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经总要-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里,北至代州一百六十里。今之太原府忻州是也。

    关一:

    石岭关,太平兴国中筑,在州南三十里,山势回抱,号为险阻。其路可行单车,旧有关城控扼。庆历中,关南削山为城,即烽火山,南正控山口,西连天涧,地势险深,可遏北虏南牧。山东面沟涧四百馀步,开置方田。

    寨叁:

    云内寨,有井泉河水,太平兴国中筑云内谷口,西至徒合寨,东至兴州六十里,北至契丹界。

    徒合寨,取河水三里,东至忻州七十里,北至契丹界。

    忻口寨,有泉水,太平兴国中筑城。北唐林县,居西山之口,最为险要。南至忻州五十里,寨西即金山岭四卢川,东西至宽平十七里,胡骑入寇之路。入三受降城路,自州北九十里入朔州西界,又三十里至朔州,又三百四十里至单于都护府,号振武军,又西百二十里至东受降城,又西二百里安北都护府,至中受降城(在黄河北拂云堆上),又西二百里至天德军,又西二百里至西受降城,又西三百里至?鹈泉。

    宁化军,本岚州地,伪汉刘崇置军,控西北,至契丹界。宋太平兴国中,改今名。管安庆历蕃兵二百人,马二百疋。东至徒合寨九十里,西至契丹朔州雪山分界五十里,南至宪州界六十里,北至契丹朔州横岭界六十里,西北至朔州一百里,东北至代州阳武寨一百里,西南至岢岚军界锹贴岭四十里。

    寨二:

    窟谷寨城,居大川之口,在军城东南,西至大山军。

    细腰寨,在军城西,北至故长城下。

    石州昌化郡,汉西河郡地,后周为石州,今因河为塞岚、石、隰三州。西北至黄河,缘河置城戍关,渡河外入麟州路,捍夏国界。景德中,置石、隰路兵马部署,令合三州为一路,置都巡检使以下兵官,以石州为治所。本路置州兵及遣戍外,又领蕃捉生一千六百二人。东至汾州一百六十里,西至绥州一百九十里,又九十里至定胡县,至孟门关渡黄河二十五里,即绥州延福驿。又八十里至绥州界分,南至隰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岚州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并州三百九十里,即今之太原府永宁州是也。

    县一:

    平夷县,县地形险固,庆历中再加修筑,为重复守御之地。

    寨一:

    克胡寨,寨城西济河即绥州界,南至保德军天浑津界二十八里,置铺十二;北至保德军乳浪寨四十八里,置铺二十三。

    隰州大宁郡,汉河东郡地,唐建州。北控大河,东至汾州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延州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慈川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绥州三百五十里。即今之平阳府隰州是也。

    关一:

    永和关,汉狐讠聂县,后周临河郡也。控索陀谷口,关之西七里济河即绥州界定仙岭路,上津十五里置二铺,下津十五里置三铺。铁茄岭路,自伏落津济河,西入铁茄平,过古绥州,沿无定河川行,入银州。

    北入夏州,西入盐州。济黄河,即银州界。西北入夏州、盐州,地形平坦。淳化中,李继隆进军入夏州,至道中五路出师,王超领兵过河,至乌白池,即此路。

    岚州楼烦郡,汉汾阳郡地,后魏置岚州,以境内岢岚山为名。东至宪州四十里,西至合河津二百三十里,南至石州二百三十里,北至岢岚界四十里,至契丹朔州共三百里,东北至宁化军界四十里,至代州共三百里,西南至石州界六十里,西北至岢岚界五十里,以鹿鸣峡为界,至契丹胜州共一百八十里。兼领三部族千人,马叁百疋。今为太原府岚县。

    津一:

    合河津,以蔚汾水西与黄河合,因以为名,寨城当一川之口,北渡河至麟州百二十里。按《皇华四达记》:合河津关至麟州,以黄河分界,即唐时张说出师之路。一说过河三十五里至瓦浪,又三十里至栏竿,又五十里入麟州。路甚平易。

    岢岚军,治岚谷县,在岚州北百里。隋大业中置岢岚镇,捍草城川贼路。唐长寿中,李迥秀奏置军,寻废。宋太平兴国中再建军,仍别屯禁军,援河外麟府一路。西南至岚州一百七十里,东北至契丹朔州百六十里,至韩光岭界五十里,又东至契丹朔州雪山界六十里,自分界至朔州各百里,西至岚州合河县百七十里。

    今为太原府岢岚州。

    川谷城堡五:草城川,川口阔一里馀,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控扼贼路。

    峨婆谷、胡谷,二谷地形甚狭,北至契丹界。

    洪谷,唐乾符中,沙陀部寇河东,战于洪谷,即此地。亦匈奴入寇之处。谷在军东一十馀里,有平路接契丹界雪山,容军骑之地。

    飞鸢堡,堡之西北,即草城川、洪谷、峨婆谷、胡谷四路至契丹界。伪汉刘崇尝建军。宋庆历中,修垒重复险固,以兵戍守。

    火山军,本岚州地,东控契丹界,西接藏才三族,最为极边。伪汉刘崇置雄勇镇,居河上。宋平晋阳,始建军於镇西叁十里,改今名,仍临河置护水寨。旧制别屯禁兵,应援忻代一路缘边城寨。西至黄河七里,东至契丹界七十里,军境河势西流,至保德军七十里。南至保德军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契丹界一百二十三里,西北至雄勇津二十里,西南至府州五十里。即今之太原府河曲县是也。

    津寨六:

    久良津,南自雄勇津镇至军,北至契丹静寇镇,南有榷场,西南至黄河,渡河三里至河渎堡。雄勇津,南至军城,东北至久良津,西渡河至石台神寨。

    偏头寨,在军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控韩光岭。伪汉天会中筑。

    桔槔寨,在军城东南五十里,伪汉置。西北济河至府州四十里。

    横谷寨,在军城东十五里,雍熙中筑。

    董家寨,在军城北八十里,雍熙中筑。

    保德军,淳化中析宪州地置定羌军。北济河八里接州界,最为冲要。景德中改今名。南至岚州合河津界一百里,东至府州界五里,西至府中界二十里。军西自乔家会铺二十里,河势南流,至大堡津。今为太原府保德州。

    津寨关六:

    大堡津,据一川之口,在军西南四十里,去合河津七十里,置铺七。

    天浑津,控一川之口,西济河即绥州界。至定胡县界三十一里,置铺十八。

    北至克胡寨叁十五里,置铺十三。定胡县寨,后周置定胡郡,即今孟关县城。西济河至绥州延福县,其地险阻。

    南至伏落津五十里,置铺二十四。北至天浑津四十四里,置铺二十三。

    伏落津,西济河,入故绥州界铁茄平路,至上平关土荆河界二十八里,置铺十二。

    乳浪寨,在一川之口,南至石州克胡县寨,北渡黄河至麟州神树堡、银城寨、牛栏川。

    上平关,关城隶石楼县,建隆中置,以土荆河为界。山谷阻深,管叁铺。

    通河北路,自土门路,即古之井陉口,通真定府定州。咸平初,契丹寇河北,加兵防守黄泽关路辽州,正控其要。咸平中,契丹寇河北,加兵防守吴儿谷路潞州界,由川谷入邢、洛、磁州路。麟府路府州,党项羌故地,河西蕃中一镇也,在大河之外,折嗣伦代为镇将。后唐庄宗有河朔,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天佑中诏建为州,改今名,以扼蕃寇,居下城。寻以契丹侵扰,移州於留人堡(即今地)。晋高祖起义,以契丹援之而立,赂以云中、河西,契丹欲徙其民以实辽东,折氏保验拒之。汉升为永安军,延胜、振武(振武,朔州)、忻州缘河五镇隶焉。东至火山军四十里,西至麟州百四十里,南至岢岚军百四十里,北至丰州百二十里。东南济河至火山军桔槔寨四十里,东北至唐龙镇百五十里。今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并代路钤辖领之,自戍兵置州兵外,又领大路蕃汉义勇军三千九百人。即今之延安府府谷县是也。寨堡十一:

    清寨堡,东南至府州二十里,西北至百胜寨二十里,南自石梯子路赤土谷,至黄河北横阳河叁十里。

    百胜寨,地名深泊?焉城,北控西界横阳河贼路,南至府州四十里,北至青冈峡横阳河,东至宣威寨二十里,西至石马川。

    宣威寨,城控步陀沟路,东南至黄河天桥子入火山军路,南至府州六十里,东北至安丰寨龙门川,西至后河川。

    怀来堡,东至永宁堡,西至三茭川,南至清寨堡,北至宁府寨。

    安丰寨旧号石台神寨,康定中陷丰州,特筑城,以安丰为名。地接故丰州,安辑蕃汉户口,兼控龙门川入府州路。南至府州七十里,东至河滨堡十里,即雄勇津路。

    西南至永宁寨十五里,南至宣威寨四十九里,北至故丰州五十二里,入受降城路。

    西北至镇戎军故寨五十里,地名宜罗娥泊,旧汉地。

    河滨堡,城东控雄勇津一路,东至黄河三里,济河即雄勇津。西至安丰寨十六里,南至府州六十里,北自故卢子寨白家津入唐龙镇。

    永宁堡,城控西北故丰州路,东北至安丰寨十五里,西北至宁府寨一十八里,南至府州五十七里,北至桔槔峰黑榆林贼路。

    宁府堡,东至永宁堡二十九里,西至三茭河,南至府州七十二里,北至故宁远寨三十里,西北至横阳河川百里。

    西安堡,控三茭川一带贼路,东至宁府寨二十里,西至靖化堡十四里,南至府州六十里,北至故来远寨暖泉峰贼路。

    靖化堡,东至西安堡十四里,西至建宁寨叁十七里,南至府州五十七里,西北至兔毛州。

    金城堡,北控后河川乾谷,南至黄河沙谷津,东至府州五里,西北至乾谷川路,南至黄河,北至兔毛川。

    麟州,治新秦,古白翟地,汉武帝徙贫民实之,谓之新秦。后赫连勃勃有之。唐党项叛,并州都督张说掩击大破之,招集流散,奏置麟州。乾德元年,迁於吴儿堡,即今城也。地形依险,三面孤绝,城中少水。今为镇西军节度。东至府州百四十里,西南至夏州五百里,南至银州三百里,北至丰州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合河津百二十里,西北至夏州谷篱镇百二十里。即今之延安府神木县是也。寨堡十二:

    横阳堡,天?中置。北控横阳河一带贼路,东至府州靖化堡八十五里,西至西界下和市俄支谷,南至故连谷县城,北至横阳河。

    临塞堡,东至镇川堡二十里,西自故连谷县路至西界大横水谷约六十里,南至州十二里,北至横阳堡八里。

    静羌堡,控兔毛川一带贼路。东南至建宁寨十七里,西至镇川堡十二里,至州三十八里,南至黄河浸遮川百里,北至西界。

    镇川堡,居兔毛川西岭上。景德已前,岁运麟州刍粮下营寨防援,即此地。今设城堡,扼塞岭三松木一带胡骑侵寇。东至静羌堡十三里,西至建宁堡十三里,南至横戎堡二十五里,北至横阳河。建宁寨,控张师岭一带戎马来路。康定中,贼陷宁远寨,特筑城,赐今名。

    东至府州中侯寨,十二里,西至麟州五十里,东北至府州静化堡,北至静羌堡十七里。

    神堂寨,即麟州旧城也,咸平中废,庆历中修复。东南至大堡津一百里,西至故麟州南北银城寨四十里,北至建宁寨五十里。横戎寨,废寨也。地控横阳州贼路,庆历中重修。东至神堂寨十五里,西控窟野河西界染版谷,南至神堂寨十五里,北至麟州十五里,西北至白草平贼路。通津堡,筑城控合河津路,东至石马川路,南至黄河一百步,西至神树堡四十五里,北至府州一百一十里。

    神树堡,麟州旧寨也,咸平中废,庆历中修复。东南至通津堡,西至西界,南至黄河十里,即合河津路。肃定堡,地名清水谷。南至神树寨二十里,北至银城寨二十五里。

    银城寨,即麟州废县,庆历中始筑为寨,西扼贼路。西接西界榆平岭三十五里,南至通津堡五十五里,北至惠宁堡三十五里。

    惠宁堡,西控泥多谷窟野河一带贼路。西北至麟州,南至银城寨二十五里,北至神树寨二十里。

    窟野河路,自麟州过河,西入盐州,约七百里,南至银州约三百里,控窟野河一带贼路。西北至麟州,南至银州,以西则地势平易,可行大军。至道中五路出师,一将出窟野河路。

    废垒丰州九原郡,春秋戎狄之地,接胜州界,有藏才三族,并在河北。东邻契丹,北接达靼,南即麟府东火山军界。开宝初,契丹伪立藏才酋长,王承美归顺,因建州,就治郡事。累升为防御州,今陷于贼。其地控子河汊一带蕃部,东至火山军,西至横阳川,南至故宁远寨,北至隔河藏才族,东南至府州。寨镇二:浊轮寨,控合河路。至道中,以重兵戍守,置浊轮寨,部署蕃户三族一千五百帐,徙于岚石州,给田居之。今陷于贼。

    唐龙镇,旧遥隶并州。景?以前,南北蕃部互市良马之所。酋帅来氏世其职,亦受契丹及夏国封爵。东南至火山军久良津,北至故胜州,西北至柳?发川,东北至子河汊混波川。今陷于贼。

    

    

前集 卷十八

    陕西路

    陕西路,《禹贡》雍梁冀豫四州之地,而雍州全得焉。天文东井与鬼宿之分。

    西接羌戎,东界潼陕,南连巴汉,北际朔方,自安定、北地、上郡皆逼近戎狄,历代未尝去战备,武都之地则氐羌杂处,武威以西皆匈奴接境,故防秋乘塞,严兵置戎,并列雄镇,以讲武经为中朝之西屏。

    ?延丹坊堡安军路延州延安郡,古白翟地,唐置州,升为总管府。徙吐谷浑部落,立浑州、宽州、浩(音诰)?(音门)府,寄治州界(凉州有浩?河六谷,吐浑所居,唐初迁部族在州界,乔立浑州、宽州,即浑州、宽州川也),迄今蕃汉杂处。唐置?延节度。宋为彰信军节度。其地东至隰州三百七十里,西至庆州三百三十里,南至?州一百四十里,北至保安军一百五十里,又至大理河二百七十里,东北至绥州,西北至宥州,皆三百馀里。自绥、宥、灵、夏以北,皆党项所据,官军戍守设寨十七。置?延丹坊保安军路马部军都部署以下兵官,以州为治所,控绥、银、夏、卢子关一路。本路置州兵及禁军更戍外,又领熟户蕃户蕃兵九大族一万二千七百人,马一千四百九十疋,弓箭手一千五百二十一人,马一百五十五疋。即今之陕西延安府是也。

    保寨十七:

    顺安寨即唐初南平州安固县地。宋建南安寨,康定中弃之,庆历初重修,赐今名。

    自寨西北至怀宁绥平二寨,俱一川守御之要。东至白草寨四十里,西南至石胡寨四十里,北至绥州四十里,西至怀宁寨四十里,南至清涧城五十里。

    怀宁寨,故长宁寨也,庆历中重修,赐今名。东南至顺安寨四十里;南自宽州,至清涧城四十五里;西至绥平寨四十里;北至大理河八十里,至横山一带。绥平寨,绥州城平县也。隋时置城平川;宋天圣中重筑,改名永平,寻弃之;庆历中又修复,改今名。东至顺安寨,西至金明县界一百一十里,南至永平川,北边壕,接绥州,西南至州百里。东北无定河至铁茄平五里。

    黑水堡,庆历中筑。东控城平川,西控黑水川路,入卢子关北外大理河至横山,最为要害之地。东至绥平寨四十里,西至土门堡二十里,南至安定堡六十里,北至大理河六十里。

    白草寨,东控黄河伏落关路,北绥州界铁茄平定仙岭满堂川路,最为要害之地。东至黄河二十里,西至顺安寨四十里,南至隰州上平关三十里。

    清涧城,即故绥德县地,名清涧川。东控黄河一带贼路,庆历中修。东至石胡镇四十里,西至水平寨八十里,西南至延州二百里,南至延州寨四十里,北至怀宁寨四十五里。

    石胡寨,庆历中筑。西南至清涧城四十里,北至顺安寨四十里。

    丹头寨,旧号丹头堡,东宽州川路。庆历中修。东至清涧城四十里,西至安定堡四十里,南至水平寨四十里,北至绥平寨四十里。安定堡,地名为蹄川,控清涧川一带,东西控安远废寨。庆历中筑。东至丹头寨七十里,西南至安远废寨,南至大粮寨七十里,北至黑水堡五十里。

    青化寨,太平兴国中筑,号青化堡,加兵戍守,西控青化州口,庆历中增修建寨。东至永平寨七十里,西至延州五十里。

    永平寨,东控永平川路,东南至清涧城八十里,西南至青化寨七十里,北至丹头寨四十里。

    招安寨,北接杏子河,至横山一路,庆历中筑。东至金明寨三十五里,西至静边镇八十里,北至保安军八十里。

    新寨,控延州东北疆远川一带,太平兴国中重修。东至青化寨二十里,西至金明寨四十里。

    金明寨,控金明一川之口。本汉高奴县地,董翳所居,后魏为广县,隋改金明,唐置北武川,宋以县为寨。东至青化寨八十里,西至招安寨二十五里,南至延州四十里,北至龙口平二十里。

    龙安寨,在废栲栳寨之西,地名龙口平,控塞门川废寨一带戎马来路。东至新寨七十里,南至金明寨三十五里,西至万安寨七十里,北至塞门故寨八十里。

    万安寨,东控五龙川入延州路。东至延州八十里,西浑州川路至招安寨,北至保安军八十里,南至敷政县。

    围林寨,西控土门一带贼路,入浑州川至瓦堂川。庆历中置堡戍守。东至龙安寨九十里,西至北安军五十里,南至招安寨八十里,北至瓦堂川界。

    盐夏路,自州北过塞门寨,度卢子关,由屏风谷入夏州界,石堡、乌延、马岭入平夏,至盐州,约六百里,其路自塞门至石堡、乌延,并山谷中行,最为险狭;乌延至夏州平地。宋初,塞门至乌延蕃部内附,石堡城置兵戍守。至道中,五路出师,范廷召从此路进军,凡二十日,至乌白池会师。今废卢子关、石堡、安远、塞门四城。北路山谷险峻,比诸路最甚。

    保安军,旧延州栲栳城。唐为神策军,控扼蕃寇。宋建军,置三寨守之。东至延州百五十里,经敷政、敷施二县界,山谷不通车轨。西至庆州界九十里,南至延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长城八十里,十里即蕃族界,入宥州、夏州路。今为保安县,属陕之延安府。

    寨三:

    德靖寨,北控洛河川,入西界金汤镇大路,旧号建子城,天圣中改今名。东至军六十里,西至金汤镇六十里,南至保胜寨七十里,北至熨斗平川路,至金汤六十里。

    顺宁寨,东控大虫谷口,北五里即生户归娘族,至大理河,庆历中筑。东至塞门弃寨百六十里。西北至西界,南至军四十里,北至归娘岭三十里。

    保胜寨,东北控扼莫河路一带蕃部,庆历中筑。东至万安寨八十里,西至义征川,南至静边镇五十里,北至保安军四十里。

    长城岭路,自军北归娘族六十里,过长城岭,北至秦王井驿,入平夏,经柳泊岭、并铁市、白池、人头堡、苦井、三分山、谷口、河北九驿,至故灵州怀远镇七百里(后为建兴州)。北路自军至秦王井,在山谷中行,险狭。自秦王井,地势渐宽平,经沙碛,少水泉,可掘沙为井。夏国宥州界并沙碛地,卑险,掘丈馀,则有水。若因大风,寻复湮塞。保安军至贼界三十里,此路可行师。

    鹿阝州洛郊郡,古白翟国,唐武德中置州,以鹿阝?为名,又建为都督府。

    宋为保大军节度。东至丹州百二十里,西至庆州界百八十里,南至坊州界七十里,北至延州百六十里。今仍为鹿阝州,属延安府。

    康定军,康定元年以鹿阝城县置,即今之鹿阝州是也。

    寨一:

    直罗县寨,唐武德中,分三川、洛交置县,以城枕罗水,其川平故也。今分兵戍守,控华池一带蕃部。至庆州华池镇四十里。

    ?宁环庆路庆州安化郡,古义渠戎地,隋置州,今城在白马两川口。唐为中都督府,又立安化、芳池二都督府,党项、野利种落皆寄治州界,为鹿阝宁节度。其地南至宁州百二十里,北至环州百八十里,西南至宁州七十里,东北至宥州。宋置?宁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以下兵官,以州为治所,北控翰海灵盐一路,居要害之地,本路置州兵及禁旅更戍外,又领熟户蕃兵二百四十七族,总四万四千人,马四千三百九十疋,弓箭手二十一指挥,马一百九十五疋。即今之陕西庆阳府是也。

    城寨镇堡十二:

    淮安镇,古淮安县地,北控通塞川,道路宽平,最为要害之地。咸平中筑,去环州木波镇八十里,二镇兵马为诸路之援。按唐史,开元中检校逃户置,因为怀安,字讹谓之淮安。东至五交镇三十里,西北至柔远寨五十里,南至州七十里,东北至东谷寨三十里,北至西谷寨四十里,西至西界五十里。

    淮安东谷寨,北控入西界通塞川大路,西南至州百七十里,南至淮安镇三十里,北至西界五里。

    淮安西谷寨,淮安西边谷口,入环州路。西南至州百八十里,南至淮安镇四十里,北至西界五十里。美利堡,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东谷寨十五里,淮安镇十五里。

    雪泥堡,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淮安镇十五里,西谷二十五里。

    华池镇,后魏蔚州故城,控胡卢河川路,入鹿阝州直罗县界,隋为县,有子午山。宋置巡检兵官,总华池、平戎、凤川、柔远、淮安。自子午山狗道岭,至义州达磨洛河川保安宁小胡族。东南至州一百三十里,西至凤川镇二十里,东至平戎镇四十里,?州直罗县四十五里。业乐镇,大中祥符中筑。因蕃族内附,时筑业乐、凤川、柔远三城。西南至州七十里,淮安镇七十里,柔远寨五十里。

    五交镇,西至淮安镇三十里,西南至州百里,北至西界五十里。

    凤川镇,西北控子午岭路至西界,大中祥符中筑。东至川百五十里,西南至合水镇五十里,东南至华池镇二十里,西至界四十里。

    合水镇,即唐之合川县。宋祥符中,修理废县为镇。西至凤川六十里,东至华池七十里,西至州五十里,至西界百里。

    平戎镇,控洛河一带入西界路,西至州百六十里,西南至华池镇四十里,西界六十里。柔远寨,东有路入西界白豹、后桥二镇,大中祥符中筑。东南至州百二十里,东至业乐镇五十里,东北入西界后桥、白豹谷三十里。大顺城,新城,北据两川之口,东自乌川路至故凤川城,西自后桥堡川路至十二盘堡,北自??木岭,与夏国以古道分界。东至花池县界,西至柔远寨界。

    其??木岭即突厥川也,东至乌川,西至十二盘堡,南至州,北至蕃界十五里。车箱峡路,自淮安西北入通塞川,经大胡泊、静边镇、香柏寨,取车箱峡路,过庆州旧蕃戎地(今为建安州),北入盐州,约五百里。此路山原川谷中行,不至艰险。国初,淮安至盐州蕃部并内附。至道中五路出师,丁空从此路进军,至盐州金静边白豹、金汤、后桥等镇,并为贼境,各置堡寨。

    环州,治通远县,古朔方鸣沙地,秦长城在焉,居人部落相杂。唐为乐州,天宝后陷吐蕃。宣宗收复,建为威州,割木波、马岭二镇隶之。周置通远军使,本朝淳化中复为州,改今名。其地三面控蕃戎,最为檄塞之剧。东至蕃界十五里,西至蕃界十五里,南至庆州百四十里(木波镇路),北至洪德寨八十里,寨北即蕃界。青冈峡、清远军、积石浦、洛河、耀德镇、清边寨、灵州共七程,沙碛远无邮传,冬夏少水。按《皇华四达记》:至灵州五百四十里。

    镇寨十三:

    洪德寨,西北路即旧口,入灵武大路,号青冈峡。东至盐州路,号归德川。

    东永和寨,南至州十里,西肃远寨,东北边墩二十里接界。

    乌仑寨,控乌仑川一带贼马来路,咸平中重修。东接蕃界,西即永和寨,南至州二十五里,北至肃远寨十三里。

    肃远寨,北控大落乾川,即骆驼平地入西界旧路。咸平中,增筑新城,赐今名。南至州三十七里,北至洪德寨十三里。

    定边寨,在三店沟戎马来路,北控西界三条路。天圣中置。东至平远寨二十里,西至蕃界十五里,南熟户,北至边壕十五里。

    平远寨,东控大岘山入灵武路,天禧中筑。东至州七十里,西至定边寨二十里,南熟户二十里。大枚寨,入庆州中路。西北至州七十五里,东至熟户郭家族十五里,西至石昌镇五十里,南至马岭四十五里,北至木波镇三十里。

    永和寨,西控大岘山北至蕃界,天德中始筑。东至洪德寨,西至熟户,南至金汤族,北至蕃界。

    安塞寨,北控西界九星原路,天禧中筑。东至边壕界三十里,西至州四十里,南至州四十里。团堡寨,天禧中筑。东至熟户,西至熟户,南至熟户,北至石昌镇四十里,又至州一百五十里。

    马岭镇,旧属灵州,周广顺初割属环州,即古之马岭县,汉为牧地。川形似马岭,因为县名。今控马岭川大路。东至熟户,东南至庆州六十五里,南至府城镇二十五里,北至大拔寨四十五里,至州一百三十里。

    木波镇,旧属灵州,北路通庆州,咸平中重修。东至北界,西至合道镇四十里,南至大拔寨三十里,北至州四十五里。

    石昌镇,控西北马岭大川口入故威州路,北与合道镇相应援,咸平中重修。

    东北至大拔寨五十里,西至州百五十五里,南至团堡寨四十里,西北至西界。

    合道镇,东至木波镇四十里,西至西界,南至熟户,北至州百一十里。

    灵盐路,自洪德寨西北入青冈峡上,至美利寨入清远军,军城则宋初转运使郑文宝建议筑之,在灵州南界积石岭上瀚海中,至灵环州三四百里地不毛,无水泉。浦洛河、耀德、盐井、清边镇入灵州,约五百里,本灵环州大路,咸平中陷清远军,明年陷灵州,弃美利寨。此路经瀚海中,无水泉。一路至洪德寨,东北入归德川上,过西界虾蟆寨、骆驼会,取双堆峰至盐州,约三百馀里。洪德寨至骆驼会,系归德川奖水谷,甚为险狭,多泥泞。自骆驼会至盐州路,路平,人马易行。建隆以来,蕃族并为熟户。至道中,五路出师,李继隆由此路进军,日行数十里,凡十日到盐州。后并为贼境。

    泾原仪渭镇戎德顺军路渭州,旧治襄武县。秦伐义渠戎,置郡。唐为渭州。至德后,陷於吐蕃。元和中置州。於平凉一境,坦平无险,利于驰突。其东至泾州一百三十里,西镇戎军一百四十里,南仪州,北原州,并七十里。宋咸平中,曹玮守边,自州界循陇山而东刳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