责,这些职责无疑创造了对心灵的最美好的表达方式。
 



第20章 夏加尔


姓名:夏加尔
出生地: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城
生卒年:1887…1985年
历史评价
夏加尔是20世纪以来最著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推选品被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永久珍藏。
夏加尔1887年出生在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城,当时名叫莫伊什·沙加尔。维捷布斯克是在沙俄境内一个允许犹太人居住的西部地区,该城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远城镇。城内的居民们过着一种活跃的文化生活,拥有一所艺术学校,夏加尔在那里学习过。
1906年,夏加尔19岁的时候搬到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在那里,他的作品得到关注。1910年在一位资助人的支持下他去了巴黎。
巴黎以其全新的理念与景象为夏加尔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他把它称为第二个维捷布斯克,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接近法语发音的马克·夏加尔。在那个时候巴黎是艺术界的中心,尤其是艺术先锋派(又称作前卫派)活动的中心。这些艺术家们探求新方法,摆脱确立已久的旧传统之束缚,常常创作出令公众感到震惊的艺术作品。
夏加尔有一段时期居住在“蜂房”,这是一座圆形建筑,里面到处都是青年艺术家们的画室,他们在尝试运用诸如野兽派与立体主义之类的新艺术风格来进行创作。野兽派在构建一件画作的过程之中对强烈色彩进行令人感到震惊的运用,这一绘画手法是由亨利·马蒂斯所开创的;而立体主义则是一种使视觉形态支离破碎的绘画手法,是由巴勃罗·毕加索与乔治·勃拉克共同创立的。
相关链接
《我的故乡》
夏加尔成名作《我的故乡》,完全是画家的美妙梦幻。画中“我”与牛亲切地相对,背景是典型的欧洲农舍和教堂的尖顶,牛的脸却重叠着一个挤牛奶的妇女,像是牛在思考“为什么贡献奶的总是我们”;人与牛之间还有一个扛镰刀的农夫和一个倒置的村姑。《我的故乡》其实是夏加尔心灵的故乡。
夏加尔的作品独特,充满个性并得以在巴黎、德国、莫斯科展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夏加尔返回俄国,并于1915年7月与贝拉结婚。1917年俄国境内爆发了一场革命,控制该国的革命政府迫切希望利用艺术家们所掌握的技巧来宣传其信念,并帮助他们来教育俄罗斯人民。夏加尔被任命为维捷布斯克地区的艺术委员。
在30岁出头的那几年间,夏加尔在维捷布斯克艺术学校任教并且为犹太人剧院设计舞台背景。他还出版了一本简短的插图型自传《我的人生》(1931年),用一种诙谐的手法记录了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但是,俄国政府很快就对夏加尔之类的先锋派。
艺术家们失去了同情心,因此,他与妻子以及年轻的女儿伊达再次搬到巴黎居住。刚开始的时候,时势非常艰难,但是夏加尔却能有工作可做,他忙于创作油画作品并为好几套图书创作了插图作品。他于1926年在纽约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在接下来的十年他的国际声誉与日俱增,他在欧洲各地进行游历并去过巴勒斯坦。
1939年,随着德国人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军队亦向西发动攻势,并于1940年攻到巴黎。纳粹计划消灭所有的犹太人,他们还把魔爪伸向当代艺术家们,对夏加尔来说继续留在法国境内并不安全,因此他接受邀请去了纽约。
在美国,夏加尔与其他流派的欧洲艺术家们一起举办画展,并且再次开始设计舞台背景。在这个时期,纽约取代了巴黎,成为艺术世界的中心。战争结束后,纽约、芝加哥、巴黎、伦敦与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都曾举办过夏加尔作品的大型展览。
——传世佳言——
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1944年,夏加尔的妻子贝拉突然去世,这使得夏加尔非常消沉。1948年,他年届61岁的时候,回到了法国居住。当时他已经被认为是现代艺术运动中的顶尖人物,在尚在人世的艺术家们当中只有毕加索可以望其项背。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不断接到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绘画委托:为梅斯和兰斯两座大教堂以及位于耶路撒冷及纽约的公共建筑物绘制彩色玻璃窗。他还为巴黎歌剧院里的穹顶天花板创作了幅面巨大的彩绘设计方案。
在生命中的最后20年,夏加尔生活在位于法国南部的圣保罗·德旺斯,他于1985年在那里离开人世,享年97岁。
 


第21章 杜菲


姓名:杜菲
出生地:法国勒阿弗尔
生卒年:1888…1964年
历史评价
作为20世纪初叶现代绘画史开端的野兽主义成员之一的杜菲,是一位多元化创作的艺术家。
杜菲于1888年在法国西北部最大港勒阿弗尔市出生,在全家11个小孩之中排行第七。他的父亲在一家冶金工厂担任会计,并且是很有才华的业余音乐家。关于他早年的事迹,几乎没有图像数据流传下来,我们只知道他在勒阿弗尔市度过童年,在一家进口商行当过外务员,然后在“萨瓦号”跨大西洋渡轮上担任客运经理的秘书,随船在纽约——勒阿弗尔市之间往返。
但杜菲作为画家的艺术感性,却是在这期间陶冶养成的。
服完兵役后,杜菲于巴黎定居,结识了德汉、布拉克、毕加索和诗人艺评家亚波里内尔。他于1914年在蓓尔特魏伊尔艺廊展出的最初几幅水彩画,一方面使用了阴暗的褐色、蓝色、深红色,另一方面又掺杂了晕线技巧。
虽然这项首展后不久,杜菲就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中,但他仍然随时伺机在笔记本上作画,主要画花、马、风景。尤其是战争结束后,他在法国东部孚日省阿裘河谷地区养病,更画了许多风景画。
相关链接
马蒂斯的影响
1905年,杜菲见到了马蒂斯的油画《奢华、宁静与快乐》,为之大受震动。他说:“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现实主义失去了对我的魅力。”于是,他不再崇拜印象主义,转而热衷于野兽派风格的绘画实验。他以明亮的色彩和装饰性的笔调,去画那些热闹的街道和舞会场面,成为野兽派画家中重要的一员。
杜菲曾和哥哥劳尔有过短暂的合作,为里昂著名的毕昂奇尼…费里耶丝织厂绘制花布。但杜菲最主要的合作对象是里摩日的哈维隆兄弟瓷器厂,他于1916年开始为该瓷器厂绘制装饰图案(以花卉和动物为主),这项合作关系持续了三十多年之久。1925年巴黎举办“现代装饰艺术及工业应用艺术国际大展”,杜菲以“法国古堡”餐具组的设计,荣获金牌奖。
1920年杜菲回到巴黎,在人文荟萃的蒙马尔特定居,与乔治·勃拉克成为邻居。乘着当时澎湃的艺术风潮,杜菲的作品终于得以公开展出,在巴黎和纽约陆续参加多项展览。在这段时期,杜菲充分显露了他在用色方面过人的天赋,他的画就像神奇的色块拼布,例如在1921年的《茶杯静物》中,巧妙地用白瓷杯作为唯一明亮的对比。
战后巴黎文艺界的两大盛事,也对杜菲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借着为1920年公演的音乐剧《屋顶上的牛》制作布景的机会,他认识了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家(米劳、奥瑞克、沙提、普朗克、洪尼格尔)。1925年的《黑人秀》使他的画风增添了色彩与音乐的崭新结合,几幅不同凡响的巨作于此诞生。在音乐主题下,他画了许多个版本的钢琴家与乐团,由类似色彩衍生出无穷的变化:他把音乐家的头画得很像五线谱上音符的符首,风琴音管的排列则像音符的符身,竖琴也摇身一变成为休止符。在这个时期,他对弗拉铁里尼兄弟马戏团也非常着迷,画了许多马戏团和小丑的主题。在这些画里,他把色彩当作音乐和语言的功力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对光线的掌握也可谓炉火纯青。他特别偏好的白色几乎无所不在,而且通常用在小丑、马和特技表演者身上。1927年的《马戏团》就是登峰造极的代表作,红、蓝、黑、黄构成的强烈背景,衬托出对白色的动人礼赞。
接下来的几年,杜菲经常回故乡勒阿弗尔市长住。这段时期诞生的杰作如1929年的《勒阿弗尔市维德寇克堤》,将色彩的协调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这段时期旅居的其他地方如母亲的故乡鸿弗勒港、利穆赞省,还有后来每年都和妻子前往定居一段时间的都兰省(罗亚尔河流域),都为他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产生的佳作包括一些森林、河谷的景致,以及狮子城堡的景观。
——传世佳言——
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现实主义失去了对我的魅力。
杜菲晚年周游各国,此时他在画坛已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不仅经常在巴黎和纽约展出,也被美国最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和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购典藏。在爱妻伊斯梅莉病逝后两个月,画家也于1964年5月12日在布塞伊村拉布瓦西耶乡辞世。
   



第22章 米罗


姓名:米罗
出生地:西班牙巴塞罗那
生卒年:1893…1983年
历史评价
米罗是20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1893年生于西班牙。他的父亲是个金首饰艺人,接受祖业,开了一家首饰店。米罗的母亲出身于细木匠家庭。
或许是由于受父母两个家庭传统技能、工艺设计的影响,米罗自小就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但他性格内向,腼腆寡言,他的父母并不以为他会有很大出息。在他14岁时,他们把他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然而,少年米罗给学校教员的印象是“罕见的愚莽”。后来他从美术学校退学。出于对家庭的责任,米罗17岁时当上一名商业职员。
职员的职业让他抑郁不乐,加上工作劳累,第二年他患了重病。父亲把他送到蒙特洛伊镇附近的农村疗养,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
这一段的疗养生活,对米罗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先期的准备。
身体恢复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同期,米罗又选修桑特·鲁克艺术团体开设的课程。该团体早先成员“新艺术”建筑师安托尼·戈蒂在建筑上的杰出创造性,激发了年轻的学生米罗的热情,给予米罗很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团体,米罗结识了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乔恩·布拉兹和约瑟夫·劳伦斯·阿替格斯,他和他们终生保持往来。这个时候,米罗开始了绘画创作。
对于一个具有雄心大志的画家来说,巴塞罗那的天地太狭小了。经过艺术变革的巴黎,对米罗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1919年他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来自他祖国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1925年,米罗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从这之后,米罗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
1929年10月,米罗与比拉·詹科莎结婚。妻子出身于一个古老家族,米罗一生都忠实于她。婚后,他们回到巴黎,住进一个小公寓。当时正值经济萧条,艺术家也都十分拮据,米罗只有在没有画室的情况下作画。两年后,在画家38岁时,女儿多萝娜在巴塞罗那出世,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从1930年起,米罗的作品定期在纽约等城市展出,他作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在美国有很大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相关链接
《静物和旧鞋》
《静物和旧鞋》的形象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所有这一切都被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这件作品并不是特别的象征,而是反映了米罗对发生在他所热爱的西班牙事变的痛恨和厌恶之情。他是以物体、色彩和形状来声讨腐朽、灾难和死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米罗不能回到他的故土西班牙。他离开巴黎,在挪威附近的瓦兰吉维利一个诗意迷人的地方住了下来。那里的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儿感染了他,画家完成了《星座》组画。由于德军残酷轰炸,米罗又不得不带妻女乘火车逃难巴黎,而巴黎正面临着德军占领,画家只好逃回故乡。
二战终于结束,米罗结束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1948年从美国回到巴黎。回巴黎不久,人们为米罗举办了作品展览会,但他的作品卖出很少。一个画商买了米罗一批作品,其妻却懊悔痛哭,说:“谁会来买这玩意,我们要破产了。”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米罗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若干倍数地增长。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
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妻子比拉和女儿多萝娜,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93年定为“米罗”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作品展览和艺术活动。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传世佳言——
我想谋杀绘画。
 



第23章 达利


姓名:达利
出生地:西班牙菲格拉斯
生卒年:1904——1989年
历史评价
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赫罗纳市附近的菲格拉斯镇。达利的姐姐安娜·玛丽曾回忆说,“达利自幼机敏活泼,多愁善感,且很有主见,他出生才几个小时,就睁开两只大眼睛注视周围的景物”。达利自幼酷爱绘画,对山川、田园和都市风光有着浓厚兴趣,6岁时就在一个纸板上画出了名为《家乡风景》的第一件作品。
1914年,年仅10岁的达利进入菲格拉斯中学时,即表现出超凡的绘画才能。在校期间,他的绘画作品大都是以卡达盖斯的自然风光、当地农民和渔民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油画。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拉蒙·皮霍特的影响。达利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美术学校求学,专修绘画和雕刻。1922年他来到巴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家行列。这期间他已在自己创作的《性感的幽灵》《悲伤的戏耍》和《持久回忆》等作品中,表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
1929年,达利在法国结识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