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囊全集-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评译]

这虽是小事,但张易颇懂得先发制人,就好比医生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病,将军

用以夷制夷的方法打仗一样》

596、张循王老兵
【原文】

张循王[俊]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索眠耳。”王曰:“汝会做甚事?”对曰:“诸事薄晓,如回易之类亦粗能之。”王曰:“汝能回易,吾以万缗付汝,何如?”对曰:“不足为也,”王曰:“付汝五万。”对曰:“亦不足为也。”王曰:“汝需几何?”对曰:“不能百万,亦五十万乃可耳。”王壮之,即予五十万,恣其所为,[边批:大手段。]其人乃造巨舰,极其华丽,市美女能歌舞者、乐者百余人,广收绫锦奇玩、珍羞佳果及黄白之器,募紫衣吏轩昂闲雅、若书司客将者十数辈,卒徒百人,乐饮逾月,忽飘然浮海去,[边批:奇想。]逾岁而归,珠犀香药之外,且得骏马,获利几十倍。时诸将皆缺马,唯循王得此马,军容独壮,大喜,问其:“何以致此?”曰:“到海外诸国,称大宋回易使,谒戎王,馈以绫锦奇玩,为招其贵近,珍羞毕陈,女乐迭奏。其君臣大悦,以名马易美女,且为治舟载马;以犀珠香药易绫锦等物,馈遗甚厚,是以获利如此。”王咨嗟,褒赏赐予优隆,问:“能再往乎?”对曰:“此戏也,再往则败矣。愿退老园中如故。”

[罗景纶云]

一弊衣老卒,循王慨然捐五十万畀之,不问其出入。此其度量恢弘,足使人从容展布,以尽其能矣。勾践以四封内外分授种、蠡,高帝捐黄金四十万斤于陈平,由此其推也。盖不知其人而轻任之,与知其人而不能专任,皆不足以成功。老卒一往之后,辞不复再,又几于知进退存亡者。异哉!

【译文】

宋朝时循王张俊有一天游后花园,看见一个老兵在太阳下睡觉,就踢了踢老头,问:“怎会大白天睡在这儿?”老兵回答说:“没事可做呀。只好睡觉。”王说:“你会什么?”老兵答:“都会一点,就像回易(宋代使者往国外时带本国物品送夷国君王,归国时带回彼方产物)什么的,也略知一二。”王说:“你会回易,我给你一万,你为我去海外一趟如何?”老兵说:“不够。”王说:“给你五万。”老兵说:“还是不够。”王说:“你要多少?”老兵说:“没有一百万,至少也要五十万才够。”王欣赏他的勇气,立即给他五十万,任老兵支配。

老兵于是先造一艘极为华丽的大船,网罗能歌善舞的美女及乐师百余人,四处搜购锦缎、珍奇,及黄金、珠玉等,另招募十多个身穿紫衣、气宇轩昂,看来有将军派头的人物,及百多名士兵,日日饮酒作乐。一个多月后,突然扬帆渡海而去。

一年后,载着满船的珍珠、犀角、香料、药材自海外归来,此外还有一批骏马,获利数十倍之多。当时各将军都缺乏马匹,只有循王由于得到这批马匹,特别显得军容壮盛。循王非常高兴,问老兵:“你是怎么做的?”老兵说:“到了海外夷国,我自称是大宋使者,前来拜谒,又送夷王许多丝绸、珍玩,为结交当地的大臣,我拿出最好的美酒、佳肴招待他们,并且不断要美女献歌奏乐。夷国君臣大乐,愿意用名马交换美女,并且为我准备船只载运马匹,另外用犀角、香料、药材等换取绸缎,国王也赏我许多宝物,所以获利才如此丰厚。”

循王对老兵称许不已,赏他许多财物,循王问他能否再去。老兵说:“这跟作战一样,同样的战法再使用一次就不灵了,您还是让我回到后花园去睡觉养老吧。”

[罗评译文]

一个破衣老兵,能使循王慷慨拿出五十万,而不问如何使用,循王这种大气魄,足以让老兵从从容容、自由自在的放手伸展。

勾践分别将国事交由文种、范蠡,高祖以黄金四十万斤交付陈平。由这些史事推断,不了解一个人就轻易相信他,与了解一个人却不能相信他,都不足成就大事业。

老兵出海一次之后,就拒绝再次前往,看来老兵也算是懂得成败进退的人,真是个奇人。

597、司马相如
【原文】

卓文君既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相如与文君谋,乃复如临邛,尽卖其车骑,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罏,身自穿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市中,王孙闻而耻之,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乃复还成都为富人。

[评]

卓王孙始非能客相如也,但看临邛令面耳;终非能婿相如也,但恐辱富家门面耳。文君为之女,真可谓犁牛騂角矣!王吉始则重客相如,及其持节喻蜀,又为之负弩前驱,而当罏涤器时,不闻下车慰劳,如信陵之于毛公、薛公也,其眼珠亦在文君下哉。

【译文】

汉朝时卓文君(卓王孙之女,新寡,司马相如以琴音诱,与之私奔)和相如(口吃,善著书,武帝时以献赋为郎官)私奔后,就和相如一起回到成都,两人穷得家里连桌椅都没有。卓王孙虽知道文君的窘状,但认为文君败坏门风,所以一文钱也不给。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回到临邛,卖了马匹车辆,买下一间酒铺卖酒,文君掌柜,相如穿着围裙兼酒保打杂,并当街洗碗。卓王孙听说这些事,觉得脸上无光,只好派一百个奴仆去侍候文君,并给钱百万,夫妻两人又成为成都的富人。

[评译]

一开始,卓王孙并不是真的能接纳司马相如,而是看在临邛县令的面子;到头来,也不是心甘情愿肯承认司马相如是女婿,而是不愿有损豪门富家颜面罢了。他有卓文君这个女儿,真可说鸡生凤凰。

王吉在司马相如初为门下客时能礼遇司马相如,日后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奉命派往蜀国时,王吉则充当护卫。但当司马相如当街洗碗时,却不见王吉前来探问,不能像信陵君对待毛公、薛公一般,看来王吉的眼光仍然不如卓文君。

598、智医
【原文】

唐时京城有医人,忘其姓名。有一妇人,从夫南中,曾误食一虫,常疑之,由是成疾,频疗不痊,请看之。医者知其所患,乃请主人姨女尔中谨密者一人,预戒之曰:“今以药吐泻,即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言有一小蛤蟆走去。然切不得令病者知是诳语也。”其女尔仆遵之,此疾永除。

又有一少年,眼中常见一小镜子,俾医工赵卿诊之。与少年期,来晨以鱼鱠奉候。少年及期赴之,延于内,且令从容,候客退后方接。俄而设台,止施一瓯芥醋,更无他味,卿亦未出。迨久促不至,少年饥甚,闻醋香,不觉屡啜之,觉胸中豁然,眼花不见,因啜尽。赵卿乃出,少年惭谢。卿曰:“郎君先因吃脍太多,饮醋不快,又有鱼鳞于胸中,所以眼花。适来所备芥醋,只欲郎君因饥以啜之,今果愈疾。烹鲜之会,乃权诈耳!请退谋朝餐。”

【译文】

唐朝时京城有位医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一位妇人随丈夫到南方时,不小心误吞了一只虫,常常担心虫在肚里作怪,日子久了竟然忧郁成病,虽看了许多医生,始终医不好。一日,延请这位医生到家诊治,医生知道妇人的心病,就召来妇人家中能守密的奶妈,事先警告奶妈说:“待会儿我用药让你家夫人呕吐时,你赶紧用盆盂接着,告诉你家夫人说看见有一小蛤蟆吐出,已经跑了。但万万不可说这是骗她的。”奶妈答应一定守密。照这样“看病”后,从此妇人的病就好了。

另有一少年,常觉得眼睛里有一面小镜子,请一位赵姓医生诊治。赵医师和少年约定第二天早晨请少年吃鱼,少年准时赴约,医师请少年进屋,请他稍候,说等送走其他客人后立即招呼他。一会儿,仆人摆上碗筷,但桌上除了一瓶芥醋外,再没有看见仆人端上其他的菜肴,也不见医生,少年等了许久,要仆人催请,仍不见医生出来,少年非常饥饿,闻到桌上芥醋的香味,不知不觉就喝了起来,喝了一口,突然感到胸口不再郁闷,也不再眼花,于是一口气把剩下的芥醋全喝了。这时赵医师才走出来,少年觉得很不好意思,向医生道歉,赵医师说:“你吃脍鱼太多,吃醋不够,所以会觉得胸口不舒服;加上又有鱼鳞梗在胸口,所以才会觉得眼花,刚才所准备的芥醋,就是希望你会因为肚子饿忍不住去喝它,现在果然痊愈,鲜鱼之约这次算我爽约,你先请回,明天我一定实践诺言。”

捷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译文】

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话说回来,有时一时的成败,正是千秋成败的开始。尤其在事物激变的当下,可以像大火漫天一样立刻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愚昧的人往往过不了当下的考验,如此,哪里还有千秋大世的成败可言?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远离灾害,并消弭漫天大火。因此,这样的激变,刚好可提供智者伸展智慧的机会。以一里的短程跑步为例,先到后到差的虽然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这样的差别便大起来了。便何况智者和愚者的迟速差别,本来就远远大过人跑步速度的差异。

兵法说,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没有什么巧妙的迟缓,正像把一壶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饮大醉,其次的人也还能分到几杯,至于最后来的人便只能干巴巴的败兴而返了。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激变的事物是不停下来等人想办法应对的,这是再清楚不过的道理。所以,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无智慧这回事呢?

灵变卷十六
【原文】

一日百战,成败如丝。三年造车,覆于临时。去凶即吉,匪夷所思。集“灵变”。

【译文】

一日之内上百次会战,胜负之机往往在一线之间。花三年的时间造好一辆马车,往往因一刹那的疏忽而翻覆。洞见危机,趋吉避祸,难以想象。

599、鲍叔牙
【原文】

公子纠走鲁,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国杀无知,未有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入。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鲍叔御,公子小白僵,管仲以为小白死,告公子纠曰:“安之,公子小白已死矣!”鲍叔因疾驱先入,故公子小白得以为君。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僵也,其智若镞矢也。

[述评]

王守仁以疏救戴铣,廷杖,谪龙场驿。守仁微服疾驱,过江,作《吊屈原文》见志,寻为《投江绝命词》,佯若已死者。词传至京师,时逆瑾怒犹未息,拟遣客间道往杀之,闻已死。乃止,智与鲍叔同。

【译文】

春秋时齐内乱,公子纠(齐襄公无知弟,襄公杀无数,群弟恐祸,纠奔鲁,齐人杀无知,小白先回齐,立为国君,鲁人遂杀纠)走避鲁国,公子小白(齐桓公名,齐襄公弟,春秋五霸之首)投奔莒。不久齐人杀国君无知。为争取王位,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想抢先回到齐国,半途两车相遇,鲍叔牙(春秋齐大夫,荐管仲于桓公,佐桓公成霸业)为公子小白驾车,管仲(名夷吾,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的环扣。管仲见小白僵卧车上,以为小白已死,便对公子纠说:“请公子安心,小白已经死了。”这时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却快马疾行回到齐国,所以小白才登上王位,成为齐君。鲍叔牙能将计就计,要公子小白中箭后僵卧不动,才取得入齐的先机,这种应变的机智,像箭一般犀利。

[述评译文]

王守仁为救戴铣(明弘治进士,因弹劾宦官获罪)上奏武宗而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王守仁穿着便服前往驿场,过长江时作了一篇《吊屈原文》表明心志,又写一首《投江绝句词》,让人以为他已投江自尽。本来宦官刘瑾对王守仁怒气未消,打算派杀手半途劫杀王守仁,在京师看了王守仁所写的词、文,以为王守仁已死,便打消原意,王守仁因而保全一命。王守仁和鲍叔牙都是有智慧的人。

600、管仲
【原文】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边批:智士。]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边批:亦会话。]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吕不韦曰:“役人得其所欲,管子亦得其所欲。”

陈明卿曰:“使桓公亦得其所欲。”

【译文】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大力推荐,派人到鲁国要管仲。施伯(春秋鲁大夫)对鲁庄公说:“齐君派人要回管仲,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效命,一定会威胁鲁国的安全,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鲁庄公本已答应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对庄公说:“管仲曾经射伤我国的君王,是我国君王的最大仇人,想亲手杀死管仲,一直是我国君王最大的愿望,今天如果鲁国杀了管仲,只把尸体交返齐国,等于鲁国不肯把管仲交返齐国一样。如此,鲁国使得罪齐国了。”

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以囚犯的槛车送往齐国。

路途上,管仲怕鲁君改变心意派人追杀,想尽快到达齐国,因此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一路上,管仲所唱的歌都是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的曲子,马夫精神大振,愈走愈快,管仲也就平安的到达齐国。

吕不韦说:

“管仲这一唱歌,车夫得到好处,忘了推车的辛劳;管仲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平安快速的回到齐国。”

陈明卿说:

“齐桓公更得到好处,顺利要回管仲来治理齐国而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

601、延安老校头
【原文】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边批:言之有据,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译文】

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西夏族)围攻延安城七日,礼部尚书范雍任统帅领军防守。敌人不断进攻,延安情势危急,好几次濒临陷落,范雍非常忧虑。有个老校头自告奋勇去见范雍,说:“我长年住在这边境之地,以前也曾多次遭到敌人围攻,危急的情势和今天差不多。党项人不善攻城,最后还是被击退,所以请督帅您放一百万个心,如有任何闪失,我愿意接受死罪。”

范雍对老校头的胆识大加赞许,而老校头这番话也稳定军心不小。

乱事平定后,老校头以善于预料战局发展,获得晋升和赏赐。

有人对老校头说:“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万一敌兵不退,你的脑袋就没了。”

老校头笑着说:“我不担心这个,假使敌兵真的破城,人人逃命不及,谁有空杀我?当日那番话,不过是安定人心罢了。”

602、吴汉
【原文】

吴汉亡命渔阳,闻光武长者欲归,乃说太守彭宠,使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王郎,宠以为然。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生言:“刘公所过,为郡县所归,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边批:来得快。]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随后入。宠遂决计焉。

【译文】

吴汉(宛人,有智谋,初贩马为业,后汉光武帝拜偏将军)逃至渔阳,听说刘秀(后汉光武帝)将到渔阳,想说服渔阳太守彭宠联合夹据有邯郸一带的王郎(喜占卜术,曾冒称汉成帝之后,后被光武帝打败),而彭宠的属下却大多主张归附王郎,彭宠拿不定主意,十分为难。

吴汉见此情形,只好暂时中辍说服彭龙,希望能想出一个有效劝服众人的办法。正在苦恼时,突然见到一位儒生打扮的人远远走来,立刻派人把儒生找来,准备了酒菜,向儒生探听沿路上所听到一般老百姓对刘秀、王郎的看法。儒生告诉吴汉,刘秀声望日隆,所经过的郡县都受到百姓的拥护,在邯郸假冒天子名讳的王郎,其实根本不是汉成帝之后的刘姓宗室。吴汉听了非常高兴,立即伪造一封刘秀的书信,请儒生送交彭宠,并要儒生对彭宠说明一路上所见所闻、刘秀得民心的实情。

等吴汉随后再见彭宠时,什么话都没有说,彭宠就决定归顺刘秀了。

603、汉高祖
【原文】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谓汉王曰:“天下汹汹,徒以我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乃与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羽罪十,项王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下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评]

小白不僵而僵,汉王伤而不伤。一时之计,俱造百世之业!

【译文】

楚汉两军对峙,久久没有决定性的胜负。项羽对刘邦说:“如今天下所以纷扰不定,原因在于你我两人相持不下。不如干脆一点我们两人单挑,不仅谁胜谁负马上水落石出,也省得天下人因为我们两人而送命。”

刘邦说:“我宁可和你斗智,不想和你斗力。”

后来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山隔军对话,刘邦举出项羽十条罪状,项羽一听不由怒上心头,举箭一射,正中刘邦前胸。刘邦却忍痛弯身摸脚说:“唉呀,蛮子射中我脚了。”说完便已倒地。

刘邦其实伤重得几乎下不了床,张良却要刘邦强忍创伤起来巡视军队,除了安定军心外,更为了不让项羽知道刘邦伤重而乘机进攻。刘邦才一离开军营,便因伤重不支,立即快马返回成皋。

[评译]

小白受管仲一箭,本来没有怎么伤,却佯作伤死;刘邦受项羽一箭,已经重伤,却佯作无事。两人都因一时机敏应变,成就日后百年基业。

604、晋明帝
【原文】

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乘巴伲ヂ砦⑿校劣诤醪於赜荻觥S芯艘擅鞯鄯浅H耍侄卣缜蓿稳栈菲涑牵鹪唬骸按吮鼗菩胂时芭匆玻 保鄣勰杠魇希啻耍圩赐馐希牖疲试啤#萦谑鞘刮迤镂锷返邸5垡喑廴ィ媛寐羰冲云弑Ρ抻胫唬骸昂笥衅锢矗梢源耸尽!倍矶氛咧粒叔唬骸叭ヒ言兑印!币蛞员奘局迤锎妫袅季茫鬯烀狻

【译文】

晋朝时王敦(与从弟王导共佐晋元帝,后拥兵谋反被杀)准备举兵造反夺取帝位,明帝先察知王敦的奸谋,于是换上便服骑马来到王敦的军营,暗中观察王敦军营部署的情形。有一士兵觉得明帝看起来不像寻常百姓,立即报告王敦。

王敦正在午睡,梦到太阳环绕着军营上空,再听到士兵的报告,惊叫着说:“这一定是那个黄头发的鲜卑人来了。[明帝母亲是鲜卑人,因此明帝发皆黄,长相像外国人。]于是王敦命五名兵士快马加鞭追赶一名黄头发的人。

明帝也有所惊觉,快马离去。明帝路过一家客店,见门口有位卖小吃的老妇人,便把手中镶着七种宝石的马鞭送给她,嘱咐道:“待会儿会有士兵前来,你就把这马鞭拿给他们看。”

不久,士兵追来,询问老妇人可曾见到一名黄头发的骑士经过。老妇说:“他已经走远了。”说完拿出马鞭,五名士兵轮流观看这罕见的宝物,因而耽搁不少时间,明帝也就逃过一劫。

605、尔朱敞
【原文】

齐神武韩陵之捷,尽诛尔朱氏。荣族子敞[字乾罗,彦伯子。]小随母养于宫中,及年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见群儿戏,敞解所着绮罗金翠之服,易衣而遁。追骑寻至,便执绮衣儿,比究问,非是。会日暮,遂得免。

【译文】

北齐神武帝高欢在韩陵之役中,几乎杀尽了尔朱氏一族。尔朱荣族中有一名子弟名敞,自小随母亲在宫中长大,这时年才十二岁,在混乱中由宫墙边的小洞逃走,来到大街,看见一群小孩当街嬉戏,尔朱敞就和其中一名儿童交换衣服,然后混入人群中逃走。

不久追兵来到大街,抓住那个穿着华丽的小孩,等到弄清楚那名孩子不是尔朱敞时,天色已黑,尔朱敞因而保全了一命。

606、韦孝宽
【原文】

尉迟迥先为相州总管。诏韦孝宽代之,又以小司徒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邺,孝宽续进。至朝歌,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赍书候孝宽。孝宽留贵与语以察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既到汤阴,逢长文奔还。孝宽密知其状,乃驰还,所经桥道,皆令毁撤,驿马悉拥以自随。又勒驿将曰:“蜀公将至,可多备肴酒及刍粟以待之。”迥果遣仪同梁子康将数百骑追孝宽,驿司供设丰厚,所经之处皆辄停留,由是不及。

【译文】

北周人尉迟迥(因平蜀有功封蜀公)任相州都督时,文帝命韦孝宽(屡有战功,官至骠骑大将军)代理尉迟迥的职务,又命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并要叱列长文早韦孝宽一步上任。韦孝宽行至朝歌时,尉迟迥派手下的大都督贺兰贵送来一封问候信,韦孝宽因怀疑尉迟迥另有用心,想办法留住贺兰贵,不断用话刺探。于是,韦孝宽称病慢行,并以请医生为名,派人到相州暗中监视尉迟迥的举动。

才到达汤阴,正好碰到叱列长文奔离相州,韦孝宽立即命军队回头,沿途所经的桥道都下令拆毁,各驿站的马匹也全数带走,临行还嘱咐各站驿丞:“蜀公尉迟迥将到此地,你们赶紧准备酒菜及上等草料好迎接蜀公。”

不久,尉迟迥果然派大将军梁子康率数百骑追杀韦孝宽,然而沿途受到驿丞热忱的款待,使得军队耽搁不少时间,而让韦孝宽从容逃脱。

607、宗典 李穆 昙永
【原文】

晋元帝叔父东安王繇,为成都王颖所害,惧祸及,潜出奔。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宗典后至,以马鞭拂之,谓曰:“舍长,官禁贵人,而汝亦被拘耶?”因大笑,由是得释。

宇文泰与侯景战,泰马中流矢,惊逸,泰坠地。东魏兵及之,左右皆散。李穆下马,以策击泰背,骂之曰:“笼冻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是贵人,因舍而过。穆以马授泰,与之俱逸。

王廞之败,沙门昙永匿其幼子华,使提衣幞自随,津逻疑之,昙永呵华曰:“奴子何不速行?”捶之数十,由是得免。

【译文】

晋元帝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成都王司马颖所陷害,害怕祸事上身,潜逃出京,却在渡河时被守军拦下。随行的宗典赶上来,用马鞭打司马繇,大笑说:“国家下令禁止朝廷大官渡河,没想到你这样一个糟老头,也被当成贵人拦下来。”士兵听了不疑有他,遂让东安王安然渡河脱险。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西魏人,子宇文觉篡魏为北周)与侯景(曾自立为汉帝)交战时,坐骑被流矢射中,受到惊吓而狂奔,宇文泰摔下马来。这时东魏士兵已逼近过来,而宇文泰的侍卫战士却已走散,不见一人。李穆(隋文帝时官至太师)在旁,跳下马用鞭子抽打宇文泰,骂道:“你这无能的败兵,你的主子在哪儿。为什么一个人躺在这儿?”东魏兵没有起疑匆匆而过,李穆于是把自己的坐骑让给宇文泰,两人遂得逃过一劫。

晋朝时王廞(曾随王恭举兵)战败后,有个叫昙永的和尚收容了王廞的幼子王华,命王华提着包袱跟在自己身后。巡逻的士兵怀疑王华的身份,正待上前盘查,昙永灵机一动,对着王华骂道:“你这下贱小鬼还不赶快走!”接着一阵拳打脚踢,就这样安然脱险。

608、王羲之
【原文】

王右军幼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逆节事,都忘右军在帐中,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半,方悟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由是得全。

【译文】

晋朝人王羲之(元帝时为右将军,世称王右军,草书、隶书冠绝古今)幼年时,甚得大将军王敦的宠爱,常要羲之陪着睡。

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久钱凤(与王敦密谋造反,事败被杀)进来,王敦命奴仆全数退下,两人商议谋反大计,一时忘了王羲之还睡在床上。王羲之醒来,听见王、钱二人谈话的内容,知道难逃一死,为求活命,只好在脸上、被上沾满口水,假装一副熟睡的样子。

王、钱二人话谈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王羲之还没起床,大惊道:“事到如今,只好杀掉这个小鬼了。”等掀开蚊帐,看到王羲之满脸口水,以为他睡熟了,什么也没听到,王羲之因而保住一命。

609、吴郡卒
【原文】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吏民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以蘧蒢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括甚急,卒泊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惊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