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五千年-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有余力放火,为何不带上几支火把来照亮自己好表明身份?难道是害怕被我认出来?第一处破绽既然找到,后面的问题就更多了,只见李继迁的帐篷里虽然起火了,可是火势却没有一点扩散的迹象,周围也不见有人救火,显然是有人故意点着了给城中看的,为得就是骗开城门。
“城下是党项人!”裴济很快作出判断,他厉声喝道,“点燃火把丢下城去,看看下面的到底是什么人?弓箭手准备放箭,但有不妥立刻射箭!”
“刺史!”裴济的话犹如一瓢冷水泼到他们头上,欢呼声凝固了,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这一现实,眼看着希望就在眼前,没想到却大有可能是敌人假扮?
“照我说的去做!”裴济厉声喝道,凭借他在灵州多年的威望,这些士兵纷纷冷静下来,有人点燃了火把,弓箭手们纷纷抽出羽箭拉弓上弦瞄准城下。
十多根火把齐齐丢向远方,落入了城下的军队当中,尽管这些火把大多很快熄灭,但是城上的守军依旧借着这一刹那的光明看清楚了情况,前面的那一拨人马的确穿着宋军的衣服,可是在他们后面却是穿着皮袍、留着辫子的党项人。
“射!”裴济当机立断布命令,一波箭雨袭去带走了数名党项士兵的性命,他们见计划失败没有了进攻的机会,于是只得退去。不多时,李继迁大营中的火光也熄灭了,党项人的诡计就这样被裴济识破了。
城上的士兵一片庆幸,要不是裴济心思缜密,恐怕他们早就死在这些党项人的手里了;可裴济却没有多少喜色,那些党项人身上的宋军军服毫无疑问是从被他们杀死的宋军身上剥下来的,这让他再次意识到援军或许真的不会来了。
“尔等继续坚守,不得让党项人摸上城来。”裴济知道今天晚上党项人大概是不会再起进攻了,于是抓紧这点宝贵的时间回去歇息,可是躺在床上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李继迁使出各种办法来攻打灵州城,裴济指挥城中的残兵一一将其化解,无数党项人死在了箭矢、滚木礌石和灰瓶金汁之下。可是灵州守军同样损失惨重,他们的人数本来就比党项人少,在这么长的拉锯战中已经渐渐消耗的差不多了。
更危险的是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裴济只得命人将战马杀来充饥,马鞍、皮靴、树皮草根这些也快被搜刮干净了。至于箭矢更是早就没了,城中已经开始拆除房屋用墙砖来进行防御。而且天色越来越冷,取暖的柴禾也不剩下多少,要是在没有变化,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城外的李继迁也现了宋军的窘境,他驱使着党项人和依附于他们的部落加紧了攻击的频率和力度,他现在对裴济可谓是恨之入骨,如果攻破灵州城少不得要将他抓来碎尸万段,至于城中的那些士兵和百姓也全部杀光。
“刺史,灵州城恐怕守不了几天了。”说话的士兵一脸的淡然,他现在已经能够坦然接受这一现实了,说罢拱手行礼道,“能在刺史麾下杀敌是小人的荣幸,若有来世,小人还愿意和刺史一起杀敌!”
“小人来世亦愿追随刺史左右!”更多的士兵站了起来。
裴济闻言为之热泪盈眶,他哆哆嗦嗦的双手抱拳一一回礼,随后大声喊道,“既如此,咱们就多坚守几日,多杀几个党项人!”
:,
|
|
|
|
|
|
第692章援军来了(600月票加更)
“裴济要顶不住了,最多再有三日,灵州必破。”城外大营中,李继迁斩钉截铁的说道,攻入灵州就相当于拔去了大宋在党项人西方的一颗钉子,自此以后他们只需要防备大宋在南边和东边的进攻,压力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西边还有更加广阔的土地等着他去征服,在李继迁看来无论是吐蕃六谷部还是甘州回鹘都不是党项人的对手,灵州陷落之日就将是党项人挥军西进之时。
“可是如今宋军已经集齐边郡各路兵马准备攻打我等,若是再不回军救援,恐怕。。。。。。”野利家族的族长迟疑地问道,野利家族乃是李继迁的姻亲,李继迁的妻子就出自用这个颇有实力的党项家族,如今夏军之中颇有不少将领出自野利家。
“不要紧,宋军如今早已吓破了胆子,哪还敢来寻死。”李继迁讥笑道,帐篷里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不过这些人终究是些麻烦,眼下我已经号令其他各地头领率军前往警戒,一时还出不了什么事情,待灵州城破之后咱们就带着大军回去,到宋人的边境上劫掠一番,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党项人的厉害!”
说完宋军的事情,李继迁大声喝道,“明日一早,我亲自率军攻城,不破灵州绝不收兵,等抓到了裴济,定要将他千刀万剐。”
“刺史,党项人又上来了。”天刚蒙蒙亮,城头守卫的宋军就发现了党项人的踪迹,由于断粮已经多日,他饿得都快没有力气说话了。
“好,且再给他们几分颜色看看。”裴济挣扎着站了起来,他一向和众士卒同吃同睡,现在稍一动作就感到头晕眼花,起来时他将目光投向东方,那里依旧没有丝毫异象,裴济暗叹一声,看来这次真的没有援军了。
裴济亲自上阵手刃了几名爬上城头的党项军,好不容易才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赢得了短暂的休息时间,看着城头散坐四处、稀稀拉拉的士卒,他强颜笑道,“呵呵,看来是本官拖累诸位了,这次怕是要连累诸位和我一道死在这里了。”
“能追随大人,纵然身死又有何憾。”经过这些日子的苦战,众人对裴济可谓是佩服至极,根本没有丝毫怨言,“只是这大好的灵州城恐怕要落入党项人手里了。”见到自己多日的奋斗就要化为乌有,他们多少有些遗憾。
“若有来世,我等皆愿继续追随刺史左右,再和党项人战个痛快!”不知道是谁先起头,众人齐声高呼起来,城头的士气又是为之一振。
城下的李继迁听到这些声音也是深深为之胆寒,都到了这个地步城头的守军依旧没有绝望,看来今日想要拿下灵州城怕是不容易啊,怒急之下他再次发出号令,“继续攻城,城破之后准许你等大掠三日,金钱女子任意取之。”
“刺史,他们又来了,在下就先走一步了。”一名士兵挣扎着站了起来,眼中流露出坚毅的目光,飞身扑向一名刚刚爬上城头的党项军,和他一起摔落城下化为肉泥。
“好!好!好!不愧为我大宋的好男儿,尔等先走一步,裴某随后就来。”裴济也手握宝剑来到了城垛边。
就在这时远方忽然传来雷鸣般的马蹄声,打破了战场上的僵局,李继迁和裴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漫天的烟尘之下,一杆“大宋敦煌郡王”的旗号格外醒目。
“刺史!是援军到了!”城头之上无数人喜极而泣,就连裴济本人也是热泪盈眶,苦苦坚守灵州数年,如今终于等到援军了,只是他心中还是略有疑惑,这大宋敦煌郡王到底是什么来历?莫不是此前的归义军?听说他们这些年已经渐渐衰落,什么时候竟然又有了这般强大的兵马?
“好!尔等都打起精神,莫让党项人趁机攻上城来!”当下顾不上考虑太多,裴济继续指挥着灵州城内的最后一批军队拼命抵御着党项人的进攻。
而在城下,李继迁却是深恨不已,眼看着灵州城就要落入自己手中了,谁料却从斜刺里杀出这样一支奇兵来,曹家不是一向呆在沙洲,距离灵州还隔着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他们什么时候竟然能打到这里来了?
可是大军已经逼近党项人的大营,李继迁顾不得多想立刻指挥大军迎了上去,“党项的儿郎们,先与我一道宰了这些家伙!”
方才还在苦苦攻城的党项大军立刻调转了方向迎上李悠的联军骑兵,可是在灵州城下多日的苦战已经消耗了他们太多的力气,现在援军的突然出现又让他们士气大为低落,再加上仓促应战落了下风,因而两军刚一接触,党项人就立刻陷入溃败。
李悠一马当先挥舞沥泉枪冲在了最前面,长枪左右飞舞将党项前锋不断刺落马下,身后归义军、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于阗军的精锐紧随其后,很快就穿透了党项人的阵型来到李继迁身前。
“走!”李继迁意识到如今事情已不可为,这灵州城无论如何也是拿不下来了,当机立断就带着手下准备逃跑。
可是李悠千辛万苦方才到达此处,哪会让他轻易逃跑,随即取出震天弓,弯弓上弦一箭就向李继迁的背心射去。
“小心!”李继迁的亲卫猛地扑向羽箭,试图用自己的身体为李继迁挡箭,可是他却小看了震天弓的力道,长箭穿过他的肩头余力未消,继续向前射中了李继迁的大腿,他这一挡保住了李继迁的性命,李继迁顾不上呼疼,咬紧牙关在亲卫的护卫下向夏州逃去。
李悠一时顾不上追赶,来到灵州城下向城上喊道,“裴刺史可在城中?路过六谷部的时候遇到了些小麻烦,让裴刺史久等了!”
“多谢敦煌郡王仗义援救,下官感激不尽。”裴济拱手谢过,立刻命令手下的人马打开城门,将李悠迎入灵州城中。
第693章 西域安定
“不忙,本王还要去追击李继迁,稍后再来城中和裴刺史叙话。”李悠并没有着急进城,这次好不容易赶到了这里,就绝没有让李继迁轻松逃脱的打算,“后面还有粮草运来,城中怕是已经断粮多日了,裴刺史还是先让将士们填饱肚子再说。”
说罢李悠指挥着大军继续收割党项人的性命,自己骑着朱龙马带着归义军中的精锐朝着李继迁逃跑的方向追去,毕勒哥、禄胜和于阗军的将领纷纷指挥着各自手下的兵马将城下的党项人分割开来逐个消灭。
特别是禄胜看到党项人兵马如此众多也忍不住心生忌惮,要是真让他们攻破灵州城,继续向西,凭借他们甘州回鹘的这点兵马无论如何也是拦不住的。刚开始跟随李悠一起攻打喀喇汗国的时候,禄胜心中还很不乐意,可是到了灵州城下,他却又开始庆幸起自己抱住了归义军的大腿,如若不然恐怕他们甘州回鹘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其后一队队车马缓缓来到灵州城下,将粮食和从吐蕃人手中夺来的羊马送入灵州城中,裴济连忙命令城中百姓上前接应,不一会儿城中就传来了久违的粥香。刚喝了点粥,恢复了几分元气,裴济就立刻领着城中的兵马杀了出来。
现在城外援军还在和党项人厮杀,裴济可不情愿置身事外,城中的士兵和百姓对这些党项人也可谓是恨之入骨,当下也没有丝毫怨言,立刻跟着裴济杀了出去,战场上的党项人压力猛然大了起来,再加上李继迁已经率先逃亡,他们的抵抗很快崩溃。
等到了天黑的时候,城外的党项大军已经被联军斩杀的七七八八了,党项人在灵州城外留下了数万具尸首,剩下的借着夜色四散而逃,联军大获全胜,只是到现在李悠还没有回来,这让他们不免有些担心。
不过这种担忧并未持续多久,第二天中午,李悠就带着归义军返回灵州城中,来到城下的时候他身后一名亲兵高高举起手中的长枪,枪尖上悬挂的正是李继迁的首级,此外李继迁的族人、党项人中野利家族等各大势力的头领首级也大多被归义军拿下。
眼看着祸害了灵州数年的仇人死在了面前,自裴济以下无不喜极而泣,随即箪食壶浆夹道而迎,将李悠一行人迎入到裴济的知州府中。
“下官多谢敦煌郡王还有诸位仗义援救,下官已经写好奏折准备送往汴梁,向朝廷奏报诸位的功劳。”其实现在裴济还是有点担心,归义军仅仅是名义上归顺大宋,可不是大宋的臣子,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于阗军就更不用说了,要是他们赖在灵州不走,裴济可没有什么应对的办法,朝廷既然派不来援军抵挡党项人,那么也断然没办法让他们离开灵州。
“裴刺史坚守灵州数年,实乃朝廷的大功臣。”李悠先是大大跨占了一番裴济的功绩,随即又表明态度,“既然如今灵州已经安稳,本王就放心了,李继迁等人的首级还请崔刺史帮忙送到汴梁去,另外收复银夏等地恐怕还是要崔刺史联系其他宋军去完成了,本王为了救援灵州和拦路的吐蕃六谷部颇起了些龌龊,眼下刚好领军回去再和他们做过一场。”
裴济听闻此言已然明白李悠对灵州并无觊觎,当下总算放下心来,双方既然去除了心中的芥蒂,接下来的谈话自然愉悦许多,裴济一个劲的感谢李悠的救援,李悠也不断夸赞裴济坚守灵州的功劳。
酒过数巡众人各自散去回房休息,李悠来到房中躺下并未马上入睡,而是琢磨起现在的局势来。如今党项人遭受重创,自从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以下的头领大多死在了此战之中,日后怕是不会再有西夏这个国家了,大宋又少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没了西夏之后,大宋的西北边陲依旧可以沐浴中原的文明之光,许多人都知道多尔衮下达的剃发令,却不知道在数百年前李元昊也这么做过,在李德明死后,李元昊继位,他下令舍弃唐、宋皇帝赐的李、赵国姓,改回党项姓氏,颁布“剃发令”,凡党项男子,三天内一律剃光头顶,只留边缘一圈结成短辫,否则格杀勿论,他自己率先换上了新发型。
日后又命人创造西夏文字,利用习俗、文字等种种方式洗去中原文明在西北之地留下的印记,历代西夏统治者都竭力维持着西夏和大宋的不同,他们将自己身为蛮夷视为立国的根基,时刻警惕着大宋文化的侵扰。
这就和喀喇汗国在西域做得事情差不多,都是试图用另外一种文明来替代中原文明对当地的影响,以削弱当地百姓对中原的归属感,从而将此地化为己用。时间一长纵使中原能够收复这些土地,也会因为文化、习俗的众多差异而导致统治的困难,增加他们治理地方的成本,西夏的土地上这种情况还好些,他们毕竟更靠近中原,在西夏短暂的统治之后他们渐渐归顺了中原,继续接受中原的文化影响。
而西域就大不一样了,喀喇汗国带来了新的文明和宗教,让这里的居民渐渐接受了他们的信仰,渐渐和中原变得不同,以至于以后这里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叛乱,从清代开始就是这样。
李悠此次帮助于阗挡住了喀喇汗国的进攻,并将其实力渐渐驱除到西域之外,相当于中断了这一进程,让西域继续沐浴在经过了中原文明融合的佛教之下,这里的人莫不以中原为向往,日后如果中原重归强盛,再行收复西域就会比之前顺畅许多。
而且断绝了西夏建立的希望,击败吐蕃六谷部,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让中原的商品可以源源不断送往西域,加深彼此的经济联系。
守护了西域的文明,维系了他们中原的联系,这才是李悠这次任务的最大目的。
第694章 文明守卫者
任务已经完成,李悠并没有急着回归,而是在灵州修整数日,率军帮着裴济修复城防,一直等到灵州守军渐渐恢复元气方才离。李悠率领着联军转回西边继续去攻打吐蕃六谷部,而裴济则带着凑出来的兵马去扫荡李继迁的残余势力。
在东边,得到了李继迁全军覆没消息的宋军终于行动起来,好不容易才获得这样一个抢功劳的好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纷纷指挥大军向银夏等州袭去,而想利用西夏牵制大宋的辽国没有想到李继迁会覆灭的如此之快,一时之间拿不出兵力来援助党项人,猝不及防之下被宋军接连攻破数座城池,先前被李继迁占据的城池几乎全数恢复。
李悠这里对吐蕃六谷部的进攻同样顺利,六谷部占据了河西凉州一带,其首领潘罗支虽然同样领着大宋“朔方节度”、“凉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封号,但是他们的地盘刚好卡在了沙洲、甘州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上,再加上此前阻止李悠援助灵州的龌龊,双方之间必有一战。
此前为了及时救援灵州,李悠仅仅是将他们击溃就算了事,现在灵州的问题已经解决,李继迁大军已然覆灭,那么也该是算总账的时候了,数万大军直逼凉州而去,期间潘罗支又是诈降、又是向大宋求救,使出了种种手段,但是都被李悠一一化解,最终凉州城陷落,潘罗支死于乱军之中,余军尽数溃散,凉州也因此落入李悠手中。
凉州自古乃是产马之地,有了这块地盘联军的骑兵实力大增,足以应对喀喇汗国和吐蕃人的威胁,另外还可以利用马匹和大宋交换丝绸、瓷器种种物资,大宋也获得了难得的战马,渐渐扩大了骑兵的数量,慢慢的在北方和辽国形成了僵持。
没了西夏的威胁,又获得了可靠的战马来源,想来在这个位面大宋应当不至于出现日后澶渊之盟的窘状了,为了感谢李悠的功劳,大宋派来使者将李悠的郡王头衔提升为亲王,位在西域诸国之上,禄胜、尉迟僧伽罗摩和高昌回鹘的亦都护也各有封赏,就连在东京汴梁充当人质的曹宗寿也获得了公爵的爵位,他现在在汴梁各式享受一应不缺,还时常可以入宫和赵恒说话,已经渐渐忘了在西域的苦日子,颇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意思。
等做完这一切,大军方才各自散去,禄胜、毕勒哥和于阗的将军带着手下的兵马返回各自的国度,李悠也带着归义军满载而归回到了沙洲,在刚刚更换了牌匾的敦煌王府之中,李悠选择了回归。
一道白光闪过,李悠回到了嘉州府邸的书房之中,看看左右无人,李悠从怀里摸出虎符,这次在西域厮混了好几年才完成任务,也该看看虎符能够给出什么奖励了!此前他通过和班超的长期相处,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政治上的手腕,得到了政治+10、谋略+5的奖励,让自己的数据变成了统率值:77,武力值:61,政治值:60,谋略值:54,已经算是不小的收获了,不知道这次又能抽到什么好东西呢?
刚刚打开虎符,还没有进入抽奖页面,就见一枚新的徽章放出光芒出现在了他的资料旁边,不等李悠开口询问,李悠耳中就传来了虎符的声音,“恭喜宿主顺利完成将喀喇汗国隔绝在西域之外的任务,特奖励‘文明守卫者’徽章。”
“额,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李悠好奇地打量着这枚徽章,击败了喀喇汗国让他们断绝了将信仰传播到西域的希望,让西域诸国依旧笼罩在中原的文明之光下,这个文明守卫者的称号倒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但是这东西总归有几分好处,而不会仅仅是一个装饰品吧?
“获得此徽章,宿主可以在占领异族文明的土地时,削弱当地的反抗意志,当地文明被宿主所在文明的同化速度加快10%,配合该文明所有的宗教传播者使用效果更佳。”虎符很快做出了解释,这枚徽章虽然无法在战场上直接运用,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作用和效果将远远超出李悠现在掌握的那些军事技能。
试想一下日后打到漠北之时,这枚徽章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这枚徽章的加成之下,大魏的和尚和道士们将很快取代草原上的萨满,让佛教和道教成为当地百姓新的信仰,在这些人的作用下,当地百姓渐渐抛弃对中原的仇恨,归顺在李悠的统治之下,并且开始学习中原的生活方式,加深和中原的联系。
到时候这些人除了依靠放牧为生,而不是耕种为生之外,他们说中原的语言,学习中原的文字,穿融合了中原风格的新服饰,参加中原的军队,教导孩童中原的经典,去传播中原文明的学堂里求学,照这样再过上十几数十年,这些人和中原人还有什么区别?
他们将会成为守护中原边境的长城,帮助中原抵挡更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进攻,等击败了新的敌人,占据了他们的土地之后,新的一轮文明同化就将再次开展,新一批的道士和和尚就将会大航海时代的传教士一样,将中原文明的光芒带到这些荒蛮的土地上。
如此看来,在此之前还得对现有的宗教做出一番改变才行,不然的话就现在这些道士、和尚的本事怕是没办法完成这项任务的。
于是乎在开办了诸多教授新学的学堂之后,李悠又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开办一个新的宗教学校,让那些和尚、道士进去接受培训了?
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现在还是先来看看这次还会有什么奖励吧?
将目光从“文明守卫者”徽章上挪开,点击虎符面板,带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到抽奖栏,李悠错从双手暗暗祈祷一番,然后点下了抽奖开始的按钮。
第695章 郑成功大军(650月票加更)
一枚枚图标在面板上飞速闪过,李悠静静地等了片刻,然后选择了停止,第一项奖励就此抽了出来,“恭喜宿主获得召唤郑成功麾下五万精锐的资格,这支军队是曾经跟随郑成功抵御清兵、收复宝岛的精锐,拥有战船数百,可海战亦可上陆作战。”
五万大军!这是李悠自从获得虎符以来抽到的数量最多的一支军队了,而且具备水陆两栖作战的能力,莫不是下次又要遇到崖山之战那样的海战么?李悠暗自揣测起来,可是这五万大军到底有哪些兵种呢?
“据《靖海志》所记载:五月,以前提督黄廷防守思明州,与兵官洪旭同商机务,户官郑泰给发兵饷。余诸提镇俱从行,甲士五万,习流五万,习马五千,戈船八千,铁人八千,伏兵凡十余万,舟数千艘。”不等发问虎符就给了解释,“郑成功在和清军作战时拥有十余万大军,攻打宝岛时带了两万五千大军上岛,由此可见郑成功麾下兵马众多,且拥有披甲兵、火枪兵、铁甲重步兵等诸多军种。”
“这五万兵马中拥有水手五千,战船数百,足以承担海上大战的重任,此外还有火铳手两万五千、炮手三千、铁人队八千、黑人卫队三百,其余兵种数千。”听到虎符的解释李悠暗暗点头,根据《明季南略》中记载,郑成功军中“有一甲卒,即有五火卒随之,俱一布裹首,赤足,刀长六尺,或长枪盾牌。”
由此可见郑成功军中火枪手的数量还是很多的,虎符所给出的五万大军算是比较符合这一配置的,另外铁人队乃是郑成功看家的军种,战斗力颇为强大。
《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在镇江大捷之中,铁人队首次登上战场,在郑军刚刚登陆立足未稳之际,镇江清军提督管效忠打算趁此先下手为强,不料郑成功早有防备,他派出抵住清军骑兵部队的进攻,然后将清军诱入包围圈,派出铁人队一决胜负。
铁人队浑身重甲,除了脚面之外全都被保护的严严实实,手持大刀劈砍清军骑兵,清军几乎无法阻挡,弓箭手连忙发箭,可惜箭矢根本没办法穿透铁人队的重甲,就算有一两支射中脚面也不会对铁人队造成太大影响,他们拔出箭矢继续作战,清军很快溃败。在光复了镇江后,兵锋所至,无不望而归附,共计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
后来在厦门之战中清军再次遇上了铁人队,此战郑成功大军再立功勋,满洲籍将官阵亡的有八十人,其中从三品以上阵亡者达28人,参战的一万数千名满洲籍官兵大半被歼,顺治更是因为此战深受打击于第二年去世,郑成功甚至一度看到了神州光复的曙光。
这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李悠暗自点头,郑成功的军队虽然比不上戚家军纪律严明、配合默契,可兵力配置合理,士兵敢打敢杀,只要不是特别夸张的敌人,这五万大军就足以保障李悠的胜利了。
上次由于班超的缘故,李悠很快收服归义军拿下了甘州回鹘,所以那一万神策军还没有派上用场,再加上这支郑家军,李悠目前有六万大军可供召唤,兵力储备前所未有的强大。
好,再看看下面还能抽到什么好东西,李悠满意的手下这五万郑家军,搓了搓手开始了第二轮的抽奖,这次收获的却是一项新的道具。
“恭喜宿主获得一次性道具:南蛮火三枚,凭借此道具可以对敌军所占据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纵火,火势轻易不得扑灭。每一枚南蛮火可在方圆五里的区域引发大火,可一枚或者数枚同时使用。”三个印有火焰图标的丸状物品出现在了虎符面板上。
接着虎符又给了这项道具的出处,“南蛮火乃是昔日诸葛武侯火烧藤甲兵时所用的引火配方制成,威力巨大,请宿主谨慎使用。”
咦!没看出来这小小的弹丸还有这么大的威力,简直比现代化的燃烧弹还要厉害啊,一般的燃烧弹怕也没有这么大的攻击范围吧?一想到昔日在电视上看到乌戈国藤甲兵被诸葛亮纵火烧死时的惨状,李悠就熄了将“南蛮火”拿出来一看究竟的打算。
这要是一不小心在书房里把这玩意儿弄着了,整个嘉州怕是都要毁于这场大火,李悠哪里还敢轻易查看,还是等将来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吧。
可是又有什么样的敌人能值得自己如此对待呢?一想到整座城池就会因为这个小玩意儿而毁灭,李悠就感到不寒而栗,这会制造出多少杀孽啊?如果不是泼天的仇恨,一般的对手根本不值得用这玩意儿。
饶是李悠经过了无数的厮杀,这件大杀器还是让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诸葛亮为何在火烧藤甲兵之后没有丝毫喜色的心情,而是一个劲的说自己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而且“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因为这样东西实在是太过凶残了,要是有人眼睁睁的看着数万大军亦或是一座城池在自己面前被烈火化为乌有,面色还丝毫不改这就太不正常了。
深呼吸数次,李悠的心情方才渐渐平复,五万郑家军再加上三枚“南蛮火”,这都完全够毁灭一个国家了,现在还有最后一次抽奖的机会,不知道还能抽出什么来?
起身道旁边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冷茶,这才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用依稀还有些颤抖的手指点击开始了第三次的抽奖。
第696章 张献忠
“恭喜宿主获得召唤明末义军首领张献忠的机会。”最后一个奖励也浮出水面,李悠抽到了赫赫有名的“八大王”张献忠。
“嘶,这次的奖励给的可是够狠的啊。”李悠倒吸一口冷气,先是纵火利器“南蛮火”,现在又给了个嗜杀成性的“八大王”,也不知道是那个倒霉的家伙会成为李悠下一个任务所要对付的目标?只要能有机会用上这两个奖励中的一种,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之前李悠也抽到过杀神白起,可纵使白起也是在无奈之下才坑杀了四十万赵军,并不是对平民百姓;而张献忠可不一样,他所秉承的信念乃是“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