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村魅影三-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墓室的高度在五米左右,长和宽都在九米左右,墓室的墙上有很多线状水痕,灯光下,这些水痕闪闪发光,脚底下有一层淤泥,没有土的地方,弯着一些黑水。
在距离石门一米左右的地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条,卞一鸣用脚触碰了几下,这些木条就散了架,它们已经完全腐朽了。从这些木条的形状和颜色看,极有可能是棺椁的一部分,是盗墓贼从棺椁上撬下来的。
第三十一章 大斌大喊奇怪
在墓室两边的墙角处,散落着不少木板的残片,卞一鸣用脚碰了一下,这些木板的残片立即变成了粉末——准确地说是立即变成了泥土。这些散落的木板的残片,极有可能是用来存放随葬品的匣子、箱子等器皿。因为卞一鸣的照相机在一些比较大的残片上捕捉到了一些图案和花纹,尽管这些图案和花纹已经不那么清晰了。
在外室的墙上,有九个拱形的墙洞,墙洞高六十公分左右,宽三十公分左右,深也是三十公分左右。
九个墙洞是这样布局的:石门两边各一个,南边的墙上是三个,东西两侧各两个。盗洞的位置在东南角上。
这些墙洞应该是用来放长明灯的。
“九”是一个极数,也是封建帝王专用的数字,九五之尊,龙生九子,一言九鼎。难道田大斌和卞一鸣进入的是一个帝王陵寝?
卞一鸣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墓室的顶端成拱形,在墓室的顶端——中央,有一个水平的圆形图案,当两束手电筒的光柱投射到这圆形图案的时候,两个人同时看见了几条龙,圆形图案是由几条龙盘绕而成的。因为上面渗水比较厉害,所以,图案不是特别清晰——也看不清楚是几条龙。圆形图案是有一块整石雕琢而成。
两个人,卞一鸣在前,田大斌随后,进入内室,两口巨棺并排出现在眼前,两口巨棺的大小完全一样。巨棺安放在一个石头基座上,那是一个汉白玉基座。这显然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这不是一般的夫妻合葬墓,可见墓室和棺椁中的随葬品一定不在少数。
棺椁虽然已经百孔千疮,但大架子还在,卞一鸣用手摸了一下,木头就想豆腐渣一样,立刻掉下一块来。
木棺加上汉白玉底座,高度在一米八左右。
两个人走到右侧棺椁的东边,手电筒的光柱在椁体捕捉到了一个直径为六十公分左右的大洞,此洞并没有将整个棺椁贯通,洞内还有一层,卞一鸣,用手电筒的后座敲了一下里面的椁体,并不像第一层椁体声音发闷,这说明里面的棺椁腐烂的程度小一些。外面的棺椁暴露在空气之中,腐烂的速度肯定比里面的棺椁快。
盗墓贼一开始可能是想从侧面进入棺椁之内,打开第一层棺椁之后,发现里面还有一层,便决定打开棺椁的盖子,从上面进入棺椁。
在棺椁和北墙之间不到一米的空挡里面,斜躺着两个棺郭的盖子,在这两个棺盖的旁边放着一些棺椁的残片,这些残片已经完全腐烂,卞一鸣的脚刚踩在上面,立刻腐烂成泥。
卞一鸣站到棺盖上,将手电筒的光柱在棺椁里面迅速扫了一下。
田大斌一边爬上棺盖,一边问:“卞处长,棺椁里面有什么?”
用不着卞一鸣回答了,因为田大斌已经看见了。
田大斌最先看见的是一具完整的尸体,尸体成侧卧状,尸体身上的衣服还在。
卞一鸣“咔嚓——咔嚓——”,一脸拍了好几张照片。
“奇怪啊!”田大斌大声道。
第三十二章 一件羊皮背心
“怎么奇怪?”
“卞处长,你看——”
“看什么?”
“在那——”田大斌指着棺椁的中部——完整尸体的脑袋的下面。
卞一鸣终于看见了,在一个骷颅头的下面,露出半个骷颅头来。卞一鸣和田大斌一样,也感到非常的奇怪:既然是夫妻合葬墓,在一个棺椁里面怎么会出现两个头盖骨呢?
“卞处长,我到下面去看看。”
“田队长,你在上面,我下去,顺便拍几张照片。”卞一鸣话还没有说完,就将一条腿伸进了棺椁之中。
结果令两个人大吃一惊,棺椁里面,确实有两具尸骸。两具尸骸,一具是完整的,一具是完全散开的,那些散开的骸骨,除了头盖骨,其它部分,全集中堆放在棺椁的头部,另一具完整的尸骸在棺椁的中部和尾部,头朝南,脚朝北,面朝东,背朝西。为叙述方便,我们零散的的尸骸为甲尸骸,完整的尸骸为乙尸骸。
棺椁里面除了两具尸骸以外,还有一些卷状物体和片状物体,卷状物和片状物已经残破不堪,很像一卷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完全褪色,完全腐烂的画一样,一层一层的,但你要是想把它展开的话,那么,它就会变成燃烧过——但有没有充分燃烧的灰烬一样;片状物应该是衣服,也是一层一层的,但无法分离出一块完整的布片来。
毋庸置疑,零散的骸骨应该是棺椁的主人,而另一具完整的尸骸,应该是盗墓贼的尸体,卞一鸣解开乙尸骸身上的上衣,里面是一件羊皮背心,在羊皮背心的里面是一件本装灰布衬衫,纽扣是布做的,乙尸骸身上的衣服,除了羊皮和羊皮上的毛还在之外,其它衣服已经腐烂并分化,手指一碰,就化掉了。死者的脸部的肌肉和表皮组织已经完全降解,就像一向草纸蒙在骷颅头上,脸部所有的骨头完全凸起,没有骨头的地方,比如说太阳穴、两腮和下巴,已经完全干瘪了。死者身上的软组织也已经完全脱水,只剩下皮包骨头——皮也只是薄薄的一层。
死者的下身只有两件衣服,外面是一条棉裤,里面只有一个大裤衩,裤衩的颜色是灰白色——有一根裤带,裤带系了两个活扣,棉裤是大腰裤,一根很长很宽的灰色布带子在腰上系了两道,只打了一个扣——也是活扣。卞一鸣想解开死者身上的腰带,手刚触碰腰带,腰带就断开了。
死者的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解放鞋鞋底上的沟槽已经被磨平了,只在鞋底的中央心才能看到几条浅浅的凹槽。这说明这双鞋子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我们都知道,盗墓贼整天在山里转悠,在山里转悠,可不就是要费鞋子吗?
在死者的脚上也有一双袜子,袜子的底部——特别是后脚跟,打了好几层补丁,笔者说的这里,各位看客应该看出了来了吧!死者的装扮、衣着和姚虹桥差不多,这进一步印证了张福清的说法,死者极有可能就是三个不速之客中的一个,此人和姚虹桥极有可能是同乡,最起码也是经常在一起干盗墓营生的本乡本土的熟人。
第三十三章 火柴烟盒宝珠
卞一鸣心中暗喜,同志们说不定能从此人的身上找到“70。4。3”灭门惨案的线索。当然,随着此人的出现,新的疑问又产生了:姚虹桥一家四口可能是死于三个不速之客之手,那么,此人又是死于何人之手呢?是另外两个人吗?
卞一鸣检查了死者身上所有的口袋,最后在死者羊皮背心右侧口袋里面摸出来一盒火柴和一包飞马牌香烟,在文革期间,一般人都抽这种香烟,因为这种香烟比较便宜,当然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底下,经济比较落后,香烟的品种有限,有些还是限量供应的。
在羊皮背心左侧口袋里面,也有一个烟盒,但这个烟盒里面没有一只香烟,卞一鸣打开烟盒,其实用不着打开烟盒,因为烟盒原来就是打开的,死者为什么要把一个空烟盒装在口袋里面呢?大概是内急的时候用的吧!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噗嗤一笑,请不要笑,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时候,连开屁股的纸都是精贵的,在有些地方,一些农民就是用土疙瘩开屁股的。
卞一鸣将烟盒打开,田大斌用手电筒在正反面照了一下。
“卞处长,上面有字。”田大斌惊叫道,在这个地狱一般的墓室里面,田大斌的声音虽然有些发闷,但咋听起来,还是有点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香烟纸的反面写着一个地址:“南京夫子庙白鹭洲谢举人巷167号。”
在卞一鸣看来,这个地址非常重要。要想弄清楚三个不速之客的来龙去脉,乃至弄清楚姚虹桥的来龙去脉,这显然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卞一鸣仍不罢休,他又认真仔细地检查了死者衣服的边边角角,连那根又长又宽的腰带都没有放过。
卞一鸣的谨慎细心还真有了很大的收获,他在死者的腰带上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好像是一个圆形的物体,因为腰带比较宽,又系了两道,所以,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用手一摸就摸出来了,硬物的位置在腰带靠近右臀上方。
卞一鸣扒开腰带,突然一个球状物体落到棺椁之中,从球形物体落到棺椁上的声音来看——声音很沉,此物的分量比较重。与此同时,两个人的眼前一亮。
卞一鸣拾起球形物体,亮光就源于这个球形物体,球形物体上有一些类似于灰土的东西,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亮光就源于那些没有灰土的地方。
卞一鸣用死者身上的羊皮背心,将球形物体包起来,使劲揉搓了几下,然后打开腰带,一道亮光在两个人的眼前晃了一下,两个人立即闭上了眼睛,在黑暗异常的墓室里面,眼睛对这种突然出现的亮光一时还很难适应和接受。
球形物体,除了发光以外,你还能看见它通体呈现出一种琥珀色和祖母绿互相融合渗透的颜色和图案。
这显然是一颗宝珠。
一定是死者在清理棺椁中随葬品的时候,偷偷藏在腰带上的。
卞一鸣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死者的身体。
死者的身上有一处伤,在死者的后脑勺上,有一个放射状的裂痕。
第三十四章 脑袋风衣表链
以上是两个人在一号棺椁中看到的东西,棺椁中的随葬品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盗墓贼之间曾经发生过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火拼。
两个人爬出棺椁。
棺椁一共有三层,两个人在墓室北墙和棺椁之间的空挡里面看到的两个棺盖应该就是最里面两个棺椁的盖子。
第一层棺椁的盖子已经腐朽的差不多了,石门内外那些残片应该就是它的化身。
两个人下了棺盖。
在两个人下棺盖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田大彬的右脚先落的地,他一脚没有踩稳,噗嗤一声,田大斌双脚向前,脑袋朝后,身子重重地摔在地上。
其实,不是田大斌没有踩稳,他的右脚确实踩在了一个硬物身上,这个硬物是一个球形物体,因为它好像在滚动,当田大斌爬起身将手电筒的光对准这一个球形物体的时候,惊呆了,原来,他脚下的球形硬物是一个人的脑袋。
“卞处长,你快看——”
卞一鸣走到二号棺椁的西边,他也惊呆了,在二号棺椁的西边,仰躺着一具完整的尸体,这似乎有点不准确,刚才田大斌的右脚踩到的球形物体,就是这具尸骸的一部分,此时,脑袋和身体已经基本分离——并没有完全分开,部分地方还连着,连着脑袋和身体的是一件风衣,风衣上有一个帽子,帽子是戴在头上的,这件风衣好像是化纤产品,很难降解和风化。
二号尸体,仰面朝上,右手和身体成四十五度角,左手放在胸口,手背朝上。右腿伸直,左腿成垂直状,左脚被压在右腿下方,左腿的膝盖靠在汉白玉基座上。
二号尸体的风衣里面穿着一件本装棉袄,双袖卷到手腕上方,从卷起来的袖子上,能看到一件紫色绸缎衬衫;二号尸体的下身穿着一条蓝颜色的咔叽裤,裤鼻子上系着一个牛皮带,皮带上穿着一个链条,链条只有五六公分长,这应该是一根怀表的链子,卞一鸣在死者裤子的口袋里面摸了摸,口袋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怀表一定是凶手在离开墓室的时候,从死者的身上拽走了。裤子里面是一件线裤——是用蓝色毛线编织的,死者的脚上穿一双老棉鞋,鞋面是黑色灯芯绒,一双黑袜子的底部打了好几块补丁。
卞一鸣解开皮带,将链条从皮带上拿了下来,放进口袋之中。又脱下了死者身上的风衣,在卞一鸣的手上已经有四样东西了,一张写着地址的香烟纸,一个珠子,一根是怀表的链子,一件风衣。
卞一鸣和田大斌走到墓室的入口。
卞一鸣拽了三下绳子。这是卞一鸣和李云帆事先约定的,只要下面的人拽三下绳子,李云帆就下来。
三分钟左右,李云帆的双脚出现在入口,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个手电筒。
两个人用双手托着李云帆的脚,将李云帆慢慢放下。
“什么情况?”
“我们发现两具尸体——应该是盗墓贼的尸体。”
“很可能是三个不速之客中的两个。另一个人应该是凶手,此人极有可能也是制造姚家灭门惨案的凶手。”李云帆道。
第三十五章 铜镜陶片断玉
卞一鸣和田大斌走在前面,李云帆跟在后面走进内室。
李云帆看过两具尸体以后,沉默片刻,然后道:“这两个人应该是同时遇害的,我们的希望可能就在这两个人的身上。”
当卞一鸣把那张香烟纸拿给李云帆看过以后,李云帆的神情非常凝重:“卞一鸣,这应该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盗墓贼脱手赃物的地方。”
“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没有这两具尸体,我们的侦破工作很难再继续下去,老天爷对咱们不薄啊!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接下来,田大斌拿着三把手电筒照明,李云帆和卞一鸣对二号死者进行了初步的尸检——在墓室里面只能进行初步的尸检,详细的尸检,必须是在将两具尸体运出墓室以后——这两具尸体和“70。4。3”灭门惨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二号死者左手的下方的衣服上有一片面积为巴掌大的血渍,这里的衣服明显比周围的衣服黑了多了,卞一鸣慢慢解开死者棉衣上的布纽扣,棉衣里面的衬衫黑的更明显,衣服的下面应该就是致命源。
卞一鸣有又慢慢解开衬衫上的布纽扣,在死者的左胸下方一根勒肋骨上有一个明显的刀口,从位置上来判断,刀口指向的是死者的心脏。
大家记住了,第一个人是被重击和掐死的,第二个人是被匕首刺死的。
在二号死者尸体西边两米处,躺着两个棺盖——一个棺盖压在另一个棺盖上面,两个棺盖上面横七竖八地堆放着一些棺椁的残片。
三个人拾开棺盖上的残片,将两个棺盖戗在汉白玉基座上,李云帆和卞一鸣站了上去。
两束手电筒的光柱对准了了棺椁的底部,棺椁的底部除了一具散落的骸骨以外,还有一枚锈蚀不堪的铜镜、一些陶瓷的残片和十几片断玉。铜镜上满是铜锈,大概是时间太久的缘故,本来就很薄的镜面已经被氧化的差不多了,铜镜的中间已经锈出了两个洞。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被盗墓贼遗弃在棺椁里面;陶瓷的残片,大部分是墨绿色,上面全是裂纹,此裂纹非彼裂纹,这种裂纹是通过一种独特的工艺做出来的;断玉呈褐色,李云帆拿起一块较大的断玉在棺椁上蹭了几下,断玉立刻显现出绿色来。
卞一鸣将铜镜、陶瓷残片和断玉装进包中,我们都知道,在卞一鸣的包中,又增加了几样东西。
在离开墓室之前,卞一鸣对内室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包括棺椁内外。
笔者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陵寝的内室和外室一样,高五米左右,长宽也是九米左右,在内室四面墙上,也有九个拱形灯洞,布局也和外室一样,在内室的顶部中央,也有一个圆形的石雕,唯一不同的是,在这块石雕上,多了一只凤凰,那是一副龙凤呈祥图。
一个小时以后,两具尸体被运出盗洞口,十分钟以后,李云帆、田大斌和卞一鸣依次爬出盗洞口。
第三十六章 又现一具尸体
经过对两具尸体的检查,李云帆和卞一鸣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两个人死亡的时间在五年左右,按照这个时间推算,两个人遇害的时间应该是在一九六九年的冬天——或者是一九七零年的春天,死亡的时间肯定是在姚虹桥一家四口遇害前后。这和结论和死者身上所穿的衣服是吻合的。
第二,一号死者遇害时的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二号死者遇害时的年龄在五十五岁左右。
第三,一号死者的身高是一米六九,骨骼健壮;二号死者身高是一米七四,身材高瘦。
第四,二号死者身上的风衣是深灰色在墓室里面无法准确判断衣服的颜色,就算是补充交代吧!;此人身上的表链是银子加工而成的,用来固定表链的是一根牛皮带。
第五,从两个人的衣着来判断,二号死者极有可能是几个盗墓贼的头。
汪教授看过卞一鸣拍摄的照片和包中几样随葬品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两个陵寝和山神庙下面的古墓一样,是典型的南唐时期的帝王陵寝。
第二,珠子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至于它的用途,汪教授暂时无法确定,但根据他多年考古的经验来判断,这颗明珠极有可能是含在口中的,历史上有口含明珠,尸体不化的说法,慈禧太后死后,口中也含有一颗夜明珠,孙殿英炸开东陵慈禧地宫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走了慈禧太后含在口中的夜明珠。
第三,铜镜是东晋宫中遗物,在铜镜的背面,还残留这一点点凤凰的图形。
出于好奇和职业需要,汪教授想到墓室里面去看一看,他从事考古工作多年,见识过很多陵寝,其中不乏帝王陵寝,但从盗洞进入一座帝王合葬陵寝,这还是第一次,所以,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卞一鸣答应陪汪教授走一趟。
汪教授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卞一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照片。
接下来,李云帆和田大斌又下到另一个盗洞之中,另一座陵寝和第一座陵寝的规格和结构完全一样,笔者不再赘述。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帆和田大斌在二号墓室里面发现了两具尸骸,那是一个单棺墓。一具尸骸呈散落状,另一具尸骸很完整,死亡的时间也在五年左右,软组织已经被完全氧化和降解,身上的衣服还在,但已经腐烂的差不多了,用手一碰,衣服就散了架——三号尸骸身上的衣服全是棉织品。此人的身高是一米五九。此人不但矮,骨骼也非常瘦小。
李云帆在三号死者的身上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三个人应该是张福清所看到的三个不速之客。
案情似乎越来越复杂了,本来,李云帆和卞一鸣以为,姚家灭门惨案肯定和三个不速之客有关联,于是,大家便开始寻找三个不速之客的下落,谁也没有想到三个不速之客竟然死在两个墓室里面。
如果说姚家四口人死于三个不速之客之手的话,那么,这三个不速之客又是死于何人之手呢?
第三十七章 做出三个决定
“70。4。3”灭门惨案还没有半点头绪,现在又冒出另外一个案子,案子本来就很复杂,现在更加复杂了,本来就困难重重,现在,重重困难之中,又增加了几重。
当天下午,李云帆派曹云清和马子腾将三具尸体运到地区公安局妥善保管顺便补充一下,在地区公安局的藏尸间,和“70。4。3”灭门惨案有关的尸体一共是七具。
四月二十七号的晚上,曹云清和马子腾回到了张氏祠堂,他们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还包括一个五角星。
当曹云清从口袋里面掏出五角星的时候,同志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情。
“这是怎么回事?”李云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局长,这是我们在一具尸骸的嘴巴里面发现的。”
“是哪一具尸骸?”
“是一号尸骸。”
事情是这样的:曹云清和马子腾将三具尸骸搬进地区公安局藏尸间的时候,当曹云清和马子腾将一号尸骸从汽车上搬下来来放进装尸袋的时候,突然从死者的牙齿缝里面冒出一个尖角状的东西来。
曹云清就找来起子将死者的牙齿撬开。
当曹云清用起子撬开死者的牙齿的时候,两个人都惊呆了,在死者的口腔里面有一样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五角星,用水冲洗一下,原来是一枚红颜色的五角星。
过来人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人——特别是红卫兵,都喜欢戴黄军帽,这些革命小将们会在黄军帽上钉一个红颜色的五角星,这几乎成了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标志。
五角星怎么会跑到死者口腔中去的呢?
一定死者在挣扎的过程中,在临死之前,拽掉了凶手帽子上的五角星,并塞进了自己的口中。情急之中,死者只能这么做了。虽然是绝望之举,但这种绝望之举为同志们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凶手一定是一个头戴黄军帽的人,在他的黄军帽上,有一个五角星。死者在临死之前将凶手黄军帽上的五角星塞进自己的口中,一定有自己的考虑。黄军帽和黄军帽上的五角星一定是凶手最重要的特征。我们都知道,文革期间,戴黄军帽的红卫兵大都在城里,农村几乎没有,所以,在农村,戴黄军帽的人一定少之又少。
自从看到五角星以后,李云帆和卞一鸣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难道在三个不速之客之外,还有不速之客,如果没有别的不速之客的话,那么,凶手就一定是本地人。如果凶手是本地人的话,那就好办了。
如果凶手是本地人的话,那么,找到这个戴黄军帽的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当天晚上,在五婶家吃晚饭的时候,李云帆和卞一鸣商量后做出了三个决定:
第一,立即寻找戴黄军帽的人——特别是寻找黄军帽上没有五角星——但以前曾经有过五角星的人。
第二,四月二十九号,派卞一鸣、曹云清和王萍到省城南京夫子庙去寻找新的线索。卞一鸣和李云帆对香烟纸上的地址非常期待,常识告诉大家,一个人是不会把一张毫无意义的香烟纸揣在自己的口袋里的。
第三十八章 本分善良人家
第三,立即派人将案件的进展情况汇报给郑峰,让郑峰安排一个绘形专家给一号、二号和三号绘一个模拟头像。卞一鸣、王萍和曹云清到南京去是需要这三个人的模拟画像的——否则,这次的南京之行将变得毫无意义,这三个人——或者这三个人中的某一个人和南京夫子庙白鹭洲谢举人巷肯定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吃过晚饭以后,李云帆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谭晓飞和马子腾到地区公安局找郑峰。
送走了谭晓飞和马子腾以后,李云帆一行四人专程去拜访了张队长。
张队长家住在堡西头,从西向东数第三家,石头院墙,两扇院门,院门前有一棵老槐树和两棵枣树,还有几棵桑树。
开院门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她是张兆才的老婆苗桂兰。
张队长家是一个大家庭,张兆才弟兄两人,他排行第一,守着年迈的父母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兄弟俩结婚之后,一直没有分家,连想都没有想过,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张队长家有六间瓦房和五间草房,六间瓦房是连在一起的;草房分三间和两间,两间是厨房,张队长一家四口住三间草房里面,弟弟张兆文住三间瓦房,父母和一个还没有出嫁的小妹住三间瓦房,一家人之所以能和睦相处,与张队长克己为人的表率作用和老婆苗桂兰的善良本分不无关系。本来,老两口是要住三间草房的,但张兆才死活不肯,他的理由很简单,父母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作为长子,如果不把父母的生活安排好,于心不安,院门一关,都是一家人,住草房和住瓦房没啥两样,一家人,一个锅里吃饭,没有那么多的计较。这些情况是五婶跟同志们说的。
所以,李云帆一行是怀着非常敬仰的心情走进张队长家院门的。
同志们走进院门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厨房里面吃晚饭。
张队长将同志们带进了自己住的三间草房。
堂屋里面放着一张大桌子,大桌子周围放着几条长板凳。
大桌子上点这一盏煤油灯。
张兆才的爱人用针拨了拨灯芯,煤油灯顿时亮了许多。
安顿好大家以后,女主人走出堂屋,并关上了房门。
李云帆坐下之后,从包里面掏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里面是一枚红颜色的五角星。
“张队长,今天下午,我们在凤凰岭北边两个古墓里面发现了三个人的尸体。”
“这——我已经听说了,这三个人会是谁呢?”
“张福清昨天晚上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在一九六九年的冬天,曾经有三个操外地口音的人向他打听过姚虹桥家的住处。张东旭说,在那段时间,姚虹桥的老婆到豆腐坊买豆腐,一买就是三斤多。我们估计,我们在古墓里面发现的这三个人,很可能就是张福清看到的那三个外地人。”
“一九六九年的冬天和一九七年的春天?这不是姚家人出事之前吗?”
第三十九章 马桥学生学堂
“不错。我们本来以为姚家的灭门惨案和这三个人有关系,但没有想到却在古墓里面找到了这三个人的尸体。”
“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照张福清和张东旭的说法,这三个人在姚家呆了不短的时间。”
“不错。”
“这怎么可能呢?我不知道也就罢了,可张家堡总该有人知道吧!”
“姚虹桥到张家堡来,显然是冲着山上古墓里面的宝贝来的,张福清看到的三个神秘的外地人,到张家堡来找姚虹桥,也是冲山上古墓里面的宝贝来的。”
张队长神情凝重,一时陷入沉默——像是在想问题。
李云帆从纸包里面拿起五角星:“张队长,请你看看这个东西?”
张队长接过五角星:“李局长,您想问什么?”
“这是我们在一个死者的嘴巴里面发现的,你们张家堡以前有没有人戴过黄军帽,黄军帽上有一枚五角星——和这枚五角星一模一样。”
“你们怀疑凶手是咱们张家堡的人?”
“现在还不好说。目前,我们的手上只有这么点线索。”
“这——”
“这个案子发生在五年前,时间隔得比较久,所以,请张队长好好想一想,仔细回忆一下,张家堡有没有人曾经戴过一顶黄军帽。”
张队长摇摇头:在我的印象中,张家堡没有人戴过黄军帽。”
“除了张家堡,在文俊大队呢?”
“文俊大队?黄军帽?辜家村倒是有一个人,他戴过黄军帽?”
“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辜已考,是辜大爷的堂弟。”
“他多大年龄?”
“五十几岁,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个转业军人。他有两顶黄军帽,一顶棉帽,还有一顶单帽,不过,他的黄军帽上没有这种五角星。他还有一身黄军装,还有一件军大衣。辜已考是三等残废军人,由政府养着。他行动不便。”
辜已考似乎和“70。4。3”灭门惨案扯不上什么关系。
“我们要找的是帽檐上有这种五角星的黄军帽。”
“咱们文俊大队好像没有,只有街上和县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