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地盘平阳首府(今山西临汾市),竟然突然变脸向项羽投降。

真是恨铁不成钢,刘邦只不过受了点挫罢了,你魏王豹有必要这般绝情绝义吗?

换成项羽,对魏王豹这种货色,只就拳脚交加了。但是刘邦有如大病初愈,如果不是逼于无奈,那也不能说想打就打呀。

于是,刘邦决定先派人去做魏王豹思想工作,思想做不通了,再收拾也不迟。替刘邦履行这个政治思想任务的,是我们熟悉的郦食其先生,刘邦给他交代了两个任务:

第一,争取言语软化魏王豹,节约战争成本。

第二,顺道摸摸魏军老底。

两个任务中,第二个好完成,可是第一个就难办了,刘邦对魏王的期望值实在太高了。魏王豹是什么人?说他是墙头草都是抬举他了,他简直就是一条势利狗,这种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当你有油水可捞时,温驯得像一只猫,当你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时,他马上撕下脸皮,落井下石,势不两立。

有魏王如此,郦食其这趟出使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果然,魏王豹见了郦食其后,一声冷笑。收买是需要本钱的,更是需要实力的,你一没钱,二没实力,就想空手来套白狼,做梦去吧你。

尽管魏王豹嘲笑刘邦自不量力,但心里想想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当着郦食其的面说出来,因为这是外交,而不是菜市场。菜市场讨价还价不成功,可以扭头就走,但外交不行,就算生意不成功,你也得找句恰当理由婉转拒绝。

于是,魏王豹也搬出一个不与刘邦十足理由,他振振有词地对郦先生说道:“回去告诉刘邦,他生性傲慢,骂人像骂奴和狗一样,我不想再见到他了。”

郦食其只得失望而归,刘邦一听魏王豹这话,当即火气烧心。呵,你魏王豹说的什么话,谁骂你像骂奴一样了?骂你是给你面子,要是我刘邦不骂你了,你那才叫一个惨字呢,既然咱们都谈不拢,那就只有开打了。

刘邦这气话真不是装出来的,他迅速召开军事会议,根本就不用商议,他直接任命韩信为主攻手,灌婴和曹参为副攻手,命令火速集结军队打他娘的!

会上,刘邦问郦食其:“魏军派谁当大将军?”

郦食其说:“柏直。”

刘邦一听,大喜过望。太好了,柏直乳臭未干,哪里能挡得住我们的韩信大将军?

刘邦又问:“那谁当魏军的骑兵司令?”

郦食其答道:“冯敬。”

又是一阵狂喜。冯敬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尽管厉害,但是也挡不住我们的灌婴同志。

刘邦再问:“那谁当魏军步兵司令?”

郦食其答道:“项佗。”

这下子,刘邦高兴得要飞起来。这个项佗,当初项梁派他去救魏咎时还差点被章邯打得没命,小子今天竟然有出息当上了魏军的步兵司令,让曹参对付他绰绰有余。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敌我两清,那就开打吧。

这时,只见韩信还不太放心地问郦食其:“魏王豹会不会派周叔当魏国大将军呢?”

这个周叔和前面的柏直一样,他们到底是谁,我们已无法知道。但是从刘邦和韩信口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周叔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人,不然韩信不会如此小心翼翼地询问郦食其,至于柏直,多数是个初出道的狂妄青年。

郦食其不愧是情报高手,早把魏国老底摸得一清两楚,他肯定地对韩信说道:“你放心,魏王豹绝对不会让周叔当大将军。”

韩信一听立即跳起来叫道:“魏王豹死定了,竟然敢派这个娃儿来挡我!”

韩信信心大增,准备开打。

此次是刘邦第二次东征,打魏东挺,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更是一次不能输掉的战争。因为刘邦只有顺利拿下魏国,才可以大刀阔斧继续向东挺进,万一失败只有再次龟缩关中。

所以,刘邦又命令韩信,这次不但要把魏王豹拿下,还要彻底把他打服达到杀一儆百作用,就像《墨攻》里的一句台词:攻城如攻心,如果第一城不成功,你还能带着一颗失败的心继续下一场战斗吗?

韩信的大军出发了。

汉军一路浩浩浩荡荡地行到了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的黄河渡口,黄河对岸就是牛气冲天的魏王豹,他也正在紧急纠结军队陈河准备对抗韩信。

韩信声势极大,秋天萧瑟的风吹过黄河两岸,只见旌旗飘飘,黄土飞扬,大河顿失滔滔。不消多说,无论是谁看到此种场面,都可以立即判断,韩信发动的将是一场直力冲击及血洗黄河的大战!

如果说韩信要血洗黄河准没错,但是要说他直力出击,那就错了。其实,虚造声势这一幕是韩信玩的一个阴谋,不过是韩信军事生涯中又一次战争游戏表演。

正当魏王豹站在黄河东,踌躇满志地监视韩信,准备随时迎战时,韩信却像一只夜鹰悄悄地带着一支特种兵,从八十公里之外的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利用空瓮制成的木筏渡过黄河,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之势,从背后狠狠地朝魏王豹的肝脏安邑城(今山西省夏县)刺去!

这招就叫声东击西,是暗渡陈仓的续集上演。

这是一次酝酿已久的行刺,魏王豹想躲已经躲不及了。当魏王豹引军回战韩信时,黄河西岸的汉军也冲锋过河,两军汇合像一只老鼠夹狠狠地把魏王豹夹住。九月,秋末。韩信把魏国土地全部拿下,活捉魏王豹,押住荥阳见刘邦。

这次,魏王豹是真的被彻底打趴了,刘邦把魏国被划为三个郡,从此永归汉版图。

刘邦再一次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此次离上次俘获魏王豹东征时间,仅仅只有六个月。才六个月,他又一次卷土重来。在人生的战场上,刘邦就是要证明给所有诸侯看:

我,刘三,从来就不怕过失败,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打倒过。在哪里失败,我就在哪里雄起,举目天下,唯有我才是真正的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

第十三章神兵出击

一、梦之战

正如张良所说,韩信的确是一个独挡一面可以成大事之人。从暗渡陈仓到偷袭魏王豹,无不都是韩信之大功,刘邦应该感谢萧何,如果没有他,刘邦根本打造不起以韩信为队长的梦之队。

而梦之队队长韩信搞定魏国后,他的下个目标就是北方的陈馀。刘邦兵败彭城,陈馀是诸侯墙头草之一,但他背叛刘邦还要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已经发现他的死对头张耳未死。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换成谁都不忍被刘邦这般无情忽悠,没办法了,不打是不行的,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了。

这时,韩信主动对刘邦请示承诺道,只要刘邦肯拨他三万兵马,他就能北上攻赵,拿下燕代两国,并且东向攻打齐国,搞掉楚国的粮道运输。

韩信这个牛皮可吹大了,三万马力就想打大半个中国,你以为你是谁呀。甭说燕齐两国,仅就赵国赵王歇就有二十来万兵力守城,将军正是牛逼哄哄的陈馀同志,你一支孤军北上,即使你是一条贪婪大蛇,能吞得下陈馀这头大象吗?

韩信的回答是,我能!

韩信的回答再次让人震憾,他的自信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回想一下就可明白,巨鹿之战,项羽以几万兵力搞定章邯几十万大军;彭城之战,项羽一样以少数的三万兵搞掉刘邦将近六十万大兵,这个以少胜多的专利项羽垄断得太多次了,必须有人打破他这个魔幻神话。

刘邦终于明白了,韩信这是想挑战项羽的吉尼斯纪录。既然如此,那就拨你三万兵力去试试吧,刘邦当即答应韩信,同时派张耳跟韩信一同北上。赵国,那可是张耳梦中曾经的封国。

九月下旬,韩信和张耳以凌厉攻势拿下了代地。代地本是赵王歇封给陈馀的,但陈馀转交给手下夏说代理,可怜的夏说就替陈馀成了韩信的俘虏。但是韩信北伐刚打赢了第一局,荥阳就传来不好消息,项羽军队猛烈攻击荥阳,无奈之下,刘邦只好派人赶到代地把韩信的精兵调回荥阳抗击项羽。

刘邦真让人苦笑不得,这就好像借钱赌博,韩信刚把老本稍稍翻了一翻,借债人就把老本的大部分拿回去救急,现在刘邦只留不到两万的民兵给韩信,这战还怎么打得下去,想破项羽的神话那更是谈都不用谈了?

这就好像一个打牌高手,打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手握一把好牌更是重中之重。当初项羽无论打章邯,还是打彭城,都是集中精锐之兵干掉对手的,所以项羽无论身处多么绝望的苦境,只要他手中稍有一叠好牌,他就能打得出惊天地泣鬼牌局。

如今,韩信和项羽牌技暂且不论高下,他还缺乏项羽那样的手气,如果说韩信还有好牌,就只有一张,那就是他自己这张王牌。一张王牌带一堆垃圾牌,也要拼出项羽般的惊天地泣鬼神牌局,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但韩信的回答是,不,这绝不是白痴做梦。

果然,刘邦调走精兵后,不打常规战,不按常理出牌的韩信没有灰心丧气,仍然意气昂扬地向北挺进。

当时赵王歇和陈馀闻听韩信扑来,立即组织全国兵力驻守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号称二十万大军。不消多说,交战双方只要是多少万大军前面加上“号称”两字的,这个军队的人数多数是要打折扣的,虚报人数只为了壮大军威,这是古中国战争的一个潜规则。

还要顺便解释一下,陈馀驻守的井陉口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所谓陉,就是山脉突然中断,两岭紧夹,天然的军事要地。太行山脉共有八陉,井陉是第五陉,山凹如井,所以连起来称之为井陉。韩信想要打通井陉这座大门,除非他的军队锋利如钢刀,不然甭想穿过这道天然的军事屏障。

看来,韩信只有远远地望陉兴叹了。

但有一个问题请注意,烂牌打好牌,比的不仅仅是超水平的牌技,还要比运气。很幸运的是,韩信等来了一个属于他的好运气,这就是陈馀有意轻敌。

当时,陈馀手下有一个叫李左车的将领对陈馀说道:“韩信远道而来,锐不可挡,志在必得。但是井陉易守难攻,将军如果借我三万兵力,从小路包抄,断绝韩信粮车,赵军坚壁不战,这样汉军就向前前不得,后退又退不得,要生得不得,要死路一条,那么十日之内,必定把韩信和张耳的头颅砍下来呈现赵王,如果不依我之计,赵军必败,我们必定都成为韩信的俘虏!”

这个建议既天才,又吹牛。韩信是谁,李左车以为他果真是大街上那个钻过裤档任人欺负的软弱少年吗?须不知,此时韩信派的间谍就正在李左车的旁边偷听,他还想十日之内砍掉韩信的头,那简直痴人做梦。韩信派出间谍属他非常规作战一部分,正所谓兵不厌诈,手中的牌这么烂,再不搞老千就只有弃牌不打了。

这时,让韩信兴奋的一幕出现了,骄傲的陈馀非但没有接纳李左车的出牌招式,反而理直气壮地教训他道:

我们是正义之师,不需要使用阴谋诡计。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就围打它,有超过一倍的兵力就攻击它。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人,而他千里迢迢地奔袭我,已经非常疲惫不堪了,如果我避而不战,汉军援军到了我们不但不知道怎么应付,而且还会让别的诸侯误解我陈馀胆怯,那以后他们不是随意就派兵来欺负我了吗?

陈馀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什么仁义之师,又什么不屑阴谋诡计,当初章邯和王离围攻巨鹿时,他带几万兵在城外徘徊不进,可想过自己是正义之师?当初向田荣借兵开出要当齐国尾巴国的条件时,可否想过的他使用的不是阴谋?当初他把张耳打跑时,赵王歇封代代王他不干,偏要以辅佐之名留在赵国夹持赵王歇,可想过这不是假义?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个没有仁义道德的世界里,竟然还有人出售出仁义之称号,人家刘邦假借仁义之师之名替义帝报仇,那是挂羊肉卖狗肉,可你陈馀这玩的是噱头还是迂腐?

陈馀这当然玩不是什么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迂腐。之所以说他迂腐,是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刻板儒者。没有人知道他是用哪个脑读书的,孔孟两人带着“仁义”两字奔波诸侯,非但卖不出去,还碰了一鼻子灰,难道陈馀对这一点对前辈就没有一点的经验教总结吗?

好了,陈馀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再重要了,他即将为自己的迂腐买单离开历史舞台。我们现在关心的是,韩信如何打赢这场看似极不可能战胜的战争。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使其先糊涂。当时韩信听到陈馀这翻经典的死亡之音后,放开手脚高歌猛进,直奔井陉。狡猾的韩信当然不会像一头猪愚蠢地直接冲到井陉口任人宰割,他在离井陉口三十公里处,命令军队驻营休息。

一切都在掌握中,今晚午更,将是绝杀的最好时机!

十月夜半的冬风吹过苍凉的树林,仿佛幽灵野鬼在空中呜咽。冷风催杀,迷雾弥漫,韩信行动了。韩信首先发布了一个夜行军命令,又挑了两千人每人分发一面旗帜,红旗,汉军的伟大标志。

韩信带着这两千手持红旗的士兵从小道穿过树林,埋伏在可以望见赵国的地方。韩信大约交代了一二三注意事项,又信心十足地对这两千旗兵说:

“记住,当我们跟赵国交战时会诈败,赵军一旦见我军逃跑,必定倾巢而出,你们务必迅速跑入赵城拔掉他们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

旗兵默无作声,一切听领导安排,但他们有个疑问,你韩信又不是陈馀肚子里的蛔虫,怎的就料定赵军会倾巢而出呢?

这个不用担心,上苍自有安排,你们就埋在山头上看戏就是了。

士兵吃过早餐,天还没亮。韩信派一万多兵打着先锋旗先行一步,渡过桃河,在赵城之下背水列阵。天灰蒙蒙亮,陈馀走上城墙远眺,看到汉军如此阵势,不禁大笑,赵军全都跟着狂笑起来。

陈馀大笑是有理由的,只要稍有点兵法常识的人都知道,背水之地是一种绝地,军队一旦背靠河川,就马上成为“废军”,绝地废军,你今天不死,还待何日?

但陈馀笑,韩信也在笑,比笑就看谁笑到最后,开打!

接上

那边刚布好阵,这边韩信就树起了将旗,敲起大鼓直出井陉口。陈馀开城迎战,赵军像洪水猛兽般向汉军扑来。

黎明时分的喊杀声立即漫天遍野地响起来,仿佛冲破了高天之浓云,满山的鸟群被惊吓得突突突地飞向天空。韩信和张耳只打半个痛快,故意弃掉将旗,逃命般地逃入背水之阵中。

城上的赵军一看汉军如群鸟自投罗网,好像看到天上落下来的馅饼,果然倾城而出,争先恐后奔出城来杀敌邀功。

死亡程序启动了。

当赵城几乎空城之后,埋伏在山上的两千汉兵却像一群黑乌鸦从背后闯进了赵城,他们成功地把赵旗拔掉,插上了汉军的大红旗。

这就真像一场梦,当赵军他们冲入背水之阵中厮杀一阵,猛然发觉上当了。汉军哪里是一群束手待毙的鸟,他们简直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群猪与群狼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赵军遍体鳞伤,只好打退鼓退回赵城。

更恐怕的还在后面,当赵军撤军回头时,竟然发现赵城满眼都是飘扬的红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难道是汉军打进城去了吗?顾不及想太多,赵军已整军大乱,全都像无头苍蝇四处逃跑。

陈馀于乱军当中,仿像一个牧羊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羊群被韩信的狼群驱逐,他挥着长剑对着士兵喊道:不要跑,都给我回来!

陈馀喊也是白喊。这就好像牧羊人对自己的羊群喊道,回来,不要怕狼。请问陈馀同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不怕狼的羊吗?

陈馀挥剑连杀几个逃兵,但仍然制止不了这乱阵之势。悲壮的他仿佛像要被自己羊群逼疯了,他年青的时候就在赵国游荡,他多么熟悉这里的一切,包括这里的人文风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陈胜抛弃过他,他没害怕过,张耳抛弃过他,他也没害怕过,项羽抛弃过他,他更是没害怕过,但他今天被自己这群绵羊抛弃时,他害怕了。

这不能不教人害怕啊。多少年来,陈馀风餐雨露地经营赵国,他熟悉自己的士兵,就天空熟悉白云一样熟悉他们,士兵们也像白云熟悉天空一样熟悉陈馀,然而今天败势初露,士兵们却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了。

陈馀欲哭无泪。在韩信设计的这场梦之战中,他就像天空一朵闪亮的晨星,梦一般地消失了。

这是一场载进历史的梦之战。像当初项羽打彭城一样,汉军只消一日就瓦解赵城,并成功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解放赵国。

这场大战韩信打得清清楚楚,但对于汉军士兵来说,却是赢得糊里糊涂。三万不到的弱兵,没有援助,没有神助,况且韩信又摆出让赵国笑破肚皮的死阵,可汉军竟然在关键时刻却起死回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信告诉士兵们,兵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正规军被汉王调走了,留给我的却是一堆市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我不把你们置到死地,你们怎么会奋起反抗?!

士兵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招就叫置于死地而后生。

客观地说,这场十万分意外的大捷不完是韩信用兵如神,相当部分功劳要归于陈馀错误地使出昏招。如果陈馀脑袋开窍地听从李左车之良策,战争将可能朝另外一个遥遥不可知的方向发展。险胜之下的韩信不得不暗暗佩服李左车,是的,李左车是个人才,必须把他找出来。

于是,韩信在军中颁布赏告:活捉李左车,赏赐黄金两万四千两。

两万四千两,那足够买好多袋大米了。那年头,有米就等于有了动力,没消几日,有几个幸运的士兵绑着李左车,兴奋地推到韩信帐下领赏。

当韩信看到李左车,就好像看到多年好友,连叫误会,亲自替他解除绑绳。接着,韩信叫人置酒一席,李老师,您辛苦了,请上座。韩信像学生拉着恩师的手,恭恭敬敬地请李左车坐上酒席高位,他坐低位。

酒永远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渲泄苦闷,可以化敌为友,可以推心置腹,更可以借酒献佛表示仰慕之情。

韩信就属后一者。他借酒敬过李左车三巡,问李左车道:“请问李老师,我想向北打燕国,向东进攻齐国,用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呢?”

李左车看着韩信,不知他这是真谦虚,还是假谦虚。

沉思良久,李左车虚晃一招故意说道:“我不过是个俘虏,哪有资格参与你的大事?”

韩信马上说道:“您甭给我客气了,谁说您没有资格论大事?如果陈馀听您的话,我韩信早被他擒去了。正因为陈馀同志不接受您的意见,我今天才有机会当学生向您学习,希望老师不要拒绝我的好意!”

嗯,这话听来舒服。李左车微微点头,他对韩信说道:“你威名赫赫,天下皆知,但是请注意你的一个致命弱点:即你的军队已经很疲惫,很难再投入战场,而且你粮食不足,一旦燕国和你僵持不下,那么东边的齐国也必屯兵自强,那刘邦的前途就很难说了。”

分析得好,韩信赞同地点头,又请教道:“那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这个僵局吗?”

办法当然是有的,不然怎么当你老师。李左车胸有成竹地说道:“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战斗,这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如果我是你,必先按兵不动,安抚赵民;然后派一位能言善辨的使节出使燕国,向他们展示你的优势,那么燕国肯定经受不住威吓而屈服于你。既然燕国屈服,那么大军必定移师东向,那么对于齐国来说,就算是多高明的智者补救也都来不及了。”

韩信听得如痴如醉,李左车果然见解卓越,不同凡响。这招叫什么啦,好像叫先声夺人是吧?

李左车点头道:“对,这招就叫先声夺人,名至实归。”

好,一切就按李老师说的去办。

韩信马上发书,派使者出使燕国,果然不出李左车所料,燕王臧荼推牌认输,愿意投降。搞定燕赵两国,韩信马上把这两个天大喜讯报向荥阳向刘邦报喜,同时建议刘邦封张耳为赵王。

没多久,刘邦给韩信回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同意封张耳为赵王,但荥阳告急,请韩将军征兵送往荥阳前线救急。

又是这个荥阳,荥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诈降

在回到荥阳之前,让我们越过万里长空,把镜头向南推移,去看看一场出彩的大戏。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那个让刘邦睡不安席的英布同志。

十月末,天狗咬日。十一月末,又见天狗咬日。

当天空第二次日食时,随何带着刘邦的慰问来到六县看望英布先生来了。英布的病是心病,随何已为英布准备了一贴良药——辩术。刀能杀人见血,良言亦能救死扶伤,随何之所以敢来见英布,是因为他自恃辩术高明,保证英布药到病除。

然而英布闻知随何到来,他拒绝见客,理由是,身体不便见生客,一见病更容易发作。

是的,英布现在就害怕的就是使者,不管是项羽的,还是刘邦的,或是齐国的,他似乎已经厌烦这打打杀杀的世界。

对英布来说,皖西并不富庶,但是它很安逸。在这里,他可以天天安静的欣赏清远的田野,也可以站在城楼上眺望天空过往的飞鸟,还有这里的冬天不太冷,天气合宜,偶尔还可以出去打猎。

然而这并不过分一个心愿,为什么就没有人读懂呢?今天一个使者,明天一个说客,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你们到底烦不烦呀。

英布你错了,不是没人读懂,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既然刀已拔出,血已沾染,这一路就只能一直走到黑。

当时接待随何的是一位膳食官(太宰),他的任务是只管吃,不谈政治。随何只有等,这一等就已经三天过去了。

三天,对于英布来说,不过是三次平淡无奇的日落日出,然而对于远在北方备受项羽欺负的刘邦同志来说,三天不亚于蹲三十年大牢。

随何终于坐不住了,他对敬业的太宰先生说道;“麻烦您转告九江王,我是来替他治病的,不是来渡假的。”

太宰很有礼貌地回拒随何道:“不好意思,我们大王有御用医生,不需要外医。”

随何一听就恼得大声喝道:“够了,都不要装了。九江王之所以不见我,还不是因为楚强汉弱的缘故。我今天出使到九江来,就是带了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呈现给大王的,如果我说得对,请九江王听取,如果我说得不对,就请他连我及这二十几个随从拉到六安市上斩头示众!”

太宰一听被随何的气势摄住了,这年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随何都已经豁出去了,看来英布不见他,这事是不会罢休的。于是太宰立即向英布汇报,英布只好把随何召进了他的办公室。

随何见到英布,只见他脸色红润,红光满脸,喘息均匀,甚至还隐隐约约地看出发福气象。休养得不错嘛,才隔多久不杀人,就一幅人模狗样了。

既然脸皮都已撕破,那就不跟他装三作四了,随何单刀直入地对英布问道:“请问大王,你和项羽是什么关系?”

英布: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他是老大,我是马仔,我一切全都是听他的。

随何:错!请大王回想一下,当初你老大项羽亲自出马攻打齐国田荣时,叫你带所有兄弟一起上,你却只派了四千人助战,你这是叫全听他吗?还有,汉王攻陷彭城,项羽叫你一起去救他老家,你拥兵万余,不但一个都舍不得捐出去,还袖手旁观隔江观火,你这叫全听他的吗?

英布愣住了,支支吾吾地说道:当时情况特殊,主要是我身体有病不能出战嘛。

随何斩钉截铁地又说道:又错!你根本就是在装病,如果有病也是得了心怀鬼胎之病。其实不用你多说,我也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你表面效忠项羽,其实心里已经想背弃他了,只不过因为目前汉弱楚强,你不便光明正大的表态。在这里,我还是要负责任地告诉大王,项羽剩下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英布:你此话从何说来?

随何:你且听我分析。第一,项羽不义,毁盟约,杀义帝,废旧王,全民公敌是也。第二,汉王势众,收诸侯,深挖沟,广积粮,坚如磐石是也。综合两点,项羽以不义之师攻打正义之师,败势定也。孰强孰弱,一眼了知,而你却还想项羽那里寻求保护,这真是让人想不通。

英布:按你这么说,如果我背叛项羽,就一定能够打败他了?

随何:我的意思不是说凭你九江王的兵力就可以打败项羽,而只是说,如果你背叛项羽,把他拖住几个月,汉王就有充裕时间做好充分准备,那么项羽必败无疑!

英布: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我拖住项羽有什么好处?

随何:如果你愿意归汉,那么汉王必定封你为王,况且六县这块地盘本就是你的,不封给你封给谁呀?

英布大喜:好,成交,就按你说的去办!

随何终于露出了舒心的一笑。

大事搞定,这一趟果然没有白来,过几天回去告诉刘邦,看他以为还要不要欺负我们这些文臣不是干大事的料。但是你随何高兴得太早了,事情还就此了结,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悄地降临。

当时,随何前脚刚说服英布,他突然发现项羽也秘密派使者探望英布来了。探望是外交辞令,其实项羽就是派人来跟英布谈条件的。

这才叫真正的麻烦来了,所谓弱者无外交,利益才是外交最本质的驱动力,如果项羽开出条件优于刘邦,英布可能就要真的摁住随何这二十几个随从拉到九江街头砍头示众了。

随何顿觉一股寒意从脚心直窜而上,福祸只一纸之隔,死亡从来没有像今天来得这么迅猛。突然,随何心头又跳起一个火般的欲念,不,绝不能等死,生存永远属于敢于搏斗的人!功亏一篑,还是一举成名,就全在今天一搏了。

是的,搏,是必须的,求生是必然的,追求成功更是不可以随便放弃的。随何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还有二十几个兄弟,当时刘邦派这些人来就是以防备用,不管那么多了,兄弟们先一起上去斗了再说。

这时,随何又惊奇地发现,西楚使者竟然与他们同住一处——九江政府招待所。正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既然来了,兄弟就给你办个葬礼给你送行去吧。于是,随何一边派人跟踪项羽使者,一边秘密打探英布谈判底线。还好,情报工作进展顺利,他们已经打听到英布和西楚使者秘密约会时间和地点。

这天,手下来报随何,英布正在九江政府大楼会客厅和项羽使者开会。这个消息十分准确,随何当即带个几个兄弟直接闯进英布的会客厅,他果然看到西项使者正在咄咄逼人地拍桌跳板,要英布立即派兵击杀刘邦!

好小子,口气真不小,先收拾你了再说。随何朝西楚使者大声喝叱道:“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了,你西楚怎么还有胆量催促发兵!”

随何这声怒吼仿佛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