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搞定楚怀王,项羽和范增马上开出了一张完美的封王清单,这张清单里,包括项羽及义帝在内,他们把天下割为二十块大肉,刘邦没有得到意想中的关中,而只得到一块意想外的汉中及巴蜀。
项羽理直气壮地刘邦说道:“我听说巴蜀曾是秦朝流放政治犯和死囚的好地方,又听说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风景优美,人称天府之国,我就封你为汉王,负责打理关中郡及巴蜀两郡,你也老大不小了,这辈子就好好呆在那里享渡晚年吧。
这话亏项羽能说得出口。美丽的语言永远藏不住毒蝎之心,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当时巴蜀是天下最烂的一块地盘,其恶劣之地远胜流放义帝的江南郴州,时称人间地狱中的地狱。
有句谚语可以加强我们对蜀地的印象: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篇著名的《蜀道难》,他在诗中发出这样的哀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那样一块地方,高山阻绝,飞鸟难越,人只要进去了不亚于肉打狗别想活着回到中原了。
但是,此事远未了结,更绝的还在后头。
项羽和范增发扬了坏人做绝的优秀作风,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关中切成三块,分别赐给三个秦朝降将,章邯得一块,封雍王;司马欣得一块,封塞王;董翳得一块,封翟王。
秦地三分,从此,关中又称三秦之地。从地图上看,刘邦的汉中之地,无情地被章邯等三人围堵成不能东出之势。乍一看上去,汉中就是天牢,刘邦就是落水狗,三秦就像三面结实的围篱。退一万步地想,如果刘邦像条疯狗要夺门而出,估计刘邦还没冲到第三个关卡,项羽早早闻声赶来,歼击汉军。
范增这个谋略,如果不赞范增一个良心都过不去了。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安置简直完美无暇无懈可击。我不打你,也不骂你,就让老天爷活活地折磨你。刘三你就认命吧,谁叫你早不知晚不生,偏偏赶上末班车遇上了整蛊大师范增先生。
好了,搞定楚怀王和刘邦这两块硬骨头,其他人就好收拾了。帝号给了楚怀王,项羽只能做王,要当王,就当天下最大的王。项羽毫不客气地抢了魏王豹祖地——魏国,并入楚国,合起九郡通归他所属,定都彭城,自称西楚霸王。
其他部分诸侯分肉情况如下:
魏豹被封为西魏王。明明是魏王,项羽偏在前面给他加了一个西字,西魏王,就不好听一点就是龟儿子的称号。
燕王韩广改封为耿于辽东王,燕地封给了韩广大将臧荼,但韩广不愿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砍了。
赵王歇迁到代地,改封代王,赵国归张耳,被封为常山王。
更绝的还有,项羽仿照关中割肉法,把齐国也割成三块。原来的齐王,即田瞻的儿子田福,只得到最差的一块,改封为胶东王;齐国原来的最肥地封给了另外一个人,即背叛田荣投奔项羽的齐国大将田都。
十八个王,十八块大肉,捡到肥的笑了,捡到瘦的及见者没份的不是哭了,就是忍声吞气苍凉上路。但是有三人情况特殊,他们就是刘邦,田荣,陈馀,三人通通怒了。
一场新的诸侯混乱,即将拉开战幕!
第九章刘邦拜将
一、我要开炮
实话说,照项羽这份封王清单,刘邦不怒,又怎么忍得下这口晦气?相对天下来说汉中封地不过是一只鹿脚,项羽把肥肉尽留给别人,偏丢这么一块烂骨头给沛公老人家啃,这不等于欺负人老人又少打不你吗?
欺负的就是你,看你能怎么样?
怎么样?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算不能怎么样也要努力怎么样一下,不然老虎不发飚你还以为是病猫。
极度愤怒的刘邦对诸将下达命令道:大家准备好了,我要开炮!
一说要干仗,刘邦手下那帮武将兄弟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周勃,灌婴及樊哙等三人,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打他狗日的,我们早就受够了。
我们先看来一份简介,先了解一下他们这几个人就知道他们为什么爱干架了。樊哙就不用介绍了,就只说另外两个吧。
周勃:沛县人。
职业出身:曾经编织蚕箔为生,业余时间专替别人家里死人吹箫赚外块。
作战特点:能拉强弓,能打硬仗。
灌婴:瞧阳(今河南省睢阳县)人。
职业出身:做过商人,以贩卖丝涓为主。
人生特点:天下没有不敢做的买卖,没有不敢打的硬仗。
此三武将,当初都是以侍从官(中涓)身份跟随刘邦参加革命的。在他们看来,怕死是不入流的,作战才是人生使命,进攻才是主要任务;宁战死,勿等死,那是他们共同的人生追求。这样的人,要说他们怕死,除非六月飞雪,冬雷震震。
武夫们这种好战如命的特点,就像动物本能天生有之。你让一匹马放弃奔跑,那它还是马吗?你让一只老虎放弃扑羊,那它还是老虎吗?你让这三个人临阵却战,那他们还是武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结果只能是,他们宁愿战死沙场,也不让项羽爬到他们头上拉屎。
当军中普遍响起一片叫打之声时,文官萧何站出来说话了,他对刘邦劝诫道:“沛公息怒,这仗不能打,一打大家肯定都完蛋。如果不打,就算我们一辈子呆在汉中,也总比死了强呀。”
呵,你萧何这是什么话,还没开打就放言悲观,你是不是怕死呀?怕死你还参加个屁革命呀!
没错,怕死就不要参加革命,但革命不是要拿命到处撒野赌气。
但是,革命和战争是技术,更是艺术,对于那些无所谓的牺牲及流血要尽量避免,如果只顾逞匹夫之勇,只会加快毁灭速度。
在战场上,冷静不代表软弱,暴怒不代表强大。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战术是保存实力,畜机待发。这也是《易经》教给我们的战争哲量:潜龙勿用,韬光养晦。
从目前形势来看,刘邦和项羽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别对手,如果真想动手的话,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英雄,不把你打得满地抽筋才怪呢。
道理我们都懂了,可刘邦还是不服气。他质问萧何道:“你凭什么说我们不去汉中就死路一条?”
只见萧何理直气壮地说道:“一,我们军队没有项羽多。二,我们兵马不如项羽强。这样就算给你打一百场战争,肯定也要输掉一百场。你说打到最后,我们除了死还能有命活下去吗?”
这话似乎有一点点道理。可是不打,让我带着江东子弟兵去汉中呆一辈子,那不是让他们望乡望得肠都断了才罢休?
当然不是这样子的,萧何开始简述他伟大的战略思想:“事情不至于像沛公说得那么悲观绝望,我们的策略是暂时忍辱退让,回汉中开辟革命根据地,大力开荒种粮,收揽民心,广招天下贤士,时机一旦成熟,我们再杀个回马枪,把章邯等三秦之地抢回,那时汉王您雄视天下就可指日而待也!”
高,实在高。这就叫卧薪尝胆,曲线突围。
刘邦一听,这话大有道理。这个世道哪还有什么康庄大道随你龙腾虎跃,英雄于乱世创业就如蛇体爬行,不懂得弯腰,又怎能爬得过那千山万水?
刘邦灵窍顿开,并接受了汉王这个既定事实。
刘邦只好从命组阁,任命萧何为丞相。张良因为要回韩国向旧老板复命,刘邦只能赐他黄金珠宝,以作为酬谢。
张良一转身,就把刘邦赐给他的这些财物,全部贿赂好朋友项伯去了。
张良这钱不是白送的,他让项伯替刘邦说情,把汉中郡全部土地都划给汉王。项伯拿人钱财,每次总能成功消灾,他向项羽转告了张良的想法,项羽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在他看来,反正多给你一点,他的也不会少一块,就算把汉中全部土地给刘邦,谅他也飞不到哪里去。
一切都结束了,肉已分好,大家就赶赴封国各就各位吧。
公元前206年,四月。
项羽在戏下宣布罢兵东还。尽管刘邦从项羽处只得到三万兵,但他在处理项羽这件事上表现大度,让人吃惊。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诸侯中有数万人因为仰慕刘邦之贤明,都愿跟从他入汉中定居。偶象的魅力真不是吹出来的,有了众多粉丝做后盾,将来就不怕没有造神运动力量了。
刘邦率军赶赴汉中就国时,张良一路送他过去,一直到汉中境内才止步。天涯遇知已,君臣相惜情,即将天各一方,无不教人伤感万千。
是啊,对张良来说,刘邦不但是个肯听教练调教的球员,还是一个绝佳的射门高手。能训练到这样的球员,不但是张良的幸运,更是刘邦的幸运。
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真的就要告别了,张良几乎要落下眼泪。这是第二次别离,君我今朝相别,从此天涯海角,山高水长,天下将没有第二个人听懂他的兵法了。如是这般,我张良将来曲高和寡与废人又有何区别?
刘邦也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曾从无数的刀光血影中冲杀出来的铁男人,终于懂得一个人间至理,乱世见真情。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王权,黄金及美女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真男人之间的友情。
天下像张良这般贤士千千万,但天下像刘邦如此贤君廖若星辰。方今天下不闻贤君久矣,刘邦和张良这对黄金搭档,当然明君贤臣配对的极品,这不是千百年来士大夫们所苦苦追求的政治样版吗?
张良最后告别刘邦时,又给他出了一招黄金计作为告别礼,他对刘邦说:“记住,您回到汉中后,务必把蜀中栈道烧掉。”
栈道不仅是巴蜀之地的产物,也是所有穷山恶水之地的伟大杰作。因为巴蜀之地到处都是横山断岭,无路与外界交通,于是巴蜀人便发明了一种真正的天路:即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排石孔,插入长约二三米木棍一端,然后在那一排木棍上铺接木板,就成了空中走道。
如此空中走道,宽度仅仅通过一匹马,你想走双行线或者是四车道,除非赶快发明钢筋水泥架桥。不过呢,为了防止两匹马迎面难过,每隔一段距离,人们便会设置一个可容两匹马交会的类似马袋状的较宽处所,这样只要过路双方互相兼让一下,大可放心地走过栈道。
有些地方的栈道,就像今天那些穿山越岭的公路一样,两旁还有栏杆。但请注意的是,这样的天路一旦烧掉,没有个三年五年是无法修起一条象样的原道。
既然如此,张良为何要教刘邦烧掉栈道?
道理很简单,一则是,防止项羽等诸侯哪天心情不爽衔枚奔袭巴蜀;二则是,以此大可以麻痹项羽。
烧绝栈道,正等于刘邦无声的宣言,这仿佛是这样西楚霸王发誓:霸王您就尽请放心吧,我这辈子将不再准备挪窝了。我会将您的霸王思想认真地贯彻到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城,每一个遥远的村落。我也将给你证明,我,汉王刘邦,将是天下最牛逼的扶贫队队长!
这将是一场忽悠与反忽悠的战争。刘邦又依张良计,烧了汉中王地的主要栈道,他本人像一条龙暂时潜伏起来了。项羽老弟,你等着吧。潜伏不是退却,而是为了更好进攻。飞龙冲天的伟大时刻永远属于敢梦的人,我相信,这一天离我刘三大叔将不太遥远了!
二、这个夏天有点暴力
萧何一席话就抚平了刘邦心头不快,然而田荣手下没有萧何,他叫嚣着要跟项羽干架,这是谁都都拦不住的。田荣没有跟随楚军入关灭秦,当然不能封王,然而田荣却不这么认为,齐国是我田家三兄弟打下来的,你项羽凭什么分的土地?我的地盘我作主,西楚霸王说的通通是个屁,谁敢碰我齐国一根毫毛,砍他全家片甲不留。
但王都封好了,除田福外,田都已经来齐国就位了。
田荣只好大开杀戒,第一个要杀掉的是田都。田都不但背叛田荣,还割去了田荣一块肥土,这样的人不杀,田荣还有脸活在世上吗?杀!
五月的夏天,天空艳阳高照,大地死寂,这个夏天总是让人有种莫名其妙的脑热和冲动,脑热的田荣决定出兵打田都了。
这是一场家乡保卫战,坚决不能让敌人抢走一寸土地。田荣带着必胜的信心挥师杀入了临菑城,然而可怜的田都不敢恋战,才打了一会儿就逃奔出国往楚国去了。田荣就此抢回了齐国最好的一块土地。接着,田荣把侄子田福召回齐国,并且命令他不要乱跑,好好呆在齐国继续当田家的王。
可笑的是,这个胆小鬼田福早被传说中的霸王吓破了胆。他在齐国的日子里,日不安席,夜不成眠,做梦都害怕项羽找上门找他算帐。
想象比现实更容易杀死人,田福实在坐不住了,他有一天瞅到一机会带上自己的人马,朝项羽封他的王地即墨城奔去。
田荣闻听此事,哭笑不得,肺都要气炸了。不就是一个西楚霸王吗?当初项梁牛得如日中天时还要让我三分,你田福竟被吓成这样跑掉了,这不但是对我的污辱,更是对你那不惧强权,敢打敢砍的先父田儋的辱没。
这么一个垃圾得扶不上壁上的孩子,留着还有个屁用?杀无郝!
在火热的太阳底下,田荣挥着闪亮的宝剑又发起了一场雪耻战。他一路狂追向胶东逃跑的田福,终于在即墨城(今山东省平度市)一剑把田福砍下马来,并且自立为齐王。
这就是传说中的前仆后继,田氏三兄弟中田荣继田儋后第二个当齐王。要当齐王,我也要当最大的最完整的齐王,田荣就必须把下一个目标砍掉,济北王田安。
当初田安降济北的几个城市有功,项羽便封他为济北王。然而当田荣准备打田安时,突然捡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不是一块黄金,也不是一块金土,而是一个人——彭越。
当时彭越带着一万多人在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游荡,不归属于任何诸侯,田荣一眼就瞄上了彭越。
这让人奇怪了,彭越不是投了刘邦吗,怎么跑到山东来混了?
情况是这样的:当初刘邦和彭越联手攻打昌邑城时,昌邑城没有拿下,刘邦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把彭越一行人丢下后继续向西挺进。而彭越就像有娘生没父养的孩子,只好带着兄弟们转战巨野混饭吃。项羽封王后,诸王带着自己兵马各就其国,竟然没人发现还有一个叫彭越的人,带着一万多人马像无家可归的幽魂野鬼在旷野里徘徊。现在,田荣如果得到彭越这支没顾主之师,不亚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于是田荣便主动去和彭越谈判。
田荣:我给你将军印,还管你们吃住,你们替我杀个人干不干?
彭越:杀的是甚么人?
田荣:一个鸟人,济北王田安。
彭越:好买卖,接了!
田荣:好样的,祝你成功!
田荣立即刻了一个所谓将军印赐给彭越,彭越便挂着齐国的旗帜理直气壮地去征讨田安。七月,初秋。彭越成功将田安斩首,并且拿下了济北。
田荣总算停下来松了一口气,三齐之地都拿到手里了,他终于可以挺着胸膛对诸侯宣布:我田荣才是真正的齐王!
看完了齐剧,接着让我们换个频道看看北方的赵剧。
此时,陈馀听说张耳鸩占鹊巢把赵王歇的王地抢了,他气得暴跳如雷。必须澄清一下,陈馀发怒不是为赵王歇鸣不平,而是因为自己没捞到好处。
巨鹿之战后,张耳质问陈馀见死不救,陈馀一气之下把将军还给张耳,所以失去了随项羽入关封王的大好机会。本来项羽打算什么都不封给他的,但有人对项羽提议道,张耳和陈馀的功劳差不多一样大,你封张耳为王而不封陈馀那是说不过去的。项羽听说陈馀当时正在南皮(河北省南皮县)流浪,便把南皮周边三县封给陈馀。
三县之地,只相当于一个侯位,低王位好大一个档次。况且项羽封给陈馀这块地方不盛产黄金,又不盛产美女,是个穷得叮当响的鬼地方,这怎能不让陈馀要发飚呢?
陈馀不但把张耳恨上,连项羽一起恨了。恨有个屁用呀,只有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才是真的。陈馀想从张耳手里把赵国王地抢回来,可手里又没兵没粮,这叫人咋整?
陈馀马上想到了东边的田荣。项羽封王时,陈馀和田荣同时都是被属于被遗忘的人们,他们天然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关系。现在田荣发迹了,向他借点兵马粮草去打整张耳总可以吧?
陈馀立即派手下两名干将张同及夏说密秘前往齐国游说田荣。陈馀本是谋士出身,一肚子都是鬼点子,说起来更是一套接一套的,再加上他手下这两个人又不是吃闲饭的,所以他相信这次对田荣取采的语言攻势是很有把握的。
陈馀手下这两个说客是这样对田荣说的:“齐王啊,项羽真他妈不是东西,几乎把诸侯各国的将领都封到好地方当王,却把原来的王踢到遥远的山沟喂蚊子,我们赵国赵王歇就是受害者之一。我们相信,你齐王田荣先生对这种违背天理的事都看不顺眼,如果田先生愿意赞助陈馀先生一些兵马,让他替赵王歇把赵国的土地从张耳手里抢回,那么赵国不但理所当然是齐国的盟友,更愿意做您的尾巴!
陈馀这招就叫又推又拉。田荣恨项羽不是两三天,打他手下就等于打他一只脸,不打白不打,打了还可以多捡一条政治尾巴,田荣马上答应愿借兵给陈馀出气。陈馀凭着两根舌头及两手空手就套到了一只大灰狼,他又重找回了展示雄风的希望和信心。
再见,兄弟。张耳,你听好了,你欠我的我要你通通还回来!
三、韩信出场
赵国频道又要插播广告,换台回到汉中来。此时,汉营里正准备上演一场超级传奇色彩的大戏,这个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韩信先生。
在演员登场之前,让我们先来介绍韩信的基本情况。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人。
职业出身:流浪汉。
人生特点:才大志大。
韩信在淮阴当流浪汉时,腰间常挂着一把长剑,每当他佩剑装模作样的在淮阴城里无所事事地摇来晃去时,无人不拿他当笑料,他被人取笑的主要原因,无不是因他腰上那把剑。
古人佩剑带刀那是极讲身份,贵族佩剑,草民带刀,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在中国古代,如果你祖宗八代属贫民,到你这代突然暴富,也学贵族赶潮流佩把长剑出门,这决不亚于今天一个暴发户,开着一辆象征着地位和身份的劳伦莱斯招摇过市,那样人家不但不恭维你,还会嘲讽你无知和显摆。
韩信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暴发户,只不过是个破落户。他啥本事都没有,要德无德,要经商没本钱,要混黑社会,胆子又不够黑,唯有一个优点就是脸皮足厚,四处混饭。
就是这么一个四不象的男人,母亲死了都没钱下葬,还异想天开地替母亲找一个又高又宽的四周能安得下上万户人家的坟地。只要有点风水迷信思想的人都知道,韩信这是想借母亲的葬身之地求封万户侯,饭都吃不饭还想封万户侯,真不愧是穷疯了。
在韩信蹭饭生涯中,下乡南昌亭长就曾被他蹭怕过。我们在前面就介绍过亭长的收入和待遇,那个混饭吃的公职相对韩信来说,只是体面一点罢了,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韩信却把亭长家当成公家饭堂,一赖就是长月不走。
常言说救急不救贫,亭长老婆大约见过蹭饭的,但是没见过像韩信这般长达几月蹭饭不挪窝的。俺家老公又不是什么高官贵人,更不是行商坐贾暴富之徒,你韩信又不是我家亲戚,凭什么长月赖在我家不走?
亭长老婆越想越不通,只好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韩信。她每天提前煮好饭,然后关起大门,全家人就躲到被子里吃饭。后来韩信发现亭长老婆躲避他蹭饭的伎俩时,气得肚皮都要炸破了,拒绝我就明说嘛,干嘛这样把我当瘟人躲起来?
韩信掉头而去,发誓从此再也不登亭长大人家门。天地如此之大,难道就没有我韩信的饭碗吗?穷困潦倒的韩信马上想到了一张长期饭票——淮阴城外的那条河。河水就是他的饭碗,河里的鱼就是他的饭菜,韩信决定自食其力到城下钓鱼为生。可怜的是,不知是因为韩信钓技太差,还是河里根本就没有鱼,搞得他有一顿没一顿的,大白天的还常饿得满天的星光灿烂。
那时候,有一群以漂洗丝絮为生的女人常聚在城河下漂洗,其中一个漂母看见韩信饿得那般猪狗不如,便好心赞助几团饭。漂母的出现,让经受世态炎凉的韩信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连几十日,他赖上了漂母这张短期饭票。
最后,韩信大言不惭地对老妇人说道:“老人家,非常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将来我发达了一定会回来好好报答您的!”
漂母听这话不但没有感动,反而一脸不客气地讽刺韩信道:“我是看你可怜才让你蹭饭,像你这般好吃懒做之徒,我还能指望你来报答吗?”
漂母这席话,实在太打击韩信自尊心了!
漂母只是善意批评,下面这件事,那简直就是厅耻大辱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淮阴集市上的一个无赖看见韩信,就招手着叫他过来。无赖对韩信说道:“你饭都吃不饱,还整天佩剑刀带刀的四处游晃,不觉得丢人吗?”
韩信本来就是流浪汉,这有什么丢人不丢人的?
无赖又说:“听说佩剑带刀的都是英雄好汉,你有胆今天就把我杀了,没胆就从我胯下钻过,不然你就永远在我面前消失!”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赖先生只是开玩笑,吓唬吓唬,过过嘴瘾罢了,就算韩信拂袖而去,顶多就多一场哄笑,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韩信没有杀人,更没有逃跑,而是真的从无赖的胯下钻过了。
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更不是正常人的作法,韩信人高马大,仪表堂堂,怎么会屈服于一个小小的瘪三呢?韩信笑话搞大了,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乡里村间传开,韩信从此被大人当成反面教材训令子女。哪家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哪家的大人就拿韩信说事儿,我叫你烂,到时你烂成了一个韩信,谁还敢嫁给你!
历史总是充满着变数,韩信一脚站在历史的B面,一脚站在历史的A面,是A是B完全他决定。幸运的是他在这两件事上,最终从反面走向正面,并把他早年这两件丢尽祖宗十八代面子的耻辱之事,洗得干干净净。
不久,韩信听说项梁在吴县造反,便带着那把长剑投奔项梁去了。
那是一个暴利的时代,造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众人所知,造反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竞争最惨烈,最悲壮的。在中国历史上,在那一场接一场的造反市场竞争中,真正一路笑着走到最后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不是丢掉性命,就是永远都活在别人光芒万丈的阴影之下。
很不幸,从军伊始,韩信的命运就属后一种。
项梁死后,项羽主权,韩信人生稍微起色,他被提拔为宫廷侍卫官(郎中令),职责就是没日没夜地地替项羽站岗。站岗是不能满足韩信的,就好像一撮米不能满足一头狮子一样,韩信想用计策向项羽换取更高远前途,然而又很不幸,狂妄自大的项羽根本就懒得睬他。
韩信又一次感觉到,在这个混乱人世想出人头地还真的不容易啊。
失望透顶的韩信只好决定跳槽,换工作,刘邦当然是个不错的老板。项羽在戏下宣布罢兵,刘邦准备进入关中,韩信就是那些仰慕他之贤明的数万粉丝中的一个。其实,说韩信是刘邦的粉丝也不全对,他只是想换个能够光宗耀祖的工作,所以就怀着赌一把的心理投到了这家汉字招牌公司的旗下来了。
老板换了,可工作还是很不顺。刘邦被项羽整得头痛要死,长天就想骂娘打人,你韩信是谁呀,哪个山旮旯的?于是没被刘邦引起注意的韩信,只从刘邦那里得到一份滑稽的工作:仓库管理员。
仓库,那是老鼠们的乐园。韩信这份工作太眼熟了,这不是当年李斯年青时在楚国做过的工作吗?当年李斯还因为粮仓里的一只老鼠刺激他,才辞掉这份要油水没油水要前途没前途的工作改学帝王之术,怎么韩信也能干得这居万人之下的活儿呀?
是啊,谁不知道这工作没前途呀,可是来都来了,得先找个站脚的地方吧?然而,更不幸的事情出现了,韩信还没等自己站住脚,就惹了一桩杀头的罪。
我们已无法知道韩信犯的是什么罪,只知道在他和别人一起押送刑场时,他遇上了一个贵人——夏侯婴。
夏侯婴:沛县人。
职业出身:县长司机。
为人特点:忠厚老实。
在刘邦众中粉丝中,这个县长司机职业出身的夏侯婴是粉丝中的粉丝,又称铁杆粉丝,他的追星生涯从当沛县领导司机时就开始了。从古到今,领导司机向来都很牛,县长司机可能会比局长牛,局长司机可能会比股长牛。但夏侯婴是个例外,他不但和蔼可亲,心还贼好。夏侯婴每当出差经过泗水亭时,总要停下来车看望刘邦,听他吹牛,往往都是日不落西山,夏侯婴就总不罢休。
更让人佩服的是,夏侯婴还因为保护好偶象刘邦不被下狱,结果他自己不但挨了几百大板,还替刘邦蹲了一年多的监狱。事情发生纯属偶然,有一次刘邦和夏侯婴可能是拿着刀剑之类的互相嘻闹,刘邦却不小心伤到了夏侯婴。朋友之间出点意外也是正常的,回去贴个药明天继续上班吧。恰恰出在这个关键眼上,有人向官府告发刘邦弄伤夏侯婴了。
如果刘邦和夏侯婴是普通百姓,别人也不会吃饱了撑着要整他们,可问题就出现他们身份之特殊上。按秦朝法律,官威即代表皇威,夏侯婴不但是沛县领导司机,同时也是秦朝候补公务员。候补公务员毕竟也是公务员,你刘邦弄伤他姓夏的,就是损官威,损官威就是折皇威,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狗也要看主人,你刘三伤到别人的看家狗,那是要受主人惩罚的。更教刘邦哭丧的是,他这个没有编制的事业亭长,也算公职之一,按秦朝那种比二十二条军规还要荒唐的法律来说,这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刘邦这下惨了。刘三不是傻瓜,他无赖是出了名的,所以他一口咬定夏侯婴不是他弄伤的,不信你们问夏先生去。于是,人家便去找夏侯婴对质,夏侯婴也一口咬定不是刘邦伤他的。
这下轮到夏侯婴麻烦了,官府突然反问夏侯婴:那到底是谁弄伤你的?
夏侯婴这下傻掉了。对呀,谁弄伤我的?难道告诉他们说是摔伤的?骗三岁小孩子差不多,那到底说谁弄伤我好呢?
官府紧紧追问,夏侯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因为所以,官府便一下子发现夏侯婴说谎。可怜而又可爱的夏侯婴便被抓起来打,足足打了几百大板,打得我们的夏先生遍体开花,但还是没把刘邦招出来。官府也没力打下去了,就只好把他扔到监狱里。一年来,这件小事官府反反复复地查,越查越觉得无聊,最后干脆不了了之,把夏先生抬出来,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