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严复评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02年,《群学》(即《劝学篇》)由杭州史学斋铅印出版。

          1903年4月,以《群学肄言》为书名,分4册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

           同年,《  正群学肄言》由上海商务馆出版。
      



      支那教案论
      宓克
      1892年
      
      1899年4月
      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76年(英国)
      1897—1900年
      1901—1902年
      分八册,由上海南洋公学院(交通大学前身)译书院陆续出版。
      约55万字(其中案语300余条,约8万字)



      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穆勒(J。 S。 Mill)
      1859年(英国)
      1899年
      1903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约八万字



      社会通诠(History of Politics)
      甄克思(E。 Jenks)
      1900年(英国)
      1903年
      1904年1月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约11万字(其中案语18条,约4千字)



      英文汉诂
      据英人马孙摩杰思等著作编译
      
      
      1904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穆勒名学(A system of Logic)
      穆勒(J。 S。 Mill)
      1843年(英国)
      1900—1902年
      1905年
      由金陵副氏金杰斋木刻出版。
      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三册铅印出版。

      1959年,三联书店出了新的标点本。
      约29万字



      法意(De L。 espritdes Lois)
      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 squien)
      1743年(法国)
      1900(?)—1909年
      1904—1909年
      分七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约52万字



      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
      耶方斯(W。 S。 Jevons)
      
      1903年
      1909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9年,三联书店出了新的标点本。
      



      中国教育议
      卫西琴(A。 Westharp)
      
      
      1914
      载《庸言报》第2卷第3、4期。
      同年,先后由天津《庸言报》馆和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欧战缘起
      根据外国报刊的消息和社论编译
      
      1915年
      
      载于送呈袁世凯阅览的资料集《居仁日览》,非卖品。
      



      《严译名著丛刊》(共八种)
      
      
      
      

      由商务印书馆汇集严译名著八种(《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名学浅说》而成。

      1981年重印,经校勘,并改为新式标点。
      



严复学术行年简表
严复学术行年简表

★1854年(清咸丰三年)
1月8日(阴历十二月初十)生于福建侯官(今闽侯)县阳崎乡。初名传初,乳名体乾。

★1859年(清咸丰八年)
开始进私塾读书,先后从师数人,中曾从五叔父严厚甫(名洽昌)读书习字。

★1863年(清同治二年)
在家馆从师宿儒黄少岩(名昌彝)读经。

★1865年(清同治四年)
黄少岩去世。改从其子黄孟脩(名增来)读书。

★1866年(清同治五年)
春间,娶王氏夫人。
6月,父死,家贫,不再从师读书。
冬,参加福州马尾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原名“求是堂艺局”)入学考试,名列第一。

★1867年(清同治六年)
正式进入船政学堂后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天文、航海术等。入学后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清同治十年)
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考列优等。被派往“建威”舰上实习。曾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等地。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在福州船政局制成的“扬武”号军舰上实习,曾前往日本长崎、横滨等地。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随“扬武”舰去台湾,测量台东背拐、莱苏屿各海口,历时计月余。
长子璩生,字伯玉。

★1876年(清光绪二年)
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专业。

★1877年(清光绪三年)
初入朴茨茅斯学校,后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课程学习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海军战术、海战公法及海军炮堡建筑术等。
留学期间,研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甚勤,并曾去法国考察。
常与驻英使节郭篙焘论析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深受赞赏。

★1878年(清光绪四年)
在英留学。夏间,曾往法国巴黎游历。

★1879年(清光绪五年)
学成归国,任教于马江船政学堂。改名复,字几道。

★1880年(清光绪六年)
被李鸿章调往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教务长)。

★1881年(清光绪七年)
初读英国学者斯宾塞著《群学肄言》。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回原籍福建参加“乡试”,落第。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又落第。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再去北京参加“顺天乡试”,落第。
李鸿章委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
10月,其母陈氏卒。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读英国传教士宓克著《支那教案论》,始译此书。
其夫人王氏卒,旋娶江氏。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再回原籍福建参加乡试,落第。
次子献生。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先后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鼓吹变法维新,提倡“新学”。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奉李鸿章之命办“俄文馆”,任总办。
协助张元济在北京办“通艺学堂”,提倡西学,培植维新人才。
赞助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明务报》,《原强》、《辟韩》等文在该报重刊。
夏,翻译英国学者赫胥黎《天演论》(即《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撰写《天演论》自序。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与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该报社论大都由严复撰写,并发表《论中国教化之退》、《有如三保》、《道学外传》等重要文字。
开始译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原富》。
三子琥生,字叔夏。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译亚当·斯密《原富》(未完),寄吴汝纶商榷。
所译《天演论》由湖北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木刻出版、天津嗜奇精舍石印出版,吴汝纶作序。
起草《拟上皇帝万言书》刊于《国闻报》。
光绪帝召见严复,询问对变法的意见。
在北京通艺学堂演讲“西学门径功用”。
戊戌政变后,作《戊戌八月感事》、《哭林晚翠》、《古意》等诗。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续译《原富》,寄请吴汝纶审定。
译英国学者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即《自由论》)。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又娶朱氏。生子二:璩、玷,女三:璆、珑、顼。
译《原富》完。
离津赴沪,结束了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的职务。在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逻辑学)。
7月,上海维新人士在英国租界张园成立“中国国会”,挽救时局,严复当选为副会长。
始译约翰一穆勒《名学》。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应张翼(燕谋)招请赴天津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
致书吴汝纶,请其为《原富》作序,撰《原富》“译事例言”。张元济、郑孝柽编《中西编年、地名、人名、物义诸表》附在《原富》译本后。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由管学大臣张百熙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
《原富》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译约翰·穆勒《名学》半部(八篇)。
在张元济主编的《外交报》上发表《致《外交报》主人书》,针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分则两立,合则两亡”。
续译《群学肄言》,年底完成,凡三易稿。
《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在《新民丛报》上发表。
9月,所译《群己权界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0月,译完英国学者甄克思《社会通诠》一书。
应熊季廉之请,编写《英文汉诂》,以汉文言述英文文法。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辞去编译局职,离京赴沪。
所译《社会通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春,张翼以开平矿务局讼事约请严复赴英。在伦敦会见孙中山,两人围绕改造中国途径,意见不合。顺途游历法兰西、瑞士、意大利等地。
5月,所著《英文汉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所著《评点老子道德经钞》一书由熊季廉在日本东京出版。
本年,所译约翰·穆勒《名学》由蒯氏金粟斋刻成。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任上海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不久辞职。
在上海青年会发表讲演,后以《政治讲义》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所译孟德斯鸠著《法意》脱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清政府考试留学毕业生,被派为同考官,前往北京。
被安徽巡抚恩铭聘为安庆高等学堂监督(校长)。

★190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夏,离开安庆高等学堂。

★190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应直隶总督杨文敬之聘赴津,途中手批王荆公(安石)诗自遣。
7月,为女学生吕碧城讲解《名学浅说》。
学部尚书荣庆聘为审定名词馆总纂。

★1909年(清宣统元年)
被派充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及清理财政处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名学浅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受赐文科进士出身。

★1910年(清宣统二年)
以“硕学通儒”资格被征为资政院议员。
冬,海军部成立,被授以“协都统”头衔。

★1911年(清宣统三年)
清廷特授海军第一等参谋官。
武昌起义爆发后,特作《民国初建,政府未立,严子乃为此诗》,表达其对民国的渴望心情。

★1912年(民国1年)
2月,被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自兼文科学长,对于北大的计划是:“将大学经(经学)文(文学)两科合并为一,以为完全讲治旧学之区,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8月,海军部设编译处,被任命为总纂,负责翻译外国海军图籍。
年底,辞去北大校长职。被袁世凯聘为公府(总统府)顾问(法律外交顾何)。
拟续译约翰·穆勒《名学》未果。

★1913年(民国2年)
6月,领衔发起成立孔教会。
在中央教育会演说《读经当积极提倡》。

★1914年(民国3年)
1月,被推为“约法会议”议员。
作《民约平议》刊登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报》第25;26期上。
5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参政院参政。
译卫西琴《中国教育议》,刊登于《庸言》第3;4期上。
12月,海军部设海军编史处,被聘为总纂,负责编辑海军实纪。

★1915年(民国4年)
欧战爆发后,曾将外国报刊上的消息和社论,译成中文,刊于《居仁日览》供袁世凯浏览。
7月,被袁世凯指令为中华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之一。
8月,被列名为筹安会发起人。
是年,哮喘病发作。

★1916年(民国5年)
袁世凯死后,闲居家中,仍领学部、海军部、币制部三处薪水。
手批庄子。
哮喘病加剧。

★1917年(民国6年)
冬,入北京东交民巷法国医院诊治哮喘病。

★1918年(民国7年)
秋返福州家乡,入冬气喘加剧。
致信学生熊纯如,表示反对苏俄十月革命;称赞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拟续译穆勒《名学》,未果。

★1919年(民国8年)
春末到上海进红十字医院,治疗喘嗽病;秋末,回北京进协和医院。搬家住大阮府胡同新屋,号“愈懋草堂”,自称“愈懋老人”。

★1920年(民国9年)
8月,回福州避寒。

★1921年(民国10年)
10月27日(旧历九月二十七日)在福州去世。临终前曾立下遗嘱,内列三事:“一、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三、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12月20日,与王夫人合葬于闽侯阳崎鳌头山,曾与严复交谊甚笃的晚清内阁学士陈宝琛为他撰写《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墓志铭》曰:“君子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有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六十年来治西学者,无其比也,所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皆行于世。杂文散见,不自留副,仅存诗三百余首。其为学,一主于诚,事无大小无所苟。虽小诗短札,皆精美,为世宝贵。而其战术、炮台、建筑诸学,则反为文学掩矣。”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一、严复著译资料
王栻主编:《严复集》(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严译名著丛刊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包括《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名学浅说》八种。
马勇编:《严复语萃》,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二、严复传记资料
陈宝琛:《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收入《严复集》第5册。
王蘧常:《严几道年谱》,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收入《严复研究资料》一书。
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收入《严复集》第5册。
钱履周遗著,何佳春整理:《严复年表》,载《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
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76年版。
王栻、俞政:《严复》,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吴湘湘:《“天演宗哲学家”严复》,载《民国百人传》第1册,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郭正昭:《严复》(“中国历代思想家”丛书第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7年6月版。
三、严复研究论著
周振甫:《严复思想述评》,上海中华书局1940年版,台湾中华书局民国76年版。
(美国)许华茨著,滕复等译:《严复与西方》,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论严复与严译名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陈越光、陈小雅:《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牛柳山、孙鸿霓编:《严复研究资料》,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王中江:《严复与福泽渝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高惠群、马传衮:《翻译家严复传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6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岳麓书社1986年版。
后记
后记

大约是在1992年春、夏之交,尹飞舟、陈晋两兄盛情向“国学大师丛书”执行编委钱宏君推荐,希望他能收揽我为丛书的作者之一。钱宏君随即将丛书的体例详告于我。当时我正忙于博士论文答辩,杂事繁多,来不及细密考虑和认真查找有关资料,随即选定《严复评传》。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约定出版我的博士论文《胡适思想研究》,自己只得先全力以赴修改、扩充博士论文,忙了半年多时间,书稿杀青后,又赶赴香港中文大学访学。直到1993年5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我为博士流动站研究人员,自己才腾出手脚来,写作这本已拖延了近一年的书稿。
当初认定《严复评传》的撰写任务,主要是出于对严复这位启蒙思想家的研究兴趣,且以为像严复这样的文化巨子,前人应积累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许可资利用。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这一研究领域时,才感觉这是一项费力难讨好的工作。首先,严复本人讲究文辞,其文古奥,不易读懂,近人梁启超、胡适、鲁迅诸人早已论及,文字方面的困难不少。其次,严复一生的文化学术成就侧重在西学方面,而不是在国学方面,故可资论述的材料太少。最后,现有的严复研究主要集中在严复的政治思想、严复的翻译活动和他对进化论的传播等方面,对严复的学术思想研究实在太欠缺了。在前人的研究中,值得提到的学者应有周振甫先生、王栻先生和美国学者史华慈先生。周先生离严复相距甚近,对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真切的体会,加上他勤搜材料,故其完成的《严复思想述评》可以说是第一部较有份量的研究著作。但周先生以严复的中西文化观为讨论线索,内容的偏重自然也在这一方面。
王栻先生的成绩主要在于对严复作品的整理上,五册《严复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严复作品集。遗憾的是,王先生的《严复传》,明显受到时代的局限,留有太多的“左”倾思潮影响的痕迹。史华慈先生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则主要探讨严复与西方的关系,而对他与中国人文传统的内部关系鲜有论及。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来写作《严复评传》,既有较大的挖掘余地,也有不容忽视的研究难度。
来北大八个月,我几乎倾全力投入这项工作。在这部书稿完毕时,自己从头校阅一遍打印搞,深感其中不少的缺陷,无奈身在博士后流动站,还有专项的博士后研究课题需做,故只好就此作罢。
这些年来,我一直耕耘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研究园地。在研究胡适时,我着意阐释和理解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评价标准上明显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受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甚深。进入严复研究领域后,自己萌发了一些与此之前稍有不同的心态变化。尽管研究对象严复是晚清知识界对西方文明刺激最敏感的学人之一,但他的思想却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成份,尤其是他晚年对中西文化观的评估,既受到时人的批评,也被后来的研究者贬议。对此,我总觉得人们欠缺对严复思想内涵应有的理解。在严复的思想世界里,本来就没有明显的“近代西方”与“传统中国”分野,他对传统文化虽有批判,但并无所谓离异;既无离异,又何所谓复婚式的“回归”呢?他对西方近世文化虽曾大力宣传,但也非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他对卢梭思想的批判是其对英美近代化理论和实践钻研的结论,其中包含不少合理的因素。既然如此,严复晚年重估中西文化,与其说是一种倒退的历史表现,不如说是在更高层面上的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问题还不在这种评价本身,而在因这种评价变化所带来的评价模式的置换。
应当承认,现今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基本上未摆脱“挑战——应付”的研究模式,在这种研究模式里,凡属近代史上对西方文明冲刺作出正面反应,特别是对西方的最新观念、或最激进的革命理论作出最积极反应的人物,都被置于历史进步者的行列,反之则被视为保守、落后。正是在这样一种研究模式里,严复晚年的中西文化观很难获得人们应有的理解。类似的一些重要文化人物,如王国维、陈寅恪等,他们的历史地位也得不到真正的确认。
现在看来,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待重新发掘、重新认识、重新估价。其中还包含一个历史观念的清理间题。近代以降,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受到输入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甚至支配;由此自然也影响到今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我们反省这一历史过程,应该更多地是看到这一偏向所造成的局限,而不应沿承历史的惯性,将其流弊加以放大。
学术不分国界,但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学术发展毕竟有其自身的个性和传统,人文学科更是如此。在近代中国尚处在封闭、保守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与西方文化交流,强调认同世界文化的主潮,这有其不可否认的历史合理性。今天,我们回到民族文化的本位立场上来,挖掘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对中国自身的学术——国学加以重新开掘和发展,从而增强我们在世界文化学术对话中的份量。当然,如何处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使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如此,中国学人才有必要去努力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最后,我想对自己写作《严复评传》提供了帮助和指点的刘桂生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我来北大研究期间,刘先生多次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对我颇有启发,我的学术境界由此得以拓展。责任编辑钱宏本着促进中国学术发展的态度,在市场经济席卷神州大地之时,却为中国学术操忧,走向国学这块寂寞的园地,这种负责任的编辑精神,值得敬佩,也真正令参加丛书写作的同人感激。
欧阳哲生
1994年2月27日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 … 。………【gzbysh】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