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五千年-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会散去,主和派红光满面,主战派垂头丧气,但卢承庆等几位大佬却依旧不为所动,眼中暗含笑意,似乎今日的局势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接下来数日,主和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太后甚至已经开始命人查找远支宗室之中年龄合适的女子,似乎大有和亲的打算;而主战派却在他们的进攻之下连连退缩,眼看着就要支持不住了,袁汝夔等人得意之余却没有想到卢承庆的杀招根本不在朝堂之上。
眼下距离恩科开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京城的士子越来越多,这些士子深知道名声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少数人整日躲在客栈温书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呼朋唤友操办诗会文会以求扬名京师。
虽然没了太平郡主的主持没办法进入西园一览美景难免有些遗憾,但很快就有人填补起其中的空白,京城太学的诸位太学士利用自己久居京城的便利,组织起了新一波的聚会,虽然不如太平郡主当日的规模大,但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士子参与;这一日在太学士中颇有威望的陈少阳包下了整个春和楼,召集起上百赶考士子举办文会。
文会之中觥筹交错、佳句频出好不热闹,只是这些赶考的士子都是心怀天下之人,刚开始还只是撰文作诗,等酒过三巡之后就难免将话题引到了朝政之上。
砰地一声,酒杯被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已经颇有些醉意的陈少阳愤愤不平地说道,“如今唐括部已经在漠北虎视眈眈,只等兵马齐聚就南下攻打我大魏,朝堂上衮衮诸公却应对无策,实在是让人抑郁难平!”
在座的士子都不是对朝政一无所知之辈,当即就明白了陈少阳所说的究竟是什么事,当即就有人出来响应,来自江南的薛玄台怒骂道,“此前执掌太尉府的丘元德虽然只是不通诗书的匹夫,却也有几分胆色,敢于率军北上,眼下到了袁汝夔这里,却连出征打仗的胆子都没有了,只是一心求和,我大魏乃是天朝上国,岂有向蛮夷求和之理?”
英国公丘元德当年也曾随名师求学,也有诗文传世,怕是称不上匹夫之辈吧?太学士杜放暗自腹诽,可这点小事和他们如今讨论的大事却不值一提,因此他并未纠正薛玄台的错误,而是附和道,“在下听闻宫中传来消息,说太后已经开始在宗室中寻找合适的女子准备与唐括部和亲。”
“此事却非从现在就开始的。”又一名士子压低了嗓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在下听闻早在新皇继位之处宫中就在谋划此事,连和亲的宗室女都找好了,正是去年葬身火窟的太平郡主,据闻太平郡主乃是不甘愿委身于漠北蛮夷,方才自尽以求解脱。”
太平郡主此前曾多次主持文会,提携了不少青年才俊,在众士子心中地位颇高,此次入京之后一想到失去了这样好的一个门路,本来就颇为抑郁,现在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怒从中生,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当即就有人大骂起来,“奸臣误国,实乃国家之大不幸也!”
在有人刻意的引导之下,士子们谩骂的目标渐渐落在了袁汝夔、王季和等主和派的头目身上,只是这些士子没有注意到的是,春和楼对面的茶楼之上,正有几个人面带笑容看着这边,“卢尚书此举真是大妙,我倒要看看那袁汝夔等人该如何应对。”(未完待续。)
第393章 叩阙上书
今日到场的士子和太学士年纪都不大,又经过了刻意的筛选,都是些胆大包天、血气方刚之辈,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局势渐渐向着卢承庆预期的方向发展。
“我等今日就算在此谩骂整日,又岂能伤到袁汝夔、王季和诸贼一根汗毛?”陈少阳的声音让争吵的士子们安静下来,他站起身来环视四周,周围的士子眼中闪烁着火热的光芒,大有他一声令下就甘愿赴汤蹈火之势。
陈少阳知道事不宜迟,眼下春和楼中如此大闹,消息恐怕早就被有心人传到袁汝夔哪里,若是再不行动等众人散去,袁汝夔恐怕就要对他们这几个领头的下手了,眼见这些士子的火气已经被自己调动起来,他当即大声喊道,“大魏养士二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朝,诸位可敢与我一道叩阙上书弹劾此等乱贼?”
此言一出,方才还颇为热闹的春和楼顿时安静下来,大魏开国以来虽对士子们颇为优待,少有因言获罪之事,但叩阙上书可是非同小可,这让他们迟疑起来。
“如今朝堂之上万马齐喑,正是因为有袁汝夔、王季和这样的奸贼祸乱朝纲之故。”薛玄台却被陈少阳方才那句“大魏养士二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朝”鼓动起来,立刻站在了陈少阳的身边,“今日之事,丘元德丧军于前,袁汝夔阴谋于后,王季和以附骥尾,杨介夫黜落袁章致使贤才远投唐括,丘元德已经丧身乱军之中且不去提他,另外三贼理当诛杀,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薛玄台在江南之时和袁章多有唱和,对他的才华钦佩之极,听闻袁章被黜落之后对杨介夫颇有不满,今日竟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为友人复仇。
“杨相国此前行事虽。。。多有不妥,但此次却未响应袁汝夔议和一事。”杜放见事情竟然波及到了杨介夫身上,连忙出声为其辩护,他可不想事态再做扩大,说罢他提高了嗓音,做出一副极其愤懑的样子,“袁汝夔重整京营禁军一无所成,王季和执掌兵部却未战先怯,此二人理当诛杀,杜某今日就算舍去这条性命也要和陈兄、薛兄一道叩阙上书,此事必能名留史册,就算我殒身与此也死而无憾!”
名留青史对这些读书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对袁汝夔、王季和等主和派的不满,众多士子纷纷加入到叩阙的队伍之中,士子中更有那文采过人之辈立刻铺开白纸下笔如有神,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写就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好!李兄果然大才,此文一出李兄当名传天下,我等有幸参与此事真乃荣幸之至!此时须得算我颍川荀宜一个!”又有一名士子站了出来。
“莫要忘了我姑苏慕容子敬!如此好事岂能让诸位兄长独占?”有一名颇具声望的才子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
“还有我洪都王子安,能与诸兄同列乃我一生之幸。”加入到叩阙队伍的士子越来越多,春和楼上八成的士子都在方才安陆李伯禽方才写就的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算有人觉察出了其中的不妙也不敢和这些已经失去控制的士子作对,只能偷偷溜了回去。
“好,我等现在就去丹凤门外叩阙,敲响那登闻鼓,朝廷如不答应诛杀此二贼,我等死不离开。”说罢意气风发的陈少阳领着薛玄台、杜放等人昂首阔步的向百官进出的丹凤门行去,百余位士子紧随其后。
杜放心下本来还有些忐忑,但看到有这么多人响应顿时安心下来,自古以来法不责众,如今有上百位士子相随,难道朝廷真敢对他们下手不成?
这一波人出现在大街之上,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他们丝毫不避讳自己的目的,于是乎众士子叩阙上书请求诛杀求和派一事瞬间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更有那在其他地方聚会的士子急忙赶来介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
等他们来到丹凤门外的时候,队伍之中已经聚集了数百位士子,陈少阳等人的信心愈发的足了,他双手捧着众士子的上书来到看守登闻鼓的士兵面前,大声说道,“太学士陈少阳率天下士子请求朝廷处置袁汝夔、王季和等祸乱朝纲的奸贼。”
看守登闻鼓的士兵汗如雨下,这可是大魏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啊,他支支吾吾地说道,“眼下。。。眼下恩科马上就要到了,诸位又何必如此,不如就此散。。。。。。”
“闪开!”不等他说完薛玄台就一把将他推开,将登闻鼓的鼓槌抢到手中,“按大魏律,阻挠挝登闻鼓者流三千里,尔等莫不是想去广南烟瘴之地?”说罢他高举鼓槌用力击打下去,登闻鼓的轰鸣声瞬间传入皇宫之中。
“登闻鼓!”宫中值守的官吏手中的毛笔砰的落地,相顾骇然,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惹得人敲响了登闻鼓。
“按大魏律,如闻登闻鼓不即受者,加罪一等,我等还是出去看看到底发什么什么吧?”有老成持重者立刻作出决定,并赶紧派人通知太后及宰相等朝廷重臣。
正在长乐宫中假寐的太后也被鼓声惊醒,她睁开眼睛看向一旁伺候的太监,“陈恩,外面是什么声音?”
太后疏于外事对此一无所知,陈恩却是听出了鼓声的来历,当即答道,“太后,这是有人敲响了登闻鼓,太祖在丹凤门外设立登闻鼓,以待冤者,这是有人想让朝廷为其伸冤。我大魏自开国以来这登闻鼓仅仅被敲响数次,每一次都是泼天的冤屈。”
“快,派人去宫外查看,究竟是何人想要伸冤。”一听到是太祖所设立,太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前往探查。
不久之后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赶回来,跪倒在太后面前奏报道,“启禀太后,丹凤门外数百士子叩阙,请求朝廷诛杀主张议和的袁汝夔、王季和等人!”(未完待续。)
第394章 进退不由
任何一个时代,不管国力强盛与否,在劣势的情况下与敌人议和总是一件很容易引发众怒的事情,而年轻人尤为其甚,他们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候过于单纯,很容易被人所鼓动利用,所以卢承庆轻轻一推就将袁汝夔推到生死边缘。
数百名全国各地的士子云集到丹凤门门口,而且还不断有人从京城四面八方赶往这里,更有人快马奔出京城,将这个消息传向京城之外。
收到消息的杨介夫匆匆赶来,可是面对这些人他也不敢轻易出面,只能命令今日在宫中值守的官员前去安抚,可是他们官职卑微那里敢去?所以推到最后将主管登闻鼓院的御史中丞徐彦若推了出来。
“各位大人,即使让下官出面也该给个章程吧?对于此事朝廷是如何决断的?”徐彦若一脸苦涩,究竟是将他们赶走还是接下他们的上书,总得给个准信吧?
“身为士子,理当专心读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是因为士子上书就罢斥大臣,我大魏还有何威信可言?”参知政事胡松年厉声说道,他竟然帮着袁汝夔等人说话,这大大出乎了众人的所料,昨日他们在朝堂上还吵得不可开交呢。
“太后,此事必有蹊跷,臣请皇城司立刻彻查此事,看看究竟是谁在暗地里鼓动士子。”袁汝夔却也没有理会胡松年的话,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当中,如果应对稍有不当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咳咳,太后,为今之计还是先把这些士子劝走才是,如今这些士子在外面已经有一个时辰了,这些都是年少易冲动之人,若是再不出面应对,后果恐怕不堪设想。”杨介夫咳嗽几声,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任由这些士子留在丹凤门外,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若是再有个万一,后果就太可怕了。
“徐卿家,你就先去丹凤门外将他们劝走吧!”面对如此大的动静,太后也失去了往日的镇静,催促着徐彦若赶紧出去。
徐彦若想要再推脱,但看到太后和杨介夫严厉的目光,只能把话吞了回去,出了大殿匆匆赶往丹凤门外,到了门口正看到登闻鼓院判官在众士子围攻下狼狈不堪的样子,他哪里敢接众士子的上书,又没办法将他们劝走,这些士子快把他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但他还是只能陪着笑脸好言相劝,看到徐彦若出来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喊道,“中丞大人出来了,尔等还不肃静。”
此时陈少阳、薛玄台等人也看到了徐彦若,立刻抛下登闻鼓院判官迎了上去,“中丞大人,我等前来状告袁汝夔、王季和等人卖国求荣。”
“这是哪里的话,袁太尉、王尚书都是朝廷重臣,又岂会做出这般事来?诸生莫不是收了蒙骗?还是赶紧回去准备恩科考试吧?念在尔等也算是一心为国的份上,本官就不追究你们的过错了。”徐彦若也不敢接这份上书,只能婉言劝说。
“唐括部接连犯边,荼毒宣大,杀死我大魏军民不下百万,而袁汝夔、王季和二贼不仅不思复仇,却一心想要与唐括部议和是何道理?而且听闻此二贼要送给唐括部百万财货,这不是卖国求荣又是什么?我等深受圣人教导,断不容许此等小人窃居高位。”陈少阳将徐彦若如此推脱,顿时说话的语气也变得越发不客气了,“大人身为御史中丞,肩负弹劾百官之重任,如今不仅不上书痛批此二贼,反倒连我等士子的上书都不敢接,莫不是和袁汝夔、王季和二贼暗中勾结不成?”
“大人今日不接我等的上书,就必然是袁李二贼的同党!”薛玄台立刻站了出来,享受这数百人敬仰的目光,此前高高在上的御史中丞此时却显得如此慌张,这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受他感染更多的士子涌上前来,挡在徐彦若前面的士兵眼看着就要拦不住了。
“你们的上书本官接下了。”眼看着局势就要失去控制,徐彦若也顾不得其他,只能将陈少阳递过来的文书接下,他要是在不妥协这些年轻人可是真敢涌上来的,到时候被打了也没处喊冤去,“尔等的意思本官已然知晓,定会如实报于太后,尔等都散了回去等消息吧。”
“今日朝廷若是不给个答复,我等绝不会离开!”杜放知道今日能聚集到这么多的士子全凭着一股气,若是现在各自散去,等这些人回去稍一思索就会觉得后怕,下次在想故技重施就没这么容易了。
“大魏养士二百余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朝。,此二贼不除,我等即使斧刃加身也不会离开。”李伯禽的慷慨悲壮引起了众士子的一片叫好声,劝说无效的徐彦若连忙捧着上书急急忙忙赶回宫中。
丹凤门外,不断有各处赶来的士子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而拱卫皇宫的御林军也是如临大敌,紧急调动兵马试图控制住局势,可没有上司的命令,又有谁敢动这些士子一根汗毛?
“大人真是好计策啊,这一招棋落下,恐怕够袁汝夔和王季和头疼一阵儿了。”远处的高楼之中,方才还在春和楼对面的那两名中年人也赶到此处围观局势的变化。
“不仅仅如此,鼓动士子上书还有一个好处。”另一人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若是退让则袁李二人必定下台,若是不想退让他们就唯有严加惩治这些士子,可现在马上就是恩科考试了,若是使出这般手段,袁汝夔一党就会失尽天下士子之心,这一科的考生就全落到了大人的掌控之中。”
“退让是输,反击也是输,袁汝夔现在可谓是进退不由啊!”率先说话的那人幸灾乐祸的笑道,当初被袁汝夔拿走太尉一职时他还在卢承庆面前颇有埋怨,现在看来袁汝夔拿去的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未完待续。)
第395章 解决方案
“诸位卿家,那些士子还在外面等着呢,你们总得拿个办法出来。”太后头疼的看着下方吵成一团的两派人马,数百位士子叩阙上书可是大魏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件,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派出禁军将他们驱赶一空,再由皇城司查探领头之人严加处置以儆效尤;可现在却是数百名士子,这都是国家未来的官员,谁敢轻易处置?
若是收拾了他们虽然可解一时之困,但后果却是不堪设想,若朝廷真敢这么做,恐怕也用不了多久无道昏君、残暴昏聩之类的帽子就要扣过来了;这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威力,即使杀死上百平民或许还不会有丝毫影响,可要是敢抓走一名士子,顷刻间就会传得天下皆知,而他们现在要面对的可是数百名士子啊。
“为今之计唯有先将这些人劝走,然后再从长计议。”杨介夫叹道,他已然明白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派出小小一名御史中丞就能解决的了,必须得更有分量的人出面才行,这须得是袁汝夔、卢承庆或者是他出去才能让士子们满意。
“这些士子专为袁太尉而来,理当由袁太尉去走这么一遭。”参知政事胡松年似笑非笑的说道,眼见前些日子还风光无限的袁汝夔落到如此下场,他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自己出面能解决什么问题?纠集禁军将这些士子乱棍打出么?若是如此别说他自己的官位不保,连他们袁氏一族都要立刻坠入深渊,将来不会有任何读书人敢来教导他们袁氏的子弟,即使他们其中有天纵之才可以自学,将来科考之时也不会有任何一名考官敢于录取他们,如果落到这幅下场他还不如干脆辞官了事。
心中已经萌生退意的袁汝夔苦着脸站了出来,“启禀太后,此事皆因臣而起,臣请辞去太尉一职告老还乡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顿时鸦雀无声,卢承庆一党面露喜色,而这边王季和以下则面如死灰,袁汝夔现在要是走了他们怎么办?
“太后,此事不可!”正当太后在思索究竟该不该答应袁汝夔请辞一事时,卢承庆一脸正气的站出来说道,“朝廷自有法度,若是因为数百士子聚集就罢免大臣,未免太过草率,而且定会大涨众士子骄横之心,此后但有事起他们就聚集于宫门之外,我等该如何处置?袁太尉辞官虽可解一时之围,却后患无穷,此举断不可取!”
自袁汝夔以下,主和派都长大了嘴巴,拼命地眨着眼睛,我是不是眼花耳聋了?卢承庆竟然出来帮着袁汝夔说话?唯独杨介夫眼中闪过一道精芒,扫了一眼卢承庆又重新眯起了眼睛,往日我倒是小瞧他了。
就连胡松年等卢承庆一党也搞不明白为何眼看着就要大获全胜了,卢承庆却为什么要拉袁汝夔一把,若不是卢承庆这两天威望大涨,恐怕就要有人忍不住站出来反驳了。
终究还是有人肯一心为国的,太后看到此幕对卢承庆印象大好,往日在朝堂上和袁汝夔争执不休全因政见不合,但在此大是大非面前卢卿家却也能秉持公道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问题,“卢卿家持身甚正,哀家实感欣慰,诸位卿家不妨和卢卿家多学学,往日纵使稍有争执却也是为了国事,大事面前还当同心协力。”劝勉一番太后问道,“卢卿家,依你之见如今该如何劝走这些士子?”
卢承庆微微抬头,“太后,此事还需落在袁太尉身上;众士子聚集丹凤门外,皆因袁太尉一力促和而起,若袁太尉肯出面向众士子说明断无此事,则众士子也就没了聚集的理由,定会轰然散去。”
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胡松年忍不住说道,“卢尚书,我等为是战是和在朝堂上政治多日,现在恐怕早已传遍天下,现在即使袁太尉去说怕也没多少人肯信啊!”
“身为朝廷重臣,遇到大事从多方考虑难道不正常么?”卢承庆平静的答道,“但事情总要有个结果,现在袁太尉被众臣说服,最终改变以往的看法,放弃向唐括部求和的想法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只需太后下一道圣旨,言明自今以后但有与唐括部言和者即以通敌叛国处置当可堵住士子们的疑虑。”
太后先前虽然偏向主和派一方,可那都是因为一来接连两次大败把她吓到了,二来她总想平安度日不想惹上麻烦,可眼下对士子叩阙的担忧已经超出了对战争的恐惧,而且她心中未尝没有抱着万一的想法,虽说边关送来急报,可唐括部却不一定真的会攻过来啊。
所以卢承庆的这条方略很快就为她所接受,她将目光转向袁汝夔,“袁卿家,此事你看如何?”
袁汝夔闻言目视下首,眼光一次在主和派的大臣身上扫过,希望有人站出来帮他说话,可他目光所及群臣纷纷低下头来,开什么玩笑,这几百名士子还都在外面呢,他们可不想挂上了贼子的名号;再说了若是太尉您一力坚持,我们或许还能大着胆子稍微附和两句,可现在您都已经想要辞官了,我们还费力不讨好干什么?
终究是没有一个人出来为袁汝夔解围,他只能长叹一声道,“老臣先前虑事不周,如今想来唐括部狼子野心,断然不可能与我大魏议和,因此理当整兵备战。”
“好!”见袁汝夔终于屈服,太后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命人拟旨,宰相等人一一附署,一份表明大魏坚决主战态度的圣旨就此拟定,“既如此,袁卿家你就和王尚书一道带着这份圣旨出去安抚士子吧!”
“臣遵旨!”袁汝夔和王季和面无表情的接过圣旨,出了大殿快步向丹阳门外走去,此时天色已经渐渐发暗,距离陈少阳等士子聚集到丹阳门外已经有大半天了,不一会儿这次事件的双方主角终于见面了!(未完待续。)
第396章 卢承庆的考虑
“袁汝夔、王季和二贼终于出来了!”眼下丹凤门外聚集的士子已经超过千数,当他二人出现在台阶之上,当即有眼尖的士子认出了他们,顿时场中又响起了一片怒骂之声,诸如卖国贼、奸佞之词不绝于耳。
袁汝夔和王季和心中怒火滔天,但眼下也只能做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来到众士子面前,“尔等勿用喧哗,且听本官一言。”
领头的陈少阳回身压住了怒骂声,回过头来看着他二人问道,“二位大人还有何话可说?”薛玄台、李伯禽等人的目光立刻转移到他二人身上,而杜放则赶紧往后缩了缩,将身子躲在一名高大士子的背后。
“本官此前的确说过要与唐括部和谈的话。”袁汝夔刚说完第一句话,才安静下来的众士子又骂了起来,陈少阳好不容易才将他们安抚下来,继续聆听袁汝夔的解释,袁汝夔深深地看了方才领头的那几人一眼,将他们的面孔牢牢记在心里,然后继续说道,“身为朝廷大臣,遇事不可不思虑周全,眼下大敌来犯,无论是战是和总得有人站出来仔细衡量一番其中的得失才好,此前战和之争不过是朝廷诸公为得出最终决议详加分析罢了。”
袁汝夔先将自己的一力主张说成是分析讨论,接着赶在众士子又将开口怒骂之前说出了朝廷的最终决议,他高高举起手中的圣旨,“经朝廷诸公详加分析,唐括部狼子野心,断不会与我大魏和平相处,故而求和一事就此作罢!太后刚刚颁下圣旨,从今日起朝廷众臣但有敢妄言与唐括部议和者,通通以通敌叛国处置!”
说罢袁汝夔展开圣旨大声念诵起来,丹凤门外的士子顿时跪倒一片,一边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圣旨的内容,一边不顾礼仪的交头接耳议论,待念完圣旨的最后一个字,袁汝夔更是将圣旨交道陈少阳手中,让众士子检查圣旨的印玺、附署等。
圣旨之中的确帮了袁汝夔一把,为他推卸了不少责任,和陈少阳等人方才所说大有不同,于是士子们的坚持渐渐动摇了,如今朝廷已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而且给出了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复,袁汝夔、王季和一心求和似乎也是无稽之谈,那么是不是可以见好就收了?
“众士子一心为国本官实感欣慰。”尽管心里恨不得把这些人全都杀光,但现在袁汝夔还是只能做出一副体贴包容的样子,“今日之事全都是尔等不了解朝廷议事法度,只听了只言片语就受人误导而起!按照大魏律妄议朝政、乱敲登闻鼓理当严加处置,但朝廷念在尔等读书不易的份上,不予尔等计较,现在都散了回去准备恩科考试吧!”
袁汝夔见士子们气势已衰,连忙顺势敲打了众士子一番,现在见到朝廷根本没有求和的打算,而且也没有追究他们责任的意思,这些士子渐渐冷静下来,军国大事虽然要紧,但还是不如自己的考试重要,慢慢的边上的士子们开始三三两两的散去。
领头的陈少阳和薛玄台此时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可圣旨在前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聚集在丹凤门外的士子越来越少。又过了一个时辰,守在此处的士子只剩下了数十人,陈少阳只得轻叹一声,带着他们离去,这场轰动天下的叩阙上书至此宣告结束。
“卢大人,今日何不顺势答应了袁汝夔的请辞?”卢承庆的府中,几名核心高官又聚集到了一起,今日他们算是压过了袁汝夔等人一头,可还是有人依旧不甘心,有些不明白卢承庆当时为什么要站出来帮着袁汝夔说话。
“诸位似乎忘了,这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可不是仅仅是朝堂上的事情。”卢承庆揭开了自己的目的,今日的叩阙上书只不过是为了敲定主战一事罢了,“漠北还有唐括部数十万大军要应对呢,若是你当上太尉你打算如何击败这数十万大军,护住大魏平安?”
数十万大军几个字犹如一瓢凉水泼下来,瞬间让他们清醒了,卢承庆接着说道,“借着这个机会把袁汝夔赶出朝堂不是不行,但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吧?是你领兵却抵御唐括部还是本官去?卢某不怕说句丧气的话,以大魏如今的兵力,绝难挡得住唐括部的大军,这战败丧师的责任又该谁去承担?”
能坐到这里的没有傻瓜,他们此前一力主战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要打败唐括部,而是因为军权如今掌握在袁汝夔手中,主战则是削弱他们实力的好机会。听到卢承庆的解释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如今保住袁汝夔的太尉一职虽然短期来看对我们并无好处,但经此一事袁汝夔势必不敢和唐括部言和,此战再也不可避免,而到时候统兵出征的责任全都落到了袁汝夔和王季和身上,他们若是败了,可就不像今日这般容易脱身了。”
今天就算将袁汝夔赶下去,寒门一系还能选出来另一名领头人,实力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打击,而若是战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到时候起码能将朝堂上三分之一的寒门官员牵连进去,袁汝夔执掌兵部多年,手下涉及军务的寒门官员颇多,刚好可以一网打尽。
“可要是袁汝夔打赢了呢?”还有脑子没转过来的问道。
“打赢?”众人顿时大笑起来,“你也太高看袁汝夔,太小看我等了,当年的丘元德都打不赢更何况他了。”
“是了,想当初那丘元德。。。。。。”此人方才醒悟过来,连忙捂上了嘴巴,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还是不说为妙。
“还有,恩科会考快要开始了,此事同样重要,不仅要提拔偏向我们的士子,还要将叩阙上书几名头领的卷子黜落,做得越难看越好,让天下士子都以为这是袁汝夔等人的报复。”卢承庆的手段层出不穷。(未完待续。)
第397章 覆灭混元教
“卢承庆真是好手段啊,本想着杨介夫年老体弱,在他之后或许再无人能掌控朝政,如今看来此前却是小看了卢承庆。”云州城内的府邸之中,李悠、姚广孝、司马错、许光、范蠡和李令月等人齐聚在后院之中,商讨着近来的朝政变局。
卢承庆做事虽然隐秘,但有司马错的黑冰台和姚广孝这位阴谋大家,叩阙上书一事的真相也瞒不过他们,李令月听完司马错和姚广孝二人的分析后叹道。
“可惜这些热血的士子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做了别人的刀子。”李悠摇摇头,这些人固然是一心为国,但还是图样图森破,被老奸巨猾的卢承庆玩弄于鼓掌之间。
“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