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囊全集-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评]

严氏将要襄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得此妾一番撒赖,即上官亦疑真有是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顺、楷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哉!

【译文】

明朝锦衣卫经历沈炼因批评丞相严嵩而获罪,被没收田产才得以保全一命。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府的座上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指使他们说:“只要你们能为我除去心头痛,功大者封侯,功小者封卿。”杨顺和路楷商议,拘捕有通敌嫌疑的白莲教徒,将沈炼也列入名单中,斩首抄家。

杨顺因谋害沈炼有功,庇荫儿子当上锦衣千户;路楷却晋升为候选五品卿寺。因此杨顺满心不高兴的说:“丞相是否认为我不够尽力,不然为什么对我的封赏这么少?”于是再下令杀沈炼的两个儿子,并且发公文逮捕沈炼的孙子沈襄。公文一到,官府立即逮捕沈襄。沈襄命在旦夕,正巧此时杨顺与路楷分别遭到弹劾,皇帝下令逮捕两人治罪,因此沈襄得以减罪,只发配边地戍守。

当初逮捕沈襄时,他的一名爱妾也要求随行,而今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走到半途,沈襄听到严嵩派人来杀他的传闻,心中害怕,想趁机逃逸,但又舍不得丢下爱妾。爱妾说:“夫君身系沈氏一门香烟,只管逃命,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于是沈襄就骗押解的吏卒,说城中有户年姓人家,欠沈家钱,只要去就能讨得债款,愿将讨得的债款分送押解的大哥。吏卒见他爱妾在自己手上,就放心的答应他去讨债。

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吏卒便前往年家询问,年家的家人说根本没看见沈襄来过。

吏卒找不到沈襄,再回到住所,爱妾一把揪住吏卒衣领,大哭着说:“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今天我丈夫出门后就不见他回来,一定是你们受了严嵩的指使,杀了我的丈夫。”在旁围观的人很多,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请监司裁夺,监司心中也怀疑是严嵩指使,但又没有确实证据,只好暂时命沈妾寄住尼姑庵,而下令吏卒在限期内找到沈襄。

吏卒遍寻不着沈襄,又多次遭到鞭打,只有哀求沈妾,强调沈襄是私自逃逸,表明自己的无辜,接着吏卒也弃职逃亡。后来,严嵩终于遭到弹劾,这时沈襄才露面申冤,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与爱妾两人又再度团圆了。

沈襄号小霞,楚人沈进著有《沈小霞妾传》。

[评译文]

严嵩是否真有意要杀沈襄不得而知,但沈襄计骗吏卒逃逸,手段干净俐落;加上沈妾一番啼哭撒赖,连官员都不得不信严嵩有意杀沈襄,这才使沈襄能安然逃亡在外,不担心官府的追捕。杨顺,路楷等人满手血腥,把他们的肉拿来喂狗,狗都不爱吃。沈妾与沈氏父子可说是集忠智于一门,他们的事迹永远为后人所传诵。

976、邑宰妾
【原文】

万历中,政务宽缓,刑部囚人多老死者。某乡科,北人,为邑宰,坐事入诏狱,久之不得雪,且老矣。己分必死,而自伤无子,乃尽鬻其产,营一室于近处,置所爱妾,而厚赂典狱者,阴出入焉。有侄颇不肖,稍窃其资,入博场中,为逻者所疑,穷诘之,因尽吐,且云:“家有一青骡子,叔行必乘之,无事则出赁,请以骡为验。”逻者伺数日,果如其言,宰方与妾对食中堂,群逻至,惊失箸,妾遽起迎曰:“翁胆薄,毋相迫,尔曹与翁有隙耶?”曰:“无之。”曰:“若然,不过欲多得金耳,金属我掌,第随我行,当以饱汝。”逻者顾妇人貌美而言甘,乃留一人守视宰,而群尾妾入房,妾指所卧床曰:“金在其颠。”携小梯而登,众自下谑之,殊不怒,笑声达于外。须臾,捧一匣下,发之多金,妾曰:“未也。”再捧一巨箱下,大镪实焉,众攫金,声愈哄。守者贪分金,不能忍,足不觉前。宰以间潜逸,众怀金既餍,出视失宰,惧欲走,妾择弱者一人力持之,大呼“攫金贼在!”众奋拳齐殴,齿甲俱集,妾且死,终不释,声愈厉。动外人,外人入,众窜,获其一,并妾所持者两人,送巡城潘御中。妾诉群凶淫贪状,兼具所失鬻产银数,此两人不能讳,尽供其党姓名,顷之,悉擒至,银犹在怀也。而以犯官逸出为解,御史使视诏狱,则宰在焉,众语塞,乃委罪于不肖侄。御史收侄,尽毙之箠下。妾取故金归,籍数报宰,病数日,乃死。

[评]

狱中囚私出入,非法也,诏狱甚矣。方群逻押至,不以宰为奇货哉!言胆薄坚其志,言多金中其欲,忍谑以坚之,空橐以饵之,怠守者而逸宰,固已在吾算中矣。出其不意,持一弱以羁众强,假令身毙老拳之下,罪人其免乎?至群凶先我死,而目可瞑也。妇之智不必言,独其猝不乱,死不怵,从容就功,有丈夫之智所不逮者!惜传者逸其名,虽然,千秋而下,知有一邑宰妾在浣纱女、锐司徒妻、车中女子之俦,斯不为无友也已!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政务松弛,行政效率缓慢,许多囚禁的嫌犯,往往尚未判决就已老死狱中。有个北方邑宰,因受牵连被押在狱,等了许久仍不见有昭雪的机会,眼见年纪一年年的老了,料想自己日后一定老死狱中,遗憾自己没有子嗣继承香火,就托人变卖家乡的产业,在监狱附近买了一幢房舍,安置爱妾,然后重金贿赂典狱官,让自己能暗中自由进出。

邑宰有个不成材的侄儿,偷了邑宰一些钱出入赌场,巡佐怀疑他金钱的来处,盘问下,侄儿全盘招供,并且说叔父家有匹青骡,平日将骡租借他人,若叔父由监狱私出一定骑骡,如果巡佐不相信,可以跟踪那匹青骡。巡佐跟踪青骡,果真如那侄儿所说。

一天,邑宰与妾正在吃饭,突然一批巡佐闯入,邑宰吃惊得手上的筷子都掉在地上。邑宰妾不动声色地站起身,迎向巡佐说:“我丈夫胆子小,请各位不要逼他。请问各位与我丈夫有仇吗?”

答:“没有。”

邑宰妾说:“既然彼此间没有仇怨,那么各位的目的只是希望得到些好处。家里的财物是由我掌管,各位请随我来,我不会让各位失望。”

巡佐们一见这女人容貌美丽,说话又入耳,就留下一名巡佐看管邑宰,其余人随邑宰妾进入内室。邑宰妾指着卧床说:“金子就藏在这上面。”说完登上一座小扶梯,巡佐们在梯下吆喝起哄,见邑宰妾并不生气,更是变本加厉,笑闹声连门外都听得见。不久,邑宰妾捧着一只匣盒下来,打开匣盒,只见里面全是金子。邑宰妾说:“还有。”再搬下一只装满金子的大箱。

众人抢夺金子时所发出的兴奋声愈来愈大。那名看守邑宰的巡佐,惟恐自己分得少,双脚不觉移向内室,邑宰乘机逃走。众人心满意足的分完金子,走到外堂,发觉邑宰已逃走,都害怕得想趁早离开。

这时,邑宰妾用力抓住一名身材瘦弱的巡佐,一面大声呼叫“抓抢金子的强盗呀!”其他巡佐纷纷上前殴打邑宰妾,邑宰妾的牙齿,指甲全都断裂,虽已奄奄一息,但仍死抓住那名巡佐不放,叫喊声也愈来愈大。终于惊动左邻右舍,邻人们冲入邑宰家,众巡佐夺门而逃,邻人抓到其中一名巡佐,与邑宰妾所抓的一共两名巡佐,送交巡城潘御史。

邑宰妾控诉巡佐们的贪淫,说出失窃的钱数,两名巡佐见事机败露,只好供出其他巡佐的姓名,不久,所有人犯带到,金子也都还在巡佐们身上。巡佐们解释他们是为缉捕人犯才到邑宰家,御史派人到监狱查人犯,邑宰赫然在监。巡佐们一时无话可答,就将全部罪过推给邑宰那个不成材的侄儿。御史命人收押侄儿,侄儿受不了狱卒的鞭打而丧命,邑宰妾收回了所有的金子,但她本人却在一连串事件后,也染上重病,没几天就死了。

[评文]

狱中囚犯私自外出,是一件违法的事,一经察觉,会受到很严厉的处分。当诸巡佐来到邑宰家后,都不认为抓邑宰治罪可以建大功。邑宰妾于是见机表示邑宰胆小多金,已诱发了诸巡佐的贪念;再强忍诸巡佐的戏谑,展示邑宰的家财,更加强巡佐勒索财物的野心;当诸巡佐为争夺钱财,致疏于看守使邑宰而逃逸时,诸巡佐实际上已在邑宰妾的掌握中了。然后邑宰妾更进一步挟持一名巡佐来牵制他人,如果邑宰妾在其他巡佐拳打脚踢下丧命,巡佐们能逃过殴人致死的罪名吗?如果诸巡佐能伏法,那么邑宰妾即使身死也瞑目了。

这位邑宰妾的智慧,实在不必我再多加赞美。她能临乱不慌,临死不惧,镇静地依自己的计划行事,表现出大丈夫所不及的智勇。可惜后代作传记叙述这事迹的人,遗漏这位邑宰妾的名字。

然而,能知道历史中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妇女,名入浣沙女、锐司徒之妻、车中女子之类的女中豪杰之列,虽名不见青史,也不会没有朋友了。

977、崔简妻
【原文】

唐滕王极淫。诸官美妻,无得白者,诈言妃唤,即行无礼。时典签崔简妻郑氏初至,王遣唤。欲不去,则惧王之威;去则被王之辱。郑曰:“无害。”遂入王中门外小阁。王在其中,郑入,欲逼之,郑大叫左右曰:“大王岂作如是,必家奴耳。”取只履击王头破,抓面流血,妃闻而出。郑氏乃得还。王惭,旬日不视事。简每日参侯,不敢离门。后王坐,简向前谢,王惭,乃出。诸官之妻曾被唤入者,莫不羞之。

[评]

不唯自全,又能全人,此妇有胆有识。

【译文】

后魏的唐滕王贪淫好色,见官员的妻眷稍具姿色,就假传王妃召唤,等官员的妻眷入府后,就加以染指。

当时典签(南北朝时官名,掌文书)崔简(一名览,字冲亮)的妻子郑氏刚到京城,唐滕王派人召唤郑氏前往王府。崔简不愿意妻子前去,但畏惧王爷的威权,只好答应妻子去王府,又怕妻子遭王爷羞辱。郑氏说:“放心,我自有主意。”

郑氏来到王府后,就被带到王府边的阁楼上,这时王爷已在阁楼等候,见郑氏来,就想强行逼郑氏就范。郑氏大叫来人,一面说:“这哪里是王爷会做的事,你一定是王爷府中的奴仆!”说完脱下鞋子,猛打王爷的头,并且用手把王爷抓得满脸是血。王妃听到打骂声,上阁楼探究竟。于是郑氏安然脱身返家。王爷觉得羞惭,十多天都不到官府处理公事。崔简每天都站在王府门外不敢离开,过了几天,王爷召见崔简,崔简向王爷谢罪,王爷更感惭愧,就释回其他官员的妻妾,那些曾被王爷召入王府的妻眷,都羞惭得不敢见人。

[评文]

崔简的妻子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也使别的妇女不再受王爷逼迫,郑氏不但有胆量,更有见识。

978、蓝姊
【原文】

绍兴中,京东王寓新淦之涛泥寺,尝宴客。中夕散,主人醉卧,俄而群盗入,执诸子及群婢缚之,群婢呼曰:“司库钥者蓝姐也。”蓝即应曰:“有,毋惊主人。”付匙钥,秉席上烛指引之,金银酒器首饰尽数取去。主人醒,方知,明发诉于县。蓝姐密谓主人曰:“易捕也,群盗皆衣白。妾秉烛时,尽以烛泪污其背,当密令捕者以是验。”后果皆获,事见《贤奕编》。

【译文】

宋朝绍兴年间,京东王寓新淦在涛泥寺宴客。半夜时宴会结束,主人已酒醉不醒。有一群盗匪闯入王府,捆绑了王府的守卫及女婢,女婢们大叫:“掌管府库钥匙的是蓝姊。”蓝姊立即答腔说:“钥匙在我这儿,不要惊吓了主人。”于是将锁匙交给盗匪,并且拿起桌上烛台为盗匪照路,将库府中所有的金银首饰、器皿好酒全部搬空。主人酒醒后,才知遭盗匪抢掠。第二天向官府报案时,蓝姊暗中告诉主人说:“要追捕这批盗匪很容易。这批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妾在拿烛台照路时,曾暗中将蜡油滴在他们衣服上,只要寻衣服上的油记追捕就可以了。”后来,盗匪果然全部落网。

979、新妇
【原文】

某家娶妇之夕,有贼来穴壁。已入矣,会其地有大木,贼触木倒,破头死。烛之,乃所识邻人。仓惶间,惧反饵祸,新妇曰:“无妨。”令空一箱,纳贼尸于内,舁至贼家门首,剥啄数下,贼妇开门见箱,谓是夫盗来之物,欣然收纳。数日夫不还,发视,乃是夫尸。莫知谁杀,因密瘗之而遁。

【译文】

有一民家娶媳妇的那天晚上,有小偷挖墙想入宅偷东西,不巧碰倒了屋内的一根大木柱,竟然被大木柱给压死。夫妇俩点燃烛火一看,原来是熟识的邻居,惊异之下,新郎倌反而害怕会惹祸上身。

新妇说:“不要怕。”

她要丈夫挪出一只空箱,将邻人的尸首放在大箱中,抬到邻人的家门口,然后轻敲几下大门,立刻走开。邻妇闻声打开大门,见门口有一只大箱子,以为是丈夫偷来的财物,就很高兴的把箱子抬进屋内。几天后,见丈夫还不回来,打开箱盖,赫然发现箱中装的竟是丈夫的尸体,也不知道是谁杀的,只好秘密埋了远走他乡。

980、辽阳妇
【原文】

辽阳东山虏,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唯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于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后,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绷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评]

妇引绳发矢,犹能退贼。始知贼未尝不畏人,人自过怯,让贼得利耳。

【译文】

山贼剽掠辽阳东山的一家民宅,不巧这户人家中的男人都不在,只有三四名妇人在家。但山贼不明白屋内状况,不敢贸然闯入,于是先在院中向屋内发箭,屋内的两名妇人分别拉着绳的两端,另一名妇人把箭放在绳的中央,由窗口向外朝胡人还击,发射几箭后,山贼仍不退,但妇人手中已无箭可射,于是故意大声喊道:“拿箭来!”接着将一捆麻杆丢在地上,乍听之下,仿佛是箭。山贼大吃一惊:“他们箭多,不容易制服。”于是退走。

[评文]

几位妇人牵绳发箭,居然能击退贼人。其实贼人也会害怕迟疑,一般的人就是本身太过怯懦,才会让贼人得逞。

981、李成梁夫人
【原文】

相传李帅成梁夫人乃辽阳民家女也。辽民时苦寇掠,往往掘深井以藏货财。此家以避寇去,独留女伏守井中。有二寇入其室,觉井中有人,一人悬缒而下,得女甚喜,呼党先牵女上,党复临视,欲下缒,女自后遽推堕,即以物压盖之,得系马于门,跨而走。数日寇退,父母俱还家,女言其故,相与毙二寇,取首邀赏。李帅时在伍,闻女智略,求为妇,后为一品夫人。

【译文】

相传李元帅成梁的夫人,本是辽阳的民家女。当时辽阳的百姓,深以常遭贼寇侵扰为苦,居民往往挖掘深井,而将家财埋藏井中。有一户民家,全家为躲避贼寇而暂居他地,只留下一个女儿留在深井中看守财物。有两名贼人进入民宅抢掠,发觉井下有人,一名贼人垂下绳索入井,发现那名女孩,非常高兴,就叫党羽先拉女孩出井,再准备缒绳搬取财物。女孩出井后,趁贼人俯身往井下探看时,将贼人推落井中,随即搬石压住井口,骑上贼人系在家门的马匹离去。

几天后,贼寇退走,女孩的父母回家,女孩将经过告诉父母,检视深井,贼人早已气绝,于是取下贼人脑袋向官府邀赏。当时军中李元帅听说这女孩的智略,就请求娶女孩为妻,后来这女孩成为一品夫人。

982、木兰 韩保宁 黄善聪
【原文】

秦发卒戍边,女子木兰悯父年老,代之行。在边十二年始归,人无知者。

韩氏保宁,民家女也。明玉珍乱蜀,女恐为所掠,乃易男子饰,托名从军,调征云南。往返七年,人无知者。虽同伍亦莫觉也,后遇其叔,一见惊异,乃明是女,携归四川,当时皆呼为“贞女”。

黄善聪,应天淮清桥民家女,年十二。失母,其姊已适人,独父业贩线香。怜善聪孤幼,无所寄养,乃令为男子装饰,携之旅游庐、凤间者数年,父亦死。善聪即诡姓名曰张胜,[边批:大智术。]仍习其业自活。同辈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袜,夜乃溲溺。弘治辛亥正月,与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见其姊,乃以姊称之。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乃笑曰:“弟即善聪也。”泣语其故,姊大怒,[边批:亦奇人。]且詈之曰:“男女乱群,玷辱我家甚矣!汝虽自明,谁则信之?”因逐不纳,善聪不胜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须令明白,以表寸心。”其邻即稳婆居,姊聊呼验之,乃果处子,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越日,英来候,再约同往,则善聪出见,忽为女子矣,英大惊,骇问,知其故,怏怏而归,如有所失,盖恨其往事之愚也,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时英犹未室,母贤之,即为求婚,善聪不从,曰:“妾竟归英,保人无疑乎?”[边批,大是。]交亲邻里来劝,则涕泗横流,所执益坚。众口喧传,以为奇事,厂卫闻之,[边批:好媒人。]乃助其聘礼,判为夫妇。

[述评]

木兰十二年,最久;韩贞女七年,善聪逾年耳。至于善藏其用,以权济变,其智一也。

若南齐之东阳娄逞、五代之临邛黄崇嘏,无故而诈为丈夫,窜入仕宦,是岂女子之分乎?至如唐贞元之孟妪,年二十六而从夫,夫死而伪为夫之弟,以事郭汾阳;郭死,寡居一十五年,军中累奏兼御史大夫。忽思茕独,复嫁人,时年已七十二。又生二子,寿百余岁而卒。斯殆人妖与?又不可以常理论矣!

【译文】

有一位老人接获戍守边疆的命令,他的女儿木兰不忍心让老父再受风霜,就改扮男装代父从军,戍守边疆十二年才返乡回家,但营中伙伴无人知晓她是女儿身。

韩保宁是位民家女。元末时明玉珍(曾自立为帝,国号夏,后归降明朝)在蜀地作乱,韩保宁怕被贼兵虏获受辱,就改扮男子,更换姓名从军。她被调往云南作战,前后一共七年,没有人知道她是女扮男装,连一起征战的伙伴也未察觉。后来在路上碰到她叔父,叔侄见面,才道破她是女儿身,叔父于是带她回四川,当时乡人都称韩保宁是“贞女”。

黄善聪是应天府怀清桥畔的一位民家女,十二岁时母亲去世,当时姊姊已嫁人,父亲以卖线香为生,见黄善聪年纪小,乏人照顾,就要她改扮成男孩模样,随自己在卢、凤等地贩卖线香。

几年后,黄父也过世了,黄善聪于是改名换姓叫张胜,仍承袭父亲旧业,卖香过日子。同行中有个叫李英的年轻人,由李陵来此地卖香,不知道张胜是个女子,两人结伴卖香,一年多来同寝共食。只是张胜常称有病,不脱衣袜,到半夜时才盥洗净身。

弘治年间正月,张胜与李英一同回到南京,这时她已二十岁了。一天黄善聪头戴巾帽前去探望姊姊。姊姊初见一名男子称呼自己为姊,就狐疑的表示自己并没有弟弟,黄善聪表明身份,然后将这些年的情形告诉姊姊。没想到姊姊生气的骂道:“男女住在一起,简直败坏我家门风!你虽自称清白,但是谁会相信?”要赶黄善聪出门。黄善聪不由得又恨又怨,一面哭一面发誓说:“如果妹妹的身子遭到玷污,愿意一死表明心意。”刚好邻居是一名有经验的产婆,姊姊请来产婆验身,证明妹妹仍是处女,这时姊姊才抱着妹妹痛哭,亲手为妹妹脱去男装。

过了一些日子,李英前来探望,想约张胜一同再去卖香,结果见到回复女儿身的黄善聪,不禁大吃一惊,问明原因后,才若有失地回家。或许李英埋怨自己过去反应太迟钝了,回家后,就把黄善聪改扮男装的事告诉他母亲,他母亲听了也惊叹不已。李英还没有成家,他母亲是位贤德的妇人,就托人说媒,黄善聪却拒绝说:“如果我嫁给李英,还有人会相信我过去的清白吗?”两家的亲友,邻里纷纷劝说,但黄善聪流着泪,坚持不肯答应。事情传开后,乡人都认为是件奇事。官府听说这件事后,就判决二人为夫妇,还资助李英娶妻的聘礼。

[述评译文]

三人中木兰改扮男儿十二年最久,韩贞女是七年,黄善聪是一年多。但三人能不露痕迹,避人耳目的智慧却是相同的。但说起像南齐时东阳妇人娄逞,五代时临邛妇人黄崇嘏,毫无缘由的改扮男装,争取功名,这又哪里是个女子该守的本份呢?

唐朝有位姓孟的妇人,二十六岁嫁人,丈夫死后,假称是丈夫的弟弟,在郭子仪手下当差,郭子仪死后十五年间,竟然官至御史大夫。有一天又心血来潮想嫁人,当时她已七十二岁,婚后生下两个孩子,活到一百多岁才死。我想这妇人恐怕是人妖吧,天下有许多事是不能用常理去推断的。

983、练氏
【原文】

章郇公[得象]之高祖,建州人,仕王氏为刺史,号章太傅。其夫人练氏,智识过人。太傅尝用兵,有二将后期,欲斩之,夫人置酒,饰美姬进之,太傅欢甚,迨夜饮醉,夫人密摘二将,使亡去。二将奔南唐,后为南唐将攻建州。时太傅已死,夫人居建州,二将遣使,厚以金帛遗夫人,且以一白旗授之,曰:“吾且屠城,夫人可植旗为识,吾戒士卒令勿犯。”夫人反其金帛,曰:“君幸思旧德,愿全合城性命,必欲屠之,吾家与众俱死,不愿独生也。”二将感其言,遂止不屠。

[评议]

夫人之免二将,必预知其为有用之才而惜之;或先请于太傅,不从,故以计释去耳。不然,军法后期者死,夫人肯曲法以市恩乎?至于后之食报,何其巧也!夫人免二将之死,而二将且因夫人以免一城之死,夫人之所收者厚矣。

按,太傅十三子,其八为夫人出。及宋兴,子孙及第至达官者甚众,皆出八房。阴德之报,岂诬也哉?

【译文】

章郇公(宋名臣章得象)的高祖父是建州人,官至刺史,人称章太傅。他的夫人练氏是一位机警聪慧的妇人。有一次太傅率兵出征,有两名将领延误日期,太傅下令处斩,夫人于是准备酒菜,并且刻意妆扮修饰陪太傅喝酒,太傅高兴之余,频频干杯,竟然喝醉了。夫人暗中放了那两名将领,要他们逃往他地。这两名将领出奔南唐,后来成了南唐大将,率军围攻建州。那时太傅已去世,夫人住在建州,两名大将派人慰问夫人,并致赠厚礼,另外交给夫人一面白旗,对夫人说:“我等即将攻城屠杀,夫人可以高挂白旗为标帜,我等会命令士兵不可侵犯夫人。”

夫人命使者送回金银、丝帛说:“将军还记得往日救命之恩,实在是我的幸运。但如果将军一定要围攻建州,屠杀百姓,那我宁可与众百姓同死,不愿独活。”两位将军被练氏这番话所感动,于是打消屠城的计划。

[评议译文]'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夫人之所以会救两名将领的性命,一定是知道他二人是人才,有爱才之心才会这么做;或者是事先曾向太傅求情,而太傅拒绝后,才用计让这两人逃走。否则延误军情,按罪是该处死,夫人如何肯违犯律法施恩呢?至于日后这两人的报恩,实在是巧合。夫人救二人一命,二人因夫人救命之恩而救全城人性命,夫人所得的回报实在丰厚。

太傅共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夫人为太傅生了八个。宋建王朝后,夫人的八个儿子及孙子中,高中科举,被封高官者甚多。人说积德者必有善报,难道是胡乱说的吗?

984、陈觉妻
【原文】

陈觉微时,为宋齐丘之客。及为兵部侍郎也,其妻李氏妒悍,亲执匕爨,不置妾媵。齐丘选姿首之婢三人与之,李亦无难色,奉侍三婢若舅姑礼。问其故,李曰:“此令公宠幸之人,见之若面令公,何敢倨慢。”三婢既不自安,求还宋第,宋笑而许之。

[述评]

近有一甲科丧偶,眷一土妓。及继娶,每托言宿于外馆,深夜潜诣妓家,辨色即归。继夫人察知之,绝不漏言,伺其再往,于五鼓集其童仆轿伞,往彼迎接,传夫人之命,甲科大惭,遂止,亦善于用妒者也。

【译文】

南唐人陈觉未显达时,曾是宋齐丘(字子嵩)的门客。后来陈觉显贵,官至兵部侍郎。陈觉的妻子李氏,不但凶悍而且嫉妒心重,亲自料理家务,不肯家中蓄养婢妾。宋齐丘为捉弄李氏,故意挑选三名容貌姣好的婢女送给李氏,李氏毫不为难的收下这三名婢女,把她们三人当作舅姑般侍候。有人问李氏为什么这样做,李氏说:“这三人都是宋先生所宠幸的人,见了她们如同见宋先生面,我怎敢怠慢?”这三名婢女日夜寝食难安,自己要求回宋府,宋齐丘笑着答应她们回去。

[述评译文]

近人有位进士,元配死后迷上当地一名妓女。后来娶了继室,仍常借口有事外宿,深夜暗到妓女家过夜,天亮才回家。日子久了,继夫人心觉有异,但她不动声色,暗中跟踪丈夫。一天,五更时分,继夫人召集仆人、车轿往妓女家,扬言“奉继夫人之命,接老爷回府。”进士大为惭愧,从此不敢再去妓女家。这也算是善用“妒功”者的手段吧?

杂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雱,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贱乎?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

【译文】

智慧为何可称之“杂”。这是指的一些狡诈的,卑小的智慧。

正大的智慧本来不应是狡诈的、卑小的,然而正大的智慧却往往被一些狡诈卑小的智慧所欺所困。因此,要让正大的智慧能获胜,便有必要对这些狡诈卑小的智慧加以认识理解。而且,更积极来说,狡诈卑小的智慧,亦可以进一步扩充为正大的智慧,正像泰山不会拒绝任何一撮沙石,而能成其高;江海不会拒绝任何一条小溪,而能成其大。所以即使是鸡鸣狗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