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女青年"的公关从业两年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从身处公关业的第二年头开始,我已经不屑于这些空名与头衔了。深深地记得昔日高中母校自己一位保送清华建筑系的学姐的一篇文章,一句“青春没有浪费”,很多时候,这种心平气和与处世淡然,总可以让人可以更乐观去对待万事万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可以离理想更近。
我们可以对我们的公关项目力求完美,我们也可以极力去要求内部项目工作的面面俱到,但是,要知道,公关业的工作,也不过是我们生活着的一部分——每天八小时,而我们却远远需要8小时之外的东西。于是,我总觉得中庸的核心,便是这样一种人生的坦然,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凡事处得刚刚好。这样想来,公关,只不过是我们的工作而已,和这个世界上很多行业一样,一份工作。而人生,却远远不只是工作。
学会“中庸之道”,才不会在这样的行业中,觉得过于工作苦与心累,陷入一种挣扎不出去的泥淖。一切,可以变得很释然,去拥有轻松与潇洒的心态。而中庸之道,也可以让我们随时选择进退。至少,这样的我们,可以让心很自由。入世与出世,或许有了中庸,我们的选择与心态才变得轻松起来。
这世界上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这才是谁也拿不走的东西。
中庸的态度,一种中庸的理想人生。
2。 公关职场的平稳之道:放正位置,爱上你的现在
职场,可以四平八稳,也可以风起云涌。这在一开始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你可以跟随当今潮流奋力一搏,当个安安稳稳又待遇地位不错的公务员,吃皇粮,得权势,去实现“一家得道,鸡犬升天”的愿望。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做技术活,当个高级工程师、建筑师,一张图纸几万、十几万,有一专之长总不至于饿死。当然,你还可以做文化和艺术的偏执狂,艰苦奋斗十年还是有熬出头的机会,一部作品就可以带来香车豪宅。
配图来源:网络
而选择这个公关行业,我实在想不出,有多少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是为了接触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成为职场的跳板,抑或是为了某发布会上可以亲自与某明星单独接触,实现自己多年追星愿望,或者,有一天拿到公司的百分之多少的原始股,成为上市公司牛逼的X总?人生呢,确实有很多不可预料。不过,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说理想大部分等同于做梦,梦醒了,才发现年纪差不多了,近乎激动与奋斗不动了。无奈这世界就是没有后悔药。
如果你选择做公务员、老师,事业单位、大国企工作,那么你的职业规划,就是按照某种梯度,经受时间的考验,去面对阅历、经历以及一份份年终总结与数字的考核。这世界上注定有些人适合这样的职业平台,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工作中自得其乐,干得很知足。而公关业,却很少让我体会到“平稳”二字。
曾经,在前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晋升制度和述职,这会让人很有方向与目标,也确实让我狠狠努力了很长一个阶段。我总相信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现实总与美好的理想相反。那种不知休息不知劳累的经历,让我在现在去翻阅一年多前的日记,都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如果说后悔,我早该后悔。后悔没有好好享受昔日的生活,后悔没有在校园里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没有好好与朋友聚会聊天,没有很多时间与父母电话陪伴左右……后悔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遵循心灵的选择,让心变得更为宽阔与自由。
既然选择了,便是“既来之,则安之”了。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后悔,当你后悔的时候,还不如去勇敢面对现实的挑战,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从现在起,摆正自己的心态,站好自己的位置,爱上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或许,这不是你终身的职业,但至少,我们需要抱着一种端正的态度,在什么位置上,就去干好相应的工作,做好自己职位里的事情。也许,不久以后你拥有成功的机会就会变多。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心灵的正效应,可以为你产生积极的执行力与行动结果。
配图来源:网络
相信对于80后来说,刚毕业那几年不免要受到社会“蘑菇定律”的磨砺。这个蘑菇定律最初源于上时代70年代的美国,大意就是指初学者不可避免地像蘑菇一样,置于一些阴暗的角落,头上浇着大粪,只能自生自灭。意思就是刚毕业的学生初入职场,被安排于不重要的部门,遭受不公正的批评、指责和代人受过,得不到指导和提携。在公关业里,仿佛这样的现象特别严重,新入行的后辈总会莫名其妙地背黑锅,也时常深感学不到东西。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蘑菇是必须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人的成长也必须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个时候调整心态,放好自己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人生中,很多时候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迷惘或者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偶尔的冲动选择,可能会对你的职业产生某种程度级别的提高,但如果要是一直冲动,那就是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现,给人以冲动、莽撞甚至不负责任的不好印象,自然也难以让人对你产生信任感。而在这点上,对于公关人来说是很致命的。如果一个人给对方连最起码的信任感都没有,那客户又怎么放心把项目交给你去做呢?所以还是这句话,既然选择了这行,选择去承受这些挑战,那么就不要违背你对客户的承诺,也不要心情反复,更不要轻言放弃!
公关行业,确实是一个相对辛苦的行业,但我们也不得不以此自豪,因为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好公关,成为优秀的公关人。在现实中,光后悔与懊恼,总是于事无补的。我们需要坚强的意识,学着去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就让自己逍遥和自在起来吧!
也许,你的成功就在下一次!爱上你的现在吧!其实这个道理,还是每个行业都一样。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第三篇 3.公关的创新之道:善于学习与多角度思考
公关业,注定是一个高压力,需要自我挑战的行业。我们不断需要各种灵感,需要不断有新的创意,不断去自我突破,挑战已有的案子。
偶尔,与那些在公关公司里实习的学生交流,他们会经常问我现在有没有什么案例可以给他们学习,或者他们说正在做某个案子,问我有没有现成的流程或者类似的案例模板可以套,我通常更希望去给他们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提议,而并不希望把那些曾有的case给到他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同时因为很多现成的案例,无法解你的燃眉之急去完成方案,即使参考了也无法真的帮助到你,可能还会将原有的思路打乱,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首先你需要明白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而这点体会,也是我刚入公关行业经历过的弯路。
很多时候,那些刚入行的公关新人们,总因为高度的热情,而急于去要很多资料来看。而我现在想说,已有的案例,很多只能是让你在闲暇之余,提供学习与参考,让你开阔下知识面,给点公关人的感觉而已;而无人指导和讲解,作为一个未接触过的新手,就很难去体会到案例中的所要表述的要点与亮点。这就犹如我们在大学里接触一门学科,如果刚开始无人指导,自学的效率总是很低的。如果长期以往,新人们的积极性也就受挫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一个Team的人来组织学习交流会,有人讲解有人点评,甚至召开专门的探讨去质疑这些案例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与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提升,这才是已有案例使用的正道。
但鉴于现在很多公司,还不足以提供这样的一个比较好的培训机制与良好的氛围,或者还未形成老人带新人的传统下,这只能由新人自己花更多休息时间去学习,遇到问题适当与自己的直接上级沟通,或者用多种方式去询问那些已在公关业有些经历的前辈了。凡事都要从基础的开始学起,循序渐进,这样才不会走很多弯路。而学习,还在于你自己。
如果对公关业已并不是很陌生了。那么,你可以学习与互相交流的平台也会忽然间变得宽广起来。这是个信息时代,能让你免费利用的资源实在太多了,而你想了解某个话题某个新闻,强大的搜索引擎也可常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到这个时候,你必须学会有选择性的有目的的去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筛选重点信息,有条理地去观察和总结这些信息,找出前后逻辑和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是你的能力,也是身为公关人需要培养的技能。
我见过一个公司新人。他在最开始的一个月里,我常在起身倒水时路过他的电脑前,却十有八九瞄到他在看各种各样的很好看的PPT,而且一看也不是我们这边项目的资料。这位同学成天看起来很忙很热爱学习的样子。但是,我并不觉得他的工作很出色业务底子很扎实,足以有空到可以在公司“学习”PR知识的地步。作为新人,虽然他还不能独自去完成一个很完整的方案,那至少他现在应该做的是去了解他现在参与项目的客户信息,他所服务的客户的竞品对手正在做什么,还有的就是协助自己的项目Leader去完成一些项目的资料搜集和项目文档。是不是更应该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总结他自己所接触过的资料,给到项目领导建议呢。我们现在很难评断说公司某某人真的不够努力不要求上进,事实是看着周围每个人都很努力,但很多人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公关新人们要知道,如果自己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证明你是有价值的,那么自己也就很快会被人替代。
而我自己在大学里养成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也被我带进了后来的工作,做任何事三分钟热度。我不知道这样一种“三心二意”的工作方式,是否值得在公关业里提倡。不管怎么说,从小到大我也是个一路走来刚刚及格的模范学生吧,也勉强能刚好算作一个热爱学习各种新鲜东西,并尽可能去尝试更多的人。于此,在这个行业混着也不算太差而失去起码的竞争力。
在我很多年前踏出校园之时,我依然希望自己去保持这样的“三心二意”,而可以去努力兑现学校时候的“大言不惭”。然后当我踏入了这个社会,真的发现这个世界里全能的优秀人才很多,值得自己去学习的人更多如牛毛。于是,我也只能努力向着这样的全能型的公关菜鸟目标,加倍地努力迈进,“笨鸟先飞”用在当下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我怎么就觉得自己一直是只怎么看都特别笨的笨鸟,怎么早飞也早入不了那片我期望去的林子。
这自然又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了。所以,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真理。无论如何,在这样的道路上,不学习不努力奋斗是不行的。而光有傻里傻气的学习,也是毫无竞争力的。
任何知识,没有自己的消化,不去主动积极的思考,那么表象就永远是表象,案例就只是一个案例,永远不可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也永远无法给到你未来的工作和项目的参考。我一度觉得我们经常看似非常辛苦的一头扎进了项目,投入了120分的努力到我们的工作中,却发现我们的产出是如此微小,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努力一直在被自己被他人不断的浪费。而事实是,我们盲目的着手去做项目,很有可能在一开始,就没弄清楚客户到底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Step by Step地去推进项目工作。这是一件很“杯具”的事。
而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少用一些揣测一些“我觉得,我以为”,多一些细致和全面的思考呢?为什么我们非要那么无效地去浪费时间,不仅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还要浪费整个团队的时间呢?所以,在公关行业里,光有work hard的高度热诚和全身心投入,也未必可以为整个组织带来正绩效,也注定无法为团队带来创新力量。
作为公关人,在某个阶段某段时间里,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积淀与安静思考的时间。这些个属于思考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进行。有些人喜欢每日睡前思考和归纳,有些人善于在厕所思考目前的项目和联系最新的新闻,有些人善于在本子上进行一个阶段内自我总结与提升。
这个行业,只有真正经历了,才会了解我们常青的Idea来自何处。保持这样的自我学习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每日如此,便不太会“奥特曼”了。
4.公关人力资源里的效用——善用时间和人力分配
当我还处于年少轻狂、自以为是,认定自己资质和条件不错的时候,现实中不可预料的很多事也在无情的发生,也势必为“成长”与“成熟”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足够的经历,也注定将一无所得。
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养成的各种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兴趣,也因为我的“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略懂皮毛,开始让我不断在职业生涯里遭遇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我总喜欢在同一个时间里,同时去做好几件事情,不断在这个问题上连续犯错。于是,我又不禁想起了很多年前看的刘墉的那篇文章,那个有关“大时间”和“小时间”的故事。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第一次看文章就即可明白的道理,仍在后来的十年中,多次旋回与懊恼。时间分配问题而导致的种种错误和人力耗费,让我一直纳闷为何在我的时间表上,重要和紧急事情之间的较量,每天的工作量总是“杀人于无形”。
这个行业的一个悖论。公关人似乎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永远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永远都觉得每天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将原有的计划击得粉碎又不断推倒重来。其实,我们一直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工作,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自己给自己挖坑,自己给自己的事情擦屁股。曾经,很多个寂静的夜里,当我一天下来麻木地失去自己思考的时候,当我昏沉沉地躺在那张可能一个礼拜都睡不满30个小时的床的时候,我总在质问自己,身为公关人为何要这样辛苦却漫无目标地活着,而我们这样的奋斗却又为了什么?晋升,薪水,年奖,然后阿Q一样安慰自己房子会有的,车子也会有的……我们该如何走好人生的路?这一切似乎都是口头支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也看不到未来的蓝图。在这个行业里,只是——这里太不正常的现象太多。
加班、通宵、很多无效沟通,稍一疏忽很可能失去掌控的项目;低福利、高压力,常常无法进行准确评估的项目绩效,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模式;高流动性、团队向心力,如何去建成一个专业而稳定的组织;高执行力、个人魅力,领导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专业的公关经理人……所有这些,让我在这两年中不断期盼未来,又不断被冷峻的现实所熄灭。
这个特别的行业里,很多Top的公司都在尝试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但至今每个公司还是问题不断状况不断,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金福利以及规章制度方面,所有的问题都好像不动声色,即使我们三倍努力,这样的现象也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人员流动越来越快,公司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而员工带来的利润和效率却迟迟没有看到,而同时无论公司怎么出台新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也没见员工说一句公司好,招来的还是朝令夕改的轻率,进而丧失员工的安全感。
而我们,也在这个行业里为自己的种种惰性找到了合理的理由。从幼儿园起,我们被教育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只因为要是早上迟到,自己的名字就会被挂在黑板公告上很难看,而班主任便很快会来找你谈话,也许迟到的结果还意味着一周的班级考评成绩里你为整个班级抹黑,将成为所有学生努力后的“罪臣”。所以,即使我们都喜欢睡懒觉,但却常常不会迟到,因为我们心中有责任有羞耻心。当我们踏入PR行业,突然间一切的规章好像都消失了。我们不会因为开会迟到或者今天承诺要交的作业没交,因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而让整个项目团队成员蒙羞,集体反思。因为公关的职业特殊,而过大地炫耀自己在这个行业绚烂功绩与劳苦功高的一面,开始忘记我们本该遵守的人生信条与承诺。“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同时,我们又可以在这个行业里,蒙混着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在公司上网聊天,美其名曰与客户联络感情,与供应商谈合同报价。但是,我真的很难去考量这里有多少的水分。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上各种各样的网站,这就叫做搜集信息与项目排查,但我常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排了一天的信息,在下班时候就扔过来一两页的结果。那我为何要为在业余时间就可以Cover的事情来埋单?
当组织的文化,已开始这样畸形发展的时候。那么,所有的规章与原本的人力管理措施,就已经失去效用了。这是一个公关怪圈。可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忙么?
你的整个Team里,真的是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步履一致的协调工作,各司其职地为了同一个目标,高效地完成工作吗?一个组织里,到底大家都有没有在干活,每个人干了多少活,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估个体的工作呢?而完成了工作以后,我们又是否给到的公平的激励,做到真正的奖罚分明?而你的这个团队的工作量和项目量,人手是否正好达到饱和,还是有人闲着没事情干却还要和公司HR吵着要招人呢?或者一边有人才不用或没用在合适的位置,却还要抱怨自己团队里的人不会做事,连写个像样的会议纪要的人都没有?
很多人只是在这个行业里混着,其实公关真的很好混,也许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平步青云”。所以,很多时候的“忙”,都是假象。其实,我们都可以不那么忙。有句话叫“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那现在我真的很想大声呼喊,“公关人何苦为难公关人”?
到了今天,我终于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对你的人格和未来发展,将有着多大的影响与作用。我曾在初到公司的两个月内,风雨无阻地准时在9点到达公司,无论我前一天加班到多晚。而偌大的一片工作区域,却只有我一个人在,这让我很骄傲也觉得很惊讶,而走不出去的则是一个加班的恶性循环的漩涡。没有谁会在每天上午很明确地分配我工作,也没有谁会来指导我的工作,我很自由而内心却是无底洞,那种感觉其实很难受。而我曾经,也因为有过的那么一阵子“自由”,而差点迷失了自己。
我开始深思过去的两年的种种困惑与忙碌的假象。其实,答案变得极为简单。
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风格和差距,其实明眼人一看也知晓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和组织,必然拥有一个很清晰的组织目标。而每位成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位置,而很有计划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在这里又不得不提领导者的Style,总体说来,在公关业中过于集权和过于松散的领导,都不可能带好这个团队。而每个Leader带出来的团队,又往往一个个沿袭这个领导的风格,好似代代相传的样子,也许这也和公司文化业有关。每个公司不同的文化,也将造就不同的人和思维方式。
其次,正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说的那样,我们需要自我管理。我们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保证,同时又要科学评估自己的能力与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让你工作的时间与工作内容都尽可能变得可以预知与操控。Out of Control的感觉,其实是最不好的,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因为刹车失控而全盘皆输,就像《奋斗》里富爸爸让陆涛自己开那辆好车的感觉一样。但是,通常这一点我们又是很难做到,皆因我们之前将很多坏毛病都习以为常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严格管好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的工作,那么成天喊工作做不完,焦头烂额的情况会少很多吧?我们各自的生活也变得正常了。
再次,循序渐进,做事有先后。我一直在各种各样的项目工作中,试图找出一些共通的规律。但总结下来,干活的效率若是要提高,其实就无非是让自己尽快融入Team,成为其中的熟练工。做事有先后,各块工作均要有分工,做项目尤其如此。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什么又是这个链条中的关键点,需要各个击破的。我一直觉得一个优秀的团队里,有几个角色必不可缺。一个是有着很好的逻辑与执行力的项目负责人,一个是有着沟通和协调优势的好好先生,再者就是要有那么一两个真正可以做事靠谱点的人,而至于最后的那个可以多出点想法和创意,偶尔可以允许他油腔滑调些。这样的人组合在一起,这个团队基本不会太差了。
第四,“今日事今日毕”。这两年中,让我唯一觉得自己的最大不足,便是对此条的兑现程度远远不够。想到这个,我总会想到某个名字,进而联想起电视里播放着的黄埔军校里学习的学生。相比较而言,自己确实太没有章法了。其实,这又是个习惯和责任问题,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极其不易,却很容易在不佳的环境中被改变,而好的习惯的养成,注定需要克服更多。心里那个“责任”的声音,则会在你产生惰性和情绪的时候,促使你去完成应完成的工作。成年人,做事应当如此,至少我们需要点诚信与责任。
最后,“永远的工作59分,生活99分”。这一点,是我从路金波那Copy过来的。说到底,我们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更优质的生活,也为了去分享幸福与快乐。我总觉得成功者,应该是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幸福,而偏颇任何一方的强者,依然让我致以怀疑和审问的眼光。我们总该有自己的生活吧!
59分与99分,代表着我们对幸福理解的意义。我们都希望,自己不要那样辛苦地活着,也许,你的个人产出的效能和价值也会变大。难道你不希望如此么?
写于2010年4月28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