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大考研日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轨迹。

《书城》杂志说要发表的《生活在想象中》,午夜四时方才修订完毕,已是睡眼目蒙目龙。钻入被窝的刹那,便不再思考有无发表的可能,快速入睡成为最佳选择。

该文作为吴晓东发表于2003年第1期《书城》之《科勒律治之花》的回应,编辑在邮件回复中对于初稿所提出的“文章松散,主题不明显”之类的弊病的确存在。修改稿除将文字限定在2000字以内之外,结构和内容亦做相应调整。

忽然想到(六)告别的年代2月23日

告别的年代分开的理由

终不须诉说出口

亲爱的让我快见你一面

请你呀点一点头

………罗大佑《告别的年代》

考研过后,生活忽然空荡荡起来。除了面对能否考取的不确定性之外,几乎没有了任何寄托。不必再上自习,不必再早起,不必再心有愧疚地上网,重担赫然卸下的时候有了另外一种轻飘飘的失重感。没有了平日脚踏实地的切近目标,而不确定的未来已不在自己手中把握。这或许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吧。在音乐中让自己麻醉,明天的结局可以暂时忘却。

罗大佑是一个善于在后工业时代抒情和怀旧的歌手,忙碌紧张压抑痛苦的人们在歌谣般的浅吟低诉中,回顾自己天真的过往和一个不可再经历的年代。《你的样子》、《鹿港小镇》、《恋曲1990》、《爱人同志》、《童年》、《光阴的故事》、《告别的年代》等经典作品,很多人都太过熟悉。罗大佑抓住了现代人脆弱的命门,火炉旁吉他与回忆的小资情调,契合了现代人日益物质化的情感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每一首老歌都可能牵动出昔日的某个故事和某个触动心弦的场景,而成为回忆的载体。

《昨日遗书》出版,8张CD的精选专辑出版,数场次的演唱会举办……罗大佑在商业时代的“表演”开始显得拙劣。面对无数次以“怀旧”为单一主题的频繁出击,人们不再感动:2月18日的广州演唱会近五成上座率和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平淡反映,成为这种判断的最好注脚。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渴望在罗大佑的歌声中回顾年代往事的人们,终于不愿陪着罗大佑一起怀念“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长时间沉溺于一种生活状态,人生缺乏磨砺,就像现在的我。于是,米兰·昆德拉告诉我们:生活在别处。我的确已经在一种状态中蛰伏太久,外部世界清新或污浊的空气只在我想象中出现,而没有亲历。就像罗大佑不能永远以“怀旧”来感动观众一样,生活形式的更新成为必要。

告别的年代。

正月初四的高中同学聚会一别之后,连ChinaRen校友录上的会面都成为难得,而忙碌地为了明天奋斗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聚会的东道主冀飞在看到《新年无故事》的文字之后写道:“宿醉让我在幻想和痴呆中经历死亡,小桔灯的微焰烧掉了我的初四的下午,在你的文字中游弋我像一头呆傻的驴,那些回忆和发黄的相片躲在角落里,春天,春天……”他是那天聚会上酩酊大醉者之一。

我在回复中说:“当一切还未曾欣欣然张开眼的时候,春天的气息便已经悄悄降临,在心中。记忆永远属于过去,而当前却充满痛苦,只有未来遍布希望之回声。人的一生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度过,当前总是不完美。挺起胸膛,告诉自己一个很俗气的句子:明天会更好!”

告别。

告别过去便是新的开始吗?

本已沉重的步履在新年之后又增加了一重年龄的砝码,失却了青春的蓬勃,不再有“忽然想到”的冲动。因而,我所要告别的,更是一种心境和一段已经逝去的岁月。

人生在经历了如炼狱般的考研之后,厚重丰富起来。无论如何,未来的日子都比今日置身书海的努力要复杂艰难得多,前途浩渺,微笑和眼泪都不需要。

告别。很多的人和事在记忆中驻留,会在某个伤心和不伤心的时刻想起。

田园已经荒芜,

夕阳依然孤独。

且让你的冷漠,

投影在那泼墨残痕的归途。

………罗大佑《牧童》

走过冬季,又一个春天已经开始。

北大爆炸案2月25日

在考研成绩公布之前,大量的时间是闲暇的。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为自己的竞争力再增添实在的筹码。于是,我决定利用这空闲时间去驾校学车。无论以后是继续读书还是工作,都需要紧张忙碌地应付现实生活的挑战,恐怕都不会再有连续的时间跑驾校了。

海淀驾校这周名额已满,几经斟酌之后,学车的驾校选择龙泉,为了不拖延太长时间。

早晨七点钟到达清华西门,这里距离驾校法培班车比较近。自行车存在清华西门内。

龙泉驾校的班车并不守时。苦苦等待半个小时上车之后,并不意味着等待的结束,在上地另外一个培训班前车子一停又是半个小时,虽然至今我仍然不明白在等什么。同样的情况在下午返回时再次出现。同车一起的一个清华老师等不及,准备打车回来。正好我的自行车在清华,可以搭个便车。

从出租停车的清华北门到放置自行车的西门要走好一段距离。经过图书馆旁一条小路的时候,发现有保安和警察在维持秩序,并禁止通行,于是,只好绕行。我想,一定是在接待外宾吧,也是一种特权。从清华西门出来,门口停放的警车和疏导交通的警察似乎也证明了我的这种判断。

行至北大东门,亦有警车数辆。又想:外宾一定是在清华访问之后再到北大。一直以为,有警车开道是一种凛凛的风光。这种情景在北大、清华并不少见,外国元首们的参观演讲也常常是在这里。

经过三角地,发现农园北门附近人群聚集,又有人跳楼?这是第一反应。到近前观望,似乎不是。打听了解,原来是农园餐厅一楼发生爆炸!现场已经封锁,向内眺望,警方正在勘查现场。西侧墙上玻璃几乎全部落地。据说爆炸发生于下午1点半左右,好在学生就餐完毕,只有几名餐厅工作人员受轻伤。又听说,清华荷园教工餐厅在中午11∶50左右刚刚发生类似事件。看来,此前我以为是外宾访问的猜测是错误的。

第45节:留下的数码踪迹

回到宿舍。上网。BBS和新浪新闻上已经是报道和猜测不断,自然没有确切的结果,调查才刚刚开始。

个人几个判断:一,作案者是个人行为,而非某个组织所筹划。从炸药为自制、威力不大等线索可知。二,作案目标并非针对学生。北大农园下午1点半已经下班,清华荷园为教工餐厅。三,作案目的可能仅仅是恐吓和制造混乱,并非想要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一切猜测只有等到结案之后才能分晓。

总以为,暴力与恐怖离我们是那么遥远。才发现,其实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不太平的世界。生活于幸福天地的人们在呼唤和平安宁的时候,总是那么心不在焉,仿佛一切战争与恐怖的阴影只是在媒体中出现,而不曾展现于自己的生活。难道只有在经历恐怖之后,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和平的幸福?

留下考研的数码踪迹3月5日

仿佛是告别。

春寒料峭的时节。

我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往事:44楼、学五、校医院、静园、图书馆、燕南美食、三角地、28楼报摊、大讲堂……考研期间每天走过的风景,熟悉而又陌生。

春天来了,却不见满眼葱茏的生机,一切都如冬季的萧瑟。

数码相机的最后一点空间,我留给了静园五院………北大中文系所在。我曾在那个盛夏的下午走进这个典雅的院落,熟悉和陌生的面孔走过,书香四溢。此后,许多渴望和憧憬如古老墙壁上蜿蜒的爬山虎,缠绕着我的整个世界。

潜入文字的世界,有快乐和痛苦纠结,有喜悦和失落伴随。

现实永远不可能一笔带过,文字可以。简简单单一句话,谁又能真的了解那喜怒哀乐的故事背后蕴涵着多少成功的期待和失败的痛苦?我曾经以为,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理解,而事实上这种设想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向理解方向接近而已,真的理解永远不可能。

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

愚昧了一次。早晨6点半起床,赶班车,到上地京海培训部考试交规。到了之后才想起来,我是明天那拨儿的(考试分两批),郁闷。

北大研究生院主页终于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公布了发布考研成绩的确切时间:3月7日。面对即将揭晓的谜底,我竟出乎意料地平静,似乎一切结果都已与我无关。明天考试交规,中午去找少诚,有一个攒书的活儿。我们也是好久不见了。据说下午还要去趟法源寺………我仅知道李敖有本小说的名字叫做《北京法源寺》,一会儿从网上找来看看,也好有点相关知识。

考研成绩公布:我以为自己不会落泪的3月6日

从论坛上得到消息说,系里已经贴出分数。迫不及待,忐忑不安,穿过中文系的院落,步履匆忙地走到走廊一侧的海报栏前,有人在不时用笔记着什么,就是考研成绩单了。我迅速扫描到我的考号:政治58,英语54,现代专业127,专业基础117,总分356,平均89。比较其他人的总分,赫然发现自己专业排名第三!(后来发现我的确是被兴奋冲昏了头脑,在晚上网上公布的成绩单中最后一栏就是专业排名,我排第十,在北京考区是第三。)

走出五院,站在静园尚未展露春意的草坪上,看雪花在这个雾蒙蒙的春日起舞。拨通女友电话的刹那,我说不出话,我以为自己不会落泪的……

两年来准备考研,女友默默支持从未要我放弃,即使在考试结束之后那段黯淡的日子,她依然要我乐观面对明天。我一定要让她最先知道我的好消息,虽然以后的事情还存在很多变数:复试分数线未知;复试中的笔试口试、英语口试等等,关卡重重。

关心我的朋友们得知分数,自然是祝贺,在往年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样的分数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对于今年严格的复试要求和作为同等学历报考的我来讲,复试的难度不亚于初试。好在分数并非我想象中的惨淡,我对女友说这样的分数即使不能上我也该心满意足了。我知道自己并不能真的满足,我只是走对了通往成功的岔路,而明天依然不确定。

有希望在,一切努力中。

和昨日约好的朋友去了一个叫做“荷塘月色”的素食餐馆,信佛者经常光临此地。素食做出了荤菜的色香味,只是吃下肚不多久便饿了。看来,我等俗人还是随俗的好。

焦急等待复试分数线3月10日

春温微醺的日子,赫然有了一场大雪。雪花不再似往日以六瓣的平面飞旋起舞,而是三五成簇地重重落下,似乎在匆忙赶赴一场人间的盛宴。飞扬的雪花显然不需要知道这些人世的纷争,相拥而下的速度在心理作用的背景中快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依然需要以心理暗示来“改变”我们目前所处的状态,就像在这几天等候考研结果的日子里。

被千呼万唤和经历了无数猜测的复试分数线,听说终于要在今天下午公布。“都快急疯了”的考生们始终不明白如此紧张的情势下怎么还有双休日………招生者显然不着急,对于一年一度的考研也早已习以为常,希望他们理解那些将命运放在几个数字上的孩子们……

不曾想到会在英语成绩上因为一两分的差距而如此提心吊胆,焦急的考生们等待难耐,尤其是如我一样打着擦边球的人们。BBS上传言四起,各种来自正式或非正式渠道的消息不时出现,公共课的分数线从四十多分到六十分不等。要知道在这个区间即使是一两分的距离所造成的分界也往往是致命的。

焦虑。自习已没有心情,我动用各种渠道了解可能得到的信息,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这个周末异常漫长,期待太沉重。

与吴老师联系,他竟然还记得我的名字,我以前采访过他的。吴老师的和蔼亲近,确如中文系朋友们所说的一样。在接触了一些老师的冷淡之后,这样一种宽松随意的谈话氛围,令一个焦急等候的学生有了更多心灵上的抚慰。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的味道愈发浓了起来,窗外阳光的明媚是一种召唤,也灿烂了心情。

正如雪花不能掌握下降的方向,孩子们的等候在下午四点依然没有结果。

复试分数线公布3月11日

世事难料。

在焦急等待了许多天的考生们的骂声和召唤中,姗姗来迟的复试分数线终于在研究生院下班之前的五点钟公布(原定四点钟)。文学类分数线和传说中一样有两个:公共课55分的,总分320;公共课50分的,总分340。我的成绩符合后者,但能否参加复试依然未知:复试名单以本方向(现代分为现代、当代、民间、媒体、写作五个方向)考生成绩降次排列,我在现代方向排名第几并不知晓。

第46节:调剂细则

傍晚得到消息说,现代方向竟然只招生四个!这对于我参加现代方向复试的可能性又降低了几分………前十名当中报现代的一定是占大部分的,这从报名人数中也可看出:报现代110多人,报当代40多人。

调剂细则3月12日

走出考场,其实考研还远未结束。

从成绩公布到准备复试,甚至寻求调剂,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多数考生基本上认为考研答卷一结束,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于是,默默等待成绩公布、默默等待分数线,过线的等复试名单,未过线的独自黯然神伤。其实,在任何时候,不放弃努力地寻找机会都是必要的,尤其是那些走在复试边缘的考生。

在考研成绩公布之前,就应当开始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导师情况了,即使你和他们素不相识。因为在成绩和分数线出来的时候,他们是最先知道消息的。一般来讲,导师对学生都是非常亲切和关心的,即使他并不认识你,也不会拒绝在电话中和你交流的。至少,你的积极争取会给老师留下一定印象。如果能够通过导师所带的学生,帮你介绍或间接询问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有本专业的调剂信息或有破格录取的可能时,他可能会首先想到你。

了解调剂信息,从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就要开始了。认真研究一下各相关专业的分数分布情况。那些达到分数线人数较少的专业,接收调剂考生的可能性最大。虽然也可以准备跨院系的调剂,但要注意专业的相关性,一个计算机系的专业是不可能接受中文系考生的,艺术系的文艺学相关方向却是可能的。

除了和导师直接联系之外,到系里教务处打听消息也很重要:外系的调剂信息他们第一个知道的。比如我在申请调剂的时候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艺术系,那边的招生名额有空缺。教务老师帮我询问了艺术系所要求的分数线、招生导师等情况,这无疑是增加了一个参加复试的机会。

如果能够申请本院系的调剂是最好的,不仅专业相关,而且各种手续也好办一些。在决定调剂的时候,一定要和所要调剂专业的导师紧密联系,因为随后的一些手续都需要导师亲自出面的,比如转专业的申请、导师签字、系里盖章等。

在本校调剂之外,还有往其他院校调剂的可能。比如某些地方院校,在招生未满的时候,会愿意接收报考一流院校的考研落榜者,这样考生质量是可以保证的。如果考生还要继续读博士,或只是想要获得一个学位而已,中小院校未尝不是另外一种选择。如果考生所痴迷的只是湖光塔影与荷塘月色下的厚重魅力,则另当别论了。

调剂申请3月13日

在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并仔细分析之后,我决定在复试之前申请调剂。到中文系研究生教务老师那里了解到北大艺术系有调剂名额。我还是愿意在中文系专业内调剂,毕竟和自己复习所学有一定的相关性。汉语专业正好有老师需要调剂一名学生,我积极联系………对于走在成绩边缘的考生,积极、及时地获取信息是很重要的,我不相信机会会主动来临。写申请,等待复试,随后的一切风平浪静。

关于专科考研,我的压力一直很大。很多学校和院系都对专科有一种天然的偏见,因而即使考生成绩还不错,也很难被录取。而在北大一类的著名高校之中,因考研录取的程序更加透明和公开,考研身份的高低并不成为录取与否的关键因素,成绩是第一位的。同时,和导师做好沟通,让导师了解我的个人综合情况,也是考研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

经过全面考量,我最终决定申请调剂到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中文信息处理方向。我的计算机知识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中文信息处理是一门结合了计算机与中文的边缘学科。在过于激烈的现当代专业的竞争中,我选择了一条迂回地通向目标之路。日常的随笔文章让导师提前认识了我的学识,随后的接触便亲近和自然了许多。这或许也是“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的佐证吧。

一切都经历之后才发现,必然行程中的偶然因素常能改变人的一生。

自从担任北大中文论坛(://chinese。pku。edu。cn/bbs)“中文信息处理”版主后,每天到论坛自己的版面上回帖删帖开始成为习惯。新开设的“版主专区”普通用户是看不到的,只有版主们在里面热热闹闹。在外故作严肃的面孔在这里一个个鲜活生动起来,好像一个家。

欲望的钟摆

………我看周渔3月15日

我在梦中看见你

犹如一团流动的水晶

你不经意的舞蹈

逐渐的淹没了我

淹没了夜晚

淹没了你自己

………陈清《理想》

日子过得有些浑浑噩噩,而如果人生能够存盘,我是否会愿意重回考研生活?人生常常是没有选择,只好在想象中为自己构造出种种可能。电影更是给观众提供了将自己映射到主人公身上的可能,蜷缩于黑暗的影院,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媒体在“激情”字眼上纠缠了很久之后,我终于在新东安看到了那辆“周渔的火车”。两个直观印象:片子并非王家卫风格般黯淡摇摆;我喜欢这个让人有所思的故事。

一个名叫周渔的女人在欲望与虚无、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不定,呼啸而过的火车成为载体。没有终点和方向,“在路上”的生活状态暗示我们这个无根的时代。如果欲望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范畴的话,那么短暂情欲的满足与逃避空虚的奔波,则构成了情欲满足与精神追求钟摆生活的两极。如何在这两个端点之间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平衡,并不简单。

张强的人间烟火比之一个瘦弱书生,似乎可以给周渔更多现实的力量。但一个不满足的女人终究不能在一种生活状态下经历太久,因而,即使她明明知道陈清走后的城市不再有人等候,她依然会在某个虚空的日子追赶火车,走过长长的台阶,在缆车的悠荡中,去一个空荡荡有些凌乱的地方。现实欲望满足后的空虚或自责(如果有的话)在一排排落满灰尘的书架旁得到净化,或许周渔需要的只是一个精神休憩的载体。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奔波,以肉体欲望的满足为根底。或者只是编导夸大了激情而诱导了媒体,却在无意中击中一个年代的虚空所在。

“走,带你看看一个诗人去!”一句话牵连了两个男人:现实强力的与理想诗意的。我宁愿相信周渔更喜欢前者,因为她在张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影片企图告诉我们理想生活、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失,同时又显得那么不自信,以“仙湖”的虚幻表达了这种判断在一个物质年代的孱弱。诗的纸片在银幕上飘落,无人聆听。也是今天全部文学的命运。

第47节:英语口语复试

“你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我的诗?”周渔的回答很聪明:“我喜欢的是,诗………人。”这个回答有点80年代,是对一段早已消逝的理想气息浓烈的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奔波的火车,奔波于城市和江南小镇之间,奔波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奔波于精神与物质之间,奔波……如何在奔波中寻找一种平衡,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讲,都是一道难解的题……

战斧飞行与SARS风波3月20日

北京时间上午10点35分(巴格达时间凌晨5点),战斧与F117出现于伊拉克上空,一切突然都在意料之中,为无辜的伊拉克人民祈祷!强权可以为所欲为的年代,任何事情都可以发生。

自春节期间广州非典型肺炎风波之后,病原体SARS依然在继续传播中,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广州、香港等都是染病人数比较多的地区。北京的街头也时常可以看到戴口罩的人们,这更增加了一种恐慌,仿佛疫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网上盛传着各种与“非典”有关的“小道消息”,沸沸扬扬的“传言”更加夸大了事态的严重性,许多人宁愿相信各种传闻,也不去信任来自官方媒体的报道。在这场危机中,公众以讹传讹的惶恐更甚于病毒本身。

在一个通讯交通发达、信息化程度日高的开放型现代社会,如何让公众更早更多地了解事实现状,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并科学指导公众积极有效地抵御疫情,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恐怕比击退一次病毒袭击更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口语复试3月29日

紧张忐忑中,到了下午两点半。3教506的门口都是中文系的考生。无心闲聊,继续嘟囔着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英语口试并不太难:自我介绍两分钟,然后提问,涉及到电视节目、家庭情况等(都在意料之中)。因事先有了些许准备,紧张汗颜的短短几分钟,却也顺利。顺手按下随身听的录音键,记录下自己英语口语的拙劣。

继续准备明天在中文系实验室进行的专业复试。

专业复试顺利3月30日

多日之前已经在准备专业复试所可能问到的问题,这几乎是较容易预测的:无非是导师的学术兴趣、本专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其实,中文本来就是一种修养,所要准备的不是突击记忆的题目,而是如何将自身蕴藏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这和“考研无参考书”的论断是一个道理。

上午8点钟到中文系教务处签到,然后到实验室找导师。气氛比较轻松,几个老师都挺和蔼,聊了一些关于计算机和中文的内容。笔试的几个题目并不困难,将知道的写上去已经够了篇幅。对于很多专业来讲,复试都不难通过,只要能够“将初试时的水平显示出来。如果在面试时的表现大大低于初试水准,在这一轮被淘汰也是有先例的”。

昨天准备组织的呼唤和平的游行,被三角地的捐款箱所替代。记者比捐款的人多数倍。网上热闹地充斥着对伊拉克战争的讨论和三角地活动冷淡的分析,现实的土地上留下了“致全体北大学生的一封公开信”,慷慨激昂的文字说:

“历史一定会把今日的美国钉在耻辱柱上!……”

世界和日子并不像一个论坛“水手”的签名档那样平和:

……静静地躺于这温柔的水底,望着天上的流云,如鱼儿般从阳光中游过,如蚕丝般晶莹的光线幻化出无数色彩,层层叠叠地将肉体捆绑,一切都被切割扭曲成极细极碎的片段,纠缠着我每丝每寸的神经,我是躺在你的皮肤下啊,卧在你的鳞鳍中,温暖而眩晕,当白虹铺成菱形的时候,我展开双翼,朝着那座倒插于湖底的石塔,匍匐前进那里风干着三千具残缺的诗骨,等待马蹄兰的熏染……

戴着口罩体检3月31日

今天是考研复试阶段体检的日子。上午10点先到中文系,导师对以后的读书情况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下午6点半,到校医院体检,这时候参加体检的考生依然很多。一般情况下,能够参加体检的考生基本上是可以被录取了,但也不排除因身体原因而导致的特殊情况的出现。学校BBS上还在讨论乙肝患者如何逃避学校体检的问题,千难万险争取来的复试资格谁都不肯轻易就放弃了。身高、体重、视力、内科、外科、验血、胸透、打疫苗……在各个项目之间穿梭等待,直到将近9点钟的时候才体检完毕。

由于仍然是“非典”时期,除护士和医生之外,不少考生是戴着口罩参加体检的:在无法有效抵御“非典”病毒之前,通过某种手段来减少被传染的可能是有必要的。“非典”生活的紧张感受,在口罩的衬托下,更加被渲染扩大。这场瘟疫何时结束?

天色虽然阴沉,依然可以看到窗外的树木已经吐出嫩嫩的芽。

整日对着电脑,写字、编程,眼睛衰老了许多,走在路上雾蒙蒙的看不清每个人。一切和考研有关的事都暂时结束,只有等待5月的通知和这个可能收获的秋天。蛰伏了两年之后,我决定走出去看看未名湖的春水和博雅塔的生机。

春天,春天……

春天来了,是不是终于可以不再沉睡?

复试中的面试策略总结4月1日

当考研进入到面试的时候,距离成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可掉以轻心,原则上来讲考研复试会有一定差额的淘汰率。一般有120%的考生(按照成绩排名)参加复试,其中20%的会被淘汰,竞争也是异常残酷的。诸如经济之类的院系会有一半的淘汰比例。从我所报考的北大中文系了解的情况,在复试中只要不是特别反常,一般来讲系里会尽量争取名额让参加复试的考生都被录取。这应当是一种对莘莘学子的特别关照了。

参加面试之前,对导师的学术兴趣要了如指掌。导师一定会提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问题的,包括在出考研题目的时候也是如此。着重准备,有益无害。

就文科考研而言,知识面广与灵活运用是初试和复试中都着重考察的。如果能够在回答问题时将自己渊博的学识体现出来,对于增加复试分数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个是平时的积累,突击的意义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夸夸其谈,不知道的就要老实说不知道:不懂装懂是学风的问题,没有看过只是知识面的问题,前者要更加重要得多。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观点,还是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胡乱下结论,因为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老师很容易通过随后的几个问题,让你的根基不稳的马脚露出来。踏踏实实做学问,是每个老师都想要看到的;试图在学术上投机取巧,只能是自讨苦吃了。

灵活运用,切忌照本宣科。知识面光是前提,灵活运用是关键。有的考生读书很多,记忆力也很好,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如此考研一定是险象环生的。老师所想要的是能够有自己思考的、灵活处理问题的学生,而不是记忆力再好也不会超过电脑的考生。许多人多年考研落榜常常就是在这一点上的欠缺,如果不能调整思路,恐怕不是辛苦的熬年头所能解决问题的。

第48节:戴着口罩体检

考研是实力的较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