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谦虚,这叫做秀。此个政治秀,自刘邦开国以来,已成传统。刘邦之后,将此传统演得最为成功的,恐怕就是刘恒了。
当年,吕雉势力倒台,陈平和周勃商议选皇帝,最后敲定了代王刘恒。然而当长安旨意发到代地时,刘恒非但不兴奋,反像要被人家推出去踩地雷似,弄得全家都神经紧张,战战兢兢,坐立不安。
于是,他先是辞让。辞行没通过,又只好开会讨论,会议上辩论激烈,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最后,只好派人去长安探虚实,弄清情况,然后才慢吞吞地前行。
到了长安后,刘恒低姿态出场,一秀再秀。最后,终于坐稳屁股,天下在手,任其拿捏。当然,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刘恒之所以成功,跟他成长经历无不莫大关系。
刘恒早年经历过很多苦,经历过吕雉时代的政治风波,无论是心智还是心理,都过早成熟。这是其一;刘恒打小就被老妈子薄太后严加管教,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终成大器。这是其二。
反观刘贺,要家教没家教,要磨练,没磨练,简直就是一有头无脑的小混混。他这样手无寸铁地要去出去闯荡江湖,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以上这翻道理,昌邑王国中尉王吉是知道的。所以,在刘贺动身之前,他还特别写了一封书,告诉刘贺到长安后,必须注意两件事:第一,就是谦虚,谦虚再谦虚;第二,听霍光大将军的话,做个乖孩子。不乖的话,可能连糖都没得吃了。
当时,刘贺看了王吉的奏书,一笑置之。他将王吉奏书一丢,拍拍手就走人了。
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刘贺人还没到长安,就在路上耍起了皇帝的威风。来到济阳(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十固阳镇),他叫地方政府给他供献特产。此特产一是长鸣鸡,据说很珍贵;到了地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命奴隶主管给他弄美女,以解旅途寂寞。
这实在太不像话了。刘贺也知道不像话,所以把美女偷偷地藏在车上。没想到,到了湖县(河南省灵宝县西),就被中央迎驾的使节发现了。
于是,使节找来昌邑王国国相训话。国相很委屈,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又只好找到郎中令龚遂。龚遂一听,两话不说,直奔刘贺处,质问到处有没有这回事。
刘贺理不直,气很却壮。他说:“别把我想得那么坏,根本就没那回事。”
龚遂说道:“没那回事,为什么车上会有人偷藏美女?”
刘贺说:“我不知道,反正这事不是我干的。”
刘贺是个什么角色,龚遂是知道的。然而他知道,话说到这份上,算是够了。因为他来找刘贺质问,不是要算帐,而是要替对方找个替罪羊的。
于是乎,龚遂又对刘贺说:“既然你不知道这事,那肯定是奴隶主管干的好事了。这等破坏礼教的事,大王您准备怎么处理?”
刘贺一时无语。最后,刘贺很无奈地听从龚遂建议,将奴隶主管杀了。
龚遂以为,通过这次血的教训,刘贺应该学乖点了。如果这样,那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必让他太过操心了。事实上,龚遂太过乐观了。让他哭不及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呢。
路上干那些荒唐事就算了,还有一笔更荒谬的帐还没算呢。刘贺这一路去长安,基本上是一路飞奔的。见过猴急的,但没见过如此急猴的。仅从昌邑王国出发,抵达定陶这一段距离,一百三十五里,一路都是刘贺一行人跑死的马。按此计算,刘贺要到长安,到底要跑死多少马?我想,这个数据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必须向刘贺学习的。他长途奔波,马死无数,他竟然还能保持高昂的跑路精神,最后,胜利抵达霸上。
长安派来的大鸿胪已经在此等侯。大鸿胪见到刘贺,叫他换乘皇帝御用车队。刘贺一点也不谦虚,坐上去就走了。在车里陪座的是郎中令龚遂,车队即将到长安东都门时,龚遂告诉刘贺:长安到了,赶快放声痛哭!
龚遂为什么叫刘贺哭?别忘了,刘贺此趟来,不能只记得是为当皇帝而来的,他在登基之前,还必须做一件事——奔丧。如果刘弗陵不崩,哪来刘贺当皇帝的大好机会?所以,刘贺必须感谢刘弗陵,祝人家天堂道上一路顺风,长命百岁。
我认为,哭泣是一件技术活,亦是一项艺术活。哭得好,钱财滚滚,江山易得。哭得不好,别说江山,估计连老命都保不住。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优秀的政客,已经练就一身哭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需要,他都能哭得排山倒海,长江沸腾,似乎哭不惊天动地死不休。
然而,刘贺却真诚地告诉龚遂,你别叫我哭,我根本就哭不出来。
刘贺这话搞得龚遂哭笑不得。连秀都不会做,这皇帝他能做当多久呢?真是个未知数啊。龚遂也没法,对刘贺说,现在哭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先酝酿酝酿一下感情,等会到了内城,你就得哭了。
刘贺点点头。于是乎,刘贺车一到城内,龚遂又提醒刘贺说,进城了,该哭了。
这时,刘贺两只眼睛明亮如灯,他告诉龚遂:感情还没酝酿好,等到了未央宫再哭吧。
龚遂真是郁闷极了。他看着刘贺,犹如看着一个从石头蹦出来的猴子。这个猴子,仿佛不知人间世故,更谈不上什么政治伎俩。凭他这一身泼猴脾气,不知长安城是否会有好日子过呢。
龚遂问刘贺:你能保证到未央宫前哭出声来吗?
刘贺:应该没问题吧。
龚遂:你不要跟我说应该,而是保证你一到未央宫,眼泪必须哗啦啦地流出来。
刘贺:此话怎讲?
龚遂:很简单,你到未央宫如果还不会哭,你就别想在长安里混了。我现在就告诉你基本程序,可记住了。我们昌邑王国的丧帐,设在未央宫门外御用大道北面,丧帐前有一条南北小路。你一到小路,立即下车步行,面向西边,伏拜在地,然后痛哭流涕。哭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可以止哭。
龚遂的话,吓到了刘贺。刘贺一听,坚定地说道:请放心,这个小事,我还是能办得到的。
果然,刘贺一到刘弗陵的灵堂,哭得死去活来。灵堂外面,龚遂一听到刘贺的鬼哭狼嚎之声,那颗悬得快要断气的心,终于松下来了。
六月一日,刘贺接受皇帝玉玺,顺利登基。
在汉朝历史上,皇帝混好混坏,基本上可以将时间作为计算单位。上一等的,可用十年为计算单位;次一等的,以年为单位计算;再次一等的,以月来计算;最次一等的,以日来计算。
按以上方式排行,倒数第一的名次,非刘贺莫属了。历史是残酷的,也是爱开玩笑的。刘贺可能想破脑袋都没料到,人家当皇帝是顺着数日子的,他却是倒着数的。六月一日这天,开始了他的倒计时皇帝生涯。
所谓,新人上任三把火。这个道理,刘贺还是懂的。于是乎,他一上台,就干了三件让霍光郁闷万分,却让龚遂心急如焚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刘贺大张旗鼓地一批批地提拔官员。刘贺提拔高干,有两大原则。凡是跟他玩得好的,一律升官;凡是昌邑王国出来的干部,一律往长安调动。于是乎,在刘贺两个凡是思想方针指导下,过去在昌邑王国跟随他吃喝玩乐的猪朋狗友,全都人模狗样的在长安招摇过街。
第二件事是,继续发扬享受至上精神,将吃喝玩乐进行到底。按规矩,刘贺到长安后,必须先替刘弗陵守丧。古人的丧礼是很严的,守丧的期限往往以血缘关系为标准,长短不一。然而,刘贺玩兴大发,不顾规矩,竟然在守丧期间带着一帮玩友跑到御花园斗虎玩豹,乐而忘返。
第三件是,就是故意跟霍光大将军顶牛。以上两事,即为例证。还记得吗,刘贺动身来长安前,中尉王吉曾上书建议他当了皇帝,要低调和谦虚,最后事事听霍大将军的。然而,王吉的话真是没白说了,刘贺非但没放心里去,甚至采取极端态度,对霍光不闻不问。想让他对霍光早请安晚请示,门儿都没有。
刘贺的叛逆行为,看得龚遂整天眼皮直跳,整颗心都悬起来了,就差心脏病没发作了。都是娘生出来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自汉朝立国以来,见过疯玩的,还没见过玩疯的。今天的刘贺,真的是玩疯了,简直就是无药可救。
怎么办?怎么办?说不听,劝不听,骂不行,难道就这样听天由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自己毁掉自己吗?着急之下,龚遂又去找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曾经的昌邑王国的国相,现被刘贺调入长安当了长乐卫尉。
龚遂一见到安乐,眼泪像水笼水坏了似的,哗啦啦地流个不停。他一边哭,一边悲痛地说道:“咱们的昌邑王当上皇帝后,玩兴非但减少,却一天天都在升级。我利嘴磨破,好话说尽,却一点都不管用。按如此速度玩下去,不会很久,肯定就会出事,到时咱们这些跟班的都得跟着报废。本来,我想辞职,却又不被允许,想疯,又怕被人识破。搞得我整天里外不是人,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龚遂说这话,意思很明显:反正我是没招儿了,大家想在长安混得久一点,就得群心群策,拯救刘贺。刘贺好了,大家才好。大家都是坐一条船出来的,这个道理就不用多说了。
事实上,龚遂对安乐哭诉的那话,也是白说的。很简单,龚遂整天操心都没辙,安乐哪能比他好到哪里去呢?既然如此,现在的情况就只能是,坐等刘贺出事,大家都完蛋的那天。
果然,霍光这时已经坐不住了。
谁都知道,霍光算是江湖老鸟了。老鸟生存之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他不出手就摆,一出手就直捣死穴,一招搞定。话说回来,霍光迎刘贺进京,不是要打击他,更不是要搞死他,而是要帮助他,如何做一个出色的驾驭国家的皇帝。
所以,面对刘贺一连串的瞎闹,霍光认为,应以救治为主。如果实在救不了,再考虑下一步棋。孩子嘛,要允许他犯错,给他一个宽容的成长过程,那是必须的。
当然,霍光要治病,不需要他亲自操刀。很快的,就有一猛人主动跳出来,直奔刘贺而去。
即将闪亮登场的猛人,名唤张敞。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也。其祖父做过上谷太守,老爹曾长期跟随刘彻,官至光禄大夫。到张敞这一代,出门做官仍然是张家的光荣传统和不懈追求。于是乎,张敞决定继承祖上遗志,投身官场。
尽管说,张敞天生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家里还有不错的后台替他撑腰打气。但是,他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从基层干起。先是当一乡长(乡有秩),后补为太守卒史,秩一二百石。
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别看张敞起点低得离谱,速度却一点也不赖。接着,张敞被考核,因工作出色,被为甘泉仓长;不久,又被升为太仆丞。
太仆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交通部长秘书。我们知道,霍光刚刚任命一得力干将当了交通部长,那人就是杜延年。张敞当了太仆丞后,立即受到了太仆杜延年的器重。
有些人,天生就是小丑和混混,然而张敞不是。此时,属于张敞的历史舞台还没有打开。我认为,此时他主动跳将出来,不是强出风头,亦不是打捞政治资本,更不是什么表演做秀。而是为将来做一个必要的政治热身运动。
多年来,张敞已经逐渐树立为官风格。那就是,清廉从政,刚柔并济,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当他看到刘贺混帐人整天做混帐事时,终于忍不住了。
首先,张敞给刘贺上了一道奏书,语气很不客气。他说道:“我们迎你进京,不是让你来玩的,是要看你怎么做事的。你看你登基以来做的什么事,你就知道从昌邑国拉一帮小人进京做官,却对国家大臣不闻不问,连个唏寒问暖的话都没有。”
最后,张敞加了一句:我必须告诉陛下,你犯了一项极大错误的事,请必须及时改正。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后面的完全可以省略了。张敞相信,刘贺没理由听不懂他说的话。要知道,张敞是谁的人?杜延年的。杜延年又是谁的人?霍光的。张敞说那翻话,是替谁说的?他的声音基本代表了霍光的声音。这是严重警告的声音。
事实上,刘贺看懂了,也听懂了。然而,他并没有理睬张敞。他仍然我行我素,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派头。种种迹象表现,他似乎要摆开架式,准备跟霍光火拼一场。
好吧。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甩了吧。
于是,霍光把杜延年找来。然后将事情摆明,问这戏怎么收场。霍光心里想什么,杜延年猜得基本没错。迎刘贺,他要理由,杜延替他找到了。如果要废掉刘贺,霍光更要找一个十分靠谱的借口。
这时,只见杜延年对霍光说道:“既然刘贺不听话,为什么霍大将军不上奏上官太后,要求重新换人。”
霍光轻叹一声,慢悠悠地说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呀。不知道古代有没有废除君王的事?”
狼牙,终于露出来了。
杜延年说道:“古代废君选贤的事,怎么会没有。比如商朝时,伊尹当宰相,曾经罢掉没用的天子,保护了国家安全。最后,后世非但不责伊尹,反而歌颂他忠诚国家。”
杜延年断了一下,又缓缓地说道:“如果将军您效法伊尹,您就是大汉的活伊尹。”
杜延年一话,犹如春风拂脸,一下子吹醒了霍光严肃的脸。原来,所有复杂棘手的问题,都变得简单多了。
霍光看着杜延年,满意地点点头。最后,只见他又对杜延年说了一句:这件事,就就交给你和车骑将军了。
车骑将军是谁?他就是由霍光一手拔起来的张安世。可怕的屠刀,终于拔出来了。
很快的,杜延年就去找张安世。然而,俩人才刚商量完事,霍光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罢黜刘贺的事,可能被传出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刘贺出行,半路被人拦驾。挡他去路的人,名唤夏侯胜;职务,光禄大夫。夏侯胜一见刘贺,就一声大吼:陛下出宫,又想去哪里玩?有下属这样对皇帝问话的吗?刘贺倍受打击,也朝他怒吼一声,老子去哪里玩,关你什么事,闪开。
夏侯胜忽然冷笑,对刘贺叫道:“你就知道玩,你知不知道有人阴谋搞掉你?”
刘贺诧异地看着夏侯胜,问道:“你怎么知道有人想整我,证据吗?”
夏侯胜叫道:“我的证据就是天象。天气久阴无雨,说明有人会犯上做乱。”
这话听了不要紧,刘贺一听就更急了。须不知,他在昌邑王国当王的时候,曾经梦到过和碰到过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后,他还专门向龚遂请教过。龚遂一不做两不做,经常哄他说,他之所以梦到和碰到鬼鬼怪怪的东西,是不良征兆。要多注意积善行德,才能化危为安。
那时,刘贺听到那话,也不揭穿龚遂,总是哼哼哈哈着就应付走之。什么鬼神,什么天意,通通是假话。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信仰俩字。如果有,那就是只相信感觉。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
不过,今天刘贺一听夏侯胜这话,一点也不客气了。接着,只见他怪叫一声,大骂夏侯胜妖言惑众,不知好歹。
我认为,刘贺骂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真有天意,为什么他在昌邑王国天天疯狂时,上天非但没整他,反而将他送到长安来当皇帝。可见,所谓天像,实在不靠谱。如果有人说他靠谱,当然就是瞎扯。
刘贺将夏侯胜拿下后,先投入监狱,然后立案,将案卷送到了霍光手里。没想到霍光一看,眼皮直跳,直叫大事不妙。于是乎,他马上将杜延年喊来。
杜延年也是郁闷至极。要知道,准备废掉刘贺,不超过三个人知道。除了霍光,他,最后一个就是张安世了。奇怪,夏侯胜怎么会知道有人要利用阴谋搞掉刘贺?难道……
一想到这里,霍光和杜延年恍然大悟:肯定是张安世泄密了。
霍光一下子就火大了。很快的,他就将张安世召来。然而,更奇怪的事发现了,张安世直喊冤枉。他说根本就不是他泄密的,如果不是有人想陷害他,那就是不知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这下子,霍光疑惑了。张安世不泄密,杜延年更不会。那么,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想了半天,三人谁也想不出来。最后,他们只有使出一招,秘审夏侯胜。
没想到,夏侯胜很老实,很快就交待了问题。更没想到的是,他的答案让人直想吐血。他说,他之所以知道有要要搞掉刘贺,不是什么人告诉他的,而是他受了某篇文章启迪,推理出来的。
夏侯胜这话,一听就是胡扯。然而,夏侯胜却气壮如山地告诉霍光,如果你们不信,去翻一下书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吗?霍光想想,这话说得有道理。于得,派人将书拿来。一翻,竟然还真有那么回事。
夏侯胜说的那篇文章,果然记载了一句话,大约意思是:如果皇帝犯有大量过失,必招天罚。所以,老天使天气阴霾,显示的就是他位置不稳,多数要被臣属搞掉了。
我认为,这话一点都不聪明。古今以来,君王不正,不是被人拆台搬家,就是换人。商代夏,周代商,秦一统天下,莫不如此。然而,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夏侯胜竟能能自圆自说,不可谓不高。
霍光听夏侯胜这么一解释,最后一想,得出一个结论:行动机密还未泄露,夏侯胜对刘贺那惊人一骂,纯属巧合。不过,霍光认为,此谓国之忠臣,必须保护。于是,夏侯胜一条小命总算被保住了。
就在这时,有一侍中多次规劝刘贺不听,竟然还被关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霍光对张安世下了一个命令:救病宜快不宜迟,不能再拖了。
然而,要废掉刘贺,还必须另外一个人配合。这个人,当然就是丞相杨敞。于是,杜延年立即去找杨敞,传达了霍光的意思。
自汉朝立国以来,丞相特点可谓百花齐放,面孔多样:兢兢业业者,有如萧何;大智若愚者,有如曹参;阴谋大师者,有如陈平;知难而退者,有如周勃;牛气哄哄者,有如周亚夫;混日子领工资者,有如田千秋。
那么,杨敞属于哪一类?一句话:胆小如鼠,遇事无主无神,简直要了他的命。
所以,当杨敞一听说霍大将军等人要踢刘贺,他竟然紧张得浑身流汗,舌头发硬,一点主意都没有。他的嘴巴像是缺氧的鱼,啊啊啊要朝天张开,却叫不出声音来。
杜延年很聪明,一见这架式,也不强势夺情。他告诉杨敞,你再慢慢想下,我先上个洗手间。杜延年说完,转身真上厕所去了。
杨敞还在犯愣。一直以来,他做官的哲学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于以上原则,他从不参杂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的火拼。所以,以前是上官桀要搞霍光,他假装生病躲到几十公里外去了。现在是霍光要搞刘贺,他也想躲,却只恨地下无洞,跑不掉了。
现在到底怎么办?杨敞几乎要绝望了。
正在杨敞手足无措之际,突然间从东厢里跳出一女子,直奔他而来。杨敞定眼一看,原来是他老婆。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贤内助。我认为,这话放在杨敞身上,基本靠谱。当时,杨敞和杜延年在客厅里说话时,他老婆正躲在东厢偷听。杨夫人之所以急得要跳出来,就是要替他的胆小鬼丈夫拿定主意的。
杨夫人告诉杨敞:废掉刘贺的事,霍大将军已经决定;他之所以派杜延年来通知你,不过是需要你配合一下。如果你还犹豫不决,我们全族人都要成为你的陪葬品了。
杨敞恍然大悟。原来,在汉朝的政治天秤上,他不过是别人手里的一张筹码。
这时,杜延年回来了。杨夫人在杨敞一旁站着,杨敞仿佛有如天助,他坚定地告诉杜延年:“丞相府将鼎力支持霍大将军,一切听从他的指挥。”
六月二十八日,霍光在未央宫召开中央扩大会议。
除皇帝刘贺,以及刘贺的人外,参加大会人员有,丞相,御史,将军,侯爵,九卿,大夫,博士等。大会上,霍光宣布讨论议题:皇帝刘贺混帐,危害国家安全,请大家就这事讨论如何处置。
在场所有官员,犹如被晴天霹雳击中一般,全都做木偶状。全场雅雀无声,没人敢站出来哼哈一声。
然而不久,有人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人,是杜延年。杜延年首先向刘贺开炮:先帝刘彻将国家托付于霍大将军,将军忠心治国,天下平安。然而刘贺及其属下,自从进了长安,犹如火煮开水,搞得天下沸沸扬扬,鸡犬不宁。如此下去,国将不国,霍大将军又有何脸面见于先帝地下。我认为,今天大家必须统一意见,做出处理决定。所以我又建议,对于那些见风使舵,最后才响应的,当场格杀。
所有人都听明白了,今天这场大会就是谋划好的。要想竖着走出大门,必须站到霍光一边。于是,当杜延年话语刚落,所有人齐向霍光叩头,大喊将军英明,一切由将军说了算。
这个场面,霍光很是满意。此举说明,废掉刘贺已成功一半。接着,霍光率领文武百官,直接朝见上官太后,痛诉刘贺无道。骂完以后,霍光将他跟众官联名弹劾刘贺的书交了上去。
那个上官太后,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很快的,上官太后下诏:原昌邑王国的官员,一律不得入官;同时,召刘贺来见。
这招,就叫准备关门打狗。然而,刘贺还被蒙在古里。刘贺闻听上官太后召见,随即带着一帮人前往。
此时,霍光已在未央宫外守候。他告诉刘贺,今天只许你一人进宫,你的人通通在外等侯。
刘贺很是疑惑,问霍光:“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
霍光很客气地说:“对不起,这是上官太后的命令。”
顿时,刘贺心底涌起一股不祥之感。他知道今天这趟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然而有多凶,他不知道。
事实上,刘贺的预感是对的。刘贺一人进宫后,他的人全被赶到金马门外。他们一被逐到金马门外时,发现车骑将军张安世已经率领羽林军等候多时了。
此时,刘贺更是不妙。他进宫后,霍光安排几个宫廷随从引他上殿。一路上,刘贺倍感不安。他问随从,好像我那些从昌邑带来的人,也没犯什么罪,霍大将军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宫?
陪侍的人,没有人能回答刘贺这个问题,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刘贺又问:“那么,你们知道上官太后为什么要召见我吗?”
仍然是一片沉默的回答。最后,刘贺被引到金銮殿前,发现场面异常严肃压严。上官太后,装整高贵;左右卫士,手持兵器;文武百官,按序排列。刘贺的心,不禁地抽搐起来。
刘贺的末日到了。
这时,宫廷秘书长(尚书令)宣读弹劾书。弹劾书很长,概括起只有一句话:刘贺荒唐无道,登基二十七天,竟然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法之事。
按弹劾书所举事实计算,刘贺平均每天,就做了四十一件被人抓住把柄的事。这实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刘贺一举一动,都被霍光记录在案。
这说明什么?大汉的长安,仍然霍光的长安。刘贺进了长安,处处被监视,却仍然胡搞乱来,真是烂透了。
刘贺那二十天的皇帝成长史,尚书令读得累,上官太后听得却一点都不累。那上官太后,是汉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只有十五六岁。她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越往后听,越是气愤。中间甚至打断尚书令,跳起来大骂刘贺。
刘贺像只被拔光了毛的鸡,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最后,终于宣读弹劾书完毕。上官太后两话不说,当场批准废掉刘贺。接着,霍光命令刘贺起身,接诏书,谢太后。这时,刘贺想申辩几句,霍光很不客气,亲自动手,解下刘贺身上玉玺带。
最后,霍光还算客气,扶着刘贺下殿,直送出金马门外。文武百官,都来相送。此情此景,不胜唏嘘。我们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来时的路。刘贺却不知道,此时被送出长安,茫茫前路,却不知所归之处。
这时,刘贺向霍光拜辞,说道:“我实在太过愚蠢了,长安真不是我呆的地方。”
霍光流泪了。莫名的,他不知何来一阵感伤。他这眼泪,替刘贺流,也替自己流。回想当年,陈平周勃,迎代王刘恒进京,何等成功。大汉盛世,由孝文帝起。事隔多年,霍光又履行当年陈平之责,却迎来了一个混帐刘贺,刘贺也由此创造了汉朝历史上最短命皇帝的奇迹。这,怎么不叫人心痛悲哀啊。
但是,对刘贺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了。不久,汉朝群臣上奏,建议上官太后干脆连刘贺昌邑王的名号也罢掉算了,将他放逐汉中,从此远离政治。但是,这个建议被上官太后否决了。
最后,上官太后批准刘贺按原路返回昌邑国,赐他两千户,作为汤沐邑。刘贺当昌邑王时的全部财产,仍归他所有。但是,作为惩罚,将昌邑王国撤除,改设为郡。
到此,刘贺犹如被武林高手废掉武功的邪派人物,终于结束他荒唐的混帐时代了。
第五十三章刘病已传奇
一、那个从地狱爬出来的孩子
刘贺走了,他从昌邑王国带来的二百号人,却被全拖到长安街斩首。万事总有个意外,当年跟随刘贺的有俩人被赦免。他们分别是昌邑国中尉王吉,昌邑国郎中令龚遂。俩人因长期劝谏刘贺改过,有功,保住了脑袋。
霍光仿佛做了一场恶梦。一个月来,心力憔悴,精神不宁,长安终归平静。然而,现在还不能歇。摆平一事,又来一事。接下来,刘贺空出来的这个皇帝位,到底要留给谁呢?
留给广陵王刘胥?得了吧。招他入室,无异引狼入室,可能十个刘贺都不如他一个人折腾。留给燕刺王刘旦的儿子?那也不行。所谓造反之后,亦不得立。这是规矩。
那么,刘彻近亲还有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时,有人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苦孩子。那个苦孩子,就是传说中一步一步从人间地狱爬出来的传奇人物。
当年,刘据被江充所逼,造反失败,最后只好带着儿女和姬妾集体逃亡到湖县。没想到就在湖县,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所有姬妾全都被追杀。其他人,反正与刘据交往过的,通通关进监狱,听侯处理。于是乎,一个与刘据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却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小的劳改犯。
那个劳改犯,名唤刘病已,又称曾皇孙。初,刘据跟纳一鲁国美女为妾,此人姓史,被封为良娣。汉朝姬妾分两级,一级为良娣,二级为孺子。又,刘据和史良娣生子刘进;再,刘据子刘进娶涿郡美女,生子刘病已。可怜的刘病已,注定为苦难而生。才出生几个月,可怕的巫蛊案全面爆发,不幸沦为史上最小劳改犯。
不过,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特殊的劳改犯,刘病已还是享受到了极好的待遇,被关押在大鸿胪监狱。
然而,此时的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