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饬终须知-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最后一刹那(神识当离体的时候),佛才应念现前(感应道交)。佛现前时,即是行人见佛往生西方的时候。”

病人在夜间或白天,或在念佛定中,或在梦中,如见到什么恶形,听到什么恶声,心生惊怕妨碍正念,那么助念人就要对病人说:“这些恶形恶声都是多世以来和你有冤仇的冤家,知道你发心念佛决定会生西方,特地现这种凶恶的境界来使你心生惊怕,障碍你不能念佛往生西方。你应该依仗佛力,大雄无畏,不生惧怕,不要理他,不要听他,专心注意这句阿弥陀佛,念念恳切至诚,不可有一念间断。那么魔鬼冤仇,就没有处所依立了,自然就消灭了。”

“如或看见你自己家里亡故的眷属,象祖公、祖婆或父母等人来接引你去,你要知道这些祖公、祖婆、父、母等人都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的鬼神变化出来骗你去到地狱三恶道里受苦的。你都不要理他们,只牢牢管住自己这句阿弥陀佛,念念不可停歇。那鬼神所变化的父母等人自然会没有了。再或看见什么天人、神人来接引你去生天或做神,你切要谨慎,你的心念丝毫不可被他们动摇,只有西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接引你,那时你才可以去。因为阿弥陀佛是由你自己念佛的心所感的。你的心若是念念念佛,那西方阿弥陀佛就在你自己念佛的清净心中显现接引你,而你也在自己念佛的清净心中随佛往生西方。注意!注意!”




 
临终开示

 

我们对临终的病人可以这样开示:“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无论什么人,病苦和死亡二件事都是免不了的。你若是有些痛苦,你的心不可顾虑病苦,应专心注意念阿弥陀佛,念念作自己随着念佛的声音往生西方的观想。那么病苦当下就会减轻大半。我们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论什么事情要一概放下,心里清清净净,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历历明明。念念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任他或三日、五日、七日往生都好,只有这个念佛求生西方的念头,始终不移。你若能听信我的话,那就保证你决定往生西方。切切不可和一般无知识的人相似,到了临终的时候,有了病苦,叫爹叫娘,祈求天仙、神鬼保佑。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念佛的人当临终的时候,无论有没有痛苦,总要求阿弥陀佛慈悲,早来接引。那天仙神鬼,自己还在六道轮回中生死流转,又有什么力量能来救拔你出离生死呢?只有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和种种的神通力,才能救度你永久出离生死苦轮。你如有求天仙神鬼保佑的思想,应该赶快放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如果你的寿命未尽,念佛能消除你的业障,病就能好得快;若是寿命应尽,你就决定会生西方。设使你只求病好,不愿求生西方,那么你的寿命若是应当终尽,西方是决不可能去了;如若还应当有寿命,那你的病一时也难得好转;不但难好,还会增加病苦。应当知道,我们住在这个世界做人,有多么的苦恼啊!若是生到西方去,是多么的快乐啊!如果你有求天仙神鬼保佑的心,那么你就有怕死的心了;如有怕死的心,就说明你还想在这个世界做人,感受种种苦恼。这样,你的心就和阿弥陀佛的本愿心隔开了,西方就不会生,那就永久在这个生死苦海里,没有出离的时期了。因此,你若是有怕死的心,须要重责自己:‘我是发心念佛,决定求生西方的,怎么会生这种怕死的心,障碍自己不得往生西方呢?’接着,就应恳恳切切的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来接引。因为临终的时候发现病苦,这是你自己多世以来的恶业所招,或多世以来被你所杀害的冤家齐来讨债,使你心生烦恼,阻碍你不能念佛往生。你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心就不会被这种烦恼所转,能够更加至诚恳切的念佛,念念不放松,全心依靠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惊恐。当初唐玄奘法师,临终也有大病,何况我们是被罪恶业障重重缠缚的凡夫,怎能没有病苦啊!要知道,这些病苦是前世恶业所感,若不念佛,这些恶业就会感招后世地狱的重报,幸得善知识开示,发心念佛,那么这些恶业靠着阿弥陀佛慈悲加护的力量,把前世地狱的重报转化为现在这些病苦的轻报了。病苦是暂时的,受过以后,马上就能往生西方。我们应深信不移,尽力把这句阿弥陀佛提起。念念要靠定这句阿弥陀佛,切切不可有一念被病苦夺去。因为这个时候是下一世托生西方或堕入地狱的分界线。我们的心若是随着病苦烦恼而去,就将托生地狱;若是随着“阿弥陀佛”的佛号而去,就可往生西方。临终的元气若是不足,呼吸短促,就是四字“阿弥陀佛”也提不起,那就念一个“佛”字也可以,我们的心,念念随着这个“佛”字,作自己往生西方想。如果实在被重大病苦所逼迫,连这个“佛”字也提不起,那就观想自己的面前,真真实实,的的确确有阿弥陀佛慈悲垂手相接引。如果念念作自己往生西方想,命终必定随愿生的心念往生西方。这是无可置疑的。

古德说道:“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是人命终得往生,《法鼓经》中如是说。”意思是:凡在平时修观想、观像念佛的人,还没有得到三昧的功夫,和修持名念佛的人,还没有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这些人一旦到了临终的时候,为着病苦逼迫,身心不能安定,以及种种障碍,观想、观像都观不起,持名提不起,若能想象自己的面前真真实实有慈悲的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能念念作自己往生西方的想法,最后一念还是保持愿生的心,那末,决能随着这一念愿生的心念往生西方。这是我佛世尊在《法鼓经》中金口诚言,亲自宣说的。


助念的方法

 

准备助念之前,先要看病人的病势怎样。如果是慢的、轻的,那就于开始时,念“莲池赞”一遍,《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最好廿一遍),“赞佛偈”一遍,接着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数十句,再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如果病势是极端严重的,那就从“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念起。所用的法器,只可用引磬,木鱼声太浊不能用。助念的人,白天分甲乙二班,夜里分做甲乙丙三班,共同助念。每班的人数最少二人以上,限定一个钟头换班。念佛的方法:白天第一次,甲班出声念,乙班默念,念完一点钟;第二次乙班出声念,甲班默念,也念一点钟。这样出声念和默念依次轮流换班。夜里第一次,甲班出声念,乙班、丙班默念或养息,念完一点钟;第二次乙班出声念,甲班、丙班默念或养息,念完一点钟;第三次,丙班出声念,甲班、乙班默念或养息,也念一点钟。这样出声念和默念依次轮流换班,终而复始,日夜佛声相续。每日三顿吃饭,可由下班的人换班,若吃饭后,接班的时间还没到,就可换班睡眠休息,以恢复精神。这样,无论三日、五日、七日、半月、一月,可以持久下去直至病人命终。

助念时,必须先对病人说明白:“你如果会跟大家一起念佛,那么,你就跟大家同念;你若是元气衰弱不能跟随,那么,你就留心注意听大家念佛,功德也是一样的。不过你的耳朵一定要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听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你得全心全意归入阿弥陀佛名号的声音里来。”这样说过以后,就开始助念。如或病人有时昏沉,如睡眠相似,已不在倾听佛号,那时,值班助念的人,应用引磬在临近病人处的耳边敲一下或多下,同时佛声也要提高几声,使病人重新提起精神不再昏迷。

病人将要断气的时候,如若助念的人众多,眷属人等最好都向佛前,或跪念,或拜念。同时,每个人的心里应作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间,合掌往生西方的观想。这时,全体助念的人要分作二班,每班轮流念半点钟,从这个时候起,都应高声念佛,念到气断三个钟头,再如前一样的轮班继续,高声助念。

病人将断气而未断气的时候,值班助念的人须要留心病人的情况,如颜面上有出汗,或面现忧相,或头手身脚不安定,这是病苦的现象;或如睡眠一样,不觉不知,这是昏沉闷绝的现象。若有这样的种种情况发现,那是病人在平时对于念佛的功夫还不纯熟,这时难得作主,正念不易提起。那么,助念的人应向病人高声警策:“某某人,西方就在你的面前,快把‘阿弥陀佛’尽力提起,你是决定能生西方去的!”要把这话连说二次。然后再观察病人的嘴唇和形容,若是如前一样的不动,就得如前再说一次,最多不过三次,以后就只高声念佛。等到亡人断气以后,身体还没有冷透以前,在这个阶段中,值班助念的人必须要特别注意,绝对制止抚摸亡人的身体和眷属人等的哭声,只应大家提高声音念佛,必须经过一日一夜,直到亡人身体全部冷透以后,助念才可停止。停止以后,即向佛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若是这时亡者的身体还未全部冷透,那就得一日、二日、三日继续高声助念下去。大家都应明确,替代如来救度众生了脱生死就在这个时候,切切不可为着这短暂时间的辛苦,失误了亡人的神识不能往生西方。因此,大家必须恳切发心,高声念佛,念到亡人全身冷透以后,才停止助念。这样助念,真正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实际表现。


沐浴更衣的时间

 


亡人的身体全部冷透以后,再停一昼夜才可以浴身换衣。如关节弯曲的地方已经硬了,可将毛巾用热水打湿搭在关节上,过了几分钟就会转软的。眼睛若是没有闭合,也可以用毛巾在热水中打湿盖在两眼上,过了几分钟也会合拢来的。对于亡人穿衣的问题,最好是平常所穿的衣服给他穿去,殓衣不必过多过好。眷属们爱护亡人不应在衣物方面,最好应使他往生西方得大安乐。唯有能使亡人往生西方,才真正可算是孝顺、是亲爱、是慈爱。若只求面子好看,只要求别人称赞,竭力在门面上装点,一定要厚殓、厚葬、大发丧事,全不顾亡人本身的真实利益,这是大大的错误。

荐亡的最好办法

 


亡人成殓以后,对于荐亡等事,须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荤腥)。若是要功德大,费用省,最好请几位戒行清净的僧尼来帮助念佛。日数的多少,可视自己经济情况来决定。在荐亡念佛法会中,最好家属人等多多参加;因为家属与亡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念佛比较他人会亲切些。无论出家僧人或在家的俗人若有恳切至诚的心,念佛的功德就大。每日念佛所作的功德,应于灵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念佛的功德对亡人来说,若是已生西方的,能增高莲台的品位;如未往生的,也能仗此念佛功德力量助其往生西方。

世俗上的人大多数把诵经、拜忏、放焰口等事以为有特殊功德,而把念佛作为寻常,这是不懂佛理的人的误解。《观经》上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除八十亿(八十万万)大劫生死的重罪。”谁敢说念佛是寻常的呢?《观经·下品上生》中还说:“听到十二部经首题的名字,能消除一千劫极重恶业,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能消除五百万大劫生死的罪。”又说:“但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除无数大劫生死的罪。”这是佛经中所宣说的,不是空言骗人的。这样较量对比之下,可知念佛的功德是最大的了。当然诵经、拜忏、放焰口等种种法事,若以至诚的心去诵念礼拜,功德也是很大的。可惜现在的人,发至诚心的很少。印光大师说:“现在的僧人,多是敷衍了事,不能如法,只求场面好看,徒作虚套;如果专门念佛,则人人都会念,功德又广大又切实;若是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则功德就更加广大得多了,对于亡人所得的利益,也更广大得多了。”

亡人逝去以后,眷属人等在四十九日以内应该吃素念佛,净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生存者和亡故者,双方都能得到莫大的利益了。



 
关于中阴的问答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呢?
[答]亡故的人如果是确已生西的,那家属在四十九日内吃素念佛做功德给亡人,一方面能增高他品位的等级,另方面家属中每个人都能得福无量。假使亡人没有往生西方,那么虽然死了,在中阴期中,也能使他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只要家属为他具备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他是可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的。

[问]中阴是什么意义?
[答]一个人死了,他的神识脱离肉体以后,还没有投生到六道以前,在这一阶段中(大约四十九天)叫做中阴身。这一时间叫做中阴期。念佛的人死了当下往生西方,或善人一直生天,恶人直堕无间地狱,这几种人是不经过中阴的。中阴受生,快速的只要一弹指顷就向善恶六道中去;迟缓的或至七七日,并且有超过七七日。

[问]人死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去投生,还要转入中阴,经过四十九日,才去投生呢?
[答]因为亡故的人多世以来所造的善恶等业一时还没有肯定。那是由于无明业识的妄心,忽而一念善,忽而一念恶,生而灭,灭而生,流转不息,要等到善恶的业一定,才可以决定投生的趋向。如善业定,就由善心中发现天、人、修罗的善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这天、人、修罗的善境去投生。因为善心有上品善、中品善、下品善的区别,那所感的才有天、人、修罗三种善道的不同;如恶业定,就于恶心中发现畜生、饿鬼、地狱的恶道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畜生、饿鬼、地狱的恶境去投生。因为恶心有上品恶、中品恶、下品恶的区别,那所感的才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的不同。因为这样,所以家属在四十九日内,必须吃素念佛替亡人做功德,使亡人靠着家属吃素念佛功德的力量,消除罪业,增长福善,往生西方,或超升天道或仍入人道中去。假使家属不发心吃素念佛做功德,相反的去造杀生、邪淫、种种的恶业,这是替亡人加重恶业了,那肯定要堕落地狱,永受大痛苦的。

[问]若是贫穷困难的人家,在这七七四十九日内吃素念佛,又要做功德,那他们的生活,怎样去维持呢?
[答]做功德就是念佛功德最大,如家中生活困难,那就不要请僧尼们,只要自己全家眷属吃素念佛就是了。自己人所做的功德是最大的。自己家属念佛做功德,可以这样安排:每日念佛的时间,规定早晨念佛毕,即向亡人的灵位前回向,然后再吃早饭;中午在饭前念佛或吃饭以后念佛,念毕在灵前回向;晚上吃了晚饭以后,才念佛,念毕在灵前回向。每日规定三次念佛,三次回向,其余的时间,在工作中,在休息时也要心里默念佛号。这样念佛度亡的方法,既经济节约,方法又简便,不会妨碍生活、耗损经济,而所得的功德又远比请人念佛为大。同时家庭又可以得到吉祥平安,眷属人人得福。那真是存亡两利的好办法啊!



引经语作结

 

现在引证《地藏经》中“利益存亡品”的要语作个结束:
大辩长者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地藏答言:“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又曰:“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指中阴身)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又曰:“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完)




 
附:示临终切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俗的人愚昧无知,于父母眷属临终的时候,只知痛哭号泣,洗身换衣,厚殓厚葬,图个好看场面,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的且不说,就是有真心切愿求往生的,临终遇到这样眷属,也多被破坏正念。这一损失虽由家属而起,但实在是因自己往昔劫中破坏了人家临终正念所致。所以修净业的,当成全亡人的正念,并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使各知所重在亡人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

古德说,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谓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察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理,不由爱恶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
〈译意〉保持清醒头脑和明觉心灵,不被情感所左右、所转移,到了临终的时候就能转业。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情感上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不应作的,就应立即停止;情感上不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应该作的,就应立即去作。

总之,应服从是非的真理,不随顺个人爱恶的情感。如果平时遇事能一一审察应作不应作,那末,到了临命终时,就不会被善恶业力所牵引,可以随意自在,要到天上就天上,要到人间就人间,也就是所谓得意生身了。

所以临终这一关固然重要,但在未跑到生命终点之前,必须作充分准备,恳切念佛,为自己作一切功德,如能做到“惺悟不由情”,那末,在临终时就更有把握了。



 
附答问二则

 


[问]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时,人为助念,还有作用否?如有作用,则本人已神识昏迷,不觉不知,作用何在?如无作用,则本人平素信愿念佛之功德,岂非唐捐乎?

[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如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若得遇善友,为之助念,则其人所得利益,亦难思议。如本人神识尚未离体之前,有转醒者,能闻佛声则能发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命终之时,必蒙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无疑矣!设昏迷至死,其神识离体,因本人宿今之业未定,尚须经中阴,于中阴期间,得眷属或善友为之念佛,亡者尔时即能忆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而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若又不能如此,但遇善友等念佛之胜缘,纵不得往生,亦能增来世净土之善根。经载:佛世时有一老人遇虎,躲于树上,以怖畏故,念南无佛一声,以此善根,后遇佛得度。况生平早已信愿念佛者乎?如是观之,足证念佛功德,绝不唐捐也。

[问]聋人临终虽有人为之助念而不得闻佛声,则助念有何作用?
[答]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之业,故感此报。聋人虽不闻佛声,但临终有人助念,亦得往生。何以故?以聋人耳根虽缺,闻性不失故。只要本人自心清醒,信愿坚固,一意求生西方,则命终必感佛来迎接。复有善友为之助念,以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弥陀洪名功德不可思议,则其人往生西方,犹如顺风举帆,轻车就路矣!又或其人临终之时,前有将谢,后有未生,唯第八识有作用,其人于生前,以业障故,不得耳根而无耳识。至此,前果已谢,则第八识自能闻能觉能知也。




 


经云:离三恶道,得人身难。今则进而言之。吾侪虽得人身,寿命难保百年。即此四大色身,终归散灭。唯有一念识神,复随业缘受生。如人负债,强者先牵。纵使生平善业力强,兼修戒定。死后托生天道,寿命万劫。到了天福享尽,仍须沦堕,终非究竟。佛灭已久,去圣时遥。同伦多数垢障深重,根机浅薄。虽有禅教妙理,罕能修习。纵能修习,亦难获果证。因是欲望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可得乎?故佛说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观此可知释迦如来,三千年前,先知预见,彻底悲心,愍念众生,于普通三乘教内,另说三根普被之净土特别一门。普教众生,发心修习。或专修妙观,或执持佛名。及随力修诸功德,发愿回向西方。临终仗佛接引,皆得往生乐邦。莲华化生,寿命无量。从彼进修,永无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如是直捷稳当,殊胜妙门,称为方便中之方便,径路中之径路。自古迄今,修此法门,得往生者,历劫算计,难知数矣。

或有念佛未得往生者,皆因别有各种因缘未具,及诸错误。使其迷失正念,与佛相隔,不得往生,非佛不接引。或因生平,虽则发心念佛,只望求福,不解发愿求生西方;或因平常,信愿不甚真切,念佛无有恒常;或因临终,缺乏净侣助念,如法护持;或因净侣助念,旁人闲言杂话,使其心中厌烦不安;或因眷属亲朋,悲哀哭泣,被此情爱牵连,难割难舍;或因去时,请医打针,望其复生,令受痛苦;或因气绝,身未冷透,识未去尽,生人用手频频摸触,探其暖热;或因去后趁热,与其沐浴更衣,勉强盘坐。以上各种因缘未具,及诸错误,皆能使人迷失正念,不得往生。凡念佛者,均须知之。昔有《饬终津梁》,开导甚详。因其文意太深,浅识难以了解。去岁温州西震法师等,持请世了法师,以浅显白话文字,另述一册,命名《饬终须知》,意颇周详。述成。复请弘化社妙公和尚,校正排印,并作序文。初版印二千册,未几赠完,多人欢读。今拟筹资再印,来函索跋。予愧无文,莫能补助,即将数十年来亲自见闻各事实,略述数条,藉以证明。俾读是书者,深信无疑,彼彼相传,悉皆免其后误耳。

予闻昔有一位居士,某某。前清任过江苏抚台,然后发心出家。住一小庙,与灵岩相近。其姨夫人,亦甚信佛,常送供养,劝其回家。曰:“今既出家,汝是菩萨。当度众生,不应独修。汝若回家,一切所需,比较易便,愿皆事奉。”因被屡劝,难却厚情。复因乡间不甚宁靖,恐有扰害,常感不安。有此危险关系,遂果回家。幸承夫人照应周全,俾得安心念佛。一日向夫人告假云:“阿弥陀佛,已来接我,我要归西方去矣。”夫人向其礼拜哭曰:“菩萨,汝今去了,丢我在世,倚靠何人。”忽被夫人情爱牵连,难脱难离。使其当下迷失正念,亦同流泪。复望阿弥陀佛,遂不见矣。此事昔闻胡松年居士,亲口对予说也。

复闻护关常清师,自述家父茹素多年。但虽发心念佛,只望求福,不解发愿求生西方。清九岁,父去世。家属与其沐浴更衣,尚未棺殓。次日父姊至,向其身边哭,清见父双目流泪矣。观此二条,可知亡者正当去时,及去后身未冷透,识未去尽,眷属皆勿向其啼哭,以免情爱牵连,使他迷失正念,不得往生。纵忍不住,亦应避开,慎莫相近。盖此生西因缘,百千万劫,难遭难遇,至极重要。为眷属者,如肯发心替他念佛,助他往生,离苦得乐,是名出世真孝。世间之孝,所不及耳。

复按身后火化,书内全未提及。因火化者,在家居士,亦常有之。出家比丘,更不待言。大丛林中,与亡人举火,多数限定七日。其余各小寺庵,皆不一定。甚至上午死,下午化者有之。故须详及,以免误人更甚。今乃分别论之。人死,亦有天寒天热性质不同。如遇天寒,七日之内,尚不变色。因未满七日举火,恐其还知痛苦,故须候满七日。若逢天热,经一对时,诸孔流血。倘经七日,腐烂不堪。据此,虽未满七日,烧亦无知痛苦矣。予忆初出家时,在江西广昌龙凤岩,有圆明上人,逢某年四月某日上午圆寂。诸师随即与其沐浴更衣,令端坐椅上。其徒圣金,看历本云:“今日吾师好化身。”于午饭后,和椅抬至化身窑,随即举火化却矣。彼时恰逢予过大乘寺,数日方回。闻正烧时,见其两手渐渐向上举耳。后在南昌承恩寺,逢某年八月十五日下午,有一比丘某某圆寂。监院贤茂师,临时用木板,与其钉一棺材,内加柴炭,和某比丘,一并装入。装毕封棺,晚间轮班念佛。次日早粥后,上供毕,抬至城外荒地火化。予随大众,送出山门同回。后闻监院师云:“正当烧时,见其两手,忽向棺材两边一齐撒开,想必还知痛矣。”

观此二条,可知若非天热,未满七日,烧即还知痛苦。非但不得往生西方,恐其一念嗔恨,使他反堕恶道,凡有慈悲心者,谁不怜愍痛恤乎。
复在百丈山时,逢一比丘,名德若。自言去岁,我在黎川藻林庵,大病,死过一次。承诸师,与我沐浴更衣,令暂卧床上,日夜轮班念佛。次日,我乃忽然而醒矣。予问:“见何境界?”答:“我觉一人,独往河边直上。忽闻有声唤云:‘转来,莫去。’我乃因是而醒。彼时诸师,正在替我念佛,见我回阳,个个欢喜。报云:‘汝已死去一日夜,自己知之乎?’”复在普陀佛顶山时,闻江西宁都莲花山,惟崇师(平时人人叫他魔王),于某年十月,死去六日。初在如意寮装好,停放三日。后大众送进化身窑,封在窑内,放了三日。至第六日半夜,惟在窑内,忽然回阳,无人知之。第七日,为他举火之通慧师等,一齐同至化身窑,将欲举火。忽闻窑内喊曰:“我未死,烧不得。”通师等闻之惊曰:“魔王,汝莫吓人。”惟答曰:“通慧师,我实未死,还烧不得。”众人闻之,遂将窑口拆开,扶归寺中调养,不久仍复健康。越后七年,六月,惟乃亲身来朝普陀,承他登山见访。予将上事问之,答曰:“一一皆实。”予问:“见何境界?”答:“见一大门,多人从门而入,我亦随众而入。时守门人,执鞭拒我,不许随入。我乃忽惊而醒,当下觉得背上冷极。以手四边摸之,皆是木板,复向下而探之,尽是硬柴,始知坐在化身窑内矣。承蒙诸师扶归,自愧还有苦未受完耳。”

观此二条,可知若非天热,不当死者,七日之内,阴司放回,还可复生。闻惟回阳之后,加活十几年矣。如早烧却,回亦枉然,可不慎乎!总上全书,统述行人末后之事,不拘缁素,均须知之,故名《饬终须知》。倘能顾名思义,依法主张。俾将来念佛同伦,人人脱离娑婆,同生极乐。诚不负世了法师,一番慈悲所著也。

佛历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岁次乙未七月地藏菩萨圣诞日寄食灵岩粥饭僧了然谨跋于佛海泉珍桃园不退关房

明莲池袾宏大师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