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教现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没有必要呢?第一,你想,如果你不在人大附中上学,现在给你放到普通中学里去学,你不是没这压力了吗?这压力是因为你曾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到了竞争更厉害的一个层次才产生的。首先要肯定自己这样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运动员在省队打冠军,在省队是第一名,到了国家队他就不成为第一名了。是吧?
你这个环境表明你人生的一个进取,是可喜的事情;有了一个新的压力,这也是正常的事情。认识了这一点,首先肯定自己,这是第一。第二呢?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从自己的状态出发,你更多地考虑现在还不一定需要过多地考虑的周围环境啊,相互竞争啊,等等。
按照你当前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习状况,如何使自己学得更好一点、更轻松一点、同时更健康一点是很重要的。永远──即使在高三的时候也不要陷入误区。如果在高三,努力一年好像学习好了一点,但把身体搞垮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意义!事后想起来都没有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说,升学考试对一个人有一定的影响,也不一定是多么大的影响。说句笑话:我的孩子去年考大学,他是北大附中的,而且是处在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临考大学前,我对他讲:“爸爸倒希望发生一个奇迹──你突然没考上大学。”没考上大学也可能会有一个突然的变化。天下的事情不要想得那么绝对。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并不是说,觉得他会考不上,他肯定会考上。但这么一讲,他肯定会非常轻松。人千万不要那么短见。你在这个地方,你就老想一点点的竞争,世界大得很,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竞争,把基本的生命都污染了,没有意义。
所以,你到了这个年龄,要学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好地调整和安排自己,使自己处在一个比较自在轻松的状态。轻松的状态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对好多事情并不太在意,并不太执着,你才可能做得更好。一个人太在意眼前这点东西,是非常短见的,在意的结果,连在意的事情都做不好。
你看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一紧张什么也发挥不好。他太在意,结果连在意的事都在意不到;也可能他不是太紧张倒能发挥好。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高三了,你努力肯定会努力的;周边压力肯定你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给自己设置压力。我只对你建议:放松自己,轻松自在,随意一点。不要说考不上一流大学,就是二流大学考不上也没关系!就这么想就完了。也可能最后各方面都挺好,啊。
孩子:谢谢老师!
(掌声。)
怎样与一个已经有主见的孩子沟通
家长:老师,我的女儿14岁,去年参加了“未来强者训练营”,回来以后,在与人交往上有很大的改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很多毛病。
比如做功课比较磨蹭呀,不够努力呀;特别幼稚,老是让你感觉她的时间安排和精力支配都喧宾夺主:玩玩游戏呀,集集邮啊,看看课外书哇,那些总好像比课内的事情重要得多似的。孩子进步必须得家长和孩子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特别好的效果。可是现在她已经不是那种我可以替她做主的年龄了,她已经14岁了。她特别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又在重点中学上学,可能比较忙,时间上的确也紧张点。
而且她爸爸对我学习家教还持反对态度,有点不相信那个劲的,给我造成特别大的困难。我今天先跟您讨教讨教,就是怕先跟她说,她一给否决了,下次我就没招了。
作者:大家提了很多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我今天不一定回答。今天包括最后这位家长提的问题,对于一个已经有很大主见的孩子,你又想用你认为正确的方法来影响他,但是你又怕她不轻易接受,这其实就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孩子,你如果觉得你是对的,那么就要相信孩子会被你的正确思想所影响;如果你觉得你面对孩子还缺乏足够的自信,那么你就先想一想,你脑袋瓜里这些想法是不是很清楚了,是不是彻底了,是不是足可以面对孩子,让孩子也心服口服。
对于我们所进行的面对面交流,还不可能把所有家长的所有问题都解决。针对孩子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重点的问题,我们来做一点示范。希望家长在底下能更系统地学习。
当你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领的时候,你不但能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你的同事们孩子的问题,给他们出出主意。因为在这个世界,解决人的问题有很多相通之处。
大家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至少同样的事情,用这种方法做就做得好一点,用那种方法做就做得差一点;同样一件事情,这个人做就做得好一点,那个人做就做得差一点。每个人一定要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方法。而提高自己的方法呢,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态度。
我在每一次座谈会上都讲,当家长离开这个座谈会,一定要把过去错误的家教方法抛弃。你们有没有唠叨式这种做法?唠叨,实际上孩子很逆反的;是不是一天到晚数落孩子?对数落式没有一个孩子不逆反;是不是训斥式?是不是打骂式?是不是包办式?就像手把手地教学习,这都是误区。是不是操劳式?成天就为孩子发愁呀、操心哪,肯定是不得法的。一定要找到聪明的方法,对孩子微笑的、欣赏的、理解的、夸奖的,同时还配备一整套方法,能够使孩子从各种不理想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新的状态。
对于有些问题,我们不要把它当做问题,不要老在说,老在重复,老在暗示,老在影响,老在埋怨;就是要找出一个具体的方法,把他一下引导出来。
总之,只要朋友们能够深入地探索这条道路,一定会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健康、自在的孩子。
感谢大家参加这样的交流。祝愿朋友们回去以后,孩子能够变得更聪明、更健康、更自在!也希望家长们都更幸福、更健康、更自在!
谢谢大家!
(掌声。)
第七部分导言
“孩子成功的二十法则”是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法则。
现在的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都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这种期望一天天变为现实,最终变为孩子未来成功的人生,从而使千千万万个家庭获得幸福,需要具体的操作,具体的方法和技术。这二十种方法经许多家庭的教育实践,被证明是非常简便又有效的家教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你就可以成功地指导自己和孩子。
二十法则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五个基本的方法,以此重塑孩子与家长的形象。
第二部分是专门化解家长和孩子冲突的补充方法。
第三部分是塑造孩子强者心理素质的补充方法。
第四部分是健康新技术。
第五部分是两个根本方法。
新形象确立法
第一个基本方法,是“新形象确立法”。
当家长和孩子在智力、强者心理素质、自在状态、健康和道德方面有了一个正确的形象设计时,如何使自己和孩子的形象能够真正确立,就要用到新形象确立法,具体由三个技术构成。
观想体会确立法
第一个技术和方法是“观想体会确立法”。
你给自己设计了形象,这个形象可能停留在语言和词汇上。比如说,微笑乐观,自信积极;比如说,聪明智慧,发明创造;比如说,面带微笑,健康快乐。这时候,你就要用观想体会的方法,使这个原来比较抽象的形象设计变为自己的现实。
请你想象一下,一个人自信积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当你默念着这几个字的时候,你要体会自信积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同时把这种想象和这种体会结合起来。
又比如微笑乐观,就更好体会了。一个人微笑乐观是什么样?要观想。所谓观想就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古人叫观想,现代人叫想象。想象自己微笑乐观,想象自己不畏困难、轻松自在,想象自己在社会交往中不亢不卑、宽仁博爱,想象自己做事的时候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想象自己顶天立地,光明正大,面带微笑,健康快乐。想象自己聪明智慧,发明创造,突发奇想,思如泉涌。想象自己已经将年龄减去二十岁,是个二十多岁或三十多岁的人,用那样的年龄体会周边生活,用那样的眼睛看待周边世界。
每天要做一到两次这样的想象。特别是每天的清晨要做这样的想象。想象还要结合着体会,体会一下人在自信积极的时候整个身心是一种什么感觉?因为所有的人,即使再软弱的人都有过自信积极的时候;再愁苦的人也有过微笑乐观的时候;再软弱的人也有过不畏困难的时候;再沉重的人也有过轻松自在的时候;和人交往时态度再错误的人也有过不亢不卑、宽仁博爱的时候;做事再怯懦的人也有过敢想敢说敢做的时候;做事再优柔寡的人,也有过拿得起放得下的时候。身体再不好的人也有过健康的时候,也有过健康的感觉。一瞬间的健康和快乐,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的。所谓体会,就是一下找回来自己在生活中有过的那个好感觉。
当你进行自我形象设计时,你可以通过想象,通过体会进入。你对孩子和蔼、理解、尊重、平等、倾听、关心、欣赏;这种当家长的良好感觉,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可以一下体会出来。你想象一下,自己现在对孩子特别和蔼,想象孩子在眼前,你一定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所以观想体会确立法,是形象确立法的第一种技术。聪明的家长,领会能力强的家长,在一瞬间就能进入自己设计的一整套家长形象。
家庭教育的学习不是先学理论,然后再操作,而是从学习一开始就要进入这种状态。通过想象和体会进入这种感觉,你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你发明创造、聪明智慧;你面带微笑、健康快乐;你年轻了十岁或者二十岁;你对孩子和蔼、平等、理解、关心、尊重、欣赏,等等。
要这样观想,这样体会,要想象自己就是这样。要和以上的那些格言融为一体,变为活生生的感觉。
你用词汇表达出来的那些设计,要从自信积极开始,马上变成对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观想体会确立法主要是家长操作的,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较懂事的孩子,要启发、引导他们也掌握这种方法。
描述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的第二个技术和方法,是“描述确立法”。同样既适用于家长,也适用于孩子。
什么是描述呢?就是用语言不断地描述自己设计的形象。
你可以对自己做这种描述,比如你经常对家人、对朋友、对孩子这样讲,通过学习,我现在变得特别自信积极、微笑乐观;我现在不怕困难,特别轻松自在;我现在对人就是不亢不卑,宽仁博爱;我现在做事,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对自己的描述。
在讲到自己智力的时候这样说:通过学习,我的脑子特别好用,特别有创造力。在讲到自己健康状态的时候这样说:经过学习,我的身心健康状态大为提高,心情特别好,特别开朗乐观,觉得自己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年轻。这种描述会使得你越来越进入你为自己设计的形象。
一个人想健康,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经常要对别人讲,我这个人身体好,不得病。这种描述是确立新形象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当把这种描述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还不够领会,因为他还不善于描述自己,但是家长把这种描述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你怎么描述你的孩子呢?你怎么对别人介绍你的孩子呢?你怎么引导孩子来评价自己呢?
你要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特别聪明。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描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的孩子特别爱动脑筋,特别有新点子,特别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特别爱学习。当你这样描述孩子的时候,这些语言就在孩子心理和性格中开始积淀,逐渐产生影响,日久就成为他对自己的认定。你对孩子的描述非常重要。
又比如对孩子强者素质的描绘。你描绘他坚强,适应能力强,敢社交,敢讲话,不怕困难。这种描述无论是对孩子本身的描述,比如说,宝宝,你真是个好孩子,特别勇敢,特别大方;还是对其他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具备这种素质。描述得越多,孩子就越聪明,越大方。对孩子的道德方面,健康方面,对他的自在状态,都要用描述的方式来予以确立。
描述是把你对孩子新形象的设计和对自己新形象的设计确立下来的第二种技术。
你设计成什么样,以后就要怎样描述。而且要找到各种具体的表达方式翻来复去地描述。
行为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的第三个技术和方法,是“行为确立法”。
任何形象设计都要像设计一个角色一样,通过行为体现出来,通过行为确立下来。
比如你对自己设计了和蔼家长的形象,体会观想时,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和蔼的、平等的、尊重孩子的家长。你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这时周围有许多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你只要这样去对待他们,和他们发生一点实际行为,这个形象就在和孩子交往的行为中确立下来。
过去对孩子不够和蔼,不够耐心,不够欣赏,不够平等,不够夸奖,今天,孩子回来了,你用新的态度对待他,第一次非常感兴趣地倾听他讲一讲学校的事情,第一次用过去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欣赏他、夸奖他。这时,你设计的家长形象就变成你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新的形象开始在你身上确定下来。
设计的形象要在行为中确立。任何一个新品质,你只要在这个品质中行为,这种品质慢慢就固定下来了。
比如一个孩子比较怯懦,你想让他大胆,怎么办呢?要通过行为,光说还不行。你可以让他走出家门,到商店的柜台前大声问:“阿姨,买这个东西要多少钱?”一开始他可能比较胆怯,经过一番启发诱导终于做了。这时,要肯定他的进步。他这样行为一次,这种品质就固定一次。
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形象,主要通过行为固定下来。设计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怎么实行呢?也可能在看一个动画片的时候,你问,这个故事如果你来讲是什么样子?他可能会描述一番,这种描述就是创造,这个创造就是他的一个行为。你要给予肯定,这个行为就变成他的优点巩固下来了。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热爱学习,那么当有一样东西引起他的兴趣,他特别爱学,自己还不停地琢磨,如果这种行为得到家长的肯定,他这种品质就被巩固了一次。
你想设计自己的孩子能够关心别人,不能光靠嘴说。有一天你领他出去,看到一个比他小的孩子在路边哭,你说,你上去哄哄他好吗?他过去了,也不是很得体的,就是拉一下对方的手,说:你别哭了。很好,回来就要肯定他,这样,关心别人的品质就在他身上有某种固定。
每一种设计的品质,要想办法让孩子重复一次、两次、三次,有时候一个品质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重复两三次就能建立起来。大一点的孩子,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品质,或者改造一个相对已成为旧习惯的品质,只有通过适当的行为,而且这个行为重复多次,这个品质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用行为确立法可以确立自己的形象,也可以确立孩子的形象。就好像如果你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坦率地发表意见,就要通过行为来改变。我们在“未来强者夏令营”中就这样训练不敢讲话的孩子,让他站起来大声讲话,声音不够大,再大一点,再大一点,最后很大的声音,重复多次,现在就敢大声讲话了。
通过行为可能确立新的形象。设计自己新的品质,也是通过行为确立的。
原来你不够和蔼,不够理解孩子,对孩子不够平等,通过你的几次正确行为,马上就找到感觉了,这种品质也就在你身上确定下来了。这种改变立竿见影,并不难。只要你有决心去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把自己的新形象确立下来了。
当你走出家门的时候,过去做不到什么时候都面带微笑,今天你走出家门,先想到这一条了,见到邻居,见到买菜的摊主,到商店见到售货员,上班见到同事,自觉地用微笑的态度对待大家,有这么几天的实践,你就会发现,微笑的行为就把这个面带微笑的设计固定下来了。
所以,对自己的形象设计和对孩子的形象设计,都可以通过观想体会确立法、描述确立法和行为确立法予以确立,把原来停留在概念上的形象设计变成活生生的新自我,活生生的新孩子。
这是“二十法则”的第一个方法“新形象确立法”。
心理暗示法
心理作用的巨大威力
第二个基本方法与第一个方法相联系,是“心理暗示法”。
在观想体会确立法和描述确立法中,都包含着心理暗示的方法。有的朋友对心理暗示比较熟悉,有的则比较陌生。这里略举两个例子说明。
一个人被关在冷冻库里出不来,第二天被冻死了。可实际上,这个冷冻库在他进入的那个晚上并没有开,是个常温的地方。因为他觉得这是冷冻库,是超低温,出不去肯定要冻死。这个观念的自我暗示就把他暗示死了,而且是以冻死的症状表现出来。你看,自我暗示有多么厉害!
有两个人都怀疑自己患了癌症,去医院检查。一个是真有,一个是没有。但是医院把两个人的检查取样颠倒了:那个没有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有癌症;那个有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没有癌症。再过几个月,两个人去医院复查,有癌症的人癌症消失了;本来没有癌症的人倒真的有了。医生在这次检查中才发现,上次检查的取样颠倒了。
原来有癌症的人,因为怀疑自己有,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他没有。回去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该玩就玩,该吃就吃,该锻炼就锻炼,该工作就工作。因为情绪特别好,几个月的生活把癌症消化了,假没有变成真没有了。
另外一个本来没有癌症,但是他怀疑自己有。因为检查结果颠倒了,医生告诉他有癌症。结果他回去以后,真的认为自己有癌症,心情很不好,天天发愁,愁了几个月,真的长出癌症来了。
语言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个妻子如果每天对丈夫说三次:你这人真没用!这个丈夫就很可能做不成事情。为什么?妻子老在那儿念叨他,你这人真没用,他可能就觉得自己真没用了。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现在并不困,别人老说你困了,看你多辛苦,觉也睡得不够,脸色也不好,看你的精神也不大,你该休息啦。说得多了,这个人真的无精打彩了。这就是语言的暗示作用。
请体会一下“微笑乐观”,在体会的时候,自己的表情会受到语言的诱导和影响。再体会一下“心比天宽”,感觉一下,心情会受到影响,这也是语言的诱导作用。想一想“顶天立地”,人一下就感觉上下有一个拉长。
所以,心理暗示,特别是用语言来进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
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在五个方面对孩子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智力教育,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强者教育,新健康观念的教育,道德教育和自在状态的引导。这种方法用在家长自己身上同样可以。
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孩子进入我们为他设计的良好的形象。暗示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种暗示是胎教。做母亲的也好,做父亲的也好,可以念念叨叨地对胎儿进行这种心理暗示。
第二种暗示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催眠暗示。在孩子还不太懂话的时候,半睡不睡的时候,家长对他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描述,都会成为对孩子的良性暗示。本书附赠的光盘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手段。
第三种暗示是运用明确语言的暗示。是对两岁以上的已经比较领会语言意义的孩子,对于成年人,都可以使用。
简炼,明确,肯定,重复
主要是五方面的心理暗示的语言体系。这五方面的语言家长要经常说,语言要简炼,不要那么长;语言要明确,不要暧昧模糊;语言要肯定,不要从否定的角度说。所谓肯定,就是说你聪明。如果说你不傻,这叫从否定的角度说。要从正面切入。比如说,你是好孩子,这是正面切入。而不要说,你不是坏孩子,这叫从负面切入。
有了简炼、明确、肯定的语言,再加上重复,反复说的结果,就能形成对孩子完整的心理暗示。
在五个方面不断对孩子投入良性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五个方面,要设计一套常用的语言暗示体系。下面提供的假设,可供家长们参考。
在智力方面,比如你的孩子叫大宝,你要经常这样说:大宝特别聪明,大宝爱动脑子,大宝爱发明,大宝特别有办法,大宝爱学习,大宝爱数学,大宝爱作文,大宝爱课外知识,大宝爱画画,大宝爱出各种各样的新主意,大宝比爸爸妈妈的点子还多。要找到对孩子智力开发的语言暗示短句。
在非智力心理素质方面是一样的。大宝大胆,大宝勇敢,大宝爱讲话。如果他暂时还不太爱讲话,你要这样说:大宝实际上爱讲话,就是这会儿没有讲。你绝不能说他不爱讲话,永远不能这样说孩子!大宝敢叫人,大宝什么都不怕,大宝性格开朗,大宝什么事一笑就过去,大宝喜欢和人交往。对开朗健康的孩子要这样说,对这方面心理素质比较弱的孩子也要这样说,方法是把他现在的表现作为一个暂时的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暗示就是用语言把孩子往良性的方向引导
语言暗示就是用良性的词汇引导孩子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他已经是强者了,要让他更强。他现在是弱者,你要把他当做强者来对待,把他现在的弱点当做暂时现象。如果你的孩子是比较怯生的,你对别的孩子介绍时要这样说,大宝其实特别大方,特别勇敢,就看你今天能不能跟他和得来。这样给孩子一个台阶,一种暂时的感觉,对方主动一逗,孩子可能就表现出他的大胆来了。
永远不要把孩子的缺点、弱点作为一个稳定的事实来陈述,使它巩固下来。描述是可以巩固一个形象的。家长永远不能用一种描述来肯定和巩固孩子的弱点和缺点,永远要用一种描述引导孩子从弱点和缺点中走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如果你的孩子今天表现粗暴,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要有批评,但是你也可以这样说,大宝平常特别关心别的小朋友,今天可能一下走样了。你要把他现在的任何毛病,哪怕是很顽固的毛病,说成暂时现象。这样做一次、二次,慢慢你就会发现,孩子变了,变得关心别人了。当他一关心别人的时候,你就用肯定的方法。你看,大宝实际上是关心别人的。这样,他关心别人的品格就变成真的了。
永远把孩子的缺点当做暂时现象
同样,在健康方面,要说:大宝身体好,大宝身体会越来越好,大宝抵抗力强,大宝不爱生病,这两天生病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凉了,不小心。大宝喜欢锻炼,大宝有什么不舒服一休息就过去了。就是要用这样的语言短句使孩子走向健康,并建立健康新概念。
如果孩子现在不健康,或者说孩子生来不健康也不要紧,把他生来的不健康也当做一种暂时现象。要这样说:孩子的身体在本质上是特别好的,就是因为小时候我们没有照顾好,有一点病,现在越来越好。又比如说,我的大宝今年身体比去年好,明年身体比今年还要好,越来越好。永远把不好当做暂时现象,把好当做根本现象,长远现象。这样,健康的孩子会越来越健康,不健康的孩子也可能经过锻炼和影响变得健康。
对于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一样。大宝诚实,大宝喜欢帮助人,大宝知道好坏,大宝会判断,大宝知道什么人该帮助,什么人不该帮助。大宝知道什么要帮助,什么要拒绝,大宝会识别人。大宝会关心爸爸,大宝会关心妈妈,大宝会关心爷爷奶奶。大宝对待同学都能关心。大宝还能想到给老师过生日。大宝喜欢小动物,如此等等。这种道德教育是和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在一起的。
暗示要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暗示要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这种暗示就要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要这样说:大宝是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而且一个善于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大宝不仅有关心的善愿,还有关心的能力。大宝在这方面的表现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出色,如此等等。
如果孩子现在还处在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方面的不良状态中,同样,把这个不良状态当做暂时现象,哪怕他现在有很不好的表现,由于你从小没有好好教育他,或者把他放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养成一些坏习惯,欺负人,品行不好。你对别人也要这么讲,我这个孩子生来是非常好的孩子,只是有的时候受了点坏影响,其实他很快就会改掉的。
一定要这样去暗示,从本质上肯定孩子是好的,把他的缺点作为暂时现象,这个暂时现象要归因于环境,而不能归因于他本人。你说他为什么打人?为什么粗暴不讲理?为什么说脏话?你不能说你真是个坏孩子,你真是个没教养的孩子。不可以这样说。大宝是个有教养的孩子,但是这段时间受到一些坏影响,没关系的,一改就掉。一定要这样去描述。
任何缺点和不足都不能归罪于孩子本人
任何缺点和不足不能归于长远,不能归罪于孩子本人,并不等于肯定他的缺点。你肯定他的本质是好的,说他的缺点是暂时的,是外界原因造成的,这样他才有改变的可能性。永远用语言来肯定好的东西,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去固定他的缺点和弱点。
对于自在状态同样如此。他学习特别自觉。他特别向上。他学习兴趣特别广泛。他愿意自己安排生活。抽屉愿意自己收拾,床铺愿意自己整理。他不愿意别人帮他这个帮他那个。你别看他现在有一点懒,其实他本质上不愿意别人帮助他。他很好强,我给他穿衣服是我这个家长做得不对,其实他愿意自己穿。对小的孩子可以这样,对大的孩子更可以这样。
用良性的语言暗示,孩子愿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家长永远要这样,只要你一张嘴说话就要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