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经民间故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那位理发师给青年理发后,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个青年向来没钱,今天有了一点钱,又买供品、又买香花、又理发、又请和尚的,到底想干什么呀?”他偷偷地趴在门缝上,想看看青年究竟要干什么。结果发现青年竟然把和尚都变成了金币,惊得目瞪口呆,再仔细一想,那青年是怎么布置房子、怎么理发、怎么请和尚吃饭、怎么打、怎么喊的,都记得一清二楚,就高兴地叫道:“嘿!这下我我发财了!”

理发师像青年一样布置好房子,然后上街请了八个和尚,恭恭敬敬地请他们吃完饭,拿起棍子朝着领头的和尚就是一棍,嘴里高声喊:“入角!入角!”老和尚顿时血流满面,一头栽在墙角,大声喊叫起来,吓得拉了一裤子屎。理发师又一棒一个,把其他七个和尚也都打倒在地,和尚们个个号叫不已。

其中一个和尚有点臂力,挣扎着爬起来,一把抱住正在行凶的理发师。
其他几个和尚连滚带爬地,把门打开,冲到街上喊起来:“来人哪!杀人啦!”
四面八方赶来很多人,把理发师抓住了。
大家把理发师送到国王那儿,国王问他为什么要行凶杀人。理发师把自己是怎么看见青年把和尚打成金币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国王不相信,连忙来到青年家里,只见屋角果然放着八大缸金币。
国王问青年:“你的这些金币是从哪里来的?”
青年见隐瞒不住,只好一五一十地讲明事实真相。
国王一听,非常后悔,说:“这些金币本来就是我的,来人,给我抬到王宫去!”
士兵们走上前,正要抬起金币缸,忽然那些金币有的变成毒蛇,有的变成大火。
国王吓坏了,连忙跑出房子。
国王一离开房子,金币又恢复原状。国王明白这些财宝,已经不再属于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
从此,青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据《杂宝藏经》卷十《波罗奈王闻冢间唤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93页。


65。半双破鞋子

 

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种坏风气:父亲年过六十,就让他穿上破鞋子,去看守门户。
当地有兄弟两人,他们的父亲也已年过六十。
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你给爸爸一双破鞋,让他去看守门户。”
弟弟答应了,他从房间里拿出一双破鞋,用刀把它们一截两半,成了四个半只,然后把半双鞋交给父亲,说:“这是哥哥让我给您的,不是我给您的。哥哥让您去看守门户。”
哥哥问:“你为什么把一双鞋剪成四个半只,不给爸爸穿完整的鞋?”
弟弟说:“就剩这么一双鞋,不留下一半,以后有人要用的话怎么办?”
哥哥问:“你还打算留给谁用啊?”
弟弟说:“留给你啊!”
哥哥奇怪地问道:“怎么说是留给我呢?”
弟弟回答说:“你难道就不会老吗?到时候,你的儿子也会让你穿着破鞋去看守门户,所以我把这半双破鞋预留下来,以后好让你用。”
哥哥愣住了,摸摸脑袋,问:“我以后也会这样吗?”
弟弟说:“你不看门,谁看呢?”接着又说:“像这种不孝顺父母的坏风气,实在不应该让它继续下去。”
于是兄弟两人一起来到王宫,向宰相禀明这件事。
宰相又报告国王。
国王便发布命令,废除这种坏风气。
据《杂宝藏经》卷二《弟微谏兄劝王教化天下缘》改编。
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56页。


66。鹦鹉灭火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深山中住着许多鹦鹉,都生活在一座大竹林里,还有许多鸟兽也都生活在其中。
有一天刮大风,刮得竹子东摇西晃,有两棵竹子被大风刮得相互摩擦,突然着起火来。火就着风势越刮越大,许多竹子都燃烧起来,火势渐渐蔓延开来。
在竹林中生活的那些鸟兽,惊恐万状,东奔西逃,又飞又叫,不知如何是好。
一些年小力弱的小鸟、小兽,就被大火活活烧死了。
有一只鹦鹉名叫欢喜首,也生活在这座竹林里,看到群鸟群兽乱飞乱窜的惨状,十分着急,心想:“这些鸟兽多不幸啊!还有那些无辜的小鸟、小兽们,活活葬身火场里,实在太可怜了!怎么办呢?”它突然想到水能灭火,便赶忙飞到山间小溪,用溪水浸透浑身的羽毛,再飞回来,挤出羽毛中的水,洒在熊熊燃烧着的火上。连绵十来里的熊熊大火,岂是几滴水所能熄灭的呢?但鹦鹉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小溪与火场之间,取水灭火。

鹦鹉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天帝释的宫殿突然摇晃起来。天帝释掐指一算,知道下界有一只英勇的鹦鹉,企图扑灭满山遍野的大火,便从天上降下来。
天帝释对鹦鹉说:“大火连绵十来里,凭你一只小小的鹦鹉,怎么扑灭它呢?
算了吧!”
鹦鹉回答说:“这么多的动物,都在这座竹林里生活,竹林一烧毁,它们就会无家可归;再说,大火不扑灭,还有很多动物会被烧死,我怎么能不管呢?我的力量虽然不大,但坚持下去,一定能把火扑灭的。只要能把火扑灭,即使我累死了也心甘情愿。”说着,又向小溪飞去。

天帝释很感动,召来雨师、雨伯,下了一场大雨,把大火浇灭了。
据《杂宝藏经》卷二《佛以智水灭三火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55页。


67。驳足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他的父亲是人,母亲却是一头母狮子。他全身长得与人一样,只有两条腿花纹斑驳,像是狮子腿,所以人们都叫他驳足王。
驳足王有两位夫人,第一夫人出身刹帝利,第二夫人出身婆罗门。有一天,驳足王出城去游玩,他对两个夫人说:“我先走,你们两个随后赶来。谁第一个到,我今天就与她一起游玩,迟到的那个,就自己回宫吧!我今天不见她。”说着就走了。

两个夫人连忙梳妆打扮,各自驾车出发。
第二夫人走到半路,看见路旁有一座祭天的寺庙,心想:“我应该祈祷天神保佑我!”便下车进庙,行香叩头。然后急忙上车,催马加鞭,赶到城外,却没想到第一夫人已先到了。
驳足王果然像事先说的那样,不见迟到的第二夫人,让她一个人自己回王宫。
第二夫人觉得受到莫大的羞辱,一腔怨气不知怎么发泄才好,想来想去,觉得全是天神的不是。“我因为向你行香叩头,才耽误了时间,受到这样的羞辱。
如果天神果真有神通,应该保佑我才对!可见这个天神是骗人的。”心里暗暗定下报复的计划。
驳足王回宫后,第二夫人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曲意逢迎。
驳足王对她仍很喜爱。
有一天,第二夫人对驳足王说:“希望您给我一天的权力,让我在这一天中为所欲为。”驳足王觉得很好玩,就答应她。
第二夫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一批人到那座寺庙,把庙给拆了,并把那里夷成一片平地,出了一口怨气。
那座寺庙的天神自然十分气愤,便想潜入王宫报仇。但是刚到宫门口,便让王宫的守护神挡住了,怎么也进不去,只好恨恨地走了。
在附近的山中,住着一位修道人,一直接受驳足王的供养。每天吃饭时,他便显出神通,从山中飞到王宫,吃完饭再飞回去。这位修道人不吃荤腥,每天只吃粗茶淡饭。有一天,仙人生病,没有来王宫吃饭。这件事让那位寺庙被毁的天神知道了,便化作修道人的样子,要进宫吃饭。王宫的守护神知道这个修道人是假的,便挡在门口不让他进去。

假修道人没办法,就在宫门口吵闹起来。
驳足王一听是修道人的声音,连忙下令:“让修道人进来。”
王宫的守护神见国王下了命令,也就不再阻拦。
假修道人进了王宫,仆人们把他领到修道人平常坐的位子上,端来日常的饭菜。假修道人却不肯吃,指着饭菜,向驳足王大发脾气:“这种粗茶淡饭,连一点鱼肉也没有,难道是用来招待我的吗?”

驳足王说:“因大仙从来就是吃素,所以没让他们给您准备鱼肉。”
假修道人说:“从今以后,我不吃素了,你让他们快给我重做饭菜。”
驳足王连忙让仆人,重做一顿丰盛的饭菜送来。
假修道人吃完,抹抹嘴走了。
第二天,真修道人飞升而来吃饭,看见为他准备的大鱼大肉,大吃一惊,心想:“难道驳足王想要破坏我的修行?”非常生气,责问驳足王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驳足王说:“这是大仙昨天吩咐我做的呀!”
修道人见国王还要巧语掩饰,更加生气,说:“我昨天有病,一天没吃饭,谁到你宫中来了?我知道你是不怀好意,所以这样对待我。好吧!既然如此,我叫你今后吃十二年人肉。”
说完飞上天空,径自回本山,再也不来了。
驳足王也搞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御厨房的厨师忘了买肉,临到要做饭时才想起来,可是已经买不到肉了,他想:“这怎么办呢?驳足王每顿饭一定要吃肉,没有肉就会生气,搞不好还会杀人。”

厨师没办法,提了筐子出门,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点肉。走没多远,他看见地上有个小孩的尸体。厨师看孩子才死没多久,白白胖胖的,四下又无人,心想:“就拿这孩子的肉,救救急吧!”忙将孩子放入筐中,带回厨房。加上各种佐料,做成一盘香喷喷的肉,端到国王面前。

驳足王一尝,叫道:“嘿!今天的肉真是又香又嫩,甘美异常。”他非常喜欢,把一大盘肉全吃完了,接着,他把厨师叫来,问道:“以前我吃的肉,都没有今天的这么好吃。这是什么肉?”

厨师吓了一跳,一下子瘫软在国王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驳足王很奇怪,非要问个水落石出。
厨师说:“如果大王能饶恕我,不治我的罪,我才敢说实话。”
驳足王说:“你放心说吧!无论什么事,我都不怪罪你。”
厨师说:“我昨天有点事,没来得及买肉,今天做饭时没肉,刚好看到一个死小孩,就拿来应急,没想到让大王吃出来了,还求大王饶恕我!”
驳足王一听是人肉,先是大吃一惊,但咋吧咋吧嘴巴,又觉得人肉实在鲜美,便说:“这肉实在太好吃了,从今以后,你要天天弄给我吃。”
厨师一听,慌了手脚,说:“那个死小孩是我偶然碰到的。
大王天天要吃,我上哪儿去找啊?”
驳足王说:“找不到死的,难道没有活的吗?”
厨师说:“那……那是犯法的啊!”
驳足王狞笑着说:“你放心!只要你行为谨慎,不走漏风声,怕什么!万一有人发现,还有我呢!”
厨师只好答应了。
从此,厨师天天偷偷地拐骗残杀儿童,用人肉做成饭菜送给驳足王吃。
这样日复一日,城里的人民恐慌了起来。刚开始有些孩子不见了,人们还不太在意,以为是小孩子自己跑丢了,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
可是接二连三地发生这样的事,许多人家的孩子都不见了,人们便着急了。大家都把孩子关在家中,不让孩子出门,并在街头巷尾布暗哨,发誓要抓住这个偷小孩的坏蛋。
果然,有一天当厨师正要杀一个小孩时,被躲在一旁的人一把抓住了。
城里的人听说抓住了坏蛋,十分高兴,一拥而上,把厨师打了个半死,又用绳子把他捆起来,送到驳足王面前请求治罪。
大家把厨师偷杀小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国王,请国王按国法处治。
可是驳足王听了,竟然一声不吭。
大家很奇怪,又说了一遍,驳足王仍不说话。众人群情激愤,再三请求国王下令处死厨师。
没想到国王站起身来,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们放了他吧!是我让他干的!”便回宫了。
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愣住了,大家这才明白,国内丢失了这么多儿童,罪魁祸首原来就是国王。人们走出王宫,觉得无论如何不能就此罢休。大家聚在一起商量道:“当国王的,理当保护人民,不受侵犯。没想到我们这个国王,竟然这么坏,偷吃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当国王,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把他除掉吧!”

驳足王来洗澡。
于是,大臣和百姓偷偷地埋伏在池塘四周。
驳足王果然来了。
大伙等驳足王洗完澡,刚走出池塘,便一拥而上,把这个坏家伙抓住了。
驳足王一看大臣、百姓气势汹汹地要杀自己,吓得成了一滩泥,叫道:“我是国王,你们怎敢犯上作乱?”
大家说:“当一个国王,应该爱护百姓,你却命令厨师杀人,以吃人肉为乐。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你这样的恶人,所以非杀了你不可。”
驳足王垂下脑袋,无话可说,但仍苦苦哀求道:“我知道我错了!从今以后,我保证再也不吃人肉了,请你们饶了我吧!”
大家说:“你做尽恶事,我们再也不会相信你的鬼话。今天哪怕是天降黑色的雪,你头上长出一条毒蛇来,我们也不会放过你!”说着,一刀把这个恶贯满盈的驳足王杀死了。
据《贤愚经》卷十一《无恼指鬘品》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25页。



68。学舌

 

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翁,家里十分富有,广积金银财宝。他经常请僧人们到家中吃饭,有一次又请僧人赴斋,于是舍利弗、摩诃罗等人就去了。
大富翁看见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亲自前来,十分高兴。加上这一天,大富翁连续遇到好几件喜事:派出去做买卖的商人,安全回来,带回来很多珍宝;国王把好几座村庄分封给他;妻子怀孕期满,正好生了个男孩。三喜临门,舍利弗又带人来赴斋,更是喜上加喜,富翁眉开眼笑,亲自迎出门来。

舍利弗等人进了门,接受富翁的供养。吃完饭,富翁又端上水来,并在舍利弗面前摆上小床座,请舍利弗坐下说法。
舍利弗便念了一首偈语,表示祝福:
今天吉利得好报,种种喜事全来到。
誓愿虔诚念十力,日后更比今天好。
富翁听后非常欢喜,忙取出两块细软的好布,布施给舍利弗,不过没给摩诃罗等其他人。
摩诃罗回到寺庙,想起当天的事,觉得很懊恼,心想:“为什么舍利弗能得到那两块好布,我就得不到呢?对了!舍利弗之所以得到,是因为他念的偈语,获得富翁的欢心,富翁才给他好东西。我应该把这首偈语学来。”于是兴匆匆地去找舍利弗,要学这段偈语。

舍利弗对他说:“这段偈语有时适用,有时不适用,不能随便乱用。”
但摩诃罗缠着他,一定要他教授。
舍利弗也不知道摩诃罗想学这段偈语的真正用意,便教给他。
摩诃罗承蒙舍利弗教会偈语,如获至宝,连忙拚命背诵,直到背得滚瓜烂熟,心想:“什么时候我带领众僧出去赴斋时,就念这段偈语。”
过了一些日子,那位富翁又来请僧人到他家赴斋,恰巧,这次正好轮到由摩诃罗带领大家去。
可是那一天,富翁家连续遭到好几件不如意的事:派出去做买卖的商人,中途遇到风暴,船只倾覆,财物全都损失;富翁的妻子正因一些事和别人打官司;儿子因为生病,白天刚刚死了。富翁为此心中闷闷不乐。

摩诃罗可是兴高采烈,心想:“这次该我得两块细软的好布了。”吃完饭,照例应由摩诃罗说法,他便念出早已准备好的偈语:
今天吉利得好报,种种喜事全来到。
誓愿虔诚念十力,日后更比今天好。
富翁一听,恼火地叫道:“这个和尚!我遇到倒楣事,他反倒讥笑我,还要我‘日后更比今天好’。”叫出仆人,把摩诃罗打了一顿,赶出门去。
摩诃罗没头没脑地挨了一顿打,十分沮丧气愤,胡里胡涂地走进一块胡麻地,把土里的胡麻都踏坏了。
胡麻地是国王的,特意派人看守着。
看守胡麻地的人,见一个和尚这么瞎闹,气坏了,拿出鞭子把他抽了一顿,一直到把他打倒在地。
摩诃罗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一边说:“我有什么过错,你这样打我?”
看守人说:“左边就有路,你不能绕着走吗?干什么踏进国王的胡麻地?你看,你把胡麻糟塌成什么样子了!国王知道了一定非常生气,到时候他可饶不了我。”说罢气呼呼地又要打他。

摩诃罗抱头鼠窜,逃走了;没走几里,看到前面有一块麦田。
麦子已经成熟了,田主正在割麦,把割好的麦子堆成一堆。
摩诃罗经过这些麦堆时,心里记着胡麻地看守人的话放,所以特意从左边绕着走。没想到当地有一种风俗,遇到麦堆,应从右边绕着走,有时还要供上饮食,以求来年大丰收;如果从左边绕着走,那是非常不吉利的。

田主看见摩诃罗从左边绕着麦堆走,非常生气,提着棒子追过来就打。
摩诃罗一边闪躲着,一边责问:“你这个人好不讲理!我怎么惹着你了,你见面就打?”
田主说:“你为什么不从右边绕着麦堆走,并念:‘多入!
多入!’祝我们丰收;反而从左边绕着麦堆走,诅咒我们不吉利?你难道不该挨打吗?你快顺着那条路滚吧!”
摩诃罗顺着田主指示的路向前走,前面是一亩坟地,有人正在那儿埋葬死人。摩诃罗已挨了三顿打,看见前面有人,心里有点害怕,心想:“这次小心点,可别再挨打了!”便从右边绕着一个个坟头走,嘴里不住地念:“多入!多入!”

丧主可气坏了,说:“这个和尚,我们家已经死了人,他还诅咒我们多死几个!”又打了他一顿,一边打一边说:“你是个和尚,看见有人死亡应当怜悯,应该说:‘从今以后,再别这样。’怎么反叫‘多入’,让人家多死呢?”

摩诃罗好不容易才脱逃,拖着遍体鳞伤的身子往寺庙走。
迎面走来一队娶媳妇的队伍,吹吹打打,十分热闹。
摩诃罗看见有一伙人走来,胆颤心惊地站在一边,嘴里直叨念:“从今以后,别再这样!从今以后,别再这样!”
娶媳妇这家生气极了,叫道:“这个疯和尚,不说好话!”
劈面就打,一下子把摩诃罗的脑袋打破了,鲜血直流。
摩诃罗吓坏了,拔腿就逃,就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离迎亲队伍,已有一段距离了,摩诃罗因心中害怕,还狂奔不已,没想到前面张着一张大网,正在捕雁,摩诃罗一头撞入网中,把网撞破了不说,还把大雁都放跑了。

猎人自然怒火冲天,知道和尚没钱,不可能赔偿损失,只好抓住他打一顿出气。
摩诃罗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好连连求饶:“我接连挨了好几顿打,实在受不了了,只好拚命赶回庙去,因而不小心误触你的网,实在对不起!请你千万别打了,放我走吧!”

猎人见他说得可怜,就住了手,说:“你这个和尚,真是太冒失了!这么慌慌张张的。看见有人打猎,你就应该趴下来,爬着前进。”
摩诃罗继续向前走,突然看见前面有个人蹲在河边。摩诃罗心想:“他在那儿做什么?莫非也在打猎?我还是小心为妙,别再挨一顿打。”于是连忙趴下,四肢着地,轻轻地往前爬。
原来那个人在河边洗衣服,突然觉得后面有动静,猛一回头,只见一个和尚贼头贼脑地在地上爬,以为他要偷衣服,一把抓过来,抡起棒子就打。
摩诃罗连忙求饶,说明理由。洗衣人虽然住了手,但对摩诃罗的话仍将信将疑,说:“哼!当和尚不遵守戒律,竟然还敢偷东西,亏得没让你偷走,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快滚!”
摩诃罗一步三停,好不容易才回到庙中。
大家见他这副狼狈模样,问他是怎么回事。
摩诃罗说:“都是前些日子舍利弗教给我的那首偈语,害得我好苦。”于是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众人听了觉得可笑,便带着摩诃罗到释迦牟尼处,向释迦牟尼禀明了摩诃罗的遭遇。
释迦牟尼说:“这个摩诃罗,不但今天碰到这样的倒楣事,以前也曾碰到过类似的事。”就给大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公主生了一种怪病,怎么治也治不好。太巫为她算了命,说必须到坟地去,坐在新尸体上,用介末面浑身擦洗,才能治好。于是国王派人护送公主来到城外的坟地。

恰巧有两个商人路过这儿,正在坟地休息,看见公主带领许多士兵、宫女向坟地走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一个商人拔腿想跑,但让士兵抓住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然后把他赶走。

另一个商人看苗头不对,连忙躺在墓间装死。
士兵们见周围已没有闲杂人,便把坟地团团包围起来,再用布幔遮住。
宫女们便服侍公主沐浴。
按照太巫的吩咐,必须挑选一具新尸体,皮肤尚未溃烂的,坐在上面擦澡才有效。
公主看见躺在那儿装死的商人,用手一摸,身体还是温的,心想:“这是个刚死不久的,正好合适。”就脱掉衣服,坐在那个商人身上,用介末面擦起身体来。
介末面纷纷落在商人的身上、脸上,辛辣刺鼻。商人起先使劲地硬憋着,可是到底憋不住了,不禁“啊啾”一声,打了个喷嚏,人随即坐了起来。旁边伺候的宫女们,还以为是僵尸鬼来了,害怕鬼会伤害自己,连忙逃走。连同那些士兵们,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回到城里,他们连忙把城门紧紧关上,唯恐僵死鬼进城来害人。

公主身上什么也没穿,怎么跑呢?她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个装死的商人忙说:“我不是鬼,是人。”并把为什么装死的原因,如实说了一遍。
于是公主穿上衣服,与商人一同来到城下,叫守城人开门。
国王听到守门士兵的报告后,还不太相信,亲自带着侍卫队来到城门,严密准备之后,才下令开门。公主与商人进到城里,国王仔细查看,这才相信的确不是鬼。
国王说:“女人的身体,是不能随便让男人看见的,既然这个男人看见了你的身体,你就嫁给他吧!”便为他们两人办了婚事。
公主的病,从此不药而愈。
这个商人没想到能娶公主为妻,深深庆幸自己的运气真好。
释迦牟尼说:“当年那个娶公主作妻子的商人,就是现今的舍利弗;而当年那个被人割了鼻子、耳朵的商人,就是现今的摩诃罗。前世因缘就是这样!从今以后,你们大家都要记住,无论是念经、说法,还是念偈语,都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能随便乱念。”

据《杂宝藏经》卷六《长者请舍利弗摩诃罗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179页。


69。鬼子母的故事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阇迦的妻子。
她有一万个儿子,个个都身强体壮,力大无比,最小的儿子名叫嫔伽罗,聪明活泼,鬼子母最喜爱他。
这个鬼子母性情凶残,脾气狠暴,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小孩子,所以她常到人间抓小孩子,活生生地当食物吃。
四面八方的人们,实在受不了这种痛苦,纷纷向佛求救。
佛听说这种情况后,就把嫔伽罗抓来,扣在要饭用的钵下。
鬼子母发现心爱的小儿子不见了,非常着急。她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整整找了七天。在这七天当中,她饭不吃、茶不思、觉不睡,成天哭哭啼啼,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却连孩子的影子也没发现。后来,听人说:“佛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便来到佛居住的地方,向佛打听自己的小儿子到底在什么地方。

佛对焦急万分的鬼子母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你就这样伤心难过,四处寻找;那人间百姓有的有两三个儿子,有的只有独子,却被你吃了。
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十倍?”
鬼子母惭愧地说:“我错了!只要这次老天爷让我找到嫔伽罗,我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了。”
佛就抓起钵,把嫔伽罗还给鬼子母。
鬼子母经过这番变故,果然改邪归正,再也不伤害儿童了。
人民也因此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杂宝藏经》卷九《鬼子母失子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92页。


70。白香象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国家,一叫迦尸国,一叫比提醯国。
比提醯国王养了一头大香象,力大无穷,勇猛善斗。依靠着这头大香象,比提醯国屡次打败迦尸国的军队。
迦尸国王一心一意也想找那么一头大香象,好与比提醯国一决雌雄,打败他们的军队。
有一次,有人报告迦尸国王说:“我在山中见到一头大白香象。”
国王一听,立刻贴出告示:“有谁能把那头白香象抓来,一定重重有赏。”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不少人聚集起来,入山捕象。
白香象知道了这一消息,心想:“我父母年事已高,双眼又都盲了,全靠我奉养。我如果逃遁到远处去,父母怎么办呢?还不如顺从他们,先到王宫去再说。”于是顺从地让众人把自己抓住了。

众人把白香象带到迦尸国王的王宫前。
国王见大白香象骨骼清珍高大,神力惊人,高兴极了,专门为它修盖漂亮的房屋,屋里铺上柔软的地毯,派许多乐师去为它弹琴鼓瑟,给它送去各式各样精美的食物。
白香象却默默地站着,不吃不喝,对面前的一切都无动于衷。
守象人看到这种情况,连忙报告国王。
国王便亲自来到象房,拍抚着象鼻,问道:“你为什么不吃饭?”
白香象开口说:“我有父母,年龄已大,眼睛又瞎了。我被抓到这儿,就再也没人给它们送水送草的了;它们在山中没吃没喝的,我却在这儿锦衣玉食,怎么忍心呢?”接着又对国王说:“我如果想走,大王所有的军队都挡不住我。但是,由于我父母年老眼瞎,所以我才顺从地跟着大王派出的捕象人来了。如果大王能放我回山,待我奉养父母天年之后,一定来为大王效劳。”

国王听了白香象的这番话,心里很感动,想道:“这么一比,我们成了人头之象,而这只大象却是个象头之人了。”迦尸国的人过去对父母非常不恭敬,人老了就会被其他人讨厌,呼来喝去的。这时,国王便下了一道命令:“凡是不孝顺恭敬父母的人,一律治罪。”并把白香象放走了。

白香象回到山中父母的身边,奉养它们;等待到父母死后,果然践约来到迦尸国。
国王见白香象这么守信用,主动来为自己效劳,十分高兴,立即整顿兵马,点齐军队,准备与比提醯国决一死战。
白香象见迦尸国王积极备战,就说:“打仗终究不是好事。
一打起仗来,难免会有死伤,所以还是不要打仗的好。”
国王说:“比提醯国王欺人太甚,仗着有一头香象,总是欺负我国,我要报仇。”
白香象说:“这样吧!你让我到比提醯国去一趟,我保证他们从此再也不敢期侮你。”
国王担心地问:“你去了,还能回得来吗?”
白香象回答:“你放心!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阻挡我,我一定会回来的。”
于是白香象来到比提醯国。
比提醯国王听说有这么一头大白香象,主动来到自己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