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佛女孩刘亦婷-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业剿枰母髦肿柿稀⒊悄闶翟谑抢恋貌豢删纫裨蚩空庑┰凳档淖柿希话愣寄苋媚愕腜aPer成绩不至于太难看。
由于这里的工作,比任何一门具体科目的老师面临的问题都复杂,所以,这里的老师大都有多学科的丰富知识。不是通才,就应付不下来。
美国的中学生完成作业方式跟中国学生很不一样。中国学生一般是完成老师指定的练习题,题目就在课本上,一般都有标准答案,掌握在老师手里。美国学生的很多作业却经常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仅仅是出一个题目,或者指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剩下的事就该由学生自己去发挥了。学生不得不独立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由老师来打分。
有时,学生的结论跟老师不一样,但只要言之成理,也能得到高分。老师并不因为跟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排斥学生的结论。因此,美国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强。
这种训练方式,使美国的一些优秀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抓住问题的要害,刨根问底,往往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创见来。在这里之所以把范围限定为“优秀学生”,是因为美国跟中国一样,也有不少只爱玩乐不爱学习的懒学生。
关于美国优秀学生的独立研究精神,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特别的决议,表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生,因为他发现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宗错案,并促住这宗错案得到纠正。这名小学生就是在学历史课做家庭作业,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在此之前,历史资料一直认为,大战期间有一艘美国战舰的沉没,应该由该战舰的指挥官承担责任。为此,那位指挥官不仅受到了审判,而且被判有罪。但是这位小学生查阅资料却发现了疑点,他决定要把事实查清,于是花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契而不舍地广泛收集证据,还亲自找了许多见证人做调查,终于获得了可靠的证据,足以证明那位指挥官的无辜,当时的判决是一起冤案。美国国会经过调查,认可了这个小学生的结论,终于使那位蒙冤半个世纪,早已不在人世的指挥官恢复了名誉。
这个案例说明了,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确实使一些美国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研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因为美国学生做作业时对资料的要求既多又广,负责提供资料的图书馆也就工作特别忙。马修老师的图书馆成了圣安德鲁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如果说仅仅到此为止,那马修老师也许只能算一个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虽然勤勤恳恳,但却建树不多。可是,她没有满足于现状,除了把现有的各种图书资料充分利用起来之外,还建立了一个看得见、摸不着、内容丰富的“网络图书馆”。因特网不是她的发明,网上查阅资料也早已经是美国学生的家常便饭。但是圣安德鲁学校的网上图书馆,却链接了大量对全校师生有用的互联网站点,用起来非常方便。
我测览了一下圣安德鲁的网上图书馆链接的各种资料,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真令人眼花缭乱。
你想看最新的畅销书吗?鼠标轻轻一点,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美国畅销书的本周最新排行榜、名家点评和每本书的内容。如果你想看报纸,从《纽约时报》到《华盛顿邮报》,只要是你说的出名字的报纸都随你选,不仅能看当天的,还能看你说得出日期的任何一天的内容。读完之后,如果你需要把文章拿回家去参考,点击一下打印命令,打印机马上就可以把你所需要的文章“唰唰唰。。。”地吐出来,让你带走。你想考虑升大学的事吗?各种权威机构对大学最新的排行榜评定,和各大学的详细资料,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大学排行榜,形形色色提供奖学金的基金会,都尽在眼前。不少人明年读大学的学费,就要指望这些基金会帮忙呢!
在这里,可以查到任何一门功课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即便哪位老师想研究高深复杂的课题,也不必担心资料不足,因为屏幕上有一个按钮,链接着美国最大的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直接查阅国会图书馆的无比丰富的馆藏资料。如果学习学得困倦了,马修老师也有办法为你换换脑筋。找到《幽默故事》的按钮,就有一大堆笑话在等着你,保你捧着肚子笑个够。
甚至你老爸纳税时遇到了问题,这里也能找到答案。
纳税,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联邦政府和各州都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法律,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支不出现危机。交少了违法,会受到严惩,查封住宅,没收汽车,税务官员的铁面无情是出了名的。各种税法条款庞杂,名目繁多,让人大伤脑筋。如果家里有一个懂得纳税技巧的人,是很实惠的。在马修老师的网络图书馆上,有一个专门的按钮,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人纳税时容易犯的各种错误。好好看看,没准还能为老爸交税帮上点忙呢。
她的图书馆有时还能代替老师,教给你不少有用的东西、写论文是很多同学最重要的作业种类,写得吃力的人很多。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论文写作指导,而且还是由名家指点迷津。
我在圣安德鲁学校,曾经见过一位美国学生为“妇女权益”一课讨论所准备的提纲。看上去,就像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搜集的资料非常广泛,在层次分明的论点下逐次列出论据,其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课本的局限,读起来简直像大学生做出来的东西。这一方面显示了美国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看出英特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对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所起的良好推动作用。
我在圣安德鲁学陶艺
到了上艺术课的时候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实践课里,我应该选哪门课呢?
因为油画我毫无基础,雕塑我也一窍不通,想了想,看来我只有选最容易的艺术品种——玩泥巴来实践一下了。我想,做坛坛罐罐我也许还行。于是,我有幸去尝试了一下在圣安德鲁上陶艺课的滋味,感到趣味浓浓。
一团软软的粘土上了我的陶轮,它却根本不像在老练的美国同学的手里那么听话。它不肯变成我所希望的杯子、花瓶和我记忆中儿童连环画上的细颈阿拉伯水罐,而是像一条狡猾的软蛇,不停地扭来扭去,然后就瘫了下去,死了似的。看来不下点真工夫是休想驾驭它们的。好在我的目的只是在玩,积极性也就没有受太大的打击。
我发觉最听话的是我自己的手,于是我取了一团软泥,先用于捏成一个巴掌大的泥片,又取了一团泥搓成泥条,压成一条薄片,再粘到泥片的边沿上,成了一个像杯子一样、粗糙得近乎原始的器皿。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就这样有了雏形。我一点也没有亏待它,按部就班地给它上釉,送它进了窑炉。到出炉的时候,我忐忑不安地伸长了脖子盯着看——一哈,它居然满身披上了蓝中透黄的半透明彩釉,看起来已经有点像一回事了。不幸的是,我的粘接技术不过关,杯底被高温烧掉了。
第二次,我比较有经验了。我放弃了搞“立体艺术”的奢望,把我的艺术想象力集中于“平面艺术”上。我又捏了一块泥饼,把轮廓作成两颗心重迭在一起的样子,在大的一颗心上写上Mum(妈妈〕,又在小的那颗心上写上Me(我),这是我准备带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回国后,爸爸妈妈很喜欢我做的几件陶艺小“作品”,珍爱地用它们布置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窗台。
在短暂的陶艺术课上,我享受到了一种完全自由发挥的乐趣,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过程。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很不错的美术老师教过我们画国画。他循循善诱,一堂课的时间,就让我们学会了画牦牛。一笔泼墨下去,就有了牦牛毛茸茸的躯干,再蘸一点墨,又一笔下去,就有了牦牛弯弯的角。。。。一堂课下来,我变成了狂热的国画迷。回家后,意犹未尽,还兴致勃勃地为爸爸妈妈表演我刚刚热炒到手的画技,边画边解释:看,这是牛角,像不像?这是牛腿,这是。。。,爸爸妈妈边看边点头:“不错,不错,挺像那么回事的。”爸爸还特地请了一位重庆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毕业生,来看过我的“作品”。
可惜的是,当我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学习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每天晚上家庭作业通常都要做到10点多,将近11点。于是,我不得不忍痛割舍了我心爱的“画家”梦。我一直坚信,如果有机会让我跟着一位好老师学画画,我一定不是一个太蹩脚的学生。虽然最终我不会放弃今天所选择的方向,但是我同时也有机会成为一个过得去的业余“画家”,闲暇时用画笔绘出我对人生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羡慕国内那些现在小学、中学的学生们,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他们将会拥有比我当初更多的选择,更少的无奈。
兰登学校一一美国的私立男校
来到美国不久,我又参观了同样位于华盛顿郊区贝塞斯达镇的另一所美国学校—一私立的兰登学校。跟圣安德鲁一样,它也是一所为名牌大学输送学生的“预备学校”。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孙子,就在这所学校读书。
说不上兰登学校应该算中学还是小学,因为它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招生,课程一直开设到12年级毕业。12年级就相当于中国的高三。想来想去,对它来说,确实没有比“学校”二字更合适的名称了、这是一所专收男生的私立学校,全校只有640多名学生。
光听兰登学校的街道门牌,我差点儿没把它想象成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里面的那所“希望小学”了。因为它的地址听起来是那样的偏僻,是贝塞斯达镇的威尔森小巷。
可是实际上,兰登学校的地盘,却比已经够大的圣安德鲁学校还要大3到4倍。大约有20-30个标准足球场那样大。
该校建立已经有70多年历史,早年种植的许多树木都长成了茂密的参天大树,加上大片十分宽阔的草地一一由于面积大大,它们被叫做Meadow(牧场,草地),而不是Lawn(草坪),这使校园内的有些角落,看上去简直有点像森林和荒野。在它宽阔的校园中,茂密的树木掩映着9栋建筑物。包括一座运动中心,一栋学校办公楼,一栋低年级教学楼,一栋表演艺术中心,一栋专为绘画,雕塑等艺术课程教学用的楼房,一栋由学校行政机构和音乐教学合用的楼房,还有一栋由中年级和高年级合用的教学中心。不过,我对美国学校的大,已经开始习惯了。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校的“软件”上。
美国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少。而兰登学校由于师资充足,每个班的人数还要更少些,正常的人数是15人,还不到中国学校的三分之一。在高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一比十。兰登全校共有80多名老师,平均每位老师教八个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当然上课的效果就更容易提高。
和圣安德鲁学校一样,兰登学校也是把师资水平看作学校的命脉之一。该校30多位在高年级任课的老师当中,就有28位是硕士,另有两位老师还拥有博士头衔。高学历的老师,占整个高年级老师总数四分之三以上。这样强的师资力量来教中学生,当然游刃有余。
马里兰州是紧邻首都华盛顿。它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华盛顿的郊区。这样,许多在华盛顿工作的美国高收入阶层,包括不少达官贵人,都爱在马里兰州(和其他临近华盛顿的州)买房子住。他们的孩子,就成了那些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学生来源。
正因为如此,马里兰州靠近华盛顿的地区,就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马里兰州独立学校协会》,统一了招生政策和教学标准。兰登学校是这个协会里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员学校。
同样,美国全国的私立学校也有自己的组织——《全国独立学校协会》,兰登学校也是该协会的成员。兰登学校的校长,还是这个协会的理事呢。
此外,全球有一批著名的男子学校,成立了一个《国际男校协会》,兰登学校也是它的成员。兰登学校的校长也是该协会的理事。
不用说,兰登学校是一所相当好的美国学校。这使我对它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耶鲁的神学硕士
兰登学校的校长布莱德利,是兰登这艘航船上的“船长”。他从10年以前,就来到兰登执掌“帅印”,使这所名牌学校声誉愈隆。
布莱德利校长早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进入著名的耶鲁大学(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当年就毕业于这所大学的法学院)。两年以后,他取得耶鲁大学神学硕士学位,随即又进入锡拉丘兹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请一位神学硕士来担任校长,看起来似乎离教育较远,而离宗教较近。实际上,却反映了学校董事会对办学方针的一种决策——要把兰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牧师和神父这样的人,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被认为是品德最值得信赖的那一类人。
在布莱德利先生的领导下,兰登学校确实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为了把学生们培养成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兰登学校为学生们专门制定了一个《荣誉法规》。该“法规”规定:欺骗、偷盗、说谎、剽窃是四种不名誉的行为、如果哪个学生违犯了“荣誉法规”的规定,任何学生都有义务来制止他。发现的学生可以直接向学生委员会主席报告,学生委员会主席则有权向校长提出惩罚措施。
一旦受到纪律处分,对前途的影响可不小。在申请读大学的时候,没有任何一所像样的大学,愿意录取一个爱撒谎,手脚不干净,或是考试时候爱抄别人卷子的家伙。所以,违反“荣誉法规”的后果非常严重。兰登“荣誉法规”的存在,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男性更容易去学抽烟。然而尽管是一队男校,兰登学校却是一所禁止吸烟的学校。这一点,它做得比许多美国名牌大学都严格。
推开哈佛大学很多男生寝室的门,你经常会看到一幅烟气腾腾的画面,呛人的烟草味扑面而来。为了连轴熬夜应付繁重的学业,香烟成了许多哈佛男生的“常规武器”。
可是在兰登学校,就连老师吸烟,也都被禁止。老师应聘签合同之前,必须同意不在学校吸烟,才有资格受聘。学生申请入学,也必须要服从禁止吸烟的校规,才有资格成为兰登的学生。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校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治校方针。
甚至体育,也被兰登用来做慈善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心。
前不久,兰登的学校曾经举办过一次特殊的篮球邀请赛,邀请了周围的一些名牌学校参加。美国人的习惯,是孩子参加比赛,父母大都会出席观看,呐喊助阵。对兰登这样的私立学校来说,学生家长大部分属于高收入阶层,要想搞慈善募捐,他们是最佳对象。这次篮球比赛的目的,是为一个名叫“微笑手术”的慈善事业募捐。
美国有一个非营利的慈善医疗组织“微笑手术”(Operationsmile),全部由外科方面的志愿医护人员组成,基地设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从1982年以来,他们为美国及全世界16个国家的45000多名面部有缺陷或伤残的贫困儿童免费动手术,使孩子们的脸上重现微笑。像修补兔唇这样的手术,平均每动一次,大约需要750美元的经费到目前为止,已经花掉了数千万美元。这笔巨款全部来于慈善捐款。
为了这次募捐能成功,兰登的学生们动了很多脑筋,又是篮球比赛,又是抽奖活动、还有文艺演出,想方设法去“掏”父母的钱包,为“微笑手术”募到更多的经费。对这种既能造福社会,有能培养爱心的善举,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大都乐于参加。
我还看到,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仍然还有兰登的学生在呼吁,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道德要求,使学生们变得更完美。
从兰登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兰登学校董事会选择布莱德利先生当校长,确实是很有眼光的。
布莱德利先生不光是出色的校长,也是一位有声望的教育家。马里兰州作为与首都比邻的州,拥有一批办得很棒的名牌私立学校,它们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组织,叫做“马里兰州独立学校联合会”。布莱德利先生被选为该联合会的主席,而且连任两届。同时,他还是国际男子学校联盟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兰登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先尝后买一一圣安德鲁和兰登的招生技巧
每年,在兰登学校和圣安德鲁学校,差不多每个年级都有可能招收新生。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喜欢搬家,在一个地方住三、五年以后,就可能会带着孩子搬走,同时也会有新的住户搬来。另一方面,是美国择校的自由度大。只要是美国公民或“绿卡”居民的孩子,都有权享受到当地公立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如果想到私立学校读书,只要合乎该校的要求,那就更是会受到校方的欢迎。因为私立学校都是自负盈亏,高额的学费是学校最大的经费来源。
生源是否充足,关系到私立学校的生存,生源是否合格,关系到私立学校的发展。在这个生死攸关的重要环节,圣安德鲁和兰登采用了一套成熟的招生办法,那就是——“双向选择,当面了解,推荐,允许试读”等等。
为了录取到理想的学生录取,兰登学校为考生设置了四道“关卡”:除了考试和填写各种申请表格外,起码还要过:
首先,要呈报原来就读的学校的成绩单和Report(报告)。成绩单不难理解,但“学校报告”就稍有点费解,因为中国的学校从来没搞过。那上面除了各科成绩之外,一般还有两项大的表格由学校填写——其一是该名学生的素质表现情况,详细列出了学校认为重要的各项素质,比如领导能力,学业潜力、责任感等等,并分成4至5个档次,由老师填写。其二是该生与其他同班同学相比较的结果。既有单项比较,比如学业能力等等,又有综合状况的总评,由老师填写后,亲笔签字,才算生效。
这样的“报告”,涵盖了老师对学生长期的观察结果,加上美国老师普遍不徇私情的职业习惯,让兰登学校对考生的考察,确实能做到比较真实、全面、深入。这使报考的孩子们在招生官员面前,就像一条条置身于玻璃鱼缸里的小鱼儿,片片鳞甲和条条斑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再就是考试。三、四年级的学生入学前,必须通过兰登学校自己出题的入学考试。从五年级住上,入学考试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在华盛顿,有一批高质量、非公立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一般都是校风好,教学水平高的,被称为“独立学校”。兰登学校和圣安德鲁学校都是《独立学校协会》的成员,招生时都要通过由独立学校协会统一出题的入学考试,考试的结果对该协会的所有成员学校都有效。
考试通过后,就是面谈。单独面谈,是美国的各种学校——一从小学到大学术科、研究生,招生时普遍采用的方法、面谈老师都富有经验,有一套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方法,他们依据的的标准有主要四条:一看是否学业能力出色、二看是否对知识富有好奇心、三看是否有良好的动机、四看是否有社会责任感。这些标准,涵盖了学生的学业、品德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光有利于选到合格的学生,它们还对未来的考生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单纯的分数,不大被看重。全面发展的孩子,或是有突出天赋的孩子最受欢迎。
还有就是要来学生提交原校老师的推荐信,全面介绍该生的优、缺点和发展潜力,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之所以这样看重老师的推荐信,是因为美国的老师一般都对推荐信很认真,可信度比较高。根据美国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牧师、教师、警察等在广大美国人心目中的可信度都排在最靠前的名次,而政客、经纪人,推销员等等,却要靠后得多。
圣安德鲁学校的招生与兰登学校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报考的学生还要交一篇自己觉得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还要参加一场名为“中学录取考试”的笔试(缩写为SSAT)。考得不好,就不能入学。
凭心而论,这样的招生方式,确实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的考察深入、全面。
不光是学校挑学生,学生和家长照样也可以挑学校。兰登和圣安德鲁都允许新生在入学前到校“试读”。有的家长在几所水平不相上下的学校面前难以做决定,就干脆让孩子来上几天课,看看孩子是否喜欢这里的课程设置和老师同学。这些孩子可以像其他正式的学生一样坐进课堂,去听讲、去提问、去讨论、去操作各种设备,学习各种感兴趣的课程。双方都彼此满意了,再办入学手续。
每年招生的时间跨度都很长,也是这两所学校招生与中国不同之处。中国最受重视的高考,也只是在6月份填志愿,7月份进考场,8月底就可以入学了。但圣安德鲁和兰登的招生,都是在入学之前一年就开始了。那些打算今年的9月入学的人家,从去年的9月份就可以开始报名并安排面谈了。申请的截止日期是2月1日,到3月中旬正式通知录取与否。然后还要等上整整半年,孩子才能坐进课堂。这是因为,“双向选择”的招生方式使家长和学校都享有较大的自由度,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协调双方的变动。这方面,美国的好多中小学都是以大学为蓝本来定制度的。
手续虽然比中国麻烦,但学校的服务却很周到。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
兰登学校虽然不是教会学校,但是像其他有钱的私立学校一样,有一笔特别的经费,用于帮助家庭财力不足,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读书。这笔经费在兰登学校,近几年大约是每年100万美元。如果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额学费补助,可以让全校大约10%的学生受益。实际上,有些困难家庭还能支付一部分学费,这样,能受到资助的学生就更多了。这也是兰登学校能够吸引一批好学生的“秘密武器”之一。
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
美国中学有一门中国中学没有开设的艺术课,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值得借鉴的。
圣安德鲁学校的艺术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艺术史是必修课,历时一个学年。学生不仅在书本上、在课堂上学,而且经常欣赏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实实在在看到艺术家留给后世的种种珍品,来开拓自己的眼界。
这个阶段,以了解、欣赏为主。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阶段激发起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们将来并不一定会做艺术家,但他们参与艺术活动和欣赏(购买)艺术作品的兴趣,却往往会持续终身。
在美国人眼里,艺术发展史主要指的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东方艺术只能算是一个不重要的陪衬。这样的眼光当然过于偏狭。但兰登学校讲艺术史的方式却比较可取。课程从原始人的岩洞画讲起,详细追溯西方艺术发展的每一步脚印。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不光讲作品,还要讲时代的变迁怎样推动社会审美潮流的变化。
老师生动的讲解,从史前时期起,到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和艺术,又到中世纪凝滞的长河中偶尔闪亮的浪花、接着又是文艺复兴时期耀眼的群星。。。跨越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多姿多彩的当代艺术。几乎每一堂课,都配有不少制作精美的幻灯片。随着老师有趣的讲解,当介绍到某个艺术流派、或某位著名艺术家的时候,一拉上窗帘,“啪”地一声打开幻灯机,这位艺术家代表作的大幅彩色照片就出现在幕布上。这样的课,听起来让人一点儿也不觉得空洞单调。
对那些希望发展艺术爱好的学生,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更高一级的艺术选修课,每个星期上五次课。在半个学期时间里,学生们能够挣到15个学分。使他们能够参加难度更高的AP(AdvandedPlacement)课程,并且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这一点对他们日后升入大学非常有利,不仅更容易被名牌大学录取,而且有些课程还可以在大学免修取得学分。
选修阶段,以亲自动手为主、喜欢雕塑就去搞雕塑,喜欢摄影的就去拍照片。。。各取所需,自得其乐。学油画的,一堂课下来,忙得浑身油彩斑驳,也满不在乎。学陶艺的,一身泥点,在窑炉前烤得满头大汗,照样乐此不疲。如果搞一段时间搞腻了,还可以对老师提出调换课程。老师们总是欣然答应,绝不勉强。在这里,绝不会有什么“一次选择定终生”的事发生。
而且,尽管每门艺术实践课都是那样专业化,可是没有一门课对学生提出了必须达到的“硬指标”。这是一种毫无压力的学习方式,进取心和激发起来的潜能才是最大的推动力。
兰登学校的戏剧课程也值得一提。他们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学校演出活动那样,临时拼凑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或者一个片断,作为一种业余的娱乐,活跃一下校园的气氛。然后就解甲归田,重新淹没到课本和习题的汪洋大海中去。
兰登学校是把戏剧课设为正式的课程。学生一个星期只上三次课,一个学年下来就能挣到15个学分。学生们在戏剧课上能够学到许多非常专业的表演技巧。校方认为,学生们从戏剧课中更大的收获,是学到表现自己的方法。这些对他们将来展示自己,抓住机遇,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将会有莫大的帮助。据说,罗纳德·里根之所以能当选美国总统,就跟他多年电影演员生涯积累的自我表现经验大有关系。这使他在全国选民面前,举手投足,都能分寸得当,赢得了众多选民的好感,最终赢得了足够的选票。
听了这样的解释,只怕人人都想去上戏剧课了。素质培养与兴趣紧密结合
兰登的董事会为艺术课规定了五个教学目的:
第一,使学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二,鼓励学生通过所掌握的专业,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第三,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教会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他们眼中的视觉世界。第五,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目的,都集中在一个最终的目标上: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充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