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裉烀淮奶煸俾颉6右⊥匪担唬乙浴8盖撞荒头车厮担奶煸俪浴6佑忠⊥匪担唬乙欢ㄒ浴8盖字缓梅⑵⑵囟远雍鸬溃郝璧模绽献哟隼疵患愫俺裕裉炷闫浴D闶遣皇且页檠剑

李斯的确是找抽来的。胡亥都告诉他两次没空,他死要见皇上一面,好象今天不见明天他就要死掉似的。李斯在宫外三翻两次地传话,胡亥已超出他的忍耐范围了,他愤怒地对身边的赵高说道:老子平时有空的时候,丞相不来敲门。今天我难得一乐偏来烦我,他是不是因为我年轻就来欺负我呢?

好。皇上英明,此话正中下怀。这叫你来把火点,我来把油添。赵高发挥一贯冤话连篇坏事做绝的习惯,趁机对胡亥说:沙丘之谋,你我及李斯都参与。你当上皇帝了,我也被提上郎中令之位了,唯独李斯地位没有提高。我怀疑他这次来多数是叫你裂土封他为王才甘心。

造反?胡亥又是疑惑又是愤怒,李斯他敢造反,难道他真的不想活了吗?

赵高吞了吞口水,接着说道:“有一事我藏在心里很久了,现在不得不跟皇上说。听说李丞相长子李由与楚国反贼陈胜等人是他邻县的老相好,以前陈胜等人率军经过三川城反秦,李由身为三川郡却不肯出兵反击。我甚至还听说他们之间还有文书来往,现在丞相在宫外比您陛下权势还大,陛下一定要小心李斯这厮啊。

赵高这话把胡亥吓一跳。自己平时只顾着享乐,没想到宫外的事情已发展到如此恐怖的地步,幸亏赵老师帮忙通风报信,不然以后被李斯整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赵高嘴上跑火车诬告李斯,今天的好心情已经全被李斯破坏了,单凭这条就足够治他的罪。李斯,你让我玩得不痛快,我就让你一辈子都活得不安宁!于是,胡亥立即派人去调查李由内通外贼一事。

这真是个黑色的日子。李斯不但没见到胡亥,还被人倒告一状。当李斯听说赵高把他糊弄了时,他这才彻底认清赵高的嘴脸。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原来被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赵高派人来对他说,皇上有空赶快过来。潜在词就是皇上没空,赶快过来送死。赵高啊赵高,你他妈的连老子都敢算计,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我要把你底下那些臭事通通抖出来!

该是轮到李斯反击赵高了。李斯瞅准了一个机会给胡亥上书,上书永远是李斯的拿书好戏。在这篇洋洋洒洒的奏折里,李斯把赵高贬得一无是处。

李斯是这样对胡亥说的:皇上啊,这年头,防火防盗,防赵高,这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建议你你要特别小心赵高这厮,不信就看看我搜的这证据,他的不是东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赵高专擅大权,现在他的权力跟您陛下基本没什么区别了。第二,赵高贪得无厌,阴险狡诈。他拥的有土地和钱财仅次您之下。第三,赵高这人野心勃勃,窍取您的权利已久。

李斯出手三招,招招是催杀!即使多没骨气多没水平多没心肝的皇帝,如果真碰上这么一个太监,就是不杀也要先捉来痛打一顿。可奇迹是胡亥把李斯这封书冷冷地端详了半天,好像是在找他的语法错误,但李斯言辞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似乎也没什么毛病,只好转而从李斯身上挑毛病。

胡亥对生气地对李斯说道:左丞相呀,我觉得你什么方面都好,就是忌妒心太强,这样是很不好的。赵老师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他为人清廉办事精练,您还要怀疑他,这也太不像话了?现在满朝上下除了赵高值得我依靠外,还有谁能依靠呢?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不想再听你说话了。

李斯真是个苦命的人,本以为打他赵高个措手不及,却没想到被反戈一击,让胡亥这个没用的裁判吹了黑哨,他只好灰溜溜地退出去了。

李斯前脚刚走,胡亥后脚就跑去后宫告诉李斯告密的事。赵高一听,又感动又伤心地说道:李斯实在太不像话了,他现在是想除我而后快。如果我死了,天下都谁都奈何不了他的,你以下犯上篡位的事也是迟早的事了。

很怀疑胡亥的耳朵是赵高安上去的,胡亥一听赵高申诉,真的又生气了。李斯,难道你真的以为我很傻很天真吗?你等着瞧,这次我不把你踩下去我不叫畜牲。

其实我们认真想一下都知道,胡亥之所以对赵高言听计从是有着深刻的心理因素的。在这个世界上,皇帝和丞相就好像是一个锅配一个盖,好锅配好盖,烂锅配烂盖。秦始皇是金锅,李斯是金盖,金盖配金锅,绝配。秦始皇死后,胡亥明知道自己是个烂锅,当然配不上李斯这个金盖。强盖配弱锅,内心深刻的自卑感肯定折服得胡亥不舒服。

所以,在李斯和赵高之间,他知道赵高是个烂货,多年来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现在把他提上来,烂盖配烂锅,这才叫绝配。尽管李斯是丞相,但胡亥心里却只认为赵高才是他的锅盖。这样只要赵高罩在胡亥身上,胡亥就再也不会担心李斯会欺负他无德无才了。

胡亥打心里都选好新盖了,而新盖和老盖之间又是争杀不断,那么只好把李斯这个老盖掀掉算了。如果李斯不出局,这样把他长斯放在朝庭,不但碍眼,而且碍事。所以杀机已不可避免,现在缺的只是一个完美的借口。李斯,您就等着挨刀吧!

胡亥和赵高联合修理李斯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陈胜吴广等造反兵像龙卷风席卷天下,右丞相冯去劫,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等人出于国家责任和义务,决定联合向只顾享乐的胡亥请求为百姓减负除役,他们一致对胡亥劝诫道:关乐兵盗众多,我们发兵追击,可是我们干掉一批又扑来一批,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兵役,水陆运输,建筑工程及税赋太多,才逼得百姓活不下去而起来造反。我们强烈建议皇上立即停止修建阿房宫这个祸国殃民的工程,减少四方兵役及水路运输等徭役,因为只有让天下苍生百姓喘气歇息,才能熄灭天下这股燎原野火。

李斯总算说出一句公道话。然而胡亥面对这三个国家大臣的忠谏之议,不但没有半丝感激之情,反而胡亥振振有词地说道:天子之所以显贵,是因为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我现在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你们却让我像虞和夏禹等人一样,过着以吃苦为荣以享受为耻的生活,这不是很让我掉价吗?我才登基两年,天下出现这么群盗之事,你们不但摆不平,还想让我罢掉先帝还没来得及修成的阿房宫等工程。你们这样做,既是不能报答先帝知恩之情,对我也是不忠的,既然如此你们还有什么好意思懒在高位不走,通通给我滚蛋!

胡亥这翻话,司马迁赐他四个字:人头畜鸣。长着一个人头,却发出畜牲的鸣叫。畜牲要亡国,就是神仙都爱莫能助了。当初秦始皇不知从哪里得来一本天书,上面写着:灭秦必胡。秦始皇想了半天,只想到这胡多数是指大西北的胡人。你胡人敢灭我秦朝,看我不打你个灭子绝孙。于是秦始皇派蒙恬发几十万大军横扫北漠,把胡人打到遥远的天边再也不敢南下牧马了。秦始皇精明一世,当初千料万料却怎么也料不到灭秦竟是他这个最爱的胡亥同志。

古今多少帝,从来都是先祖艰苦奋斗狠拿老命赌明天,一旦坐稳江山,贵不了多少代就要毁于不肖子孙之手。但是对于尸骨未凉的秦始皇来说,这一切来得太快了,贵不过三,江山就沦成无主之地。赢氏父子,成也可畏,败也可笑。一个千古留名,一个万年遗臭,这难道就是多么铁腕帝王也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吗?

胡亥骂完李斯等人后,立即把三人抓捕入狱。面对无可救药的胡亥,右丞相冯去疾和冯劫将军悲愤之下当即就自杀殉国,李斯却在坚狱里大声吼着,我要活着。

李斯这次大错特错了,这不是秦始皇的天下,而是畜牲的天下。在胡亥那个昏暗的天空下,赖活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像右丞相冯疾,将军冯劫等人一样,朝梁上结一条绳子,把头往上一挂一了百了,那还可在历史博个好名声。然而李斯拼死想活,那结果是只能和蒙恬一样,越是想活就只能让你死得更快!

在如何整死李斯方面,胡亥一切按赵高设计的流程运作,他只把李斯亲属及宾客全抓后,就把李斯交给赵高亲自审理,这下就算给李斯长一千双翅膀,也逃不脱赵高这双黑手了。

赵高第一件事就是叫李斯认罪。笑话,有罪人的叫没罪的人认罪,要认罪也是只认错当初不该跟你同流合污。赵高一看软的不行,就马上来硬的。你嘴硬是吧,不认罪就给我打,打到你认罪为止。

据史书记载,赵高打李斯是拼了老命的。最终,他被赵高“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李斯被赵高打了一千余大板,李斯忍受不了只好含冤认罪。

一千余大板是什么概念?古人民告官,不管有理没理,先干四十大板后再慢慢审。就为受这四十大板,不少人也是肉绽皮开,一千余大板,说他皮肉横飞永远不过分。人都被打成半条命了,剩下半条命干脆为国捐躯得了。可是李斯仍然不肯自杀,他依然坚强地昂着高贵的头,我要活着,忍辱负重地活着,猪狗不如地活着。

李斯不肯自杀有两大理由:第一,自负功劳很大,辩功很强。第二,他实在没有造反之心。只要赵高没有把他这双手打烂,只要他这张嘴还能说话,他就仍然上书为自己辩解。他这一生的荣华富贵是用这支笔换来的,他也相信,凭他这三寸这烂之笔一定能顶过鬼门关。带着这种强烈的求生念头,李斯向胡亥写了一封所谓认罪书,书中列罪七条:

第一,我担任丞相为秦打理江山,到如今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前,秦国的土地不千里,十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暗中派间谍带着金银财宝到各国游说收拢人心,同时在国内任用贤人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尊秦王为天子。这是罪状一。

第二,统一六国后,秦国的土地够多了,但我还是主张先皇向北驱逐胡人,向南平定百越,以此显示秦朝的武力。这是罪状二。

第三,我在搞好君臣工作,上下同心,协力治国。这是罪状三。

第四,立社稷,修宗庙,以此显示君王的贤明。这是罪状四。

第五,统一度量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罪状五。

第六,主张修建高速公路,兴建游观之所,以满足先皇的志满意得。这是罪状六。

第七,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使您赢得天下之人心。这是罪状七。

七条罪状,罪罪诏然若揭,条条讴心沥血。李斯不愧是文字驾驭高手,这哪是认罪书呀,摆明就是一封邀功免死书。

很老实地说,李斯这招破釜沉舟以退为进求生之计,从战略上讲是正确的,但从策略上讲这是失败的。因为监狱里到处都是赵高的耳目,李斯没有成功把信送到胡亥那里,反而落到了赵高手里。

一腹心血,功亏一篑。赵高一看到李斯的上书,只是冷笑一声:囚犯有什么资格上书呢。赵高把李斯这封沥血的求生书丢到了垃圾堆里。

此时,秦宫外来一个让赵高兴奋的好消息,李斯长子李由与项羽和刘邦作战被对方斩首。可问题又来了,李由人都死了怎么让他认罪呢?李由是死的,赵高是活的,死人不能说话就让活人来替他编罪名。于是赵高充分挖掘制造冤狱的巨大潜能,便编了一大堆李由谋反的罪状设计来骗李斯认死罪。

赵高这招骗人的把戏难度不大,但是被骗的概率很高。首先,他派手下十多个门客扮成御史(相当于监察官)、谒者(相当于礼宾者)、侍中(宫廷随从),假奉皇命反复查询李斯狱案。所谓门客也是食客,都是吃人嘴软,拿人手软的家伙,赵高平时养他们吃吃喝喝,就为了让他们办这些阴暗之事。

赵高派他的门客把编好的罪状反复审查李斯,并且声称这都是胡亥派去审查李由的定下来的罪状。当时李斯看到这帮审查官是一些新面孔,便以为他上书起到了效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定再忍忍。于是李斯对复查者一口咬定没有谋反之罪。

哦,还不肯认罪是吧,给我打,打到他认为止。

认罪是打,不认罪是打,这是什么天理啊。百思不知其解的李斯彻底糊涂了。他不得不再次认罪。接着,赵高又叫人来复查,不管来的是谁,彻底被人打怕的李斯闭上眼就说:我错了,我知罪。

如此三翻两次,赵高确定李斯已被打成活糊涂了,于是便把胡亥的人派过来审查。李斯真不知道前面那些人只不过都是些冒版货,来了真家伙也闭着眼说,我错了,我知罪。

知罪就好,那就画押吧。押也画好了,案状也清楚了。报告也该交上去了。赵高把审判结果交给胡亥,胡亥一看满纸是李斯认罪状,高兴得跳了起来:妈的,幸亏赵老师英明,不然老子早被李斯这老家伙骗了去!

苍天已死,长歌当哭!

公元前208年,七月。夏天。李斯被判处五刑,腰斩咸阳市上。所谓五刑,一,先在面上刺字。二,削鼻。三,砍下双脚脚趾。四,用鞭抽死。五,斩首。最后再加上腰斩,胡亥与赵高这对畜牲哪是在杀人,简直就是杀畜牲。

中国历朝历代,罪恶之花都会开成一种盛开的暴力美学,只不过赵高创造的这桩千古冤狱,那是美学中之美学。终究李斯一生,都在做无谓的抗争。他最终的梦想可能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可活到最后却连个畜牲的样子都不如。

即将走上刑场时,李斯和次子同时押解出狱。李斯回头对次子说:如果时光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宁愿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野外打猎追逐狡兔。可是如今,一切都不可能了。

是啊,上天就仿佛在给他们开玩一个残酷的玩笑,人生就像做了一场梦。那时,上蔡东门的天空应该是湛蓝的吧,空气也还是新鲜的吧,孩子们的笑声也是天真的吧。那时,李府高宅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世荣耀也是无人能比吧。如今,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平民是起点,富贵是旅途,死亡是归宿。

父子二人只有相对痛哭。

最后,李斯被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一场冤狱大戏就此结束。此时,秦宫外正在上演另外一场大戏。下面场戏,我们暂且用一个通俗的名字命名:刘邦和项羽,两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六章雷霆巨鹿

一、兵临城下

长刀所向,英雄殒命。项梁死了,老天流泪了。公元前208年七月至九月,大雨两月未停。这场连绵大泪是项梁流的,也是为李斯流泪的。

秦军这场胜利,让章邯的声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章邯打项梁的时候,刘邦和项羽正在率军攻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内黄集)。外黄又攻不下,他们只好掉头攻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东南)。这时,项梁战死的消息传来了,楚军闻听军心大乱。

项梁完蛋了,楚军离灭亡还遥远吗?恐惧像奴役一般死死在罩在楚军头上,刘邦和项羽无心恋战了,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得越远越好。于是刘邦和项羽及吕臣带着楚怀王向东逃去,把楚国都城从盱眙搬到了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为了防章邯那条疯狗追尾咬过来,楚军布阵严防。吕臣守彭城东,项羽守彭城西,刘邦守砀县(河南省永城县东北),多么完美多么牢固的铁三角。

就是铁三角守不住章邯,楚军也还不并于那么绝望。此时,楚国盟友魏豹也在西线密切注意着章邯军队调向。当初魏王咎被章邯干掉后,楚怀王芈心分给魏咎之弟魏豹五千兵回去复仇。魏豹这小子果然一条汉子,没有亏对祖宗给他起这么一个勇猛的名字。他在魏国一路横冲直撞,不消几个月,竟然从秦军手里夺回了二十几个城市。二十几个城市,功劳不小了。魏国终于后继有人了,楚怀王立即任命魏豹为魏王。

楚怀王前迎,魏豹后抄,诸候们各就各位,屏气凝神,他们都在等待着章邯。章邯追吧追吧不是罪,让你尝尝失败的滋味,如果你胆放马过河,这次定把你夹得叫爹爹不来,叫娘娘不亲。可诸候们马上发现他们的愿望落空了。章邯并没有发扬一向紧咬落水者的作风尾追楚军,而是调头北上。

章邯这次没有狂追楚军,不是因为楚军布下了狗夹子阵势让人顿觉畏惧,而是他根本就不屑于去打你楚魏这个狗屁不如的夹子军。在章邯看来,楚军最牛逼的将军项梁都被我干掉了,魏国也被我灭过一回了,我跟你们这些手下败军再玩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骄傲的章邯立即寻找下一个没有与他玩过的对手把战争玩下去,那个人就是赵王歇。可怜的赵国根本就顶不住章邯那所向披靡的群狼战术,章邯以凌厉之势渡过黄河,一路斩杀,势如破竹地攻入了赵国都城邯郸。

章邯打下邯郸之后,做了两件让赵王伤心欲绝之事:第一,抢民。把赵国的百姓迁到了河内,绝赵国人力资源。第二,毁城。把邯郸彻底破坏夷为平地,让你连坐屁股的垫都没有了。

赵王歇真是个苦命的人呀,好不容易被人扶上王位,即被人家一锅端了去。剩下的任务只有逃命了,逃吧逃吧不是罪,赵王歇和张耳一起逃入了巨鹿城。赵王歇没有楚怀王那么好运气了,这次章邯执意要他打成另外一个魏咎,赵王歇逃到哪章邯就打到哪。章邯派副将王离军队团团围住巨鹿城,他本人率军在巨鹿城南屯军观望。

此时,赵国将军陈馀率着几万军队正徘徊在巨鹿城南。城内的被困住动不得,只有呼外面的人打。张耳派人不停地催陈馀道,妈的兄弟有难你还不赶快帮一把,还愣着干嘛呀。

但陈馀还是不为所动,眼睁睁地看着张耳和赵王歇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城里干叫。

难道陈馀是背叛了赵国,还是他另有所图?其实都不是。陈馀想打,但是打了也是白打。因为他这几万人根本就不是章邯的对手,如果活生活的送上去,还不够让章邯打一次牙祭!陈馀也知道,赵国是不能放弃的,毕竟赵国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他和张耳共同经营的结果。所以陈馀只好按兵不动等待机会。

张耳和陈馀是一对什么兄弟?事情还得慢慢从头说起。

先来说张耳。张耳,魏国大梁人,年青时做过魏国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人人都能当门客。豪门不是收容所,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他们也决不收留你。所谓的一技之长范围极广大,不管你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胸藏韬略之辈,只要能为人所用的都收照不误。如果你啥都不会,那请你有多远滚多远吧,别在我们家丢人现眼。

门客这种职业也不是固定的,就像今天的公司员工,等级也大不相同。能力强的可以混久一点,心情不爽可以马上卷铺盖走人。但张耳胸怀天下,岂能一辈做个出卖脑力的打工仔。没干多久,就跑到外黄谋生去了。

说张耳到外黄谋生是委婉的说法了,事实上他是逃命来此地的。至于他得罪了何方人物已无证可考,知道的只是张耳跑路到外黄时,碰上一件好事,从此让他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当时外黄有个富豪家的女儿生了个漂亮的女儿,长大后就嫁人了。众所周知,那时候的恋爱不如今天这般自由,女人嫁好嫁坏一半由天一半由父母。可惜这个富家女父母眼光不好,老天也不疼爱她,让他错嫁给了一个平庸之徒。

这个富家女是个挺有追求的女人,眼看一辈子的幸福就要葬送在别人手里,连家也不回直接投奔到曾在她父亲做过宾客的人家里藏起来。很巧的是,这宾客跟张耳是好朋友,就给这个逃婚的美女说,你永远呆在我这里也不是办法,老哥给你介绍个好人家吧?我有个朋友叫张耳,人很不错,你可以考虑一下。

美女逃婚就是为了嫁个优秀男人,一听张耳不错立马就嫁了去。这一嫁可谓嫁对人了,她后来为张耳生了个厉害儿子,那个儿子后来娶的就是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张耳也受益不少,女方家送给张耳不少钱财。有钱就等于有了明天,张耳凭着这笔不薄的嫁妆广结天下豪杰,并当上了外黄县令,名声从此鹊起。

世界真奇妙,张耳英雄,妻子美女,美女配英雄,绝配。张耳是个跑路货,妻子是个二手货,一路货色,也是绝配。如此绝配配出了一个良种张敖,刘邦的乘龙快婿。如果非用一个字来概括双方这桩婚姻买卖,值!

再来看看陈馀。陈馀,魏国大梁人,好儒术。所谓儒术,就是像孔孟师徒到处奔波出售王者之道,所以陈馀有一段到赵国游说诸侯的经历。或许就因为陈馀胸怀天下,心智不凡,他立马也被一个富家人看中了,并且把女儿嫁给了他。张耳是陈馀的偶象,陈馀认识张耳后就成了他的粉丝。俩人都是大梁人,娶的都是富家女,真是相识恨晚啊,俩人立即结拜兄弟,定为生死之交。

但人有时太会出名未必是好事。秦灭魏国时最闻听张耳和阿馀之大名,悬赏一千金捉张耳,五百金捉陈馀。大好的日子就这样被秦国弄得家破人亡,俩兄弟只好化名隐姓亡命天涯。

不久,张耳和陈馀闻听陈胜起义,俩人立往投奔。陈胜早闻听两位大名,也很高兴地留用他们。后来,当张耳和陈馀听说陈胜企图自立为王,马上劝阻道:“将军诛暴秦万世昂望,然天下方乱,胜败未定,将军就自称为王,恐怕天下以为私心。不如缓称王,引兵向西,立六国之后,为秦多树敌,为己多增力。敌多则力分,我众则力强。以我所强攻敌所力分,故天下无有不克之地。到时将军据咸阳以令诸侯,德服天下,帝王之业唾手可得矣。”

实事求是地说,张耳和陈馀此话可谓真知卓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正确的。一千多年后,朱元璋举军起义抗元时,当时各路起义军纷纷称王,朱元璋问臣下朱家军未来何去何去,谋士朱升送朱元璋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深以为然,决定不赶称王这股浪潮,果然躲过元朝的打击,并且保存实力笑到,最后并最终建立起了几百年的明朝大业。

可陈胜不是朱元璋。王诸将相宁有种乎,如今天下已重新洗牌,谁又规定一定要六国之后贵族们当王,他们当得了王,我为什么不能当王呢?于是不信邪的陈胜没有听从张耳和陈馀的计谋,最终自立为楚王。

可历史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陈胜仓促称王,仓促被灭,昙花一现,从而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首举必败的先河。这真是一道可怕历史的魔咒,自陈胜之后,不管哪个朝代,每每总是首难者倒下,反而是后来者踏着鲜血勇往直前成了最大的最益者。

陈胜否定张耳和陈馀之计后,他们俩只好退而求其次。陈馀对陈胜又献一计说道:“大王您只顾率兵向西攻打咸阳,可是黄河之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收复,我曾经在赵国游说过,比较了解那里的情况。如果您愿意给我一些兵力,我愿带兵北上拿下赵国。”

陈胜一听,此计可行。然而在选派将领方面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陈胜任心腹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分别为左右校尉。陈馀不听没打紧,一听气得一肚子是火。计谋是我出的,要的就是将军令,搞到最后竟是打杂的。好,既然你陈胜把我们俩兄弟当外人,也休怪我以后不把你当自己人,咱们就走着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暂时的低头是为了更高的伸展。陈馀张耳只有窝着一肚子火跟随武臣带着三千兵打赵国去了。只凭三千兵就想打下赵国几十座城,恐怕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然而天助武臣,这时范阳谋士蒯通主动找上门出谋划策,仅凭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恫吓,赵国不战而投降的竟有三十来个城市。

就这样,武臣没费什么力气竟也打到了邯郸城。那时,离武臣遥远的西边,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陈胜派属下大将葛婴攻打蕲东,然而葛婴打下东城时,自作主张立楚国后裔襄彊为楚王,后来才听说陈胜在陈地自立为王,于是只好杀了襄彊回报陈胜,却被陈胜诛杀。第二件事,楚军西征主将周章好不容易打到戏水,却被章邯打得落荒而逃。

第一件事证明陈胜是无道之人,只会以已之私吞天下之实。第二件事说明陈胜大势已去。真是天赐良机啊,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陈馀和张耳连忙游说武臣道:“陈胜只用八九百造反之兵打到陈地就称王,不是非要立六国后代。将军您以三千兵拿下赵国三十几个城市,独据河北,如不称王恐怕就没有人敢称王了。再说陈胜这个人只会听信谗言乱杀大将,如果这时有人回去说你坏话,你恐怕就有危险了。我劝你不如立自己人为王,否则就立赵国后人为王。时不待我,机不可失。将军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啊。”

陈馀张耳这话真是说到武臣心坎上了。如今天下纷乱,诸侯打来打去还不是为了好好过一把王瘾吗?古人云,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既然上天注定要让他武臣做赵王,他为什么还要拒绝呢?

武臣立即听从陈张之计自立为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另外一个跟班的邵骚为左丞相。陈胜啊陈胜,当初叫你封我为将军你不封,现在我要让你连后悔药都来不及吃了。咱们接着慢慢整吧。

陈胜听说武臣自立山头称王,气得那是一个跳呀,他一怒之下把武臣全家抓起来准备杀掉,相国蔡赐却劝住他道:“大王且慢,此时杀武臣大大的不妥。秦国还没有灭亡,如果杀掉武臣等于给我们又增加一个敌人。不如我们顺便让他当王,叫他引兵与我们一起攻秦,等时机成熟再慢慢收拾他。”

陈胜一听,相国此话一点没错。楚军目前形势不容乐观,攘外必先安内,武臣如果愿意派兵攻打秦国,送出去的三千兵也不至于全亏了。于是陈胜便派使者前往赵国祝贺武臣新王上任,同时以命令的口吻叫武臣赶快派兵西向攻打秦国。

陈胜精明,但是张耳和陈馀并不傻。他们俩马上就跑去对武臣游说道:“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出自陈胜的本意。现在陈胜特意向您表示祝贺,不过是缓兵之计。陈胜如果能灭秦国,下一个肯定就想把赵国干掉。所以,我们建议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向北拿下燕国(今北京市)代地(今河北省蔚县),再向南收取河内(河南省武陟县)扩大我们的国土。这样,赵国南边凭借黄河天堑,北有燕代之地,陈胜即使打败秦国,也不敢进犯赵国。如果陈胜打败不了秦国,必定依赖赵国,那时赵国凭有利之势就可以横行天下了。

张耳陈馀果然真谋才,对问题分析深刻入木三分,难怪秦国要奖赏一千五百金拿俩人的人头。这么好的人才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