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科技帝国-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获取了蓝狸星人基本上所有的资料,评估了他们的科技水平,战争潜力,种族潜力等等,帝国这边也在商讨未来该如何对待蓝狸星人。
“蓝狸星本身的价值非常大,体积大、陆地面积广,我们给予5星的评价!”
“蓝狸星人的本身爱好和平,不具有什么攻击性,同时智商非常高,种族潜力巨大,我们给予4星的评价!”
“蓝狸星人的战争力量非常弱,可以说能够非常简单的就征服,我们给予1星的评价!”
“蓝狸星人的科技相比我们的科技水平,非常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给予4星的评价!”
“总体种族价值我们给予4星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种族!”
“大家说说看,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去对待这个蓝狸星,对待这个蓝狸星人!”帝国皇帝刘清泉听完专家团队给予的评价之后,转身对着召集而来的帝国政府要员说道。
“我觉得蓝狸星非常的宝贵,我们可以占领它,不需要任何的改造都可以居住,而且这颗星球体积大,表面陆地面积巨大,足够居住上百亿的人口,我个人建议占领整颗星球!”
有看到蓝狸星巨大价值的人里面眼红的盯着蓝狸星,这样的一颗星球都抵得上火星加上地球了,单单算算陆地面积,比两者加起来还要大,也难怪让人眼红。
“不行!蓝狸星的价值确实是非常巨大,但是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看到蓝狸星人的价值,这是一个潜力无限的种族,他们的智商非常高,又爱好和平,非常适合收了当小弟,而且那么萌萌的蓝狸星人我是下不了手!”
已经是帝国政府要员的蓝狸立马反对道,这蓝狸星竟然和自己的名字那么像,这就是缘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他们。
“我也支持蓝狸的说法,这毕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文明,文明人类第一次对外交往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良善的一面,而且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文明,也是第一个发现的文明,他们的技术也能弥补我们的不足,我支持收了当小弟!”
生物研究领域的泰斗陈水娃也点头支持收了他们当小弟,显然是对于他们的生物技术非常的眼热。
“我也支持收了当小弟,我们把宇宙看成是地球,我们地球文明看成是一个人,一个人想要在地球上混,总是需要一些朋友的,天上的飞鹰,胯下的马,冲锋的狗!放到宇宙之中,我们也是需要一些这样的种族文明来充实我们!”
深深知道小弟重要性的刘清泉,也开口支持,蓝狸星是一个宝贵的星球,但是地球人也需要很多的盟友、小弟来共同去宇宙之中闯荡,爱好和平、智商高、生物技术方面有天赋,种族潜力大的蓝狸星人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很适合当人类文明的小弟!
有了刘清泉的发话支持,很快蓝狸星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那就是当人类文明的小弟!
PS:两章送到,各种求,打滚求~~
第19章,曲速引擎
PS:感谢呆呆宏2个10000的赏,恭喜你成为本书第一个执事!感谢星威威500的赏,感谢ss书中玉ss,乱世小魔仙的赏;感谢天风隐,蚂蚁之工蚁,呆呆宏,jakechen,感谢大家的月票;感谢投推荐票的大大们,谢谢大家的支持!
远在4。3光年外的蓝狸星人此时依然像往常一样快乐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被人决定。
当然了,地球人想要去征服几光年外的蓝狸星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知道这几光年的距离虽然对于宇宙而言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那就如同天堑一般!
以目前帝国的科学技术,只能研究出速度达到0。3倍光速的大型宇宙飞行器,即便是不考虑漫长的加速、减速的时间,飞到4。3光年的半人马座也需要十多年。
十多年的时间,对于帝国而言实在是太漫长了,早期清泉科技发展迅猛,十年不到的时候也都已经成为全球的巨擘,而帝国虽然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没有太多的发展,那是因为帝国把精力用在全面提升自己的技术上面。
如果帝国像以前的清泉科技时代一样,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提升重要的科技技术领域,相信十多年的时间足够发生飞跃式的发展!
目前的帝国经过了十多年的沉淀,各方面的技术都已经发展起来,也是时候去发展一些重点领域的科技,比如用以星际航行的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也被称为曲率引擎。是一种超光速推进系统和跳跃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际传送器的总称!
所谓的曲速引擎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科学家们给提出来,20世纪5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海姆开始探索“超时空动力”的概念,他提出:“曲速航行”就是利用时空扭曲和时空跳跃实现超光速飞行。
他认为强力磁场就可以制造引力场,以高速推动宇宙飞船。如果磁场足够强大,宇宙飞船就可以进入一个比我们所在的时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间,以超光速航行。当磁场一消失,宇宙飞船就会重返现在的时空。
海姆用“二度次空间”学说补充爱因斯坦四维时空说,因此,宇宙就变成了六维时空。在海姆看来,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可以互相转化,因此旋转磁场将削弱地球引力,从而使得飞船能够离开地面(反重力原理啊!)。
1957年当海姆公开发表理论,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表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很难制造出那么巨大的磁场。直到2001年海姆辞世,他的理论也随之消声灭迹。
2005年德国萨尔茨吉特应用科学大学的物理学家豪泽与同事德勒舍尔共同撰写了一篇,以海姆理论为基础的实验论文,探究“超时空发动机”制作的可行性。意想不到的是:突然被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授予2005年度“核能和未来航空”项目大奖。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对能够超越光速的“超时空发动机”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并派代表与豪泽见了面。见面时豪泽强调计划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若证明理论可行,5年后便可建造测试模型飞船。
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颁发的这个论文大奖在全球物理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一举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海姆理论的部分学说。
接着美国能源部圣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太空动力研究员罗格·雷纳德公开宣布:他们目前拥有一部X光发生器——Z机器——可以提供实验所需要的磁场。他说:“即使实验证明结论是错误的,在我看来,这也是个成功的实验。
而早在2015年5月的时候,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对曲速引擎的研究工作,并对这种科幻级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测试,这一消息公布后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事实上刘清泉根据对阿尔法资料的研究,非常清楚的知道曲速引擎是绝大部分宇宙文明宇宙航行的工具,人类要想在宇宙之中自由的发展,就必须研究出这个曲速引擎!
同时刘清泉也不得不感叹地球科学家的伟大,因为根据他们发表的理论,地球科学摸索曲速引擎的方向是正确,也就是说地球科学家提出的制造曲速引擎的理论是没有问题的,需要的就是材料、具体的方法、强大的能源!
这三样东西才是制约地球科学家研究出曲速引擎真正的阻碍!材料、庞大的能源、方法!
曲率引擎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强大的磁场与空间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扭曲空间,折叠空间的目的,然后再利用强大的磁场打开折叠的空间,从而实现空间跳跃式的飞行,从一个空间快速的达到一个非常遥远的空间!
在宇宙空间中,光速是恒定的,一切物体运行速度都要受到光速的限制,但曲速驱动是一个却可以规避这一法则,通过扭曲时空而避免了光速限制的定律。按照这一理论打造的宇宙飞船,将能够实现10倍光速,甚至几十倍光速的宇宙航行速度,而且不破坏光速限制。
而刘清泉根据阿尔法的资料,得知曲速引擎技术其实是可以分为常规曲速引擎技术和超曲速引擎技术!
常规曲速引擎根据飞速的速度又分为10级,110倍光速是1级曲速引擎技术,1120倍光速是2级曲速引擎技术,以此类推,10倍光速为一个级别,达到90100倍光速的时候就是10级曲速引擎!
而超越100倍光速的曲速引擎则被称为超曲速引擎,这是属于高级宇宙文明的玩意,初中级宇宙文明很少有能发展出来的。
已经全面发展起来的帝国,眼光早就已经放眼宇宙星空,自然而然对于曲速引擎的研究也被提上了议程。
以目前帝国的科学技术是很可能将曲速引擎给制造出来的,制约其中的三大影响,材料、庞大的能源、方法!
材料方面,用于曲速引擎的材料肯定不是目前使用的材料能够相比,这不单单是说硬度的问题,而是要从原子的角度去按照设计的需要构建材料!
宏观上的东西是很好的处理的,冶炼材料的时候,需要什么配比啊,制造步骤什么的,科学家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就慢慢的摸索出来。
但是从原子角度去设计和制造材料,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目前的科技根本就没办法在如此小的世界内去进行细致的构建,一个原子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一块很小的材料,构成它的原子也有无数个。
想要从原子角度去建造材料,这其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单单是如何影响原子,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排列,这就是一个足够让科学家们抓狂的事情了,更何况是实现大规模的原子构造来制造曲速引擎需要的材料。
单单是一个材料问题就是需要科学家们好好的去研究,毕竟曲速引擎需要庞大的能量,强大的磁场,这些都会对材料产生严峻的考验,材料不合格,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个问题,庞大的能源,这个问题对于目前的帝国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好解决的,毕竟早就已经研究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可控核聚变技术应该是除了正反物质湮灭外能够获得的最强大的能源技术了,对于曲速引擎技术而言,核聚变技术提供的能源应该是足够的。
这一点帝国的科学家们还是有着自己的信心,如果核聚变技术产生的能量都不能满足曲速引擎需要的话,那么人类暂时就歇了这个心思好了,能源的重要性丝毫不会比材料的重要性低!
至于最后一个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理论!
地球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大致的预言出制造曲速引擎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都是根据当时的技术和认识去推测的,都未经过验证,虽然说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肯定是漏洞百出。
不过,在一块,帝国的科学家们丝毫不用操心什么,得到了阿尔法文明种子的刘清泉,能够给帝国的科学家们最正确的指引。
具体的理论方面对于帝国科学家没有丝毫的问题,这样简单的分析下来,似乎曲速引擎的三大难题,帝国的科学家们只需要去专攻第一个难题,材料问题!
其他的两个难题以现有的条件完成是能够实现的,能源依靠强大的核聚变能源技术,方法根据阿尔法人摸索了千万的,最成熟的方法和理论,相比帝国的曲速引擎技术,只要研究出来,肯定不是最初级的曲速引擎。
材料问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虽然刘清泉也有阿尔法人科技资料,但是他现在越来越不想过多的去干预帝国科技的发展,有外挂是好的,可以大大的提升发展的速度,但是总是依靠外挂,也是很容易出问题。
就相当于一个玩游戏的人一样,你习惯性的依赖开外挂来玩游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性,本身的天赋和能力慢慢的也就会埋没其中,一旦失去外挂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玩这个游戏了。
用到文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发展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开始的时候艰难一点其实有好处的,太顺了反而容易出问题!
第20章,原子角度打造材料
目前摆在帝国科学家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制造出能够用于曲速引擎的材料来,从原子角度去构建材料。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有可能在原子尺度上人工合成材料,例如,原子团簇、团簇材料、线性链、多层异质结构、超薄膜等,这些材料的特征是维数低,对称性减小,几何特征显著。
但也仅仅是有可能,真是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很难真正意义上的说从原子的角度去打造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原子的单位实在是太小了,现在的科学技术顶多就只能做到纳米级别,而原子比纳米还要小的多。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下他们的大小,纳米的英文为nanometer,缩写为nano,纳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记作nm。
1纳米等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一列的长度!因为每一种原子的直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1纳米可能等于几十个其他元素原子的排列的长度。
20纳米差不多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00纳米到0。1纳米)的范围内研究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技术!
而纳米技术的出现首先得益于能够放大千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纳米角度去观察这微观的世界。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新学科不断涌现,纳米科技是科学家们语言的未来改变人类历史的9大科学之一!
而事实上,当今的科学家虽然能够通过STM技术去观察原子层面的信息,并且对原子排列结构进行一定的影响。
比如1990年的4月,美国IBM的两位科学家在用STM观测金属镍表面的氙原子时,由探针和氙原子的运动受到启示,尝试用STM针尖移动吸附在金属镍上面的氙原子,将35个氙原子在镍的表面排列出5原子高度的“IBM”的结构!
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也利用纳米技术,在石墨的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的绘制出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只有不到10纳米的大小!
而此后科学家们对于移动各种原子摆出各种图案乐此不彼,硅原子、硫原子、铁原子,一氧化碳分子、铁基分子……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科学家们目前能够实现的就是稍微的移动一些原子,在物体的表面摆出各种图案,并不能真正意义的上对原子结构进行立体的打造和构建,同时更没办法大规模的、快速的去在原子角度打造新材料。
但是即便是这样,只能很简单的移动一些原子,在表面进行一些原子排列的构造,科学家们也制造出了如今各种纷繁复杂的纳米材料,在铜的表面对铜原子的结构进行人为的排列,也能让铜的强度增加5倍!
我们都知道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和石墨、焦炭,他们构成的原子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碳原子!但是这些材料的性质却相差的天差地远,单单就硬度而言,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而石墨和焦炭的硬度就非常低了。
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碳原子的结构,金刚石的原子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由于金刚石中的CC键很强,所以金刚石硬度大,熔点极高;又因为所有的价电子都被限制在共价键区域,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不导电。
在石墨结构中,同层的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共价键,每一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另外三个原子相连。六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正六连连形的环,伸展成片层结构。
这里CC键的键长皆为142pm,这正好属于原子晶体的键长范围,因此对于同一层来说,它是原子晶体。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还各剩下一个p轨道,它们相互重叠。电子比较自由,相当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所以石墨能导热和导电,这正是金属晶体特征。
简单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金刚石的碳原子结构是立体的,所有的碳原子互相直接构成正四面体,是立体形式的结构!
石墨的结构是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6边形的环,形成片层的结构,也就是一层层的碳原子,但层与层之间的碳原子之间是没有连接的,这是平面式的结构!
一个立体正四面体结构,一个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两者之间的材料性质天差地远,其价值也是云泥之别!金刚石的售价是按克拉来计算,石墨的价格是按吨来计算,价值相差何止亿万倍!
帝国想要研究出用于曲速引擎使用的材料,就是要从原子立体的角度去构建材料,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将铁的原子角度也像金刚石一样,变成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那么会得出什么样的材料?
负责研究材料的是帝国材料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清泉科技时代材料科学院的负责人,莫青冥!
此时的莫青冥也已经有50多岁,因为常年修炼元力的原因,50出头的他此时看起来还非常的年轻,和20多岁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到了他这个年纪的科学家,如果按照地球上的标准来说,正是科学家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
没有修炼元力之前,一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左右,前面的30年基本上都是在学习的阶段,接着还要花十多年的时候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摸索、积累,到40多岁接近50岁左右的年龄才是最巅峰的阶段。
有经验、有积累、有基础,人的精力也还能非常充沛,大脑思维敏捷活跃,身体好,能够长期作战,而一旦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不管是身体也好、大脑也好,都会出现大幅度的滑坡,那个时候科学家的价值就大大的缩水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吐槽杨振宁的原因,国家培养了你前面的几十年,你倒好在最辉煌、最有作用的年龄阶段替美国人工作了几十年,等到老了,大脑思维、身体都不行了,又跑回来各种混!
帝国的科学家们,早在清泉科技时期就已经普遍了元力修炼,年轻一辈的更是从小就去元力武士殿堂接受元力的修炼,所以一个个看似文弱书生的样子,实际上都是元力的高手,人形的核弹!
当然了他们的价值比核弹要高无数倍,元力修炼,使得这些科学家们拥有漫长的寿命,能够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大大的增长,同时他们的大脑经过元力的开发,更是非常恐怖,学习能力惊人,思维非常活跃!
一方面缩短了科学学习和积累的时间,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科学家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可以大大的延长科学家的黄金时期。
没有修炼元力的科学家也许只有短短十年的黄金期,但是修炼了元力的科学家们,他们的寿命非常漫长,身体非常健康,他们的黄金期可以是几百年,上千年……
50多岁的莫青冥此时正式人生最巅峰的时刻,此时的带正在主持召开材料科学大会,将帝国研究材料的各路大科学家全部召集过来。
帝国是以科技立国,对于科技的重视前所未有,科学家的地位也非常高,基本上的贵族都是科学家、工程师出身,政治家很少有人能够获得贵族的头衔,除非是做出了一些特殊贡献,或者官至内阁大臣的级别,否则想要获得贵族的头衔,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当科学家、工程师!
材料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分支,选择这一门的人非常多,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涌现了一大批的天才科学家,其中材料学科的科学家也非常多,其中不乏年纪轻轻就已经是3级科学家的天才人物。
莫青冥看着下面众多的年轻面孔,额,当然了很多老人因为修炼元力,看起了也非常年轻,内心忍不住感叹:“这尼玛,这些年轻人也太牛了吧,自己的位置都在抖动,再不努力研究出制造曲速引擎的材料来,都没人跟那群老家伙混了!”
下面众多的年轻面孔自然是不知道台上的莫大科学家此时的想法,都在静静的等待他发表讲话,材料领域这一块,莫青冥是当之无愧的巨擘,在座的可以说都是他和原先清泉科技材料学院的科学家带出来的。
“废话不多说,帝国想要进军宇宙大海,少不了曲速引擎,而曲速引擎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材料问题,这就是我们大显智慧的时刻了!”
PS:第二章送到,各种求,打滚求~
第21章,皇长子刘启贤
PS:感谢斩天战地1000的赏,感谢L墙角的蚂蚁500的赏,感谢罹忧忧,乱世小魔仙的赏;感谢暗黑封印,yangfe1978的月票,感谢投推荐票的大大们,谢谢支持~
“大家有没有什么的好的思路?能够用于曲速引擎的材料,肯定是要从原子角度去打造的,但是目前我们还没办法做到真正从立体的角度去打造材料,更不要说大规模的批量去生产!”
在场的都是搞材料出身的,很多东西都懂,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废话,莫青冥直接就进入了主体,将目前存在的困难给说了出来,现在需要的就是思路!
搞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理论比实践更重要,没有理论的支持,你做再说的实验也是白费力气,只有理论指明了方向,大家在慢慢的朝着这个方向去行走,才有可能实现。
就像原子弹这样的核武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你根本想都不想到,原来原子之间的裂变、聚变能够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也就不可能会有核武器的诞生,所以理论非常重要!
江志鹏发完话之后,下面立刻像是被捅了马蜂的窝一样,各路大科学家们瞬间就热烈的讨论起来,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先和身边的交流一下,如果觉得确实可行,那么就上台去演讲,让在场的所有人来共同的讨论下。
“有好的思路的,可以自己到上面来!”莫青冥说完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脑海里面也在慢慢的思考。
讨论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显然这个问题难处了一向牛气哄哄的众人,都是搞材料的,都很清楚从原子角度打造材料的难度,更何况是要实现大规模的打造,这里面常规的方法都不管用。
这时一个非常帅气,面带微笑,满脸自信的年轻人在众人的瞩目下走向了台上,书生的气质中带着点点元力武士的缥缈感,自信、阳光、睿智、神秘……大家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很多。
“我怎么看这个人和帝国皇帝陛下长的有几分像啊?”有眼尖的人疑惑的说。
“我也总说怎么有点像谁,听你怎么一说,还真是有那么几分像,该不会是那位皇子吧?我们的皇帝陛下可是非常能生的!”旁边的人默默的打开刘清泉头像,然后和那个年轻人进行对比。
“我敢肯定这肯定是皇子,只是没想到啊,别人老子那么厉害,这儿子看样子也一点不差啊!我倒是想要听听他能有什么好的思路!”
“是大皇子,刘启贤!”旁边的人已经默默的认出了台上的年轻人,帝国的皇室的资料都是公开的,也算是公开的一种体现,很容易就查到了台上年轻人的出身。
莫青冥看着走上台的刘启贤,心里不禁感叹:“老大就是牛,自己牛,生的儿子更牛,这刘启贤虽然身为帝国的皇长子,将来是很有可能继承皇位的!”
“出身非同一般的刘启贤,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各个方面都让人如沐春风、平易近人,同时在学术领域内他也是帝国科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刘清泉对于自己子女的要求是非常的严格,他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是要给全帝国的人民做表率,同时刘清泉也清楚,自古以来能够传承久远的家族都是有着自己严格的家训。
刘清泉子女非常多,几十个儿女,每一个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学会去整理自己的家务,皇室的家务事没有任何的外人,全部都是自己去处理,剪草坪、修理花木、拖地、打扫卫生……从来都是刘清泉亲自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完成。
而且身为帝国皇室,时刻都被帝国无数的眼睛关注,这个皇宫的一切都要做的非常仔细,认真,不能随意的敷衍,所以别看刘启贤是个皇子,但是很多事情他比一般人家的孩子都要做的多。
从小到大,刘清泉都刻意的去培养自己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很小开始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去上学,自己去求职,自由的去恋爱,自由的去组建自己的家庭,长大了自己养活自己,刘清泉从来没有给予任何的关照,你行就是行,不行不要怪任何人!
而事实也证明了刘清泉教育子女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刘清泉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一个个都非常的有出息,每一个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都是出类拔萃,而且都是在公平、工作、公开的竞争环境之下,刘清泉不会给予任何的关照,甚至还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而且刘清泉很早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未来帝国皇位的传承制度、皇室的管理制度,皇位的继承不以长幼为顺序,只以能力为标准!
皇室的管理更是严格,所有跟皇帝有关的直系亲属才能算皇室,其他全部都是普通平民,也就是说如果刘清泉将皇位传给儿子,只有继承皇位的儿子和他的子女才算是皇室成员,其他的全部都成为平民,自食其力!
刘清泉很清楚,中国历史中的那些皇室就是享受的待遇太好,特权太多了,这才不思进取,一代不如一代,到后面甚至危害国家,比如明朝的那些王爷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皇室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是被屠杀的对象,基本上很多时候都被杀的精光,刘清泉自然是不能让自己的后代重蹈这种覆辙,这才有了这些制度!
所以刘清泉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子女,刘清泉狠心的一面更体现了对子女们的关爱,身在这样的家庭,时刻都被无数眼睛盯着,必须以身作则!
再加上帝国的皇位是一个象征意义的位置,刘清泉的子女们对于继承皇位大多数都不怎么上心,更多的是比较崇拜刘清泉科学家的身份!
所以刘清泉的子女当中有很多都是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都是科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刘启贤就是材料学领域、能量学领域新崛起的知名科学家,年纪轻轻就已经3级高段的科学家了!
莫青冥想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感叹,再想想自己的几个子女,小时候都被自己的岳父母给宠坏了,虽然后面自己要求严格,但还是显的太普通了,如今的帝国,人才实在是太多了,普通就意味着平庸!
刘启贤慢慢的走到台上,不急不慢,给人的感觉非常的从容淡定,对着所有微微一笑,缓缓开口。
“我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