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告诉世界我能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儿子的杰作:一小碗虾仁!每个虾仁的脖子上套了一片黄瓜!整道菜竟然五彩缤纷:白色、粉色、绿色,真美!想像得出,儿子在制作这道菜时是多么用心!他是想和妈妈共同分享这艺术的杰作。

12岁的儿子,以一颗与人分享快乐的爱心,亲手制作了这份礼物,并以“家传”的分享方式,留下了他一份小小的心意。我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幼小的心灵,诚挚地乐于把自己创造的快乐,无偿地奉献给别人。

品尝着儿子炒的菜,又甜又咸。甜的是虾,咸的是我的泪水……

这就是——分享。

记得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曾经有个男孩子对我说:“我不快乐!虽然我家有两个保姆,上百本图书和数不清的玩具。可是,我就是不快乐!”

于是我就问他:“你把这些书分给没有书的小伙伴看过吗?”

“没有。”

“那你把那些玩具分给别人玩过吗?”

“也没有。”

“你的压岁钱用来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吗?”

“更没有了。”

“所以你不快乐!”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当他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5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我亲自将这些“希望图书“送到安徽阜阳市,郑重交到5所农村小学校长的手中,同时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让看到书的农村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给那个男孩。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还说这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

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这些书是多么的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拥有了快乐!

面对弱者——需要同情更需要理解

将心比心

女孩A,看见家境贫寒的女孩B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漂亮文具,便当众抽出自己心爱的花杆笔:“你没有,送你吧!”

可是,女孩B一让再让,怎么也不肯收下:“我有,我有,我只是看看。”

女孩A很纳闷:她明明没有,为什么要说有呢?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纳闷。你常常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可是他却拒绝你的帮助,你百思不解:我好心帮他,他为什么不领情?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一个初春的假日,妈妈在储物间整理家人的冬衣。9岁的安娜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兴致勃勃地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妈妈院子里又开了什么花。

妈妈无意中发现,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有一副手套,两副手套一模一样。

“安娜,是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妈妈不解地问。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那为什么要两双呢?”妈妈更加好奇了。

安娜抿了抿小嘴,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但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到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给我买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欣然地戴我的手套了。”安娜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就不会生冻疮了。”

妈妈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了自己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你们想想,安娜为什么要买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而且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呢?因为安娜知道,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和家境优越的孩子在一起时,她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尊重。女孩A当众送给女孩B礼物,会让女孩B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所以谢绝女孩A的好意。安娜想到了这一点,巧妙地让翠丝戴了自己的手套。

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常常出自同情、怜悯,而忘记了“理解与尊重”。对弱者的心,你了解多少呢?

有一家店铺门口钉了一则广告,写着:“出售小狗”。

这则广告吸引了很多孩子,有个小男孩问店主:“小狗卖多少钱呢?”

“30至50美元不等。”

小男孩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我有2。37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

店主笑了笑,吹了声口哨,一位女士跑了出来,身后跟着5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后面。

小男孩立刻发现了那只落在后面一跛一跛的小狗:“那小狗有什么毛病呢?”

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小男孩说自己想买下那只小狗。

店主说:“如果你真的想要那只小狗,你不用花钱买,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一下生气了,瞪着店主:“我不需要你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狗的价值一样,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付2。37美元,以后每月付50美分,直到付完为止。”

店主劝他说:“你真的用不着买这只狗,它根本不可能像别的狗那样又蹦又跳地陪你玩。”

听到这话,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腿,露出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

他看着店主,轻声说道:“你看,我自己也跑不了,那只小狗需要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为什么小男孩要这样做?因为他自己也有一条畸形的腿。他把这只残疾小狗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伙伴,他深深理解残障人最需要与正常人一样有平等的待遇。

当你面对一个弱者时,你一定要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经常想一想,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

当你去帮助一个弱者时,你一定要平等地做他的朋友,而不是可怜他,更不要居高临下去施舍他。

因为,弱者需要同情更需要理解。

面对恩情——需要知恩更需要感恩

别忘说声“谢谢你!”

我们生活中,有句最简单而有价值的话,就是“谢谢你!”,英文中最常用的词,也是“thankyou!”(谢谢你)

“谢谢”不仅仅是礼貌。“谢谢”和爱连在一起,“谢谢”有多少,爱就有多少。

如果你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就得常说十五个字:“谢谢,您好,对不起,再见,我错了,请,我们。”你瞧,“谢谢”两个字在最前面。

我有两个终生难忘的启蒙老师,教会我怎样做人。我妈妈和我的小学老师张效梅。我记得,她们说得最多的话正是“谢谢”两个字。

妈妈总把“谢谢”挂在嘴边。邻居张大爷送来报纸,妈妈总是笑着迎上去说:“谢谢张大爷!让您费心了!”修下水道的工人干完活要走,妈妈一个劲地说:“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老师来家访,妈妈满脸笑容:“张老师,谢谢您!您那么忙还到家来!”

妈妈生病住院的时候,每次医生来查房,她总是微笑着说:“谢谢大夫,我好多了!”

最难忘的是妈妈临终前那个晚上。我见她口水里有血,急忙请来值班医生。妈妈慢慢睁开眼睛,用极微弱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大夫”,就再也说不出话来。那声音真小,恐怕连医生都听不见,但我却听得真真切切,因为我太熟悉她的口形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那竟是妈妈经历了83年风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妈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

妈妈将一生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谢谢”两个字上。

当母亲走完83年生命历程的时候,那天清晨北京协和医院十几名医生、护士排成一排,用崇敬的目光送她缓缓离去;一批又一批亲友和我们兄弟姐妹单位的同事到灵堂向她告别,认识她的人都曾听过她那一声声暖人的“谢谢”。她记住了别人的好,别人也忘不了她的好。

妈妈生前一直对我说,永远别忘了张效梅老师。她说:“张老师不仅教你们知识,更是你们的人生导师。”

张老师极有人格魅力。她对所有关心她的人都心怀感激,哪怕你为她做了一点点事,她都会带着灿烂的微笑说声:“谢谢你!”

每年春节,前去看望她的人都络绎不绝。我和十几名小学同学,每年春节都要去张老师家聚会,二十多年从未间断。“你们能来看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谢谢你们!”张老师总是这样说,我们连忙说,“要谢的是您呀!张老师!”

“不,”张老师说,“我的学生成长了,有了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感谢!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当老师的幸福,所以,我要谢谢你们!”

五十多年来,张老师就是怀着这样的感激之情,走上讲台,又走下讲台,走完她的教师生涯。

这两位老人留给我一生的财富,就是做人要永远心存感激,知恩才能感恩。记住别人的好处,才能说出“谢谢”两个字。

今天,许多父母痛苦地告诉我,他们最伤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谢,孩子们觉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别人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劳动都理所当然。

一位母亲曾告诉我:陪着5岁的女儿去游泳,女儿在前面走,她拿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女儿问:“水果带了吗?”“牛奶带了吗?”当女儿得知妈妈带的水果是梨时,哭了起来,非要妈妈回去换她爱吃的水果。妈妈说她觉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妈妈而像孩子的奴隶,女儿从来都是向妈妈提要求,却从没说过一句感激的话。

从小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自私的人。

不过,知恩图报会说“谢谢”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我讲几个故事听听。

有个盲女在妈妈生日那天送给妈妈一份礼物——一点一点扎在生日贺卡上的盲文。妈妈看不懂,请人翻译,那段盲文让她听得泪流满面:“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虽然我看不见您,但我永远爱您感谢您——妈妈!”妈妈捧着贺卡哭了。她觉得自己为女儿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个七八岁的聋哑女孩,背着书包去上学,在公共汽车上没站稳,差点摔倒,一位叔叔看到,急忙上前扶她一把。女孩上了车,刚站稳就向这位叔叔打手势,叔叔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叔叔要下车了,女孩连忙跑过去,塞给他张小字条。下了车,叔叔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谢谢,谢谢叔叔!”泪水涌出叔叔的眼眶。

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像燃烧的火焰,让你渴望表达,否则将遗憾终生。

一个山里孩子考上大学,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这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地人无私地资助了他。这个孩子一直想当面说声“谢谢”,却始终没能实现心愿。3年后,他专程按着汇款人的地址找到恩人家,万万没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终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款……

他含泪在白纸上写下了一万个“谢谢”,点燃在恩人坟前……

事业有成的林先生说他一辈子忘不了老师的三句批评。上小学时,他是班长。有一个同学生病了没来上课。老师让他去看望这个同学,并告诉他当天的作业,他随口答应了,可是一放学,他光顾着玩,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天,老师知道了,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伸出手,用铜尺使劲打了他三下手心,并严厉地说:“你昨天答应我要去,可你没去,你不守信用;你是班长,你有责任关心同学,你没去,你不负责任;同学有病,你没把他放在心上,你没有爱心。今天我要惩罚你,是想让你记住这样的人将一事无成!”

“老师的话我记了一辈子”,他动情地说,“长大后,我当上了公司经理,一直不敢忘记老师说的话,所以我成功了。我一直想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可一直没机会说。”他后来还和《中国少年报》合办征文比赛,题目是《老师,我要说声谢谢》,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学会‘谢谢’两个字,记住老师的恩情。

在隆重的征文颁奖大会上,林先生眼含热泪对在场的孩子们说:“今天是教师节,我真想对我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我含着眼泪将手中的鲜花送给了他,因为他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后来,林先生回到故乡看望小学老师,想当面谢谢他。可是,老师已经去世了。他来到老师幕前,在墓碑上看到了老师的遗言:

我没有死/我把关爱别人的方法传给一千名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将用这个方法来关爱别人/我要休息了/我可以休息了。

在这位乡村小学老师的墓前,林先生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您,老师!”

感谢,就像阳光一样,给我们带来温暖和美丽。

有个中学生给“感谢”开出了这样一个说明:

品名:感谢

英文名:Thanks

汉语拼音:GǎnXiè

[性状]本品无色、无味、无形

[成分]主料成分:爱2克、感恩的心2克、温暖1克、真挚1克。

辅料成分:诚恳、友好、善良、正义各1克

[药理作用]

本品对维持人体正常工作、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是艰难困苦的岁月,它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对医治冷漠症、自私症等病有特效。

[适用者]

适用于那些缺少感激之心的人。那些不懂得感谢爸爸妈妈、老师的孩子;那些无偿享受澄明蓝天、灿烂阳光、轻柔和风、晶莹月光、璀璨星光、丝竹轻唱、芬芳花香却没有心存谢意的人;那些得到了别人无私馈赠和帮助的人;那些每天因得不到它而带着破碎的心和受伤的灵魂入睡的人……

[用法用量]

不拘时间,自主掌握用量。

[注意事项]

患者要发现事物的关系,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面对世界,感受幸福的一点一滴,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多多微笑,让爱的阳光充盈内心……

[时效期]

永久

[批准文号]

天药准字70000001

[生产企业]

名称:星空梦飞翔盈爱制药厂

地址:天堂街爱心路

这真是一味充满了温情和想像力的药方。其中的真意就是“感恩”!

面对恩情,你首先会想到你的父母,只要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真诚地对他们说声:“我爱你”,不管他们会不会亲吻你,理解你,你都会感受到幸福正包围着你;

面对恩情,你不会忘记你的老师,只要记住老师的教育之恩,永远地对他们说声“谢谢你”,不管他们在不在世上,会不会回答你,你都会觉得爱在簇拥着你;

面对恩情,你会想起所有关心帮助过你的人,只要记住他们的知遇之恩,及时地说声“谢谢你”,不管他们是不是还记得你,你的心里都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记住,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说声“谢谢你!”

面对老人——需要孝敬更需要读懂

你懂老人心吗?

你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很多长辈都是老人。你长大后,爸爸妈妈也会变成老人。

老人的长寿是儿孙的福分,子孙的孝敬是老人的幸福。

清明节,我和家人到京郊的通惠陵园,看望安息在这里的父母。

我们姐妹四人围坐在父母墓碑前,挥洒着菊花,一片片黄色、白色的花瓣飘落在碑前的石桌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到中年,才能真正理解《游子吟》,才能读懂老人的心,才明白老人的教诲是人生的财富。

老人是一部书,这部书中有三个关键词,如果你读懂了,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第一个关键词:牵挂

孩子在父母的叮嘱中长大。

“出门要小心!放学早点回来!”每天妈妈都重复这两句话。小时候觉得妈妈“唠叨”,长大了才明白这是“牵挂”。

我87岁的老父亲临终之前,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说不出话来,却用手一直指着天空。望着父亲企盼的目光,我懂了,父亲是在问:“你大哥的飞机怎么还没到?”我俯身告诉父亲:“大哥赶不回来了。”父亲拿着笔,写了几个模模糊糊的字:“我就想他!”几小时后,父亲离开了我们。

后来,大哥从美国回来探亲,听我们讲了这件事,花甲之年的大哥泪流满面……

这便是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我的邻居黄鹰是一名国家干部,不幸身患癌症,几次病危,他都没有把病情告诉远在德国留学的儿子,生怕影响儿子的学业。

他盼望着圣诞节后父子能团聚。没想到,病情突然恶化!临终前,他最想见的就是儿子!他的妻子立刻通知儿子“速归”!儿子坐飞机赶回来的时候,父亲已在两个小时之前去世了。

弥留之际,黄鹰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强撑着,医生一连给他打了五针强心剂,最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走的时候,他眼睛都没有闭上。

这,便是年轻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牵挂”,沉甸甸的亲情。

第二个关键词:体贴

孩子在父母呵护下长大。

有一天,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呵护。

老人最怕别人觉得自己“没用了”。体贴老人,就要尊重他们,不和他们争论。他们走过了几十年人生道路,已经形成了对世间各种事物的看法,我们不必试图改变他们,在这里,顺从就是体贴。

我们要学会洗耳恭听他们的教诲——少说“不”,多说“是”。老人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感悟非常珍贵。多听老人的话,有益无害。

老人也喜欢体验“我能行”。体贴老人,就要赞美老人,赞美他们了不起,赞美他们不容易。

第三个关键词:尊重

老人尤其需要尊重。

尊重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在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中,习惯成自然,硬性改变习惯,反而会发生意外,所以尊重比改变好。

一位老领导告诉我:老人要有“五老”。

一老是老本:有一个好身体;

二老是老窝:有自己的住房;

三老是老伴:有老伴陪伴;

四老是老底:有自己的存款;

五老是老友:有几个说得来的老朋友。

从这“五老”中,可以看到老人有自己的世界。做儿女的不要强求老人卖房子、装修房子,不要让老人没有“家”的感觉;也不要限制老人出去和“老友”一起玩,闲聊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鼓励老人出去走走,开开眼,散散心,和别人聊聊天。

第四个关键词:善待

老人是家庭的功臣。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社会和家庭。如今,他们年老体弱,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家人的善待。

许多老人劳累一生,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一心想留给子女;当老人丧失劳动能力时,最需要的是子孙的照顾。

2002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东北看望婆婆。婆婆七十高龄,生了9个孩子,带大了十几个孙子。

大年初一那天,我送给婆婆一万元钱。她哭了,拉着我的手说:“我对不住你呀!”

我诧异地问:“您怎么这么讲?”

婆婆说:“你的孩子我没给你带。”我感动极了,“妈,儿子是您带大的就够了,带孙子是我的责任呀!”

我的儿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用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给家境困难的四姑家的小弟弟买了新书包、新文具。

临行前,我们还又买彩电送给婆婆。

回到北京后,老人打来电话说:“儿子好不如媳妇好,邻居都说,你怎么摊上这么好个儿媳妇呀!”

我很感动。老人总是要求人很少,给予人很多。

面对老人,我们要心存感激,牢牢记住四个关键词:牵挂、体贴、尊重、善待。

对老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常存良知。老人幸福了,家庭就和睦了,社会就和谐,你就快乐了。

面对单亲——需要坚强更需要快乐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真多,他们的烦恼也真多。

一次,我应邀去北京一所小学校和孩子们“面对面”,小礼堂里坐满了中高年级的同学,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向我倾诉烦恼,许多同学说着说着就伤心地哭了,其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父母离婚前,天天吵,我劝他们别吵了,他们说‘不用你管!’慢慢地我变得冷漠了,他们吵架我也不闻不问。现在,他们分开了,而我也习惯了淡漠的生活。”

“我是单亲,我跟了我爸,可是他天天喝酒,有时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就睡,叫也叫不醒,醒了就骂我,我伤心极了!知心姐姐,您说我该怎么办呀?”

“我爸出了车祸,去世了,我妈天天哭,我也跟着哭,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多数都不快乐。

我心疼这些孩子,我更想对你们说:

单亲,不是你的错,但怎样面对单亲却是你的事。那么,怎样从单亲痛苦中走出,寻找快乐呢?

这天,我看到两位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学生写的文章,感觉为相同境遇的同学找到了答案。

安徽临泉县阜临中学初一的李瑞莹同学父母离婚了,她在信中说: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对面的音像店传出这十分熟悉的歌。我快乐吗?我本来不快乐,但是爸爸有了幸福的家庭,他很快乐;妈妈也有了幸福的家庭,她也很快乐;所以我也很快乐。我把他们的快乐当作我的快乐,因此我真的很快乐,很幸福!

“喝交杯酒……唱歌,唱歌……新郎和新娘唱情歌,哈哈……”今天很热闹,大伙儿都特别高兴,我也高兴,因为爸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伴侣,他们结婚了。

妈妈刚走的时候,爸爸有好长一段时间都特别颓废,下班回家就在黑漆漆的房间里抽烟,抽了好多好多。我知道爸爸是痛苦的,悲伤的,因为他太爱妈妈了。他在我面前极力地掩饰,可是他不知道他炒的青菜是生的,糖醋排骨的糖放成了盐,锅上煮着的牛奶是上个月的……我也从来不计较,因为怕爸爸发火,怕他精神崩溃,怕他因为我而更加痛苦……

一个大男人带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能行吗?可是我们熬过来了。虽然这种生活使我性格孤僻,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不和任何人来往的“怪物”,大家欺负我,嘲笑我。我从来不把这些事告诉爸爸,因为我已经习惯孤独了,我不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我只要有爸爸就够了。后来爸爸变了,他的话多了,精神也好起来,我知道爸爸找到了她——我的继母。她对爸爸特别好,嘘寒问暖,对爸爸的关怀总是细心周到。可是她不喜欢我,她觉得我比不上她美丽的女儿,是的,我真的比不上总是开朗快乐的姐姐。

我静静地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因为我要让爸爸快乐幸福,这样我才会快乐幸福。我不想让爸爸为难,更不想成为爸爸的精神包袱。

我已经不需要妈妈照顾,因为我已长大,我懂得怎样照顾自己,何况妈妈还有一个小我5岁多的儿子。他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嘴特别甜,每个人都对他疼爱有加,他身体不好,老爱感冒,妈妈极尽温柔地喂他吃药,喝水,晚上还给他洗澡,睡觉时还会给他把被子盖好,最后看着熟睡的他微笑。这时我会有一点点嫉妒,因为我没有被妈妈如此疼爱过,但是我马上会让自己快乐起来,我想,如果我幼年时妈妈没有离开爸爸,她也会像照顾弟弟一样地照顾我。所以我在想像的快乐中体会这种幸福。

妈妈的丈夫很爱她,对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对我也不坏,虽然不是亲生女,但是他爱妈妈,所以也喜欢孤僻、古怪的我。我渐渐融入了这个本不属于我的家庭,我快乐了,也许这次是真的快乐了。

我把爸爸的快乐当成我的快乐,把妈妈对弟弟的照顾当成对我的照顾。不只这些,所有人的快乐都是我的快乐,妈妈、叔叔、爸爸、还有我孤独的快乐。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玫瑰都开了……”哼着歌,我继续向前走,继续我的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李瑞莹同学多懂事,多通情达理,多豁达坚强。

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的确是不幸的,但如果能像瑞莹那样心里装着别人,像她自己说的“我把爸爸的快乐当成我的快乐,把妈妈对弟弟的照顾当成对我的照顾”“所有人的快乐都是我的快乐,”“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快乐就是这样奇妙,付出的多得到的才多。

最近看到一本书《水知道是什么》,书中介绍了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水是有生命的。如果你能使水快乐,在杯子上贴上“美丽”二字,送去冷冻,那么当水结成冰花时,奉献给你的就是一幅美丽的图形;相反,如果你使水不快乐,在杯上贴上“混蛋”两字,送去冷冻,那么当水结成冰花时,奉献给你的将是一幅丑陋的图形。

面对单亲,有个自称“灰姑娘”的女孩创造了奇迹。亲妈去世后,她竟然给自己找了个后妈。

说起来,我应该算作现代版的灰姑娘了。呵呵,不好意思,和灰姑娘不同的是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遇到白马王子——我还不到年龄呢!这么跟大家说吧,你们看我现在很开朗、很乐观,是一个阳光美眉。其实以前的我可完全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妈妈。我是一个亲妈去世、亲爸超忙、没有人管、无法无天的疯丫头。

老爸整天忙着工作,他和我的交流都是从询问成绩开始,以拳头落下收场。我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确切地说不尽他意。其实我在班里也是前十名,还是学习委员。每次我被老爸教训,我就有不想活了的念头,真想让妈妈把我也带走算了。心里的怨恨只好发泄在我的东西上:维尼熊的肚子变成拳击沙袋、书本满天飞,还要加上震天动地的大哭——当然是在老爸不在的时候。

升了初中,我还是那个老样子:和人打架,到处疯玩,像个野丫头。不过,学习尽量保持靠前——这是我惟一可以安慰妈妈在天之灵的事情,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