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场头三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张超



1第一部分

第1节:序



模仿他们,复制成功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就是赢在转折点。

工作头三年,即是起点也是转折点。它决定了你一生的职场生涯。正如张爱玲所说:“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头三年,可能成为你一事无成的三年,也可能是你积累亿万身家的三年。关键是你以何种心态面对职场。从职场定位、认识社会,到积累人脉、说话做事,或者到羽翼丰满之后的晋升、跳槽……

没有哪一样不需要用心经营和规划,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给自己时间思考,大家都在忙:忙着找工作,忙着跳槽。你要知道,如果今天你因为忙于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你就要承受换工作的痛苦。

如果今天的你,工作已经有段时日,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公司业务上的熟手,没什么值得再去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思考怎么做,才能打断这种恶性循环,重新找回工作激情?

工作“头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还是在业内的名气,都不够坚固,你该为成功做哪些准备?

谁?能来解答这些问题!

我,不能。

只有那些在职场里的标签人物:李开复、唐骏、俞敏洪,他们用宝贵的实战经验为初入职场头三年的人树立了风向标,用无言的行动提醒你,怎样走,才不会走弯路。而不走弯路,恰恰是为你的人生提供了捷径。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职场是生意场,也是市场,头三年,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品牌是最要紧的。你在这三年里建立的个人品牌将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而你所在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品牌,靠你在职场当中的所有行为来建立、维护,否则就是破坏。

让职场精英来告诉你:怎样实现完美的个人品牌;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该怎么说话做事。

本书总结了李开复、唐骏、俞敏洪的职场经验,并且结合了普通人的成长启示录。让你看到,怎么利用权威的经验、圆融的智慧、理性的思考、高妙的手段,去营造一个真正快乐的职场。

本书也透彻展示了中国职场的规律和真正的职场智慧,它揭示了职场生涯的路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纵然难免低谷,我们也要努力找办法,保持大趋势曲折向上,而不是再次转圈之后,回到起点。

这是一个真实的职场。职场中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消极的人会因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学会如何选择。

这是一个自己建构快乐的职场。有人说工作让我不快乐、领导让我不快乐、同事让我不快乐……为什么要“别人”让你快乐呢?给你快乐的人,可能会给你痛苦,况且,他们让你不快乐,很可能你也让他们不快乐。看看那些独当一面的职场人,没有人靠别人给自己快乐,而是用完美的职业表现赢得快乐和价值。

有些道理,头三年,你不懂,你就吃亏一辈子。成功的根本条件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学得有多快。

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吗?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吗?有一个词语叫“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

不想的话,就不要总是因为低头走路,而忘记抬头看路。到了该思考和学习的时候了——

现实和理想并不矛盾,最重要的是专注地行动起来,而不是游移在诸多奇思妙想里举棋不定。请翻开本书,设定三年应该怎么过,用最正确的方法做最正确的事,在这种充实中,适时留一些给心灵得以沉静思考的时间,生活得自由快乐。

最后,衷心地祝福我的读者们,未来的日子里,世界因你而不同!

第2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1)

第一章 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

毕业就创业:危险的空中楼阁

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俞敏洪

很多意气飞扬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创业梦,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如火如荼。于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屑于其他人的“奔走求职”,立即踏上了创业之路。

那么,毕业就创业好不好呢?

让我们倾听成功的创业者——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给大学生的建议,他讲到自己的一个经历。他说,有一次有个大学生自己想要创业。俞敏洪问为什么,大学生说想要向比尔?盖茨学习。俞敏洪对这名大学生,世界上就一个比尔?盖茨。但这名大学生说他可以成为第二个。俞敏洪接着问他不上大学的原因。这名学生回答说,考试不及格,上不下去了。

俞敏洪作了这样的分析:像这种情况是没法跟比尔?盖茨比的,比尔?盖茨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觉得上大学已经是浪费时间,要把自己的创造力及时地发挥出来,所以才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去了。而不是为了逃避学习,选择创业。

许多大学生在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犹如“以卵击石”,毕竟大学生的人生经验,以及对于行业的了解都是不够的。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更新速度不够。

俞敏洪说:“如果大学生要学创业的话,请问大学里老师有几个是自己干过创业的?请问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学生如何创业?”一针见血的提问,把赤裸裸的事实推到了每一个人面前。早发现真相的人,可以少走弯路——

小夏是某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无论是他的能力,还是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当优越。

有一天,小夏发现了校园广告商机,他想到了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大学,于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小夏发动了几个好朋友,这让他们非常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不久之后,他们一起筹到了10万元的创业资金。

资金到位后,小夏组织了5名同学就“商家是否愿意向学校内的媒体投入广告”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

得到的调查结果让小夏非常满意,800份市场调查问卷,收回了650份,被访问的商家一般推销服装鞋帽、餐饮娱乐、IT数码等与学生消费相关的商品,分析结果发现,填写调查问卷的商家98%愿意向大学校园内投放广告。

于是小夏放心地投入资金,可是不久后,小夏发现,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业绩每况愈下,他这才明白项目选择出了问题。事实证明:真正向这种城市投放广告的大客户很少,缺少了一定数量的大客户,校园广告投放量就少得可怜。

小夏和同学终于发现了创业不是那么简单,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小夏摸清了失败的原因是把一个“不可靠”的调查结果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市场调研一定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市场调查只能是决策的参考,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

大学生即使能力再强,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创业也很难成功。诚如俞敏洪所说,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小夏是一个聪慧的人,失败后还能反思。但是有一些大学生在创业失败之后,不但不会反思自己,反倒怨社会,怨别人。有的大学生与同学一起创业,“创着创着”就吵架了,他不总结自己的错误,往往把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此以后便对人失去了信心。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创业就有可能给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而一个人一旦对社会、对人失去信心以后,他未来振作的机会就会变少。

那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和创业是不是毫无关联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工作可以帮助一个人积累社会经验,通过观察老板是怎么样干活的,同事都是怎样打交道的,学会在利益和权力的人群社会中间处理事情;还可以在职场中,逐步去领悟怎么样才让自己在一帮人当中变成领袖人物,变成令大家信服的人物。这之后的创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俞敏洪虽然不提倡毕业后就创业,但是他同样认为应该支持创业,他说“人生一辈子不创一次业一定是一个遗憾”,当然,前提是一定要真的准备好了!

第3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2)

社会不看成绩单,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

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挑三拣四,我们去国外看到列车的服务员、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

——唐骏

《士兵突击》给职场突击提供了一个范本。

很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未必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不甘于选择平凡的岗位,于是空有一番报国志,感叹无处安放自己的满腹才华。

听听唐骏是怎么说的吧,这位打工皇帝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挑三拣四,我们去国外看到列车的服务员、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他也实实在在地讲了用人单位的感受——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是的,上个大学再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大学生再也不是过去的所谓高端人士。大学生如果还是不能够脱去过去的“长衫”,换上打工者的“短打”,就真的会成为“唯一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人了。

从感情上来说,大学生的“长衫情结”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学读下来,人力资本投入比较大,一个人读大学一年至少一万多元,四年四万多元,加上时间的付出,如果不上大学,还有时间去赚四年的钱,按这样算,读大学就会造成六七万元甚至更高的经济损失。

大学生毕业,要求待遇好一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从企业来讲,你这个学生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就不愿意支付那么高的薪酬。

大学生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就个人发展而言,无论你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在求职的时候,最大化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住机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丁薇情和朋友同一时间段找工作,都想去同一家单位。

丁薇情了解到这份工作需要和美国的工程师或者工作人员有一些沟通,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马上把简历上的“托福考到630分,英语通过6级”,换成了“可以在工作中顺畅沟通,确保工作顺利的开展”。结果,丁薇情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了。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是深想就会发现,一个把每一个机会都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的人,好运就更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大学生广泛地参加面试,不应是漫无目的的。切忌群发简历,幻想天上掉馅饼,只有认真地面对企业,放下自己的执著心和骄傲感,才能真的把稻草变成黄金!再多花一些时间或者精力关注企业的动向,了解企业的背景、技术、产品等相关的信息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试。

此外,大学生参加实习,也要有一种平等的心态,这是抓住机会的必要准备。

小天毕业后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他是个很帅的小伙,但是有一句口头禅,让全公司的人很反感,不再买他的账。

不论谈到什么话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小天肯定会说:“我大学本科四年……”

这让办公室里几位年龄大一点的老同事都皱起了眉头,小天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常常把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同事,请小天帮忙复印文件,小天热情地帮助了这个同事,但是,他照例不忘说一句:“我大学本科四年不是白读的,复印机还是会用的……”新同事也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小天在公司声誉扫地。小天联系的一个客户订了一套房子,老同事问他会不会算税率,小天说算税率就如同喝凉白开一样简单,但是没想到,这个凉白开差点噎死他。

小天的税率计算错误,导致客户订好的房子要退房,理由是公司涉嫌以伪报税金诈骗钱财,客户怒气冲冲来到公司“讨个说法”的时候,老同事挡在前面替小天解围,可是当客户刚被安抚好,要离开公司的时候,小天小声地抱怨:“有没有上过大学呀,有事不能好好说,什么素质……”这彻底惹怒了客户,最后,事情的处理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实习期没过,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小天,在一个周五默默收拾好东西离开了。

好眼光挑工作:兼顾眼前与长远

第4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3)

你应该找一个公司,它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力,希望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会给你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

——李开复

怎么找工作?

这是刚面临工作的青年人都头疼的事情,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无非有两种情况,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时候,不妨让李开复先生的这句话给我们指导和启发。

对于求职者来说,一个好的公司,不是马上利用员工,而是创造一种长远利益。这也就要求,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过分注重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个人的发展。

不要只关心单位在一个月之内所给予的待遇怎样、住房能否落实、奖金是否高……而对用人单位的培训条件、继续教育计划漠不关心,这样就会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求职者工作之初认为“做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挣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用人单位很反感,因而尽管一些求职者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却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实际上,一份好的工作,必须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

小梦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女孩,从学习到就业,她都是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年大学毕业的她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同样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自己非常年轻,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赚到多少钱更重要。于是几年的工作中,她不太计较眼前的一点小钱,而且也舍得在学习上进行投资。

三年过去了,小梦成了一家小公司的销售经理。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由于面试时,这家公司的领导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绘打动了她,而且,这个高职位给小梦的成长空间也是很大的。

直到有一天,小梦的妈妈生病了,急需大量的住院金,小梦跑到银行取钱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她自己的银行账户里的存款还不到两万元。

小梦开始郁闷了,工作了那么多年原来只收获了这么一点钱。她自问自己不是一个在生活上乱花钱的人,终于她反思了自己,她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工作,而且,这些年,她还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没必要的冤枉钱,实际上她只不过是疯狂地学习,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并未给公司和自己带来有效的收益。

那一刻,小梦懂得了一味光顾成长而忽略了金钱的累积,也并不是一种好模式。

李开复先生讲的“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和正确地关注自身利益并不矛盾,实际上,规划要长远,拿钱要及时,是挑选工作的不二法门。公司的利益和打工者的利益永远不可能一致,公司的利益永远是多赚钱少发钱。而求职者是不管赚不赚钱,都要争取让自己多发钱。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

虽然很多网站和媒体都告诫求职者,要把目光放长远点,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牵绊住,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要赚多少钱更重要。可是,如果一年后,看不到实际上的经济收入,那么就需要反思,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怎样才能让利益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中了老板们的糖衣炮弹,才能在兼顾长远规划的同时,把该争取到的利益都尽量争取过来。尤其在刚找工作的时候,切忌不要在听了一番老板关于公司将来的宏伟远景精彩演说后,就委身于公司。一定要提醒自己理性思考:自己能给公司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把空中楼阁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是职场里最大的忽悠。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你是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李开复

为自己找工作?

听到这个说法,可能有的读者会吃惊——谁不是为自己找工作呢?

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给自己找工作,而是为了别人的眼神找工作。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有的名牌大学生一毕业就拼命地挤向外企,到了外企之后,才发现外企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即使是这样,他也会因为留恋在外企的虚荣感,而在工作岗位上“死扛”。

第5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4)

大学刚毕业的小李就承认了自己的虚荣心。她从毕业到现在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说起来自己条件不错,可是找工作时,她总是想如果没有体面的工作说出去同学可能会笑话。

这就是虚荣心的体现,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过度强调自己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

在职业定位的时候,虚荣心带来的选择失误会延误人们走向成功的时间。虚荣心太重的人,无非就是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优点,炫耀自己的成功。殊不知物极必反,成功与否不是单凭表面功夫就可以支撑的。

李开复在美国读中学时,写了一篇政治论文《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他从别人的肯定中,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他觉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或一位政治家。进入大学后,他选择了人文学院。

但是不久,李开复发现,枯燥无味的课本根本不能给他带来激情和动力。对于政治,他不但没有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甚至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最后,李开复转入了自己很喜欢的计算机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职场参考的典范,职场同样如此,正确的选择,胜于一生的努力。很多人找工作,并不是输在能力不足上,而是倒在了自己的虚荣上。

31岁的张先生曾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毕业后,张先生的工作找得比所有同学都顺利,他进入一家移民中介公司做翻译。虽然,待遇并不是特别好,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张先生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两年后,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同学在两年当中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自己和大学毕业时没有什么区别,还有的时候,因为自己总翻译一些固定的词句,反而丧失了很多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机会。更让张先生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工资在两年中涨幅很小,和同学们相比已经差了很多。

好在张先生及时反思了自己,终于,他不再留恋所谓“翻译”这种意味着高文化水平的头衔,而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一段时间之后,张先生不但收入增多,而且,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他感觉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事,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选择工作。很多人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很多人为自己的选择而痛苦,那是因为他错误地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微笑工作之前一定要领悟的事情。

想进体面的公司,你就要得体

新东方有一些只会贫嘴没有深度的老师,我是很不欣赏的。因为贫嘴意味着轻浮和浅薄。

——俞敏洪

每一个想进体面公司的青年人,都必须懂得: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自己的文化,无论平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想进好的公司,得体是首要的条件。

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表现接近于完美的员工,有职业素养的员工会懂得修剪自己的不必要的枝节,让自己成为公司的骨干。

新东方英语学校是很多青年人梦想进入的单位,因为它能提供一份社会地位和收入都相当不错的工作。

新东方的老师各有特色,他们以独特的性格缔造着新东方似的幽默,就是在这样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俞敏洪校长对新东方老师的要求也有“得体”这重要的一项。

在俞敏洪看来,新东方老师要具备生动幽默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但是这种幽默也要“得体”,也就是说他并不要求每个老师都去鹦鹉学舌,讲幽默的笑话。如果有的员工不会讲笑话或讲出来的是庸俗的笑话,那还不如不讲。

第6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5)

他明确地指出,新东方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只要你讲课熟练、表达清楚就能达到。那种生动幽默的口才应该是自然而生的、发自内心的、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而且是在快乐之后能够启迪智慧的。如果有的人只会轻浮和浅薄地耍贫嘴,或者调侃不到位,就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想进一个好的公司,自己就要养成在公众场合举止得体的习惯。

小吕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在公司里,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有时候,也会主动约同事一起逛街、吃饭。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尽管所有同事对小吕的评价都不错,可是大家就是不愿意接近小吕,而且对她敬而远之。这让小吕觉得自己很孤单。只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是她自己某些“不得体”的行为,暴露了自己,让大家从心底产生了排斥和反感的情绪。

拿小吕和芳芳的交往来说,小吕本来和芳芳的关系非常好,小吕也把芳芳当成自己职场中的好友,但是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两个人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那一天,小吕到芳芳工位找她,但是芳芳不在,无聊之余,小吕就开始点开芳芳的电脑,并点开了芳芳电脑下方闪动的QQ头像,小吕看到了芳芳和某个男同事的暧昧聊天内容。

这时候,芳芳走了进来,她看到小吕的行为,并没有解释太多,可从此再也没有和小吕说过一句话。小吕因为自己并没有外传这件事而感到很委屈,她没有意识到,她的不得体行为比外传这件事本身都更让人惧怕。

所以职场人无论多亲密,一定要有一个分寸。乱翻同事桌上的文件或抽屉、打开同事的电脑文档、看同事QQ聊天……这些不得体的行为都是同事关系的绊脚石。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得体也很重要,你可以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良好的口才,但是却不可以没有得体的行为。例如,很多“男人味十足”的邋遢男同事会令大家很头痛。他们对洗澡很陌生,对洗头很抵触,对洗脸很反感,白衬衫领子是灰的,灰衬衫领子是黑的,浑身烟味、酒味、臭脚味,没事还会当着女同事的面,做一些不雅的小动作……爱干净的女同事虽然碍于面子,不会大声指责,但也一定会背过身去,悄悄皱一下眉头。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令同事们的眉头皱多了,那他的形象就算彻底毁了。

所以,每一个珍视工作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是否得体。工作时,要随时提醒自己,即使有的行为并不是存心故意的行为,但是只要会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职场人际关系的枝节都必须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坚决剔除掉。

越多展示,越多机会

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李开复

李开复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他被微软总部调回美国,需要启动一项把总部项目外包给中国伙伴的项目,这时,他收到了一封女下属的信。

这封信大意说的是,虽然她没有从事这个项目的经验,但是她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帮助李开复把这件事情做好,也愿意帮助他留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节约他的时间。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报酬,这也不是申请工作,只是想为中国做一点事情。这样一来,李开复任用她的时候,就不需要承担风险。

这封信,打动了李开复,也得到了李开复的重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开复选择这名员工是对的,她没有辜负李开复的信任,并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后来,李开复记住了这名员工的名字,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个很好的共组机会的时候,李开复推荐了这名叫宋罗兰的员工。

这让李开复有了一个重要的启发,那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即使不能马上转变为外向的人,但是只要懂得找到合理的方式展示自己,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机会。

对于刚刚工作三年的青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张扬在公司里绝对是风云人物,他从不哗众取宠,但是不论开会,还是做方案,他都能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大家很是佩服。

第7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6)

这得益于张扬在美国读大学时的一次经历,那时,他的学校常常请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员前来讲座。

每次开讲前,张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同学老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然后用极其醒目的彩笔粗粗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对着演讲者放在自己面前。原来,来这里演讲的人都非常有激情,他们讲到精彩的时候,就需要听者响应,而他们又不知道同学的名字,也不知道该找谁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时候,这些纸上有名字的同学就会得到最大的关注。

开始的时候,张扬不觉得这有什么奥妙之处,但是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原来,来学校演讲的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得到他们的留意就意味着多一个机会。当有的同学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这个同学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自从张扬看到自己的同学由于精彩独到的见解而得到一流公司的任用后,他就开始总结经验,并且明白了,任何时候,机会都不会自动找到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醒目地亮出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

这个道理对于很多职场的人都不陌生,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肯展示自己。原因是他们不习惯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特色,他们担心引起注意后,会累及自己。殊不知,不敢承担,就是止步不前的人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