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五千年-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附近的大军求援,只要坚持十天半个月的,附近的援军也该到了,到时候聚拢兵力定要这些南蛮子有来无回。”
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两派意见,一派以阿合马为首支持逃跑,另一派则以月赤察儿等人领头,坚决要求入城就地防守;忽必烈斟酌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入城,一来他如今好歹是皇帝,不再是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了,如果一听到敌军前来就要逃跑成何样子?二来月赤察儿说得也有道理,只要守住大都城就能赢得反败为胜的机会,这可比逃跑来得有意义。
随即群臣紧急出动,散往各处收拢兵力,终于他们赶在李悠大军到达之前带着家眷和大军进入到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内。
“还是迟了一步啊!”看着刚刚关闭的大都城门,李悠并没有多少遗憾,在城外混战说不定忽必烈会乘机逃跑,而现在进到城里在想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刚好可以来个瓮中捉鳖,他随即下令,“紧守大都四方,不得逃出一个!”(未完待续。)
第472章 火烧大都(为我不懂文化加更)
“这就是万安寺白塔啊?”大都城西,李悠看着眼前这座五十多米高的密宗白塔略微有些感慨,这就是小说中赵敏囚禁六大门派的地方,而现在却因为视野开阔被李悠当成了攻打大都城的指挥部,此外赵敏和王保保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是木华黎的七世孙,而木华黎的四世孙安童已经被李悠斩杀在大都城东,日后还有没有这两个人还是两说。
忽必烈在至元八年勒令在大都城西修建一座高五十一米的藏式白塔,后世称之为妙应寺白塔,历时八年乃成,日后又以此塔为中心,用十年时间,初建成一座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的寺院……“大圣寿万安寺“,李悠站在塔上环视四周,只见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现在却正好用来打造攻城器械。
入夜时候,大都城中的元军还想趁着夜色偷营,可惜李悠早有防备,玉昔帖木儿在损失了数百怯薛精锐之后无功而返,仓促逃回城内,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贸然出击,只能紧守城池等着周围援军的到来。
蒙元的援军还没有收到消息,张世杰率领的步兵却已经赶到,数万兵马将尚未修建完成的大都城围的水泄不通,城头上的忽必烈抬眼望去,城下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宋军,让人心忧不已,就现在大都城这些破破烂烂的城墙,能挡得住宋军么?蒙元骑射无双,可守城却不是他们擅长的手段啊。
“原来这些南蛮子早有谋划,此前攻打泉州、福州、临安府,骚扰沿海州县不过是为了引诱拱卫大都的兵力南下罢了。”忽必烈感到深深的懊悔,他从未想过宋军还能从海路运送大军前来攻打大都,如今数万宋军降临到大都城外,着实让他意外,直到现在他才明白此前宋军那些出人预料举动的目的。
“陛下勿用担忧,大都城中尚有一万多精锐,再加上城中的百姓,这些南蛮子没那么容易破城,只要我等坚持半个月的功夫,援军也该到了。”阿合马出言安慰道,入城之前忽必烈就派出了许多怯薛军手持他的圣旨前往各处求援,所以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其余忽都答儿、月赤察儿、陈岩、范文虎等人接连点头,一旁的马可…波罗则浑身微微颤抖,难道自己这趟遥远的旅行就要面临终结了么?
与此同时,在万安寺高塔的最顶层,李悠和张世杰、郑和、樊文超、杨亮节等人也在打量着大都城的防务,居高临下而望,大都城内外尽在眼底,忽必烈入城之前没把这座高塔摧毁实在是个不智之举,“呵,这些蒙古鞑子修建城池,竟然连瓮城都不修建,只要咱们攻破了这座城墙,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们了。”张世杰惊喜地说道。
瓮城乃是古代城池重要防护措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如果有瓮城即使宋军攻破了外围的城墙,蒙元大军依旧可以依靠内城及瓮城两侧的城墙防御宋军,并给与他们巨大的杀伤,到时候居高临下三面齐射,宋军必然损失惨重。
可惜由于蒙元以武力平定天下,无外来威胁,因此未构筑瓮城,大都城仅有城墙进行防御,一直到元末顺帝之时,为了防备红巾军方才匆匆修建了瓮城,但这也并没有延缓梦圆覆灭的时间,没过多久就被大明猛将常遇春攻破。
“此城尚未包砖,而且城上全是芦席,若是纵起火来那还有人敢站在城上防守啊?”大隋折冲中郎将樊文超也感到极其不可思议,对于经历过攻打高丽之战的他来说,攻打眼下这座城池简直一点难度都没有么!
“纵火一事早有准备。”郑和笑着回答,朱棣被封为燕王之时他就曾经长期呆在大都城,对于这座城池的情况极为清楚,早就知道现在大都城被称为“蓑衣披城”的典故,因此在悲伤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引火之物。
“好了,各军也已经做好准备,传令开始攻城吧!”李悠吩咐下去,身后的亲兵赶紧取出一面旗帜从高塔的窗口伸出去摇了几摇,四周的宋军只要抬眼就能看到万安寺塔顶端,指挥起来极为便利,如果发现大都城那边露出破绽,李悠还可以立刻调动兵马重点攻击此处,可以说有了这座万安寺塔,起码能减少数千宋军的损失。
下方宋军弓箭手纷纷取出用浸有油脂的布条包裹箭头的火箭,在火把上点燃对准了被无数芦苇席子覆盖的大都城墙,投石机旁的宋军也赶紧取出几个陶罐安放到发射斗上,陶罐之中满是李悠特地找来的石油。
“放!”见高塔之上的红旗又挥动几下,宋军将领立刻发布命令,话音刚落,上万支火箭犹如雨点一般向城头袭去。
“糟了!”见到无数的火箭袭来,再看看下方的芦苇席子,忽必烈等人顿时大惊失色,昨日入城实在是太过匆忙,竟然忘了这些要命的东西;只是就算他们昨夜就开始收拾这些东西,一夜之间怕也是收拾不完。
“陛下快走!”身后月赤察儿、忽都答儿、阿合马等人更是肝胆欲裂,不由分说立刻簇拥着忽必烈狼狈鼠窜,向城下逃去,唯恐稍迟一步就葬身于火海之中。
芦苇本就是易燃之物,在加上石油,不到片刻功夫,大都城墙就笼罩在冲天大火之中,许多尚且来不及逃跑的蒙元士兵在烈火灼烧之中发出阵阵哀嚎,这才是宋军的第一次攻城,但是现在看来已经给蒙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赵敏当年是火烧六大派,今日我就来个火烧大都成,李悠露出满意的笑容,自己今日这一手可比赵敏当时手笔大多了,她烧的不过是些武林人士,而自己今天烧的可是整个蒙古的大汗啊。(未完待续。)
第473章 忽必烈的应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忽必烈看着城头熊熊燃起的大火,心中懊悔不已,自从崖山之战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元就落入了大宋的算计之中,先是歼灭了张弘范大军,丢掉泉州,刘家港被烧,让蒙元失去了几乎所有海上力量,万里海波尽为宋军所有,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从海上向任何一座沿海城池发起进攻。
之后宋军又利用攻打临安府、松江府等沿海郡县,牵制了大量蒙元兵力,并渐渐将中书省拱卫大都的兵力引诱南下,最后更是突然调动大军北上围住了大都城,将忽必烈玩弄于鼓掌之间,现在他更是被围在了大都城中。
若是被宋军攻入大都,将朕和大都城中的蒙元贵族斩杀干净,那么接下来蒙元就该大乱了吧?蒙哥之子昔里吉此前多次谋反,阿里不哥之子明理帖木儿和药木忽儿也对朕占据汗位多有不满,除了这些子侄辈,说不定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让他感到安心,远在云南的云南王忽哥赤,地处西北的西平王奥都赤还有镇守安西的安西王阿难答恐怕也要自立为大汗了,说不定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也会挥军东进。
想到这里忽必烈终于明白了宋军的用意,陆秀夫这是打算杀了朕让蒙古各部为争夺汗位自相残杀,他们这些南人才好寻觅机会复国啊!若是早些想到这些,昨日朕就该听从阿合马的话领兵逃走啊,若是如此纵使一时惹人嘲笑,也不至于落到宋人手中而导致大元四分五裂,忽必烈此时后悔不已,可现在既然入了城再想逃跑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月赤察儿、玉昔帖木儿、范文虎,你们各自领兵守在城墙下方,一等火灭就立刻上城提防宋军进攻;马可…波罗,取朕的铠甲来,朕今日要与众将士并肩作战。”忽必烈到底是一代英主,远非大宋那些文弱的皇帝可比,即使已经身临绝境也不会跪地投降,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这些宋人想要自己的脑袋,那他们就亲自来取吧!
众人连忙领命而去,无数刚从城墙上下来的元军士兵在城下重新整队,忍着城墙上扑来的热浪,警惕地盯着每一处火势渐消的地方,唯恐宋军从这里突进来;月赤察儿紧握弯刀,随时准备和攻进来的宋军已决生死,范文虎则眼神飘忽不定,不知道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对他来说无论是效力于大宋还是大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当然要是还能赢得富贵荣华那就更好不过了。
“忽都答儿。”待身边的大臣渐渐离开,身着甲胄的忽必烈叫来这位怯薛军的亲信,盯着他看了许久,忽必烈才缓缓说道,“忽都答儿,朕能相信你么?”
“大汗!我忽都答儿乃是赤老温的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对黄金家族拼死效忠。”忽都答儿连忙跪下,以手抚胸答道,此时他甚至改了称呼,重新称呼起忽必烈大汗来。
“好,赤老温当年救了铁木真大汗的命,今后我要你像你的先祖一样保护住真金和甘麻剌得性命。”昔日铁木真为仇人追杀,多亏赤老温将他藏在羊毛堆里才逃得一条性命,现在忽必烈自知自己或许在劫难逃,所以他开始托付后事了,他儿孙众多,想要全部逃脱几乎不可能,但是走上一两个似乎还是有希望的,他选择了太子真金和真金的长子甘麻剌为继承他汗位的希望,说罢他将真金和甘麻剌叫了过来,“忽都答儿,从现在开始你就领着手下的勇士保护住太子和甘麻剌,若是大都城被。。。被南蛮子攻破,你就带着他们俩逃出城去,尽快找到大军拥立真金继承我的汗位。”
“大汗!”说罢忽都答儿和真金、甘麻剌一起跪了下来,他们完全无法相信眼前的局势,昨日蒙元尚且广有四海,怎么今日却连都城和大汗的安危都保不住了?
“都起来!”忽必烈警惕的打量四周,压低嗓音吼道,如果被别人知道他的打算,恐怕城中的军心就会立刻溃散,“你们不多说,真金你和甘麻剌就赶紧去忽都答儿军中吧,到时候若是城破,朕会为你们引开南蛮子的注意力,忽都答儿你就乘机带着他们从相反的地方逃跑,只要你们能逃出去,就依旧还有为我报仇的希望。”
忽必烈知道纵使他死了,只要太子真金还在,那么在法统上他就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就算昔里吉、明理帖木儿和药木忽儿他们依旧会起来造反,但忽哥赤、奥都赤、阿难答他们或许会依旧听从真金的号令,中原的元兵也不会落到群龙无首的下场,那么占据优势的依旧会是他们蒙古人,只要重新建立起水师,宋人迟早还是会被他们所征服。
忽都答儿已经猜出了忽必烈的用意,当下再次行礼,然后将真金和甘麻剌带到自己的军中,让他们来脱去身上的华贵衣服交给两名怯薛,他们则换上了怯薛军的普通衣服,和忽必烈想的一样,等到时候大都城破,他也打算用这两名怯薛的性命去掩护真金和甘麻剌突围。
“城破之后,不必急着全面进攻,先占据几处城门,堵死蒙元遁逃的路径,然后再步步为营缓缓逼近,宁肯迟一日全歼敌人,也不能让他们逃走一个。”李悠深知道杀死忽必烈和他所有留在大都的子嗣方才是此战的核心,所以宁愿付出更长的时间,更高的损伤也不想有任何一个人逃走。
“是!”樊文超、郑和以及杨亮节等人纷纷称是,随即他们走下万安寺塔,前往四方指挥大军,准备开始攻城。
大都城头的芦苇席子慢慢地被焚烧干净,大火渐渐熄灭,而宋军也开始缓缓逼近城墙,城中的守军也赶紧试图登城,谁料没走几步就被滚烫的砖石逼了回来,大火刚刚熄灭的城头现在还待不住人,而宋军却借着这个机会来到城墙下方,将火药包放到了城门上。(未完待续。)
第474章 大都城破
现在的大都城墙依旧滚烫,守军完全没有办法登上城墙攻击下方的宋军,昔日保护城墙加土夯筑的城墙不被夏季大雨所冲刷浸泡、导致倒塌的芦苇席子成了索命的恶魔,宋军可以在几乎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来到城门下方安放火药包,他们所需要防备的仅仅是那些城头飘落的火花罢了,而对于这些威胁宋军早有准备,他们用放火物将火药包包的严严实实,又将导火索穿入竹管,以避免被火花提前点燃。
等所有火药包安放完毕之后,这些士兵才镇定自若的退下,来到安全地带点燃了导火索,竹管之中瞬间冒出一股白烟,发出嗤嗤的声响,城外的宋军眼见此幕,纷纷抬起双手捂住耳朵,同时长大了嘴巴准备迎接巨大的轰鸣。
“轰!”万安寺塔上的李悠感到一阵天动地摇,随即就看到下方的大都城门炸开了一个大洞,他连忙起身准备下塔,“张枢密且在此处紧盯敌军动态,我下去亲自指挥。”眼见胜利在望,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
“君实相公请放心,在下定会在此盯着那些鞑子,绝不让一人逃走。”尽管张世杰也想下去随军攻入大都城,但此时最要紧的还是斩杀所有忽必烈的嫡系子孙,作为战局制高点的万安寺塔还是没办法离开人,必须要有人在上面观察敌情随机应变。
下了高塔,快马赶到最近的城门外,只见宋军已经夺下城门,大批人马正从城门而入,缓缓逼向那些惊慌失措的元军。
“不必急着进攻,先守住城门,附近已无蒙元援兵,勿用急在一时。”李悠连忙发布命令,生怕攻打此处城门的杨亮节过于激动而让那些落入包围之中的蒙元贵族乘机逃跑,接到命令的宋军随即沿着城墙内侧缓缓展开,手中的弓弩、火铳雨点一般向元军袭去。
其他各处城门也是一样,他们本以为宋军会将云梯架上城墙蚁附攻城,谁曾想到宋军却直接炸开了城门,正分散各处在城墙斜梯下方等待城墙降温然后下城防守的元军措手不及,一时间竟然没办法聚拢兵力将宋军赶出城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城的大宋联军越来越多,在兵力上已经压过了元军,失去了城墙的保护,这些元军直接暴露在了大宋联军的直接攻击之下。月赤察儿、阿合马、范文虎等人竭力收拢军队向大宋联军发起进攻,试图将他们逼出城去,忽必烈更是率领着阔阔出、脱欢等子嗣以及答剌麻八剌、铁穆耳等孙辈亲自领军冲杀,总算暂时遏制住了颓势,并向城门口的宋军发起冲击,试图寻找出一条生路。
而忽都答儿正率军紧紧护住真金和甘麻剌二人,四处寻觅着出城的机会,只要忽必烈能暂时突破城门口的宋军,那么他就会立刻率领留在后方的一千怯薛军从城门口冲出去,到了旷野之上他不信宋军还能追上自己。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随我杀敌啊。”忽必烈手持宝刀,大声招呼着阔阔出、脱欢、答剌麻八剌、铁穆耳等人拼死冲杀,阔阔出等人没看到真金和甘麻剌的身影,早已明白忽必烈这是将他们当做吸引宋军的诱饵了,心中颇为不满,为何我们在这了拼死冲杀,他们却可以躲在大军之中等待逃跑的机会?所以也开始在战场上寻觅着各种机会。
在战场上如果抱着想要逃跑的心思,那么自然就不再会拼死作战,所以尽管忽必烈还在勇猛向前,阔阔出、脱欢等人的脚步却慢了下来,他们身边的怯薛军也随之做出相应的举动,顿时打乱了元军的阵型,忽必烈领着数百人向前,阔阔出等人和剩下的元军却落在了后面。
“你们这些人简直愧为成吉思汗的子孙!”看到这一幕,忽必烈直恨得睚眦俱裂,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他们这些人却还各怀鬼胎,难道我大元真的要崩溃了么?
“放!”城门口的郑和抽出宝刀指向忽必烈,身前大明神机营的火铳手举起了手中的火铳,爆豆一般的响声过后,忽必烈身边的士兵纷纷中弹倒地;但是这些人已经被激发出血性,焕然不顾伤亡拼死向城门口冲去。
“前排退后,二排上前,放!”郑和不为所动,依旧镇定自若的发布命令,神机营的士兵发射出接连不断的铅弹,可惜入城的士兵数量还是有限,再加上此时的火铳发射速度不够无法彻底拦住元军,眼看着忽必烈就率领大军到了他们面前二十步。
只要杀入敌阵,凭着这些怯薛高深的武艺,定然能突破这道城门,忽必烈下意识的扫了一眼后方忽都答儿身边的真金和甘麻剌,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冲出城去、逃出生天了。
“前排散开,盏口将军,放!”郑和依旧不见丝毫慌张,他随即发布命令,前排的火铳手向两侧闪开,露出后方的大炮,所谓盏口将军是指这种大炮的口径有盏口(大酒杯)那么大,里面安放着霰弹,听到郑和的命令后,炮手立刻点燃引线。
忽必烈看到这些东西不由得心中一凛,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十多座盏口将军同时发出怒吼,数百枚铅弹形成的弹幕笼罩住了他和身边的怯薛军们。
“大汗小心!”身边忠勇的怯薛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住了忽必烈,但是他身边的伙伴们却几乎被盏口将军射出的铅弹横扫一空。
忽必烈身前的怯薛早已没了呼吸,为了掩护忽必烈他身中十多枚弹丸,当即去找长生天报道了,抬眼望去,方才冲杀之时身边还有数百名怯薛军,而现在却只剩下数十人还能站着,其余的要么死在火铳之下,要么为盏口将军所灭,更远处阔阔出和脱欢等人则领着其余的怯薛迟迟不敢上前接应,忽必烈此前的想法至此破灭。
难道我今日就要殒命于此了么?忽必烈横刀胸前,心中喟然长叹。(未完待续。)
第475章 忽必烈授首(为我不懂文化加更3/3)
“大汗!”此时阔阔出、脱欢等人身边的怯薛才反应过来,趁着盏口将军发射间隙连忙冲了上去,重新将忽必烈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盏口将军虽然火力远胜火铳,但装填同样比火铳麻烦数倍,这次发射过后起码在短时间它们是没办法发挥作用了,那些炮手纷纷抽出腰刀、手把口(防身用手铳)准备迎接怯薛军的冲击,就连郑和、王景弘等将领也抽出了宝刀。
“儿郎们,随我杀敌!”眼见即将开始和元军肉搏,郑和丝毫不见慌张,他虽然是宦官,可武艺却是不凡,郑村坝之战,朱棣以8万人马对抗建文帝50万大军,双方力量悬殊过大。正当朱棣焦躁之时,郑和请令率百余骑兵迅速冲进对方帅营。建文帝方面主帅李景隆不知燕军虚实吓得阵脚大乱,赶紧败退,朱棣随后率靖难大军助势掩杀,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全线崩溃。能以百骑冲阵吓退数十万大军之人岂是一般?
郑和也在此战后被朱棣赐姓郑,以纪念他在郑坝村一战中立下的功劳,或许是这一原因后世也有人暗自揣测郑和会不会是葵花宝典的作者,这都是因为他此战太过威猛的缘故。
尽管已经多年不亲自上阵杀敌,可郑和的武艺却没有落下,宝刀如同闪电一般划过怯薛破绽所在,瞬间就斩杀了三名怯薛军,郑和丝毫没有考虑暂且后退避其锋芒,反倒率领王景弘和身边亲兵向忽必烈直冲过去,他打算和在郑坝村时一样直接杀入敌军中枢,斩杀蒙古大汗忽必烈,从而扭转局势,彻底奠定胜局。
郑和的这一手再次让忽必烈感到意外,什么时候南蛮子也有这般勇猛的将军了?而且看他的样子好像还是一名宦官啊?一时间怯薛军的阵型再次出现混乱,他们丝毫没有想到郑和竟然敢向他们发起反冲锋,一部察觉就被郑和连续突破几道防守。
“保护大汗!”这下子月赤察儿再也顾不得冲破明军神机营的防守了,赶紧收拢兵力向忽必烈身边围了过去,竭力挡住郑和的进攻。
“不用管我,继续冲阵!”忽必烈知道现在是他们突破城门最后的机会,浑然不顾自己现在正面临郑和的进攻,连忙制止月赤察儿,让他继续向明军发起冲击。
这倒也是个果断的汉子,郑和不怕月赤察儿过来包围自己,却更担心他去攻击神机营本阵,那些火铳手论起肉搏战的功夫,怕是比不上忽必烈的怯薛军,当下他加快了攻击的节奏,长刀左劈右砍瞬间就攻到了忽必烈的十步之内。
“大汗!”月赤察儿发出怒吼,他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忽必烈的指令行事,等着通红的眼睛冲向神机营本阵,月赤察儿的武艺也是非同一般,而那些火铳手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尽管对方拼死抵抗,还是渐渐被他攻破了前阵,眼看着就要突破到城门口了。
“太子,王子,做好冲杀的准备。”忽都答儿见状连忙将真金和甘麻剌扶上最好的两匹宝马,身边一千怯薛抽出弯刀,做好了冲出城去的准备。
如今胜负只在一线之间,如果郑和能够先行斩杀忽必烈,那么元军肯定会士气大丧,而若是被月赤察儿率先攻破城门,纵使外面还有数万大军也难道有个万一,要是让任何一名忽必烈的嫡系子嗣逃了出去,那么就算他们杀了剩下的所有人,这一战的目的还是落空了。
双方都知道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纷纷暗处十二分的力气,向敌人发起同归于尽的进攻,对于劈砍过来的刀剑不挡不避,反而趁着敌人门户大开的机会向他们的胸膛、咽喉送出攻击,最终同时死在城门之下。
糟了,方才入城的人还是有些少了,现在怕是要挡不住他们了,但愿后方的马队能拦住他们,郑和眼看月赤察儿已经来到了城门口,心中涌起一阵儿担忧,手上的攻势愈加用蒙起来,他现在已经来不及后退,唯有将希望寄托给友军。
“郑将军勿用惊慌,我这就来帮你。”正在紧急关头,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接着嗖嗖几支羽箭射中了最前方的几名怯薛,一名面带精钢面具、骑着朱红色宝马、手持长枪的勇将策马迎向忽都答儿。
“好!”郑和知道这是李悠来了,当下大喜过望,不再担心城门被攻破,专心地对付起挡在忽必烈面前的最后几名怯薛军来。
李悠手中的沥泉枪犹如蛟龙出海,携着劲风向月赤察儿袭去,月赤察儿仓促应战,不到数个回合就被李悠打落手中弯刀,沥泉枪乘机刺入他的胸口,李悠双臂猛地用力,将忽都答儿的尸首挑起,砸向赶来救援的玉昔帖木儿,猝不及防的玉昔帖木儿被砸落马下,他的脑袋被朱龙马踩得粉碎,至此忽必烈的四名怯薛长已经有安童、月赤察儿和玉昔帖木儿三位死在了李悠手中,如今只剩下保护着真金和甘麻剌的忽都答儿还在人世,不过从现在大都城中的局势来看,他的死亡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不远处,范文虎的亲卫见到眼前这一幕,不禁惊慌起来,他们投靠蒙元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可要是命都没了,这一切可就成空了,范文虎闻言眼神闪烁不已,不由自主地看向某处。
在连续斩杀月赤察儿和玉昔帖木儿之后,李悠马不停蹄地冲向忽必烈,这么一会儿的功夫郑和、王景弘等人几乎已经将忽必烈身边的怯薛清理干净,趁着最后几名怯薛正拼死抵挡郑和的时候,李悠伸出沥泉枪直指忽必烈的咽喉。
忽必烈还想举起弯刀挡住李悠的进攻,可是久疏战阵的他又如何能挡得住武力值高达112的李悠?长枪轻轻一抖就弹开弯刀,刺入忽必烈的咽喉,铁木真的孙子、托雷的第四子、蒙古人的薛禅汗。大元的皇帝就此殒命。(未完待续。)
第476章 诸王末日
“大汗!”看到李悠手中的沥泉枪刺入忽必烈的咽喉,全场的元军将士都陷入短暂地失神,脑子中一片空白,伟大的薛禅汗就这样死了?
“杀!”蒙古士兵如遭雷轰,大宋联军这边却是士气大振,眼见忽必烈已然殒命,他们趁着敌军心神失守,立刻展开进攻,只一刹那的功夫,方才攻到城门口的怯薛军又被打了回去,在他们身后无数大宋联军的士兵们鱼贯而入,城中的兵力已经开始占据上风。
“今日不可放走一名忽必烈的子嗣!”李悠高声呼喊着冲入元军阵中,而在大都城其他城门,樊文超、杨亮节以及其他大宋的将领们也带着手下的士兵缓慢但坚定地向前方的元军逼去,他们宁肯付出更大的伤亡也不让任何一名敌军突破自己的防线。
郑和与王景弘分列李悠左右,三人如同一道箭矢撕裂了怯薛军的阵型,身后大明的骑兵紧随而上,肆无忌惮的收割着怯薛军和五军亲卫的生命,此前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在忽必烈死后已经没了和他们正面决胜的勇气,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跑,试图找出一条生路来,阿合马等异族大臣手忙脚乱的扯下身上华贵的衣服,以免招致宋军的重点照顾,陈岩等汉人官员不断叫苦,自己还以为得遇明主,能做出一番事业,没想到如今却落入了汉人的包围之中,唯独忽都答儿还保持着一丝清明,他命令那两名身穿真金、甘麻剌衣服的怯薛领军冲真转移宋军的注意力,自己则吩咐心腹亲卫悄悄带着他俩离开。
“太子殿下,小王爷,你们记住了一会儿若是没有机会就跪地向汉人投降吧,你们现在都是普通士卒的打扮,或许那些汉人不会为难你们。”此前宋军少有随意杀戮战俘的经历,所以忽都答儿还抱有万一的希望,“成吉思汗当年也有向敌人屈膝的时候,你们要谨记先祖的经历,暂时忍辱负重,等时机一到就赶紧逃出去,带着千军万马来洗刷今日的耻辱。”
“我们会做到的。”真金和甘麻剌忍着无尽的悲痛,死死地盯着前方那名戴着面具的将领,将来若是他落到自己手中,必定要让他品尝人间最大的痛苦,说罢几名亲卫簇拥着他俩就偷偷摸摸的移向后方,试图避开此处。
而忽都答儿已经没了逃跑的机会,他抽出弯刀迎向李悠,心中默默念叨着,或许自己马上就要追随安童、月赤察儿和玉昔帖木儿他们的脚步了吧?这样也好,生前我们是薛禅汗的四大怯薛长,死了之后我们也会一起守护大汗。
忽都答儿同样不是李悠的对手,苦苦支撑了三五个回合之后还是被李悠横扫一枪抽落马下,接着长枪狠狠刺下,将他的尸首钉在了地上。
“忽都答儿将军!”护送真金和甘麻剌离开的士兵们发出悲鸣,然后果决的转过头去,试图掩护着真金和甘麻剌退到后方。
杀了忽都答儿之后李悠更不停歇,接着又率军冲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