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拽着太阳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复斯言】子女是否能正常成长,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能正常维持和发展,关系极大。父母图自己一时逞快,无间歇地的争吵,吵到精彩处,哪里还会顾及子女的感受!此时的子女,会觉得跟弃儿一样,无助、可怜、恐怖。最不该的争吵,是为银钱短少发愁而生的争吵。结了婚,夫妻就是一体,得共体时艰才是。钱是挣不完的,干吗跟有钱人家去争什么短长?有吃有喝够花,和和气气,子女争气,不比什么都强?有再多的钱,能买得来夫妻的感情和子女的孝顺吗?日子真不能过了,为了子女,可以不离。同样,为了子女,这婚为什么又不能离?连子女都求你们离婚了,那一纸结婚证还有什么意义?离了吧!否则会毁了子女的教育、前途,也毁了自己的事业、前途。跟自己所爱的每一个人同归于尽,玉石俱焚,难道是你们喜结连理时的初衷吗?
第9节 日本少女
和先生去欧洲旅行,到伦敦后参加当地一个名声响亮收费合理的旅游团,住、行、早餐都包了,倒是少操不少心。
四十几个人组成的旅游团,除了没有非洲的黑人,也算来自五洲四海。两对印度小夫妻,一块结婚一块度蜜月。两位俏丽的新娘子,耳朵、脖子、手腕上金光闪闪,挂着沉重的足金饰物,随着飘逸的纱丽的摆动,发出悦耳的响声。两位新郎倌倒是脱去了婚礼服,像街上随处可见的年轻人,简单的套头衫加上牛仔裤和球鞋。二男二女,就像两对孓孑每时每刻都粘贴在一起,也像欢快的小鸟成双成对到处啄食到处飞掠,谁配谁你永远也不会弄错。欧洲不常见的纱丽飘去飘来,倒显得自然而美艳。
几对中年夫妇,几对白发老伴,各各找出借口游山玩水,不是纪念结婚多少周年,就是庆贺从养家带口的劳役中解脱。几对情人,为庆祝交往多少年或多少天而出游。两个比邻而居的母亲为奖励自己独立抚养的青少年子女努力上进,带着活蹦乱跳从八岁到十八岁的五个男孩女孩,像母鹅带着一群小鹅,齐齐伸长了细脖子四面张望,惟恐漏掉了什么。一队来自澳大利亚的小学老师,连用晚餐时脸上也带着严肃的表情。当然了,还有度假的学生、要好的朋友结伴而行的,甚至有两个童年的玩伴邀聚一起,要在旅途重拾三十年前的童趣。
团员里落单的只有一位日本少女,鹅蛋脸,高高的柳眉,杏眼上挑,小鼻子小嘴,一头娃娃短发,皮肤白晢,尚未发育成熟的身材高高细细的。想来她看去看来,觉得只有我和先生是接近她这一族的。第一天德国导游在旅馆大厅安排房间时她就踅到我们面前,弯腰鞠躬“嗨”了一声,用硬涩的英语介绍自己:“我叫凉子,从日本东京来,请多多关照!”
我不由也欠欠身。见这女孩跟晶晶年纪相仿,又是一个人在外,立即多了一份关心,问:“你父母放心让你一个人旅游?”
女孩杏眼一眯,露出嘴角两个笑涡答道,“我已经十七岁了。父母从不担心我的。”
凉子父母都是公务员,有一个已出嫁的姐姐,自己高中刚毕业,对以后上大学还是工作、是留在日本还是去美国定不下来。凉子说,她要好好想想再说。想问题当然不能在家关起门来想,所以来欧洲,边看世界边想出路。真潇洒得让我伸舌头。
凉子英语发音泾泾浜浜,说得不灵光。旅途中跟我们交谈,说到父母职业,姐姐嫁人,就从过长的袖管里伸出白白的手,拨弄头上短而少的软发思索,然后拿出笔,翻开封面印有米老鼠的小本,用汉字写出“公务”和“嫁”三个繁体字。我和先生于是借助那笔和小本跟凉子热烈倾谈起来。
以后的十几天,我们一起游了十一个国家。凉子盯上了我和先生,不管是团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都紧跟着我们。自由活动之前,早早就打听,我们要去哪儿,能不能跟我们搭伴。我们远离纽约闹市出门游乐,本来就心情畅快,凉子又跟晶晶一样大,乖孩子一个,文质彬彬,还大方健谈,我们当然欢迎。有的游客在第一天由导游主持互相介绍时思想开了小差,还以为我们是一家子。我和先生也俨然成了凉子小姐的保护人,一时半会儿不见她,还会扭头去找。特别在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和治安不靖的罗马,我们都会主动让凉子和我们一起。
凉子给我们的印象也很不错。出发前,德国导游约法三章,一要按时登车,二要车上不吃食物,三要车上不大声喧哗。可团里那两对印度孓孑偏偏不守清规,对导游的多次警告置若罔闻。一次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迟到了冲上车,居然还高声唱着印度歌,一人手中举一只奶液流淌的冰激凌!年轻的导游终于被激怒了,要他们双双站在车头将冰激凌扔进垃圾桶,面对全体游客道歉。凉子跟那两对孓孑相差不可以道里计,从来是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导游到新的景点之前,会介绍景点的历史典故。游罢景点,会搞个小“测验”,出十个有关景点的问题,答得多的人有奖品——一瓶法国香槟什么的。凉子虽然得不了香槟,但总能答对不少。先生当着凉子的面赞扬凉子:“日本高中生还真不赖,美国学生没法比!”
车上一些孩子就是美国来的。先生当然是将他的腴美之词用汉字写在凉子的小本上。“美国”在本子上写成“米国”。凉子读了,微微一笑,如凉风拂上睡莲,弯腰颔首道声“谢谢”。
我和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就会买一张长途电话卡,向留守纽约的晶晶报平安、通消息。岂知那千里欧洲徒有欧洲共同体的架构,每个国家的电话服务却并未整合,仍是各霸一方,恕不通融。德国买了卡没用完,到了法国就成废纸一张。几次我买的卡没用完,就让凉子用我们的卡打电话回日本。开始,凉子死活不接受,知道是我们剩下不再需要的,就提出她付钱给我们,她才好意思。我和先生当然不会收她的钱。后来我们只要买了电话卡,剩下的就送给凉子,并嘱咐她,“打个电话给你父母,省得他们担心!”每次打完电话,凉子都会折折腰,说她已告诉父母我们对她的照顾,她父母让她谢谢我们。话说完了,又一次欠身颔首,表示由衷的感谢。
旅程接近收尾。在西班牙马德里的速食店里,排在长长队伍里的凉子提出请我和先生吃汉堡包。那顿饭我们三个人开开心心又说又笑的一起吃完,付钱的当然是我。——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自己不赚钱的高中生请我们吃饭的。那天饭后,凉子拿出米老鼠小本,记下我们在纽约的地址、电话号码。还在先生电话本上工工整整落下她的。“你们是好人。什么时候去东京,我父母一定会热情接待你们的!”凉子嘴角旋出甜甜的笑涡。
载着我们在欧洲转了一大圈的豪华大巴又横渡英吉利海峡,将一行人送回伦敦。然后,旅游结束,大伙各奔东西,哪里来,还回哪里去。车辚辚马萧萧快到伦敦了,导游站起来感谢大伙的完美配合,派发每人一个信封。那信封是用来装每个团员按规定应付给导游和司机的小费的。小费的最低数早就在旅游合同上载明,是八十美元整,规定用美元支付。自然罗,如果对导游、司机特别满意,上不封顶。你愿意多付,导游司机当然高兴。信封上已经打印好你的尊姓大名,想不付也没可能。——也没人不付。人家给你提供了优质服务,你总该有所表示吧。
我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分别放进印着我和先生姓名的信封。坐在我斜对面的凉子看见了,探过身,小声对我说,她的钱放在车下面的行李箱子里,问我能不能先给垫上,一会儿车停了她开箱取钱还我。
我二话不说,抽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凉子。凉子在座位上又一次弯腰颔首露出笑涡表示,车一停就还我。
我笑笑告诉她;“急什么,到伦敦再说吧。”
我这话没错。返回伦敦的车一路上停了至少三次,让团员休息上厕所。凉子不可能在中途停车时让司机打开车下的行李舱。就算打开了,也没可能从四五十件行李中翻腾出自己的那一件,是不是?
车在我们原来启程的大旅馆停定时已是深夜。凉子和我们都是第二天的飞机回家。在车上我们就和凉子说好,第二天一起叫出租车直奔机场。她的飞机只比我们的早一个半小时起飞。
跟凉子道晚安时,凉子没提还钱的事。开房门的时候,那张百元大钞还在我脑袋里闪了一下,马上又笑自己怎么这么小气。不是说好明天一起上机场么?天亮了她就会还我的……
第二天,按时去旅馆餐厅用早餐。早餐吃完也没见十几天来一直按时按点行事的凉子进餐厅。我对先生说,“这孩子会不会睡过头了?去她的房间看看?”
先生笑了笑,说是“不用了——她早走了。”
“不会吧?”我安慰自己,“十七岁的孩子会诈骗我不成?别把人想得那么坏!”
结果,当然你也知道,我那张百元大钞还真让我买回一个肥肥大大的国际笑话!
回到纽约我还不死心,翻出凉子给先生落下的东京电话号码,一个长途拨到日本。那边电话公司的接线生先用日文,再用英文,字正腔圆地告诉我:“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请查对后再拨。”
我查对了,再拨了。同一个日本接线生客气地告诉我同样的话。
挂上电话,“八格牙鲁”从我嘴中冲口而出!
【敝帚自珍】凉子肯定受过好的教育,否则不会那么彬彬有礼和温顺。但是她的教育里肯定缺了什么,不然不会讹我的钱。百元钞是小事,丢了一个民族的脸是大事。但凉子是不在乎的。在她心目中,百元钞一定比大和民族的名声重要。我们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当引凉子为戒。
第三章 淬渍磨砺第10节 纽约少年科学院
纽约一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高中生在各所大学从事科研,有的,专攻自然科学,有的,致力人文科学。指导的老师,全是名噪一时的科技界名流。总的组织者,是纽约科学院下辖的少年科学院。这科学院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它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组织安排孩子们从事正规的研究,培养下一代的科研苗子,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实在厥功甚伟!
美国的重点高中,鼓励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进行和完成独立的研究课题,由名牌大学的有关科系的教授督导。著名的纽约科学院,不仅有过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样大名鼎鼎的院士,而且有心设置少年科学院,扶植后起之秀。少年科学院中的指导老师,由各个科研领域成就斐然的院士和教授担任。风湿病专家格伯尔博士,就是晶晶在纽约科学院的学术导师。
进入高中的第二年,十四岁的晶晶就被接纳为纽约科学院下辖的少年科学院的成员。那个学期的末了,格伯尔博士在自己领导的纽约州立大学实验室里,亲自指导晶晶开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的研究,具体课题是“人体组织上的肼酞嗪肼苯哒嗪和次氯酸盐的意义”。
课题一定下来,晶晶就拿着格伯尔博士开出的书目,催她爹带她去纽约大学图书馆:“爸,带上你的工作证,我要借的书可不少!”晶晶说。
等父女俩回到家,晶晶的书桌上马上堆起几本厚厚的大部头,说是借来的资料。接下来几天,晶晶一放学就埋首这些大部头,一边专心地看,一边做卡片。我下班回家,探头她的房间,她只抬头“嗨”那么一声,便又低头抄抄写写。平时我做饭,她最喜欢在厨房给我打下手,东扯西拉瞎聊,现在也没那个空儿了。看来,这次晶晶是玩真格的,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
我抱着三巨本的《英汉辞海》,将晶晶要研究的一长串英文课题翻译成中文。一个字一个字查完了,连学医出身的我都傻了眼——十四岁的高中生要独立研究抗原、抗体和人体蛋白的变性!真是“后生可畏”啊!先生从此开始恶补红斑狼疮的病源、病理和免疫学。其实,任谁都心里明白,使青龙偃月刀的关西大汉,哪帮得了苏州女人刺绣?人家格伯尔博士是专家,轮不到我们插进去指点。只不过日后晶晶谈起她的研究,我们总不能一窍不通不是?就这么着,大医盲一个的先生,后来都恶补成了“红斑狼疮”的“吹家”,谈天时,吹起这病,头头是道。
等格伯尔博士布置的书攻读得差不离了,晶晶桌上的分类卡片已做了一沓。兼任医学院教授和附属医院风湿病临床医师的格伯尔博士,于是专门带着晶晶一个人去他的医院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病人,跟病人一起讨论病情,以便使晶晶在正式开始做研究前,对这一疾病有个直观的认识。
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晶晶就开始了实验室的工作。每天早上我还没出门,她就匆匆忙忙背着书包,带上我给准备好的中餐饭盒,连走带跑奔地铁站,去格伯尔博士的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常常是我已回家,她还没回来。打开电话录音,不是“妈,我马上离开实验室,坐地铁回家。”就是“妈,我的实验还没有做完,估计会晚回。”
格伯尔博士的实验室,地处治安不靖的市区,晶晶做实验晚了,先生就在约定的时间开车去接。这项实验,晶晶从高二做到高三,将近一年的时间。先生成了晶晶随叫随到的私人司机兼保镖。
美国学校,寒假短,暑假长。十几天的假期,除了圣诞节和新年两天没去实验室,晶晶连周末也泡在她的实验中。每天见她怀里揣着格伯尔实验室的一大串钥匙,脖子上挂着印有大头照片的通行证,背着厚重的书包跑出冲进,我和先生都笑说,我家的“小科学家”真是个大忙人哩!
学校开学了,晶晶每天一放学就奔实验室,与四大金刚每天的聚会场所校图书馆也去不了了。晚上七、八点到家,狼吞虎咽塞饱肚子就开始做功课。见女儿每天连睡眠的时间都不够,我担心会影响发育。但见晶晶功课一做完,就哼着小调进卫生间冲澡,夜深人静的,卫生间的水声伴着小家伙老是走调的歌声,哗哗啦啦,咿咿呀呀,没完没了的,就知道晶晶的日子过得舒坦着呢!看来,她还真是爱上了研究这一行。
晶晶用来做实验的蛋白质的来源,开始一直是新鲜鸡蛋。有时遇上周末,实验室的蛋用完了,我就专程去超市,给晶晶买回新鲜鸡蛋,让她捎上。
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晶晶跟我讲:“格伯尔博士对我的进展很满意,问题是我自己不太满意。”问她觉得什么地方不满意?晶晶反问我:“妈,你不认为我不能老用鸡蛋白做这实验吗?鸡跟人是不一样的!”晶晶停了停,又告诉我,“明天我就跟格伯尔博士谈,要求改用人的血液做这项实验。”
下一天,晶晶得意洋洋回家:“格伯尔博士又表扬我了,说我以后会是一个好科学家。今天的实验结果就比以前理想。”
原来晶晶一提她的想法,格伯尔博士就让晶晶改用健康人的血液进行同一项实验。
后续的实验,晶晶都坚持用血液做。碰上实验室没有现成的血液,晶晶就让格伯尔博士抽她自己的血。我得知晶晶拿她自己的血液做实验,拚命反对她这样做。其实,我也知道,隔那么几天抽它十来毫升血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这科学道理放在自己女儿身上就不灵了。晶晶也犟,她认准的事儿,你就是反对,也是没用的。一直到实验做完,平时生病见要打针就哇哇叫的晶晶从自己血管里抽了无数次血做实验。
晶晶的实验论文写出来了,由格伯尔博士推荐,摘要登上了美国临床研究协会的官方季刊《临床研究》上。晶晶的名字排在格伯尔博士之前,因为这整个实验,是晶晶独立完成的,论文全文,也是晶晶撰写的,格伯尔博士只起了辅导的作用。
事后,我拿着晶晶厚厚的纽约科学院《实验日志》算了算,她用在这项独立研究上的实验时间,居然超过了八百小时!
【快人快语】纽约一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高中生在各所大学从事科研,有的,专攻自然科学,有的,致力人文科学。指导的老师,全是名噪一时的科技界名流。总的组织者,是纽约科学院下辖的少年科学院。这科学院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它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组织安排孩子们从事正规的研究,培养下一代的科研苗子,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实在厥功甚伟!反观中国,虽然科学院、所数量不少,但却缺少类似的少年科学院、少年研究所。看不到未来的人是短视的。只要有可能,孩子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应该鼓励他们参加真正的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志趣,丰富他们的学养,增强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惟有这样,中国才会有更多可畏的后生,才能人才辈出、人才济济!
第11节 名落孙山
在格伯尔博士的实验室,晶晶完成了实验。二十来页的报告书,装订成册,印上大名,上呈纽约科学院,得到纽约科学院一纸书面表彰状,并在当年纽约科学院举办的科研成果展中占据了一个展位。展览完毕,晶晶以同一篇论文,报名参加美国高中生一年一度的“西屋奖”竞赛。
与此同时,格伯尔博士收到新出的《临床研究》杂志,打电话贺喜晶晶,还告诉她,她的论文摘要一刊登,欧洲就有专家来电索要全文。晶晶和我们这才知道,她的实验结果得到学术界多大的关注!这个天外飞来的喜讯,更使格伯尔博士和我们对晶晶胜出“西屋奖”信心满满。
几个月一下过去了。那天下班进门,晶晶还没回家,先我到家的先生,神秘兮兮地拉我进书房,拿出“西屋奖”评选委员会寄来的通知,告诉我,“坏消息:晶晶落榜了!”
我一下子都懵了!想来前些日子,信心也是太足了一些儿,以为晶晶一定会胜出,没有给晶晶打可能失利的预防针。我和先生都担心,怕向来自信的晶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捏着信讨论,看该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告诉她最为妥当。
正商量着呢,大门锁头卡塔一响!随着“没人在家呀?”的兴冲冲问话,晶晶一阵风冲了进来。
我和先生脸上挤出假笑,从书房出来。
“你们俩在干什么坏事呀?——鬼鬼祟祟的!”晶晶边嚷嚷边跑去冰箱接冰水。
看着永远是那么快活的晶晶,我真不忍心告诉她落选的消息!
先生开口了:“最近见过格伯尔博士吗?”
“没呢。怎么啦?”
她爹顿了一下。冰雪聪明的晶晶回头见我不自然的表情,立即问:“西屋奖来通知了?”
我正打算说点什么,先生已将信交给晶晶。晶晶将冰水杯随手放在台子上,站着看完信,一声不响就进了自己的房间。我跟先生望着敞开的房门,半天定不了进去好还是不进去好。
见晶晶坐在书桌边上垂泪,我心疼地端起她放在台子上的冰水,走到她身边。先生也马上给自己搬来一张椅子。我用纸巾擦着晶晶满脸的泪水,安慰她:“落选了,并不说明你不行啊——你的实验报告不都登上美国顶尖的专业杂志上了吗!在爸妈的眼中,你永远永远都是最棒的!——其实,选不选得上是由很多别的跟你无关的因素决定的……”
先生更是将古今中外有过落选经历的名人说了个遍。最后,还搬出晶晶喜欢的作家之一的杰克?伦敦,说这位被世人广为称颂的作家在成名前,被出版商退回过无数篇稿件。等他成名以后,他便将那些曾经被一次又一次退回的压箱底的老稿件,一字不易地重新寄出去。结果,这些稿件不但全被刊登,而且很多是传世的名作。所以,这次落选,不能看成失败,而是争取成功的过程中的牛刀小试。不是就只是没被西屋奖选上么!你的论文,已经得到美国和欧洲的专家们的认可了嘛。退它一万步,就算实验论文没有发表,就算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甚至就算实验没有取得任何正面的结果,只要你在实验中努了力,尽了全力,就对了么,就应该肯定么,就伟大得很哩!
先生还举每年的诺贝尔奖为例。每年,每个评选专业,只有一个或两个研究项目和人得奖。没得奖的,说不定比得了奖的成就更大呢!——候选人和后选作品,是要层层过滤的。如果第一阅读者对你研究的东西没有兴趣,如果读你的论文那天正巧他沮丧不已,如果他浏览你的论文时心不在焉……所有这些跟评选无关的因素,都可能莫名其妙发生作用,成为你落选的原因……
见晶晶心情好些了,先生开玩笑地说:“我的女儿是千锤百炼的啦,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
我马上应声,“是呀,你不是老说分数只是数字游戏吗?这西屋奖中选了,算得了个一百分,我女儿是九十九分——差不多啦!”
“是九十九分半!”先生补充说。
晶晶终于破涕为笑:“那是因为我是你们女儿,你们才说我好……”
过了几天,晶晶好像已经将名落孙山之事抛诸脑后。但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好强的晶晶心里还存着这事儿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放假,我和先生商量后,让晶晶跟着她姑妈还有叔叔去大西部散心。没人再提西屋奖的事。
西部之旅下来,我望着明显晒黑了的晶晶问:“西部好还是纽约好?玩的开心吗?”
“大峡谷真壮观耶,妈,你和爸一定得去!跟大峡谷一比,人实在太渺小了!”
当然啦,在大峡谷底一站,凌风飒飒,天雄地浑的,那个小小的名号题在“孙山”前或是落在“孙山”后,又有什么紧要呢!
晶晶银铃般的笑声又开始向四方抛洒,诙谐的谈吐重新妙语如珠。我家“快活的小公主”又回来了!
【敝帚自珍】子女名落孙山,是常态;子女一举成名天下知,是非常态。世上没有长胜将军,就连拿破仑,也还有个滑铁卢等着他。父母又怎么能要求肯定比不得拿破仑的子女每仗必胜,永远春风得意?孩子受了挫折,既会为自己马失前蹄黯然神伤,更会为辜负了家长的厚望内疚不已。这时,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最需要家长温情抚慰。父母帮孩子舔伤的当儿,千万别忘了告诉子女,不论成功或闪失,父母会始终如一地爱他,相信他的潜力,相信他总有胜利的一天。还要告诉子女,成与败,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只要自己努了力,只要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向胜利冲刺,虽败犹荣。而且还要告诉子女,自己以他们为荣。这样,子女才会迅速度过低潮期,克服自卑、自责、自怨,将失败当做成功的垫脚石,踏上它,向着新确定的目标冲刺。
第12节 花来似雪
祸兮福所倚。老子的话真是应验不爽。
一样花儿,竟得两样果。西屋奖晶晶刚刚失之交臂,是“昔去雪如花”,但见漫天遍野白茫茫的萧杀。残雪还未化,克林顿总统就给晶晶来信,于是风景反而成了“今来花似雪”,凭空拉起一道靓丽的奖状长虹。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克林顿总统从白宫给晶晶来信,代表美国国会,授予晶晶美国国家科学学者称号和国家科学学者奖学金。随后晶晶又收到教育部的贺喜公文,详细道明美国国会的立奖原因、甄选方法和过程,以及大学四年奖学金的数额,等等。
克林顿总统龙飞凤舞的签名带来的喜悦还没消化完,晶晶的高中学业便结束了。
我和先生应邀参加毕业典礼,跟着喜气洋洋的晶晶走进大礼堂。礼堂里已嗡嗡嚷嚷坐了两三千人,三分之二是家长,三分之一是毕业生。晶晶安顿好我们,就径自去换毕业生的方帽和学袍,等待排队上台领受毕业证书。
台上一字儿排开十来把椅子,从未谋面的校长主任们鱼贯入座,摆好坐姿,供记者拍照。司仪嗓音嘹亮,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校长致词,老师致词,毕业生致词,——表演如仪。最后,是乐队轰然奏乐。大号小号法国号,大鼓小鼓手打鼓,各显其能。吹的,吹了个狂;打的,打了个够。震耳欲聋的鼓号声中,近千名毕业生,四人一组,一批批上台,由校长颁发毕业证。晶晶也夹在其中一个四人组,笑嘻嘻行到校长跟前,笑嘻嘻领了毕业证,又笑嘻嘻返回幕后。行到前台,还不忘往我们落座的方向张那么一眼,调皮地做一个V形手势。
所有毕业生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校长开始宣布获奖毕业生名单。获奖的学生,一个一个上台领奖。每上去一个,下面就掌声雷动,欢呼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
“现在,本人将胜利完成纽约科学院实验项目特别奖授予克林顿总统命名的美国国家科学学者——”校长停顿了片刻,制造效果,然后在鸦雀无声中,响亮地报出晶晶的名字!台下于是一片沸腾!
喜气洋洋的晶晶,离座快步上台,从校长手中领取了奖状。
不到一会儿,校长的声音又响起来:
“现在,将本校化学专业银质奖章,授予——”校长停顿片刻,再次响亮地报出晶晶的名字!掌声雷动,晶晶再次上台领奖。
然后,花来似雪,纷纷扬扬,好像就没个完没个了了:
“现在,将本校数学专业铜质奖钥,授予——”校长又一次报出晶晶的名字!
“现在,将本校班级服务特别奖牌授予——”校长报出晶晶的名字。
“现在,将本校图书馆服务特别奖牌,授予——”校长报出晶晶的名字。
“现在,本人荣幸地告知各位,”校长的声音又响起来,“全美教师联盟,已经决定将为期四年的大学奖学金颁发给我校优秀毕业生——”校长再一次报出晶晶的名字!
晶晶成了那天领奖频率最高的毕业生,先后六次上台领奖,捧回一大堆奖状、奖牌、奖章,塞到我和她爹怀里。
“祝贺你!”先生抢先讨好女儿,还正儿八经跟她握了个手,摆出一付大首长的架势。
“一下得了这么多奖!”我高兴得合不拢嘴。
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也纷纷趋前,伸出如林的手,热烈祝贺。
回到家,我兴犹未尽,从柜子里,抽屉里,翻出晶晶到美国后的八年中得到的所有奖状,摘重要的,让先生出去买框儿,一一装好挂在墙上。登时就挂满了一整块墙!除了当天得的奖状奖牌,还有她九岁得的华尔镇小发明比赛奖状,十岁时得的圣派翠克学校全优奖状,十一岁得的纽约市教育局科学成就奖状,十五岁得的纽约科学院优胜奖状。当然,还有克林顿总统的白宫来信。
“你们干吗呀?”女儿似乎不同意我和她爹的疯狂举动,“挂这些乱七八糟的!原来那幅油画挂那儿挺好的!——没劲。”
“这是你的脚印啊!”我告诉她。
“妈,你该不是想在我们家开辟一条好莱坞‘星光大道’,把我的手印、脚印都给印上去供人观赏吧?”
“观赏又怎么着?反正我乐意!”
“那你就乐你的意呗!”女儿也有拿她妈没辙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