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魅影三-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他那天往街上挑了两趟芦席,有一趟,挑的是我家的芦席。十五号是赶集的日子,我们想多卖几张席子。”

“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回到家的吗?”

“这——这我就不知道了。”

“我来告诉你,五点半的时候,有人在社场看到郭福生。你也知道,从渡口到家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那么,在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面,郭福生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难不成,这事情真是他做的?”郭队长脸色突然变得苍白起来,“这个案子要真是他做的孽,我非把他打死不可。”

“郭队长,您不必着急,我们也希望这个案子另有其人,既然有人向我们提供了这个情况,我们肯定要来跟您通个气,我们就是想知道,郭福生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到底在做什么。”

“郭队长,只要郭福生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成。”李云帆道,“您放心,我绝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郑局长,我也请你们放心,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如果这个案子是福生做的,我绝不护短。我爹在世的时候就说过,自作孽,不可活。那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我就当没有这个兄弟。”郭队长显得非常激动,“你们派一个人跟我过去,把福生叫过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四章 郭书记见色起意 老队长深深自责

“郭队长,等一下,您先把大娘请过来,过一会,我们直接到郭福生家去,您随我们一同去,您看行不行?”

“行。”

郭队长打开厨房的门,朝堂屋喊了一声:“孩子他娘,你过来一下。”

大娘答应着走出堂屋。

“大娘,您坐下。”

大娘挨着郭队长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孩子他娘,你把知青萧姑娘的事情跟公安同志说一下。”

“这件事情,我答应萧姑娘不跟任何人说的。”

“公安同志已经知道了,村里有人知道这件事情。”

“公安同志们不是奔筱兰的案子来的吗?”

“孩子他娘,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你知道有才主任的帽子是怎么被拿掉的吗?”

“怎么被拿掉的?”

“公安同志已经知道郭根生和萧姑娘的事情,他们还知道郭根生和秀英的事情。郭家欺负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不要有什么顾虑。”

“大娘,您说吧!我们是不会说出来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大娘的脸上,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岁月在上面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老人理了理散落在额头上的几缕白发:“云清是个非常懂事的娃,她爹是个唱京剧的,她娘是一个站柜台的,姐妹四个,她是老二,本来应该是大姐插队的,可大姐谈了对象,如果插队,对象就得黄了,她就替大姐到咱们花家村来了。”上了岁数的人,说话总是比较拉杂啰嗦,我们得耐着性子往下听。

“可这娃胆子特别小,刚来的时候,他们没有地方住,长生本来想腾出一间库房,让他们先对付一下,可郭书记非要让知青住到各家去,我琢磨,姓郭的看到萧云清以后就坏了心思。”

“我当时想把他们安排到几乎老实厚道的人家去住,可没容我开口,郭书记就把两个姑娘拽到他家去了。”郭队长神色凝重,“这件事情也怪我,我应该提醒他们多留点心眼,可我能说吗?”

“她们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到咱们这里是两眼一抹黑,一时很难分清好赖。”大娘的心情非常沉重。

“后来,我不等盖房子了,就抓紧时间把放粮食的库房腾出一间来,又在旁边加盖了一间,可还是迟了,等我房子盖好,萧姑娘已经出事了。我当时应该腾出一间库房来,把四个女孩先安顿好了,就是因为加盖了零件房子,把时间耽误了。男娃子随便在哪家住都不会出啥事。”郭队长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大娘,那萧云清是怎么跟您说的?”郑峰适时地打住了两位老人的话头。

“一天晚上,满子到咱们村来说书,萧姑娘说肚子疼没有去听书,她跑到我家来了,一进厨房就抱着我哭了起来。她哭得那个伤心啊!我都受不了。这时候,她已经搬出郭书记家了。我知道,她已经憋了很久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五章 郭书记丧尽天良 萧云清有情有义

“萧云清跟您走的很近吗?”

“长生经常让我送点吃的给他们,大概是萧姑娘回家探亲的时候跟父母说了,有一次,她父母特地从南京到花家村来看闺女,顺便来看看我们,他们还带了一些礼物。”

萧云清的父母是想请郭队长夫妻俩多照应自己的孩子。

说着说着,又有点偏离正题了。

不过大娘的头脑很清楚,她又回到了郑峰的问题上:“她哭,我也陪着他哭,我猜想,这娃一定遇到事情了。我给她下了一碗鸡蛋面,她已经有一天没有吃饭了。她饿坏了,脸面带汤吃了个精光。”

想回到正题上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天晚上,萧姑娘跟我睡了,那天晚上,郭书记也没有去听书,你们知道他要做什么吗?”

不管做什么,应该和萧云清有关。

“他缠着萧姑娘,让她到大塘去,”

十三号的晚上——就是同志们进驻祠堂的那天晚上,郭书记也没有到祠堂去听书,莫不是瞅准了这个绝好的时机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那天晚上,萧姑娘没有到大塘去,她跑来问我,她该怎么办?”

“萧云清很怕郭根生吗?”

“他早就得手了,猫尝了荤腥,就上了瘾,这女孩子,一旦让男人得了手,想甩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男人可以不要脸,女娃不能不要脸,女娃子活的就是一张脸。更何况,郭书记正在帮萧姑娘弄回城的名额。姓郭的凭什么吃定了萧姑娘,靠得就是这个。”

“郭书记是如何得手的呢?”

“这——萧姑娘没有说,我也没有问,这种事情是不好追问的。”

谈话暂时中断,大家陷入沉默之中,没有人去碰簸箕里面的花生,这时候,花生已经冷却,但随着谈话的深入,同志们已经感觉不到花生的香味了。

不吃花生,茶还是可以喝的,郭队长拎起热水瓶将所有茶杯添满了水。

“姓郭的嘴上说帮萧姑娘弄招工的名额,但就是迟迟不见动静。”

“这是为何?”

“他那个劲还没有过去呢?萧姑娘一走,那还不是扬州放陀螺——一放呜嘟嘟。”大娘的意思是萧云清一旦离开花家村,郭书记的兽欲就没有地方发泄了。

“后来,萧姑娘怀孕了,姓郭的慌了,再不把萧姑娘弄走,丑事就要露馅了,这才到公社和县里面找人,帮萧姑娘弄了一个招工的名额。临走前,姓郭的还找人给萧姑娘做了人工流产。”

“萧姑娘可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她回城以后,人虽然没有回来过,但隔三差四地来信。你们等一下。”大娘走出厨房。

不一会,大娘拿着两封信,走了进来。

郑峰接过信封,两个信封上都写着:“泗水县徐集公社供销合作社,高建华收。”

“大娘,怎么是这个地址?”郑峰大惑不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六章 郑局长直截了当 郭福生应答自如

“我兄弟建华在合作社工作,萧姑娘临离开的时候跟我们说好了,如果来信就寄给我兄弟。”

“为什么不寄到花家村呢?”

“寄到花家村来,姓郭的不就知道了吗?萧姑娘和我家走得近,那郭书记是不知道的,如果他看到信是寄给我们的,那还不疑心生暗鬼啊!”

“信要经过他的手吗?”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所有信,邮递员一股脑儿地送到大队,大队再通知人去拿,或者让人顺道捎过来。郭书记整天呆在大队部,信可不就得从他手上经过吗?”

眼看时间不早了,离开郭队长家以后,大家在郭队长的陪同下去了郭福生的家。

时间是九点二十五分。各家都在点灯奋战,有郭队长陪着,那些狗很给面子,顶多低唱几句就无趣地走开了。

有些人家正在往树桩上拉绳子,明天早晨天不亮,所有的山芋都要挂到绳子上去。这一夜够乡亲们忙一阵子了。

郭队长叫开的院门,当郭福生看到郑峰等人和哥哥站在一起的时候,神情有点怪异,原本急速的脚步变得缓慢起来。郭福生的手上拿着一把刀子,拿刀子的手戴着一只帆布手套。

郭福生的家人正在厨房里面做着和哥哥家同样的事情。

“哥,有事啊!”

“郑局长他们想找你了解一点情况。”

“找我了解什么情况?”

“别愣着了,天这么冷,快让同志们进屋啊!”

“我让翠花倒点水。”

“不用了,同志刚在我那儿喝过。”

有郭队长在跟前,说话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郭队长径直将同志们领进堂屋。堂屋里面没有灯。一个女人走出厨房,手上端着一盏煤油灯,走进堂屋,将大桌上的灯点亮了,然后低着头退出了堂屋。这个女人年龄有四十几岁,应该就是郭福生的老婆翠华。

“请问,你们找我有啥事?”

“郑局长,跟他直截了当。”郭队长道。

“郭福生,十二年前,郭筱兰遭遇不测,那天下午的事情,你还能记得吗?”

“怎么记不得?记得。这件事情,村里人都记得。”郭福生好像没有完全听懂郑局长的话。

郭队长心知肚明:“筱兰出事那天下午的事情,你还能记得吗?”

“咋记不得?”

“好,请你回忆一下,”郑峰道——郭队长在跟前,说话还是要客气一点,更何况郭福生也只是一个嫌疑人,“郭筱兰出事是在哪年、哪月、哪日?”

“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三号,这谁记不得呢?”

“很好,请你再认真回忆一下,七月十三号的下午,你在什么地方,你在做什么?”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七章 郭福生认真回忆 花长云烂了记性

“我在做什么?我到街上去了。”

“到街上做什么去了?”

“十五号是赶集的日子,走渡口的人很多,我想提前多挑几担芦席。”郭福生果然记得。

“你是什么时间回到花家村的呢?”

“什么时间回到村里,我记不太真切了,四点不到,还是四点多一点,谁会在意这个,那天中午,我在街上喝了酒,回村的时候,酒劲上来了,脑子稀里糊涂的。”

四点不到,还是四点多一点,这个时间和段高山、茅校长、马迎忠所说的时间基本吻合。

郭福生的回答非常流畅,疙疙瘩瘩的地方一点没有。难道是他准备好了台词?

“你回到家是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我说不好,但我进院门不一会,就听到村子里面动静很大,村子里面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动静,不一会就听到郭侉子在院门前扯嗓子,说快到大塘去,有人落水了。”

这个时间和徐长水提供的时间也是吻合的。

“从渡口走到家,平时需要多长时间?”

“十几分钟就够了。”

“可这段路,你竟然走了一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你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了段大爷的渡船以后,我醉劲上来,此时正好路过祠堂,我就跑到花长云的屋里睡了一会觉。”

这个答案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还要再往下问吗?用不着了。接下来,同志们要做的就是核实郭福生所说的话。

遗憾的是,当问到瞎子花长云的时候,他说自己想不起来了,事情过去太久,他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怎么办呢?从郭福生提供的情况看,花长云是他唯一的证人。

问题又摆到了郭福生的面前。

十一月十六号上午,争锋一行在山芋地里找到了郭福生。

郭福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经过仔细回忆,想到了两个人。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三号下午,郭福生跌跌撞撞走进祠堂的时候,茅校长正在敲下课钟,另一个老师则走出东厢房,到底是哪一个老师,郭福生已经想不起来了,因为他当时的神志有些不清,他隐隐约约地记得,这位老师还和他说了几句话。

和郭福生分手之后,同志们去了大队部,茅书记已经走马上任,他正在大队部召开大队干部会。

茅校长确认,七月十三号下午四点半钟,他确实看到过郭福生,当时,他正在敲钟,他确实看到郭福生跌跌撞撞地走进了祠堂的大门。

十六号的晚上,同志们又到文俊大队找马迎忠了解情况,非常巧,经过马老师老师的认真回忆,快放学的时候,他也见过郭福生。马老师还说,他确实和郭福生打了招呼,当时,郭福生语焉不详地应付了两句,就一头钻进了花长云的屋子。

第一百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八章 郭福生嫌疑排除 中雨至天气突变

十二年前,两位老师之所以没有想起来,是因为他们和郭福生照面的时间太短,祠堂院门前的路,是通向花家村和渡口的路,经常会有人在院门口和他们打招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合乎情理的,人们一般情况下只关注自己生活圈子里面的事情和与自己有关联的人。一个路过祠堂,在祠堂稍作停留的人是不大会引起两位老师的特别注意的。

遗憾的是,仅凭茅老师和马迎忠提供的情况,无法证明郭福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到底干了些什么。因为郭福生到底有没有在花红旗的屋子里面睡觉,睡了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要知道,也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花长云,可是花长云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他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他还说,他要对公安同志们负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不能舌头上破马车胡咧咧。

段高山也证实,那天下午,郭福生确实喝了不少酒,郭福生有一个特点,只要喝高了,脸红的就像关公,那天,段高山看到他的时候,郭福生的脸通红通红的,他走路歪歪倒倒,上船的时候,还是段高山扶了他一把。

最后,是郭福生自己提出取下自己的阴毛让同志们拿去化验,这是在郑峰叙述凶手犯罪过程,特别是提到那根阴毛的时候,郭福生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郭福生的阴毛和谭晓飞在死者体内提取到的那根阴毛有着明显的不同,一,郭福生的阴毛比较长,有六公分左右。二,郭福生的阴毛比较柔软,这是最大的不同。

郭福生的主动配合使调查工作向前走了一大步。经过化验,郭福生的血型为A型。郑峰和李云帆特别担心,万一郭福生的血型也是AB型,那就尴尬了。其实在化验之前,郑峰和李云帆的心里已经有结论了,郭福生能主动提出化验他的阴毛,说明他心里面是坦荡的。用郭福生的话说是“没有和女人同房,就不怕喝凉水。”

这里顺便补充一下,郑峰派谭科长到地区公安局法医科化验郭福生那根阴毛的时候,顺便将徐长水的阴毛也带去了,徐长水的血型是o型。

徐长水和郭福生的嫌疑被排除了。

七月十七号的上午,老天爷突然下起了雨,雨势为中等。村里面收山芋的工作不得不停下来了,山芋呆在土里面,问题不大,郭队长希望老天长眼,让几个晴天给大家。

地里面的山芋暂时无恙,但乡亲们挂在绳子上的山芋可就糟了罪了,有些人家用塑料薄膜盖在山芋上面,没有塑料薄膜的人家,或者没有那么多塑料薄膜的人家就将暴露在雨里面的山芋下回家,放在屋子里面晾着,凉一天,问题不大,就怕老天爷一连几天不开眼,那山芋干就得霉烂,霉烂的山芋只能喂猪。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零九章 郭队长冒雨送被 同志们感动不已

一大早,郭队长就来了,他穿着一件黄颜色的雨衣,摘下帽子的时候,郑峰才认出他来。郭队长的身体显得非常臃肿。

谭科长帮郭队长脱下雨衣后才知道,原来,在郭队长的雨衣里面藏着两床棉被,被套虽然破旧,上面还有几个补丁,但洗得非常干净,同志们闻到了一股肥皂的味道。

“郭队长,您这是?”

“夜里面,老太婆就嘀咕了,眼看着天越来越冷,又下了雨,同志们一定很冷,这不,她让我送两床被子过来,千万不要冻着了,身体出问题,还怎么办案子啊!”

同志们都非常感动,但不知说什么好。

郭队长将两床被褥放在床上:“两床被子,你们一床,小王同志一床。”

“郭筱竹也从家里拿来了两床被子,您拿回去吧!”郑峰道。

“天太冷,往下去,天气会更冷,夜里面一定要多盖被子。”郭队长道,他的脚上穿着一双胶鞋,胶鞋四周粘着一些泥巴。

“把被子给我们,你们盖什么呢?”

“嗨,这不是多出来的吗?再说了,咱们乡下人,怎么着,一夜就过去了。”

郭队长和他的老伴想的真周到,夜里面,大家确实感到了寒冷。所以才将棉衣棉裤和棉大衣全盖在被子上了,可还是有点冷。

“郭队长,您吃过饭了吗?”

“还没吃饭呢,老太婆正做着呢?下雨,不下地,迟一点吃饭不碍事的。”

“今天,您有空吗?”

“有空啊!只要雨不停,就得在家呆着。”

“吃过早饭以后,我们想到花长松家去一趟,您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领我们去。”

“行啊!我领你们去,但我不能进长松家去。”

“这是为什么?”

“你们想想,我要是在跟前的话,那两口子能把心里话全说出来吗?乡下人,在意的就是这个。”

“既然这样,那还是我们自己去吧!”

“还是我领你们去比较合适。”

“这——有什么讲究吗?”

“我领你们从村后走,你们要是从村前走,就会被左邻右舍看见,虽然下雨,但人都呆在家里,那眼睛可是都望着屋外呢?”

“行,听您的。走,我们去吃饭。”

六个人穿上雨衣,走出祠堂。走到祠堂大门的时候,大家看见花长云正坐在门口吃放,他的头高高扬起,碗口贴在嘴边上,好像是在喝玉米糊,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荞麦馒头。

“长云,吃上了。”郭队长道。

“是长生啊!快屋子坐,就在我这里吃了吧!”

“不了,我回去吃。走了。”

“好走啊!瞧这鬼天气。早不下晚不下,偏在这时候下。”

“是啊!眼下正是收山芋的时候。走了,你慢慢吃。”

“好走,小心路滑。”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一十章 郭队长祠堂等候 花家村史上故事

六个人在油坊大门前分的手,郭队长让同志们先走,等同志们走进郭根生家院门之后,郭队长才慢慢向东走去。

分手时,郭队长特别关照:“吃过饭以后,我在祠堂等你们。”

很显然,郭队长不想让郭家人看到自己和公安局的人在一起,当然,郭队长也不想让村里人看到他和公安局的人在一起。

大家吃过早饭回到祠堂的时候,郭队长正在祠堂门口等大家,他的嘴里面含着一根烟枪,烟枪上拴着一个装烟丝的布袋子,布袋子里面装着烟丝。

雨衣特别大,雨衣的帽檐挡住了大半个脸。

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这样的天气,乡亲们都会呆在家里,天好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劳作,既然老天爷让大家放一天的假,那就歇歇吧!

在去后村的路上,郑峰和郭队长谈到了祠堂,根据花家祠堂的规模,花家在鼎盛的时候,一定非常兴旺,没有想到花家会败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郑峰的问题引出了郭队长另外一段话。

这段话和花家的历史有关。

“郑局长,你提到祠堂,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一定和花家有关,对不对?”

“对,这件事情确实和花长松家有关。”

“郭队长,您跟我们说说。”卞一鸣有点好奇。

笔者将郭队长的叙述概括如下:

一九四七年春,花老太爷听到土改的风声以后——花老太爷就是花长松和花长云的父亲,他将家中的金银珠宝藏了起来。当时,郭根生是土改工作组成员之一,他只负责丈量花家的土地,再把分配给各家各户的土地的亩数登记在册,他还负责登记花家的浮财,并将浮财分配的情况记录在案,郭根生曾经在花家大院做过长工,他对花家和花大院的情况比较熟悉。

后来听说,这些金银珠宝神鬼不知地没了。

“没了?难道是郭根生偷走了吗?”

“是有这个说法,但谁也没有根据,关于这件事情,花长松比任何人知道的都多。”

由此看来,花郭两家的积怨,不只是瓜分花家的土地和分浮财那么简单。

“郭队长,郭根生过去做些什么营生,他怎么会当上大队书记?而且一干就是这么多年。”

“什么都不干。”

“什么都不干?”

“对,他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说书人眼中的刘邦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在花家做了几年长工以后,就成了整天到处晃荡的幽灵。”

怪不得郭根生劣迹斑斑,敢情和他的过去那段历史有关。

“土改那阵子,他突然改邪归正,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让说书人说着了,正是时势造英雄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一十一章 难绝种牛鬼蛇神 花长松望天皱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时局或者说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老天爷总会从地狱或者天堂里放出一些牛鬼蛇神来,他们跃身一变,便成了英雄,武则天时期的来俊臣,慈禧太后时期的袁世凯,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数不胜数的汉奸,不就是这样吗!近在眼前的文化大革命,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啊!

“花长松会跟你们说过这些事情吗?”

“我说不好,郭筱兰的案子如果是他做的,他就不会讲,如果跟他没有任何瓜葛,他也许会讲。”

从情理和逻辑上讲,郭队长的话是对的,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同志们和花长云接触的时候,调门和花红旗母子就有明显的不同,公安正在调查郭筱兰的案子,花家人避之唯恐不及,怎么会提及花郭两家的历史积怨呢?

在郑峰看来,郭队长一定知道一些事情,他先提供给同志们一根线头,至于这根线到底有多长,线团在花长松的手上,要想理出头绪来,必须去找花长松。

郭队长领着大家绕到花红旗家的院墙后面,然后向东,人家后面有一片树林。走这条路,不会被任何人看见。

一两分钟的样子,一片很大的树林出现在大家面前,树林里,隐隐约约地有一道残垣断墙,在东北角上,有一个小门,实际上只有门框,门已经不在了。

郭队长停住了脚步:“郑局长,你们从这个小门进去。”

“您怎么办?真不好意思,下这么大的雨,还让您送我们来。”

“没事,我到粱和尚家去,他家老二要娶媳妇了,我过去看看——商量一下结婚的事情。”

“太好了,我们过一会还想到粱和尚家去一下。”

“行,我就在粱家等你们。”

郭队长继续向东,同志们进了小门。

三间房子坐东朝西。房子前后也长着很多树,这些树有些年头了。

花长松家的门敞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汉坐在门口,望着屋外下个不停的雨紧锁眉头,老人的嘴里面叼着一支香烟。他就是花长松。

“大爷,您在家啦?”谭科长走到门口。

“你们是——快请进。”

大家穿着雨衣,花长松没有看出来。

大家走进屋子,屋子里面的光线非常昏暗,待坐定之后,才看清楚屋子里面原来有六口人,花长松的老婆,一个二十二三岁的男人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女人,女人的上边站着一个一两岁的男孩,女人的怀里还抱着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

花长松有点手足无措,他一再强调家里面里面太小,太乱。

能不乱吗?屋子中央堆着昨天晚上刚分的一大堆山芋,桌上,地上放着几个簸箕,还铺了几张芦席,簸箕和芦席上放着掰开来的山芋干,这些山芋干不掰开凉着,很快就会坏掉。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长松金口难开 老太婆心直口

屋子里面散发着浓烈的山芋的味道——这种味道还蛮好闻的。

屋子里面容纳几个人谈话的地方还真没有。花长松和老伴低语了几句,老伴就把其他几个人,连同小孩子一起领出了屋子,花长松是想让家人回避一下,腾出一点地方来,好让同志们坐下。

郑峰拦住了大娘:“大爷,要不这样吧!我们到祠堂去说话。”

“公安同志,不碍事的,让他们到隔壁邻人家去坐坐,我们好说话。”

“这——外面正下着雨呢?”

“不碍事的,大柱子,门后有一把伞,你们拿上,大柱他娘,你留下。”

二十二三岁的男人就是大柱,他从门后拿起一把雨伞,走到门口,撑起伞,顶在年轻女人和孩子的头上走出屋子,伞是一把破伞,已经断了一两根骨架,男人完全暴露在雨中。

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同志们有点心酸。

这幅图画的背景是一个偌大的,荒芜的,满眼断墙残垣的,杂草横生的院落。

面对这样一幅图画,郑峰的思维变得立体起来,他由这样一幅图画想到了那场大火,又由那场大火想到了郭顺英溺水身亡的事件,这些事件之间在时间上有没有什么联系呢?支离破碎的事件应该整合在一起来考虑才能显露出有价值的信息来。

双方坐定之后,谈话从花家的院子开始了:“大爷,大娘,我们听说,你们花家过去的条件很好。房子也很多很大。”

花长松只顾吸烟,没有回答问题的意思,他让老婆留下,大概想让她做发言人吧!

大娘愣了一会道:“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还提它作甚。”

“大娘,那场大火是哪一年的事情?”

“土改以后不多久,眼看就要解放了!”

那就是一九四九年之前。

“是在郭顺英出事之后吗?”

“对。是在顺英出事以后。”

“你们相信那是一把天火吗?”

“鬼才相信呢?”

“你们也觉得有问题?”

花长松将烟锅在桌角上敲了几下,然后又装上一锅烟。

大娘的回答突然变得不怎么爽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