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死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美'迈克尔·克莱顿


第一日 接触 第一章 无边地   

整个事件是这样开始的。

二月的一个晚上,很冷。已经是十点钟过后,尚中尉瑟缩在盘旋到小山顶的大路旁,僵硬的手指几乎拿不住手中的望远镜。他的旁边停着一辆搜索车。

他揩去呼出的热气在镜面上造成的薄雾,举起望远镜往下看。下面是一个小镇,很是荒凉。他从左到右缓慢而系统地逐一扫瞄——

那里有一条大街,两边是梳疏落落的六、七间木屋。简直静得伯人,只有微风吹响起的碎叶声和轻嘶声。镇那边的山丘上,只见皑皑白雪中横伸着枯枝,再远便是沙漠地带了。印第安人把那里叫做“无边地”。

二月通常是亚里桑那州最冷的一个月,就算强壮如尚中尉的也禁不住冷得发抖。“妈的,这个时候搞回收……”他自言自语地嘟哝着,一面爬回车厢。进入车厢之前,他向车顶慢慢转动着的碟形无线狠狠瞪上一眼。

那是昨天接到的命令,说是要回收“北斗卫星”。哼!管它“北斗”的什么,尚中尉和助手根本不懂得,也懒得去打听。印象里象是研究大气层成分的秘密仪器吧。要不是天气恶劣,追踪应当不是个大问题。卫星上安装了自动信号发射器。当它掉到高度不足五英里时,发射器便会自动操作起来。中尉的搜索车内配备有接收仪,每走二十英里探测一次,很容易便能计算出卫星的降落地点。当然,用两辆搜索车效果会更好;可是军部说要保密,两部车容易惹人注意……

已经过去六个钟头了,尚中尉和助手都有点疲倦。卫星的信号愈来愈强,看来是接近了。

助手奇里用铅笔敲打着地图上小镇的位置:亚里桑那州比蒙镇,人口四十八。

尚中尉微微一笑。“什么?在镇内?电脑这次可要气炸了。”

根据凡登堡控制中心的估计,着陆点是比蒙镇以北十二英里。在一般情况下,控制中心估计的误差应该不出几百码。

无线电追踪器表示卫星落在镇中,这本身就是一件奇事。不过,尚中尉跟着解释说。大概是居民见到它落下时跟大气层摩擦所起的火光,感到奇怪而运回镇里。“电脑没那么丢脸的。”说着,他带领助手再走到外边。

寒风中,两人不停地颤抖着。尚中尉自己点起一根香烟,再递一根给奇里,然后一块儿向下望。

镇里依然很静,黑漆漆的,一派宁谧的景象。汽油站和汽车酒店的霓虹灯象是暗淡下来。

就在这时候,尚中尉发觉月色下飞舞着几头大鸟:“咦——那是什么?”

“兀鹫吧!”奇里开玩笑般地回答。

“慢着!说起来它们真象兀鹫。”尚中尉的表情是严肃的。

奇里不自然地笑道:“不会吧,兀鹫也爱上我们的卫星?据说它们爱的只是死尸!”

尚中尉没有回答,继续凝视着黑暗中的小镇。

没有动静!

“来吧,我们下去看看。”他挥手招呼奇里。

第二章 凡登堡   

三百英里外,金鲁中尉坐镇大本营,注视着搜索过程的进展。这个胖子好象有着铁铸的神经,今天晚上,他老是在打呵欠。心里想:派部车去回收卫星还会出什么差错?不会的。“呵——呵”他翻开一本杂志,希望能提提神,扬声器里却播送起尚中尉的“现场报告”。

“我是‘雀跃一号’。凡登堡,听到吗?我们正准备进入比蒙镇。现在到了。”

“好吧,听到了。不要把无线电挂断。”

“好的。”

这是“北斗计划”守则内清楚地写明了的:任何通信必须录音,以供日后参考。

“我们已经驶入镇内,刚经过一个油站和汽车酒店。这里绝对平静,没有可疑的影迹。卫星的信号愈来愈强。前面街口有一间教堂,里面没有灯光,也没有任何动静。”尚中尉继续说,扬声器里还隐约听到汽车引擎的闷哼声。

“这里真象一座鬼市。”

静默了片刻——

奇里叫道:“看!”

“什么?”

“看看那边。”

“有什么好看的?”

“右后边行人道上,好象躺着一个人。”

“不会吧。你一定是紧张得胡思乱想了。”

又静了片刻,搜索车突然“嘎”的一声刹住了。

“天啊!这次你讲对了。”

“看!又有一个。”

“啊!那边……他们好象已经死去……”

“让我下车看看。”

“不!留在车内。”接着他提高嗓子向无线电通话机叫道:“凡登堡基地,凡登堡基地,听到呼叫吗?”

金鲁拿起话筒:“讲吧,‘雀跃一号’,发生了什么事?”

尚中尉紧张得绷紧了喉咙:“我们见到很多人卧倒地上,好象都是死去了的。”

“‘雀跃一号’,请再说一遍——有没有看错?”

“绝对确定。”

“好吧。不要理会那些尸体,再说一遍——不要理会那些尸体。立即继续搜索卫星。”金鲁说着,眼睛扫了室内的十二张脸孔,他们都带着有点不知所措的神情瞧着他。他伸手在控制板上按下红色的“保安制”。保安制按下之后,整个控制室便与外界隔离,没有他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自由进出。之后,他抓起电话筒说:“给我接孟察上将,这是紧急通话。”

这个月里,孟察上将是基地的主管,负责一切有关“北斗计划”的事务。

当接线生忙着找孟察上将时,尚中尉的声音又通过扬声器传来了:“奇里,你看他们是否真的死了?”

“是的。很安详的样子,但都死了。”

“我意识到好象有点不对,少了点什么似的。这里有几十人。”

“整条街,行人道上都……”

然后有一阵沉默,奇里突然惊喊:“呢!你看到吗?有一个穿着白色睡袍的人走过那边马路——”

“我看到。”

“他跨过那些尸体,好象——”

“向我们走来。”

“我——我以为我们……我们应该赶快离开这里。如果不介意……。”

跟着是一声尖叫,通信中断了,只剩下一片“嗡嗡”声。

第三章 危机   

孟察上将睡眼惺松地坐在金鲁中尉的桌旁,反复听了两遍尚中尉的现场报告录音。他说:“怪事,简直是前所未闻的怪事!好——再来一次。”

他是个大胖子,高血压,原隶属于军部工作,就是因为健康的缘故才转到研究中心,负贡设计一种在水陆都可以降落的飞行器。他的成绩不算坏,提出过三种款式,上级认为他有前途,一下子便把他升为凡登堡的主管。他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持冷静。

“这不会是联络系统上的技术故障吧?”他问。

金鲁使劲地摇头:“我们在这边检查过,现在依然收得到他们发出的频率。我们对传过来的声音进行分析,发现是单纯的汽车发动机声音。”

孟察上将沉默了一会。“好罢——”他用一种几乎是自言自语的声调说:“我们需要证据。”他心中翻腾着各式各样的可能性,但是脸上的表情一点也没有变化。

金鲁问:“什么证据?”

孟察没有作答,只是说:“我们基地有‘清道夫’型侦察机吗?我要它直接到那里拍一点现场照片。还要全息扫描!实验室已经发出警报了吗?”他一想到为此要挂的一连串电话,便皱起了眉头。

晚上十一点零七分,外号“大炮”的韦尔逊驾驶着“清道夫”型侦察机,以六百四十五英里的时速飞越“无边地”上空。月色底下,前面两架领航的喷气机喷发着怒火,大肚子下面挂着两个磷光照明弹。

韦尔逊的“清道夫”跟普通飞机完全两样,修长,漆黑,这种飞机全世界只有七架。它是间谍侦察用的最优良机种,两侧装有两部十六毫米摄影机,其中之一还是感应红外线辐射的。它拥有拍摄幻灯片的设备,而且,全部胶卷拍摄后即自行冲洗,回到基地便可以放映。它的性能,包括能在八千英尺高空追踪地面上行走的车辆,在漆黑的夜空绘制出城市的轮廓,探测潜伏在水深二百英尺的潜艇,利用水波纹的变化测出港海布雷的方位,以及在一间工厂停工四小时后利用它开工时的余热拍摄它的活动照片。

“清道夫”确实是侦察比蒙镇的最理想的飞机。

“大炮”小心地检查机上的仪器,双手在控制板上熟练地检查起来,直到全部都亮起绿灯,表示一切运行妥当。这时,他的耳筒“嗡”的一声响起领航机长懒洋洋的声音:

“‘大炮’,到镇上空了,看见没有?”

“大炮”俯身向前,从狭窄的驾驶舱望出去,高度只有五百英尺,迎面是沙堆和积雪,还有一些矮林。再往前望,是月光下的建筑物的影子。

“看见了。”

“好。‘大炮’,你退后些。”

“大炮”减低了速度,跟前面两架飞机保持半英里的距离,成为V字式的队形。前面的飞机投下了照明弹,整块地面骤然间光如白昼。其实,“清道夫”不用照明也能进行探测,这次使用磷光弹,完全是因为凡登堡坚持要取得最佳效果的缘故。

“‘大炮’,预备俯冲!”

“大炮”随即把手指放在摄影机的按钮上,四只手指就象弹钢琴似的。

“谁备好了!”

“我们去了。”前面的飞机移到街道的两侧,倾斜地从镇上掠过,在磷光的映照下,恍如两只愤怒的恶魔。“大炮”全神贯注在镇内,按低机头“呼”的一声,象投石般向地下俯冲。他按着摄影机制,感觉到胶卷卷动时的微微震动。

他任由飞机俯冲够了,然后才拉动控制杆。飞机剧烈地跳动了一下,转向茫茫的星空,在那一瞬间,他看见街上躺满了人。

“我的天!”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飞机爬升了一段,在半空打个回旋,作好再来一次俯冲的准备。他心中默念:不要想!不要想刚才的场面!“分析和评价不是我的职责,那是专家们的事;再想就会栽下去的!”可是,当他再次俯冲下去时,又禁不住多看了一眼。磷光已逐渐减弱,但尸体都在那里——千真万确,不是幻象!“妈呀!这样多……”他吓得呆了。

门上有一行红字写着:“只准持特许证者入内。”

里面,是一间狭小而舒适的汇报室。一面墙壁上装了银幕,对着一列椅子,椅后放了一部放映机。当孟察和金鲁进来时,身材短小的侦察情报员“亚豹”已经等在那里。他挂着双手说:“我们立即便开始吧,今晚有点东西叫大家开开眼界。”他向放映员点点头:“第一张。”

房里的灯霎时关掉。一阵机械声响起,银幕上出现了一幅高空拍摄的沙漠小镇的照片。

“这是很偶然拍摄得来的存档照片,它是‘珍罗十二号’间谍卫星的杰作。”亚豹说:“拍摄高度是一百八十七英里,幻灯片的质素很好,虽然,它还不能读出车牌号码,不过,我们正在钻研这方面的技术,相信明年大约可以了。”

孟察在椅里不耐烦地扭动着身体。他没有吱声。

亚豹继续说:“这便是比蒙镇,人口四十八。没什么好看的,这边是商店,油站——看,这里‘高富’两个字很清楚,还有邮政局、汽车酒店……其余的都是私人住宅。那边是教堂。好了,另一张。”

这张相当暗,有层红色的底色,但还依然可以辨出是比蒙镇。

“我们现在从‘清道夫’的红外线照片开始放映,正如大家所知,这些胶卷是对热辐射敏感的。任何发热的东西在图片上会有个白色的影象,冷的则是深红色。你们可以看到那些建筑物是较深色的——比地面温度低。天黑后,建筑物散热比地面要快。”

金鲁指着照片上四、五十个白点问:“那些是什么?”

“那些,”亚豹说,“是人体;一些在屋里,一些在街上,数目大约五十个。其中有的较清楚,可以分辨出四肢和头部,例如这个横摆在街头——”

他点着一支香烟,指着图中一个白色长方形;“我们估计这是一辆汽车。留意它前面有一个光点,显示出机器还在动,依然散发出热力。”

金鲁说:“呀,这便是搜索车。”孟察上将同意地点点头。

“问题现在出现了。这些人是否全部死去呢?我们不敢肯定。尸体的温度不一样!有四十六个比较低,显示出已经死去一段时间;另外三个则较高,其中两人在车内——这里。”

“是我们的人,”金鲁说:“第三个呢?”

“第三个就伤脑筋了。你们看,他好象站在街中心,相当白——也就是相当暖。我们分析他的体温大约是华氏九十五度,比正常体温要低。另一张。”

第三张图片投射在银幕上。

孟察皱起眉头:“他移动了。”

“正是。这是‘大炮’第二次俯冲时拍的。光点大约移动了二十码。另一张。”

“又移动了。”

“是的,移动了五至十码。”

“这样说,下面还有一个人活着?”

亚豹说:“那是初步推论的结果。”

“啊!死尸堆中有一个活人——”金鲁的眼睛瞪得很大。这时候,一名下土挟着三卷影片走进来。

“报告,磷光弹照明拍摄的影片带来了。”

“快放映。”孟察显得急不及待。

影片立即装上了放映机。亚豹说:“我未看过这套片,叫驾驶员亲自解说吧。”

孟察上将点头同意。

“大炮”被传入放映室。他焦躁不安地在裤腰上擦了擦手汗,走到银幕前,尽可能地用平淡的声调说:“我在晚上十一点零八分至十一点零十三分飞过当地。第一次从东而西,第二次是折返回来,时速二百四十英里,平均高度是八百英尺。……”

孟察挥了挥手:“说得随便一点。”

“大炮”咽下了一口口水,示意开始放映。银幕上出现了比蒙镇,它在白得刺眼的磷光下逐渐变大。“这是我的第一次低飞。拍摄速度是每秒钟九十六格。我的高度急速下降,正对着目标大街。……”

他顿了一顿。画面上的尸体看得一清二楚,搜索车停在街中心,车顶天线还在缓慢地转动。当飞机更接近搜索车时,看到司机伏在方向盘上。

“很清晰。”亚豹禁不住赞叹起来。“那些微粒胶卷真没说的——”

孟察上将打断他的话:“听韦尔逊的解说。”

“是。”

“大炮”清了清嗓子,双眼盯着银幕:“当时我正在目标上空,看到很多人卧倒街上,估计是六、七十人。”

他说话的声调是平静的,但总掩饰不住紧张。第一卷影片完了。银幕上闪过一些数目宇后,又出现了影象,“现在我要作第二次俯冲了。照明已经较弱,但你们还能见到——”

“停。”孟察上将急速地喊。

影象不动了,看到的是一条大街和尸体。

“倒回去!”

影片往回卷,飞机现在象是从大街往上拉高似的。

“好!停。”孟察上将走到银幕前,指着其中一个人:“看这个!”

这人穿着罩及膝盖的白色长袍,站着,抬头盯紧飞机。这是个满面皱纹的老人,眼睛张得大大的。

“你有什么看法?”孟察转头问亚豹。

“将影片继续放映一段看看。”亚豹一边走近银幕。

影片继续放映。他们清楚地看到那人跟着飞机转头,眼睛眨也不眨。

“再来一次。”亚豹说。

影片又倒回了一次。亚豹笑着说:“看来那人是活生生的。”

“当然。”孟察上将说得清脆有力:“他当然活着!”

接着,他走出放映室。在离开之前,他宣布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基地中每一个人都不准离开,一切对外联系暂时终止。刚才看到的影片要绝对保密!

他急步走到控制中心,金鲁紧跟在他的后面。孟察说:“你跟威勒将军联络。说我已经越权宣布了进入紧急状态,请他立即赶来。”

按规定,那是只有指挥官才有权力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

金鲁问:“你不打算自己对他说吗?”

孟察冷冷地回答:“我有其他的事要办!” 

第四章 警报   

孟察上将踏入有隔音设备的电话间,在电话机前坐下来。他心里很清楚要采取什么样的步骤,——但他还不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后果。

一年前,他曾经听一个矮小的大学教授宣读过一个“野火”计划。详细内容有部分已经忘掉了,总之是在某处成立了一个实验室,由五个最优秀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主持,以应付太空船返回地球时可能带回危及人类的太空生物。

他不知道那五个人是谁,只知道叫他们集中必须使用国防部的热线电话。电话号码是用二进制数字编成密码的。他从袋中取出钱包,摸出一张那个大学教授交给他的名片。

“如遇火警,通知二二二分部。

限于最紧急时应用。”

他瞪着名片,不知道拨了这个二进制密码后会有什么后果。他想:谁会接电话呢?会有人复电话给他吗?会转达到更高层吗?

他揉了揉眼睛,定一定神,从留言簿上撕下一张纸写道:

2726252423222120

这是二进制的单位,孟察上将跟着在下面一行写上十进制的数字,然后圈出加起来恰好等于222的那几个数字。

2726252423222120

1286432168421

他跟着写下222的二进制数目11011110。

他拿起电话,拨动键盘。

时间刚好是子夜十二点正。

第二日 比蒙镇 第五章 野火小组   

电信、密码、收报机闲置了两年,这一趟,孟察上将一个电话便立即自动操作起来。

当他拨完最后一个号码,耳机里响起了一连串的“的得得”声,他知道电话已接上了。一会儿,传来声音说:“阁下的讲话将会录音,请留下姓名|Qī|shu|ωang|,工作地点和要报告的事项。讲完请接上电话。”

“我是凡登堡空军基地‘北斗’计划控制中心的孟察上将。我们基地有肯定的资料认为必须马上实行‘野火’计划。资料已经全部保密。”

孟察上将一边说,一边脑子里乱哄哄的,眼前的事情犹如在梦中。他明知道对方只是部录音机,却一直拿着听筒,期望对方会有个答复。

只听得“咔”的一声对方收了线。他叹一口气,心中充满着失望。

孟察以为华盛顿在几分钟内会给他复电,而在以后的几个钟头内会接到无数个询问电话。于是,他留在电话间。他不知道“野火”计划从他一接通线路开始便是自动化的,许多事情用不着他去操心。

孟察打电话后不到十分钟,全国最机密的热线通信机都收到下面的电信:

最高机密

密码CBW 9/9234/435/6778/90

电文内容:“野火”计划戒备开始,

重复。“野火”计划戒备开始。

指令时间:即日LL—59—07

其他注意事项:按指示7—L2对报界保密。

警报有效至另行通知为止。

电文终结

又五分钟后,自动发报机发出呼唤“野火”计划成员的第二个密电:

最高机密

密码 CBW 9/ 9/ 234/435/6778/900

电文内容:下列人等归入 ZED KAPPA编制。

保安调查证实无误

姓名如下:

史东·谢利  81

李维·彼得  04

波顿·查理士 151

却加·奇利士 142

荷路·马克  177

上列人等归入 ZED KAPPA编制

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电文终结

史东太太累得要命。

这个晚上,家里请客,十五对客人象是不明白她送客的暗示似的,赖着不愿走。一个钟头之前,她已经为客人送上第二杯咖啡了。

凌晨一点钟刚过,门铃突然响起,史东太太心想:说不定又是那些迷途的醉汉!刚打开门,来人把她吓了一大跳。

“对不起,打扰你了。请问这里是史东博士的寓所吗?”两位穿着军装的宪兵低声问。

“嗯,……什么事?”她看到来人后面不远处停了一辆蓝色军用轿车,还有一个人站在车旁,手里拿着一根长家伙。

“他身上是否有枪?”史东太太心里一惊。啊!草地上也有人。那人手上的步枪在月色下闪着光,没有看错。“你们要什么?”

“太太,我们能不能立刻跟史东博士见面?”

“究竟——好吧。你们在这里等着。”她后退了一步,随即想关上门。一个宪兵伸脚挡住,并闪身进了房。但是,他顶有礼貌的脱下帽站在门边wωw奇書网,任由史东太太自己去找博士。“史东,外面……嗯……有几个士兵;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史东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唔,让我打发他们走吧,一会儿再给你解释。”怎么?史东好象早知道了似的,史东太太更加不是滋味了。

史东走出客厅对宪兵说:“哪位找我?”

“我是摩顿队长。‘火警’已经发生,请立即跟我们走。”

“我可以换件衬衣吗?”

“对不起,恐怕来不及了。”

“那末,我们走吧。”他转过身来,对担心得要命的太太说:“我有些紧急事情要办,可能要一两个星期后才能回来。你替我向客人们道歉吧。”

“他们逮捕你吗?那些枪——”

“不。”史东笑了笑,“我现在成了大人物呢。”

旁边的宪兵也答讪着说:“太太,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史东博士。从现在起,不让他损伤一根毫毛。”

在车内,史东望着几张毫无表情的脸孔问:“有什么要给我吗?”

“什么?”

“别废话,他们一定有东西交给你们!”

“噢——是这个。”摩顿队长递过薄薄的一个文件夹。面上印着:“北斗”计划撮要。

“再没有了吗?”史东问。

“没有了。”

史东嘘一口气。他根本不知道“北斗”计划是什么捞什子。偏偏车内很黑,无法立即开始阅读。他不禁回想起五年前的事,那时是在长岛的讨论会上——

所谓“野火”计划,是由英国权威生物物理学家麦历克在一九六二年的长岛会议上触发起的。他当时说:“与外太空生命接触的可能性,限这种生命的类别完全有关。地球上高等生命不多,但大家看,低等生命则如同恒河沙数;单就细菌便有千百万种了。

“从进化学的观点看,生命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这点大概在宇宙间也是一样的。我计算过人类与各类外太空生命接触的可能性:

外太空生命类别             机遇率(%)

一、单细胞有机体            78.40

二、简单多细胞有机体          19.40

三、缺乏神经中枢的高级多细胞有机体    1.40

四、具有神经中枢、复杂结构的多细胞有机体 0.78

五、具有高等神经中枢,相等于人类智能的多

细胞有机体              +)0。 02

………………………………………………………………………………………………………………………………

 100.00

所以,我相信,如果人类要接触到外太空生命,最大的可能便是接触到相似地球上细菌一类的生命。大家不要忘记;只要品种相当于全球细菌中的百分之几,已经够我们头痛了。”

那时候,史东才三十六岁,刚好拿到诺贝尔奖金。虽然他的私生活不很检点,但他是公认的细菌学权威。在听了麦历克的演讲后,他顿时感到心惊:如果在外太空探险的太空船、飞行器带回外太空生命,地球受污染的机会岂不是很大吗?他与另外四个著名的生物学家联名上书总统,请求建立一座可以完全隔离的实验室来应付这种情况。不过,直到这个晚上坐上那蓝色的军用轿车,他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会是国防部领导这件工作,并且异常迅速地拨出二千二百万美元在内华达州建造一座高度隔离的地底实验室。

“这是我们所能安排到的最快交通工具。”摩顿队长带领史东踏入一架波音七二七飞机,机内空无一人。

“整架飞机就你一个乘客。到头等舱去坐吧。”一个绷紧脸孔的宪兵腰挂手枪,立在机门旁边守卫。

当陪同的摩顿队长离开飞机之后,引擎发动的声音便已经隐约可闻。

史东靠在高背椅上,以惊人的速度翻阅那份“北斗计划撮要”。原来,“北斗”计划并不是什么太空探索计划,而是为了配合“生化战”部门的发展,到大气层以外搜寻外太空生命以制造新的生物战争武器的!整个计划预计发射十七枚卫星。下面是一些简单的资料。

*北斗一号: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二日发射,六日后收回,所搜集到的生物地球上也有。

*北斗二号、三号:由于技术故障,回收过程中烧毁。

*北斗四号、五号:回收过程顺利,但只搜集到一种无害的皮肤沾染物,估计是发射

前消毒不彻底所致。

*北斗六号:一九六七年元旦发射,十一日后收回。由于控制出了错误,着陆地点在

印度孟买附近,幸亏这件事没有人发觉,最后由第三十四空降部队捡回。在卫星内部,发

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单细胞生命,但无害于一股动物。它的为害性只能使母鸡患上轻微疾

病四天!

*北斗七号: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发射,轨迹离地最远点三百一十七英里,最近点二

百二十四英里。运行两天半之后,轨迹出现不稳定,但原因未明,迫得以遥控方法回收。

卫星的着陆地点是亚里桑那州以东一个人迹罕见处。

早上六点四十五分,荷路医生在双手消毒后踱进第七号手术室。助手递给他一条卫生巾。他抹干手,作好动手术的准备,这是他当天的第一个手术。荷路的手法快捷稳当,干净利落;对进行手术要采取的步骤丝毫不苟。有些人说他是个顽固派,但他毫不在乎!“那样才可以保证不出错嘛!”

当他的老朋友李维博士出现在手术室顶上的观看台时,荷路连眉毛也没抬一抬。传声设备“贼”的一声响起来:“荷路,早晨。”

荷路正把消毒过的布巾盖上病人身上。他漫声应道:“早晨。”

“对不起,有极紧急的事要通知你。”

“让我做完手术再说吧。”他伸手接过护士递给他的手术刀,左手摸着病者的腹部,正要从那里划下去。

“荷路!这件事不能等!你立即在三十秒钟内到更衣室来,手术由基利医生接替。他已经在准备了。”

“什么?不能等?!”手术室里,除了已麻醉的病人外,都听到荷路医生一句骂人的粗语!

李维是同一所医院的细菌部主任医师,主要负责研究工作。他在六点半接到“野火计划”的通知。

到这个医院工作以前,李维游历过世界各地,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进行他的专业研究。一九五五年,他第五次患上大肠炎,几乎送掉了性命。三个月间,他的体重轻了四十磅,使他不得不感慨地说:“今非昔比了”。荷路是他拉进“野火”计划的。当时,荷路问他:“为什么找我干这个?”

“因为你熟悉血型化学。”

“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