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匡胤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舅母道:“对,对!是你我的亲外甥。这亲外甥来到舅舅家里,要不要管饭吃?”

杜二公道:“讲那里话来?外甥来到舅舅家中,自然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有不管的道理?”

舅母道:“如果咱那香孩儿外甥,来到咱家,想吃你那五香狗肉,你答应不答应?”

杜二公道:“如果咱那外甥来到,休道一只五香狗肉,就是十只、八只,我与他添香加料,煮上几锅。让他吃个高兴、痛快!”

舅母道:“你就算了吧!说大话,使小钱。咱那外甥从东京汴梁子里迢迢前来探亲,想吃舅舅的五香狗肉,不料你这个舅舅不通情理,一口狗肉就要向外甥讨三石谷子。逼得外甥脱袍子抵债。你这个不讲理的舅舅还不罢休,上用拳打,下用脚踢,将外甥痛痛地责打一顿。外甥这才跑到姥姥面前哭了半天。你说有这回事没有?”

杜二公一听,怎么说,那个红脸大汉是自己的外甥?他怎么会跑到家里来呢?他正在思索,忽听老太太也说话了:

“二公,你说是不是这回事?”

杜二公见母亲也在追问,要说事情经过,确实就是这么回事。但是,舅舅打不过外甥,最后挨打的是舅舅。外甥在姥姥面前还哭了半天。自然姥姥疼外孙,如果硬说外甥打了舅舅,第一母亲不会相信;第二在老婆面前觉得脸上有些不光彩。无可奈何,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承认自己打了外甥,还一再说是不知道是甥儿到了,劝母亲不要生气,问甥儿现在那里?

老太太道:“孩儿让舅舅打怕了,藏在后边,不敢出来,你是舅舅,须说肯宽恕的话,他才肯出来。”

杜二公道:“好,好,舅舅不再打他,让他出来见过。”

赵匡胤一听,立即从屏风后面跑了出来,在杜二公面前跪倒,说道:

“多谢舅父,恕甥儿失礼!”

杜二公一看,果然是他,指着鼻子骂道:

“好小子,你可真机灵。沾了舅舅的便宜,还来姥姥身边告状。来人!”

在门外伺候的喽兵应声而入。

杜二公道:“回山去,把那两只刚煮好的五香狗肉,一起送来,让外甥吃个够!”

喽兵应声而去。

杜二公道:“摆酒,与甥儿接风!”

舅母道:“这才像个舅舅的样子!”

不多一时,宴席摆上。山上的狗肉也送来了。姥姥拉住外孙坐在中央,舅父、舅母在两旁做陪,一直吃到上灯时分,才命丫环带领赵匡胤到书房安歇。

次日清晨起来,早饭已毕。杜二公又叫丫环去请小姐出来与东京的表兄相见。舅母虽然像貌丑陋,而所生此女却似天仙一般,体态媲婷,端庄大方,今年已一十四岁。兄妹互相见礼后便回房去了。

赵匡胤当即向舅父母告辞。杜二公坚持要留他多住些时日。姥姥也想多让外孙在身边住些日子。赵匡胤道:

“甥儿也想在此多盘桓此时日,只是已和朋友有约,在关西相聚。恐怕闲度岁月,贻误正事。”

姥姥道:“我儿义薄云天,十分难得。既然去心已决,姥姥也不再强留。只是有空要多来探望,以免姥姥挂牵。”

赵匡胤道;“孙儿牢记叮咛,有空就来!”

杜二公道;“关西地域辽阔,多带些路费盘缠。山上的好马,甥儿可以自选一匹。方好赶路。”

赵匡胤道:“就是昨日舅舅在千家店骑那一匹枣红马即可!”

杜二公道:“小子好眼力!”即命喽兵把自己骑的赤兔胭脂马,牵来赠给外甥。赵匡胤再次谢过。舅母也已把银两包裹准备停当。赵匡胤收好,给姥姥叩了一个头,又拜别舅父舅母,出了大门,飞身上马,转身一揖作别,双蹬一磕,那马沿着向西的大路,飞奔而去,正是: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倦眼开。

匡胤一路纵马西行,经过耀州、邠州,果然是朝廷势力达不到的地方,城门上并未挂有缉捕自己的公文告示,所以便放下心来,沿途打听柴荣、郑恩下落,把他们二人的容貌描写一番,向沿途旅舍饭店的店主询问。因为那柴荣面貌虽无什特征,可郑恩便不同了,无论从面貌和语言,都与一般人不同,如果由此经过,必定给人留下一点印象。岂知一路打听,却没人说见过这样的人。不知不觉,已走遍了关西大部分州县,直到秦州边境,仍不见一点蛛丝马迹,只好踅回凤翔府。他想,这凤翔是关西仅次于京兆的大府,大哥如果做生意,必定应该到此的,于是便催动坐骑,向凤翔府进发。

不二日,来到了凤翔府,果然不同于一般州县,只见城池广大,人烟辐辏,街道繁华,买卖兴隆。匡胤来到十字街口热闹处下马,拣了一处临街小吃店,拴马进店坐下,放下包袱,蟠龙棍倚在墙角,要了酒菜,一边吃一边与店小二闲聊,询问近来是否见过一个细白肉皮,仪表富态的商人和一个黑塔般的大个子,一口山西话的莽汉在城里往来过?店小二说,却没见过这样的人。忽然,只见街上行人纷纷闪避,一队扛刀执盾的士兵,列队走了过来,队伍足足排有二里多长,老大一会才走完。

匡胤问店小二道:“怎地这里有这么多兵?”

小二笑道:“客官大概是初次来俺府吧,所以不知。这凤翔府王大帅,早在一年前已扩大招兵,至今已招了三万余人,还没满额。现仍在招啦,这些兵都是去样场操练回来的,天天要往来好几批。”

匡胤听后,心中一动,想那苗训曾说过,王景崇迟早必反,我何不前去察看一番?想毕,问店小二道:“不知招兵站设在何处?”

“就在大帅衙门前。”店小二说:“看大爷恁地威武,又带着这么一条金棍,想来武艺一定十分了得,如果去投军,大帅定会重用,将来说不定位至公侯啦。”匡胤笑了一笑,也不再说,要上饭来吃了,问明去节度使衙门的路径,径直提棍上马,迤逦而来。

转了几个弯,来到衙门前,只见一片好大广场足有十几亩,旗杆上帅旗招展,靠东抬了一座试台,上边由松柏枝扎成一个牌坊,模仿中间也有一根旗杆高耸,上边挂一面黄旗,中书斗大“招兵”二字。台上座着几位武官,左右文案排列,台下卫兵成行,还列有兵器架子和马匹,看样子正有三二人在报名,在台下考试石担石锁弓箭骑术之类。匡胤正在骑马观望,那台上的一个武官,猛然抬头巡视,看见匡胤,吃了一惊,又立起身来仔细一看,喊声不好,立即喝道:“快快捉拿朝廷奸细,不可放走此人!”说着跳下台来,抄起大刀,喝令:“周得标,速去通知四营团练,有朝廷奸细入城,立即出兵围捕。其余的跟我来”

说毕,翻身上马,率着士兵,蜂拥地向匡胤冲来。

那军官高叫道:“好大胆的赵匡胤。你还认得某家吗?想不到你竟敢来此探听军情。”

匡胤见他认识自己,却一时想不起是谁,也问道:“你是何人?”

那军官哈哈一笑,道:“某乃东京解保是也,还记得吗,这次谅你插翅也难逃了。”

赵匡胤这才想起来,此人原来也是开封府人,是东京新宋门一带的地头蛇,纠结了一批泼皮无赖,欺诈商民,无恶不作,曾与赵匡胤打过架,被赵匡胤痛打一顿,在汴京站不住脚了,便带了几个兄来闯关西,谋求发展,几年前投效王景崇部下,王景崇见他拳脚武艺不俗,留他主持招兵,这才与赵匡胤相遇。

解保高喊道:“嘟,这个狂徒乃是东京指挥使赵弘殷的狗崽子,千里迢迢来此做奸细,不能放他走了,能促住此犯,赏黄金百两,不得让他逃跑!”

说罢挥动大砍刀,朝赵匡胤顶门砍来,赵匡胤不敢怠慢,挥动蟠龙棍急架,二人杀在一处。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兵丁,虽然武艺不高,一听赏黄金百两,都拼命往上围。只见那长枪短棒,刀斧钩抓,乱打乱砍。只杀得天暗地昏。赵匡胤不怕排兵布阵。而对这种蚂蚁咬大虫的战法,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马上,上要护人,下要护马,前后左右,都要招架。战不到片刻,虽然有不少兵丁倒在他的蟠龙棍下,但是衙门已经闻讯,大批兵丁蜂拥而出,十余亩大的广场,到处刀枪密布,层层包围,把赵匡胤困在核心。匡胤暗想道:“不好,如此缠战下去,被困于数丈之内,纵然杀得他几百兵马,也难突出重围,一旦人马力乏,必将被擒获。不宜再恋战下去了。”

想毕,挥动蟠龙棍,朝着街心方面打去。那些兵丁见他来势凶猛,潮水般地闪开。这时,迎面来了一员骑马战将,挺枪向匡胤直冲过来,匡胤也不答话,拦开长枪,顺手一棍挥下,那将翻身落马,匡胤荡开阵角,早已冲上大街,径向南关奔驰,看看来到,只见一支兵马迎头而来,为首一将骑红鬃马,手持双锏拦住去路,展开厮杀。赵匡胤看见南门已有准备,拨马回头直奔北门而去。

刚到北门前,只见一员战将,骑一匹青鬃马,手执开山斧,带着数百名小校等候,一见赵匡胤到来,一声号令一齐围杀上来。赵匡胤又杀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败。赵匡胤心想:还是以走为上,再迟四门封闭恐更难走脱。于是拨马又往东门跑去。一到东门,立足未稳,只听一声锣响,城头上箭如飞蝗射下。赵匡胤拨马直奔西门。尚未走到跟前,就看见城门处小校一字摆开,一将骑一匹黄色战马,手执长矛,严阵以待。赵匡胤心想,四门均有守将堵截,不被生擒就得死拼,所以,把蟠龙棍往空中一举,高声喊道:

“吠!贼将听了!快把城门打开,放爷爷出去,倒还罢了!如若不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那将闻听也答话,微微一笑。说声:

“杀!”

众小校一涌而上,那将也手托长矛直刺过来。赵匡胤举棍相迎。二马盘旋,棍来矛往。战有三十个回合,那将渐渐不支。眼看赵匡胤就要取胜,忽听一声炮响,那将虚刺一矛,跳出圈外。城楼上乱箭齐发,好像骤雨倾盆而下。赵匡胤一看,拨马回头而逃。他边跑边想,这四门均已落锁,派有兵将把守,这该如何是好。正在他走投无路之时,忽见路旁闪出一人,对匡胤低声喊道:

“赵公子,随我来!”

赵匡胤一看,原是一个青年军校,好似在那里见过,可又一时想不起。那小校道:

“赵公子,不必疑虑,快跟我走!”

说罢,那小校转身向背街小巷走去。赵匡胤骑马紧随。只见他双腿迈开,如同落地旋风。马蹄踏踏,在小巷里几乎赶他不上,不多一时,来到了东北城角。这里有一座魁星阁,魁星阁后是一片滩地,因为地势较低,长年积不,所以,这里杂草丛生,人们很少到这里来。这一带城垣,在积水盐碱浸蚀下,大面积倾颓下来,尚无修整。赵匡胤下马和那小校一同走进阁内。那青年道:

“赵公子,还记得俺史魁否?”

赵匡胤听史魁自报姓名,才忽然想起在关内路上石桥镇的一段故事。

原来这史魁乃后唐名将史建塘之孙,史建瑭父子在河北讨代张文礼的战争中,先后阵亡。不久,改朝换代,史魁和寡母又因契丹扰乱,离开原籍雁门,逃亡关西,靠史魁打柴养母为生,前些时史母不幸病故,史魁因经济拮据,无力葬母,只好拿了祖上唯一遗留下来的一柄宝剑,到集市上卖。恰好匡胤经过,却认得是一柄宝剑,问明来由,劝史魁不要卖剑,因而资助史魁埋葬了母亲。匡胤劝说史魁,既为将门之后,又有一身武艺,应当投军效力,作一番事业。

别后月余,却不料又在此相逢。当下匡胤道:“想起来了,原来是史兄,你已投入王景崇军中了吗?”

史魁道:“自与恩人别后,因距凤翔最近,所以来此投军,已有二十余日了,权充一名小校。不过后来发现,王景崇残暴不仁,非济世之才,近又企图发动叛乱,因而我准备离开,不料午前听说城内混入了奸细,要各厢兵马出动捉拿,我一打听,原来是赵公子,所以溜出营来,打算引公子出城。”

匡胤大喜道:“如此多谢仁兄了,只是四门紧闭,不知如何出城?”

史魁道:“不远那边有一处城墙颓塌,因地方冷僻,未曾修整,可以翻越。”

于是,史魁在前,匡胤牵马在后,绕过魁星阁,过了滩地,已到颓城近处,果见有一处倒塌下来的土坡。二人急忙顺坡登城,向北又走一箭之处,这里城外却有一处丘陵,城垣便显得较低,匡胤在马臀上猛击一掌,那马一跃而下。匡胤和史魁这才跳下城来。这时,解保已领兵丁追赶到城墙之上。

史魁道:“公子快上马奔走。”

匡胤道:“你我同骑一马也可!”

史魁道:“不必,此处树木丛杂,我路径极熟,他们追不上的,请公子放心,小的此去,也要另投奔别处了。”

这时,城上已乱箭齐发,北门也已经打开,追兵蜂拥而出,向这边包抄。

史魁道:“公子不可犹豫,快走!”

赵匡胤见事态紧急,只得飞身上马,道一声:“后会有期!”

两腿一夹,那赤兔胭脂马长嘶一声,脚下荡起一阵烟尘,闪电般地向东北疾驰而去。

史魁也闪身钻入树林,左转右转,不一会也不见了踪影。

………………………………………………



第09章孟家庄相会


郑恩打死一只怪兽,被村民当成能降妖捉怪的“护庄神”供养起来,每天有酒有肉,好不快活。就是想念二哥。这天他正躺在山神庙内喊:“二哥,你在那里?”匡胤推门走了进来。

赵匡胤逃出了凤翔府,怕有追兵,一路催马飞奔,跑了五六十里,山高林密,才停下马来,坐于松林下休息。肚里寻思道:“关西诸州,大部份已找遍了,不见大哥三弟的踪迹,只有乾州以南的终南山、太白山一带尚未去过,何不到那里找找?”

想毕,便又上马,径往南而行。次日,渡过渭河,已进入太白山区。

这天,他来到太白山中的一个小镇,因为这里既是山口,又是西去凤翔南往汉中的岔路口,所以来往客人不少,因而村镇虽不大,却颇为热闹。赵匡胤催马进镇,在一家酒馆前下马,提行李棍棒走进店来,在临街窗前一张方桌旁坐下。还未开口,便有一股五香肉味扑鼻而来,于是喊道:“酒保,快拿酒来!大爷用过酒饭还要赶路。”

酒店小二急忙跑到桌前道:“大爷,现在只有凉菜、冷酒,不知你老能不能迁就?”

赵匡胤闻听大怒,将桌子一拍,道:“怎么?炉上有酒,锅内有肉,热气腾腾,为何只卖那凉酒冷菜?难道那暖洒热菜不是人用么?”

小二道:“大爷,叫你说对了,那热洒热菜是敬神用的。今天轮该我店敬神。这一锅肉还不够神吃,那里敢卖?”

赵匡胤随:“什么神竟有这大饭量?”

小二道:“我们敬的是‘护庄神’。这位活神仙爷饭量可大,每顿能喝一罐烧酒,这一锅猪头肉还说不定够不够他吃呢!”

赵匡胤越听越湖涂,怎么会有这真吃真喝的神呢?说不定又是一个什么山大王,在此作恶欺压百姓,或者是什么装神弄鬼的歹徒,在此招摇,愚弄乡民。于是问道:

“什么是‘护庄神’?这‘护庄神’是从何而来?”

小二道:“大爷不知。我们这村,叫做孟家庄。原来可没有这么热闹,因为山里出了妖怪,祸害得全村不得安宁。”

赵匡胤道:“出了什么妖怪?”

小二道:“据说是驴头、马尾、银爪牙,混身棕色长毛,最初到村里吃猪羊,以后连人带大牲畜他都吃,尤其是爱吃人的心肝,凡被那妖怪咬死的人,都是肚子撕开,心肝掏空。后来听人说:要想让妖怪不再祸害全村,在八月十五那天夜里,往山神庙里送上一对童男童女,年龄在五岁以下。供献祷告,可保一年不再祸害。大家信以为真,可是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先送去。最后没法解决,想出抓阄送儿的办法。”

赵匡胤道:“怎么个抓法呢?”

小二道:“全村共有五岁以下男孩六个,女孩七个。由他的父亲抓阄。比如:男孩有六个纸团,其中五张白纸,只有一张纸上写着四个小字‘献子敬神’。谁抓住这一张,就送谁家的儿子。女孩的抓法也一样。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在村里先焚香祷告,然后抓阄。你猜谁抓住了?”

赵匡胤道:“那一个抓得了?”

小二道:“就是我们店东家抓住了。他婆娘哭得死去活来,死死抱住儿子不放。”说着他随手一指窗外街上玩耍的一个孩子。“那不,就是那个孩子。当时大家都很难过。可这是全村大家商定的,谁也没办法。正在这时,村头来了一位客官,上前问清了情况,说只要让他酒足饭饱,他便能降妖捉怪。开始人们不信。后来,还是我们东家舍不得儿子,说是让这位客官试一试。于是,就在我们店里,先让这位客官爷吃饱、喝够。我的天,你猜这位大爷吃了多少?陈年老窖喝了一罐半,猪头肉吃了一整锅,掂起一把杀猪刀到山神庙去了。全村人当天夜里封门闭户,谁也没敢出来。可是,这天夜里倒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第二天,早上全村人起来以后,还不见那位客官回来。”

赵匡胤问道:“山神庙在何处?”

小二用手一指:“那不,就在半山腰里。村里人都说那客官可能已经喂了妖怪了。客官的个头大,妖怪吃得饱,所以昨夜村里十分安静。村里几个大胆一点的,想去山神庙里看个究竟,手拉手走到庙门前。见庙门还关着,隔窗向内一望,哎呀!满地血迹,那客官躺在供台上一动不动!”

赵匡胤道:“啊!那客官死了?”

小二道:“别急,你听我说。大家一见血,大叫一声,转身想跑,谁知供台上睡觉的客官翻身起来了,高喊,‘别跑,别跑!等等我。’”

赵匡胤道:“他没有死?”

小二道:“这位客官爷,连一点伤都没有。他说:夜里那驴毬入的果然来了。头比斗大,身比驴长,见他就扑,张开血盆大口就咬。那位客官爷,就是用那把杀猪刀,三下五除二,一会就在那妖怪身上戳了十几个窟窿。那妖怪虽然跑了,据说也活不成,流血太多。反正从那天起,再也没有来过。所以,这位客官爷让俺村给留下了,说啥也不叫他走,全村轮流供养。他如今就是我们村的护庄神。”

赵匡胤道:“这位护庄神什么模样?”

小二道:“又高又大,像座黑塔。”

赵匡胤随:“如今他住在何处?”

小二道:“就在那山神庙里。每天这酒饭都是要送到庙里吃的。”

赵匡胤一听,霍的站起身来,急步走出店门,飞身上马,直奔半山腰的山神庙而去。到了庙前他翻身下马,心中暗想,听小二所讲,很可能是三弟郑恩。究竟是与不是,定要看个仔细。即便不是三弟,也是一位应该结识的好汉。边想边走,已到门前。隔看花棂往内一瞧,只见一个大汉,仰面朝天躺在供桌上,嘴里不住在梦呓般的嚷嚷着:

“二哥二哥在那里,三弟心里好想你。……”

赵匡胤一看,果然是三弟在此,心中大喜。双手用力推开庙门,大声叫道:

“三弟,愚兄来了!”

郑恩闻声一骨碌爬了起来,定睛一看,果然是赵匡胤走进庙来,纵身跳下供台,叫道:

“二哥!你可想煞乐子了!”

说罢,上前一把抱住,竟呜呜咽咽哭了起来。赵匡胤心里也一阵酸楚,说道:

“三弟!哥哥也十分想你。今日一见,也就放心了。但不知大哥现在何处?”

郑恩一听赵匡胤问起柴荣,心中火气霎时就上来了,把眼一瞪说道:

“大哥好小气也!他有病吃不下饭,可也不要别人吃。我因为在街上多吃了些酒肉,他就狠毒的责骂我,我气愤不过,就找二哥你来了!”

赵匡胤闻听大惊道:“什么?大哥有病,你怎能走开,将他扔下不管!”

郑恩道:“不是我要走,是他叫我滚的!”

赵匡胤道:“他叫你滚,你就滚?大哥有病身边无人照应,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你说你……”

郑恩道:“二哥,那我再回去找大哥去!”

赵匡胤道:“究竟大哥病在什么地方,什么病?你离开他多久了?”

郑恩道:“那地方叫个什么镇来,乐子也说不清,只知道周围都是山,也就是咱们在华州分手后不几天的事。当时也请医生看过,说叫什么伤寒,后来大哥把我撵走,我一赌气,往西去找二哥,也没找着,遇到这里出了妖怪,我替他们把妖怪杀了,他们请我吃喝,乐子便住在这里了,算来也有二三个月吧。”

匡胤听了,更为焦急,喝道:“无知的蠢材,大哥有这么凶的病,你不在身边侍候,却跑到这里吃喝几个月,如果大哥有什么意外,你赔得起吗,现在赶快去找大哥要紧。”

郑恩见匡胤发急,也急起来了,扑通跪在地上说:“乐子知错了,这就走找大哥陪罪去。”

匡胤拉他起来,说:“事不宜迟,这就随我动身吧!”

他二人正在说话,店家已经把酒肉饭食,都送上来了。一见他二人如此亲热,店家道:“原来你们认识!”

郑恩道:“这是我家二哥。”

店家道:“我就更好了,我们有一位护庄神就清静多了。如果有两位护庄神,那妖怪就更不敢来了!”

匡胤道:“据适才小二所言,恐怕不是什么妖怪,而是一种名叫猰貐的凶兽。不过已被三弟刺死,以后决不会再来了。”

说着,全村男女闻讯赶来,要看看护庄神的二哥是什么模样。最后,村中长者请他们一同回村,重新摆酒,为护庄神的二哥洗尘。这天全村像过节一样,大家一直畅饮到深夜,众人才散去。赵匡胤和郑恩在店中同室安睡。

第二天赵匡胤和郑恩向众人辞行。村中老幼一齐跪在当路,拦道挽留。赵匡胤又反复解释,说是大哥病重,困在旅店,必须立即赶往,才算说服了村民。可是村中人又凑了不少钱,作为程仪,硬要匡胤和郑恩收下。匡胤坚决不收,村民执意要送,争执不下。匡胤怕纠缠下去耽误行程,才让郑恩略取了一些。村中老幼又送至十里外方别。

郑恩见到二哥,情绪高涨,替匡胤背了蟠龙棍,大步流星跟在马后。匡胤让他尽力回忆柴荣养病之处,可怜那郑恩如何还能记得起来?只好边走边打听。一连十余日,全无丝毫线索。这一天走到一处地方,不大不小,是个中等村镇,人烟不少,街道十分热闹,各色店铺应有尽有。兄弟二人找了一处客店,把马交给当槽的添加草料。由小二带领拣一间洁净的客房,安顿好行李,不多一时送来酒饭。匡胤问小二此镇何名。

小二道:“客官不知,我们这镇名叫平阳镇。镇子不大,名气可不小。因为这里四通八达,南来北去,东来西往,都从这里打尖围弯,所以过往人多,非常热闹。客官有兴,不妨多住一日,在这里玩玩看看。”

赵匡胤听了,觉得也对。这里是通衢大道。说不准大哥也有可能从此经过。明天在此稍事逗留,打听一番再走不迟。和郑恩商定,一齐用饭。天色不早,便各自安寝。

第二天,用过早饭,赵匡胤欲和郑恩一同出店到处走走,顺便打听一下大哥的消息。

郑恩道:“二哥,把马带上吗!”

赵匡胤道:“如今又不上路,带马做甚?”

郑恩道:“到镇口顺便放放青,让咱乐子也学学骑马。要不然,将来跟着大哥二哥去打仗,你们骑马,老让我在地下跑哇?”

赵匡胤道:“那就牵上吧!”

于是郑恩就到槽上把马牵出,锁上房门,一齐走出店门。弟兄二人走到街上,只见店铺相连,生意兴隆,车马行人,川流不息。来到十字街口,更有一起耍猴戏的,围了许多人,把道路堵塞得水泄不通。他们二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东推西攘了一阵之后,赵匡胤忽然发现郑恩不见了。四处寻视,不见踪迹。喊叫几声。这里人声喧沸,哪能听得多远。他想,三弟看不见我,也许会牵马回店的。于是挤出人群转身回店去了。

郑恩挤了一阵,发现二哥没了。先是在人群里瞅了半晌,不见人影。又想,二哥不爱看这些杂耍,可能往前走了,于是牵马急忙追赶。谁知一直走到镇口,连二哥的影子也没看到。村头上青草茸茸,一片葱绿。他想,跟二哥讲过要这马放青的,就在这里等他。于是将马牵到草地上溜哒起来。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赵匡胤来。郑恩着急了,口中唠唠叨叨说:“二哥啊,说好教乐子骑马,咋不来了,得回去找他。不过你这家伙白吃一顿麦苗可不行,你得把我驮回去。”说罢就往马背上一窜。想一下子骑上去。谁知那马被他这突然的一下,吓得跪了起来,本来这个挑油篓的黑大个子,从来就没有骑过马,他这么一蹿,马那么一跳,一下把他扔了一丈多远,趴在地上。还没等他站起身来,那马已经像箭似的,顺着大路向前跑去。郑恩爬起身来,大声喊道:

“你给我站住!”

可是那马那里肯听,一直向前面的一片树林跑去。郑恩在后面边追边喊,追到树林边再看,连马的影子也不见了。于是他不论东西南北,钻进林子到处寻找起来。从早晨一直找到太阳正南,还是没见踪影。就在这时,忽然看见前边不远,有一片空地。隐隐约约像是住有人家,所以紧走一阵,来到跟前,果然看见是一处庄院。门前还有两个庄丁把守。郑恩一想,不妨上前打听打听,看他们是否见到那马了。谁知他还没有走近门口,那庄了便大声喝道:

“站住!你要找谁?”

“我找马。”郑恩答道。

“找妈回家去!”

“我的马丢了!”郑恩没听清楚。

“你妈丢了,回家问你爹去!”

这时郑恩才听出来,他是在骂自己。心中大怒。把眼一瞪,大声骂道:

“驴毬入的,我是你爹。我来找你妈,你把你妈藏到那儿去了?”

那庄丁大怒骂道:“野小子!你是找死呀!”

郑恩道:“你不想死,就快将你妈交出来!”

两个庄丁都孤假虎威惯了,谁敢这样和他们对骂?一见郑恩如此放肆,便恶狗似的一齐扑了下来。郑恩立即挥拳相迎。这俩小厮哪是郑恩的对手,只三五回合,便被郑恩打翻在地。连爬带滚跑进门里报信去了。郑恩正要追进去寻马。门内的壮丁,“哐嗵”一声将大门关上。郑恩对着那大门,用力打了几拳,喊叫几声,里面一点动静也没有。

正在这时,只听见一声马嘶,从西边跑来一匹马来,郑恩定睛一看,嗬!原来就是二哥的那匹枣红马,在树林里自己溜了半天,如今又跑回来了。他急忙上前一把拉住,对那马厉声喝道:

“你这个驴毬入的,到哪儿逛了半天,害得俺到处找你,连饭还没吃得!走,快回去!”

郑恩正要拉马走去。忽听那大门“喳——”的一声大开,两队团丁,个个手握钢刀,双龙出水式,顺序跑了出来,把郑恩团团包围在中间。最后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