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经民间故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迁到哪儿去好呢?哪儿才能找到像这儿这样丰美的水草呢?”它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去找国王谈判,便动身到王城中。
城中的百姓,看到这么一只雄珍的大鹿健步入城,十分吃惊,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们国王心地善良,为人慈悲,专行仁政,所以感动圣鹿来朝。”他们认为这是一桩非常吉祥的事,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捕捉或阻拦鹿王。
鹿王走到国王面前,跪下说:“我们在大王的国境内生活,指望能得到大王的庇护,安居乐业,没想到近来经常受到猎人的袭击,每次都死伤很多、损失惨重。听说大王欢喜吃鹿肉,我们也不敢逃避,只希望大王能告诉我们每天需要几头鹿,我们一定相互推选,每日如数自愿前来,绝不欺骗大王。老天爷是慈悲为怀的,希望大王能可怜我们!”
国王听了鹿王的这番话,心中十分惊讶,对鹿王说:“御厨房每天只用一头鹿就够了,没想到为了每天的一头鹿,让你们死伤这么惨重。如果真像你说的,每天会有一头鹿自动走进我的御厨房,我发誓再也不到森林中去打猎。”
鹿王辞谢了国王后,回到森林中,召集群鹿,向大家宣布与国王谈判的结果。鹿王说:“从此以后,每天只要有一头鹿,为了集体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其他的鹿,就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
群鹿听了鹿王的话,也觉得只能这样了,于是自动排定前去国王御厨房的次序。
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一头鹿自动来到王宫中,国王再也没到森林中打过猎。
轮到进国王御厨房的鹿,在动身前,都要到鹿王面前来辞行。
鹿王总是流着眼泪,勉励它们:“纵生百岁,总有一死,你是为了集体牺牲生命的,是光荣的。你不要害怕、不要怨恨,安心地去吧!”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这天,轮到一头大母鹿去送死。但这头大母鹿腹中,已怀了一头小鹿,眼看就要分娩。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哭着哀求道:“并非我贪生怕死,但我腹中的孩子是无辜的,它有活下去的权利啊!求大王宽限几天,让下一个先去,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一定马上去御厨房报到。”
下一头鹿听说要叫自己先去,也跪在鹿王面前叩头哀求道:“大王!到该我死的那一天,我绝不多说二话。但按规矩,我还能再活一天一夜,让我活够这一天一夜,我才死而无怨。”
鹿王左右为难,心想:“让母鹿去嘛!一下子便害了两条命;让另一头鹿去吧!还没到该它去的时候……”鹿王考虑再三,便让那两头鹿都退下,毅然决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
鹿王到了御厨房后,跪在地上,引颈待宰。
厨师因鹿王以前曾来过一次,所以还记得它;他看到这只雄珍的鹿王,亲自前来就死,觉得非常奇怪,马上跑去报告国王。
国王下令把鹿王牵来,问道:“今天你为什么亲自前来?”
鹿王便把母鹿已怀小鹿,又不忍心以其他鹿替代,所以亲自前来的原因讲了一遍。
国王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说:“真没想到一头牲畜,还会这样杀身成仁!我是一个人,却每天要宰一头鹿,以满足自己的口欲,我真是连鹿王也不如啊!”国王立即让厨师把鹿王放了,从此戒吃鹿肉,并下令全国军民,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人,都不准伤害鹿,若敢违犯,严惩不赦。
鹿王回到森林,又和群鹿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据《六度集经》卷三《鹿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2页。
10。孔雀王的故事
从前,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孔雀。孔雀王有五百位妻子,但它把五百位孔雀妻子都抛弃了,爱恋上一只青雀。青雀最喜欢吃甘露和一种美味的果子,每天清晨,孔雀王都踏着露水,到森林里去吸取甘露,并寻找那种果子。
这个国家的王后患了重病,久治无效。有一天,她在梦中见到一只孔雀,用人话对她说:“您的病,只有用孔雀的肉才可以治。”王后早上醒来,想起这个奇怪的梦,马上告诉国王。
国王听了,立刻命令全国的猎人都去林子里捕捉孔雀。
王后还说:“要是有谁能捉到活的孔雀,我将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并赏他黄金一百斤。”
于是,猎人们纷纷出去搜寻孔雀。他们发现了孔雀王和青雀,一连几天,都悄悄地跟在孔雀王后面,发现他常去给青雀采果子。为了能捉到活的孔雀,猎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们将拌了蜜糖的面粉调成糊状,抹在孔雀王常常经过的大树的树干上。
孔雀王发现了这种甜食,心想:“青雀一定非常爱吃!”便带回一些给青雀,青雀果然非常高兴。就这样,孔雀王每次去采果子的时候,都要带点这种甜食,慢慢地也习以为常了。
过些时候,有位猎人见时机已到,就把同样的面糊抹在自己身上,装死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孔雀王像过去一样,走过来取这种面糊,冷不防的猎人以极快的速度抓住了来到自己身边的孔雀王。
孔雀王看情形,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就问猎人道:“你这样千方百计地抓我,想必是有利可图,我可以告诉你一座金山,它的价值真是难以估计,得到它,你一辈子,甚至你的儿子、孙子,都不会受穷了,你放了我吧!”
猎人不肯答应,他说:“你的话可靠吗?国王已经答应,要给捉住孔雀的猎人一百斤黄金,还许诺将女儿嫁给他呢!我能信你的话吗?”猎人说着,就把孔雀王捆起来,准备带回去献给国王。
孔雀王被猎人抓到国王面前,用人话对国王说:“仁慈的大王啊!请您听我说,给我一点水,我对着它念过咒语以后,喝下去就可以治百病。若是没有效,再杀了我吃我的肉也不迟啊!”
国王一想,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拿孔雀王念过咒语的水给王后喝。
久病不愈的王后喝了这种神珍的水,立刻觉得精神抖擞,身体恢复了健康;不但一切病痛都消失了,而且变得更加年轻、艳丽,光彩照人。
国王又把水分给宫里的其他人喝,个个都变得年轻漂亮、神采奕奕。
大家都很高兴,说:“幸亏国王没杀孔雀,才能得到孔雀念过咒的仙水,医好这么多有病的人。”
孔雀王又说:“大王啊!我医治了宫里那么多人的病,但外面还有很多百姓,受着疾病的折磨。我要对附近的湖施法术,念咒语,这样,整座湖的水都可以治病,全国老百姓喝了湖水,任何病痛都可以痊愈了。若不灵验,您可用棍杖打断我的脚。”
国王答应了。
孔雀王来到湖边,跳到湖中,念了一遍咒语。
老百姓饮了湖水之后,聋子听见了声音、瞎子看见了东西、哑巴开始唱歌说话;多年患佝偻症,不能活动自如的人,也能挺直腰背走路了。人间的一切疑难病症,统统消灭干净。
老百姓们个个欢天喜地,他们得了孔雀王这么大的好处,心里都非常感激。
孔雀王见自己的杀身之祸已经过去,便飞到树上,对国王说:“陛下,您可知道这世间有三个人是最傻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捉我的猎人,还有一个就是大王您。”
国王问:“您解释一下,这话怎讲?”
孔雀王说:“人们都说美色如同烈火,那火是会烧毁自己的性命的。我有五百位妻子,却不满足,还要舍弃她们,千方百计地想要娶青雀为妻。每天清晨、晚上,为了寻找她爱吃的果子,我跑来跑去地,就像差役一样,因为这样才被猎人捕获,差点儿送了自己的命。我说猎人傻,是因为在他捉住我时,我曾经真心诚意地对他说,我知道一座秘密的金山,可以给他一山的黄金,可是他不要这实实在在的一山黄金,和无穷无尽的宝贝,却偏偏听信王后的欺人之言,想娶国王您的女儿为妻。世上的蠢人,都是那个样子!那些妇人们的话,都是些欺人欺世之言,亡国害命,就是这样来的,万万相信不得。她们的话,一万句里也找不出一句真话。您看!王后的病早就治好了,可是她还提不提许给猎人的承诺?可是猎人偏偏要信她的,这猎人不是很愚蠢吗?而大王您,费了那么大力得才得到我,凭藉我珍妙的医术,治好了宫内和全国人民的病,使他们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可是大王您竟然轻易地把我放了,这就是大王您的愚蠢了!”说完,孔雀王拍拍翅膀,腾空而去。
据《六度集经》卷三《孔雀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3页。
11。金鼠
从前有位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他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
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财产多得不计其数,人又很善良,常常帮助别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有困难,便前来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如何辛勤劳动、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做为开业的资本。
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听着,口里连连称是,但是一点也没有改邪归正的决心。他虽照着富人教的办法学做买卖,却仍忘不了吃喝嫖赌;他又试着用各种办法积累财富,但这少得可怜的积累,远不够他花天酒地的开支。没过多久,那些钱就被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后帮助了他五次,可是每次给他的钱,都被年轻人花得一干二净,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实在是非常忧愁,想尽办法开导他、劝说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的粪堆上,有一只死老鼠,便藉机开导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靠这只死老鼠来立业。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贫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干出点事情来。”
正好这时有个讨饭孩子,远远地听到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听到的,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他再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干,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我是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才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办法。现在我有钱了,有恩不报,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用银子做了一张小桌,以宝石璎珞镶为花边,又用金子铸了一只老鼠,把各种名贵的珍珠、宝石,装进金鼠内,塞得满满的,再把金鼠放在小银桌上。他将这份贵重的礼品,送到富人家中,并向他讲述前后经过。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富翁死后,把全部家产都留给这位年轻人。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3页。
12。鹿母夫人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珍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珍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珍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
有一个看到这珍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这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珍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
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江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珍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汁,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家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据《六度集经》卷三《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4页。
13。富人和鳖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鳖。看到那只鳖可怜的样子,想到它可能会被人买去杀掉吃了,心中实在不忍,他就走过去问:“你这只鳖,要卖多少钱?”
卖主知道这个人有的是钱,又富慈悲之心,为了积善放生,出多少钱都不会在乎,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开口说:“一百万钱!要是您想买,就出这么多,少一个子儿也不卖;要是您不想买,也好,我正准备拿它当晚饭吃呢!”
富人一听,立即付他一百万钱,把鳖带回家去,他轻轻地把鳖放入清水中,细心地给它洗干净,找来一些草药,敷在伤口上,然后把它放到附近一条河里,看着它慢慢地游走。
半夜,富人听到门口传来轻轻的“嚓嚓”声,心里非常奇怪。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白天被他放走的那只鳖。
鳖见了他,还没等他开口问,立刻用人的话道:“恩人!
要是今天没有碰到您,我的生命就危险了!我受了您那么大的恩惠,但我只是一只普通的水中之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您的,实在惭愧。我常年在水中生活,多少了解水中的变化,现在我要告诉您,大洪水马上就要来到,请您赶快准备船,收拾东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
富人非常感谢它。第二天早上,他马上去宫中,向国王报告这个消息。
因为富人向来以做好事出名,国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也准备好一切。
过没多久,鳖又来了,它说:“快上船去,洪水来了!你快上船跟着我走,我会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富人立刻跳上船,跟着鳖往安全的地方去。
这时洪水已到,从远处像一堵高墙一般地汹涌而来,奔腾着、咆哮着,卷着漩涡、翻腾着浪花,洪水漫天涌来,铺天盖地。
富人坐在船里,忽然发现大水中有一条蛇跟在船后,就把蛇救上了船。不一会儿,又看见一只狐狸无助地漂在水上,他又想办法把狐狸救上船。
鳖见了他的善行,非常称赞。
没有多远,他又看见有个人在水中漂浮着、挣扎着,正在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富人见了就说:“快救这个人吧!”
然而这次,鳖却坚决地说:“不要救他!不少人的心都是伪善的,他们从来不讲信义,常常是趋炎附势、忘恩负义的。千万不能救他!”
富人说:“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不过,飞鸟走兽我都救了,见人快要淹死了却不救,这也太不仁义了,我实在不忍心啊!”
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将那人救上了船。
鳖见劝说无效,只好叹口气说:“唉!善心的人哪!你会后悔的!”
富人的船由鳖带路,终于战胜洪水,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鳖向富人告辞;蛇和狐狸也各自离去,找它们的住处去了。
狐狸找到一个洞穴,安稳地住在里边。有一天,它发现洞里有古人埋藏着的一百斤金子,立刻高兴地想:“哈!这下子,我可以用它来报恩了!”它急急忙忙地窜出洞,跑去告诉富人:“我受了您的恩惠,保全住性命,心中一直不敢或忘。您知道,我是住在洞穴中的动物;就在我刚找到的那个洞穴里,发现大约有一百斤黄金。这个洞不是墓穴,更不是住宅,我既没偷也没抢,凭空得到这么多金子,愿将它全部送给您,来表示我的谢意。”
富人想:“我要是不拿,也是放在这里白白浪费了,不如拿去救济贫穷百姓。”于是,他跟着狐狸去洞穴取出黄金。
那个被富人从水里救起来的人,见到黄金立即起了贪欲之心,他要求说:“分给我一半!”
富人给了他十斤。
那人嫌太少,威胁说:“好!你不给我吗?那我就去官府告你,说你掘了别人的墓,窃取墓中的黄金,你要被治罪的!”
富人说:“你说的都是谎话!现在洪水刚退,穷人都等着救济,我要把钱分给他们,不能都给你呀!”
那人见富人态度坚决,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便想:“好吧!你不给我那么多金子,别想有好日子过!”他真的去报告官府。
官府把富人抓了送到监狱,关了起来。
狐狸和蛇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着急,它们商量说:“得想个办法,把我们的恩人救出来才行。”
蛇想来想去,忽然心生一计,叫道:“我有办法救他。”说着,它立即到野地里,找到一种很特别的草药,口里衔着它,溜进监狱。看到富人面容憔悴、忧愤交加地坐在那里,蛇心中十分难过;它悄悄地对富人说:“请您别担心,也别发愁,我来救您了。这草药您先妥善收存起来,我马上溜进宫里去咬太子,我的毒是一种剧毒,世上只有这种草药可以治,其他办法都救不了太子的命。太子一旦被毒蛇咬了,国王必定立即征求良医良药,您就可以藉给太子治病的机会出狱。”
蛇果然溜进宫里去咬太子了。
太子的性命垂危,真是急坏了国王。宫中的御医用了各种办法,也无济于事,眼看太子性命难保,国王派人去各地发布命令:“无论是谁,只要能救活太子,我将封他为相国,与他共同治理国家!”
命令也传到狱中。
富人马上自告奋勇,带着蛇送来的草药,去给太子治病。
果然,药到病除,太子立即转危为安。
国王这才松了口气,心中万分高兴。他问富人:“您为什么会被关到狱中呢?”
富人将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国王听。
国王听了叹息道:“唉!这是我的错!我实在是太不了解外面的事情了,让您受苦了!”国王立即下令,将那个诬陷好人的忘恩负义之人处死,封富人为相国,两人共同治理国家。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5页。
14。法施太子的故事
以前有位国王,统治着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他有一个太子,名叫法施。
法施太子性格纯孝,行为规矩,从来不做非礼之事,办起事来小心谨慎,很注意防备瓜田李下之类的嫌疑。
有一次,法施太子由丞相带领去拜见国王的宠妃。太子进退一切按规矩办,一点也没有失礼的地方,但国王的这个宠妃,却是个脾气暴躁、性格淫荡的妇人。
她看见太子相貌堂堂、唇红齿白,不禁动了邪念,伸手就把太子往怀里拉。
太子吓坏了,使劲把手挣脱,拉住丞相说:“快跑!快跑!”
一不小心就把丞相的帽子给碰掉了。
原来丞相是个秃头,平日全凭帽子遮羞,以便在女人面前装风流。太子把他的帽子碰掉,露出大光头,惹得宠妃哈哈大笑,丞相觉得很丢脸,恨死了太子。所以,太子虽然逃掉了,却得罪了宠妃和丞相两个人。
太子走后,宠妃越想越生气。当天晚上,就哭闹着对国王说:“我哪怕再低贱,毕竟是大王的妻子,太子竟然敢对我动手动脚的,有非份之想。大王要是不惩治他,我绝对不依!”
国王说:“我这个儿子品行高洁,非礼勿行、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为。人人都赞他是个少有的君子,他绝对不可能干这种事,你不要胡说八道。”
国王虽然不相信,但经不起宠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枕边进谗言;加上朝廷中又有丞相帮腔,国王也就将信将疑起来。
宠妃逼着国王,非要他处死太子。
国王说:“虎毒不食子,骨肉相残,是天底下最可恶的事,我绝对不能做。
这样吧!我让他离开首都就是了。”
于是,国王派太子去镇守边境,那个地方离首都有八千里路。临行前,国王告诫太子说:“你在外镇守边境,做事一定要顺天理、合人情,要仁慈地对待百姓,不能残害人民;要尊老若亲、爱民若子;行为要检点,不能有丝毫松懈放肆。世上有很多奸诈之徒、不法之事,你要小心注意!”
太子哭拜着说:“我一定把父王的教诲,牢记在心!”遂告别父亲,来到边境。
太子在边境紧衣缩食,日夜辛苦,把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使老少皆安、长幼有序。
远近居民听到太子的善政,纷纷到这儿来定居。
太子来了只不过一年,这儿的居民便增加了一万多户,使这座本来人烟稀少的边境城市,变成繁荣昌盛的大城市。
消息传到首都,国王及后妃都很高兴,觉得太子真有治国之才,百年之后,可以放心地把国家交给他。
但宠妃心中却十分怨恨、害怕,她想:“如果不趁国王健在时除掉太子,等到太子继位,那就对我太不利了!可是,现在国王很喜欢太子,即使再进谗言,也没什么用,怎么办呢?”
她秘密地把丞相召来,两人商量了半天,想出一条毒计。
他们趁国王外出,不在王宫时,用蜡假造国王的印信,再派人到边境假传国王的圣旨说:“你有欺君之罪,朕不忍心当面杀你。圣旨到达之日,马上剜下你的两个眼珠,交付来使带回。”
圣旨传到太子那里,太子手下的官员们谁也不相信国王竟会下这道圣旨,处罚完全无辜的太子。大家都说:“这个使臣一定不是大王派出来的。”
太子却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而违逆父亲的意思,这是最大的不孝。我的主意已定,你们不必多说。”
于是太子大摆宴席,与官员们欢饮了三天。在这三天中,还在城里大量布施,救济那些贫穷孤寡的人。三天之后,太子让手下的官员武士,动手把自己的眼珠剜下来。
但官员武士,没有一个忍心做这么残酷的事。
太子只好到处寻找愿做这件事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草的孩子,许诺给他重赏,才把眼珠剜下,封在盒子里,交给使者。
使者回到首都,把太子的眼珠交给丞相,丞相又把它交给宠妃。
宠妃这才算心满意足。她把太子的眼珠挂在床头,天天对着眼珠骂道:“不肯顺从我,我让你尝尝剜眼的滋味!怎么样?痛快吧!”
那天夜里,国王作了个梦,梦见一只非常大的马蜂,螫伤了太子的眼睛。国王从梦中惊醒,越想越不安,不禁流下泪来说:“莫非我儿子遭到什么横祸了?”
宠妃唯恐事情败露,假意安慰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定是因为你白天思念太子过度,晚上才作这样的恶梦。太子哪里会有什么祸事呢?以后你白天少想一点,晚上也就不会再作恶梦了。”
国王想想也有道理,便把此事放下。
再说太子把眼珠剜下后,就没法再处理政事,只好四处流浪,靠弹琴乞食,苦度时光。
太子有个未婚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