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五千年-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这位婚后的生活不怎么滋润啊?不过我家南妹妹肯定不会这样,想到周南,李悠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再过几个月就是自己和周南大婚的日子了,若是婚后能够辞了这指挥使的差事,回到嘉州逍遥度日该有多好啊!只不过看大魏眼下的局势,恐怕由不得自己逍遥啊。
一路有说有笑,众人很快来到了京城的城门口,入城之时许光轻轻咦了一声,当李悠问起他摇摇头道,“没什么,方才似乎有人跟着咱们,现在不见了,或许是许某看花眼了吧?”
这个小插曲没有打扰众人的兴致,入城之后他们径直向长乐坊走去,而在他们身后,一名小厮打扮的男子时隐时现,一直到他们进了红袖招,才同情的看了周伯符一眼,摇摇头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人群之中。
“贤弟,为兄在此可是等候多时了。”一进门,圆滚滚的永定侯之子张广泰就迎了上来,当看到周伯符他眼前一亮,“呦,这不是伯符贤弟吗?今日怎么敢来红袖招了,难道不怕弟妹。。。。。。”看到周伯符脸上越来越浓的怒色,张广泰明智的选择了闭嘴,若是惹得这位爷发怒,他这两百来斤可是不够打的。
依此给他们做完介绍,一行人来到张广泰早已安排妥当的小院当中,钱骅今日有事没有来,院内等候的就只有郑亮、陈景隆、王机等几个国子监的同学了,除了王机之外他们都是勋贵出身,大家都是自己人,说话也自在一些。
不多时那些打扮诱人的姑娘们就被带进了院子里,周伯符一见两眼放光,急乎乎的选了两个左搂右抱好不开心,而久在京城的张广泰、郑亮等人不仅不羡慕,还纷纷露出同情的表情,当李悠问起,郑亮摇摇头道,“贤弟勿用多问,再等等看,不出半个时辰大概就能看到结果了,希望周兄这次能好过些吧!”
果然,还没有喝到几轮酒,就听到红袖招的老鸨子在外面慌张的喊叫着,“周夫人,还请手下留情些,我这就带您去找周公子。”
周伯符听到周夫人三个字裂开从酒酣耳热中行了过来,连忙就要将躺在他怀中、****半漏的姑娘推开,可是这两位姑娘早已喝得半醉,身子如同一团软泥一般,周伯符又害怕伤了他们,仓促之间哪有这么容易推开。
正拉拉扯扯间,院门已经被哐啷一声砸开了,一名留着少妇发髻、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子缓缓进入院中,目光落在了周伯符身上,“相公,今日玩得可还畅快?”
“周家嫂。。。。。。”李悠劝解的话刚出口,就被身旁的郑亮一把拉住了,他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在李悠耳边小声说道,“贤弟,咱们不用管,你若是为周兄出头,他回去受的折磨越重,若是当做没看到,他还能好受些。”
“嘿嘿,娘子,指挥使大人方才上任,某家只是遵从军令行事。。。。。。”周伯符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的解释道。
“哦?军令?”周伯符的妻子缓步走到他身前,细心地用手帕擦去他脸上的胭脂,“难道这也是军令么?”
平日里在军营中不可一世的猛将周伯符此时却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缩着脑袋不敢开口,周夫人也不追究,只是轻声说了一句,“相公看来是有些喝多了,还是跟妾身回去吧。”说完向众人点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一群家丁进来熟练地扶着周伯符出去了。
看起来如此文弱的女子怎么会让周伯符怕成这样?李悠同情的看着他的背影,等这些人消失后才担心的问道,“周兄就这样回去不要紧吧?”
“不要紧,最多就是跪两个时辰的蚂蚁而已,周兄早就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郑亮不在意的摇摇头说。
“跪蚂蚁?这是什么路数?”李悠连忙问道。
“这跪蚂蚁么就是抓几只蚂蚁放在地上,然后周兄用膝盖压住蚂蚁,既不能让蚂蚁跑了,也不能跪死蚂蚁。”不等郑亮出声,张广泰就摇头晃脑的说道,想来周伯符在这方面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小圈子。
既要压住蚂蚁又不能压死?李悠在脑补了一番这个动作的难度,不禁打了个冷战,这种惩罚实在是太狠了啊!而且一跪就是两个时辰,这位周兄还真是能人之所不能啊。
李悠等人在此花天酒地,而漠北的唐括部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春天时又扫平了几个草原上不服他们管教的部落,从这些部落抓来的俘虏在袁章的管教下渐渐适应了唐括部的生活,加入到他们的大军之中,让整个唐括部的实力又一次得到了增强。
如今整个草原再也没有敢和唐括部对抗的对手了,阿鲁布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南方,现在是该继续攻打大魏的时候了,一想到昔日所见大魏京城的繁华,阿鲁布就感到一股热流从胸中涌出,浑身充满了对征服大魏的渴望。
而袁章同样不舍得耽误时间,如今杨介夫都已经年过花甲了,若是再等下去,恐怕自己来不及复仇他就归天了吧?于是气候刚刚好转,唐括部的国师袁章就再次带着大军向大魏的边关逼过来,一时间漠北的烽火台接连点燃了狼烟,将唐括部入寇的消息迅速传开。(未完待续。)
第170章 御驾亲征
“唐括部又犯边了?”李圭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生出无尽的疲惫感,为何先皇在位时天下太平,到了自己手里就波折不断呢?先是要求封赵王为皇考的旨意一再被群臣封回,去年又遭受到近百年来罕见的惨败,宣大一地被劫掠一空,事后那些士卒的抚恤更是让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如今唐括部竟然又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陛下,那唐括部不过是些蛮夷之辈,上次是因为有韦竦和姜琦这两名不晓军事的文官领兵,又贸然轻进方才有此大败,如今京营全换成了精通兵事的勋贵,定能让那些蛮夷有来无回。”魏士良身为皇帝的身边人,在大礼仪一事上肯定要站到李圭这边,于是乎以丘元德为首的勋贵一系顺势向他跑来了橄榄枝,魏士良抓住机会肯定要为他们说一番好话的。
“但愿如此,去让英国公拟个章程吧。”李圭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唯有将希望寄托到丘元德这样的宿将身上。
“奴才领命。”魏士良立即吩咐亲信的太监去向英国公传口谕,自己则一直伺候着李圭看完所有的奏折,回到寝宫睡下才算下值。
“干爹,今儿个可比前两日下值弯得多啊,儿子已经吩咐御膳房为您准备了滋补的参汤,您赶紧趁热喝点儿;干爹您可得保重好身体啊,若是您稍有不适,这大魏的天可就塌了半边啊。”刚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早已等候多时的干儿子魏珍就殷勤的伺候着,参汤、热酒还有各种小菜已经准备妥当,魏珍更是趴在地上不轻不重的给他捶着腿。
“竟说胡话,我一个做奴才的如何算得上大魏的半边天。”魏珍这番话说的他心里很是舒坦,再加上不冷不热的参汤、极合口味的小菜,以及恰到好处的捶腿,魏士良身上的疲倦渐渐消散,心情也好了不少。
“儿子这那是说胡话?”魏珍一本正经的说道,“宫中谁不知道皇上只有让您伺候才能吃得好睡得香,若是您歇了,谁也伺候不好皇上;这皇上觉得不舒坦了,大魏的天岂不就是塌了半边么?更何况您还掌着披红大权,若没有您的披红,这朝政肯定乱成一锅粥,全天下的百姓都过不安稳。”
“哈哈,你这张嘴啊。”魏士良忍不住笑出声来,眉头的苦恼也舒缓了些,身为见了皇上后妃要细心伺候,外面的大臣虽然嘴上恭敬,但眼中的轻蔑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唯有这些小太监是真心实意的尊敬自己;尤其是这个干儿子,不仅伺候的好,说话也惹人疼,魏士良一见到他心情就会好上不少,因此魏珍在宫中的地位也是炙手可热,谁都知道想要求魏总管办事,最好就是去找这位小总管。
“干爹,您今儿个是遇到什么事儿了?看您愁眉不展的儿子是在心疼的紧,不妨说出来给儿子听听,而自己即使脑子笨给您帮不上忙,可这心里的事儿说出来总会舒坦些。”察觉到了魏士良心中苦恼的魏珍连忙问道。
“还不是唐括部的事儿。”魏士良对外人十分嘴严,唯独对这个干儿子那是无话不说,很快就将今天唐括部犯边的事儿说了一遍,“哎,近来群臣对称呼赵王为皇考一事愈加反对,再加上又遇到唐括部犯边,陛下现在正为这件事烦心呢,我这当奴才的又如何能不发愁呢?”
果然如此,魏珍想起那人昨日对自己说起的话来,不由得心惊胆寒,可是他的把柄已紧固圈都落在了对方手中,眼下只有按照吩咐行事了。
他定了定神做出一副苦心思索的样子,许久之后才问道,“干爹,依您看来这英国公可有将唐括部击败的把握?”
“这。。。。”魏士良也陷入了深思,稍倾才回答道,“英国公曾在边关十余年,屡屡击败来犯的蛮夷,且如今京营之中的将领全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若是由他们领兵,定能将唐括部击败,一解陛下心中忧愁。”
“如此就好。”魏珍欲言又止,“儿子突然冒出个想法来,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小猴崽子,在干爹这里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魏士良疼爱的摸了摸他的头,如今他是真把魏珍当自己的亲生儿子看。
“既然这样儿子就说了,若是爹您觉得儿子说得不对,就狠狠责骂。”魏珍按照那人的吩咐说出了计划,“说句大不敬的话,儿子以为陛下之所以压服不住群臣是威望不够,陛下乃是旁系出身,被收养到宫中短短的时间就继位登基,没当过几天的太子,没时间培养自己的亲信;再加上陛下也不像太宗陛下那样连年征战,一言既出群臣莫敢不从。故而才会让群臣没了顾忌,死死顶住旨意,拒不让陛下封赵王为皇考之事达成。他们的小心思儿臣明白,若是这件事让陛下办成了,日后他们还不只能任由陛下揉搓,先皇在位时的好日子就要一去不回了,为了一己之利,竟置陛下的孝道而不顾,这些大臣真是该死。”
“这些日子你倒是长进了,这些事情也能看出个一二来。”对于杨介夫等人的心思,魏士良同样看得明白,他知道这是皇权和相权之争,若是皇权受挫连带着他这个大总管的权利也会削弱,他可不想像自己的上一任一样只能在内宫中耍耍威风,因此才和丘元德结成了联盟,“只是你明白了又有何用呢?去年帝星飘摇,已经有些人开始说胡话了。。。。。。而若要树立威望,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
说道帝星飘摇之时,魏士良警觉忽生,连忙转开话题,因为这件事,钦天监被清扫了一遍,连监正李普祥都失踪了,宫中胆敢传播此事的太监宫女被他杖毙了不知道多少,若是让别人听到这些,自己的位子都可能不保。
而魏珍就好似没听到一样,“干爹,儿子以为眼下就有一个为陛下树立威望的好机会,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大胜唐括部,则群臣定然不敢再纠缠。”(未完待续。)
第171章 雄心勃勃的李圭
“本朝自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和太宗之外,少有御驾亲征之事,你如何想到这个了?”魏士良闻言当即坐直了身子,死死地盯着魏珍的双眸,一字一句的说道,“说,此事究竟是你想出来的还是别人怂恿你向咱家进言?”
看他的样子,魏珍如果稍微露出一丝意向,这父子的情分今日就要断绝了,御驾亲征是何等大事,如果胜了还好说,万一要是败了,魏士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干爹,儿子这也是刚听说此事啊,怎么会是别人怂恿的呢?”魏珍一脸真诚的看着魏士良,后背却全是冷汗,连忙跪倒在地上,带着哭音说道,“儿子只不过是想为干爹稍微分忧,干爹为何如此生气?”
见魏珍的表情并未露出破绽,魏士良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多疑了,是啊,自己也是刚从奏折里得知唐括部犯边的消息,魏珍整日就在这小院之中,又能从那里提前得知消息呢?一念至此他就觉得自己方才的表情有些严厉了。
于是温声说道,“起来吧,御驾亲征实在是事关重大,故而干爹才激动了些;说说看吧,你为何会想到这个?”
“干爹,儿子平日在宫里也没什么去处,就爱翻看些话本。”魏珍指着一旁桌上打开的话本说道,“今日正好看到话本里写到御驾亲征,大声而还之时,所以才有了这样冒昧的想法;以儿子看来,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归来,携大胜之余威,再在朝堂上说起这册封赵王为皇考之事,朝廷诸臣定然不敢再行反驳。”
魏士良起身两步走到书桌跟前,看到那的确是讲述前朝故事的一步话本,这部的主人公正是在御驾亲征中立下大功,方才由区区一个小民封爵拜将,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魏珍从书里想到这一点似乎并无破绽。
而且这似乎也是个办法,陛下登基尚短,先皇在位时朝政又都在杨介夫等人手中,对朝堂的控制着实比不上开国时的那几位皇帝,而太祖和太宗之所以出口成宪,不就是因为领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么?
见魏士良颇为心动,魏珍继续说道,“如今英国公重掌兵权,京营禁军早已不是去年那副模样,若是出征必能大胜,干爹要是率先进言,这获胜的首功可就是干爹的了。到了那个时候,看杨介夫他们还敢不敢给干爹使脸色?”
是啊,那唐括部犯边的人马还不到十万,而京营禁军有四十万之众,御驾亲征起码要带走三十万,三十万大军打十万蛮夷,这该能轻松取胜吧?不通兵法的魏士良拿出自己未入宫前在街头斗殴的经验做了一番判断,自觉获胜的希望极大。
“干爹若是不放心,不妨先和英国公商议一番再做决定,英国公乃是久战宿将,必能为干爹解惑。”魏珍最后一次劝道。
“此事干爹知道了,你下去不要和任何人提起。”说罢魏士良赶走魏珍,独自在物理琢磨了半天才**歇息,睡梦里他梦到御驾亲征大胜归来后陛下将杨介夫等人赶出朝堂,那些继任的文官们对自己吹捧有加的场景。。。。。。熟睡的魏士良忍不住裂开大嘴笑了起来。
第二日下朝之后,英国公即将单独向李圭奏对唐括部犯边之事,魏士良悄悄问了下,在得知魏珍今日并无异样后才下定了决心。
“拜见英国公。”在丘元德入宫的路上,魏士良将他拦住。
“见过魏公公,陛下可是有什么急事?”丘元德问道。
“非也非也,是咱家有事想问英国公。”魏士良挥退左右小声问道,“英国公,此战若是御驾亲征,可有几分胜算?”
“御驾亲征?”丘元德顿时一愣,自己的幕僚在收到唐括部犯边的消息后也提出了御驾亲征的策略,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陛下和以他为首的勋贵一系多加亲近,好亲眼见到他们的勇武善战;开国之初那些勋贵武将之所以在朝廷上有偌大的声望,不就是因为他们多次和太祖太宗御驾亲征么?
而后的历代皇帝少有御驾亲征之事,导致勋贵武将的功劳屡屡被文官所侵吞,而他们在朝廷的地位也一再衰落,如今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再现勋贵将领在皇帝的注视下领军出击大败敌军的场景,从而借此一改朝堂上文贵武贱的局面。
这两天丘元德也和幕僚们仔细的研究过,他们一致认为如果是三十万京营禁军的御驾亲征,那么此战必定可以大胜。
陛下可以借着大胜树立自己在朝堂上和天下百姓心中的威望,而他们勋贵一系可以趁机压倒杨介夫等人,重新回到开国时的荣耀,在这一点上,丘元德和魏士良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他不瞒魏士良,如实的从各个方面将大魏必可大胜的理由说了出来。
交流结束之后,二人同时打定主意,务必要借着这个机会说动陛下御驾亲征。
进到殿内,李圭焦急的问起丘元德该如何应对唐括部犯边之事,丘元德按照之前的约定,从兵员数量、兵甲刀枪、领军将领等诸多方面向李圭进行了一番说明,最后总结道,“陛下,若是派出三十万京营禁军,必可一战大败唐括部,将他们逐出边关。”
这下李圭才放心下来,等丘元德退去后,李圭突然发现魏士良今日似乎有些不对劲,于是问道,“士良今儿个是怎么了?”
“陛下恕罪。”魏士良裂开趴倒在地,小心翼翼的说道,“奴才方才想起了一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想说就说,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刚去了一件心事的李圭此时心情颇好。
“陛下,既然英国公方才说此战必可大胜,那么陛下何不御驾亲征?”魏士良趴在地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若是大胜归来,则赵王爷为皇考之事谁敢不从?”
嗯?李圭当即站了起来,是啊,御驾亲征然后大胜而还,这可是太祖和太宗才有的荣耀啊,若是朕能做到,群臣还有谁敢不服?李圭的雄心开始燃烧。未完待续。( 就爱网)
第172章 检阅禁军(一千四均定加更)
李圭登基之初就发布了册封赵王为皇考的旨意,一来是想尽一尽孝道,二来则是要要借此削弱太后的掌控,将朝政重新掌握到自己手中;可惜他的能力尚不足以达成这项目的,内有太后、外有杨介夫,将他的一项项措施化于无形之间,登基至今他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受着太后和杨介夫等人的摆布,丝毫没有想象中那般手掌天下权、出口成宪的风光。
去年好水川一败之后文官势力受到重大打击,勋贵一系实力大增,他的处境才好了些,听魏士良这么一说李圭瞬间就想到大胜之后的风光,一时忍不住动心了,可御驾亲征毕竟非同小可,李圭还是有些犹豫,若是胜了一切都好说,万一要是败了他本来就不甚稳固的皇位就要受到巨大的威胁,“此战真的能大胜?”
“方才英国公也说了,唐括部这次犯边的不过十万人,有京营的三十万禁军精锐出马,此战必可大胜。”魏士良昨晚上就将此事琢磨了一整夜,早上醒来又紧急搜集了许多资料,再加上英国公的背书,他对此次大战的胜利深信不疑。
“上次好水川大败是因为领军之人乃是韦竦和姜琦这般不晓兵事的文官,这次若是以英国公为帅,诸家沙场经验丰富的勋贵将领领军,必定不会出现上次的事情。”魏士良见李圭似乎动了心,连忙继续解说道,“依奴才来看,陛下若是不放心,可先去京营之中巡视一番,看看诸军是否能战,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确是应该看看我大魏的京营禁军到底是何等模样再做决定,士良说得有理啊。”半晌之后李圭才点头应道。
“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去检阅禁军?要检阅那些人马?奴才好通知英国公早做准备。”魏士良趴在地上问道,他知道这次检阅是否能让李圭满意将决定御驾亲征是否能够成行,因此来不得一点儿马虎。
“这次要检阅的人马朕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只是通知英国公一事先不着急,等朕要出宫时再说吧。”李圭想起了不久前的那次封爵仪式,若是方才上任的指挥使都能将他麾下的士兵训练的有模有样的话,那么其他久战宿将麾下的士兵理应更加没有问题吧?
李圭到底是当了一段时间皇帝的人,生怕提前放出消息英国公会将其他精锐兵力放到李悠军中来敷衍他,因此并不打算透露自己检阅的时间和目标。
“奴才遵旨。”魏士良明白李圭的想法,叩首应道,但方从皇帝身边离开就派出亲信将此事告诉给了英国公,英国公立即召集幕僚讨论起这件事来。
“公爷,如今京营禁军虽说比去年有起色了不少,可是缺额依然严重,若是被陛下看到了,又少不得生出波折来。”英国公的首席幕僚徐元长不禁皱起了眉头,“若是早些知道陛下要去的地方还好说些,咱们可以提前将其他营的精兵暂时抽调到陛下要检阅的营中,先行合练数日,但如今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着实有些不好办啊?”
“如今各营缺额在两到三成不等,仓促之间想要补齐根本不可能,只有照徐先生的办法去做了,只是必须得弄清楚陛下的目的才行。”两到三成的空饷比起文官掌权时要强了不少,这些武将好歹知道什么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但想要完全杜绝却是根本不可能,在座的诸位对此都心知肚明。
“安排下去,各营这几日都好生的操练一番,再分别抽出一千人来做好随时填补到其他营去的准备;另外,宫中魏公公那里一有消息就会传出来,诸位不用惊慌。”丘元德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这几日各营禁军先都操练一样的项目,然后准备好机动补充兵力,一旦喂食量哪里传来消息,机动兵力就迅速补充道李圭将要视察的营地之中去。
应付上司检查也是这些勋贵武将从小必修的课程,丘元德当初在军中时就没少用过这些套路,如今用起来也是极其熟练。
命令很快下达下去,京中各营地的兵马也都接到了命令,纷纷取消了假期,回到军营之中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操练;英国公也挤出一笔钱来为诸军添置了****的酒肉等物,务必要让李圭的这次检阅满意而归。
接下来数日,李圭不断召集军中宿将询问唐括部犯边一事,这些早就被打好招呼的将军们纷纷表示,如果是京营三十万禁军精锐出战,则此战必胜无疑,他们还在李圭面前上演了一番争夺领军帅位的好戏,让李圭对此次战事的信心愈发的足了起来。
“准备出宫,朕要检阅嘉州伯李悠担任指挥使的振威营。”李圭放下奏折说道,他打算来个突然袭击,好见识一番京营禁军的真实面目。
“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安排。”魏士良急匆匆的从殿中出来,安排李圭的出宫事宜;皇帝出宫可不是一件小事,御前卤簿、大架玉辂、御前侍卫等的准备,沿途闲杂人等的清理,路线的安全问题等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去办。
因此即使李圭想来个突然袭击,但等他坐上御驾出宫之时,距离他发布旨意已经一个时辰过去了,而这时英国公等人早已得知了消息。
“快,立刻通知李悠,并给他安排好临时补充的兵力。”英国公一声令下,传递消息的信使立刻狂奔起来。
“这几日不知怎地,上面为何突然要求严加训练起来?莫不是咱们要出京打仗了?”正当李悠和赵虎臣、周遇春等人商量的时候,一队兵马来到了他的营外。
出营一看,来人不是外人,正是李悠的好友钱骅,只见钱骅翻身下马神色匆忙地说道,“贤弟,赶紧把这一千人加到你的军中去,准备好操练事宜,陛下一个时辰之后就要到你这里来检阅了!”(未完待续。)
第173章 龙心大悦(400月票加更)
“这是我营中的沈炼沈千户,在我营中操练最为熟练,前些日子你们也见过,如今他就暂时归到你手下了。”钱骅从身后拉过一名面白无须的汉子引荐给众人,“赶紧趁着还有时间,快些安排下沈千户的人马该站在那个位置吧。”
“多谢钱兄。”营中兵员不足若是被皇帝看出来,这可是不大不小的麻烦,虽说吃空饷这种事在诸将领之间已经是惯例了,但皇帝尚且不知,钱骅带来的人马刚好解决了李悠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京营禁军各营服饰差相仿佛,钱骅来的路上已经命他们去掉了自己营的标识,如今只要李悠被他们稍加改扮,外人绝认不出这些是其他营的人马。
顾不上客套,李悠连忙召集众军,重新调整队列,给沈炼的千总队安排好位置,又匆匆演练了一番最简单的操练,营外就传来一阵喧哗声,看来李圭已经到了。
“大胆,陛下要检阅众军,难道还要通报么?”营门之外,被卫兵拦住的魏士良故作恼怒地大声喊道,而他身后的丘元德却悄悄地对卫兵赞许的点点头,这些早就是他安排好了的。
“士良不要责怪这些军士,军营之中自然应以军法为上。”李圭不怒反喜,如此军纪森严,真有古时名将之风也,看来这李悠的兵练得不错。
一盏茶的功夫,李悠带着赵虎臣、郭元景、韩良祖、周遇春、周伯符等人出来迎驾,“臣等迎驾来迟,还望陛下赎罪,臣等甲胄在身,赎不能全礼,还望陛下见谅。”
看着这一名名顶盔戴甲、英气勃发的汉子,李圭颇感满意,他的目光尤其在周伯符身上停留的最久,许多之后才缓缓说道,“免礼,朕今日来是想看看京营禁军究竟是何等模样,李爱卿带朕进去看看吧。”
偷瞄了一眼,在得到丘元德的点头回应后李悠才干脆利落的答道,“陛下能来检阅,是我振威营的荣耀。”说罢营门大开,李圭和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的丘元德一行人进入大营,来到校场前方的高台之上。
校场中五千余名士兵全副甲胄、手持刀枪肃然而立,队列整齐划一,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好一副强军的模样,看得李圭心情激荡不已,忍不住赞道,“李爱卿真是练得好兵啊。”
“此乃陛下体恤我京营诸军,丘太尉管教的方,诸将士用命之故,臣方才上任不到一月不敢居功,京营之中胜过微臣的名将不知凡几,他们的兵马比微臣的威武多了。”李悠的这一席话让李圭和丘元德等将颇为高兴。
“哈哈,若是京营禁军皆如眼前这幅模样,唐括部何惧之有啊!”见到如此强军,李圭的信心大涨,他即刻命令道,“李爱卿不妨为朕操练一番吧,若是练得好了,朕有重赏。”
“微臣遵旨。”李悠再次行了一个军礼,转身来到高台之前,手持令旗挥舞几下,台下的诸军就按照他令旗的指示开始表演前进、分散进攻、合兵进攻等诸多套路,一连更换了数种队形,校场中的禁军依旧是队伍整齐,旗号不见丝毫纷乱。
整齐的队列、闪亮的铠甲、震天的喊杀声,这一切都是李圭之前从未领略过的景象,而丘元德等宿将虽然已经看出某个千总队的动作总是要比其他四个千总队慢上稍许,但他们对此早已心知肚明,帮着李悠遮掩了过去。
“好,好,好!丘太尉治军有方,李爱卿也是练得一手好兵。”短暂的操练结束,李圭一连叫了三声好,“有了这些强军,朕可以高枕无忧矣。”
丘元德、李悠等人连忙谢恩,而李圭仍然意犹未尽,“李爱卿,不知这军中操练还有那些花样?不妨多给朕连连看?”
几项简单的已经练完了,如果要操练复杂的,临时叫来的那个千总队就该露馅了,不等李悠答应,丘元德连忙说道,“陛下,这振威营有两样绝技可是其他营中看不到的,陛下不妨让他们演练一番吧?”
“哦?是那两样?”李圭的注意力顿时被丘元德的话吸引了,好奇的问道。 △≧△≧,
“振威营千户周伯符乃是我大魏八十万禁军中第一步战高手,论起步战的功夫,天下无人可及,此乃其一;而振威营指挥使李大人可在一百五十步外直中靶心,同样少有人能及!”丘元德竖起大拇指说道,他在军中消息灵通,李悠上任时的情况已经尽数被他得知,如今刚好可以用来引开李圭的兴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