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五千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32章 任务三开启(700均加更)

根据大魏祖制,像李悠这样的勋贵之后,身上不仅有爵位可以继承,同时还能继承祖先在军中的世职,李悠的祖上有大功于大魏,除了给子孙留下一个嘉州伯的爵位之外,还有世袭指挥使的军职。

指挥使在大魏军中属于高级军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统领五个千户共五千六百余名士兵。而这些自从大魏开国、天下太平之后渐渐地就成了朝廷给这些勋贵发俸禄的借口,除非有意于军功主动申请,否则朝廷不会将他们编入军中,而如今李悠却得了个实职差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非是英国公看中了自己的才华想让自己参与到朝廷纷争之中去?带着这样的疑问,李悠拜访了英国公府。

“老夫虽然的确欣赏贤侄的才华,但是想到贤侄袭爵后就将大婚,因此打算等贤侄婚后过个一两年再来商谈为国效力之事,只是没想到尚俭的奏折送上去之后,陛下却特意下旨让贤侄加入禁军,这其中的原因老夫也不甚清楚啊?”丘元德摸着胡须,一连迷茫的说道。

“丘伯父,这给出一名指挥使的实职并非小事,而且又是京营的指挥使,朝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李悠闻言也有些纳闷了,这要不是丘元德,还能是谁。

“除了老夫之外,尚有兵部尚书袁汝夔、宰相杨介夫能决定一位指挥使的去留。”袁汝夔身为兵部尚书,在军队事务上很有发言权,而宰相杨介夫长官朝政多年,同样拥有达成此事的能力,只是他们和勋贵一系素来不和,丘元德实在是找不到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不过贤侄勿用着急,自从好水川大败之后,京营禁军之中都是我们的人手,汝父当年在军中也经营多年,留下无数恩泽;待你上任之时我会从你父亲的老部下中抽调精干人手填充其中,有老爵爷和声望和许先生的照料,出不了什么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该想好应对的策略,“另外,就同你所说的一般,朝中能有如此手笔的人不多,老夫下去后再行打听,相信用不了几日就能将此人打探出来。”

“如此小侄谢过丘伯父照顾了。”见对方为自己想得如此妥帖,李悠不禁心生感激,连忙起身深深一礼。

“呵呵,贤侄勿用见外,我等勋贵一系本来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贤侄若是出了问题,我等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你若是想谢老夫,不如等大婚的时候多敬几杯酒吧!”既然李悠已经顺利袭爵,那么他的婚礼也该搬上日程了,而有了这一层关系,日后掌握制诰大权的翰林学士周寿周季老岂不就要偏向他们勋贵一系了?因此丘元德对他的婚礼格外关心。

“到时候小侄必然会亲手将请柬送到丘伯父及几位世兄手中,还请丘伯父赏光。”李悠连忙答应下来。

国子监选定了良辰吉日,礼部翻出典籍中所记载的袭爵大典,光禄寺、太常寺等衙门也过来帮衬;一个月后,李悠的袭爵大典顺利举行,李圭更是亲自到场,这也是他继位以来第一次遇到勋贵袭爵。

郑亮和陈景隆等人虽然也在他们家人的运作之下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的长辈如今尚在,所以本次袭爵的只有李悠一人。

“****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的句子朕在宫中也曾听过,而且听说李爱卿还是国子监近十年来第一个步射和骑射都十发十中的考生?”李圭此时也显得十分亲切,“朕记得嘉州伯当年以文武双全闻名于朝野,如今李爱卿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还望李爱卿再接再厉,不要堕了嘉州伯的盛名。”

“臣多谢陛下教诲。”李悠不情不愿的跪下谢恩,尽管知道身处于这个时代,跪拜是少不了的,但是他还是觉得别扭。

哎,要是回到嘉州关起门来做土霸王就好喽,整个嘉州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让自己跪拜,但是在京城,以后恐怕还要时不时的见到皇帝,跪上几回,这实在是让人不舒服啊。

李圭待了一会儿就走了,之后群臣依此上前道贺,丘元德刚走杨介夫就走了过来,“恭喜嘉州伯今日袭爵。”之后又是御史大夫贾澄、兵部尚书袁汝夔以及顺昌伯陈光等人,李悠一一回礼致谢。

“十八岁不到就封了伯爵,想想我等十年寒窗之后又为国效力十余年也没有这般待遇啊。”道贺完毕退到一边的兵部尚书袁汝夔羡慕的说道,他如今身上虽然也有爵位,可那却不是世袭罔替的,他的子孙只能逐代减次继承,如果两三代之中出不了人才,他们袁家就会渐渐地回归平民。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究竟将来能成什么样还不好说。”杨介夫淡淡的说道,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李悠的指挥使其实是他给安排的,至于目的么。。。。。。暂且不宜为外人道也。

“贤侄,如今爵位已定,趁着你如今还在京城,咱们就把婚事办了吧?”新上前的翰林学士周寿笑呵呵的说道,如今他越看这个女婿越发的喜欢。

“谨遵岳父大人之命,小婿回去后就去请钱伯父入京主持婚礼。”他如今家中没有长辈,只好找和他们两家关系都不错的昌华伯钱飒来为他做这些,这也是去年入京前在钱塘和钱飒夫妇说好了的。

“嗯,如此甚好。”周寿对李悠的安排也非常满意。

大典过后李悠又在伯爵府之中招待各路宾客,钱骅、王机、郑亮、陈景隆等诸多好友前来道贺,一直忙到半夜才醉醺醺的睡去。

万籁寂静之中,李悠胸口的虎符沉寂多时后又一次放射出淡淡的光芒,久违了的声音再次响起,“任务时间到,请宿主做好进入任务世界的准备,本次进入的世界为大唐至德二年。。。。。。”(未完待续。)

第133章 援军何在(800均加更)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被火焰灼烧的黝黑的城墙之上,到处可以看到鲜血的痕迹,再向远处望去,被投石机抛出的巨石砸碎的城垛旁边,一群面黄肌瘦的民夫正在从城中房屋拆下来的砖石飞快的修复着;一名五十岁左右的披甲男子缓缓吟诵着自己新作的诗句,在他唇齿张合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他的嘴里已经不剩下几颗牙齿了。

“中丞,今日贼子大抵是不会来攻城了,您还是先下去歇息一会儿吧?”他身旁一名年龄相仿的官员关切的问道。

被称为中丞的那名男子缓缓摇头,“城墙尚未修复完毕,本官即使下去了也睡不好觉。”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令威,你觉得我方才那首诗如何?”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作空城,日渐艰危。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阵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睢阳太守许远将张巡的这首诗在脑海中又过了一遍,此诗道尽了从开春至今睢阳将士困守孤城的艰辛,城外有安庆绪所派来的大将尹子奇率领的十五万精锐大军,而城中守军仅有六千八百人。

尹子奇为安禄山麾下名将,曾官封河南节度使,麾下统帅的都是来自边关的百战精兵,除了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昔日征讨四方的亲信镇兵之外,还有来自同罗、奚、契丹、室韦诸蛮夷部落的精骑八千余,这些人身经百战、凶残异常,在此前接连攻破大唐无数城池,但凡他们所至,百姓无不被屠戮一空。

河南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能凭借区区六千八百人的兵力和一座破败不堪的睢阳城,将尹子奇的大军挡住着实不易。

想起这半年时间里的艰苦奋战,许远不仅心生感慨,“中丞这首诗真是道尽了此战的艰辛,此诗慷慨壮烈,让人读之豪气顿生,中丞大人生平诗作不多,但这一首却丝毫不输给李太白的那些诗作。”

“令威过誉了。”张巡亲切的称呼着许远的字,“张某本无多少诗才,这一首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

他轻轻拍打着城墙,感慨得说道,“睢阳虽小,却也扼住了叛军攻入江淮的咽喉,如今洛阳、长安皆落入叛军之手,天下财赋主要依靠江淮供给;只要我等守住了睢阳,让叛军无法攻入江淮,有了江淮源源不断的财赋,安贼的叛乱迟早会为我大唐所平;故而即使张某粉身碎骨,也不能让尹子奇东去一步!”

“听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已经被晋为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正在长安附近与贼军大战,若是我等能拖住尹子奇,使其不能回援长安,则长安迟早会为副元帅大人收复。”许远点头赞道,睢阳城池虽小,却也关系到整个天下的局势,若是没了这座城池的阻拦,尹子奇无论是东进攻入江淮还是西归支援新即位的安庆绪,都会让整个天下的局势无可挽回的糜烂下去。

“出入城时我军还有六千八百余名好男儿,如今只剩不到半数,且粮草箭矢皆无,可恨那驻军临淮的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和彭城许叔冀、尚衡都作壁上观,迟迟不敢前来援救!”说到此处,张巡睚眦欲裂,眼中都快要滴出血来,若不是他们和之前任河南节度使的虢王李巨不敢援救,局势又何至于落到如此境地?

对面有凶恶异常的叛贼大军,身后是踟蹰不前的猪队友,张巡和许远的处境可谓是艰难异常,如果不是张巡深得睢阳民心,全程军民都竭力抵抗,再加上许远当初拒绝了李巨让他们抽调城中粮食支援濮阳、济阳两地的命令,睢阳城恐怕早就陷落了。

只是如今城中粮草已尽、箭矢全无,即使他们还有杀敌的勇气,这城池却又如何能继续守下去?许远同样双目含泪,“城中百姓如今已经开始掘鼠罗雀,四处寻找老鼠、鸟雀为食,甚至还有人易子而食,身为睢阳太守,我不能让百姓生活安稳,还将他们拖入绝境,许某真是愧对睢阳百姓啊!”

“然城中百姓依旧民心不改!”张巡忽然提高了声音,“五胡乱华之事殷鉴不远,若是任由这些贼军攻入睢阳,又不知道有多少汉人要沦为这些蛮夷口中的两脚羊、饶把火。。。。。。”

“若非两位大人,睢阳城破我等又岂能幸免?与其在家中被乱军杀死,还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身后搬运砖石的民夫忽然插话道,闻得此言城墙上的军民无不出声应从。

“民心依旧在我一方,只是没有粮食和援军又如何应战?”看着这些骨瘦如柴、但眼神依旧坚定的百姓,许远心中激荡万千,他和张巡以及诸将士早已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只是可怜了这些百姓。

“如今唯有等南八回来了。”张巡遥遥的看向临淮的方向,数日前他手下的大将南霁云率领三十精骑突破重围,前往临淮向贺兰进明求援,若果他能带回援军和粮食,那么此战仍有可为,如若不能则唯有以死殉国而已。(未完待续。)

第134章 断指明誓(100月票加更)

“追上去,杀了他们,尹将军大大有赏。”百余名室韦骑兵紧紧追赶着前方的二十余名从睢阳城中杀出来的士兵,刚出城时他们还有三十多人,经过激烈的厮杀突出重围之后就只剩下这么多了,不过他们也将大队追兵甩在了身后,只要摆脱这百多人,就可以前往不远处的临淮城了。

“尔等先走,我为你们断后。”一声厉喝,一名四十来岁的将领放缓了马速,拿起了手中的弓箭;其余士卒对他的武艺非常有信心,见此没有丝毫犹豫向前狂奔而去。

他猛地回身,左右开弓连发三箭,第一箭射中了室韦骑兵的大旗,第二箭直中最前方的追兵,第三箭更是射穿了那名室韦将领的脖子,一时之间众军为之胆寒,竟不敢上前一步。

“南霁云!果然好箭术!”那名室韦将领捂着脖子憋出一句话来,然后像一口麻袋一般跌落马下,瞬间失去了生命。

南霁云勒马望着追兵,又从箭囊里取出三支箭搭在弓弦之上,那些追兵摄于他的威势,竟下意识的向后退了几步。

“尔等若再再退,大将军定。。。啊!”刚有一名副将呼喊了两句,一支长箭咻得飞来,直接射入他的口中,将他的后半句话堵在了咽喉之中。

“真乃神人也。”一名叛军小校忍不住擦了一把汗,身子又往后缩了缩,久闻南霁云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今日一见果然不凡,他已经打定主意,决不去做出头鸟,以免迎来不测之祸。

“哈哈哈,一群鼠辈!”南霁云一人即压制的叛军不敢前进,稍微等了一会儿估计他的手下已经走远之后他才施施然的扭转马头向前追去。

“追上去,捉住他们。。。。。。”见南霁云转身,又有几名利欲熏心的叛军将领心有不甘的追了上去,可是南霁云忽然转身,弓箭连发,又是数名叛军死于箭下,自此再无一人敢追赶。

出了叛军的包围,南霁云追上自己的属下,加快速度,不多时就到了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所在的临淮城,众军见被围多时的睢阳城派来了使者,当下不敢耽误,将南霁云引到了贺兰进明的面前。

见到贺兰进明,南霁云当即说明来意,然而这位刚上任的节度使却面露难色,“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处呢?”

“节度使大人,有中丞大人和许太守守城,睢阳城定然尚未陷落,如已失守,末将就以死向您谢罪。”南霁云跪地哭道。

听到张巡的名字,贺兰进明的眼中忍不住流露出一丝阴翳,若是睢阳城最终解围,张巡的名声恐怕就会直达天听啊,和他相比,无有作为的自己岂不成了陛下眼中的废物?于是敷衍道,“当初潼关之战,哥舒翰正是中了贼军的诱敌深入之计才导致大败;若是我派出援军被那尹子奇埋伏,则我临淮立刻就会变成一座空城,此事需从长计议。”

看到眼前的南霁云仪表不凡,又想起往日关于他武艺超群的传说,贺兰进明爱才之心顿起,就想将他收为己用,于是制止了他的话语说道,“南将军及各位将士此来辛苦,本节度已经备下了酒饭,等用饭过后再说不迟。”

说罢贺兰进明率先离去,南霁云无奈之下只好跟上,众人转到另一间大厅,这里早就准备好各种精美的食物,飘过来的香味让这些每天只能吃一勺米的将士们齐齐的咽了一口唾沫,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饱饭了。

“来来来,诸位请坐,时间仓促,饭菜简单了些,还望诸位不要嫌弃。”贺兰进明故作大度的说道,命令属下将南霁云等人一一请到长案后坐下。

方才坐好,一群衣着华丽的舞女翩翩而至,丝竹声响起,这些舞女在大厅正中翩翩起舞,好一派安乐祥和的太平景象。

见到眼前种种,再想起睢阳城中张巡和许远陪着全城百姓饿肚子已经半年有余,这些精美的食物着实让南霁云无法下咽,而眼前这位节度使大人看来也不像是要派出援军的样子,南霁云忍不住跪倒在地呜咽道,“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虽然吃了,也咽不下去。如今中丞大人交给南某的任务没完成,南某请求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

说罢南霁云拔出腰间佩刀斩下了左手的尾指,前来陪客的临淮诸将无不大惊失色,眼见此人如此忠义,有不少人还流下了眼泪;忍不住看向贺兰进明,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人就甘愿跟随南霁云前往睢阳救援,那怕是殒命于半路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此时高座上的贺兰进明脸黑得如同锅底一般,他自以为自己对南霁云已经够礼贤下士的了,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心却落得如此下场。

既然此人不能为我所用,那就任他回去送死吧,贺兰进明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将南霁云及众将留在了大厅之中,厅中的丝竹声早已停歇,那些舞女瑟瑟发抖的站在中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咱们走吧!”尽管已经多日没有吃饱饭了,但南霁云对于这些精美的食物没有丝毫留恋,他撕下衣服包住左手伤口,径直起身离开,而那些跟随他的士兵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将食物送入嘴中,毫不犹豫的跟随他离开。

出了大厅来到外面,翻身上马准备离开临淮,行到半路回首望见远处高耸的佛塔,南霁云心中愤慨异常,他回身抽出长弓,弯弓搭箭向宝塔上射去,口中大声喊道,“南某以此箭为誓,他日若能剿灭叛贼归来,必要取贺兰进明之狗头!”

说罢策马出了临淮城,沿途士兵更无一人阻拦;时候有人好奇之下上了佛塔找到南霁云当时留下的箭矢,发现此箭深入砖石三寸有余,不仅相顾赫然。(未完待续。)

第135章 任务:击败尹子奇(900均定加更)

“南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不发援兵,这让跟随南霁云出城求救的士兵们陷入到绝望之中。

“我们去真源,然后去宁陵,我就不信大唐全是贺兰进明这般胆小怕事的小人。”南霁云咬紧牙关说道,但愿真源的李贲和宁陵的廉坦不会像贺兰进明一般。

“是,将军。”说罢众军再度出发,这时队伍中却接连响起咕咕的肚鸣之声,这样南霁云有些内疚,“方才是南某冲动了,诸位跟随南某突围至今尚粒米未进,方才应该好生吃他娘一顿再说的。”

“看将军说的,贺兰进明那种小人的饭菜吃了,小的还怕中毒呢。”纵使饿了一整天,这些士卒对南霁云方才的举动也没有丝毫怨言,他们故作开朗的开玩笑道,不想让自己尊敬的上司心中有任何内疚。

“待会儿到了真源,让李将军给咱们准备些酒肉,想必李将军那里的吃食要比贺兰进明小儿的美味得多,我们走快些,某家都有些等不及了。”说着众人加快了马速,飞快的前往真源行去。

南霁云带着二十余名士卒饿着肚子快马加鞭,终于到了真源境内,真源的守将李贲比贺兰进明热情不少,当即命人生火做饭,南霁云和这些士卒总算是有了吃食,可是一想到城中的张巡、许远以及满城官兵百姓都在饿着肚子,他们也难以下咽,勉强填了些肚子南霁云就向李贲请求派出援兵。

李贲面露难色,起身带着南霁云到了帐外,看着稀稀拉拉的士兵说道,“李某也异常敬仰中丞大人和许太守的忠烈之举,奈何南将军也看到了,我真源守军也只有这么多,守城尚且捉襟见肘,又如何能派出援兵呢?”

李贲所说亦是事实,他不像贺兰进明那般胆小怕事,只是真源的确没有派出援兵的余力,对此南霁云也无话可说,只得拱手谢过,“多谢李将军款待,如此南某还是马上动身赶往宁陵吧,但愿廉坦将军那里仍有余力支援睢阳。”

“南将军既然来了,李某总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李贲咬咬牙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李某手中还有良马百余匹,如今守城用不上骑兵,南将军就顺路带走吧,纵使不能出城杀敌,把它们都宰了给中丞大人和众将士稍微填些肚子总是好的。”

大唐的武人无不爱马如命,如今李贲竟然愿意舍弃自己的爱马,让南霁云颇为感动,此时不是谦让之际,他对着李贲深深一礼算是谢过,立刻领了马匹继续带着自己的属下赶往宁陵去向廉坦求救,若果他那里再没有援兵,那么睢阳的陷落就只在旦夕之间了。

到了宁陵,那廉坦和李贲一般热情,只是宁陵的兵力同样不足,廉坦费尽心思也只抽出了三千名老弱病残交给南霁云,“南将军勿怪,如今廉某手上也只能拿出这么多士卒了。”

“若是此战之后南某能活下来,定当上门拜谢。”廉坦的处境南霁云也看在心里,如今周边诸城除了贺兰进明所在的临淮,那里都是捉襟见肘,廉坦能拿出这么多兵力来已经是耗尽了心机,但是只凭这些人还是不够啊,南霁云抱着万一的希望问道,“敢问廉将军营中可还有多余的粮草?如今睢阳城中已经断粮一月有余,再下去恐怕就只能吃人肉了。”

“廉某营亦无粮草。”廉坦缓缓摇头,最后咬牙道,“罢了,如今某家帐中还有粮食百余石,就分给南将军一半吧,宁陵如今的处境终究比睢阳好多了。”

“多谢廉将军。”南霁云感激之下立刻向廉坦拜倒,有了这些粮食,大军省着点用就又能坚持几天了,只是这些还不够啊,南霁云红着脸继续问道,“廉将军,可还有箭矢兵器?能否也给南某一些?”

廉坦即使搜刮干净了宁陵城,依旧凑不出多少东西来,最后南霁云只能带着三千老弱病残,百余匹战马、几十石粮食和数千支羽箭踏上了返回睢阳的征程,看着那些衣不遮体、瘦骨嶙峋的士兵,他心中暗叹,像这样的士卒,即使能赶到睢阳,等突破重围入城之时又能剩下多少呢?恐怕能剩下一千人就是好的了,这对守住睢阳来说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罢了罢了,南某出身微寒,能有今日全靠中丞大人的提拔,今次就带着这些人返回睢阳,和中丞大人、许太守、雷将军他们一同战死吧;想到此去定无生路,南霁云反倒是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只是如此以来恐怕就没机会找贺兰进明报仇了,真是让人遗憾啊。

大军从宁陵出发,到了日落时分来到睢阳城外,南霁云下令暂且扎营休息一晚,待明日凌晨敌军最为疏忽的时候再冲破重围,杀入睢阳城中;和士兵们一起扎营完毕,又四处巡查一番,南霁云这才进入帐篷里合衣睡下。

月上中天,除了值夜的哨探之外,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没有人注意到南霁云的帐篷之中突然冒出点点白光。

“本次宿主将附身南霁云,时间为南霁云带领援军返回睢阳城之时!宿主本次的任务为帮助张巡、许远守住睢阳城,并消灭尹子奇所率领的叛军,任务时间为三个月。”虎符的声音将李悠从梦中唤醒。

嘶~李悠醒来后先是握住了左手,被斩断的尾指如今还散发着阵阵疼痛,接着肚子又咕咕的叫了起来,可是这一切和他这次的任务比起来却又算不了什么了。

这可是睢阳之战啊!大唐开国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事,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困守孤城的战例不知凡几,可无论是独守襄阳的吕文焕,还是坚守钓鱼城、击毙蒙古大汗蒙哥的王坚与张珏,他们所面临的局面恐怕都没有张巡这般残酷,若是非要找出一个来,恐怕也只有后世阎应元守江阴方能与之相比。

这次的任务还真是艰难啊,李悠陷入沉思之中。(未完待续。)

第136章 援军来了

“中丞大人,南八已经出城好几天了,如今尚未返回,恐怕。。。。。。”拂晓时分,睢阳城头,张巡和许远率领姚訚、雷万春诸将同城中的军民又一次打退了尹子奇的进攻,敌军抛下无数尸首仓皇退去,而城头上亦是死伤遍地;望着这些伤亡的军民,许远忧心忡忡的说道。

“南八乃是忠烈之士,无论有没有援军,他终究会回来的。”其实在张巡心中,宁愿南霁云不再回来,从而为睢阳城保留几分血脉,只是依照他对南霁云的了解,他知道南八是断然无法抛下他们独自求生的。

“今日一战,咱们剩下的箭矢全都用光了。”这些箭矢还是他们拆去了城中的房屋,找到木材、铜铁打造而成,而如今城中已经没多少房子可以拆了。

“把我的宅子拆了吧,砖石可以当滚木礌石,竹木可以做箭杆,我记得宅子里还有几尊铜铸的佛像,就此化了铸成箭头吧。”张巡平静地说道。

“如此也好。”许远并未矫揉造作,他知道若是不这么做,用不了几天睢阳城就会被尹子奇攻破,到时候留着这些宅子又有什么用呢?难道给尹子奇去住么?“我的宅子也一并拆了,可惜我那里却没有佛像啊。”

俩人正说话间,城墙下传来一阵嘈杂声,张巡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怎么回事?”

“启禀中丞大人,是夫人来找您了。”不一会儿,雷万春带过一名瘦得几乎不成人样的女子来到张巡面前,众人立刻认出了这名女子乃是张巡的侍妾,这些日子她都在城下帮忙生火做饭,今日却不知为何到了这里。

“此乃城防要地,你来这里干什么?”张巡厉声喝道,“还不赶紧回去。”

“大人。”侍妾殷殷拜倒,长期的饥饿让她几乎没了说话的力气,她用细弱蚊呐的声音说道,“今日府里已经没有一颗粮食了,我们几个找了一天才逮住了一只老鼠,贱妾知道大人肯定到现在都没有吃饭,故而给大人送来。”

说罢她战战巍巍的将一个破碗递到张巡面前,张巡的眼睛顿时红了,故作坚强的转过身去,“本官在城头已经和将士们用过饭了,这些你们分了吃吧。”

许远嘴巴张了张,终究没有出声,他在城墙上和张巡一刻也没有分开过,怎么会不知道他到现在也是粒米未进。

“大人休要瞒贱妾,贱妾怎么会不知道大人那次不是等众将士吃过了自己才会用饭?”张巡的侍妾依旧执拗的举着碗,“今日贱妾在下面帮忙,就没见多少饭食送上城墙,大人怎么会是已经吃过了?”

众人闻得此言不由潸然泪下,如若不是张巡、许远等人以身作则,杀敌在众人之前、吃饭休息在众人之后,睢阳城中的军民又如何肯和他们奋勇杀敌、至死无悔?

“大人,您就吃了吧。”许远忍不住出声劝道,接着姚訚、雷万春诸将连同周围的士兵也一起劝说张巡。

“好吧。”张巡怜惜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侍妾,从她手中接过碗来,朝中那位高官的侍妾不是锦衣玉食,而她跟着自己却连一口老鼠肉都吃不上。

见张巡接过碗,城墙上的众人纷纷露出笑意,谁知张巡却没有开吃,而是快步走到清可见底的粥桶旁边,将老鼠肉到了进去,又用勺子搅了几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将士多日不知肉味,今日不妨随本官开开荤。”一时之间城头满是静默。

忽然听到一声惊呼,张巡回过身来一看,只见他的侍妾拔出一把匕首横在了脖子上,泪眼朦胧嘴角带着一丝笑意说道,“大人,如今城中已经没有粮食了,麻雀和老鼠也被吃得干干净净,留着贱妾这样无力杀贼的人也是浪费;贱妾这就先走一步,稍后大人可以将贱妾的分给将士们食用,也算是贱妾为大人出最后一把力。”

说罢侍妾再次向张巡拜倒,“贱妾就此别过,但愿来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