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五千年-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恒手上早已沾满了宋人的鲜血,与此等禽兽之辈还有何话好说?如今吾将其处斩还是便宜他了。”

一番话说得此人面红耳赤,赶紧掩面退下,其他想要展示自己仁义的文官也赶紧停住了脚步,亲兵将李恒押了下去,不多时传来一声惨叫,这位西夏王族的后裔、蒙元的参知政事也跟随张弘范之后魂赴黄泉。

“君实相公,这是哪里来的援军?还请主将过来叙话。”这时候杨太后才想起郑和他们来,连忙出言邀请。

李悠望了望郑和船队那边,只见一只小船正不紧不慢地向这边赶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这边,郑和等人爬上大船,来到李悠和杨太后面前拱手行礼道,“海外之人郑和拜见大宋太后,拜见相国大人。”

听到郑和的嗓音,众人为之一愣,来人竟然是一名宦官,这着实除了他们的预料,李悠巡视一圈道,“我朝当年不也有窦神宝、秦翰、王继恩这般内臣名将么?”这三人乃是大宋开国之初赫赫有名的宦官武将,不仅战绩卓著而且为人方正,就连这些文官也不好说他们的坏话,经此一解释,文天祥等人方才稍微释然。

“多谢郑将军率军来援,若非郑将军,我等恐怕早已落入元军手中。”杨太后说话倒是真心实意,她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打算,眼下死里逃生让她对郑和充满感激;接着群臣也过来道谢,只是他们言辞之间颇为生硬,想必还是为郑和的宦官身份而感到别扭吧。

李悠忍不住暗暗摇头,都到了什么时候了,这些人还依旧是一身的坏毛病,要说这些人肯到了此时还不肯投降蒙元,忠诚上可谓绝无问题,只是这政治能力么,那就只能是呵呵了。

“想来此次大败定会很快传到忽必烈耳中去,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元军前来,这崖山大营恐怕是不能呆了。”待客套结束,李悠直接说道。

“如今我等还有何处可去?”张世杰苦笑道,崖山几乎已经是大宋的最南边了,若是陈宜中取得了占城的信任那么南下占城倒也并非不可,只是现在陈宜中还不知道去了那里,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可去么?

“福建路晋江县下辖澎湖,澎湖附近乃是流求,流求岛地广人稀又有海峡相隔,料想那蒙元骑兵也无法跨越海峡。”李悠对此早有打算,现在的宝岛恐怕是他们最合适的去处了,说着郑和从怀中取出海图展开,上面赫然标注着宝岛的位置。

在场的官员大多都在福建路呆过,对于晋江县并不陌生,有些饱读诗书之人很快从史书之中找到了流求的记录,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如果依旧留在崖山,蒙元的骑兵前来他们几乎没什么好办法抵挡,但是若是到了流求,中间有大海阻隔,蒙元也只有依靠船队渡海才能攻打流求,但是海战却非元军所长,这个办法似乎可行。

“从崖山往东北不到数日即可抵达流求。”李悠在地图上标出线路,“流求地域宽广,正和我等歇息养生,待元气恢复再图谋****不迟。”

*****咦,这句话好像不怎么吉利啊。(未完待续。)

第449章 主动进攻

“流求自古乃是荒蛮之地,我等纵使去了又以何为生?”礼部侍郎邓光荐迟疑地问道,现在在崖山好歹还有周围的百姓为他们供应粮草,但去了流求可就是无依无靠了。

哎,你还是好好教书去吧,尽管李悠对大宋的文官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但这些人的话还是让他大为失望,“元军大船有不少为吾等所俘虏,其中粮草颇为不少,郑。。。将军船队之中亦有粮草可为吾等所用;咱们还可以带上愿意同行的百姓携带农具前往流求,在这些粮食吃完之前开荒也该完成了。”

说罢李悠不再搭理这些文官,而是将目光转向张世杰,“此事还请张枢密帮忙,张弘范、李恒大军为吾等歼灭,以蒙元残暴的性子,定会牵连此地的百姓,张枢密当将这些一一告知百姓,劝说他们随同吾等一起出海,如此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还请君实相公放心,此事张某一定办到。”张世杰拱手答道,在他看来陆秀夫最近行事和往日大有不同,对此他深感欣慰。

文天祥似乎觉得不应该就此轻易放弃大宋的土地,出言劝谏了一番,可是李悠知道文天祥的文采、节气或许一时无二,可他的实际政治能力却要差得远,起码绝对无法肩负起大宋再兴的重任,因此好言相劝一番总算是勉强将他说服。

杨太后牵挂赵昺的安全,现在有地方可去自然愿意听从李悠的安排,借着此战大胜的威势李悠暂时压服了群臣,坐下了东渡流求的决定。

接下来数日,张世杰忙着四处收拢百姓,李悠则和郑和一起仔细的检查宋军残余的兵力,留其精壮、裁汰老弱,又挑选愿意从军的百姓补充兵力,大宋水师的气象为之一新,战斗力略有提升;同时对大宋的官员安排也做了一番调整,将那些腐朽顽固、不堪大用的官员淘汰,提拔有锐气的青年官员步入中枢。

这些举动难免引起众多官员的不满,可如今军权尽在李悠的掌握之中,粮草也被他控制,杨太后和赵昺对他更是无有不从,因此这些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悠掌握大权,就连文天祥也只得按照李悠的意思暂且担任了吏部尚书一职。

十日之后,数万百姓收拾行囊、携老带幼云集到了崖山,将郑和的宝船船队、张世杰的大宋水师再加上从张弘范那里俘获的船只塞得满满当当,趁着天气尚好起锚扬帆,直往流求而去,离开之时崖山岩壁之上已经多了一行大字——“大宋灭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于此”。

郑和七下西洋,并未留下停泊流求的记录,可是他的船队之中却有曾遭遇风浪被吹到流求的船长,有了这些熟悉线路的船长指引,一行人经过数日航程,终于抵达了宝岛的北端,找到一处港口陆陆续续上岸。

此时的流求并没有多少居民,这支大宋船队成员几达十万,纵使有一两个小部落也不敢掠其锋芒;在李悠的安排之下,这些百姓、士兵开始在港口附近伐木建屋、开荒种植,那些文官或许不知道如何对付蒙元,但组织生产这些事情还可以勉力办到。

在李悠的督促之下,一栋栋木屋拔地而起,一片片土地被开垦出来,更有随行的匠人在附近找到了煤矿、铁矿,李悠大喜过望,立刻分出精干人员开始组织开采,建设炼铁炉,打造农具、军械。

当看到那一片片被开垦出来的土地,众多文官这才对李悠死心塌地,当然也有些看不清楚局势的人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将土地据为己有,李悠对此毫不留情,一改大宋不杀文官的传统,对于这些不识好歹之人严加处置,高悬在木寨门口的头颅总算是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们暂时收敛了心思。

李悠随即对这些土地做出安排,将这些土地直接租给了百姓、并帮助他们解决农具种子的问题,其中对家中有人从军者给于优待,不仅减免赋税,还优先提供更好的农具和种子,一时之间想要参军的青壮多了不少。

除了开荒、建造房屋,李悠也没有忽视军队的建设,他亲自操练那些宋军士兵,有了“六如”的加成这些士兵进步神速;同时在各处居民点开荒的百姓也必须进行最基础的军事训练,大宋实在是文弱的太久了,唯有如此才能重新唤起他们的勇气。

经过数月的忙碌,流求的局势总算暂时安定下来,而忽必烈也知道了张弘范全军覆没的消息,并且已经打探到大宋朝廷如今东渡到了流求,可惜元军的船队要么跟随张弘范被大宋所破,要么在五年前东征倭国时葬身于神风之下,因此纵使忽必烈大发雷霆,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下令重新打造船只准备进攻流求。

而听闻大宋朝廷尚在的消息后,各地不甘心屈服于蒙元残暴统治的有识之士纷纷起了心思,不断有人从大陆之上远渡重洋来到流求投奔大宋,并且献上当地的情报,希望大宋能够发兵********李悠对此也早有安排,没有来人就同张世杰、郑和一起细细打听当地的形势,一一编册记录,以备将来之需。

这一日,李悠在朝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诸位,如今流求的局势已经初步安定,新军也训练的差不多了,现在他们纵使无法和郑。。。将军的军队相比,但也是远胜于前。现在也该让他们去战场之上长长见识了。”

“不知君实相公想要攻打哪里?”文天祥这些日子负责垦荒百姓的教化,过得极为充实,对李悠的观感也好了不少,因此在他讲述完之后立刻问道。

“如今最要紧的是击垮蒙元正在筹建中的船队,以保证蒙元大军无法攻打流求,因此张某决定第一战攻击此处!”说罢李悠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琉球西方的某个城市。(未完待续。)

第450章 蒲寿庚

“泉州?”文天祥等人齐齐顺着李悠所指看向地图上的那个城市,他们很快认出那就是泉州,张世杰暗暗握紧了拳头,泉州给他留下的印象可不那么愉快。

四年前张世杰和陈宜中一道拱卫宋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昺、杨太妃等人由福州渡海至泉州,希望能得到泉州海商蒲寿宬、蒲寿庚兄弟的帮助,可惜这俩人早有投靠蒙元的打算闭门不纳,宋军船舶军资两皆不足,于是抄没了蒲寿庚的商船两千,将其货物一扫而空,蒲寿庚因此大怒,派亲信孙胜夫秘密出城,迎接南下途中的元军,从而投降了蒙元。

次年七月,张世杰率军由潮州反攻泉州,蒲寿庚一边守城,一边派遣孙胜夫向蒙元元帅唆都求援,唆都立刻领兵前来,张世杰不得已只能退去;其后蒲寿庚闭城三日,将其治下的南宋宗室、淮兵余部及当地士大夫数万人斩杀殆尽,此等骇人听闻之事震动天下,张世杰闻之双目泣血,蒲寿庚却因此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到如今已经做到了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的高位,泉州几乎成了他的私人地盘。

“正是泉州。”李悠点头答道,“如今蒙元主要造船地有泉州和高丽两处,其中高丽主要为攻打倭国做准备,而泉州则为了与西洋通商;高丽暂且不用去管,倒是泉州与流求近在咫尺,有多有蒲寿庚等通晓海事之辈,实乃我大宋之大敌;如若不趁着元军水师尚未恢复之时攻打泉州,等将来他们的战船建造完毕则后患无穷,故而泉州不可不攻。若泉州为我所毁,则今后数年之中都不用担心蒙元会攻到流求了。”

张世杰连连点头,文天祥等人虽然对蒙元依旧充满担忧,可如今既然是海战倒也不用怕宋军会失败,郑和宝船船队全歼张弘范大军的情景尚且历历在目。

“攻打泉州的好处还不止这一出。”李悠接着又将手指向着漳州的方向挪去,“昔闽广招抚使、参知政事陈文龙之女许夫人及其族弟陈吊眼前些日子派遣使者来报,言之他们已经收拢数万福建义民准备攻打漳州,如若我等同时攻打泉州,则蒙元必左右为难,待泉州、漳州为我所下,则闵省之半壁将落入我大宋手中。”

“君实相公,此战张某愿为先锋。”不等李悠说完,张世杰就迫不及待的请战,他和许夫人、陈吊眼同样是老相识;许夫人的丈夫许汉青就曾在张世杰麾下效力,并于张世杰、陆秀夫拥宋帝从临安南逃时为国捐躯;日后张世杰率军攻打泉州,许夫人和陈吊眼也率领畲汉义军前来相助,许夫人虽为女儿身却要胜过男儿许多,她亲自手执双剑,身先士卒,打得蒲军七零八落,丢盔弃甲,相较于梁红玉当年也不遑多让。

“此事的确非张枢密出马不可。”此战免不了和许夫人、陈吊眼打交道,的确离不开张世杰,李悠所集做出安排,“此战本相亲自领军出征,张枢密和郑将军为辅,你二人各自率领麾下船队随行,王将军留守流求,务必保证流求不要生出什么乱子。”

尽管此前大宋群臣都已经被自己压服,但李悠还是没有放松警惕,这次张世杰和郑和都将跟随自己出征,所以他将郑和的副手王景弘留在这里盯着那些文官,王景弘可不是大宋的臣子,他现在只听郑和和李悠的,再加上留在此地的数千大明军队,当可保住流求的局势安稳,若是有人想趁着李悠不在的时候生事,王景弘定不会害怕杀戮。

“谨遵相公之令。”三人齐声应道,接着飞快的商议起该带哪些军队、从何处出发,以及此行所要准备的粮草军械等物。

杨太后最近将朝政尽皆交给了李悠,对于李悠的决定她虽然有些担心,但依旧表示了支持,随即颁下圣旨确定了李悠的大义名分。

“君实相公,下官也想与诸位同往泉州。”这时候文天祥也站了出来主动请战,这些日子他都忙于教化百姓,对于朝政大事毫无插手的余地,他多少有些不甘心。

“既如此,宋瑞就随我们走一遭吧。”李悠当然乐见其成,将文天祥这样一员威望颇高的官员留在身边看好对流求只有好处。

“末将也想跟随相公征战。”杨太后的兄长杨亮节也不甘示弱,他虽然是皇亲国戚,却生性喜好沙场征战,当然不肯错过这个机会。

外戚的代表杨亮节、文官代表文天祥都愿意跟随大军出征,那么王景弘的任务就更轻松了,李悠欣然接受了杨亮节的请求,也将他带到了身边。

三日后,数百艘大船载着明军一万两千人、宋军三万人从琉球出发,渡海向着泉州的方向行去,李悠、郑和、张世杰、杨亮节、文天祥等人齐聚旗舰之上,商讨着攻打泉州的策略。

“泉州靠海,若要攻破泉州,首要就是击溃蒙元的水师。”郑和信心满满的说道,论起海战在这个时代他不惧怕任何人,况且他此前曾多次到达过泉州,对于泉州的水文地形颇为熟悉,纵使现在到了百余年前,想来泉州也不会变得完全认不出来。

“据许夫人、陈吊眼送来的消息,自从张弘范大军为吾等所灭之后,蒲寿庚就四处搜笼造船工匠、巨木铁钉重新打造船只,不过仓促之间也无法恢复旧貌,如今泉州的水师可不是咱们的对手,或许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蒙元的陆上援军了。”张世杰说道,一想起即将面对的蒙元骑兵,他不仅皱起了眉头。

“咱家麾下的儿郎,不仅水战天下无双,纵使在陆地上遇到那些蒙古鞑子也不会落于下风。”在郑和的时代,蒙古骑兵被朱棣追杀的抱头鼠窜,因此他对蒙古骑兵没有丝毫惧色。

“张枢密请放心,若是蒙元骑兵赶来救援,定叫他有来无回。”李悠摸了摸腰间的唐刀,他有点忍不住想要亲自上战场了。(未完待续。)

第451章 下泉州

世人皆知蒙古骑兵天下无双,却少有人知道元朝时期的水师同样不俗,若非元朝时期的技术积累,也没有后世郑和纵横七海的舰队。

当然草原上的蒙古人是不知道如何操舟驾船的,蒙古水师的组建依靠的还是那些归降与蒙元的宋军将领和海商;四年前宋军将领刘整向元庭奏报,“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为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

元庭深以为然,随即开始组建水师,由于刘整和其它汉奸的帮助,蒙元拿下了汉水与长江沿岸的城镇,并俘虏了3000艘敌船为自己的舰队所用。随后又在攻打临安时得到了两名投机商人送来的五百艘大船;再加上扎根泉州多年的蒲寿庚,张弘范方才有了那支将大宋彻底毁灭的巨大舰队。

只是此时张弘范的舰队已经被郑和全歼,那些战船要么沉入崖山海底,要么为郑和所俘虏交给张世杰成了宋军的战舰,现在泉州可是派不出多少战船出海应战了。所以李悠率领数万兵马波澜不惊的到达了泉州城外的海面。

从郑和手中接过望远镜,远远地打量着泉州的方向,“这蒲寿庚倒也警惕,如今泉州城城门紧闭,想来他是打算局城死守等到蒙元的援兵了。”说罢李悠将望远镜递给了张世杰。

这支望远镜乃是他命令大宋珠宝匠人用水晶石磨制而成,在崖山之战开始之前交给了郑和,可惜如今没有更多的水晶再来制造多余的望远镜了,所以到现在宋军之中还仅有这一支。

“蒲寿庚在泉州经营多年,他家财雄厚有能力修葺城墙,上次下官率领大军前来就是在这泉州城下栽了跟头。”张世杰似乎心有不甘,“此次攻城之余须得留意蒙元的援兵,以免陷入两面夹击的窘境。”

“张枢密还亲放心,在下麾下的儿郎们颇有些宋军之中没有的手段,区区泉州城当不在话下。”郑和显得信心满满,“定可在蒙元援兵到来之前攻下泉州城。”

“如此甚好。”张世杰还算大度,并没有因为郑和的话而生气,文天祥虽然对宦官领兵多有意见,可郑和又不是大宋的臣子,他也不好去说,只能暗暗揣摩着对方的来历。

“此战就交给郑将军了。”李悠不知道如何称呼郑和才好,想着他手下既然有如此多的兵力,于是暂且就用将军来称呼,郑和自无异议。

“属下领命。”随即郑和开始指挥船队摆开阵型,对泉州港口的蒙元船只发起攻击,泉州城的战舰几乎被张弘范全数带走,葬身于崖山海底,现在蒲寿庚又那里拿得出多余的兵力与宋军海战,纵使他们能造出新的战舰,可熟练地水手和船长可不是那么好培养的,所以战事没有持续多久,泉州港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那些出来迎战的船只几乎全被为郑和的宝船船队所歼灭,剩下的也赶紧降下船帆投降。

郑和指挥船队的艺术看得张世杰目瞪口呆,上次崖山之战时他忙于搏杀没顾得上观看,知道这时他方才亲眼见识了宝船船队的真正威力,不由得大为佩服。

“郑将军真乃天纵奇才,日后若是有空,还要向郑将军多多请教。”李悠也是佩服至极,心中一动趁机提出了要求,此前跟随陈庆之、戚继光、李嗣业等人时就多有收获,想必郑和也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相公若是有意,在下岂敢不从?”李悠对大明又没有丝毫威胁,因此郑和毫不偶遇的答应下来,“等此战事了,咱家就和相公好好说道说道这水战的诀窍。”

在歼灭蒲寿庚的船队之后,郑和更不停歇,直接指挥大军上岸将泉州城四面围住,一边防备敌人出城偷袭,一边安营扎寨,并吩咐侯显将宝船上的火炮拆下运到岸上对准了泉州城的城门,只待明日一早就发起进攻。

将从船上俘虏的蒙元士兵拷问一番,众人得知普搜更再一次派出了孙胜夫前往福州向已经升任参知政事的唆都求援,算算日子若是唆都听到消息就率领大军出发,那么留给他们攻打泉州城的时间可就不多了。

张世杰闻言顿时着急起来,可李悠和郑和却依旧无动于衷,俩人反而专心致志的讨论起海战的要略来,浑然没有将泉州城放在眼中。

第二日一早,大军随即对泉州城发起了进攻,从宝船上拆下来的大炮发出巨大的轰鸣,将一颗颗的炮弹发射到泉州城上;如今宝船上的大炮还仅仅初具雏形,远不能和后市想比,所以发射出的炮弹威力并不大。可发射时的声音却是极其骇人,泉州城头的守军被吓得肝胆失色,两腿战战,如果不是蒲寿庚命令他的族人亲自督战,这些人恐怕就要下城逃跑了。

“敌军胆气已失,若此时蚁附攻城,必可拿下此城。”张世杰这时候似乎看到了希望,连忙请战,“相公下官愿意亲率兵马攻城,若是拿不下泉州,就提头来见。”

“蚁附攻城难免伤亡惨重,我军如今已经胜券在握,又何必急在一时?”李悠摇头反驳,他安排的可不止是这一手,“张枢密且好生看着,日落之前泉州城必破!”

从早晨到中午,再从中午到下午,宋军一直没有正式开始攻城,只是用大炮、投石机、弓弩等对城头进行压制,所以在经历了刚开始的惊慌之后,泉州城上的守军渐渐安定下来。

“宋军技穷矣,等唆都元帅领军前来,里外夹击之下定可大胜之,只是这一次那陆秀夫和张世杰就别想再逃了。”城头上的蒲寿庚大笑着道。

只是他的话音还未落下,就听见霹雳一声巨响,泉州城的城门直接炸开一个大洞,连带着上方的城楼都塌了。

“攻破泉州正在此时,诸军与我一起攻入城中。”早已等候多时的张世杰立刻指挥大军冲去,趁着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冲入城中,泉州城一日而下。(未完待续。)

第452章 以直报怨

早在昨日上岸开始,李悠就将从流求矿山之中专门带来的矿工组织起来,命令他们连夜挖掘通往泉州城门的地道,到了今天中午总算挖掘完毕,而蒲寿庚对此却一无所知,地道挖成之后李悠命人将火药送到城门下方,放入厚木箱子再用竹管通到地道口,然后点燃导火线,吩咐张世杰做好出击的准备。

如今郑和船队中所使用的火药是李悠按照《纪效新书》中所记载的配方重新配制过的,威力远在一般火药之上,或许仍然不足以炸塌城墙,但炸破城门还是没有问题的,爆炸之后泉州城墙上的守军还以为是天降惩罚,吓得四处奔走,张世杰随即轻松地攻破了城门,接着侯显、杨亮节等将领指挥大军跟上,泉州城中的守军顿时没了斗志,除了蒲寿庚的死忠心腹之外,纷纷跪地求降。

“传令下去,众军不得骚扰百姓,本官只要蒲寿庚、尤永贤、王与、金泳等蒙元官员、将领。”如今的泉州乃是东亚最大的海贸城市,大宋如今地盘狭小、赋税稀少,想要反攻蒙元没了海贸可不行,所以李悠并不想将泉州城中的海商诛杀干净,只是蒲寿庚等人此前对大宋犯下了滔天大罪,若不严加惩罚何以彰显大宋威仪。

泉州城中的守军还是以汉人居多,在蒲寿庚出卖大宋归附蒙元之后对他们多加压榨,这些人心中早有不满,方才在城头上迫于蒲寿庚的威势不得不与宋军作战,但现在既然宋军已经入城,他们就再也没了顾忌,不仅立刻投降,还主动带领宋军前去攻打蒲寿庚的府邸,经过一夜的厮杀,蒲寿庚及其余将领全族尽数被宋军拿下,泉州城也落入了他们手中。

“君实相公,蒲寿庚还有他的族人该如何处置?”第二日早晨,众人云集到原来的泉州知府衙门,现在的宋军帅府,不等李悠开口说话文天祥就问道。

“蒲寿庚屠戮大宋宗室、士子百姓不下数万,理当处以极刑,诛灭九族!”张世杰对蒲寿庚可谓是痛恨之极,当下就说道。

泉州蒲氏世代受到南宋优待,却在南宋危难之际恩将仇报,无耻地屠杀泉州的南宋皇族、官员、为了讨好蒙元,又屠杀了数万平民,其凶残就连蒙元都感到惊讶;泉州许氏家族起义兵抗击蒲寿庚,掩护二帝南逃,被蒲寿庚几乎灭族。元兵实行剿乡灭族策略,不仅火烧晋江许汉青、许夫人的家乡许宅巷、陈厝坑,迫使二乡的许、陈、曾三姓族人四处奔逃。南诏许姓氏族因事牵抗元,亦惨遭清剿杀戮,几于灭族。泉州清源少林寺僧众反蒲寿庚之降元,遭蒲寿庚和元将奇握温思的镇压,他们率元军万人冲进少林,千余僧众被屠,只剩数十人逃出。

宋军之中多有亲人死于蒲寿庚屠刀之下的,听到张世杰的话纷纷点头赞同,唯独文天祥面露不忍,“君实相公,我等宋人岂可与此等蛮夷一般?不如只诛首恶,赦免胁从,以德报怨方显我大宋之仁义。”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李悠反问道,孔夫子当年说的可是以直报怨,也就是说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绝没有挨了一耳光还将另一边脸送上去的道理,“蒲寿庚一族罪不容赦,若不诛其九族何以告慰这数万死难者的在天之灵?”

见文天祥依旧想要说话,李悠随即将众将士带到押送蒲寿庚和他族人的营地所在,蒲寿庚似乎已经知道他无论做什么这些宋人也不会原谅自己,所以对于求生已经不抱希望了,他缩在营地角落默默祈祷,可是发抖的手脚已经将他出卖,他终究还是害怕的。

他的三个儿子师文、师斯、均文以及蒲寿庚的孙辈蒲崇谟等人见到李悠前来,连忙跪地哀求,将责任全都推到了蒲寿庚身上,竭力显示自己的无辜。

郑和对此视若无睹,他可是知道蒲寿庚一族人的德行,在元末明初之时泉州蒲氏族人又想故伎重演,他们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同时也是蒲师文的女婿色目人那兀纳作乱。但这次蒲寿庚家族再没有宋末那么幸运了,乱兵被元军强力镇压,当地的蒲家乃至许多西域人都被灭门,蒲寿庚等人被掘坟戮尸,遍及泉州城内外的天方寺在战乱引起的宗教仇杀中除一座外全被捣毁。

大明开国后,朱元璋特令将泉州的蒲寿庚这一脉的蒲氏举族全部打入贱籍,世代不得入仕,而这道命令,在当时的以仁义号称的儒家社会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公道自在人心。

李悠走到蒲崇谟面前,冷冷地看着他,直到他满头大汗时才缓缓说道,“若是我赦免你的罪行,将你放走,你会如何?”

蒲崇谟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不仅大喜过望,连忙跪地祈祷,“跟鞋真神保佑,日后我将更加虔诚地向您祈祷。”

李悠转过身来看着文天祥等人,“都看到了吧,即使我大宋宽恕了他们的罪行,他们依旧不会有丝毫感恩,他们依旧会将我大宋的仁慈当做他们昔日虔诚的回报,将来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对我大宋举起屠刀。”

文天祥等人尽皆羞愧的低下头去,李悠摇头说道,“我大宋并非不懂仁慈,但我大宋的仁慈只会施给那些懂得感恩和敬畏之人,像蒲氏一族这般险恶之辈不配得到我大宋的仁慈!”

说罢李悠叫过众军,“来人呐,将这些人押到城外,尽数斩杀以告慰那些被他们屠杀的大宋子民在天之灵;蒲寿庚兄弟及其嫡亲子嗣处以凌迟极刑!”

这一次再也没有任何人来劝谏李悠,蒲崇谟方才的举动已经让他们对这些人彻底失望,当蒲氏一族被斩杀之时,泉州城中欢声震天,无数百姓拼命涌到前方试图抢夺刽子手扔出来的血肉,他们将蒲寿庚的血肉生嚼吞下以告慰自己死去的亲人。

事后,泉州城中主动从军之人不知凡几,消息传开,天下为之震动。(未完待续。)

第453章 巾帼英雄许夫人

将蒲寿庚一族尽皆诛杀后,泉州重新回到大宋的统治之下,但是对于那些远洋来的商人,宋军却没有丝毫骚扰,他们依旧可以留在泉州交易、生活,李悠还命人拿出郑和宝船上的货物和他们进行交易,这些美轮美奂的商品直接晃花了他们的眼睛,立刻争前恐后的报价竞争,只可惜郑和这次所率领的宝船船队还是以战舰居多,并没有多少商品,要不然的话大宋甚至都不用担心军费的问题了。

不过这终究也算是一件好事,现在泉州已经落入大宋的掌控,日后再拿下几个州县,就可以凭此与海上展开贸易,为大宋赢得一个源源不断的财源。

将这些事情交给熟悉商业的侯显去做,李悠和郑和、张世杰、杨亮节等人商议起对付唆都援军的策略来,这些人可是要比蒲寿庚难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