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怎样培养习惯-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的时候,对于日常的活动,有时候事情的轻重就不太容易确定。一方面,有时候有些事情你特别想做,就会觉得特别重要,而容易把它排在首位。譬如你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而动画片又往往在你作业还没做完的时候播放,很多人就禁不住动画片的诱惑,先去看动画片了。这其实就是一种轻重倒置的做法。另一方面,有些事情的轻重则是因为你完全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思考过,而不知道它们的轻重。

根据需要调整时间表。

时间表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轻易修改,只有经过衡量之后才能进行修改,尤其是对于有约定的事情,还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修改。

统筹安排。

统筹安排需要比较清楚自己要做的几件事情,知道它们耗时的情况,这样才能进行统筹。否则几件事情由于时间交叉在一起反而容易带来更严重的混乱,还容易出危险。譬如,你正在煤气炉子上烧着水,然后跑出去玩了。很可能因为玩过了头,结果水壶被烧干了,甚至发生意外的火灾危险等。

③自我评估

对于不是很熟悉的事情,你有自己的检查表吗?

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如果需要买的东西比较多,你是否会列一张购买物品的清单,以免遗忘?

对于每天的作业题目,你是用专门的记录作业的本子记下来,还是在书上或者练习册上作个标记了事?有过遗忘作业的事情发生吗?

出游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因为少带某些东西而导致不便吗?

你会用统筹的方法煮方便面吗?说说你的煮法。

你曾经在无意中毁约吗?

你能否列举一下自己某一天中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吗?你觉得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否很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因为什么呢?

举一个例子说明,你觉得自己在照顾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能够同时妥善地处理好不太重要的事情。

二、讲究效率

1.定义和内涵

讲究效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到讲究效率,必须学会按规律做事、追求效益、毅力坚强。

①按规律做事

所谓按规律做事,就是指做事不违逆事物本来的内在的规律,而是顺应规律,循着最节省时间、最可能有效的方法做事: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第33节:讲究效率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堵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鲧治水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用堵的办法,越堵,水的势能越大,结果决堤之后为患更深。而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疏的方法,越是理顺了水的去路,就能使水的势能得以宣泄,水患也就解除了。

做事情就是要全面考虑事物的内在规律,循着规律,才不至于走弯路,甚至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②追求效益

做事情还要追求效益。做没有效益的事情,简直就是白白损耗时间。

《庄子·列御寇》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朱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脊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朱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龙是人们想像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杀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追求效益也不是唯利是图。比如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可能一时间也看不出来德行高尚有什么好处,甚至有时候还会吃些“亏”,但是德行的修养却是无价之宝。

有这样一个故事:

法拉第当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也就是能够“造电”的办法。发明了“电”,学界和社会为之震惊。演讲讲座应邀而至。法拉第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一段导体从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观众们一次一次地看着这一时刻产生的感生电流,这一刹那间的微弱电流,使电流表指针微微地动了一点,就那么一点点,一点都不起眼的一点点。在一次演示结束后,一位贵妇人问道:“请问先生,这样的叫做‘电’的东西被你发明出来了,但是我看不出它有什么用?”“哦,夫人,”法拉第礼貌地反问,“那么您觉得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是啊,初生的婴儿前途无量,但确实看不出他有什么用。

③毅力顽强

毅力,就是坚持,无论面对平凡的小事,还是面对困难,人们都要面临毅力的考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我们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三百下。”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当天学生们纷纷开始依照老师的说法去做。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一个月后,苏格拉底再次提起此事,有大约不到一半的学生举起手来。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只有一名学生举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继苏格拉底之后的又一位古希腊伟大的智者。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亚里士多德。同时他又撰写了许多记录苏格拉底言行的书籍,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领略到苏格拉底的睿智,这大都得益于他的著述中的详尽记载。

柏拉图或许不是几十名同学中最聪明的,但为什么只有他才能成为与苏格拉底比肩的智者呢?那是因为他有非同一般的品质……始终如一的坚持精神。

“每天甩胳膊三百下!”这件事情很简单,正常人都具备做的能力,但是坚持去做的却只有一个。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仍然比比皆是。

坚持简单的事情,有时候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在做事情的过程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修炼。

据一位家长介绍?熏他们在孩子5岁时开始教他认字?熏每天只用20分钟左右?熏但天天坚持?熏工作再忙?熏事情再多?熏也要抽出这短短的20分钟?熏帮助孩子认字。即使到外地探亲?熏也不忘坚持这雷打不动的20分钟。刚开始?熏有时候孩子不想学了,家长耐心讲学习不能随意停顿的道理,告诉他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把它做好。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坚持,孩子逐步适应,并成了习惯。有时家长忘了,他会主动拿着书说,该教我认字了,家长有意说,今天太累,算了吧。孩子会噘着小嘴说:那不行?选必须得坚持?选也就是说通过教孩子认字,不只是为了让孩子认得几个字,而是经过“坚持”使孩子身上开始萌发了顽强坚持这一可贵的品质,开始培养起可贵的毅力。

第34节:做事有规律

2.培养目标

①做事有规律、按规律办事。

做事讲究规律,要主动思考事物的规律。既然做事要讲究规律,就不能任性胡来。规律包括生活规律、做事的规律等。

主动思考事物的规律,用事物规律来把握自己看到的现象,用现象来完善自己对规律的认识,才是科学的按规律做事。按规律做事,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再想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这件事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做法。而不是因为别人都做就做,别人都用某种方法或者程序做,也跟着用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做: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课上到一半的时候,黑板已经写满了,学生们都在神情专注地听课。忽然,巴甫洛夫停了下来,向课堂的后排走去。走到最后一排课桌前看着一位正在埋头仔细做笔记的同学,说:“能不能把你做的笔记给我看看?”那个同学双手把自己的笔记奉上。巴甫洛夫翻阅一下,随后对他说:“你的笔记记得很好,我在黑板写的内容几乎一字不漏。条理清楚,字体漂亮。”这位学生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不禁有些得意。但巴甫洛夫随即话锋一转,说:“可是,我在讲课的时候,你似乎一直在埋头做笔记,不知我讲的内容你是否都理解了。”接着向他提问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果然回答不上来。见此情景,巴甫洛夫说:“听老师上课,关键是听,其次才是记笔记。因为笔记上的东西不一定说明你已经理解了,只有理解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记住。所以你可不能总在做笔记啊。”

②做事有效率,讲求效益

有的人做事情慢吞吞的,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结果原本能用十分钟做完的事情,往往一个小时过去还停留在起点,没有动静:

期末考试开始了,明明拿着卷子左看看、右看看,心里十分高兴,他觉着自己都会做,于是就一边写一边玩,结果直到老师收卷子,他刚做完一半题目,最后只得了50分,面对家长的责问,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也可以得100分,不就是写得没有别人快吗?”

除了效率,还要讲求效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③坚持到底

做事情的效率有时候来源于坚持。坚持每天做一点,常常要比拖到最后效率要高,对于打基础的事情尤其如此: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如此。

接受锻炼。在锻炼中坚持,既是意志毅力的考验,也是品质的塑造:

刚出炉的剑,浑身透红,犹如一道火光直往冷水中冲去。“滋咋咋”,声响刺耳,雾气蒸腾。水里的剑,骤然脱去鲜红,换成银白。利剑一时晕头转向,不由得发怒道:

“这成什么话?我经过反复的冶炼,又受到精心敲打,才成为一支火红的剑。为什么在我无限辉煌的瞬间,竟狠心将我沉入凉水?这种刁难,让我多么尴尬啊!”

第35节:纠正坏习惯

缸中的水,已被弄得直冒热气。它温和地说道:

“朋友,你以为我在作弄你,有意使你难堪?嘿,那你就错了。你经过淬火之后,将变得更强硬,更坚韧。要知道,我是由主人特地从远处名山上搬运来的名泉水呀,是专门为你出力的!”

“这么说,你是为了我好?”利剑离开水面时疑惑地问。

“当然,”珍贵的泉水回答,“我们是有缘份的,我乐意为你效劳:以我冰凉的秉性,迎向你火爆的性格,为的是赋予你几分冷峻。我的这番努力,会使你在今后戮战中受益无穷哩。”

于是,一支寒光闪烁、举世无双的名剑就此诞生了。

3.自我评估

你愿意每天给自己家里的花浇水吗?保证一天也不会忘记。

你做事情磨蹭吗?

你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经常花很多时间吗?比如玩电子游戏。

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毅力足够顽强吗?

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很清楚为什么要做,并且知道怎样做可以提高效率吗?

你喜欢对遇到的疑问,坚持自己找出答案吗?

如果有件事情,大家都觉得没什么意义,但你深信这样做是有用的,你会坚持吗?

第二章纠正坏习惯

一、不按规则做事情

1.不按规则做事情的定义和内涵

不按规则做事情的习惯,是指做事情没有规律可循,完全不顾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只一味地凭自己的想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规则可能并不复杂,但有所成就的人,多数做事情都讲究规则,特别是那些最简单的规则。

不按规则做事情的危害往往不容易察觉,只有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才会发现其严重性,但往往为时已晚:

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郾4万人,印度、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分别为8?郾6万人、4万人和2?郾6万人。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国总死亡人数中排在脑血管、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后面,居第七位,而全世界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居第十位。

交通事故为什么造成这么多人的死亡,造成众多家庭的悲痛?这与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常说:“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一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发生交通事故,一定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对社会大众来说,交通规则并不复杂,但是做到完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又有几人呢?

按规则办事是人类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觉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内地有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到香港办事,他住的地方离停车场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一天,因出门晚了,他便走直线从草地越栏杆上车。一位年轻的香港警察发现后,立即走了过来,很有礼貌地给他撕了张处罚280元港币的罚单。他只好向警察“认错、赔不是、作解释”且保证“下不为例”。之后,便收起罚单开车走了。谁知,一周后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早已把此事置于脑后且认为问题当时已经解决的他,感到莫名其妙。询问律师方知,“按香港法律,一个星期不到指定地点交罚款。法院传你;再不理睬,就要拘捕你。”听此,他请求律师帮忙“疏通”一下。可律师告诉他:“我不会去疏通。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受罚。”他没辙,开庭那天面带微笑老实认错。岂料,一看罚单却多了一倍,感到不解。法官解释说:“违反了法规,自己也承认,可是见法官就笑。这本身就是藐视法庭,所以加重处罚。”听后,他无言以对,备受震动。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是小题大做不可思议。但香港从警察、律师到法官,大家忠于职守,环环紧扣严肃执法,人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相形之下,内地就显得逊色。至于“惩罚微笑”,则与内地形成了很大反差。从一定意义上,正是这看似“无情”的做法,才得以维护和始终保持法律法规的“威严”和“刚性”,而非因人而异有“弹性”。

按规则做事,虽然有时候显得不太灵活,但可以帮助我们聪明的大脑不至于因为太累而丢三落四。

2.培养目标

要纠正不按规则做事情的习惯,就要形成对规则的认识,学会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而不是处处超越规则,做“特殊人”。

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做事规则。社会上有的人常常通过权力、金钱、关系等谋取一些不正当的特殊利益。这种做法就严重违反了公平的规则。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更不要尝试破坏公平规则的做法,否则将对自己的成长极为不利:

有一位中学生,她的成绩虽然不是班里最好的,但也还不错,只是有些娇气。她的母亲是教育局的一位干部,经常请学校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老师见“上面”发话,哪敢不照办?芽于是,这个女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吃着“偏饭”。学校里的三好学生非她莫属,即使需要投票选举。老师也会想一切办法给她弄个指标;学校里的各项活动,也非她莫属,参加作文比赛,本来班里有好几位同学的作文水平都比她高,但老师还是选择了她;到电视台做小嘉宾,明明是知识竞赛方面的,她一点也不感兴趣,但老师还是劝她去,说这样可以锻炼能力……结果,由于受到格外关照,这个女孩在班里一直没有什么威信,同学们因此而孤立她,使她感到内心很痛苦。另外,在一直被照顾的环境里生活,也使她渐渐养成了不能经受挫折的性格,遇到一点批评就掉眼泪。

第36节:自我反省

诚实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则。一个社会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良好地运转下去:

有一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时成绩很优异,但在德国四处求职时,被很多家大公司拒绝,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这位留学生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遭拒的。德国人给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德国老板说:

从你的材料上看,你确实很优秀,而且我们也很需要一个像你这样有能力的人才。但是,我们发现你竟然有过三次逃票被抓住的记录。第一次,被抓住的时候,你解释说自己是刚刚到这里,对乘公共汽车的规则还不熟悉,售票员相信了你的话,只是让你补票了事。但是后来又有两次,怎么解释呢?我们认为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信赖他吗?

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所以,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只要有证据表明你是一个信誉良好的人,信誉就是你的通行证。

3.自我反省

你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哪些规则?

如果你违反了交通规则,被警察逮住了,你是否会想,如果你爸爸是交通局长,警察就不会处罚你了?

深夜里,路上只是偶尔有几辆车开过。这时候,如果你要过路口,会等到绿灯亮了后再走吗?

你乘座公共汽车曾经有过逃票的行为吗?

你是否觉得老师对某个同学很偏心,因而自己也想获得老师的偏爱?

如果你违反了纪律,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惩罚,还是愿意想方设法,包括保证下次不犯了之类的方式,期望老师放自己一马?

你答应别人的事情总能做到吗?

你觉得那些通过权力谋取的利益,是应该的吗?如果你有机会利用权力得到一些不正当的利益的话,你愿意利用吗?

二、害怕失败

1.定义和内涵

害怕失败,是指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担心做错了会受到别人的惩罚、嘲笑等,以至于做事情的时候满心猜疑,战战兢兢。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条河,那条河叫放弃;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都没实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了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断言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突然改善,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可能的事情?芽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只有不害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的欢乐。有的人虽然获得了不少的成功,但是他们却始终生活在压抑之中,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只看到自己为了获得那些成绩而担惊受怕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有的人害怕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而是因为失败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在自己能够成功时候,却不再尝试了:

小象乔治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在它腿上拴上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

小象乔治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

过了几天,乔治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还没能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一次又一次,小乔治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了链子,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乔治一天天长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也想不到这样做。它认为那根链子对它来说,牢不可破,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

一代又一代,马戏团中的大象们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铁链和一根无形的大铁链拴着,活动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中。

害怕失败,所以不愿意坚持,会使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1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要活1万天的话,坚持下去,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就能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烟瘾。

害怕失败,所以四处尝试,最终却一事无成。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第37节:乐观面对一切

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人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会影响你所修建的码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