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囊全集-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吐蕃寇临洮,次大来谷。安北大都护王晙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兵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敌营,去贼五里,令曰:“前遇寇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兵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
【译文】
汉朝时冯异征伐赤眉军时,命士兵换上赤眉军的兵服,埋伏在路旁。第二天,赤眉发动一万人攻打冯异的先头部队,贼兵见冯异兵力薄弱,就发动猛攻。冯异指挥士兵奋勇应战,坚持到傍晚,贼兵见屡攻不下,气势已弱,这时冯异突然下令,要隐伏的士兵出击,由于伏兵的服装与赤眉兵相同,一时间赤眉兵无法辨识敌我,于是惊溃而逃。冯异下令追击,大败赤眉。
唐朝时吐蕃入侵临洮,抵达大来谷。安北大都护王晙(因破突厥,平吐蕃有功封清源公,卒谥忠烈)率兵二千人,与临洮军队联合抵御吐蕃。王晙事先挑选七百勇士,换上吐蕃的军服,趁夜袭击敌营。在离敌营五里处,对士兵说:“碰到敌兵,就大声喊叫,同时击鼓吹号相应。”敌兵果然以为四周有兵埋伏,大感惊慌,自相残杀,死者数以万计。
848、达奚武
【原文】
宇文泰遣达奚武觇高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译文】
宇文泰派达奚武(北周人,字成兴,封郑国公,卒谥桓)侦察高欢军队部署的情形。达奚武带着三名手下,要他们换上高欢士兵的军服。到了傍晚时分,离开高欢营地还有好几百步时,达奚武要士兵下马,暗中偷听,截获军中口令。再命士兵上马巡行营地,一副营地守卫士兵的样子,碰到不守军纪的高欢兵,甚至鞭打他们。于是搜集到非常完整的情报,圆满达成任务。
849、厨人濮 何无忌 王世充 王守仁
【原文】
华氏叛宋,宋公讨之。华登以吴师救华氏,败于鸿口。华登帅其余以败宋师。公欲出,厨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而不能送亡,君请待之。”乃徇曰:“扬徽者,公徒也!”众从之。华氏北,复即之。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华登矣!”遂败华氏于新里。
[评]
厨人濮一奋,而众皆扬徽;王孙贾一呼,而市皆左袒。忠义在,人心不泯也,难其倡之者耳!
桓玄既败,西走江陵,留何澹之守湓口。澹之空设羽仪旗帜于一舟,而身寄他舟。时何无忌欲攻羽仪所在者,诸将曰:“澹之不在此舟,虽得无益。”无忌曰:“固也,彼既不在此,守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成擒必矣!擒之,彼且以为失军主,而我徒扬言已得贼帅,则我气盛,而彼必惧。惧而薄之,迎刃之势也!”果一鼓而舟获,遂鼓噪唱曰:“斩何澹之矣!”贼骇惑以为然,竟瓦解。
李密与王世充战。世充先索得一人貌类密者,缚而匿之,战方酣,使牵以过阵前,噪曰:“已获李密矣!”士皆呼万岁,密军乱,遂溃。
王文成与宁王战,尚锐。值风不便,我兵少挫。急令斩取先却者头,知府伍文定等立于铳炮之间,方奋督各兵殊死抵战。贼兵忽见一大牌,书“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一时惊扰,遂大溃。次日,贼兵既穷促,宸濠思欲潜遁,见一渔船隐在芦苇之中,宸濠大声叫渡,渔船移棹请渡,竟送中军,诸将尚未知也,其神运每如此。
【译文】
春秋时,宋大夫华氏叛变,宋元公派兵讨伐。华登率领吴国的军队援救华氏。齐、宋的联军在鸿口击败吴军,华登又率领残余的部队奋勇击败宋军。宋元公想逃走,厨人濮说:“我是个小人物,可以为贤君肝脑涂地,但是却不能追随您战败溃逃,请求您等一下。”接着高喊道:“士兵们,凡是高举旗帜的,就是忠君爱国的好战士。”士兵们纷纷高举旗帜,结果宋军又再度出击,华氏败北。宋军紧追,厨人濮用衣裳包裹着一个人头,背在背上,到处奔喊:“华登的人头已被砍下了。”华登部众军心大为动摇,终于在新里被宋军击败。
[评译文]
厨人濮振臂高呼,众军士都高举旗帜效忠;王孙贾(战国·齐大夫,为齐闵王臣。闵王被杀,贾母勉励王孙贾为国除害)在市集登高一呼,义士们纷纷卷起衣袖追随他。自古以来忠义就深植人心,缺少的只是那个登高一呼的人。
晋朝时桓玄(字敬道,曾篡晋自立为帝,后为刘裕出兵讨平)叛变失败后,向西回到江陵,派何澹之防守湓口。何澹之在其中一艘官船上插了很多旌旗和羽饰的仪仗,自己却移往另一艘船上。
当时何无忌(官广武将军)想攻击这艘插满旗帜的官船。其他将领说:“何澹之不在这条船上。就是得手。后,也没有什么好处。”何无忌说:“何澹之既然不在这艘船上,守卫一定薄弱,我们以强兵进攻,一定能攻占这艘船。这时我军再一路高喊:‘生擒何澹之了!’敌军的士气就会低落,反之,我军战志高昂,敌军必然恐惧我军的攻击,整个局势必可迎刃而解了。”
果然,何无忌顺利攻占官船,战士于是高喊:“砍下何澹之的脑袋了。”敌兵真的相信主将被杀,竟大败。
唐朝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王世充先抓到一个面貌长相与李密一般模样的人,把他藏起来,等到双方打得正激烈时,派人把这个貌似李密的俘虏押解到阵前,并且大喊叫:“我们抓到李密了。”士兵们高呼万岁,李密的部队不由得心慌意乱,于是大败。
明朝时王守仁与宁王朱宸濠对阵,因对方势盛,又遇上风向不顺,略有小挫。急忙下令将不奋战而逃跑者,立即处斩。知府伍文定(字时泰,谥忠襄)等人站在火炮队中,正指挥士兵奋勇应战,贼兵突然看见一面大牌子,上面写着:“宁王已经被擒,我军不可滥杀。”一时间,贼兵惊骇不已,于是大败。
第二天,贼兵士气完全溃散,朱宸濠想暗中潜逃,看见芦草中有一艘渔船停在那儿,连忙大叫:“渡河!”渔人划船靠岸请他上船,没想到竟然押送至中军,这时其他将领还不知道。
王守仁用兵,每每如此神速。
850、狄青
【原文】
狄青为延州指挥使,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青一日尽将万胜旗号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边批:陆抗破杨肇之计类此。]虎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
【译文】
北宋大将狄青为延州指挥史时,党项人举兵侵扰边境。当时狄青曾亲自招募士兵,编组一支名叫万胜军的部队,由于缺乏训练,士兵不熟悉阵法,所以常吃败仗。有一天,狄青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换给训练有素的虎翼军,命虎翼军出战,党项军看见万胜军的军旗,就飞扑而上,结果被虎翼军打得大败。
851、朱景 傅永
【原文】
梁之渡淮而南也,表其可涉之津。霍丘守将朱景浮表于木,徙置深渊。乃梁兵败还,视表而涉,溺死大半。
齐将鲁康祚侵魏。齐、魏夹淮而阵,魏长史傅永曰:“南人好夜斫营,必于淮中置火,以记浅处。”乃夜分兵为二部,伏于营外,又以瓢贮火,密使人于深处置之,戒曰:“见火起,亦燃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营。永伏兵夹击之,康祚等走趋淮。火既竞起,不辨浅深处,溺死及斩首不知其数。
【译文】
五代时后梁军队渡河南下,在河道上标示水浅可渡河的地方。霍丘守将朱景(宋人,字伯晦)命人把梁人所作的标记移往水深的地方。后来梁兵兵败撤退时,都照所标示的记号渡河,结果大半士兵被淹死。
南北朝时齐将鲁康祚侵犯魏国,两军隔淮河对阵。魏将傅永(字侪期)说:“齐人喜欢乘夜袭击营地,他们一定会先在淮河中点火把标示出水浅的地方。”傅永把军队分为两路,埋伏在营外,又命人用瓢盛装火油,放置在水深的河道,严令说:“见火光,就点燃瓢中火油。”这夜,鲁康祚果然率兵偷袭,傅永的伏兵两面夹击,鲁康祚只好急忙退走淮河。点燃火把时,只见淮河水面尽是火灯,分辨不出深浅,因此被淹死或者逃命不及被杀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852、张齐贤
【原文】
齐贤知代州,契丹入寇。齐贤遣使期潘美以并师来会战。使为契丹所执,俄而美使至云:“师出至柏井,得密诏,不许出战,已还州矣。”齐贤曰:“敌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夜发兵二百人,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西南三十里,列炽燃刍,契丹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骇而北走。齐贤先伏卒二千于土镫砦,掩击,大破之。
【译文】
宋朝人张齐贤(字师亮)镇守代州时,契丹发兵入侵。张齐贤派人与潘美(字仲询,卒谥武惠,追封郑王)约定,两人联手防御契丹。但使者被契丹人劫持而去。不久,潘美的使者来到张齐贤的营地,说:“我军抵达柏井时,接获皇上密诏,不许与契丹人交手,现在军队已调头回去了。”
张齐贤说:“契丹人只知道潘美的军队要前来会合,并不知道潘美已经撤军。”于是乘夜命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军旗,身背一束稻草,在离代州西南三十里的地方,将军旗排成一列,开始焚烧稻草,契丹兵远远望去,只见火光中有军旗飞舞,以为两军会师,害怕得向北逃逸。张齐贤事先在土镫寨设有二千名伏兵,就乘机击杀,大破契丹。
853、张巡 毕再遇 某督军
【原文】
令狐潮围睢阳,城中矢尽。张巡缚藁为人,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开禧中,毕再遇被围于六合,军中矢尽,再遇令人张青盖往来城上,金人意主兵官也,争射之,须臾矢集楼墙如猬,获矢二十余万。又敌尝以水柜败我,再遇夜缚藁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俨立戎行。昧爽,鸣鼓,敌虏惊视,急放水柜,旋知其非真也,意甚沮。急出师攻之,敌遂大败。
沅州蛮叛,荆湖制置遣兵讨之。蛮以竹为箭,傅以毒药,血濡缕立死。官军畏之,莫敢前。乃束藁人,罗列焜耀,蛮见之,以为官军,万矢俱发。伺其矢尽,乃出兵攻之,直捣其穴。
【译文】
唐朝时令狐潮围攻睢阳。城中的箭用完了,张巡(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张巡举兵征讨,与太守许远合力守睢阳,后城陷遇害而死)命人捆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穿上黑色的衣服,利用夜晚用绳索由城墙放下。令狐潮的士兵争相发箭,清点后总计有十万多枝。
后来又在夜间把草人从城头悬放下来,贼兵只大笑却不加防备。张巡就派五百位敢死队员袭击令狐潮的军营,焚烧贼兵的营垒,追杀十多里路。
宋开禧年间,毕再遇(字德卿,以智勇屡建奇功,为宋名将,卒谥忠毅)被贼人围困于六合。军中已无箭可射,毕再遇命人撑青伞站在城楼上,金人以为是主将来了,争相发箭,一会儿整个城楼有如刺猬般,总共有二十多万支箭。
又有一次,金人用水柜击宋军,毕再遇命人捆扎好几千个草人,利用夜晚视线不明,替草人穿上盔甲,手持旗帜,武器,排列成队伍,再一旁敲击战鼓。金人大为惊恐,急忙放下水柜,过了一会儿,才知是草人,士气大受影响。这时毕再遇下令攻击,大败金人。
沅州蛮人在荆湖一带作乱,朝廷派督军发兵平乱。蛮人削竹为箭,并在箭头上涂上毒药,只要一触碰皮肉,就能致人死地。官军们都害怕这种武器,不敢上前杀蛮。
于是督军下令扎草人,排成一列,蛮人以为是官军,于是万箭齐发,等到蛮人箭都射完后,督军才下令进攻,直取蛮人营寨。
854、张巡 种世衡
【原文】
张巡守睢阳,安庆绪遣尹子奇将劲兵十余万来攻。巡厉士固守,日中二十战,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因刻蒿为矢,中者谓巡矢尽,走白子奇,巡乃使南霁云射之,一发中其左目,子奇乃退。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密使谍者阳卖之,后乃择骁卒数百人,戎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来。”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
【译文】
唐朝张巡防守睢阳时,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安禄山称帝时封为晋王,后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为史思明所杀)派尹子奇率十多万大军围攻。
张巡在城中巡视士兵,要他们加强守备,有一天之内交锋二十余次的记录。张巡想要射杀尹子奇,但又不认得他。就把蒿草削尖了当作箭,被射中的贼兵很高兴,以为张巡的箭已经用光了,跑去告诉尹子奇。城中才认出他的长相,于是张巡就要南霁云(为张巡将领,善射箭,与张巡同被害)射尹子奇。
南霁云一箭射瞎了他的左眼,尹子奇急忙退兵。
宋宝元年间,党项人侵犯边境,而其中明珠族的首领骁勇强悍,最令官军头痛。
种世衡想用计擒服他,听说他喜好击鼓,就命人打造一匹马,上有战鼓,外层镶银,极其华丽,暗中命人装扮成商人贩卖。接着种世衡挑选好几百名精壮善战的勇士,告诫他们说:“只要见到一个身负银鼓尾随我军的人,就予以活捉。”
一天,有一羌人背着银鼓外出,于是种世衡终于逮到明珠族首领。
855、裴行俭
【原文】
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讨突厥。先是馈粮数为虏钞,行俭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译文】
唐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征讨突厥。突厥先前曾因抢夺粮车而获胜,因此裴行俭命人准备三百辆假粮车,每车埋伏五名壮士,每人都拿着长刀、弓箭,粮车四周只派些羸弱的士兵随车队护粮,而精锐的主力部队却埋伏在后。
突厥兵果然前来劫粮,羸兵故意丢下粮车四处逃逸,突厥兵把粮车驾到水草边,解下马鞍,放马吃草,正要搬运车上粮食时,埋伏的壮士忽然由车中跳出,攻击突厥兵。突厥兵退败时,又被伏兵追击而至,几乎全军覆没。
后此,突厥兵便不敢再抢劫粮车了。
856、贺若敦
【原文】
后周时,陈将侯瑱等围逼襄州。贺若敦奉命往救,相持于湘、罗之间。初,土人密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伏甲士于中。瑱军人望见,谓饷船至,竞来取。敦伏甲尽擒杀之。又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敦别取一马,牵以趋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使马畏船不肯上。后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附以招陈军,陈军竞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又尽杀之。以后实有馈及亡奔瑱者,并疑不受。
【译文】
南北朝时陈国将领侯瑱围攻北周襄州。贺若敦(北周人,为人聪明多计谋,屡立大功,后恃功骄横,被宇文护逼令自杀)奉命救援解围,两军在湘、罗一带对峙。
在贺若敦还未奉命前往时,当地百姓就常暗暗划着小船,装载米粮,鸡鸭等接济候瑱的军队。贺若敦了解这情形后,深感困扰。于是命人装扮成当地人,在小船内埋伏士兵,划向侯瑱的营区,侯军见小船来,以为是补给的船只来了,竟毫无防备的前来搬运食物。船内埋伏的士兵遂一拥而上,将前来取粮的敌军全部擒杀。
又,贺若敦的部队经常有士兵骑着马投降到侯瑱的阵营,贺若敦遂另外挑选一匹马,牵马走向船边,见马要上船就命人打它,反复再三,使马一见船就怕,不敢上船,然后命人埋伏在江边,再命人骑着怕上船的马伪装投降者,引诱陈军。陈军果然来牵马上船,但马儿怕再遭鞭打,不肯上船,这时埋伏的贺若敦士兵现身袭击,又大破侯瑱军。
自此以后,凡是当地百姓的补给船,或有真正愿意投降侯瑱军的,侯瑱一概不再理会。
857、李光弼
【原文】
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得五百匹,絷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浮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泛火船欲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译文】
唐朝时史思明有一千多匹上选好马,每天分批轮流带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以展示他壮盛的军容。
李光弼教人把军中的母马都牵出来,共五百匹,把它们所生的小马全拴在城内,等史思明的马到了水边,就把五百匹母马都牵出去,母马不停的嘶鸣,引得史思明的马都浮水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
史思明知道后非常生气,想利用着火的小船,烧毁浮桥,李光弼得知史思明的阴谋,就事先积藏好几百根长竿,用巨大的木头抵住长竿的根部,用毛毡包裹着铁叉,安置在竿头上,如此一来,火船投水而下时,长竿叉住火船,使船不能向前漂流,而自行焚毁。
858、虞翻
【原文】
吕蒙既诱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诸将高会作乐。翻曰:“今区区一心者,糜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钥乎?”蒙从之,翻曰:“未也,设城中有伏,吾与将军休矣!”复将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间归,愿共死守,有能破吴军者,吾当低首拜之。”于是谋伏兵者皆前,翻尽按诛之,蒙乃入。
[评]
有此谋伏辈,南郡自足死守。未亏而下,芳真奴才也!总是玄德不定都荆州之误。
【译文】
三国吴大将吕蒙在得知糜芳已同意出城投降时,非常高兴,虽然还没有进城,就已召集将领们举行庆功宴了。
虞翻(字仲翔)说:“今天有投降之心的只有糜将军一人,至于城中其他人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还不能大意,何不先取得城门钥匙再说。”吕蒙表示同意。
虞翻又说:“慢着,如果城中有埋伏,你我贸然入城岂能安全?”于是要糜芳入城,虞翻则代替糜芳对城中人说:“我糜芳现在脱困回城,愿与城共生死,谁能阻挡抵御吴军,我就向他鞠躬拜谢。”
准备偷袭吴军的士兵纷纷现身上前,虞翻也就逐一诛杀,吕蒙才得安然进城。
[评译文]
有了这批计划袭击吴军的勇士,南郡一定能坚守不破。现在竟被糜芳出卖,不战而破,糜芳可真是个十足的奴才!这也怪刘备不定都荆州。
859、程昱
【原文】
昱,东阿人,黄巾贼起,县丞王度反应之。吏民皆负老幼,东奔渠丘山。度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因谓县中大姓薛房曰:“度得城郭而不居,其志可知,此不过欲掠财物耳。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吏民不肯从,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因大呼曰:“贼至矣!”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相随,昱遂与之共守,度来攻。昱击破之。
【译文】
程昱是东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兵反叛响应,官员百姓于是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
王度率兵出城后,往西走了五、六里,就将军队屯驻下来。程昱于是告诉县中的大族薛房说:“东阿县城已在王度掌握中,他却不住在城中,意思很明显,他不过是想抢夺财物罢了。我们何不相约返家,据城而守?”
然而官吏百姓都害怕,不愿回去。程昱又告诉薛房说:“这些愚民不足以商计大事。”
于是秘密派遣几个人骑马到东山上,高举着军队的幡旗,让薛房及百姓看得到,程昱就在一旁大喊:“贼兵来了!”然后下山趋赴县城,官吏百姓也都跟着奔回县城。到了城中,程昱就与吏民加强防御工事,王度起兵来攻,被被昱打败。
860、度尚
【原文】
桓帝延熹中,长沙、零陵贼反,交趾守臣望风逃溃。帝诏度尚为荆州刺史。尚至,设方略击破之,穷追入南海。军士大获珍宝。然贼帅卜阳、潘鸿遁入山谷,聚党犹盛,尚拟尽歼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尚乃宣言:“阳、鸿作贼十年,习于战守,我兵甚寡,未易轻进,当须诸郡悉至,并力攻之。军中且恣听射猎。”兵士大喜,皆空营出猎为乐。尚乃密遣所亲,潜焚诸营,珍宝一时略尽。猎者还,无不涕泣。尚乃亲出慰劳,深自引咎,因曰:“阳、鸿等财宝山积,诸卿但并力一战,利当十倍,些些何足介也。”众且愤且跃,尚遂敕秣马蓐食。明旦,出不意赴贼屯,贼不及拒,一鼓尽歼之。
【译文】
汉桓帝延熹年间,长沙、零陵蛮反叛,交趾太守逃逸。桓帝诏命度尚为荆州刺史。度尚率军大破贼人,一直把贼人追到南海边,虏获了大批珍宝。但为首的贼匪卜阳、潘鸿却逃入山区,气势仍然很盛。度尚想要再加以击杀,可是士卒们因已拥有许多珠宝,所以心情松懈,根本毫无斗志。
度尚于是宣布说:“卜阳、潘鸿作贼十年,深深了解攻守战术,今天我们兵寡力弱,不能轻易进攻,等各郡的部队前来会师后,再合力围剿贼人。”他又同时又说:“所有士兵可以在等待期间出营射猎。”兵士们听到后,无不欢呼叫好,全营的士兵都一呼而出。
度尚于是暗中派亲信偷偷到士兵的营房中放了把火,把他们所虏获的珍宝全部烧光,士兵们打猎回来,发现珍宝全化为灰烬,都难过得掉下泪来。度尚一一劝慰,并且深深自责,然后乘机对士兵们说:“卜阳等人的财宝堆积如山,只要诸位能同心力战擒下贼人,所得的财物要比被火烧掉的多上十倍还不止。现在所损失的,不必放在心上。”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又都振奋起来,度尚命他们喂饱马匹。第二天天一亮,出奇不意直捣贼窝,贼人抗拒不及,终于讨平群寇。
861、孔镛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畜产,倍课其人;旅人经其境者,辄诱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谒溪请计。溪则要我重贿。而捕远苗之不可用者,诬为贼以应命,于是远苗咸惮而投之,以为寨主。监军、总帅,率有岁赂,益恣肆无忌。时讧官、苗,以收鹬蚌之利。
弘治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廉得其状,询之监军、总帅,皆为溪解,公知不可与共事,乃自往清平,访部曲之良者,得指挥王通,厚礼之,扣以时事,通娓娓条答,独不及溪。公曰:“闻此中事,唯阿溪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对,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办,则一方受福;不则公且损威,而吾族赤矣。”公笑曰:“第言之,何患弗办?”通遂慷慨陈列始末,公曰:“为阿溪通赂上官者,谁也?”通曰:“指挥王曾,总旗陈瑞也,公必劫此两人方可。”公曰:“诺。”
翌日,将佐庭参,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来前,吾自选之。”乃指曾曰:“庶几可者。”众既出,公私诘曾曰:“若何与贼通?”曾惊辩不已,公曰:“阿溪岁赂上官,汝为居间,辩而不服,吾且斩汝矣!”曾叩头不敢言,公曰:“勿惧,汝能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谋勇状,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公令自举,乃曰:“无如陈总旗也。”公曰:“可与偕来。”少选,瑞入,公讯之如讯曾者。瑞屡顾曾,曾曰:“勿讳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当尽力以报公耳。”瑞亦言难状,公曰:“汝第诱彼出寨,吾自能取之。”瑞诺而出。
苗俗喜斗牛,瑞乃觅好牛,牵置中道,伏壮士百人于牛旁丛薄间,乃入寨见溪。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溪问:“都堂何如?”曰:“懦夫,无能为也。”溪曰:“闻渠在广东时杀贼有名,何谓无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货?”溪遂酌瑞,纵谈斗牛事,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瑞曰:“败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溪曰:“第往观之。”顾阿剌同行,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苗欲信鬼,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又言:“梦大网披身,出恐不利。”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
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挥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荣差,俟其至,吾当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当往迎,况故人也!”溪,剌将策骑往,瑞曰:“公等请去佩刀,恐新官见刀,以为不利!”溪、剌咸去刀见曾,曾厉声诘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扫廨舍,具供帐,而洋洋至此,何为?”溪、剌犹谓戏语,漫拒之,曾大怒曰:“谓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犹笑傲,曾大呼,伏兵起丛薄间,擒溪、剌。剌手搏,伤者数十人,竟系之,驰贵州见公,磔于市,一境始宁。
【译文】
阿溪是明朝时贵州清平卫的苗人,性情凶悍但才智过人,傲视当地的苗族。他有个养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身上披着三重盔甲,手使长二丈长的矛,纵身一跃,就有三,五丈高。父子俩一谋一勇,合作无间,称霸苗人部族。邻近苗部而又势单力薄的老百姓,每年都要以畜产向他上供。对于往来路经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指使其他苗人打劫。地方官员办案捕盗,也必定谒见阿溪向他请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谢,却诬指那些住在偏远地区,不听他使唤的苗人为盗匪,要官府抓来治罪。于是远地的苗人也都畏惧阿溪的威名,只好归顺投效,不但奉阿溪为寨主,让他统领苗人的军队。每年还都有各地苗族进奉财物,于是阿溪更加横行无忌,不时在官府和苗人间制造矛盾,借以坐收渔利。
弘治年间,都御史孔镛巡察贵州,风闻阿溪的胡作非为,便询问当地官军统帅,官员们却都为阿溪辩解。孔镛知道这些官员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亲自前往清平,拜访苗族中良善的公正人士,于是认识了王通。孔镛对王通非常礼遇,常向他请教,王通也都一一详尽的回答,唯独闭口不谈阿溪的事。孔镛说:“听说在此地阿溪是老大,为什么你却如此神秘,不肯谈论阿溪的事呢?”
王通依然不发一言。孔镛再三逼问,王通才说:“如果我说了,御史能秉公处理,那是造福地方;否则不但损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必遭其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