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林秘诀。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第三种:主人公主持武林公道,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的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学习功夫。结果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武林高手。

张良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些许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到是遇上奇人了。所以,第五天的早上,张良还是如约来到桥上。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站在桥上了。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他说:你一个年青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的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要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忽忽忙忙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老头子又生气了,说:又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觉都没睡好,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青人就应该如此。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成为帝王之师。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到这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诀,原来是本兵书。

这不是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录而写成的,所以被称《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称《六韬》或称《太公六韬》。所谓六韬,就是指用兵的六种谋略。一为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二为武韬——讲用兵的韬略。三为龙韬——论军事组织。四为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五为豹韬——论战术。六为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全书约二万来字。

《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谋权的始祖。但是关于此书的作者大有争议,主要问题是此书的语言叙述,名物制度等都与周朝不相符合。先秦早期很多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以对话体方式著作。比如孔子的《论语》多数是以孔子与他的学生等人对话的方式写成的,但《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由孔子的学生编著而成。无独有偶,古希腊早期许多著作也是以对话体进行著作的。如哲学论著《理想国》全书就是以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但是《理想国》的作者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

由此看来,《太公兵法》一书尽管出现姜子牙的对话,不一定就是由他本人写成的。又据学者考证,《太史兵法》在西汉之前早就出名。此书成书时间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太公兵史》极有可能就是,后人用当世的写作表达方式对姜子牙的军事思想进行了一次总结。如此看来,此书贯之太公之名亦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向了职业谋士之中,从而他双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跑路了。很巧的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下来。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他们俩在半路上相遇了。彼此三言两语,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张良的计策。顿时,张良对刘邦顿然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无不感叹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击》那对这个官名肯定不会陌生。孙悟空曾经就在天宫中当过类似这样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员叫“弼马温”。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所以还大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竟然好意思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真亏他想得出来。换成是别人可能都连衣袖都不想挥,直接拿棒槌就朝刘叔叔砸过去。但是张良还是心情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心平气和地留在刘邦身边。

苍天已作安排,刘邦就是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个伟男人!

四、复仇,复仇。

刘邦结识张良后,俩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拔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拔马回丰邑报仇,这时却秦军杀过来了。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派刘邦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随便你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革命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先干你狗日的秦军再说。刘邦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打赶回了留县。

二月。春暖乍寒。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通通都要收回来。

攻找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事实上刘三做到了。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息全部还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连合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的丰邑?

三月,刘邦拔军回到了丰邑。

丰邑城下,春暖花开,芳草连绵。雍齿,我刘三又回来了。我说过,你要为你做过的事负责到底。你等着瞧吧,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你也要把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开打。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之外。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却如一群群飞蛾扑火纷纷落在城下。没消几天,本来极是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命令了。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财富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拔军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宰掉这豆腐块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丰邑城下,刘邦心如火焚。他抬起头昂望着固若金汤的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志:不,我绝不能认输!我一定要拿下丰邑。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

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他已经死在了梁地。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的敌人,却又自不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的几斤几两都弄不清的人,肯定是必死不疑。

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属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郝!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属下的部将,他也应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公斤级的项家军。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军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那就可省了不少麻烦。

章邯是高兴得太早了。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章邯胆敢挡路,那就让血肉开路吧!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军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军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挨刀。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然而他却马上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奔胡陵。

军命状之下岂容逃将?

项梁闻听朱鸡石败逃,立即引兵奔入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地,一刀斩了朱鸡石。这时,刘邦来了。饭要吃,仗要打。没了景驹王,还有项家军,刘邦只好厚着脸皮赶到薛地向项梁借兵。

曾经九千人的将领,如今带着一百随从来投奔,你这打的是什么仗?项梁看着刘邦这可怜样真是哭笑不得。

项梁对刘邦提出一个要求,不过借兵可以,但你必须听我的指挥。

事到如今,报仇雪恨事大,听谁的指挥都不重要了。刘邦同意了。那好吧。项梁立即拔给刘邦五千大兵,并且派了十名高级军官配合指导刘邦作战。

刘邦,你这次不能再输了,一输连回砀山当猴王的机会都没了。项梁刚砍掉败逃的朱鸡石,想成功还是失败您自己看着办吧。

刘邦心潮澎湃地带着几千个新家伙回到了丰邑。丰邑就像一块试金石,三翻五次地试验着刘邦的忍耐和斗志。丰邑教会了他如何成长成一个著名的将领。屡败屡战,永远都不能放弃战斗,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前两次刘邦是怀着十分的愤怒兵临丰邑城下。那么,这次刘邦可是怀着无比的悲愤攻打雍齿。没有大死就没有大生。刘邦没有辜负项梁的期望,再加上生猛过人的项家军,这次他终于攻下了丰邑。刘邦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雍齿。然而善于守城的雍齿也练得一腿好跑功,早弃城投奔魏国去了。

刘邦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丰邑城的断垣残壁,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悲喜交加。丰邑就像他曾经被霸占的爱人,现在拼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抢回来了。今日之丰邑非昨日之丰邑,过去的丰邑懂得什么叫爱,如今的丰邑却教他懂得什么叫恨。他恨雍齿,恨丰邑父老子弟,恨这里的一草一木。

丰邑曾经是我打下的,当我有前线冲锋陷阵为你们清路时,为什么这些人通通背叛我?你们死守难攻难道就是为了一辈子呆在丰邑吗?难道你们就甘心一辈子当井底之蛙吗?现在,我打回来不是要挖你们祖坟,而是要以血与铁的事实告诉你们,其实丰邑城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打出去,大家才会真正的有肉吃!

第四章项梁兵殒

一、愤怒是魔鬼

刘邦千辛万苦地打败雍齿后,总算了却心中一大心事。然而此时另外一个城市,襄城。世界末日正在降临这座小城的上空。

五月,夏天的阳光融融在照在骚动的襄城。襄城角下,项羽屯兵昂望城上,烂烂的阳光射入双瞳夷之中显得特别的刺眼。阳光底下,一场攻艰战即将开打。其实不用项梁给项羽下死命令,这区区小城根本挡不住项羽的雄师虎兵。只要他一剑令下,即使铜墙铁壁也挡不住他威武的怒吼。

陈兵列阵,一切准备就绪。开打。其实项羽和之前的刘邦一样,都犯了乐观主义的错误。襄城与丰邑一样,易守难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有无数次的进攻,就有无数次的反击,以英雄作战出名的项羽终于碰上了一颗难拔的硬钉子。

力拔山兮气盖世,难道连一颗钉子都拔不出来吗?项羽震怒了。我不是刘邦,不用请外援,就算是只剩下我一个也要把襄城丢到火里煮了!在准备最后一次进攻前,项羽策马前阵,举头昂望城墙上的袅袅烟火,城内的你来把饭烧城外的我来把肚子饿,他猛挥宝剑,下达了一个非人道的命令:给我打进城去,一个都不能留!

这道铁命令如风雨雷电推残着襄城,战士们肉身有如神助顿然精神抖擞。项羽也充分发挥了力大无穷勇武无比的优势,终于攻下了襄城。项羽深深地被愤怒的魔鬼控制住了,他拿下襄城之后,唯一的一件事竟然是,把城里剩下的活人通通坑杀!

战火无情,哭声震天,成堆成堆的活人被推进了火坑。这就是所谓的革命吗?项羽,对你来说暴力到底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个性美学,或者是一种杀敌哲学?须不知,激起仇恨的人,终将被仇恨淹没。今朝震怒埋黑骨,他朝人怨割肉身。准备好了吗?你如此嗜杀如命,那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报应呢?

二、傀儡诞生

陈胜王在年初腊月就被干掉了。半年后,项梁才证实这是真的。真楚王和假楚王都没了,至少得重新立一个王。王就是一面旗帜,没有旗帜,战争还能以什么名义进行到底?于是项梁决定把各种诸侯召来议事。刘邦叔叔也应邀而来了。

如果不出意外,新一届领导楚王将是项梁。

可偏偏是出了意外。有人拦住项梁,劝他不要自封楚王成为众矢之敌,这个人正是老不死的家伙范增。范增,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后来项羽尊他为“亚父”并不是因为他是亚父乡人。所谓尊号“亚父”其实是尊敬他老人家而给的一个称号,俗称干爹,地位仅次于父亲。范增出道时,年已七十,差不多是项羽加上他父亲的岁数。所以叫他干爹是项羽抬举他,按辈份项羽应该叫他干爷爷一点都不过分。

范增这位爷爷级人物,平时深居简出,他不喜欢养鸟喂虾,不爱喝老爸茶,也不喜欢打彩票。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研究兵法。老家伙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练,没有练成一只狐狸精,反而修成了一个人精。范人精一肚子奇谋妙计,恰值天下大乱,正是走出家门为国家发挥余势的好时候,于是他来投奔项梁来了。

范增给项梁简述了不立他为王的几条理由:第一,陈胜举事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而没办法返回楚国,后秦灭楚,楚最无辜。所以楚人到现在还可怜楚王。而陈胜没有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为楚王,民望不归,理所当然失败。第二,如今楚人争先恐后地归附你项梁,不是因为你能力过人,而是因为你项家祖上世世代代为楚将。范人精最后总结陈词说道,唯有立六国时楚后为王,方可名至实归凝聚人心。楚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楚国人都团结反秦,必胜无疑。

姜还是老的辣。此言有理有据,不服还不行。项梁深以为然,决定立楚国之后为王。可难题又来了,楚灭国多年,皇室贵族早各奔东西不知所归,如今天下大乱,恐怕楚后早死于匪兵之手,去哪寻一个活人来当这傀儡楚王?

项梁只好贴出广告,派人到处寻找楚王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项梁果然寻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为生的楚怀王孙子芈心。六月,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芈心被正式立为楚王。为迎合民意,尊他为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在中国古代,国家元首,我们称他为君主。而其他的什么武信君呀,文信信君啦,都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这种称呼往往都是由君主,即国王给那些功多劳高的人赐封的一个高级别的雅号。项梁没有通过楚怀王赐封而敢于自号为武信君,这也就等于说,项梁明尊楚怀王,其实暗地里是把他当成一个空壳来摆设。他不过是利用楚怀王这个招老牌重新组合公司上市罢了,项梁本人才是楚国这个大型国企的真正老总。

新人新气象,项梁重组楚国楚字号公司成功,张良也想趁机把韩国韩字号这个又烂又小的公司重组上市。张良对项梁游说道:祝贺您新公司成功上市。但是目前秦朝这个竞争者太厉害,仅凭楚国一家公司是无法与他竞争分割市场的。韩诸公子横阳君韩成最贤,您可立他为韩王,这样您就多了一位合作伙伴,那样就可以与秦国相与争锋了。

张良不愧没有白读《太史兵法》,说得一点都不比范增差。项梁亦深以为然,让张良去找韩成,立他为韩王,张良为宰相(司徒)。张良祖辈二代辅佐过五世韩王,张良子承祖制,合情合理。多年以来,张良倾家荡产流亡异国他乡,为的就是有朝一天重归故国重现祖上荣光。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韩国很多城市都控制在秦军的手里,张良决定要把它们一一拿回来。但韩王成现在极是困窘,家底只有一千余兵。开什么玩笑,一千余兵就想从章邯几十万虎狼之师的嘴里夺食,那不是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基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张良说:给我一千兵,我也能把韩国的土地夺回来。

果然,熟读太史兵法的张良天勇敢地带着这一千余兵打回了老家,从秦兵手里抢回了几个城市。可还没等他把屁股坐热,那些城市又被秦军夺回去了。你来我往,打来打去,张良没占到什么便宜,只好带着兄弟们潜伏在颍川(今禹州市)一带打游击。

张良流年不利,好不容易摇身一变成为韩字号公司总经理,一不留神就被人家打成了游击队。其实,除了张良之外,刘邦也没什么好运气。他把借来的兵还回去后简直就一无所有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参加更大规模化的市场竞争。为了混口饭吃,他只好放弃个体经营户与项梁合伙,暂时做分公司的小头目。

三、章邯真的很牛逼

现在,战国时期被秦国灭掉的六家诸侯,全部挂牌成功上市。北有赵王歇,燕王韩广,中原有魏王魏咎,韩王韩成,东有齐王田儋,楚有傀儡楚怀王芈心,后台老板项梁。六家上市公司,数项梁实力最强。其属下名将贤相烂若星辰,项羽,范增,英布,刘邦,萧何,曹参,樊哙等等,个个都非等闲之辈。

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秦始皇在地下知道他毕生的心血竟是换得这个无法收拾的局面,他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不应该修了那么多政绩工程,或者恨自己不早立太子。如果早立扶苏为太子,再加上蒙恬蒙毅俩兄弟辅佐,秦字号跨国公司可能还可以苦撑几年。

可如今,一切都晚了。太晚了。

说来也奇怪,当初天下诸侯已如火到处焚烧之时,秦二世还在阿房宫悠闲自在地养鸟溜狗。秦朝文臣纷纷上凑,建议胡亥出兵镇压起义军。他却把上凑的大臣全部送上断头台,因为他们都犯了欺君之罪:在胡亥眼里,那些根本就不是起义军,不过是一群盗贼罢了。

佩服啊,佩服。都快死到临头了,还自我感觉良好。叫秦二世为畜牲实在太抬举他了,应该叫他“狗不理”。这般无知加禽兽的行为,连狗都不屑与他为伍。

可怜的“狗不理”秦二世并不知道,那些反秦的起义军就算是群盗,也是一群特殊的盗。他们不但抢你的粮食,军火,人口,还要抢你的地图,分你的老婆和土地,夺你的皇位,还要你的命。只可惜这婀娜多姿的万里江山了。秦朝赢氏多少代祖宗披甘露斩荆棘,以尺寸之地好不容易才打下这万里河山,如今就要眼睁睁地被撕裂分割再次沦为他人之手。

“狗不理”糊涂,赵高可不糊涂。就算打起义军,得需要大量兵力。可当初秦朝除了蒙恬留在西北打匈奴和修长城兵力之外,秦朝的铁锅已朝底了。如今,蒙恬死了,军队由副将王离率领,打来打去,刚灭了东边的火,北边的火又烧起来了。秦朝土地如此之大,只靠王离一个当救火队长是远远不够的。

大秦如此之大,难道就再没有一个救秦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忠贤之士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就是宫廷后勤部长(少府)章邯。当陈胜王的西征大将周文一路烧杀掠夺,带着几十万军队到达函谷关时,世才恍如梦中醒来,原来这帮盗贼还真不一般的强盗。他马上召集群臣议对策,六神无主地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呀?

怎么办?早几日你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来问怎么办。凉办呗。众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这时,只见章邯挺身而出对秦二世说道:现在盗贼众多,从附近县市调兵已经来不及了,不如把在骊山脚下的劳改犯和役夫通通赦免,用他们来迎击敌军。

这实在不是办法的办法了。再不照办的话,恐怕骊山墓还没修好自己的人头就落地了。秦二世只好大赦天下。章邯立即把几十万的劳改犯们组织成军队,从骊山脚下开出去打周文。

周文,名文,字章。又称周章。战国时代,周文曾在项燕手下做过视日官。所谓视日,就是观察天文,主要是观察太阳的运行推知吉凶,类似今天的星象家。古人迷信,每逢有重大军事行动必占卜问卦,于是视日官应动而生。在秦朝之前,视日官在军队中极有影响,他们可以参与军队决策。周文跟随项燕的时候,曾打败过秦将李信二十万大军。所以说,周文是见过一个大场面的人。

陈胜反秦时,秦国兵力还相当强盛。陈胜需要派一员大将率领军队直指咸阳,可没人敢接下送死的任务。这时周文站出来了,他毛遂自荐,担起了西征的大任。

可笑的是,陈胜只给周文三千兵。三千兵就想攻入咸阳城,这无疑是天方夜谭。没办法啊,现在是创业艰难时期,陈胜是带九百人起家的,能给你三千家已经很够意思了。

周文毫无怨言,他斗志昂扬地说道,三千兵足够了。出发。

事实上,周文此话并非妄言。天下苦秦久已,到处怨声载道。如今,天下反秦的军队就像滚雪球,无论滚到哪里都壮大到哪里,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无人响应的危险。果其然,周文朝着咸阳城一路烧杀过去,好多活不下去的人风卷云涌地跟随他打向咸阳城。咸阳太具有诱惑力了,如果真的杀进城去,这辈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醉生梦死。

当周文抵达达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县东北)时,拥有战车千辆、步兵数十万人,他这支杂牌军已成为反秦大军中最强大的军队。接着,周文继续向咸阳方向推进,驻军在戏水(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戏水离咸阳城不到五十公里的距离,大军当前,咸阳开始摇摇欲坠。

然而,戏剧的一幕出现了。周文一改过去凌厉作风,放慢攻秦速度按兵不动。周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一路上跑得太快了,以至于陈胜属下各部都没办法跟上他的步伐。现在周文回头一看,原来自己却成了一支孤军。孤军长线作战是一个大忌,他必须等待陈胜。

此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民生问题令周文极是头痛:军队缺粮了。周文这支军队之所以壮大得如此迅速,是因为很多人没饭吃。听说参军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抢东西,甚至还可以到秦宫抢美女金银珠宝,于是大家屁颠屁颠地从家时拿着锄头扁担赶过来了。

这一路上周文都是打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可如今人口越来越多,抢来的粮食却总不够吃。几十万的军队啊,没有饭吃,这战还怎么打得下去?

士兵急,周文更急。他只好抚慰士兵道:大家再忍忍,面包会马上有的。面包会从天上掉上来吗?当然不是。周文是在等陈胜给他送面包。陈胜军队一到,大家吃饱喝足,万军齐发,大秦必亡。

话说回来,周文真是一个让人搞不懂的人。当初陈胜只给三千兵的时候,他眼睛眨都不眨就冲出去。现在,秦宫虚空无人防守,王离的军队还在千山万水之外,而咸阳近在咫尺,没粮就冲进去抢呀,还等什么呀。可怜的周文一辈子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却没看到这一个极好的灭秦时机。我们只能这样说他,胆子不够大,情报工作真的烂。

周文还没等到后方补给,这时章邯打过来了。城外的人说,我在等面包。城里的人说,城外有自由。骊山脚下几十万劳改犯早就受够被关禁被奴役的生活,如今正好逢上章邯给这么一个杀敌机会,他们都满怀渴望地要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一支几十万精神抖擞的为自由而奋战的军队,和一支几十万面黄肌瘦的为吃饭而等待的军队作战,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两边都是杂牌军,但是临时应战哪管什么杂牌正牌,打胜就是好牌。果然,章邯这手猛牌把周文的烂牌打得落花流水败逃。

章邯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打落水狗的狠人,他一路追着打周文。周文一跑再跑,最后发现没地方跑了,也跑够了,只好拔剑自杀,章邯才算就此罢兵。接着,他又突然调头去追陈胜狂揍。哪知陈胜王也不经打,面包还来得及给周文送去,还在逃亡汝阴的路上不幸被自己人干掉一命呜呼哀哉!

实话说,章邯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眼看天下燎原之火就要烧到咸阳宫的眉毛,却被他一下子灭掉大半。胡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对章邯说:你在前面好好打,我在后宫好好玩。畜牲果然是畜牲。胡亥说完,一转身又跑去阿房宫与奇禽怪兽们逗乐去了。

秦朝这套官僚制度还真不错。秦二世是挥手的,赵高是举手的,李斯是拍手的,章邯却是动手的。挥手举手拍手全都在后宫度长假,却苦了动手一个家伙。大秦后宫淫声浪语长夜纵歌酒,前线章邯披风沐雨冲锋陷阵。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大秦把你当一条狼狗养了这么多年,要的就是今天你这不怕死的表现。真不愧是大秦体制训练出来的动物,如今的章邯就像一头从山顶上俯冲而下的饿虎威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