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孩子向前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京的眼里闪烁着光彩,当他听到“跳级”两个字时,激动得跳起来。
“我跳级!我跳级!”他高兴地做着迈步的样子,嘴里念叨着。
看到王京生气勃勃的样子,我又说:“咱们利用早晚的时间,白天你和小伙伴去玩,傍晚也可以看动画片,怎么样?”
“一言为定。”他伸出食指,歪着头,信任而顽皮地朝我一笑。
我故意这么说,是要让他知道爸爸是能为他着想的。虽然这样做要比别的孩子付出更多汗水,但是他还是感激我的通情达理,感激我没有剥夺他的动画片时间。而且他也知道,要想保证看动画片,就必须利用早晚时间,使劲学,使劲记,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才行。
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保护他的好奇心,也是我们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志向的人,就犹如没有发动机的车,只有靠人拉着走,最终是走不远的。而孩子的志向是否远大,与家长的眼光和胸怀直接相关。
正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在别人面前都将像星星一样光亮而圣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孩子的立志工作,即使培养工作再艰难,也可用崇高的理想,庄严的使命来鼓舞教育子孙,鼓舞教育自己。”
“王京最聪明了,来看看你的功夫。”说完我把两本书递给了王京,一本是语文,一本是算术。
我故意用上了“聪明”和“功夫”两个词。
适逢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首播,剧中鲜活的形象深深地影响着他,他崇拜一休,那个天真又不失睿智的小和尚。当他听说一休在日本历史上确有其人时,高兴地学着一休正襟危坐的样子,说:“我就是一休。”他把一休当做了自己的偶像。
跳级意味着在一个月的寒假里学完四本书,即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的算术、语文。
“咱们先做个计划吧?”看着跃跃欲试的王京,我说:“首先学语文,把两本书先学完,然后再学数学。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完了字、词、意,做应用题就更方便。两本语文,我看过了,包括归类、识字和阅读课文之类的共80多篇课文,必须在半个月时间内学完。就是说每天早、晚要保证学完5篇课文,包括生字、组词、造句的掌握,多音字、形近字及对课文的理解。春节前后留几晚不学习,剩下的时间留给数学。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说完我征求王京的意见。
他迫不及待地捧起书,很自信地说:“行!”
“1、《春天》,爸,今晚学3课,明天早晨学两课,行不行?”他一边念课文,一边问我。
“行!”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的字先问我,不懂的词和句子也问我。哪怕有一点不懂的地方也要弄明白呀!”我忍不住把已经叮嘱了无数遍的话再叮嘱一遍。
“2、《花园果园》。‘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春天,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他小声地读着。
“都认识?”我故作惊讶和佩服地问。
“上边有拼音。”他头也不抬地继续读:“‘泉水、小溪……’”
“注意呀,王京!课后生字表中没有的,只要是你没学过的字,也在我考你的生字范围之内哟。”望着他一丝不苟的样子,我还是插了一句。
“白捡!”(容易轻松的意思)这是他面对问题时最常说的含有自信意思的方言。
“三篇课文都读完了。我现在看生字。”他趴在被窝里,做了两个挥拳往前击打的动作。
“‘冰雪融化……’”嘴里小声地读着,眼睛紧盯着书面,右手食指在褥子上写着每一个需要记住的字。见状我悄悄地送过纸和笔。“不用。”他随手把这些放在了一边,眼都没眨一下。
“你考吧!”他合上书看了我一眼,傲气十足。
“记住了?”
“记住了!”
“‘春’,春天的春,春风的春,春风吹来了。”
“‘冰’,冰冷的冰,结冰的冰。冰雪天我们去捉鸟。”我念着,尽可能多地念出他能理解的词语,最后顺便组成句子。这样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词语、句子在他头脑中的印象,增加他以后学习的能力。
“‘融化’,冰雪融化的融,暖融融的融。春天冰雪融化。太阳出来了,积雪融化了。”我继续念。因为一口气念得太多,他一时不知所措。
“不会写的不要紧,仔细想一想。”我看他犹豫的样子,赶忙说。
他坐了起来,学着一休遇到困难时的样子和语气说:“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儿。”不一会儿,他恍然大悟的样子,大叫一声:“想起来了!”又飞快地落笔。
见他写得全对,我故作惊喜:“这么快,真厉害!豹的速度呀!”又招呼妻子:“快看,快看他都会了!”
看见妈妈过来,他猛地拿开捂在刚写的字儿上的小手:“看!”向妈妈炫耀他那因为写得快而歪歪扭扭的潦草字。
“厉害呀!”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夸奖着。
“真够快的,快看表!只用了30分钟就全会写了。”
“我的功夫厉害吧!”他骄傲地看着爸爸、妈妈。从被窝里爬到熟睡的弟弟面前,骄傲地说:“哥厉害吧!”
“光会写字不行,还要领会课文。来,我给你讲讲课文中每句的意思。”我翻开课本。
“不用讲了!”他钻进了我的被窝:“这三课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那你说说。”我考他。
“春天到了,天暖了,树都发芽了,地里的小草绿了,咱们每年春天都到田野里去玩,是写春天的美景。
“《花园·果园》这课就写的北边湖畔那果园嘛,咱们不是经常去那儿么?《辛勤劳动》这课写每年春天,暖和了,妈妈种地。我还记得咱家以前用牛翻地,我还播过种呢!田里我还帮妈妈施过肥呢!都是说农民劳动的事。”听了王京的话,我若有所思地“噢”了一声。
第二天早晨,“王京!”我知道他睡醒了,轻声地叫着他挑逗性地说:“昨天学的都忘了吧?”
“没有忘。”他睁开了惺忪睡眼,来了精神。
“考考你。”我拿起了书,把纸笔放在他眼前说:“快些啊!”他麻利地拿起笔,望着我:“考吧。”
我一边提问,一边读着课文里的生字,还把生字串成有趣的句子。课文中许多王京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和小动物,在这样的讲解中变得活灵活现,让他听入了迷。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王京喜欢小动物,有了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句子对他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他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记忆也更牢固了,不仅学会了字,还学会了词语的搭配。就像做游戏或者讲有趣的故事一样,孩子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课文考完了,王京不仅没有累,甚至还要求多读些句子,他情愿多写。
游戏是孩子的天职,每个孩子在游戏或听故事时,都会目光敏锐,炯炯有神。这样的目光如果是在课堂上出现,孩子的学习不仅是愉快的,必然也是高效的。
11、在游戏中学习
学习不只是在书桌边死记硬背,如果为了学习而把孩子累得弯腰驼背,不仅是残酷的,而且也是低效的。一年四季,在田边村头,在海边林带,布满了我和儿子的足迹,吹柳笛、编柳帽、打菖蒲、逮蚂蚱、捉蜻蜓、追野兔、摸鸟蛋……我们在大自然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也学习着丰富的知识。这样的学习,不需要你去强迫,知识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学习本身就是快乐。
生长在海边,对大海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天文大潮和刮东北风搅起的海浪拍打着金色沙滩的声音,可以传到距海边5至6公里远的地方。我们所住的团林乡潮河村,离大海不远,这种声音听起来像是号角吹奏。
小王京从小喜欢大海。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们常常为之骄傲。有大海的陪伴,海边的人总是欢快的,大海给了我们许多幻想。到海边去我们总是步行,既是为了锻炼小王京的体力和耐力,也是为了要走直线,穿过一条充满诱惑的林带。
这条林带宽2公里,长几十公里,林带外面是金色的沙带,走在上面进一步退半步,绵延起伏,如果没有这几十年前栽种的树林,就仿佛走在了西北大漠上的感觉。我们边走边聊,在王京气喘吁吁的要求下,我给他讲着重复了几十遍的关于这黄金海岸的传说……
这林带四时景色迥异,给我们不同的诱惑。
冬天,只见光秃秃的刺槐,杨柳在寒风中晃荡,地上经霜的落叶早已枯萎,失去了鲜艳的光泽。斜坡上开败的黄花,只留下几根断茎,偶尔从脚下窜出一只野兔,飞快地逃走了。我们比赛谁先找到那只逃走的兔子。这时的小王京仔细地辨认踪迹,认真地分析每个小动物脚印:该是什么动物,往什么方向行进。当我们搜索到野兔藏身之地附近时,野兔又吓得跳出来跑得更远,王京一蹦三跳追着喊着:“我胜利了!”我们大声地笑着,单调的树林顿时变得喜气洋洋。
当春姑娘给大地披上一层绿纱时,那一株株挺拔的刺槐也悄悄地抽芽发叶了。昨天还是嫩黄的芽,一夜之间却神奇般舒展开来,那干裂灰黑的树皮,也似乎变得青润起来。在静静的林中,好像还能隐隐约约地听到那浓浓的汁液,在树干叶脉间来回涌动。风,柔柔地吹,枝悠悠地颤。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烂漫的春花,透着春的灵秀。在这一片鸟语花香中,我们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吹柳笛、编柳帽、打菖蒲、逮蚂蚱、捉蜻蜓,钻进苇丛去捉鸟,摸鸟蛋……我们的血液里像注射了兴奋剂,浑身迸发出一种振奋和力量。
走累了,王京会说:“今天又锻炼腿了。”
我们好不容易爬过最后一道沙山,大海就在眼前!
你瞧,金色的沙滩,静静地躺着,幽蓝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五光十色的贝壳。银色的海鸥自由地在天空飞翔。辽阔的远方,海是蓝的,天是蓝的,海和天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哪是海水,哪是蓝天。
在水里玩累了,就坐在沙滩上休息。这时海浪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嘻嘻哈哈地喧闹着向我们扑来,将我们推倒在沙滩上……
离岸不远的海水里一艘百年前因搁浅而沉没的日本商船在当地渔民口中已有了“火轮冈”的域名。站在岸边,小王京盯着那儿沉思了良久:“如果把它捞上来,”他先是一怔,然后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靥:“一百多年了,里边肯定有很大的鱼、虾、蟹,还有海草、海葵……如果捞上来,放在岸边的水里,同学们一定很愿意来这玩。”我们挽起裤管爬上去,从新修的一个窄窄的桥走上去。听着哗哗的海浪,沿着沙滩走着,后面留下了歪歪斜斜的两行脚印,也留下了迷离的幻想。
凭感觉放纵地玩,使得思想非常活跃,而且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次去海边,就像一次强力充电,回来后的王京变得更加精神抖擞了。
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游戏和娱乐中往往有很多知识,只要留心,处处都是课堂,时时都是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
“好了,自己看一下《跳伞》和《风筝》吧。看完我考你。”
已经学了好一会儿的王京,伸了个懒腰,又把书捧到了眼前,很投入地看了起来。
……
“试试,看能不能都写对。”我把生字生词穿插在一起读着:“燕子和蜻蜓来来往往,越飞越高,金鱼在蝴蝶背后笑着,送给他一个纸飞机……”
“爸爸,给我做个风筝。”他突然想起正是放风筝的时候,而且昨天天上就多了几只纸燕子和大蜻蜓。惹得他心里痒了好一阵。
“差点忘了。”说完他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就跑出去看风筝了。
听说王京要放风筝,爷爷拿来了稻田育秧用的竹条,修成了一根根竹篾。妈妈用白面和成了浆糊。全家人动手很快做成了一个八角形的风筝。因为形状像乾坤八卦,我们当地人管它叫“八卦”。虽然不太漂亮,但那神气还是令小王京十分高兴。
我们准备就绪,高高兴兴来到了村边。这时已经有人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有的举着风筝正要放。
“我来了!”王京高声喊着,跑到小伙伴中,转过身来催促着:“快,快点儿让咱们的风筝飞上天吧!”说完,他又跑回来拿起了我手里的线轴,飞快地往前跑。边跑边说:“爸,举起来”他不停地放线。等到他大喊一声:“放!”我手一松,我们的风筝飞上了天空。
风筝缓缓上升,和天空的“老鹰”、“燕子”、“蜈蚣”们比翼齐飞。
这时候,远处飞来了一群鹤,“啊!”!王京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它要和我们比赛了!”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摆动,洁白的仙鹤在蓝天上盘旋,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
这时王京又多了一个新问题:“你看,为什么这些‘仙鹤’老在一个固定的空中转着飞?”他好奇地问。
“问得好,我正要告诉你呢!”我爱怜地看了他一眼,微红的小鼻子稍稍隆起,显得即稚气,又逗人。
“小学自然课里就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了。”我边说边想着把他的兴趣如何带到书本里。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放风筝要在春天呢?”
“不会因为天气变暖了这么简单吧!”他眼珠一转,然后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等我回答。
“你知道有了风才能放风筝,而风的形成是气压差造成的。这个你知道吗?”
他边“嗯,嗯”边点着头。
“在咱们这除了春季风,秋、夏、冬的风基本上都是平行地面刮的,像咱们这海边的渔民,在很多年以前由于没有机器,每天驾着帆船出海,靠风的力量。傍晚刮到海里撒网,早晨再刮回岸边来。”
“为什么早晚刮相反风向的风?”王京打断了我的话,迷惑不解地望着我。
“你知道海水能贮存很多能量,昼夜温差很小。白天太阳烘烤着大地,地面很快升温,岸边热的空气就要往温度较低的海面流动。经过了一个晚上,大地很快降温,此时海面的温度略高于陆地,风就吹向岸边,这种风叫海岸风,是咱们这儿独有的。”
“让我想想。”他打断我的话,两眼顾盼生辉,透着机敏和灵气。
“知道了。”他看着我,显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春天,冰雪融化,太阳使地面温度升高,就是说比天空的空气温度高。地面上的热空气往上升,风筝就会飞得更高,这个时候的风是斜着往前方的天上刮了?”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丹顶鹤盘旋那块儿,地面热空气多呀!在那里它可以不费力气地玩,它真聪明!”他仰着头看着天上盘旋的鹤群,脸上现出敬佩的表情。
“对了,可小王京比它更聪明呢!你已经知道了仙鹤的秘密。”我用赞许的口气夸他:“走吧,咱们把风筝放到仙鹤那块儿,既飞得高又好玩。”他拉着我要转移阵地。
“别去了,”我看了看表说:“一会儿它就要换地方了。”
“为什么?”他张着小嘴,好奇地问。
“田野里土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小河里的冰还没融化呢!它们贮存和散发的热量也不一样,所以总有升力大的地方,现在已快12点了,咱们也该吃午饭了。仙鹤马上就要飞到村子上空了。”看着他那好奇的眼睛一直转个不停,我告诉他:“咱们村几百户人家,同时做饭,每家都是一个热源。”王京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我的分析。“但它不是玩,吃饱了以后,为了节省体力,飞上天空。需要找到一个上升的气流,然后借气流的升力一点一点盘旋上升,这种过程是为了在空中找到一个适宜飞行的高度条件,是为最省力气的远距离飞行作准备。”
“爸,高度条件是什么意思?”
“也许在某一个高度,有它要找的条件,比如风速、风向等。”
“真聪明!爸,鸟类中是不是仙鹤最聪明?”
我们一问一答地往家走着,说话间仙鹤已经飞到了村子上空,优雅地盘旋着,仿佛在迎接我们归来。
尽管现在的课堂已“游戏化”许多,但离孩子心目中的“游戏王国”还差得远。作为家长,除了尽量抽时间陪孩子“游戏”以外,可能还应该仔细想想:我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是否会把一个“非游戏王国”想象成“游戏王国”呢?如果不会,您愿意教会他吗?如果愿意教,您用什么方法?
——莫沫
12、一切以孩子为本
“如果说《植物妈妈有办法》,爸爸更有办法,蒲公英的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我则给你准备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读物,只要你照我说的办………”儿子点着头,眼眸里满是清纯与信任。此时,我对自己的方法已经充满了信心,这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如果说这种方法对施教者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那就是耐心和付出,一切以孩子为本。
“你能赤手捉一只苍蝇吗?”我用手摸着王京的头。
“不能。”他眨着眼睛。
“怪了,难道苍蝇比人还聪明?”他把手放在头上想了想;“难道苍蝇的反应比人还快?”
“你看没看过电视里用竹筷夹苍蝇的?这就是速度!苍蝇比一般的人反应快,但是经过训练的人就可以赤手抓住它。你看武林高手,敌人要是发来暗器,他一伸手就接住了,为什么?”
他听懂了我的弦外之音,忙说:“爸,你考吧,我用豹的速度写。”
“乌鸦从瓶子旁边衔起了石子……”
“爸爸,这是阅读课,生字多。”他碰到了不会写的字为自己找借口。
“几千个常用的汉字,早晚都要学,早学完,早省事。”
他眨了眨眼睛,打了个呵欠,好像说:“我困了。”
“睡觉,今天就学到这儿。”我看到他确实累了,鸣金收兵。
“爸爸,讲故事。”他要求着。他知道自从上了一年级,爸爸的故事多了,尤其是在每天学几篇课文的日子。
“就讲一个。”我说。
“一个也行呀!”他无奈地同意了。
“乌鸦喝水的课文讲的是乌鸦解决喝水的问题。它是怎么解决的呢?是让水面升高。叼进石子,水面升高了,它就能喝到水了。”
“乌鸦真聪明。”王京为乌鸦的睿智眼睛一亮。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引领他渐入广阔的联想思维世界。
“它确实聪明。但是它也有缺点。它周身是黑色的,但它害怕黑夜,是个胆小鬼。”看他专注的样子,我借题发挥着。
“为什么说它是胆小鬼?”
“有一个‘月落乌啼’的成语,说了乌鸦的胆小。乌鸦看见太阳落山了,就找了一棵大树在上面过夜。借着月光看去,远处的黑影是不是老鹰呀?它害怕极了,怎么看不清呢?它心里开始不安起来。月亮渐渐落了下去,眼前一片漆黑。‘哎呀,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了?老鹰是不是抓我来了?它‘嘎嘎’地拼命叫着同伴。”我绘声绘色地编着。
精彩处他听得入了迷,边笑边问:“后来呢?”
“后来……”我略一停顿,思考了一下:“后来乌鸦吓得飞离了大树,飞呀飞。天这么黑,怎么也找不到落脚的树,它累极了,只好落到地上……”
“再后来呢?”他又追问。
“你说呢?”我抬起头来反问着。
“它更害怕了。因为地上有小猫、狐狸……”
“快睡吧!”妈妈发话了。
“真好玩,我再看一遍《乌鸦喝水》就睡觉”。说完又来了精神。
“也许是乌鸦的诱惑。”我和妻子悄悄地说。
“爸爸,你还是把我不会写的字贴在墙上吧。明天早晨我一定会写。”
就这样,王京的学习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刺激。不需要我逼迫,他自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甚至是幸福的,因为学习给了他成功的感觉。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成功,而这成功并不是轻易获得的,付出了汗水,成功才更加宝贵,更有价值。
我自己也渐渐地熟悉了王京的课本,书上的内容也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当他有点洋洋得意的时候,我会笑着说:“你可不要做《美丽的公鸡》哦!”我用课文替代了“骄傲”二字。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小猫钓鱼》替代了“三心二意”,《孔融让梨》替代了“礼让、无私”………
这样的替代即使是爸爸的斥责,也会变得亲切,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能活学活用。
“如果说《植物妈妈有办法》,爸爸更有办法,蒲公英的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我则给你准备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读物,只要你照我说的办………”儿子点着头,眼眸里满是清纯与信任。
此时,我对自己的方法已经充满了信心,这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如果说这种方法对施教者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那就是耐心和付出,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以孩子的个性和需要来设计。有了这样的出发点,何愁找不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又何愁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呢?
许多家长也为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拿他们的话说,也付出了大量的“爱”,也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甚至放在末尾,但却事与愿违,收获的不是王京似的优秀,而是孩子的抵抗和愤怒。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爱”没能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爱”的方式,就像高压电遇到绝缘体。
——莫沫
13、孩子的第一个榜样是父母
教育不需要严厉的呵斥。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都在记录着周围的一切。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安全的保障,是知识的来源,是他学习的榜样,父母的形象应该是最完美,最值得敬佩的。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随时留意着父母做人的态度。他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耳濡目染中就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每日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从不向王京伪装什么,而是让他在有意无意中看到我的“背影”,了解他真实的父亲。在生活上,我是一个能够吃苦的人,我希望这种吃苦的精神能够影响他。于是像得了肠胃炎用饥饿疗法,一个星期只喝水不进食,这样的事,也让他知道,和他探讨。生意场上,我有一种“拼命三郎”的作风,相信锲而不舍才能有所收获。在社交中,我从不跟嘴上吐脏字的人交往,我相信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如果相互尊重都没有了,交往也是很难真诚的。这些性格也在王京身上潜移默化。
“爸,规定每天学5课,是不是还可以多学些?”我知道王京在给自己的学习量加码。他喜欢压力,但他有另外一个目的。我开玩笑地说:“臭小子,跟我耍心眼儿,是不是想早点学完,好去玩。你骗不了我,生姜还是老的辣。”听了这话,他咧开嘴笑了,笑得那么甜。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消失,王京的爆竹还没有放完。夜幕刚刚降临,他在家就呆不住了,拉了我一溜烟儿向村外跑去。几个小伙伴跟在后面,又开始了玩火表演。现成的稻草把,点着了,抡起一只胳膊,按顺时针方向使劲儿地晃,划出一环环火圈。那金色的光环旋转着,飞舞着,如无数飞蝶落到地面。忽然,“轰”的一声,地上的野草烧起来了。那通红通红的火舌在跳跃,映红了一张张快乐的脸。
玩兴正酣的王京向我跑了过来,利索地从我手中拿过火把,抡起胳膊挥动起来。晃着晃着,他把手中的火把向上一抛,一溜火光冲天而起。
“嘭……啪”,“嘭……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爆竹也加入了这夜晚的盛会,地上的火,天上的烟花构成了小村节日里独特的夜景。
两本语文书比计划的提前学完。这预示着他向前迈出了第一步,这成功的一步,是一次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他信心更足了。
他拿了两本数学书扔在我面前,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骄傲地说:“白捡!小菜一碟!”
又是十多天的奋战,在玩乐中,在早晚的被窝里,王京学完了包括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在内的四本书。
开学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校长:“老校长,我想让王京跳级。去读二年级。”
“什么?”校长一愣,马上说:“不行!”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我一听,急了。如果王京读不成二年级,不要说我苦口婆心为王京设计的学习计划都付之东流,更担心的是,王京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随之湮灭,刚刚激发出的浓厚兴趣,也会因为回到教室,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而丧失。孩子会情绪低落,失去求知欲……
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也不容校长作解释,我绷着脸,急切地问:“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我少读一年更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国家呀!我这样做没有负面影响吧?学校也没有理由不允许跳级呀。”我一句比一句声高地说着。
老校长又犹豫了一会儿:“事情是这样的。我教了几十年书,在咱们这里我只听说过‘跳级’,还没有见到过一个。最主要的还是班主任老师都不愿意一个好学生走。跳级以后,如果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还会影响所在班级的平均分。高年级的老师也不愿意要他。我怀疑二十多天内学完其他孩子一年的课程,是不是能行。不过,如果成绩理想的话……”
我听着他的话有转机,连忙接过来:“您可以考考王京。至于一、二年级班主任我可以自己去做工作。”
“也只有这样了。”校长说完,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考试结果令校长惊讶,也令二年级老师高兴,跳级的事也就这样定下来了。王京乐得手舞足蹈,回到家里就急不可耐地冲向厨房:“妈妈,有什么好礼物?”
“你这个冒失鬼,跌跌撞撞干什么?”妈妈嗔怪地说。
“我明天就上二年级了。你不知道吧?”他高兴地说:“刚才你爸爸告诉我了。礼物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猜。”
“哈哈”我笑着把他拽到沙发上,又问:“你要什么礼物?”
“发音枪。”母子俩异口同声地大声说。
“谢谢妈妈。”他猛地扑过去:“快给我。”说完拉开架势,勾动了扳机:“嗒嗒嗒嗒。快投降,缴枪不杀。”他把爸爸当成了敌人。“我投降,我投降。”我一边说着,一边作出一副投降的姿势。
“噢,胜利了!胜利了!”小王京欢呼雀跃……
“一年级的课已读完,到了二年级肯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