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魅影三-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现场的证据,那么,同志们就无法或者充足的理由和张小松正面接触,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如果张主任护犊心切,存有私心,提供虚假信息,而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不仅关系到儿子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他张主任的政治前途,所以,张主任积极配合警方的可能性不大,不仅如此,张主任甚至还可能提供虚假错误的信息,以误导警方的判断。

第三,这是郑峰和李云帆最担心的,一旦和张小松父母接触,势必会惊动张小松及其同伙,案子的侦破工作很难再继续进行下去。

第四,这也是最要命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同志们的手上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张小松和胡羽化的遇害案、汪鹏程的失踪案有关,更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张小松和“72。12。8”失窃案有关。

没有事实和证据的分析是无法形成结论的。

在得知警方已经盯上自己以后,张小松可能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想方设法掩盖或者消灭犯罪证据,和自己的同伙商量对策,因为,他们不想坐以待毙,警方之所以盯上他们,这就说明他们已经露出了马脚,说明他们有疏漏之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不会被动地等待,事实证明,凶手一直在做掩盖和消灭证据的工作。

第一百一十四章潘书记家具简陋 宦海中淡定从容

第二种选择是郑峰最担心的,而这种选择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他们从此蛰伏不动,以静制动,静观其变。胡羽化已经死了,汪鹏程已经失踪他很可能也死了,这两件事情,凶手做的非常漂亮,既然他们消灭了所有的犯罪痕迹,既然已经完全斩断了案子和自己的联系,那么,最稳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

刑侦工作者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和主观意志做事,要认真研究犯罪分子的心理,知己知彼,才能掌握刑侦工作的主动权才能百战不殆  。

思量再三,郑峰还是决定先和张主任夫妇和张小松的同事进行接触,道理很简单,不接触就拿不到证据,在大家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时候,后退和回避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好在郑峰的手上有两张牌:一张牌是已经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证据虽然是间接的证据,但要想将间接的证据转化为直接的证据,必须顺着原来的思路往前走。同志们的手上不是有一只西铁城牌手表吗?尽管这块手表不能说明张小松就是“72。12。8”失窃案的犯罪嫌疑人,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同志们的刑侦方向和刑侦的思路是正确的;另一张牌是刘副队等三人在暗中对张晓松进行监视和跟踪。一明一暗,只要凶手沉不住气,就一定会露出破绽来。

听了卞一鸣和童子强的分析以后,孙局长也改变了看法。他还提出给刘副队三个人一人配一辆自行车,跟踪是需要交通工具的,开着汽车满街跑,这肯定会不合适,大家都知道,整个县城都没有十几辆汽车,用汽车实施跟踪,太显眼了。

一月二十五号的晚上,郑峰、李云帆在孙局长的陪同下,到潘书记的家拜访了他。

潘书记的家住在县委大院东边的宿舍区,县里面的不少干部都住在这里,三排老式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孙局长说,这里在过去曾经是一个学堂,学堂兴建于明洪武年间,潘书记住在最后一排西边第一家。

家里面只有潘书记一个人,潘书记的家在勤将市地区党校,他到水涟县工作将近两年,家一直没有搬过来。屋子里面的家具很简陋:睡觉的床,一张桌子,一张三人沙发和一个茶几,一个木箱和一个藤条箱。按照封建社会的官制算,县委书记就等于是七品县令,虽然是最后一个品级,但在地方上,可是一方父母官。父母官住这样的房子,郑峰很是吃惊。

经过十几分钟的交谈之后,郑峰才明白,潘书记在来水涟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心理准备,他就是根生土长的水涟人,在调到地区党校之前,曾经在下面当任过公社书记,虽然是在基层工作,但对县委大院的情况知道颇多,这就是他不把家搬到水涟县来的主要原因。郑峰和潘书记接触不多,但在郑峰看来,潘书记是一个想为故乡和故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事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既拿得起又放得下的人。

第一百一十五章毁自己贪欲之火 蛇吞象世所罕见

他像一叶小舟,在宦海之上,在各种南来北往的大船之间,既小心谨慎,又自由淡定。能安然无恙最好,万一不慎翻船,也坦然接受。潘书记对水涟县的老问题,心知肚明,这次到水涟县来,他上任之时,一把火都没有烧,他想等自己站稳脚跟,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之后再解决县委大院的痼疾沉疴。

潘书记从箱子里面拿出一罐子龙井茶和一包牡丹牌香烟,郑峰很是不解,茶几上明明放着两包大运河牌香烟和一罐子茶叶,为什么还要另外拿香烟和茶叶呢?

经潘书记一解释,几个人才明白,大运河牌香烟和茶叶末是专门招待那些访客的  。只要自己在生活上保持清廉,一些人就没法在自己的身上动歪脑筋。

“潘书记,怪不得我听说,您平时只抽大运河,只喝茶叶末,敢情这是真的。”孙局长道。

在孙局长和卞一鸣的印象中,他们在潘书记的办公室看到潘书记所抽的香烟是大运河牌香烟。潘书记说,牡丹牌香烟是大儿子买的,这种香烟,潘书记只在家里抽,倒不是舍不得与他人同享,一个县委书记,嘴上叼着高档香烟,这与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称,当然,潘书记在大众广庭之下只抽几块钱一条的大运河牌香烟,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在县委大院,所有人都知道,潘书记只抽大运河牌香烟,只喝茶叶末,这样一来,就是有人想送礼,也没法送。

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年代,只能送烟酒之类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口袋里面的钱多了,虽然还送香烟,但烟盒里面的内容不大相同了,烟盒还是那个烟盒,但烟盒里面的香烟换成了人民币,当然也可能是港币和美金。现在送礼就不会这么老土了,一张银行卡,既方便又隐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思想,特别是一些人民公仆的思想也随之现代化了,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有了与时俱进的超前意识,难怪他们的胆子这么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五千年的反贪史,奇怪的是,贪官越反越多,也越反越大,即使诛灭九族,也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何故?在笔者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我们这个民族从有历史的哪一天开始,**便像一匹狂放不羁的野马,脖子上从来没有套过缰绳,要不然就不会有“欲壑难填”这个成语了,民间也就不会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了。

在笔者看来,上帝在发苹果给我们的祖先的时候,每十个人只发十个苹果,但上帝忘记交代分发苹果的规则是一人一个,于是,有人就干起来一个独吞九个苹果,而让另外九个人享用一个苹果的事情。很显然,从我们的祖先开始,脑子里面就没有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意识。没有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意识,**就会无限制地发酵和膨胀。

第一百一十六章用缰绳套住野马 还人间清平世界

我们都知道,没有约束和控制的**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不是有严刑峻法吗?不错,是有严刑峻法,但这些严刑峻法不是针对每一个人的,再严厉,再高明,再完备的法律,如果失去了公平行和公正性,那它就不是法律,而只能是金刚手中的法器摆设。第二,我们的**之所以像脱缰的野马不受任何约束,是因为有人做了很好的示范,在封建社会,封建帝王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实,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就是要告诉天下所有人的人,这天下,这天下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这是不是把**的肚皮撑到了极致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会把整个地球都吞到自己的肚子里面去,在这样的幌子下,封建帝王就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老婆太多,得有很多人来伺候,于是把一些男人召进宫中,但又怕这些男人秽乱后宫,就把他们阉了,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封建帝王在活着的时候,享尽荣华富贵,死了以后,还要建造规模宏大的的地宫,带走大量的殉葬品,还要让嫔妃殉葬,可见权利和**的膨胀,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的封建帝王为天下苍生树立了一个多好的榜样啊?难怪有些公仆要跟几十个女人上床,难怪有人的名下有几十套房产,难怪有人一贪污就是数以亿计,难怪现在有这么多人把**魔爪伸向了食品,地沟油和泔水油形成了产业链,在食品中放添加剂,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对金钱的**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不惜丧尽天良。即使是在人类历史的最低谷,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死猪肉,病猪肉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老鼠肉变成了羊肉。所以,我们要扼住**的喉咙,给它套上一条结实的缰绳最好是一条铁链。

第三,**的极度膨胀,总根子在权利的膨胀,权利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和核心作用,他对民众有示范效应,所以,要想给**套上一根结实的缰绳或者铁链,就必须给权利套上一根结实的缰绳和铁链,没有约束,没有监管的权利,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笔者由潘书记想到这些,确实有点离题,我们现在太需要潘书记这样的干部了。人有**,这不是一件坏事,这也很正常,但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能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应该是人最起码的信仰吧!人应该有尊严的活着吧!违背道德,丧尽天良,尊严何在?

在潘书记家坐了几分钟,郑峰就对潘书记充满敬意。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潘书记非常同意郑峰的想法,张主任每天早晨七点四十五左右上班,中午一般不回家,所以,潘书记和郑峰约好,一月二十六号早晨,郑峰一行七点四十分之前赶到潘书记的办公室,只要张主任一到,就立即找张主任谈话。

第一百一十七章潘书记巧妙安排 刘副队已经就位

中午,为确保张主任不回家,并不会和儿子张小松接触,潘书记安排一点事情给张主任做。

在和张主任谈话的同时,再派一路人马找张小松的同事了解情况。

和张小松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有三个人,找谁找几个人了解情况,由潘书记安排,原则是不能让张小松察觉。谈话地点也由潘书记安排。

和张主任的谈话一结束,郑峰一行立即赶到水涟县中心小学找张主任的老婆了解情况  。

至于下一步,要视接触过张主任夫妇后的情况再定。

潘书记还想到了两个人,他们是在县委大院看大门的师傅,这两个门卫师傅在县委大院看了十几年的大门,他们对县委大院里面的人比较熟悉。不管是谁,只要是进出县委大院的人,他们都有印象,一月二十号的上午和中午,如果汪鹏程的突然出院和离奇失踪和张小松有关系的话,那么,张小松肯定会走出县委大门。

怎么样?郑峰把潘书记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有潘书记的支持,明天上午的调查至少会比较顺利。

孙局长雷厉风行,下午五点钟左右,孙局长就带着两个人将三部自行车送进了青春旅社的大门,将三把钥匙交给了刘副队。有了这三辆自行车,监视和跟踪起来就方便多了。

刘副队告诉孙局长,他的两个手下正在密切监视张小松的一举一动,今天下午,郑峰一行五人走进县委大院的时候,张小松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他换好橱窗里面的宣传画以后,就回办公室去了,之后,他没有再出来过。当时是由刘副队和黄启明负责监视的,之后,是由黄启明和乐子华负责监视跟踪的。

孙局长告诉刘副队,在监视和跟踪张小松的时候,要做到既不能让他发现,更不能让他在视线中消失,案子已经到了比较重要的阶段,把张小松牢牢地抓在手中,就是等于是把侦破“72。12。8”失窃案和胡羽化、汪鹏程失踪的希望抓在手里。

孙局长还把一月二十六号的工作计划告诉了刘副队。

一夜无事。

第二天早上七点二十分左右,刘副队、黄启明和乐子华一人推了一辆自行车,走出青春旅社的大门。

在县委大院的斜对面,有一个巷子,巷口有一家小人书店,文革时期,文化事业停滞不前,小人书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内容,客观地说,文化大革命还应该有一大贡献,那就是小人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刘副队将监视点放在这个小人书店。

他们将自行车停在旁边的裁缝店前面,锁上车子,进入小人书店。

小人书店的门口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在他旁边的墙上,戗着一副拐杖,此人原来是一个瘸子,他就是这家小人书店的店主。

店铺里面放着十几条长板凳,围成一个口子型,人们就坐在板凳上看小人书。四面的墙上用钉子固定着几排铁丝,铁丝上挂着小人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张小松进入视线 刘副队盯上目标

板凳上坐着三小六七岁大的朋友。

看这种小人书的一般都是小孩子,刘副队他们坐在里面确实有点突兀。在刘副队看来,只要不被监视对象发现,谁觉得突兀都无所谓。因为在县委大院的附近,只有这家小人书店适合做监视点。

三个人穿着便装,他们已经和店主混得很熟了,也就是几根香烟的事情,店主可不管这些,只要有人看小人书,只有有进账,其它的事情,店主是不会过问的  。

七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走出招待所,向南,两分钟以后,他们走进了县委大院。

刘副队朝黄启明望了一眼,两个人走出店铺,跟了上去。

在传达室的门口,一个人将两个揽在小门外。

黄启明从口袋里面掏出工作证,在此人眼前亮了一下,此人便将小门打开了。

话分两头,我们现在说说刘副队这边的情况。

大约是在八点十五分的样子,张小松走出文化局,手上是空的。在文化局前面的花坛边,停着一辆凤凰牌轻型自行车。

张小松骑上自行车径直朝大门口走去。

刘副队示意黄启明留下,自己大步流星地跟了上去。

张小松摁了几下车铃,从传达室里面走出一个人,将大门推开。

张小松和门卫师傅摆了一下手,将自行车骑了出去。

上班的时间是八点,张小松刚上班就离开办公室,张小松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张小松走出大门以后,门卫师傅将大门关上了,张小松的面子还是不小的,他连进出大门都不用下车子。

刘副队走出小门,看到乐子华已经打开了车锁。

刘副队大步流星走了过去,一边推自行车,一边道:“你还呆在店铺里面,我跟上去。”

乐子华退进小人书店,刘副队骑上自行车朝百货公司南门市部方向走去。

张小松车速很快,刘副队远远地跟在后面。在百货公司南门市部的西边七八百米处,有一条路朝南通向县人民医院,张小松左拐上了这条路。

根据当时的情况,刘副队应该加快速度,张小松左拐之后,就脱离了刘副队的视线。但刘副队没有加速,他仍然按照原来的速度,根据多年的经验,如果被跟踪对象在拐角处回顾的话,跟踪就已经失败了,加快速度不就是告诉对方“我在跟踪你”吗?

张小松在医院的大门口,有一颗迎客松。张小松将自行车停在树下。

刘副队将自行车停在了邮局的门口,然后走了进去,站在邮局的窗户里面正好能看到迎客松和站在迎客松下面的人。邮局里面人来人往,显得很繁忙。在窗户旁边的墙上有一个橱窗,橱窗里面放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刘副队就装着看报纸。

在橱窗前面,还有两个人在看报纸,一个老者带着一副老花镜在认真地阅读着报纸上的内容。还有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他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记完之后,他就走了。在文革中,革命的形势瞬息万变,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报纸上的内容了解国家大事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张小松两次外出 刘副队尾随其后

那棵高大的迎客松在医院大门右边五六十米的地方。

张小松的屁股搭在自行车的坐垫上,左脚踩在车后座上,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烟,抠出一支,用打火机点着了,吸了几口之后,捋起衣袖看了看手表。

张小松应该是在等人,他在等谁呢?一月二十五号下午,郑峰一行两次走进县委大院,张小松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也或许是张小松的同伙坐不住了,他们相约在这里见面,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

刘副队看完了《人民日报》社论之后,和张小松见面的人还没有到。

张小松看了看手表,又朝大街的北头看了看,然后骑着自行车沿路返回。

刘副队看了看手表,时间是八点五十分,张小松在迎客松下等了二十分钟左右。

刘副队骑上自行车尾随而去。

张小松骑着自行车进入县委的大门,张小松的自行车还没有到跟前,大门就打开了。

这里,笔者顺便交代一下,按照常理,县委的大门在白天应该是敞开的,当时,经常发生群众上访的事情,所有,县委大门在一般情况下只开小门。

张小松一路打着招呼走进大院。

刘副队将自行车停在裁缝店的前面,然后走进小人书店。

张小松这次外出非常诡异,难道是约他见面的人临时有事失约了?难道是约他见面的人发现有人跟踪张小松?

不一会,黄启明走出了县委大门,闪进了小人书店。小人书店的板凳上坐着七八个小孩子,不时还有一两个小孩子往店铺里面走就读书而言,看小人书,在那个年代,是孩子们唯一的选择。

“黄启明,你看见张小松了吗?”刘副队走到黄启明的跟前小声道。

“我看见他进了文化局。”

“我们在这里耐心等待,他很快还会出来。”

九点二十五分左右,张小松果然推着自行车出来了,这次,他走的路线是先向北,再向西。

向西的路就是湖滨路,按照这个路线看,张小松应该是回家。

刘副队和黄启明一前一后,跟了上去,黄启明在前,刘副队在后,两个人之间保持着三百米左右的距离,而黄启明则和张小松之间保持着五六百米的距离。

这次,张小松的车速并不快,这和第一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九点四十分,张小松在湖滨公园的大门西边二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那里有一棵很大的香樟树。

张小松掏出香烟,重复着他在县人民医院的大门前的动作。坐在自行车的坐垫上,抽烟,看手表,眼睛不时朝公园大门对面的路口张望,这条路的名字将湖滨前街,在公园东边四五百米处,有一个百货商店,刘副队和黄金明将自行车停在百货商店的门口,然后走了进去。

十点零五分,张小松骑上自行车,按原路返回。

十点二十五分,张小松进了县委大院。

两个人不知道张小松两次外出,又两次返回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百二十章乐子华传递纸条 张主任准时出现

张小松好像是和什么人碰头,但和他碰头的人为什么不露面呢?张小松第一次等待的人和第二次等候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十点三十五分钟,郑峰一行出县委大院,朝西走去,两分钟以后,刘副队让乐子华跟了上去。

刘副队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笔记本和钢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将纸折叠起来,然后交给乐子华。

乐子华骑上自行车,朝西走去,在郑峰一行的前面十几米处将纸条扔在地上,然后继续向前骑去  。

王萍从地上捡起纸条,递给了郑峰。

郑峰打开这条,上面写着:“目标两次出走,两次返回,第一次在县人民医院大门前的迎客松下,像是等人;第二次是在湖滨公园的大门口。好像是和什么人见面,但此人一直没有出现。”

跟踪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让我们回到郑峰这条主线上来吧!

郑峰一行走进县委大院以后的情况怎么样呢?

郑峰一行走进潘书记办公室的时候,潘书记早已经等候多时,两个谈话地点已经安排好,一个地方在潘书记办公室里面的小会客室就是上一次潘书记和郑峰等人谈话的地方,张主任将被请到这里;第二个谈话地点在二楼大会议室这个大会议室除了开会,平时是不会有人去的。张小松的同事和门卫师傅将会被请到这里。

潘书记说的没错,七点四十五分,张主任准时走进主任办公室。

潘书记拿起了电话:“喂,是张主任吗?”

“潘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明天上午的地区扩大会,今天下午,我就想先过去,开会之前,我想向程书记汇报一下我们县农业学大寨的情况,你帮我准备一下稿子,我在路上看看。”

“行,我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立即准备稿子,争取在下班之前把稿子交到您的手上,十点钟,我把草稿拿给您过目。”

“很好,哦,等一下,你现在过来一下,地区公安局的郑峰局长想跟你谈谈。”

“郑局长找我谈谈?”

“对,他想了解一些情况,稿子的事情,您不要担心,我今天下午可以迟一点走,你什么时候写好,我什么时候走,不着急。”

“行,我把这边的工作交代一下,马上就过去。”

三分钟以后,张主任走进潘书记的办公室。

张主任和郑峰、卞一鸣、王萍一一握手。

“张主任,你把郑局长他们领到小会客室,那里不会有人打扰。”

潘书记将郑峰等人送进小会客室以后,反身走出办公室,走进秘书处,秘书处在张主任办公室的旁边。

上班时间已到,人们一边和潘书记打招呼,一边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潘书记站在秘书处的门外朝里面看了一眼,然后喊出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来。

潘书记和这个女人低语了几句,女人走进另外一幢古楼,文化局就在这幢古建筑里面。

不一会,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跟在女人的后面走出文化局的大门。

“女人将此人领进了6号楼二楼的大会议室,里面坐着五个人,他们分别是李云帆,孙局长、谭科长和童子强,还有一个人就是潘书记。

第一百二十一章桌子上一部电话 张小松中午外出

郑峰和张主任的谈话,我们放一放,先来看看李云帆这边的情况。

潘书记和女秘书走出会议室,关好大门。

李云帆负责询问,童子强负责记录。

谈话直接开始,时间比较紧,和张小松在一个办公室的有三个人,同时把三个人都请来,肯定是不妥的。所以要一个一个谈,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宜惊动张小松  。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曹云飞。”

“曹同志,你来之前,张小松到了吗?”

“刚到。”

“你和张小松的关系怎么样?”

“关系还可以。”

“你对此人有何评价?”

“有何评价?”

“对,我们请你来,就是想请教你一些问题,你不要紧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张小松有才,他在绘画上造诣很高,他平时和大家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但他和大家的关系都不错。”

“张小松平时中午回不回家吃饭?”

“基本上不回家,中午,他在食堂吃饭。”

“你回忆一下,一月十九号的上午和一月二十号的上午和中午。张小松有没有出去过有没有离开过办公室?”

“十九号上午我请了半天假,不在办公室,但另外两个人在办公室。”

“另外两个人叫什么名字?”

“一个叫尹文国,一个叫赵越萍。”

“他们俩今天都来了吗?”

“来了。”

“请你回忆一下一月二十号上午和中午的情况。”

“九点多一点,他出去了一下。”

“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知道。”

“是出你们文化局,还是出县委大院?”

“出县委大院肯定是出县委大院。”

“为什么这么肯定,你亲眼看见他走出县委大院了?”

“他走的时候,我正好进楼,我看见他打开自行车的车锁,骑上自行车,朝大门方向去了,他如果不出去,就不用骑自行车。”

“你们办公室有电话吗?”

“有,我们办公室有一部电话电话就放在张小松的办公桌上。”

“在这之前,张晓松有没有接到什么人的电话呢?”

“我刚从组织部回来,不知道,你们可以问尹文国和赵越萍,我进办公室的时候,他们俩都在办公室里面,他们应该知道。”

“之后呢?张晓松有没有再出去过?”

“十一点钟左右,他出去过一次,是尹文国跟我说的,十一点二十的时候,我们俩到食堂去打饭,我们三个人经常互相带买饭,我就问尹文国‘张小松到什么地方去了,要不要帮他打饭。’尹文国说张小松十一点钟左右骑自行车出去了,张小松跟尹文国说出去一下但我们还是帮他打了饭。”

“张小松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

“下午一点半钟左右。”

“张小松回办公室的时候,神情如何,有没有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呢?”

“我没有在意,他说回家去了一趟,我们帮他打的饭,他没有吃,但三点多钟,赵越萍一人发了一个苹果,他把苹果吃了,过去,他从来不吃别人的东西,我看他好像是肚子饿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办公室特殊气味 生活中自有圈子

“一眨眼的功夫,他就把苹果吃完了。”

汪鹏程是十点钟左右出院的,汪鹏程在出院之前出过一次医院,张小松第一次走出县委大院的时间和汪鹏程出院的时间是吻合的;汪鹏程坐汽车回水涟县,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他回水涟,不是回家,而是和什么人见面,以商量应对之策,张小松第二次走出县委大院的时间和汪鹏程回水涟县的时间也是吻合的。

彭小好说过,水涟县到勤将市之间的班车,在静安寺前面有一个车站  。汪鹏程从勤将市长途汽车站坐汽车到静安寺下,只需要八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而张小松骑自行车到静安寺,二十五分钟绰绰有余。

想到这里,李云帆在自己的笔迹本上写下了“静安寺”三个字。郑峰和李云帆一直想到静安寺去一下,因为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静安寺地处偏僻之地,寺中特别是静安寺周围的环境应该非常复杂。下面,是该到静安寺去一趟了。

“曹同志,你们和张小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有没有发现张小松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呢?”

“李局长,您怎么会有此一问呢?”

“这样吧!我们可以透露一点情况给你,但你暂时不要你跟任何人说,我们暂时还不想惊动张小松,这你能做到吗?”

“我能做到,事关重大,我心里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