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敦煌变文集新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廿二、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二)
 
□□□□□□,争般于家不孝,
□□□□□□,到处崇重恶人,
□□□□□□,不识人间罪福,
□□□□□等,此是最下之下。
□□□□□衢,冲突贤良之□,
□□□□□□倾,更须受尽百生身。
□□□□□□分,逢人岂解行礼让,
□□□□□□●,劝着经营便努●。
□□□□□□情,结伴离家街巷里,
三三五五等闲去,影响经旬舍不归。
慈母心心只是忧,恐怕这儿落奸便,
恶人●点连形(刑)狱,到此●人救得伊。
倚门只是妄(望)归来,过尽人行都不见,
罗袖班班新泪点,一心专忆外头儿。
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图)被老时,
可料长成都不孝,直饶十个也何为。
始从怀抱作婴孩,长大成人六尺材,
弃德辈(背)恩多五逆,惟行不孝纵痴咍。
三年乳哺由(犹)闲事,十月怀耽足可哀;
每见二亲多慢易,不生恭敬唱将来。
经云:不生恭敬,弃恩(德)辈(背)恩,●有人(仁)慈,不孝礼仪。过去九十一劫,有一罪人不孝父母,常行五逆,死后当堕大坑地狱,头上长有铁轮盘旋。不惟顶上。

直为罪根深重,都缘不孝二亲,
从此扑入坑中,常有铁轮在顶。
动经千劫万劫,不知早晚复人身。
一落此中千万劫,昼夜常受苦辛,
为缘不孝堕深坑,受苦●因得暂停。
昼夜铁轮居顶上,早经百劫与千生,
劝君行孝莫因循,子细思量这个身。
咽苦吐甘台举得,莫教孤负阿娘恩。
供承随顺遣心安,父母时长见喜欢,
孝行永标经史上,直教万代广流传。
怀耽十月千般苦,起坐身心早晚安。
都讲阇黎着气力,如擎重担唱看看。

经云:阿娘怀子,十月间(艰)辛。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

十月怀耽弟子身,昼夜恰如持重担;
翠眉桃脸潜移改,●(ィ┥瓢道锢础
行亦愁,座(坐)亦愁,怀耽十月枑(抵)千秋;
昏昏不醉长如醉,兀兀无忧恰似忧。
悦耳管弦成逆耳,含羞到此不能羞;
直须分免(娩)蒙平善,慈母心安始彻头,
十月怀耽弟子,昼夜身心不安;
形容日日衰羸,即渐转加憔悴。
几度亲情屈唤,无心拟去相随,
纵然家内延宾,实是懒陪欢笑。
龙发不梳累月,凤钗不插经旬,
装台污见眼前,鸾镜任从尘土。
自于怀任腹中子,旧日装梳不欲为;
思量十月养君多,争忍因循不报恩。
阿娘消瘦如花貌,变化萎黄疾病多,
云鬓不梳经数月,凤钗抛掷如闲事。
不遂少(小)姑花下去,懒陪伯母趁娇儿,
几度亲情命看花,数遍藏钩夜欢笑。
百般美味不刑(形)相,
这身无病如长病,拓颊终朝复皱眉。
百般美味不刑(形)相,是种珍修(羞)不尝啜,
甘甜纵吃如黄櫱,口苦舌干不欲餐。
怀耽十月欲将临,苦切之声不忍闻,
千回念佛求加护,万遍烧香请世尊。
将临十月怯身灾,秖怕●常一念催,
那边礼佛声辽(嘹)亮,这伴全(金)经次第开。
共宰猪羊无两种,血流遍地唱将来。

经云:月满生时,受诸苦痛,须臾好恶,只恐●常。如煞猪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

奉劝坐中弟子,大须孝养二亲。
晨朝问信起居,且莫失恭颜色。
父母忽然处分,辄莫应对二亲。
夕阳出入兢兢,此者是其孝子。
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交亏。
十月迢迢在母胎,乞求分免(娩)诞婴孩,
三朝为喜蒙平善,满月延僧息鄣灾。
邻里争怜看不足,亲情瞻嘱意徘徊,
从此阿娘伶不已,吐甘喂饲唱将来。

经云:生得此身,咽甘吐苦。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热忍寒,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

不惮吐甘咽苦,洗浣盖是寻常。
或时忍热忍寒,慈母不辞辛苦。
可忍这身成长后,恣行不孝妄(忘)深恩。
甘甜美味与儿餐,苦涩一般母自吃。
忍热忍寒那思倦,抱持起坐妄(忘)苦辛,
回干就湿是寻常,乳哺三年非●卤。
岂料长成都不孝。妄(忘)却从前掬养恩。

渐离怀抱,身作童子,常系母心,百般忧虑。(下缺) 

 
 
 
 
 
廿三、盂兰盆经讲经文
 
目连依教便修行,供养三尊及大众,
福利遐超于鬼趣,愿我慈亲领受之。
因兹息苦得停酸,免受倒悬三恶道,
离却鬼身休恶趣,得向祇园礼世尊。
因此厥号盂兰盆,接引众生交离苦,
不独当初为目连,兼为今朝座下人。
故知大圣不思议,流向阎浮化群生。
为救世间诸苦难,名曰盂兰清净经。
念观世音菩萨三□佛子

将释此经,大分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第三流通分。三段不同,且初序分。佛子

上来科判即如斯,略与门徒分别说。
向下依经次第陈,不知道理复如何?
大众须生敬重心,知道此经行孝行。
各各敛心合掌着,经文次第唱将来。

经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子

西方梵语名佛陀,此土翻为求觉者,
自觉觉他觉圆满,觉行周圆号世尊。
于中三觉不思议,别日与门徒广分别,
今且略明微妙义,愿闻罪障得消除。

言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子

舍卫国者好嘉名,人物英雄心猛利,
国王太子兼长者,诸佛如来往彼中。
给孤长者须达,闻佛功德心中喜,
火急归来造精舍,便买祇陀太子园。
四十里地布黄金,建造如来说法处。
殿宇楼台侵日月,池庭华果用庄严。
我佛当日在彼中,说这盂兰清净教。
为救目连慈母罪,免交受苦得生天。
上来多段义不同,●说经文成就义。
从此下文是别序,目连得道复如何?
大众须生敬重心,六通之名当解释。
各各虔恭合掌着,目连得道唱将来。

经云:大目揵连始得六通。佛子

恰似世间慈母身,养得子时登官位。
威势人间皆总怕,自出分忧佐大唐。
忽然忆着我耶娘,取向本州岛丞(承)侍奉。
所得财物买珠瑱,将来奉献我慈亲。
百味珍羞皆恭(供)给,朝朝将心亲侍奉,
若也闷来交合曲,音声歌舞不曾休。
朝朝甘脆父母前,日夜寻常居左右。
所要之徒皆与人,意徒孝行遣人传。
今此目连亦复然,得道恰似为官位。
忆得先亡念慈亲,堕落三涂阿那边,
遂将天眼更遥观,欲觅尊亲拟供养。
直为亡来年岁久,不知神识落何方。
身今证得六神通,根本还因于父母。
罗汉六通为第一,愿报当初养育恩。
今此向下一唱经,欲度父母报恩处。
大众好生合掌着,经文有即唱将来。

经云:目连欲度父母,报乳脯(哺)之恩。佛子自得既圆,应合救物。怀其孝行,欲报重恩。经云度者,即是度脱,报恩两字,通摽(标)经题。且夫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是以目连报其恩德。佛子

目连自得既周圆,理合救其亲父母,
心里为怀行孝行,报答从来养育恩。
人生在世合如斯,父母深恩须报答,
想得当初养育我,受苦怀担不可论。
除其孝顺在眼前,供给所须不阙乏,
假使碎身于万劫,不能报答一毫恩。
将知恩德大难酬,我佛如来再三说,
奉劝座下佛弟子,大须孝顺莫因循。

佛子故父母恩重经云:父母有十种恩,卒难报答。一者怀胎守护恩,二者临产受苦恩,三者生子妄(忘)忧恩,四者咽苦吐甘恩,五者回干就湿恩,六者乳脯(哺)养育恩,七者洗濯不净恩,八者为造恶业恩,九者远行忆念恩,十者究竟怜愍恩。佛子

适来虽烈(列)十恩名,义理差殊都未解,
门徒若要细分别,先生敬重后依行,
第一怀担守护恩,十月胎中常负重,
慈母将心忧●(孩)子,恐怕胎中不得安。
生时受苦命如斯,赤血滂沓(沱)魂魄散,
时向(饷)之间潘却命,由(犹)怕●儿有损殇。
生了心中便喜欢,忘却忧愁如(而)快乐。
眷属亲情皆总喜,庆贺今朝母子安。
渐渐●儿长大时,咽苦吐甘为●子,
干处唯留与子眠,湿处回将母自卧。
乳脯(哺)养育不辞劳,洗濯之时无懈惓。
寒热都来为闲事,怜念由(犹)如掌上珠。
年登十五母由(犹)忧,恐怕造诸不善业。
走去心中常忆念,佛前发愿早归来。
四时八节眼前无,不觉目中双泪下,
时向(饷)之间不得见,恛惶惆怅似汤煎。

佛子

他家孝顺阿耶娘,不孝之男造恶业,
他州外乡逐乐去,父母肝肠寸寸断。

佛子

他家若是孝顺儿,解向家中亲侍奉,
若是心中不孝顺,逃走他乡总不归。
因循向外岁年深,逐乐何曾忆父母,
所得钱财别处用,肯解将来献二亲。
将知世界逆众生,罪过愚庸不可说,
不报其恩不孝顺,堕向三涂恶道中。
奉劝门徒诸信心,莫作如斯不孝人,
学取目连心里事,命终必定见慈尊。

佛子

上来道理转殷勤,闻道还须行孝行,
不但自家心里事,也令众罪速消除。

盂兰盆经

邈观故题:此经赞●不思宜,留传天下众人知。有缘得遇诸●见,莲花会里与君倚。 

 
 
 
             卷三

 
 
 
一、太子成道经一卷
 
我本师释迦牟尼求菩提缘,于过去无量世时,百千万劫,多生波罗奈国。广发四弘誓愿,为求无上菩提。不惜身命,常以己身一切万物,给施众生。慈力王时,见五夜叉,为啖人血肉,饥火所逼。其王哀●(愍),以身布施,穑逡共妗8枥酢彩薄常罱厣硖澹诮谥Ы狻J跏保罟删绕漯搿T鹿馔跏保灰皇飨拢┩非П椋笃渲腔邸1Φ仆酢彩薄常嗌砬ы瑁┭街罘穑砩先嫉魄д怠H鴪释踝邮保嵘砬П椋ぜ闷涠龌ⅰOご锾又保憧蟛兀际┮磺屑⒍銎斗χ恕A畹帽ヂ<嫠泄瞧拮酉舐砥哒涞龋┯胍磺兄谏;蚴蔽酰蚴薄参程樱灿凇巢弈喂俏逄熘牵嵘砩崦┲谏蛔魑选7堑簧缡牵偾蛞诮伲飞硇摹
发其大愿,种种苦行,令其心愿满足。故于三无数劫中,精修苦行。只为功充果满,上生兜●陀天宫之中。〔其欲界如是。其六天者:一、四天王天;二、刀(忉〕利天;三、须夜魔天;四、兜●陀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如来世尊,补在第四天中云云〕。由前正愿,而得成佛,以法化诸天众。兜●陀天,是补佛之处。其波罗奈国者,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心,百亿日月之宰。一切人贤多生此中。过去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受记。其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故余(余)天不补,其佛定补在兜●陀天。何故?已上泰寂,已下泰闹。此兜●陀天是平等之处。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补在此天。未来弥勒尊佛今在兜●陀天上,为诸天众说法,化度后代众生有缘,人寿八万四千岁。壤佉王之时,具四众之兵,乘有自然之宝,从兜●陀天降下阎浮提,生大圣婆罗门家,亦修苦行,从凡而成佛道。何名兜●陀天?兜名少欲,●名知足,少欲号曰兜●陀天也。无数劫中,积修万行,施〔舍〕头目髓脑实甚难。兜●陀天补佛之处。即今说法化诸天,此是亦生相也。

吟上从兜●降人间,托荫王宫为生相。
九龙齐温香和水,净浴莲花叶上身。
圣主摩耶往后园,彩女频(嫔)妃奏乐喧。
鱼透碧波堪上岸,无忧花树最宜观。
无忧花树叶敷荣,夫人缓步彼中行。
举手或攀枝余叶,释迦圣主袖中生。
释迦慈父降生来,还从右胁出身胎。
九龙吐水早是贵,千轮足下瑞莲开。
阿斯陀仙启大王,此令瑞应极祯祥。
不是寻常等闲事,必作菩提大法王。
前生以殿下结良缘,贱妾如今岂敢专。
是日耶输再三请,太子当时脱指环。
长生不恋世荣华,厌患王宫为太子。
舍却轮王七宝位,夜半逾城愿出家。
六时苦行在山中,鸟兽同居为伴侣。
日食麻麦求胜行,雪山修道证菩提。
见人为恶处强攒头,闻道讲经佯不听。
今生小善总不曾作,来世觅人〔身〕大教难。
火宅忙忙何日休,五欲终朝生死苦,
不似听经求解脱,学佛修行能不能,
能者严心合掌着,经题名目唱将来。

是时净饭大王,为宫中无太子,优闷寻常不乐。或于一日,作一梦,〔梦见〕双陆频输者,明日〔即〕问大臣是何意旨?大臣答曰:「陛下梦见双陆频输者,为宫中无太子,所以频输。」大王问大臣,如何求得太子?大臣奏大王曰:「城南满江树下,有一天祀神,善能求恩乞福。往求太子,必合容许。」是时大王排枇鸾(銮)驾,亲自便往天祀神边。甚生队仗:白月纔沈形,红日初生。仪仗才行,天下晏静。烂满锦衣花璨璨,无边神女●(貌)萤萤。是时大王便到天祀神边,索酒亲自发愿:

吟拨掉乘船过大江,神前倾酒三五●。
倾伾不为诸余事,男女相兼乞一双。

夫人道:「大王何必多贪?求男是男,求女是女。一双难为求觅。」夫人索酒亲自发愿浇来甚道:若是得男,神头上伞盖左转一匝,〔若是〕得女,神道头上伞盖右转一匝。便乃浇酒云云:

拨掉乘船过大池,尽情歌舞乐神只。
歌舞不缘别余事,伏愿大王乞〔一〕个儿。

其神头上伞盖即〔便〕左转。大王共夫人发愿已讫,回鸾驾却入宫中。或于一日,便上彩云楼上,谋闷之次,便乃睡着。作一贵梦,忽然惊觉,遍体汗流。遂奏大王,具说上事:「贱妾彩云楼上作一圣梦。梦见从天降下日轮,日轮之内,乃见一孩儿,十相具足,甚是端严。兼乘六牙白象,从妾顶门而入,在右胁下安之。其梦如何,不敢〔不〕奏。」大王遂问旨臣,〔旨臣〕答曰:「助大王喜,合生贵子。」大王闻〔说〕,欢喜非常。

吟始从兜率降人间,托荫王宫为生相。
九龙齐温香和水,争浴莲花叶王(上)身。

不经旬日之间,便即夫人有孕。虽然怀孕十月,却乃愁忧。遂奏大王,如何计教,得免其忧。大王便语夫人,后园之内,有一灵树,号曰无忧。遂遣夫人令往观看,得免其忧。遂遣排枇后园观看。甚生队仗?〔是日也〕,敷千重之锦绣,张万道之花筵。夫人据行,频(
嫔)妃从后。

吟圣主摩耶往后园,彩女频(嫔)妃奏乐喧。
鱼透碧波堪赏翫,无忧花色最宜观。

喜乐之次,腹中不安,欲似〔临〕产。乃〔遣〕姨母波阇波提抱腰,夫人手攀树枝,彩女将金盘承接太子。

吟无忧华树叶敷荣,夫人彼中缓步行。
举手或攀枝余叶,释迦圣主袖中生。

是时夫人诞生太子已了,无人扶接。其此太子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莲花捧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吟释迦慈父降生来,还从右胁出身胎。
九龙吐水早是●(贵),千轮足下有瑞莲开。

大王〔闻之〕,非常惊愕。我是金轮王孙,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王一天下,粟散天子王一国。此子口云天上天下,为(唯)我独尊者,何已斯事。〔心中不决〕,必须召取相师,则知委由。遂乃出敕召为相师。忽有一仙人向前揭敕,口云:「我擅能上上相。」大王闻说,即诏相师。阿斯陀仙人蒙诏,即至殿前。大王告其仙人:「朕生一子,以(与)世间〔人〕有殊,不委是凡是圣?伏愿仙人者,〔与〕朕相之。」大王遣宫人抱其太子,度与仙人。仙人抱得太子,悲泣流泪。大王见仙人雨泪,即便问之仙人曰:「朕生●(贵)子,欢喜非常。仙人因何悲泣雨泪?」「大王莫怪,〔此〕孩子不诏世间。证得无上菩提之时,我缘不遇,所以悲泣。」仙人相太子已了,便奏大王。仙人答曰:

吟阿斯陀仙启大王,太子瑞应极祯祥。
不是寻〔常〕等闲事,必作●上大法王。

是时相太子已讫。渐渐长大,习学人间伎艺,总乃得成。或于一日,太子愁忧不乐,专心学善,不恋人间。大王问知,亦生忧闷。大臣云:「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臣启大王,臣〔有〕计。」大王又问臣有何计?诸臣奏曰:「但遣〔取〕一伴恋之人,〔必合解忧〕。」「何者为伴恋之人?」「取一新妇,便是伴恋〔之人〕。」大王〔遂〕排备,便〔与〕取新妇。太子闻说,遂奏大王:「若〔与〕儿取其新妇,令巧匠造一金指环,〔儿〕手上带之。父母及儿三人知,余人不知。若与儿有缘,知儿手上金指环者,则为夫妇。」大王闻太子奏对,遂遣国门高缚彩楼。召其合国人民,有在室女者,尽令于彩云楼下齐集,当令太子,自拣婚对。太子于彩楼上,便私发愿:若是前生眷属者,知我手上有金指环。知者即为夫妇。实时有释种婆罗门,名摩诃那摩女耶输陀罗望彩楼上,便思发言:

吟前生与殿下法(结)良缘,贱妾如今岂敢专,
是日耶输再三请,太子当时脱指环。

余残诸女,尽皆分散,各自还家。只残耶输陀罗一身。太子遂问〔其女:「夫人能行三从,我纳为妻。不能行者,回归亦得。」耶□(输)陀罗问太子云:「何名三从?」妇女〕有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及至夫亡,任从长子。但●(某)有一交言语,说与夫人,从你不从?」耶输答曰:「争敢不从。」若〔是〕夫人行道,太子座禅,太子行道,夫人坐禅。

后于一时,与父王俱游至王田所。政(正)见时人●(耕)种收●,极甚劳力。复见壤虫乌鹊啄噉,深生慈愍,在于阎浮提树下,寂然而座,思念欲界苦恼。大王遂问太子,有何不乐。殿下奏大王曰:「宫中谋闷,所以不乐。拟往观看,不敢不奏。」大王问知,遂遣车匿被●●白马,遣太子观看。到于东门,忽见一人,忙忙急走。殿下见之,非常惊怪。便遣车匿问之,「有何速事?」「我缘家中有一产妇,欲生其子,痛苦非常,所以奔走。」殿下问言:「即一人有忙〔
之事〕,诸余人总有不?」「是〔余〕世人,殿下亦然。」太子闻说,愁忧不乐,便却还宫。父王闻道太子还宫,遂遣美人,观其太子颜状,必合欢喜。宫人奏大王曰:「太子还宫,更加愁闷。」父王闻说,亦与愁忧。更添音乐,百般悦乐〔太子。太子〕闻乐,转更愁忧。处分车匿,来晨被与朱〔●〕●〔白〕马,亦往观看。遂出南门,忽尔行次,见一老人,发白面皱,形容燋燋。遂遣车匿,问其老人,曲脊柱杖,君是何〔人〕?老人答曰:「我是老人。」太子问曰:「何名老人?」老人答曰:

眼闇都缘不弁色,耳聋高语不闻声。
欲行三里二里时,四回五回头歇吟。
少年莫笑老人频(贫),老人不夺少年春。
此老老人不将去,此老还留与后人。

太子遂问:「即此老人〔一〕个老,为复尽皆如此?」「殿下!大晒尊高,老相亦复如是。」太子闻已,愁忧不乐,却归〔回入〕宫中。父王闻道太子还宫,遂遣宫人存问〔太子〕。太子蒙问,展转愁忧。大王闻知,亦皆加愁不乐。遂加音乐欢悦太子,太子愁忧不止。遂遣车匿被于●●白马,遂向西门于前游观。观看之次,忽见一人劣瘦,置其药碗,在于头边。遂遣车匿问之。「公是何人?」「我是病儿。」「何名病儿?」「地水火风,四大〔成身〕,一大不调,则百脉病起,此名病儿。」「则公一个病,但是诸人亦复如然?」「殿下尊高,并亦如是!」

拔剑平四海,横戈敌万夫。
一朝床上卧,还要两〔人〕扶。

太子闻知,亦加不悦,便乃还宫。大王闻知,遂唤太子,「吾从养汝,只是怀忧。昨日游行观看,见于何物?」太子奏大王曰:「西门观看,不见别余,见一病儿,倍加劣瘦。遂遣车匿问之,『则君一人如此,诸人亦然?』『殿下位即尊高,病相亦皆如是。』遂乃愁忧,大王何必怪之。」遂遣宫人引于太子。〔太子〕愁忧不散。于前来日游于散闷,巡于北门。观看之次,忽见一人卧于荒郊,●胀烂坏,四畔有人,高声哭叫。殿下遂唤车匿问之,「此是何人?」丧主答曰:「
此是死人。」「〔何名死人〕?」「即此一个人死,诸人亦然?」殿下!

国王之位大尊高,煞鬼临头无处逃。
死相之身皆若此,还漂苦海浪滔滔。

太子闻说死相,更乃愁忧,便却还宫。大王闻太子还宫,遂交亲唤殿下。蒙诏遂见大王,〔大王〕问其太子:

若说人间恩爱,不过父子之情。
若说此世因缘,莫若亲生男女。
假使百虫七鸟,〔●●犹为子此身。
堕落五道三涂,皆是为男为女〕,
金银珍宝无数,要者任意〔不〕难。
若能取我眼睛,心里也能潘得。
取我怀中怜爱子,千生万劫实难潘。
然须有示多恩爱,作福还须自家当。
父王作罪父王当,太子他家不受殃。
阿娘作罪阿娘受,女且无因替阿娘。
自身作罪自知非,莫怨他家妻及儿。
自作业时应自受,他家不肯与你入阿鼻。
父与母子妻及儿。欲拟相留且暂待。
争我此时浮业断,死王嗔怒怕来迟。
煞鬼不怕你兄弟多,任君眷属总偻罗。
黑绳系项牵将去,地狱里还交度奈河。
遮莫你偻罗上陵天,南州北郡置庄田。
未待此身裁与谢,商量男女拟分钱。
大儿右道取东畔,小者莫疑取西边。
恶业是门徒自造着,别人不肯与你入黄泉。

见说如是罪事,更乃愁忧。遂遣车匿被于●●,往出城去。观看之次,在于路上,或见一人,削发染衣,〔威〕仪祥〔序〕,真似象王。太子忽见,遂遣车匿向前问之,君是何人?」「我是师僧。」「何名师僧?」「诸漏已尽,●复烦恼。衣生架上,饭生盂中,此是师僧。」太子闻说,非常喜悦,急便下马,顶礼三宝。〔便问三宝〕,「汝是谁之弟子?」「我师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释迦牟尼佛是我〔之〕师。」太子闻说,便问三宝,「如〔何〕修行,得证此身?」「悍劳忍苦,六时行道,饶益众生,乃获此身。」太子闻说,当便欢喜,顶礼却归宫中。父王闻道太子归宫,遣人观占太子喜〔已不喜〕?宫人却奏〔大王〕:「太子今日,非常喜说(悦)。」太子还宫,共妻耶输陀罗倍加精进。六时行道,无时有阙。二月八日,夜半子时,四天王唤于太子,出家时至。太子闻唤,便遣车匿被于●●,便拟往于雪山。向后有事,未了我身,觅其解脱。向后宫人彩女,苦切嚎咷。遂唤夫人向前,有其付嘱。别无留别。留一瓣美香,若有灾难之时,但烧此香,望雪山会上,启告于我。是时〔太子〕,四天王捧马足,便即逾城。以手即着玉鞭,指其耶输腹有胤(孕)。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见一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临去之时,宫人睡着,彩女昏迷。太子拟去,思〔忖〕再三,恐为宫人受其苦楚,遂乃城上,留其马踪。太子共四天王便往雪山修道。

已经十月,耶输降下一男。父王闻之,拍案大怒。我儿雪山修道,不经一年已来,新妇因何生其孩子。遂遣武士殿前,穿一方丈火坑,满坑着火,令推新妇并及孩子入于火坑。大王发愿:实是朕之孙子,令推火坑,变作清凉池。大王发愿已讫,便令武士推去新妇兼及孩儿。临推入火坑之时,〔新妇〕索香炉发愿,甚道:

却唤危中也大危,雪山会上亦合知。
贱妾者一身犹乍可,莫交辜负一孩儿。

发愿已讫,武士推新妇及以孩儿,便令入火,推入火已。其火坑,世尊以慈光照,变作清凉之池。池内有两●(朵)莲花,母子各坐一●。武士遂奏大王,其新妇推入火坑,并烧不煞。父王闻之,便知是我孙子。则唤新妇近前,〔即知新妇〕无虚。新妇〔便〕辞父王,亦拟雪山修道。新妇既去者,父王亦不敢留连,大王遂乃处分新妇,甚道:

吟夫人已解别阳台,此事如莲火里开。
晓镜罢看桃李面,●云休插凤凰钗。
无明海水从资(兹)竭,烦恼藂林任意摧。

努力向鹫峰修圣道,新妇莫慵谗不擎却回来。处分新妇已讫,新妇便辞大王,往至雪山,亦随〔修〕道。一呼善来,变成男子,随佛出家,证得阿罗汉。其子号曰罗●罗密行。

为我能知知,现为我长子。
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太子成道经一卷

此内及外,更有诸妙理,不及具细。谁人乐者,寻成佛因由,则微细甚精妙也。

日食一麻或一麦,长斋座禅观行,成登正觉,熙连河沐浴,六年苦行气力劣,若树神把手引之,出于彼岸。取吉祥草座为道埸,先开有教,利益群情,是何人也。最初说法为五俱轮,此续空宗便令悟解。欲说大乘,先明教主:

吟欲知教法之由渐,先明我佛如来。
始从兜●降人间,托荫王宫为太子。
舍却世间一切事,雪山修道证●。
先开有教益群情,此说空宗令悟解。
后向雪山谈妙法,益今利后不思议。
忽然众集雨天花,毫光远照东方界。
弥勒共文殊亲问答,因兹众会得闻经。
二深先昌敬群情,秋子上群偏领解。
扇拂糟糠令避席,开是悟人说真宗。
至者因喻晓深宗,说彼如来同长者。
火宅门前化诸子,到来齐上天牛车。
四大声闻悟一乘,例皆之心生信解。
还似世人无福德,忽因长者付家财。
一云使雨闰(润)方苗,三草闲花皆结实。
五性三乘闻妙法,随根受道各修行。
为彼当来得佛时,国土因缘多名字。
十号圆明皆具足,庄严世界地琉璃。
过去东方万八千,久远大通智胜佛。
我等须为听法众,早闻妙理结因缘。
三周化利患周圆,三根总受如来法。
五百高明齐得记,还与亲友示衣珠。
受学无学亦同愁,上中下品皆蒙记。
正法像法经多劫,地平如掌宝庄严。
●(譬)奴(如)凿井向高源,见彼土干知水远。
湿土如渥知游水,净水持取大乘经。
适来和尚说其真,修行弟子莫因巡。
各自念佛归舍去,来迟莫遣阿婆嗔。(全文完)

附录

迦维卫国净饭王,悉达太子厌无常。
誓求无上菩提果,夜半踰城座道场。
太子十九远离宫,夜半腾身入九重。
莫怪不辞父王去,修行暂到雪山中。
二月八日夜踰城,行至雪山犹未明。
父王忆念号咷哭,姨母搥●(胸)发大声。
太子行至檀特山,山家修道有何难。
誓愿发心离宫阙,降魔成道度人天。
雪山修道定安禅,苦行真心难更难。
日食一麻或一麦,●鹊巢居顶上安。
发遣车匿却回归,●骠(●)步步泪双垂。
车匿闻言声哽咽,浑搥自扑告夫人。
父闻惊走出宫门,姨母号咷问去因。
怨恨去时不相报,肝肠寸断更无踪。
父王为子纳耶输,颜色美貌世间无。
彩女如仙都不顾,一心修道向真如。
踰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