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密、藏密共同所传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唵”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的变化妙用。
总之,有关密教咒语唵、阿、吽音声的神秘作用,以及咒语的音声与人体的关系,的确不是片言只语可尽其妙的。而且以上所说念诵方法的巧妙,也无法以文字表达清它的究竟。一切均须自己潜心钻研,同时乞求明师的教导,以身体力行加以求征的结果,或者可以了解它的奥妙于万一。 最后谈谈藏密语密中“吽、哈、嘿”的发声法,向那些对藏密语密感兴趣的人士提供点方便。
根据《金刚瑜伽母拳法》(注:兰仲明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人身有三宝,即精、气、神。藏密语密中也有代表精、气、神的三声,即“吽、哈、嘿”,这三声也是语密发声法的基础。“吽”,代表精;“哈”,代表气;“嘿”,代表神。通过这三声的经常锻炼,可达到精神充沛、内气顺达,而后发声有力,然后再作其它的发声,就会感到从容有余了。“吽”“哈”“嘿”三声的要点和方法如下:
“吽”,代表精之声。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平时五脏六腑的精气归源于肾,肾者藏精之处也,在声为呻,在音为羽,元气之根,精神之舍。发此声是走足少阴肾经,起自涌泉,上发自气穴,贯肝隔,入肺中,经喉咙,自口腔出。其口一型是聚口喉音,轰声如雷贯耳,发声最后贯于耳部,其声低而沉,实而有力,可率领诸声,贯通各部。这种发声法叫作“须弥山飞拳法”,其具体方法是两手握拳,仰置两胯,头目向右上方,从喉间发出“吽”声。二十声相连,前十声大,后十声小。
头目转向左上方看,从喉间发出“吽”声,二十声相连,前十声大,后十声小。
头目转向右上方看,从喉间发出“吽”声,二十声相连,前十声大,后十声小。
“哈”,代表气之声。气为身之主,生死之路头,“哈”气如云,有云开见日之势,是宜散不宜聚,散心肺之邪火,去胸中之积郁。此声起自气海穴(脐下五厘米),沿任脉上升,经膻中、天突,自口一腔发出。口型为开口喉音,舌下落于口床,以心气引动肺气、胃气及其他脏气。这种发声法叫作狮子噬拳法,其具体方法是左手从左膝抚升至左乳根,左臂拍肋一次,以拇指掩耳,食指掩目,中指掩鼻,无名指、小指掩口,从右鼻孔出气,要长、远、慢,然后拍肋一次,左手握拳,俯置左胯。
右手从右膝抚升至右乳根,右臂拍助一次,以拇指掩耳,食指掩目,中指掩鼻,无名指、小指掩口,从左鼻孔出气,要长、远、慢,拍肋一次,右手握拳,俯置右胯。
右拳向右方展手,发出“哈”声,九声相连。收回右拳,仰置右胯。
左拳向左方展手,发出“哈”声,九声相连。收回左拳,仰置左胯。
以右拳向前方展手,发出“哈”声。九声相连。
“嘿”,是代表神之声,此声自后丹田命门发出,沿督脉上升,直通头顶百会,所谓无神出窍处。藏密有开顶法,即连发此声,谓之“叫开天门”。打开天门之后,一股清灵之气,上冲云霄,接引天空之气直贯周身,感到通体轻松,愉快无比,有所谓“遨游世界”之感,即庄子说:“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思。
此声发音的口型是微开口喉声,为上冲音,其声尖脆上拔,头顶有发麻发凉之感。这种发声法叫作“中脉提拳法”。其具体方法是两拳绕身后,以拳背贴身后肾俞穴,向右“嘿”三声:“嘿、嘿、嘿”。
然后转向左“嘿”三声:“嘿、嘿、嘿”;再向前“嘿”一声:“嘿”!
最后收功,一放,二收,三停。如此连续做三次,即告结束。
三、意 密
意密为藏传密宗“三密”之一,而且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在修持密法的过程中,其身密和语密都凭借意密才能发挥作用。而意密是运用意念去观想,所以意密之密主要在于观想。如果讲得通俗些,观想就是冥想,就是想象。观想的对象很丰富、广泛,且十分细微,包括了宇宙、人间和自身等一切事物,充满了庄严、华丽、神奇、五彩缤纷的光和色,而且千变万化。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完全出于密教的经典与教义,符合于密教的宇宙观和人体观。
藏密宇市观的重要特点是将宇宙人格化。并认为宇宙就是大日如来,以如来的表象来表现宇宙,认为万物都是大日如来的本质属性。也即万物之总体皆为大日如来,而我本身也是大日如来,观想我和大日如来为一体。
藏传密宗还把自然界的地、火、水、风、空称为“五大”,用五个梵文字母或藏文字母来象征这“五大”。其五字严身观就是把地、火、水、风、空分别观于自身的腰下、脐轮、心上、眉间、额顶五处,使修持者自己与宇宙,以及佛菩萨产生一种体感。
藏传密宗把观想成就的方法,划分为两部分,初由观想成就开始,作为藏密修法的“生起次第”,再由观想成就返还于“性空自在”,达到藏密修持的“圆满次第”。从而不难看出观想不仅在三密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在整个藏密修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藏密的修持中,最难入门的也是观想。初学者如何在一念之间做到观想成就,的确是个大问题。因此,对一些初学者来讲,首先还得靠仔细观摩佛菩萨的图像及其它有关图像实物等,求得想象或印象;或者在观想时进行细致的由个别、局部而到全体的组合,比如,先观想佛菩萨的眼、鼻、口、耳,而后把面容组合起来;或者观想由模糊而淡出、而至逼真。
但要明白一点,观想修法并不是为观想而观想,观想只是达到心空,达到入定,达到天人合一的手段。观想是一种念力,观想能产生排定力,观想得深入,观想得极致,就能入定。观想的过程就是凝神,身心皆空,融合和变身。观想首先要凝神,即精神集中,将所有杂念收摄成一念,借用观想达到以念止念。止念才能观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这样一刹那就会有大自然的灵力流入体内,这叫作“入我”;一刹那我体融入宇宙虚空,这叫作“我入”。融合就是小宇宙(小我)与大宇宙(大我)合一,也就是所谓人天合一。融合之后就产生清净和光明,因为心空常寂之时就是真性光明之际。这种境界就是三密清净,就是所谓入定。
按照藏传密宗仪轨,修持者在修法开始时必须观想根本上师,所谓根本上师是修持者为了指导或传授密法而特地敬拜的密宗大师这种观想叫作上师相应法。藏密最讲究传承师授,对根本上师修持者必须恭敬。观想根本上师的方法,一般是观想根本上师在对面空中,再移到头顶面向前放光照定修持者,渐渐上师缩小成一粒米大小之光点,移入修持者的顶窍,顺着中脉降于心中,坐在修持者心中莲花之上。然后再观想这一粒米大的上师,慢慢增大如修持者的身体一样大为止,上师放光就是修持者放光,修持者与上师完全融合为一,就是说修持者“变”为根本上师。
观想本尊佛的法门,是藏密的又一重要特色。按仪轨,修习藏密的人都需选定自己的本尊佛,这种选择完全依着修持者的心性和投缘而定。所谓本尊佛是藏传密宗按其修炼需求,从菩萨以上的神佛中选择出来充当至尊的神佛。修持者结本尊手印,念本尊真言,观想本尊于对面虚空,放光罩住自己,再移住在自己头顶之上,放大光明,光中流出甘露水,充满自己全身,黑气从全身诸孔排出,随着也像观想根本上师一样,最后本尊完全与修持者融合为一,修持者就“变身”成为本尊。藏密的最大原理就是修持者“你就是本尊,你就是佛”。
五相成身观也是藏密的重要观想法之一。这种观想法是把心化为具体的东西,例如月轮或种籽字等佛和法的象征,并专心加以观察。五相成身观的五相是:A、通达本心,即观察自己的心,把心集中于一处,将自己胸部视为月轮;B、修菩提心,是观想月轮的心,生出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取成佛的心;C、成金刚心,为了使内心更加坚强,在月轮中观想金刚;D、证金刚身,把观想五轮犹若五股金刚那么坚强牢固,以使本尊佛驻进自己身中;E、佛身圆满,是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修习,修持者的身体和佛的身体融合为一。
观想月轮和文字,其方法甚多,还在观想本尊佛心上有圆明月轮,其中有本尊佛真言种籽字,循环右转。种籽字即本尊佛说法的标帜。观想从本尊心月轮中—一流出,如纯净的乳汁,如一贯串明珠,也如同光鬘,不间断地从修持者的顶或口而流入身中,充盈浃洽,有如光明甘露,灌洒全身。又可观想修持者所诵真言,由本尊佛的足下进入,现于本尊佛的心月轮中,而后又流出,灌入修持者心中,如是循环,相继不断。此外,更有阿字观、吽字观等等。所有这些,不过是使修持者通过观想本尊佛、月轮、莲花、文字等形象,而与宇宙联成一气,合为一体。此上可参见《密宗秘法》。
事实上,意密正是通过观想,运用“转识成智”的原理,引发意识潜能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先由意识的一念专精的观想开始,再渐次地转变固有的习气,构成自我超然现实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藏密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观想的修持,是为了入定,梵语称为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昧地。入定是佛教密法修持的最高法门和最高境界。藏密一切法的目的就在于入定。
第五章藏密人佛合一法
人佛合一法,在藏传密宗中被称为本尊法,而本尊则是藏传佛教众多神佛菩萨中具有特异功能的一种神佛,也是藏传密宗所特有的两大类(本尊和护法)神佛之一。
根据藏传密宗经典,任何佛或菩萨均可成为本尊(神),至于佛和菩萨的差别,简单说来,佛,尤其是大乘佛教中的佛,其地位异常崇高,比如,释迦牟尼佛已经升位到佛教天国里的“色究竟天”,似乎只具有某些抽象的最高级的德性,而难以与世俗的信徒接近,但作为佛教天国里地位最高的佛,他又具备变化或化身为菩萨的功能。菩萨是梵文Bodhisattva音译的略称,全称为“菩提萨埵”,其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等,菩萨在佛教天国里其地位仅次于佛,据说释牟尼未成佛之前,也曾以菩萨为称号。菩萨因为具有放弃了涅槃之乐以留在世界上帮助解脱其他众生而使世俗信徒感到亲切和对之有迫切需求。所以,人们对菩萨的信仰超过佛教中的任何神佛。
本尊(神)就是藏传密宗按其修炼需要,从包括菩萨在内的佛教众多神佛中选择出来的至尊神,他们在修炼密法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位修持密法的人都必须拜一尊或几尊本尊神。换句话说,藏传密宗信徒在修炼密法时一定要选择一尊佛或菩萨作为依托,这种选择完全依凭修炼者心性和投缘而定,如此选择出来的佛或菩萨的就被尊称为本尊(神)。
藏传密宗修持者在选出本尊之后,就可以修炼本尊法,其大概修炼方法:修持者手结本尊手印,口念本尊真言,观想本尊于自己对面虚空,并放光罩住自己,再移到自己头顶之上,放大光明,与自己融合为一。如果修持者将金刚萨埵作为自己的本尊(神),修持者在进行修炼时,首先要在金刚萨埵像前广设供养品,之后,念诵皈依经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诵七遍),皈依薄伽梵金刚萨埵圣众及诸眷属,皈依守护正法具智眼者最胜诸怙主(诵三遍)。其次,念诵三遍皈依发心经偈: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修施等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其次,念诵三遍发殊胜心经:为饶益一切慈母有情,愿行圆满觉位,是故受持金刚萨埵世尊甚深修法。其次,修持者进入金刚萨埵本尊观,先念咒语:唵、舒那雅达、加纳、拔杂娑拔哇、阿玛敦杭。
然后观想空性(如同虚空一般),在空性中产生一个阿字,阿字变为月轮,月轮上有心白色吽字,吽字放光,使众生有情之烦恼及一切罪障一干二净。当光收入时,修持者自己变成金刚萨埵,全身放光成为白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当心,左手执铃置胯骨间,足结金刚萨埵跏趺坐,绫绢天衣,众宝庄严,安坐莲花月轮座上,后有月光背景。复由心间月轮上面,白色吽字放光,奉请智慧尊、上师佛菩萨及无量圣众,安住面前空中。其次,尽力设供修礼并诵经偈:顶礼、供养及仟悔,随喜、劝请与启白,我以所修诸善根,一切回向大菩提。同时与智慧尊入三昧耶尊无二无别。其次,修持者观想自己心间的吽字周边有百字咒鬘围绕,此时心不能散乱,而要念诵百字咒:唵、拔杂萨埵、萨玛雅、麻努巴拉雅、拔杂萨埵、得努巴都夏、支卓敏巴哇、苏多雪敏巴哇、苏布雪敏巴哇、阿努热多敏巴哇、萨巴苏得墨查雅匝、萨巴噶玛苏查敏、咨当西央敦日吽、哈哈哈哈湖、巴噶哇那、萨巴达塔噶达、巴杂玛敏木匝、拔杂巴哇、玛哈萨玛雅、萨玛阿吽帕。其次,修持者进行祈愿:唯愿本尊加持,令我所有违犯三昧耶戒等,一切罪障,悉皆清净。最后结束离开座位时还要念诵一段祈愿词:无始所积诸恶业,现生高举等习气,三种戒行有阙犯,悉皆至诚而仟侮。惟愿父母诸有情,恒常受用众法乐,速得一切种智果,诸愿如意获成就。这是藏传密宗众多本尊法中金刚萨埵本尊(神)法的简易修持仪轨。由此可见,本尊(神)在每位修持者修炼密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每个本尊(神)都有自己特殊的手印或姿势、以及咒语,修持者可依照本尊(神)的手印或姿势,以及咒语进入三昧耶甚深禅定之中。换句语说,修持者要将自己的身、语、意同本尊(神)的身、语、意一致,即修持者在修炼中将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均与本尊(神)一模一样。如此,修持者就会获得“本尊即我,我即本尊”的人佛合一之特异功法。
一、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
藏传佛教认为,六道之中得人身难,既得人身而能修习佛道更难,在生死轮回中得解脱则是难中之难。因为六道轮回中各道有各自的苦处,自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以及畜生、饿鬼、地狱等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苦),这就是获得解脱的最大障碍,而这种障碍只有在人道修习佛法、发菩提心才能消除,故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最为殊胜。
佛教虽然可以分为“三乘(小乘、中乘、大乘)二门(显门、密门)”,但是主要在于显宗与密宗之上,显宗为外门,密宗为内门。如从外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需要走漫长的历程,花费数代人的精力;而从内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其速度十分快捷。只需花费一生时间,即所谓“即身成佛”。因此,藏传密宗多采用从内门进入的途径。但走这种途径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获得成就的,还必须凭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即本尊修习法便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是藏传密宗的人佛合一法,也就是所谓本尊观想法。修炼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修持者先要在清洁的佛堂中供宗喀巴法图一幅,此图中基本上具备藏传密宗里的主要佛、菩萨,以及本尊(神)和护法神,此图下面正中供奉传授密法的根本上师(或称金刚上师)之像,以便瞻礼作观,上师像之右边供奉长寿佛,左边供奉阿弥陀佛或供宗喀巴大师像,每个像的背面画“唵、阿、吽”(藏文字符)。对这三字明咒最好先请一位密宗大师或大活佛进行加持开光。随供品主要以香花、灯、米、净水等即可。这是设立供品阶段,之后,修持者如果是一位受过灌顶的人,他先要向上师及佛教三宝礼敬三拜,然后手执铃杵,摇铃念诵加持供养咒三遍,并用宝瓶中的甘露(净水)向供品上轻洒,洒甘露的同时口念唵、阿、吽三遍,还要如同前面向上师及佛教三宝礼敬。如果修持者没有受过灌顶测不能手持铃杵,而要点燃三枝净香,在供品上摇转三次,念诵三遍唵、阿、吽。然后,观想上师及三宝坛场(或坛域),各各放光照我,我同六道父母等,一齐礼敬作拜。先虚心合掌,置于头顶,观我顶上有藏文白色唵字成就,诸多佛菩萨及本尊顶上也都放白色光芒,照我及众生,一切身业皆悉清净。其次,合掌置于喉际,观我喉际有藏文红色阿字成就,诸多佛菩萨及本尊喉际也都放红色光芒,照我及众生,一切语业皆悉清净。其次,合掌置于胸前,观我胸中有藏文蓝色吽字成就,诸多佛菩萨及本尊胸中也都放蓝色光芒,照我及众生一切意业皆悉清净,这样,随观随念三字明咒。与此同时,向诸佛菩萨及本尊(神)以五体投地地磕拜一次作为礼敬,如可能的话,磕拜的次数愈多愈好。
之后,修持者每日入坛,先观想师容顶上有如白色唵字,喉际有红色阿字;胸中有蓝色吽字即三处三字放出不同颜色的光芒,照入修持者自己的三处(头顶、喉际、胸中),这时念诵纳摩金刚上师(即传法根本上师),每念一遍要向上师(像)磕拜一次,磕拜次数由磕拜者自己定。然后,修持者可以入座,开始进行正式的修炼阶段,专心致志地观想金刚上师在我对面虚空,如前放光,同时念诵四皈依经三遍。之后,手持念珠接着念诵四皈依经若干遍或上千遍。四皈依经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念诵四皈依经的时候,修持者观想金刚上师及佛教三宝、诸本尊等共同放出五色光芒与甘露(一种净水),并注入我及众生之顶,灌满全身,我及众生之一切恶业重罪,悉皆化为黑气黑水,从毛孔中流出;一切疾病,化为红黄水,一切魔障,化为蜈蚣蝎子等,从大小便流出,入于我座下六牙大红象口中,由它吞食尽净。至此修持者身心安轻,福慧增长。从此修持者已皈依上师及三宝,永不退转,其加持之力,永不散失。其次,修持者念诵五戒偈、发菩提心偈,以及菩萨戒偈等。然后,修持者进入发菩提心观阶段,即修持者观想自己所有一切功德,都化为白光,由我右鼻孔而出,从一切众生左鼻孔进入,使有情众生的一切业障垢染,都会自然消灭清净;使有情众生所有愿望需求,都能如意、圆满地实现或得到。有情众生的罪业魔障及所有一切苦厄都化为黑气,从他们的右鼻而出,进入我左鼻孔中。无论何时何事,首先想到自己,并妄称为“我”,所以,长期受到生死轮回的大苦,今将功德回向众生,众生之业(即黑气)都进入我身,众生之业力,如同霹雳将我(或我心)打碎,当没有我心,即得无我,无我则生死大苦已灭。修持者每天早晨都如此修炼,如观想白光出,黑气入,其次数若干遍或二十一遍。这种彼此循环的观想法,即是发菩提心,也可谓菩提道。
其次,修持者念诵三遍菩提净戒咒,其咒为:唵、洒哇、达塔嘎打、嘎雅哇、嘎资达、班杂扎纳麦那、洒哇达塔嘎打、班杂把打、本达南、嘎若米。
之后,念诵八百或一千遍绿度母咒,其咒为:唵达日、都达日、都日娑哈!接着可念诵八百或一千遍阿弥陀佛心咒,其咒为;唵、班玛、达热什、娑哈!修持者坚持念诵此咒,会得到往生极乐世界的福德,并可超度一切亡者。
其次,修持者发愿回向。愿文一般以“上师三宝加持力,愿我速成无上道。功德回施诸众,皆共往生极乐国”,即可诵念发愿回向文完毕之后,又开始礼敬请佛、菩萨、本尊及上师,然后可退出座位。
在专一修习阿弥陀佛本尊法时,修持者入座后可直接观想阿弥陀佛本尊(神),先观想自己前面空中有八孔雀,其顶戴一红白色莲花宝座,座上有月轮,月轮上端坐阿弥陀佛,两旁有文殊、弥勒、观音等八大菩萨及十方诸佛、菩萨;金刚、声闻、绿觉护法诸天等在阿弥陀佛前后围绕。对此,修持者念诵四皈依、四无量心、发菩提心、发愿往生等经文。诵毕,修持者手结法界定印,即二无名指相背立,次二中指平伸相叉,二小指平伸相叉(均右在外),次以二食指钩二中指(右食钩左中,左食钩右中),以二大指按二小指之端(右大按左小,左大按右小);身以端坐,即金刚跏趺坐(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即可);观自身通体透明,净如玻璃,并想自身遍体有八门:顶、耳、鼻、眼、口、脐、大便处、小便处,此八门均以白光闭之。
之后,观想自己头顶上有八狮子宝座,座上有莲花,莲花上有月轮,月轮上有阿弥陀佛,其身呈现珊瑚色,赫然如同十万日轮之光芒照耀,其相貌极为庄严,三衣披体,外衣黄而内衣红,手结法界定印,印上有钵,钵中盛满甘露(净水),身为弥勒坐(即两腿屈平向前,如平常坐椅式)。接着修持者观想一切诸佛之法,聚集于阿弥陀佛一身之上,自己头顶之白色唵字、喉际之红色阿字、胸中之蓝色吽字、即三字同放光芒,召请法身本土之阿弥陀佛及其眷属来入顶上的阿弥陀佛身中。至此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八百或一千遍,此咒见上述。
以上仅是阿弥陀佛作为本尊的简单修习过程,修持者每天如此坚持修炼,日久会产生不可思议之功效。至于阿弥陀佛本尊法的整个修习过程及其细节,极为繁杂,非专业的一般读者很难理解或掌握,故在此不赘。
二、象征的奥妙
藏传密宗的本尊法是采用一种象征手段的宗教修持功法,而其中使用的象征方式又牵涉到了一种奥义的理论。比如,那些被用于向其他人传授一种知识的象征和为深入到人类意识最深奥领域中所必须的象征。藏传密宗本尊法的象征从作为因施教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直接意图的图像、形状和物品开始,直到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即明显具有生命力的象征物。比如,在藏传密宗胜乐金刚本尊法中,描绘胜乐金刚时,其背景是火,象征任何欲望所产生的东西都在此处会焚烧得一干二净;胜乐金刚站在莲花座上,象征高出于无常的世界,就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莲花之上有太阳,象征空,即心的光明境界。胜乐金刚有四个脸:白脸属息灾,黄脸属增益,红脸属钩召,蓝脸属降伏。每个脸上有三只眼,照顾一切有情,在头顶左上方,有半月白色,象征人类的幸福。在每个脸的上方,有五头骨作冠,身着虎皮,两者都象征着勇武。头顶上是双金刚,作为两法完成的象征。身体是蓝色的,因为胜乐金刚属于神佛的金刚类,其装饰是五十个人头和人骨念珠,两者象征着不永久性。
胜乐金刚有十二只手臂,象征十二个真理,是用来克服十二种缘起的约束。第一双手臂拥抱他的明妃,右手持金刚,左手持铃。第二双手臂长开象皮,象征无明已被消灭。第三双手,右手持斧,左手持盛满血的人头骨,一切武器象征作恶和无明都被毁灭,而血则象征快乐。第四双手,右手持金刚柄月形刀,左手拿一端是钩一端是金刚套索。第五双手,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持玛哈布拉玛(大梵天)的四个头。第六双手,右手持手鼓,左手持人骨棒,其上端有一个金刚、一个头骨、两个人头(一黑一红),下端有一个花瓶和莲花。头骨和两个人头象征三个脉以与人体一千七百二十小动脉对比;花瓶象征任何耗费的东西都在此处。
胜乐金刚有两条腿,右腿伸着,象征教义已经传播开了;左腿则弯着,象征对快乐的接受。这两条腿同时又象征着方法与智慧。在右脚下是趴伏着的恐怖者,其两只手拿棒,第三只手拿手鼓,第四只手拿三叉戟。降伏了他就等于降伏了愤怒。在左脚下是时间符号女,她仰面躺着,两只手拿着棒,第三只手拿一人头骨作成的碗,第四只手着人骨杖。这时胜乐金刚将她踩在脚下,象征着将一切色欲给完全控制住了。
胜乐金刚的明妃是金刚帕姆,红脸,有三只眼。她的右手拿着月形刀,以便杀死一切恶者,并钩住一切善者;左手拿着人头骨作成的充满血的碗,作为快乐以献给胜乐金刚。她以五十个人头作装饰,则象征佛教经典的要义;她还以人骨念珠作装饰,象征获得六种修道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通过以上列举,我们对藏传密宗本尊法中的象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值得说明的是,在藏传密宗的坛城里设立或绘画的诸多神佛,则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性质,因为他们具有了一种不死的活生灵的所有表象,这样就很难说这些生灵是真实的或仅仅是象征物。如果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神属于有关象征物,而不是属于如同山神和水神那样的“真实神”的万神殿,那么这一切就会变得即使不完全清楚,至少也是可理解的现象了。但在一种神秘的背景中,“真”与“非真”之间的区别永远不太清楚,也可能并不具有多大意义,因为,如果一切都被认为是心的造化,那么想象、梦境和有形物则表现得彼此之间十分相似。如果换句话讲,一旦当我们接受了整个宇宙都是心造物的观点时,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承认具有一种心的一切众生都参与了创造行为。在藏密经书中阐述得比较深刻的诠释是这些神祗确实是崇拜他们的人之心造物。即使出现的众多神祗是在未受任何召请便自动呈现,并以一种完全自主的方式行事时也如此。虽然他们如同生灵一般拥有颜色、形状和运动,但是这都是一些纯粹概念性的实体。因此,我们可以说藏密坛城中的诸多神佛都是沟通一种超常的意识境界与正常的意识境界之间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藏传密宗是一种有力地控制产生比概念思想更为深刻的意识境界的科学。
虽然许多藏密修持者明显在他们的修炼初期并不把本尊(神)视为自己心的投射物,他们的金刚上师可能会认为在刚开始时无须揭示这一事实,但是本尊(神)事实上是内心的奇特神通力,修持者由于它而戳穿自我之幻,并达到觉悟。那些感觉水平比较高的修持者非常清楚地知道本尊(神)并不是一尊与崇拜他的人分开的神,而这一切仅会帮助他们按常规行事。如果不使用象征物,那么任何人都无法设想法身的性质以及其他似乎很高的奥义,甚至无法设想这些象征物不是所缘物而是名称。
本尊(神)的功能是藏传密宗的深刻奥义之一。修炼藏密的人在第一次接受灌顶仪轨时,其金刚上师将会在坛城中的诸多慈祥或恐怖之神中为他选择一尊本尊神。召请本尊(神)是藏传密宗修持者为迅速灭除自我、并与本尊(神)结合出现神通力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无论其力量是神的,还是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