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囊全集-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止宋兵由城楼用弓、石攻击,利用五十辆板车,车车相连,形成一条车道,金兵可在车上运送木柴。填濠沟的程序,是底层用大木板,板上覆盖草席,再复倒沙土,接着再是木板,草席,沙土。

王禀见金人填濠,就在城墙挖凿孔洞放置皮套,等金兵在濠沟中堆积了足够的木柴,就下令宋兵在濠沟中放置油灯,油灯碰到沟中木柴就开始燃烧,这时王禀又叫人用皮套扇火,使火势增大,烈焰冲天,让金兵无法再填濠沟。

金兵又用鹅车,顾名思义,鹅车形状像鹅,也是用车轮转动,外包牛皮用铁条固定,每辆鹅车都由数百名金兵推动,想利用鹅车登城。王禀同样在城内设立眺望台,形状也类似鹅,命人在台内指挥作战,每见金人鹅车逼进城墙,王禀就要宋兵在城下用铁钩套住鹅嘴,用绳拽鹅,使鹅车倾倒,不能前进。

金兵又用云梯,火梯攻城,但王禀都能随机应敌,金兵始终无法得逞。

883、孟宗政
【原文】

孟宗政权枣阳军。金完颜讹可拥步骑薄城。宗政囊糠盛沙以覆楼棚,列瓮潴水以隄火。募炮手击之,一炮辄杀数人。金人选精骑二千,号“弩子手”,拥云梯、天桥先登,又募凿银矿石工,昼夜陷城。运茅苇,直抵圜楼下,欲焚楼。宗政先毁楼,掘深坑防地道,创战棚防城陨,穿阱才透,即施毒烟烈火,鼓鞲以薰之。金人窒,以湿毡析路以刳土,城颓楼陷。宗政撤楼益薪,架火山以绝其路,列勇士,以长枪劲弩备其冲,距楼陷所亟筑偃月城,袤百余尺,翼傅正城,深坑培仞,躬督役,五日而成,金人卒不得志。

【译文】

宋朝时金人扬言要率步,骑兵攻城,孟宗政(字德夫)率枣阳军守城御敌。孟宗政用糠袋盛沙石,覆盖在楼棚上,并且事先用瓦罐储水,防金人焚城。另外招募百发百中的火炮手,一发炮就可击杀金兵数人。

金人精选两千骑兵,号称“弩子手”,利用云梯,天桥登城楼。又招募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日夜挖掘地道,想塌陷城墙;并运来茅草,芦苇堆积在城楼下,准备火烧城楼。孟宗政先拆毁城楼的一角,挖掘深坑,防止金人由地道攻城;并设立栏栅防止其他的城楼塌陷。金兵才刚挖好地道,孟宗政就下令施放毒烟大火,并用护臂的皮套扇火,金人受烟薰,几乎窒息,只好用沾湿的毛巾蒙鼻找出路,不久,终于挖松了地基,城垮楼陷。孟宗政命令撤出城楼,又派人堆柴燃火,形成一座大火山,阻断金人进路,一面命勇士排列两旁,手持长枪,劲弓,防备金兵往城内冲杀,一面命人在离塌陷城楼不远的地方,另外再紧急修筑另一座

长达百余尺的偃月城,城沟比旧城更深更广,在孟宗政亲自督工下,工程在五天之内就完成,金人始终无法如愿攻城。

884、刘馥
【原文】

刘馥为扬州刺史,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边批:预备有用。]建安十三年,孙权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燃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败走。

【译文】

刘馥为扬州刺史时,平日就命人筑高城堡,积存木石,编织数千万张草席。另外又贮存鱼膏数千升,做为战争发生时的守备品。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长达一百多天。当时正逢连日天雨,眼见城墙快要崩塌,刘馥立即命人用草席覆盖在城墙上,防止土崩。晚上点燃油脂,照亮城外,依孙权兵的阵势而守备,孙权兵终于无功而退。

885、盛昶
【原文】

盛昶为监察御史,以直谏谪罗江县令。为政廉明,吏畏而民信之。时邑寇胡元昂啸集称叛,昶行檄谕散其党。邻邑德阳寇赵铎者,僭称赵王。所至屠戳,攻成都,官军覆陷,杀汪都司,势叵测。罗江故无城,昶令引水绕负县田。[边批:以水为城,亦一法。]昼开市门,市中各闭户,藏兵于内,约炮响兵出。又伏奇兵山隈,阳示弱,遣迎贼入室,未半,昶率义勇士闻炮声,兵突出,各横截贼,贼不相救;山隈伏兵应声夹攻,殊死斗,贼大北,斩获不记数,俘获子女财物尽给其民。邑赖以完,父老泣曰:“向微盛公,吾属俱罹锋镝矣。”

【译文】

盛昶本是监察御史,因直言上谏因而获罪,被贬为罗江县令。为官廉正,政绩清明,受到吏民的敬畏信赖。当时贼寇胡元昂聚众叛乱,盛昶发文晓谕贼寇解散了党羽,邻近地区有个叫赵铎的贼寇,竟自称赵王,所到之处,杀掠无数。赵铎攻陷成都后,更加势如破竹,杀了汪都司,一时声势浩大,官军束手无策。

罗江县本身并没有城墙,盛昶引江水环绕县城,以水为城。大开县门,县中民众紧闭门户,命士兵埋伏在内,约定听到炮声就现身出击;又在山边埋伏突击,却故意兵败引贼寇入县城。

贼人走到半途,盛昶亲自率领勇士迎战,而后炮声起,伏兵出击,将贼兵从中栏截,使贼寇首尾不能相救。这时山边埋伏的突击兵,再起而夹攻,与贼兵作殊死战。贼人大败,被斩杀、虏获的贼兵不计其数。所虏获的财物,全部分给百姓。整个罗江县得以保全。

县中百姓都感激的流着泪说:“如果没有盛公,我们都成了贼人的箭靶了。”

886、许逵
【原文】

许逵,河南固始人。令乐陵,期月,令行禁止。时流贼势炽,逵预筑城浚隍,贫富均役,[边批:要紧。]逾月而成。又使民各筑墙,高过屋檐,仍开墙窦如圭,仅可容一人。家令一壮丁执刀,俟于窦内,其余人皆入队伍,令曰:“守吾号令,视吾旗鼓,违者从军法。,”又设伏巷中,洞开城门。未几,贼果至。火无所施,兵无所加;旗举伏发,尽擒斩之,愚谓,近城要地,皆当仿此立墙,可使寇不临城矣。

887、王濬 王彦章
【原文】

吴人于江碛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熔液断绝,舟行无碍。

晋王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王彦章受命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鞲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醉,起更衣,引精兵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火熔锁,因以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遂破之。

【译文】

晋朝时吴人在河道中险要的地方,设置铁锁链来拦截对方的船只。另外再用长一丈多的铁锥,暗置在河水中来阻挡船舰的通行。

王濬(字士治)命人建造数十万只竹筏,又要善于游水的士兵,划着竹筏作先锋,遇到铁锥,就让铁锥叉在竹筏上,顺江飘流而去,接着又要人准备火把,淋上油脂,看到铁链就点上火把,不久就把铁链烧熔,于是船舰通行无阻。

五代时,晋王李存勖拥有河北之地后,就用铁锁截断德胜口,并在河的南北两侧各筑一城,号称“夹寨”。

王彦章(后梁人,字子明)奉命到滑州后,先故意命人准备酒食大宴将领,暗中却派人准备舟船,命六百士兵手持大斧,载着冶炼工匠和炉炭等设备,乘风顺流而下。王彦章和将领喝酒喝到一半时,便故意装醉吐了满身,借口要换衣服,暗中却率精兵千人,沿着河直抵德胜,船上士兵点火烧熔锁链,再接着用大斧砍断浮桥。

这时王彦章率兵急攻南城,于是大败晋王。

888、韩世忠
【原文】

世忠与兀术相持于黄天荡,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用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拽一舟沉之,兀术穷蹙。

[述]

嘉靖间,倭寇猖獗吴郡,亦有黄天荡之捷。时贼掠民舟,扬帆过荡,官军无敢抗者,乡民愤甚,敛河泥船数十只追之,以泥泼其船头,倭足滑不能立,而舟人皆蹑草履,用长脚钻能及远,倭覆溺者甚众。

【译文】

宋朝名将韩世忠曾与金兀术在黄天荡相持。当时韩世忠把军舰都停泊在金山下,并且事先准备许多大铁锁,在铁锁上绑上大铁钩,交给身强体壮的士兵使用。

第二天早上,当金兵乘着船舰呐喊进攻时,韩世忠把军舰分成两队,分别绕到敌舰背后,用大铁锁扣上敌兵舰尾,每钩住一只敌舰,便硬生生地连人带船拽入江中弄沉,金兀术因而遭到惨败。

[述译]

明世宗嘉靖年间,吴郡一带倭寇猖獗,也曾有过一次黄天荡大捷。当时倭寇抢夺民船,沿海居民惶惶不安,眼睁睁看着倭寇横行肆虐,官军却毫无制敌之策。为此乡民极为愤慨,于是就约集十几艘民船,打捞河里的淤泥,载着淤泥追近倭船,乡民们都穿着草鞋,手持长柄铁杓,把淤泥泼向倭船,倭寇脚踩烂泥,根本站不稳,乡民又用长柄钻刺突倭寇,贼人落水淹死了不少人。

889、杨素
【原文】

杨素袭蒲城,夜至河际,收商贾船,得数百艘,置草其中,践之无声,遂衔枚而济。

【译文】

杨素想突袭蒲城,夜晚时来到河口,先向商家收购数百艘民船,在船板上散置苇草,士兵在上路时就不会发出声响,于是全军在一片静悄悄中渡河。

890、马隆
【原文】

马隆讨树机能。虏兵劲,皆负铁铠。隆于夹道累磁石。贼行不得前,而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遂大破之。

【译文】

马隆奉命征讨树机能,虏兵十分骁勇强悍,且个个身穿盔甲,刀枪不入。马隆于是在道路的两侧暗藏磁铁,虏兵经过时,被磁铁吸住无法前进,马隆的士兵便在这时穿着犀牛皮制成的盔甲进击,将树机能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891、吕蒙
【原文】

周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请救。蒙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之,获马三百匹。

【译文】

三国时周瑜派甘宁进攻夷陵。曹仁分兵包围甘宁,甘宁情势危急,就向周瑜求救。吕蒙对周瑜说:“只要派三百个人,在夷陵险道上堆积木柴阻断道路,曹仁的部众一定会弃马步行,我们就能虏获曹军的马匹。”周瑜听从吕蒙的建议,大军与曹仁军在夷陵交战,曹军果然死伤惨重。晚夜败逃时,又遇上吕蒙事先在险道上堆积的木柴,士兵们只好弃马步兵,这时周瑜的追兵尾随而至,虏获了三百匹马而回。

892、贺若弼 崔乾祐
【原文】

隋兵与陈师战,退走数四,贺若弼辄纵烟以自隐。

哥舒翰追贼入隘道,贼乘高下木石,击杀甚众。翰以毡车驾马为前驱,欲以冲贼。会东风暴急,贼将崔乾祐以草车数十乘,塞毡车之前,纵火焚之,烟所被,官军不能开目,妄自相杀。

【译文】

隋军与陈国军队一连交手四次,连战皆北。隋朝大将贺若弼在兵败时,命士兵纵烟,利用烟幕遁逃。

唐朝名将哥舒翰将贼人追杀入隘道后,贼人利用地形的优势,由高处向下丢掷木石,唐军伤亡惨重。哥舒翰想用以毛毡为篷的马车为先锋,冲散贼人的攻势,不巧突然刮起一阵猛烈的暴风,贼将崔乾祐用几十辆装麻草的马车,横阻在毡篷车前,并且命人放火烧草,结果官兵们的眼睛被烟熏得睁不开,竟自相残杀。

893、李勣
【原文】

薛延陀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援马以追奔;失于应接,罪至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及入寇,李勣拒之。延陀弓矢俱发,伤我战马。勣令去马步战,率长矟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众失马,莫知所从,遂大败。

【译文】

唐朝时薛延陀(种族名,最初为薛部与延陀部,后薛部灭延陀部,于是称薛延陀)步战的方法是,把五人编成一伍,由一个惯常征战的人牵着马,四人在前面作战,打胜仗就上马追击,如果接应不及,士兵就获死罪,没收口粮,家眷赏给其他战士为奴仆。

薛延陀入侵大唐时,李勣率军抵御。薛延陀的军队纷纷发射弓天,唐军的战马许多都被射死,李勣命兵士下马,拿着长矛向前冲杀。又命薛万彻率领几名骑兵射杀他们负责牵马的士兵,薛延陀的军队失去了马,不知该如何作战,于是大败。

894、岳飞 刘錡
【原文】

兀术有劲兵,[边批:骑兵。]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名“拐子马”,又号“长胜军”。每于战酣时,用以攻坚,官军不能当。郾城之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戒兵率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但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大败之。

[述评]

慕容绍宗引兵十万击侯景。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命战士皆被甲,执短刀,入东魏阵。但低视,斫人胫马足。[边批:此即走板桥,戒勿旁视之意。]飞不学古法,岂暗合乎?

兀术有牙兵,[边批:步卒。]皆重铠甲,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号“铁浮图”。顺昌之役,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三千人来。刘錡令壮士以枪摽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

【译文】

金兀术的铁骑军,每匹马都身披铠甲,三马为一伍,用铁索相连,取名“拐子马”,又叫“长胜军”。每次与宋军交战时,常能突破宋军坚强的守备,使宋军无招架之力。堰城之战,金兀术率一万五千拐子马来袭,岳飞命士兵用麻札刀破敌阵,严令士兵不可抬头,只须低头砍金人骑兵马脚。拐子马是三马相连,一马倒,另外两匹马也失去战斗力。这时宋军再奋勇冲杀,因而大败金兵。

[述评译文]

东魏慕容绍宗率兵十万攻击侯景,旌旗盔甲均盛,擂击战鼓督促士兵前进。侯景命士兵披上盔甲,手持短刀,冲入东魏兵阵后,只管低头砍人小腿,马脚骨。岳飞的麻札刀阵虽不是学古人,但其中不无雷同处。

金兀术的步兵,都个个身穿盔甲,头戴铁帽,盔甲下也缀有铁裙边,每三名士兵为一伍,用铁索贯连,号称“铁浮图”。顺昌之役,两军正打的难解难分时,金兀术身穿白袍,骑着战马,率三千铁浮图来攻。

刘錡命士兵用长枪挑去金兵的帽兜,用大斧砍断金兵手臂,剁碎金兵脑袋。破了金兀术的铁浮图,缔造顺昌大捷。

895、钱传
【原文】

吴越王遣其子传击吴。吴人拒之,战于狼山。吴船乘风而进,传引舟避之。既过,自后随之。[边批:反逆为顺。]吴回船与战,传使顺风扬灰,吴人不能开目,及船舷相接,传使散沙于己船,而散豆于吴船,豆为战血所渍,吴人践之皆僵仆。因纵火焚吴船,吴兵大败。

【译文】

吴越王派儿子钱传攻击吴国,两军大战于狼山。吴国的船舰乘风前进,钱传却只一味闪躲吴舰的攻击,等吴国的船舰开过后,就率船舰紧紧跟在吴船后面。[反逆为顺。]吴船想调转船头,这时钱传下令士兵顺着风势,散扬灰土,弄得吴国人眼睛睁不开。到了两军的船舷靠在一起后,钱传命士兵先在自己的船上洒沙,却在吴军的船舰上洒豆,豆子沾上血水之后更易滚动,吴国的士兵个个摔得四脚朝天,钱传于是放火焚烧吴船,吴军大败。

896、杨璇
【原文】

杨璇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璇力弱,吏忧恐。璇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骇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

【译文】

汉朝人杨璇(字机平)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的土寇攻打郡中各县。贼人势力庞大,而杨璇兵力薄弱,官员们见敌我悬殊,都忧心忡忡。杨璇命人准备了几十辆马车,用袋子装满石灰放在车上,另外在马尾上系上布条,并在战车上面装载弓箭。到了双方交战时,杨璇命马车在前,顺着风向一路洒石灰,让贼人张不开眼睛,这时再引火烧马尾上的布条,马儿疼痛受惊,拚命往贼营中奔驰,后车的弓箭手乘此时乱箭齐发,钲鼓响天震地,贼人纷纷四散逃命,官兵立刻追击,砍死杀伤不计其数,终于把贼人首领斩首示众,全郡又恢复平静。

897、刘錡
【原文】

刘錡顺昌之战,戒甲士带一竹筒,其中实以煮豆,入阵则割弃竹筒,狼籍其豆于下。虏马饥,闻豆香,低头食之。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以故士马俱毙。

[述]

毕再遇尝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复前搏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就食,鞭之不前。我师反攻之,遂大胜。

【译文】

刘錡在顺昌之役时,训令士兵每人携带一个竹筒,筒中装填煮好的豆子,冲入金兵阵地后就割开筒口,把筒中豆子散倒在地上,空筒就随手丢弃在敌营。金兵的马匹饿了,闻到豆香,就低头大吃起来,但马脚踩到竹筒,站不稳,所以不论金兵或马匹都受伤不轻。

[述译]

毕再遇曾有一次在诱敌作战时,边战边退,一连输了四仗。见天色已暗,就命人用香料煮黑豆,然后散置在地上。又再命士兵上前迎战,过一会儿又命士兵故意败阵退兵,敌兵乘胜追击。但由于争战多时,马饿了,闻到黑豆香,就只顾低头找黑豆,根本不听指挥,这时毕再遇率军反攻,大胜敌兵。

898、公子偃 房伯玉 宗悫 朱滔
【原文】

鲁庄公十年,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乃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大败宋师,齐师乃还。

[述评]

城濮之战,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本此。

魏主为南阳太守房伯玉所败,乃自引兵袭克宛,伯玉婴内城拒守。宛城东南有桥,魏主过之。伯玉使勇士数人衣斑衣,戴虎头帽,伏窦下。突出击之,魏主人马俱惊。

檀和之等攻林邑,林邑王倾国来战,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宗悫曰:“吾闻外国有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拒,象果奔走,遂克林邑。

朱滔围深州,李惟岳以田悦援后至。惟岳将王武俊以骑三千,方阵横进,滔绘帛为狻猊象,使猛士百人蒙之,鼓噪奋驰。贼马惊乱,因击破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齐、宋两军进逼到鲁国都城附近的郎邑,鲁国大夫公子偃说:“宋军军纪不严整,我军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只要宋军一败,齐军也会撤退。”于是公子偃就悄悄率军由南门出去,命士兵蒙着虎皮偷袭,大败宋军。宋军溃逃后,不久齐军果然也撤退。

[述评译文]

城濮之战时,胥臣以虎皮披在马身上,进犯陈,蔡二国,就是模仿此事。

魏主被南阳太守房伯玉(后魏人,果敢有谋略)打败后,就亲自率兵袭击宛城。房伯玉严守内城御敌。宛城东南有座桥,房伯玉先命数名勇士穿着五彩斑烂的衣服,头戴虎头帽,埋伏在桥洞下。等魏主率兵经过时,突然现身攻击,魏主人马遂在惊惧中败退。

南北朝时檀和之(南朝宋人,官至豫州刺史)等人率军攻打林邑国。林邑王倾尽全国兵力应战,命士兵骑在大象身上作战,放眼望去象阵绵延无际。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服百兽。”于是命士兵穿上狮服,与象阵相抗,象群果然溃退,于是平定了林邑国。

唐朝时朱滔包围深州,李惟岳(曾为恒州刺史,后反唐,为部将王武俊所杀)等正待由悦的援兵到来,先命部将王武俊(唐契丹人,字元莫)率骑兵三千人进行骚扰。朱滔在丝帛上画上狮子像,命士兵蒙在脸上,然后击鼓大叫冲向敌人,王武俊的人马不由大感慌乱,遂被朱滔击败》

899、管仲 隰朋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评]

古圣开天制作,皆取师于万物,独济一时之急哉!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译]

古代圣人制定各种规章法制,无不以天地万物为师,而不仅仅只是救一时的急难啊!

900、张贵
【原文】

襄城之围,张贵为无底船百余艘,中竖旗帜,各立军士于两舷以诱之。敌皆竞跃以入,溺死者万余,亦昔人未有之奇也。

【译文】

宋朝时襄阳被围,张贵(曾被围于襄阳五年,后战死)曾命人建百多艘没有船底的战船,船边竖立旗帜,两舷也各站立两名士兵,引诱敌兵进攻。敌兵竟纷纷中计,想跳上船攻击宋兵,结果失足落水淹死的竟有一万多人,这也是前人从未有的奇计。

901、铁菱角火老鸦
【原文】

流贼犯江阴。县人以铁菱角布城外淖土中,纵牲畜其间。贼争掠豕,悉陷。着菱角,不能起。擒数十人。后更不敢近城。

流贼刘七等,舟泊狼山下。苏人有应募献计用火攻,其名“火老鸦”,藏药及火于炮,水中发之。又为制形如鸟喙,持之入水,以喙钻船,而机发之,以自运转,转透船可沉。试用之,已破一船,贼骇谓:“江南兵能水中破船,是神兵也。”乃舍舟登山,遂为守兵所蹙。

【译文】

流贼侵犯江阴县,县中居民先在城外的沼地中散置铁菱角,再将牲畜赶往沼地放牧。贼人见沼地有牲畜,就争相前往捕掠,结果双脚陷在铁菱角中无法挣脱,共擒获数十贼人。从此贼人便不敢再接近县城了。

流贼刘七等人侵扰江苏,把贼船停泊在狼山下。官府悬重金奖赏能献计退敌者。有人献计用火攻贼,称为“火老鸦”。就是将火药藏在炮筒中在水中发射,又建造形状如鸟嘴的武器,命士兵潜入水中,绑缚在贼船下,机关发动,鸟嘴就会自行转动,穿透贼人船底。经过测试,贼人有一艘船底被凿穿,不禁大为害怕,认为江南兵能在水中破船,有若神兵,于是纷纷弃船上岸,遂为官军所擒。

902、勾践 袁侨
【原文】

越伐吴,军于江南,吴王军于江北。越王中分其师,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战,及昏,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夜中,乃令左军右军鸣鼓中水以须。吴师闻之,大骇曰:“越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乃不待旦,亦中分其师,将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军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袭攻之。吴师大北,遂围吴。

桓温伐汉,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敌势。袁乔曰:“悬军深入,当合势力,以取一战之捷。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乃令军而进,弃去釜甑,持三日粮,以示必死,遂败汉兵,直逼成都。

[评议]

分兵用其计,合兵用其锐。有分而胜者,钟会牵姜维于剑阁,而邓艾别由阴平道袭蜀是也;有合而胜者,吴夫差三万人为方阵,以势攻,晋人畏之是也。有分而败者,黥布为三军,欲以相救,或言兵在散地,偏败必皆走,布不听而败是也;有合而败者,兀术顺昌之战,兵集城下,太众,不能转动是也。

【译文】

越王勾践率军攻打吴国,越军驻扎江南,吴军在江北扎营。越王勾践把军队分为左、右两军外,又命亲信兵六千人为中军。

第二天两军交战,战至黄昏时,勾践命左军悄悄到上游五里处待命,再命右军同样不许出声渡江五里后待命。半夜时分,勾践命左、右军同时击鼓,一时杀声震天。吴兵听了后,害怕的说:“越兵分两路夹击我军。”于是吴军也分左右两路抗拒,越王勾践遂亲率中军悄悄渡河,攻击吴军主力,结果吴军大乱,终于大败。

晋朝大将桓温伐蜀汉时,有人提议要分为两军,从不同的道路同时向前推进,以分散汉兵的兵力。袁侨说:“现在我们孤军深入,应当集结所有兵力以取得战果,假如军分两路,有一路被蜀兵打败,那就大势已去了。”

桓温于是决定集中兵力进攻,命士兵丢弃烧饭用的餐具,只带着三天的干粮,表示只有战死没有退还的决心,终于大败蜀兵,直逼成都。

[评议译文]

战略上用分散兵力的策略,为的是用计谋出奇制胜;采集中兵力的策略,为的是增强打击的力量。

历史上有因分散兵力而获胜的事例,如锺会在剑阁牵制住姜维,邓艾另外率军由阴平道偷袭蜀国便是;也有分散兵力而失败的事例,如黥布分为三军,有人批评兵力分散,若有一军溃退,其余两军也会败逃。黥布不听,果真战败,就是一例;有合聚兵力失败的,如金兀术的顺昌之役,金兵结集城下,因为人数太多,以致无法灵活运动而失败,就是一例。

903、晁错
【原文】

匈奴数苦边。晁错上言兵事曰:“臣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有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故兵法:‘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以蛮夷攻蛮夷,是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帝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