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延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江国他们掩埋自己同志的尸体时,战士们热泪滚滚,持着枪向那把生命付出来的同志致敬!

黑暗,黎明前无边的黑暗。

大风卷着沙土,摇着树林,发出凄厉的吼声。伫立在黑暗中的战士们的衣襟,被风吹得扇起来。

周大勇绕着自己战友长眠的地方,沉重而缓慢地走了几步。他摸摸那新覆盖上去的湿土,万感交集。这里躺的人把自己的未竟之业,留给活着的人了!这里躺的人,把自己日夜不离身的伙伴——武器,留给同志们了!周大勇,永远,永远再也听不见他们对他说:“连长!有什么任务交给我。”周大勇,永远,永远再也不会看到他们那朴实而淳厚的容颜了!

突然,周大勇从一个战士的枪上拔下刺刀,把树皮砍去一块,作个记号。他在心里说:“亲爱的同志:我们一定还要来这里看你们!”他背靠那棵树干站着,长久地背靠那棵树干站着。

战士们掩埋了同志的尸体,刻下纪念的标志,抹着眼泪,擦着脸上的血。他们背负着历史的担子,祖国的嘱托,人民的苦难,自己的仇恨;他们,要继续战斗继续前进!

周大勇胸中的火,那混合着仇恨和悲痛的火,烧得更猛烈了。他注视战士们,天黑地暗,看不清眉目。但是,他觉得他看见了战士们那又黑又瘦的脸膛,看见了那破破烂烂的衣服,看见了那露出骨头流着血的脚丫子。他低声喊:“出发!”

战士们都没动。

周大勇又喊:“出发!”

部队出发了。李江国用手枪逼着那个俘虏走在前边。那个俘虏一边作向导,一边回答敌人问的口令。这样,周大勇和他的战士们,通过了几条小山沟,夜里四点钟的时候,他们走在一条大沟里的道路上。

战士们一股劲地跑步前进,沙沙的脚步声和小河里的流水声搅在一起。

敌人在川道里十字交叉的大路口,烧起大火。周大勇他们快跑到大火跟前的时候,敌人打响了,接着,枪声四起。敌人还到处打照明弹和信号枪,互相联络。

周大勇敏捷地左右看:两面山上都是敌人!他一手提驳壳枪,一手提手榴弹,低声朝后传:“准备手榴弹!”“跑步!”

战士们一口气跑过了川道,翻过一架大山,摆脱了敌人。马全有他们完成掩护任务赶上来和周大勇他们会合以后,天已亮堂堂的了。他们大摇大摆地顺着一条川道向前走去。

几天来,周大勇很少说话,脾气很凶。今天他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半,心里特别舒畅。他也感到一种特别严肃的心情,这是因为一个连队从成千上万的敌人中间杀出来了;这是因为几天几夜的苦战,证明了敌人不行,他跟他的战士是不可征服,不可战胜的。他满心眼都是自豪与骄傲,俨然像个指挥百万大军的英雄。他瞧瞧战士们,啊,部队行列没有往日那样严整;战士们步伐是沉重而混乱的,衣服是破烂的;一个个的脸膛都又黑又瘦,头发很长,眼窝挺深;脸上、嘴唇上、耳朵梢上,都起了薄而透明的白皮!但是,在那破衣服上,武器上,黑瘦的面容和那渗出血的绷带上,都显露出了英勇的战绩和生命的光彩。

他们回到陕甘宁边区的土地上了。

战士们突然精神一振。他们兴奋而激动地凝视着山川和流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觉得无比亲热,连那光秃秃不生寸草的黄土干山,也是看不够,爱不够啊!

各种鸟儿在树梢枝头唧唧喳喳地叫。有几只喜鹊叫了几声,尾巴一翘,直冲东南飞去。高粱、糜子、谷子,今年长得不强,可是一眼望去还绿臻臻的。瞧,它随风摇动,不是在向战士们打招呼吗?河槽里黄泥水滚滚东流,想必是河的上游下了大雨。河水不深,可是它奔腾、冲激着,一个个的大漩涡,展开了,再向前奔流,河边飞溅一绺绺白色泡沫。河两岸被水淹没了的小绿草,露着头在水中挣扎。有几棵柳树,枝叶倒垂在河面上,浪花溅到树的枝叶上又淌下来。

陕甘宁边区的山川土地,要说多美就有多美!周大勇迈开大步,走在部队最前头。他敞开衣服,一边舒畅地呼吸,一边用左手搓着胸前的汗泥。要不是河水发浑,他倒要跟战士们跳下去洗个澡。

有的战士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心劲更大了。他们边走边呼喊、唱歌。

周大勇看出来:苦战中取得的胜利,鼓舞着战士们,但是部队行列越拉越长了。不用问,有些个战士松了心劲,仿佛,他们一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所有的力气也刚使尽。有的战士拉下去了,有的干脆坐下歇息起来。

周大勇返回去,走近两个坐下歇息的战士,说:“走啊,同志们。”

张耀成说:“连长,饿啊,我半步也走不动啦!两条腿呀……”李六娃说:“连长,你看我的腿、脚!我胸脯的伤口!……

连长!我再没有气力了!连长!你看这伤口……我知道,我不能和大伙就伴了……”周大勇觉得两条腿有千百斤沉,里边有万千条小虫钻动,但是他听了这个战士的话,疲劳的感觉猛然消失了,只觉得心里一阵绞痛。他扶住李六娃的胳膊,说:“走啊,同志们。我知道你们,你们走得动!”

张耀成跟李六娃朝前走去了。

李六娃一跛一跛地走着,每走一步,眉头就拧一下。他每走一步,周大勇心里都像针扎。他知道李六娃每走一步,是忍着好大痛苦!他说:“六娃,我来背你!”

“不,连长。你扶上我就够累的啦!”

周大勇扶着李六娃,把他的一切东西都背在自己身上。他们走了一里来路,周大勇就满身淌汗。是啊,这一阵带一根针也有八十斤重!

李六娃说:“连长,咱们歇歇,你看后边那两个同志又拉远了。”

李六娃蹲在地上。周大勇向后边两个战士招手。

那两个战士走上来,往周大勇旁边一蹲,一骨碌就躺到地上了。

“连长!我用尽了吃奶的劲!”

“连长!说什么我也走不动了!”

周大勇觉着两只脚像塞在开水锅里,又烧又痛。他把鞋子一脱,不看还罢,一看就倒抽了一口冷气:两只脚红肿,脚后跟裂开口子,那口子里钻进很多沙子;脚掌上打起了许多大血泡,一个挨着一个。他怕战士们看见,连忙转过身去。可是李六娃看见了,就说:“连长,你的脚肿得怕人!”

其他两个战士也连忙爬起来,问:“怎么啦?”

周大勇说:“没有什么!”

李六娃说:“没有什么?你总是说没有什么!”

一个战士把衬衣撕下一片,说:“来,连长,把你的脚包住。”

周大勇把两只脚板平放在地上,往起一站,用力一踏,噗哧一下,两只脚板上的血泡破了,溅出了血水。他说:“革命嘛,不流几身汗几点血还行?走,同志们,把你们的东西都给我背上。走!我们不能掉队。”

几个战士往起一跳,其中一个战士扶起李六娃。

“连长,走,咬住牙走!我们有一口气,就跟你走到天边上!”他们望了一下周大勇那坚毅而光芒四射的眼睛,向前走去。

突然,周大勇看见前边有四个妇女抬着个什么东西。她们后头跟着几个小孩,提着水罐。那几个小孩向周大勇他们望望,又跑上去给那几个女人打了个招呼。几个妇女向旁边山沟闪去了。

周大勇犯疑,他跑上去一看,几个妇女在那里站着,她们抬的东西不见了。周大勇问:“老乡,干什么去?”

那几个妇女打量着周大勇,只见他的灰军衣让血、泥浆糊得花里胡哨的。

周大勇说:“看什么?我是咱们队伍上的!”

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朝前跑了几步,问:“可真是……?”

“是呀,我就是咱们部队上的,你瞧瞧这灰军衣嘛!”

几个妇女都亲热地围上来了,其中有一个还哭了:“哎呀,前边大川里尽是榆林城下来的敌人!真是……”那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说:“同志,这里有咱们一个伤员!”

周大勇一听,愣了一下,就跑上去,把草拨开,看见一片门板上躺个伤员:脸浮肿、蜡黄,下巴和脖子里有些干血疤,但是那闭着的眼睛还是似笑非笑的。周大勇一条腿跪下去,抱住那伤员,脸挨住脸,喊:“老虎,老虎!”

王老虎不能回答同志的呼唤!

周大勇把手伸到王老虎的衣服下,感觉到那心脏还在有力地跳着,只是那肚子上像是凝结着粘糊糊的血液似的东西。他揭开衣服一看,王老虎浑身都用破布条捆着,到处还涂着黄灿灿的什么东西。

那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说:“这个同志到我们家里,他叫我把南瓜瓤子抹到他的伤口上。他说,他打日本鬼子的时节,常是那么治伤哩!我们就照他说的法儿……”周大勇问:“他怎么能落到你们家里?”

一个妇女说:“我们的家,离这里二十来里路。那里是白区和咱们红区交界的地方。昨黑间鸡叫头遍的时光,白区有五六个庄户人把这个同志抬来了。他们说:‘我们一天一夜才转到这里。你们该能把他转到咱们队伍上去?’我说:‘咋不能,咱们是红地的人呀!’……”

………………………………………………

推出,重庆雪儿再校

第六章 沙家店



无定河两岸,听不见往日上灯时光的牛羊叫唤,听不见孩子们的吵闹声,也听不见成年人高唱“信天游”小调;倒是,吧叭吧叭的枪声响了个不歇气!

黑夜和战争一块儿来到无定河两岸!

八月十五日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在镇川堡北边一条山沟中的窑洞里,一位纵队司令员照着蜡烛注视着作战地图。他清楚:我军在西北战场上立刻要从防御转入反攻了,可是在这迈进反攻的第一步的时候,西北战局演变得格外复杂和艰险。

司令员把蜡烛放在身边的窗台上,来回轻轻地走着、筹思着。他两天两夜没合眼了,眼里网着红丝,眼皮有点发皱。他的脸瘦岩岩的越发黄了。

司令员身边的一个参谋靠墙站着,头微微低着睡熟了。

司令员又端起蜡烛,眼睛紧张地在地图上转动。

旅长陈兴允和旅政治委员杨克文走进来,一声不吭地站在司令员身后。陈旅长推起帽子,用左手轻轻地搔后脑壳。杨克文盯着窑洞的角落在紧张地思量什么。他俩,口干舌燥,又疲劳又焦急。他俩把指战员激愤和焦灼的情绪全给带来了。这窑洞刚才还是很清静的,目下却充满着一种捉摸不定的闷气。原来,胡匪整骗三十六师(军),顺长城增援榆林,很快地进了榆林城,而且又马不停蹄地从榆林南下,准备打击我军。

西北野战军从榆林城郊撤退以后,就准备在榆林城南四十里的归德堡附近,消灭从榆林南下的三十六师,但是敌人滑得像泥鳅一样,一溜就钻入鱼河堡,我军没有捞住敌人。昨晚间,部队翻山过岭又运动了一夜,准备在鱼河堡到镇川堡中间的公路上,消灭西北战场上骄横一时的三十六师,可是又没捞住战斗的机会。

西北野战军从八月初向榆林前线开进,到今天整整十五昼夜了。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榆林城快要打开了,上级可又决定撤退;现在说是打三十六师,可是屡次不能下手;再加上踏沙窝、冒风雨、饥饿、寒冷、疲劳,因此战士们急着要打仗,恨不得把敌人抓住撕碎!

“今天晚上是非打不可了!”陈兴允和杨克文觉着,司令员也在谋虑这个问题。他俩心情紧张,眼里闪着说不清的躁气,可是怕打断司令员的思索,所以不声不吭地站在那里。直到杨克文打了个喷嚏,司令员才注意到他们。司令员亲热地跟他们握手,要警卫员给他们搞水喝。

杨克文气愤的说:“哼,三十六师这样骄横!”

陈兴允咬牙切齿,说:“它骄横?我们偏要摸摸老虎屁股!”

司令员心情沉重。他看看他俩那刚毅而焦急的脸色,说:

“很恼火?要不得,同志,我们能把敌人拖到这无定河边,就是很大的胜利。从全国范围看,我们吃点子苦把敌人背上,是很有意义的。何况我们还在想办法整治它哇!”

“我们能把敌人拉到这里,就是胜利。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可是……”陈兴允、杨克文一边这样想,一边又觉得司令员的话里有话,可是司令员既然不说明,那就是不便说明。他俩按压住想要探问的心情,可是,不由得又想:也许陈赓兵团从风陵渡渡过黄河向西安……或许刘邓大军又有什么出敌意料的……

司令员问:“部队宿营咯?”

陈兴允说:“宿什么营啊!部队统统在下边沟里摆着,准备继续走!”

司令员打开白铜烟盒,陈兴允、杨克文各取了一支烟,他也取出一支。他把烟的一头在烟盒上用力磕着,说:“是的,不但准备走,如果侦察员刚才报告的情况确实的话,我们还要准备打。”他对杨克文说:“你回去掌握部队。要是情况确实,要是彭总命令打,部队就立刻出发。赶拂晓也许会干起来。”又对陈兴允说:“野战军司令部就挨着你们后卫部队驻,彭总在那里。你去汇报情况,接受任务。情况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准备在镇川堡和鱼河堡之间消灭敌人,可是敌人不是一直顺咸榆公路直扑镇川堡,而是绕了一个圈子——从鱼河堡渡无定河,沿河南岸的党家岔下来。看样子,敌人或许是明天拂晓再渡无定河,占领镇川堡。”

陈兴允说:“这些情况我清楚。”

“不,问题不在这里。”司令员指着地图,说,“刚才,据侦察员报告:钟松率三十六师师部又两个营从无定河北岸向镇川堡推进,两个团在河南岸掩护。这情况是不是可靠,还不一定。我已经再次派人去侦察了,不过,你先去向彭总请示,也许彭总那里还有新情况。”他看了一下地图,又说:

“如果侦察员报告的情况是确实的,如果彭总决定打,那我们赶拂晓就在镇川堡以北,截击钟松的师部和他的两个营。可是,还有问题:假使这一仗可以打,打起来对我们有多大的好处?……”他来回轻轻地走着,思量了很久,又说:“总之,你给彭总把情况报告一下。总部怎么决定,我们就怎样执行。”

陈兴允和杨克文互相望望,脸上闪着按压不住的兴奋,像在沙漠行军中,猛然发现草地跟流水似的。

杨克文说:“我想,要是侦察员搞的情况确实,这仗就一定要打。因为再捞不住这个战机,敌人赶天明溜进镇川堡,那就麻烦咯!”

陈兴允说,“打!要是搞得好,捉住钟松那才热闹!”

司令员看了一下表,说:“现在已经是一点钟了。兴允,时间急迫,立刻去。对咯,你带上一个参谋。如果情况确实,如果彭总决定打,那么,彭总讲的部署情形,你就让参谋绘成图,立刻带回来,我们就布置!”

陈兴允出了窑洞,下了山坡,翻身上马,领上参谋和骑兵通信员兴冲冲地出发了。

他们沿着河槽的小路催马前进。

陈兴允知道敌人虽然是愚蠢的,但也是凶恶的。

这时,从西北战场的全局来看:敌人主力第一军、二十九军等部七个多旅六七万人,从南向北,沿咸榆公路遮天盖地的扑上来,准备配合从榆林南下的整编三十六师,把西北野战军压缩在米脂以北的葭县地区,一举围歼。这就是说敌人十多万,向西北野战军缩小包围圈,而西北野战军兵力很少,十分疲劳,又没有粮食吃。敌情是严重的,紧张的。战局发展到非常艰险的阶段——虽然陈兴允还不知道,两三天以后西北战场的形势会变成这样:敌人控制了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和绝大部分地方;只有在米脂县以北,长城以南,黄河以西,无定河以东的地区中间约有南北三四十里,东西五六十里的一块地方,是全部西北野战军能够自由活动的地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也在这个地区当中。陈兴允放松马的嚼口,让马踏小步走去。他想:“情况相当不妙呐!”可是当他想到敌人围歼我军的狂妄计划时,心头涌上了愤恨和轻蔑敌人的感情。他自言自语地说:“算盘打得挺不错,哼,活见了鬼!”他的声音这样高,连跟随他的参谋也奇怪地问:“七○一,你说什么?”陈兴允说:“见鬼!”参谋摸不着头脑地又问了一声。陈兴允说:“说什么?说敌人占不到我们的便宜,他们一定要倒霉!一定要倒霉!”

陈兴允仔细思量,他觉得战胜敌人的勇气、信心自己是很充足的。不过目前怎样扭转这艰险的战局,他还说不出具体的办法来。于是他把一切希望都放在这一点上:“看今天拂晓这一仗吧!把钟松这家伙捞住再说。”

现在是一点半,三四个钟头以后就要进入战斗了!陈兴允耳边响着他临出发的时候,司令员叮咛的声音:“时间紧迫!”一想到这里,心里又焦灼起来了。

陈兴允用力扯着马的嚼口,双腿磕着马腹,让马猛跑着。

嗒嗒嗒的马蹄声,敲破了深夜的宁静。战马的铁掌磕碰石头,溅出火星。二

陈兴允在河槽里下了马,把马交给通信员。那匹久历沙场的骏马,抖了抖身上的汗水,又用一个前蹄在地上刨着。他怜惜地摸了摸马的透湿的鬃毛,便和参谋一道,回答了哨兵的盘问,上到半山坡上的一个破烂的村庄。

他立刻就要看见西北战场的统帅了。他压不住自己心里的兴奋,感到精神很紧张。

他在多次的体验中,深切地感觉到:彭总善于在艰难困苦的关头,扭转一切危机的局面。彭总能预见由于艰难困苦而产生的那种新的力量;那种新的力量是很厉害的致胜武器。陈兴允让参谋留在窑洞外面,他随着一位野战军司令部的参谋走进彭总住的窑洞。

警卫员点起了蜡烛,照亮了窑洞。

窑洞空旷旷的。它让成年累月的炊烟,熏得乌黑。墙上挂满作战地图。靠窗子跟前,放着张破旧的桌子。桌子上堆着一叠叠的文件材料。窗台上放着些老乡们日常用的瓶、罐,还有揉卷起角的小学课本。窑洞靠后的左角里,放着窑主的粗磁瓮、破谷囤跟一些农具。

这里多宁静啊,连针掉在地下都能听到!

陈兴允觉着奇怪、惊讶。东是黄河西是无定河,南北是遮天盖地扑来的十多万敌人。目前形势是复杂严重而又紧急的。胆小的人会张皇失措,就连自己这在战斗生活中过了整二十年的人,也感到心情沉重。可是这里的气氛又是这样宁静!

彭总躺在窑后边地上铺的干草上,盖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他站起来,缓缓地把大衣披在身上。

陈兴允举手敬礼以后,就急切地望着彭总的面容。

彭总微微点头和他握手。

陈兴允觉得彭总的手是有力的热情的。彭总的脸色是庄重、朴实、从容的。

彭总凝视着陈兴允的脸,问:“外面很冷吧?”他倒了一茶缸开水,递给陈兴允,又看着他一口一口喝完,然后接过茶缸,低声而缓慢地问:“有什么事?”

陈兴允说:“我们司令员,要我来报告情况,接受任务。”

彭总安详、稳实地站在那里,像在深深地思索着什么。

陈兴允看看彭总,心里猛地豁亮起来了。彭总那丝毫不露形迹的镇静、乐观情绪传到他身上了。

彭总端着蜡烛站在地图下,回头望着陈兴允,问:“情况怎样?”

陈兴允指着地图,说:“据侦察员报告,敌人有两个团沿无定河南岸推进。河北,靠近我们部队这边,钟松带他的师部和两个营,今天夜里十二时顺咸榆公路下来,准备天明进占镇川堡……”彭总瞅着蜡烛的火舌,静静地听着。

“我们司令员让我报告情况以后,向彭总请示;如果彭总决定打的话,就让我接受任务:把河北敌人的师部和两个营敲掉,搞得好或许还可以捉住钟松。”

彭总左手端着蜡烛,右手放在背后,还是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不插问,什么也不表示。他巨大的身影映到拱形的窑洞顶上,一动也不动。灼热的蜡油,一滴一滴地落在他手上,可是他像是丝毫没有感觉到似的。

彭总带着深思的神情,听完陈兴允的报告。又盯着地图,专注地思索着。

陈兴允看看表,就立刻觉得心焦的像油煎:已经两点钟了,如果打,赶五点钟部队就要进入战斗,但是还要调动部队,部署……他仿佛觉得,左腕上的手表,“宗!宗!宗!”的声音特别响,而且是,每响一下,都像谁用拳头击着他的心脏。他真想把时间抓住让它暂时停留一下。但是彭总严肃、慎重、冷静的神情,仿佛向他表明:现在,冲锋陷阵容易,忍耐却更艰难,但是必须忍耐,不要着急。

陈兴允望着彭总脸孔的侧面,但觉得彭总比四五个月以前苍老了。彭总鬓角的黑头发中,像是有一些白发,眼角的皱纹也增多了。

彭总是严肃、冷静、耿直而刚正的。第一次站在这位伟大军事家面前的人,都有一些敬畏的感觉。但是,他一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又那样平静、坦率和亲切。他说:“钟松率领三十六师师部和两个营走河北?这倒是一个新情况。”思索了一下,微微摇头,说:“不可能吧!”说罢,他又沉入深刻的思索之中了。

彭总思索了一阵儿,说:“不过,也有可能。钟松这家伙很骄傲,他不服刘戡的指挥。”他望着陈兴允又补充了一句:

“钟松和他的顶头上司刘戡闹独立性啊!”他爽朗地笑了。彭总叫来司令部的一位科长,问:“还收到敌人的什么消息?”

“电台上再没有收到什么,我们继续在收听。”这位科长说罢话,就退出去了。

陈兴允觉得,彭总周围的人都是准确而从容不迫地工作着。因此,他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这围绕着彭总的首脑机关,是有力的,宁静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效率很高的。

“假设有这样的情况吧!”彭总把蜡烛放在一旁,望着地图,扳着指头计算什么,过了半分钟的样子,说:“从河北推进的敌人至少有一千几百人,我们一打,敌人向河边一靠,河南岸的敌人一定支援。这样,我们即使歼灭了敌人,捉上七八百俘虏,我们也要伤亡二三百。另外一个可能是:我们一打,敌人往后一缩,我们什么也捞不到,反而对我们是一个暴露。”他侧转着身子,看着陈兴允,说:“我们暴露了以后,南边敌人主力七个多旅向北一靠。敌人挤在一块不动,我们想啃也啃不动,目前又缺粮食吃。更重要的是全国战争形势向我们提出了重大的要求。……这样看来,我们即使有打的可能,这一仗还是不打好。”

“嗬!这一仗不打?”陈兴允想着,感到震惊。

彭总亲切地注视了陈兴允好一阵,问:“你说这一仗打不打?”

陈兴允有些发窘。他不安地说:“总部怎么决定,我们就怎样执行。不过战士们早就等着打了,他们恨不得把敌人一口吞下!”

“一口吞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噢!”彭总微微摇头说,“我说吗?不——打,不打。”他说头一个“不打”是拉长声音的,缓缓的,商量的;说第二个“不打”是肯定的,坚毅的,大山一样不能摇动的。

彭总把蜡烛放在桌子上,背着手来回慢慢地走了几步,说:“也许你们还会这样想:敌人到了眼前为什么不打?”他走近地图,用手指在无定河跟黄河当间,画了一个圆圈。说:

“党中央要我们部队集结在这一坨,就是要摆出决心过黄河的样子给敌人看。我们要迎合敌人的心理,加强敌人的幻想,培养敌人的骄傲,使敌人发生错觉而后战胜敌人。”他慈祥地望着陈兴允的眼睛。“一个指挥员,尤其是一个高级的指挥员,要养成战役、战略观念和企图心,不要因为局部利益而操之过急。要看到胡宗南的主力被我们吸引到这里,成为一步死棋,这对全国战局是大有用处的。”他看着自己慢慢移动的脚步,像是等待陈兴允说话。

陈兴允想起了部队这几天夜里不断地行军转移,迅速秘密地,变换位置,封锁消息,欺骗迷惑敌人等等。这一切惯常的作法,在目前也像有特别不同的重大意义。他明确地意识到彭总在谋虑一个什么更大规模的战斗哩。这更大的战斗,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陈兴允想在今天拂晓作战的心情完全消失了。接着,他想起了一连串的事情:过去每一次战役前,彭总定要召集旅以上干部来开会,讨论作战计划。会议中,彭总指着地图,提出好几个作战方案,说明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有利和不利的地方。他说话总是简单、有力、准确的。说完以后,让大家尽量发表意见。他呢,一动也不动地坐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听取、思索大家的意见。他正直质朴笃诚谦逊的性格,使人觉得:他有一种不愿被人注意、不愿显出自己的崇高愿望。其实,这一仗怎样打,他心里早就有了底,但是他还是让大家讨论,争辩。讨论、争辩中,哪个干部发表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时,彭总的眼光就落到了那个干部身上。那眼光是那样可敬可亲。仿佛,那些有益的意见,彭总都毫不遗漏地吸收了,化为他的智慧了。

哪个干部提出与彭总的作战计划相反的意见时,彭总就精力特别专注地侧耳静听。这神态仿佛表示出这样的意思:“一个指挥员,要能听下级干部和战士们的相反的意见。否则,你就拒绝了你的先生。”有时候彭总还说:“大家都以为自己经验少,据我看,身经百战的人经验不能算少了。可是,在座的哪一位仅止身经百战呢?”有时候他启发大家:“讲啊!同志们!一百条意见中,有一条意见可以用,那也是宝贵的。”

有时,彭总也盯住某一个正在发言的干部,说:“不会这样简单吧,要讲具体一点!”在这样的场合,彭总偶尔也有趣地插一两句什么话,接着会场中就是轻松的笑声。

彭总思索了一阵,把眼光从地图上移到陈兴允脸上,坚毅地说:“敌人来势汹汹,初看起来蛮厉害,其实这恰恰表示了蒋介石统治机构没有前途。他们是背着棺材来打仗的。他们倒霉起来,就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的。”

彭总具体而扼要地分析了敌我情况以后,最后把分析的各点加以总括。他说:“敌人的阴谋是显然的:企图在无定河与黄河之间的狭小地区‘围歼’我军。”他指着地图,又说,“你看!敌人三十六师天明以后,进入镇川堡;一军、二十九军今日已进至绥德城。如果我们现在不打,南边北上的敌人主力,一定分三路推进。”他讲的,显然是他和这西北野战军首脑机关的人,分析过很多确实可靠的材料,经过多次思考和反复讨论得出的结论。可是,他还边讲边衡量着每句话每个字的轻重和准确性。

彭总手指在地图上画着,坚定而沉静地说:“敌人如果很慎重的话,一路从绥德出发,顺咸榆公路,经过米脂到镇川堡与三十六师会合,然后向东经过沙家店、乌龙堡向葭县地区推进。”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