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始皇大传-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燕带着众将官下跪行礼,楚军全部都怒气填膺,高喊要和秦军决一死战。

“父亲,士气可用,不如和秦军旗死一战突围!〃项梁对项燕说。

“昌平王一死,号召中心已失,再作困兽之斗,也不过白白牺牲几万人生命,怪只怪我不应该自负敢于行险,出城应战!〃项燕叹口气说。

“死守城池,外无援军,下场也许更惨,父亲不要太过自责。〃项梁安慰他说。

“王将军,你是否敢过来单独和在下谈谈?〃项燕示意随从不要跟来,他一纵马来到两军阵前中间。

“项将军召唤,王翦怎么敢不来!〃王翦也驰马前来,双双抱拳行礼。

“昌平王一死,项某斗志全失,投降可以,但要让这几万士卒器械自行离去,不当俘虏,王将军可肯答应?”

“王翦的意思是要项将军仍旧率旧部,为秦镇楚国各地,再呈报秦王,加封官职。〃王翦恳切地说。

“楚国只有断头将军……”

“好吧,就照项将军的意思,士卒将领愿留则留,不留自行离去!”

“君子一言?”

“骑马难追!〃王翦在箭囊中取出一箭,从中折断:“食言当如此箭!”

“好,王将军千金一诺的信誉,项某信得过!”

项燕回到本军,大声宣布了这项约定。众士卒流着泪高呼:

“愿随将军决一死战!”

“困兽之斗无益,放下武器回家吧!〃项燕声音哽塞,强忍着眼泪不流出来。

楚军纷纷放下武器,秦军也遵行约定让路。不到半个时辰,数万残兵散走一空。

项燕身旁只剩下项梁和几名亲随。

项燕在昌平王棺木前下跪,沉重地说:

“臣无能,有辱大王!〃他再向项梁大喝道:“记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他突然拔出佩剑,项梁等人来不及抢救,他已自刎身亡。13

秦王政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生俘燕王喜,押解咸阳。再回兵攻代,虏代王嘉。

王翦则乘战胜余威,迅速平定楚江南各地,并降服越君,将江南地及越地合置会稽郡。

五月,秦王政犒赏全国军民,各县各里赏赐牛羊美酒,军民大事庆祝。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丞相后胜突然从和平美梦中醒过来,张目环顾,六国中有五国全变成了秦国的郡县,称王的就只剩下他一个,他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秦国这时也接连派出使者要他投降,他与群臣商议的结果,决定发兵防守边界,不再接纳秦使者。

秦王政得到消息大为震怒,知道非用武力不行了。

那天,他召集王贲和蒙恬两位年轻新生代将军来到南书房。

王贲和蒙恬的军队尚分别驻扎燕南和楚地东北,他们是因接受赏赐而回到咸阳休假。蒙武此时也已由军中调回。

在两名小将坐下,接受王后亲自奉茶的殊荣后,秦王政笑着说:

“两位将军的功劳将永留青史,寡人也不必再加夸奖。现在留下齐国不战不降,依寡人的看法,灰尘留在席案上,拂去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不去拂它,灰尘依然不会自动消失。”

“大王之言甚对!〃两名小将异口同声说。

“寡人为了提高两位攻齐的兴趣,有一个奇特的做法:王将军从燕南进军,蒙将军自楚北进军,谁先到临淄就号令全齐,并代寡人镇守齐地。”

秦王的口吻似乎齐国已是囊中之物,用来逗这两个尚带孩子气的小将玩。

王贲听了暗暗高兴,由燕南往临淄,一路地形易攻难守,而且据间报,齐国大军全守在四方边境上。

蒙恬却在心中叫苦,楚北向临淄,除了地形不利攻击,还有道人工长城一直由琅琊山直通泰山北边济水上,将临淄保护得非常严密,这是专对秦楚而设。

但他又不愿示弱抗议,只得和王贲在秦王政面前立下军令状。

回到家中,他始终闷闷不乐,蒙武和齐虹见了奇怪,问到原因,他将今天的事说出。

“绝不能让王贲得占先机,由他治齐,齐地惨了,他用河水灌大梁城,惨绝人寰,后来治魏,严法峻刑,弄得民众叫苦连天!”

齐虹恨恨地说。

“依地形和兵力配备的情形来看,恬儿要想先王贲到临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蒙武取出一张地图,一边仔细研究,一边皱着眉头说。

“我倒有一个办法。〃沉吟很久的齐虹突然拍手说。

“请齐姨赶快告诉我。〃统兵十万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家仍然是个大孩子。

“不过有一个条件。〃齐虹故作神秘地微笑着说。

“在这种情形下,不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条件,恬儿也只有应承。〃蒙恬假装不高兴。

“喊我娘,以后不要齐姨齐姨的,好像我到你们家这多年,到现在还是外人!〃齐虹也有感慨。

蒙恬呆了一下,一时还真叫不出口。蒙武连忙笑着在一旁凑趣:

“我当什么了不起的条件,原来只是要恬儿嘴巴甜一点,你本来就是他娘,恬儿,赶快叫!”

“娘!〃蒙恬郑重地跪下去喊,三十岁的人了,首次喊别的女人〃娘〃,怎样总有点不习惯。

“孩子,快起来!〃齐虹双手扶其他,竟高兴得两眼含泪。

“你敢不敢行险?〃三人复座后,齐虹问蒙恬。

“领兵作战就是冒险,还有什么敢不敢的!〃蒙恬笑着说。

“这次冒险不同平时作战,成则全赢,娘包你比王贲先到临淄,败则全盘皆输,你的性命恐怕都难保!〃齐虹正色地说。

“你不要事情还未说出,就先吓唬孩子,〃蒙武也笑着说:

“你就赶快揭开谜底吧!”

“我的计划是,蒙恬只领兵两万由水路进逼即墨,而由裨将领军由正面进攻。即墨位于海口,大夫齐准是我族兄,也是齐相后胜的心腹,为人胆小怕事,贪黩好货,大兵一到,他必会降,然后由他说服后胜劝齐王降,不是要比王贲从燕南须渡河水和济水两道天然障碍快得多?〃齐虹转视蒙武,妩媚地一笑。

“真是妙计!〃蒙武明白她要他的夸赞,他连忙拍手。

“看样子,娘得陪你走一趟了?〃齐虹又转对蒙恬说。

“多谢娘!〃这次他喊娘喊得非常顺口了。14

蒙恬率精兵两万乘船沿着海边,绕过琅琊山在即墨港口登陆。

即墨人有几十年未经战争,几乎忘记了军队是何物,而且处于海边最后方,感觉不到一点战争的威胁。

秦军靠岸登陆,很多人还到港口上看热闹,当作是本国军队来此布防,全都拍手欢迎。等军队全部上岸,整好队形,展开黑底白字的〃秦〃字和白底黑字的〃蒙〃字旗,民众才发觉是秦军来了。

“不得了,秦军来了!快逃!〃港口原来围观的民众四散奔逃喊叫,街上店铺也纷纷关门上门板,突然之间,港口街市空寂不剩一人,只有秦军的皮靴和马蹄声在空气中回荡。

蒙恬和齐虹一下船就率领了三千骑兵,直奔即墨城,在即墨门监还未来得及反应前,就控制住了四处城门。

他们亲率一千骑兵驰向即墨大夫衙门。

在路上,他们还远远看见拉着白布条的两群人在打架,蒙恬不解地问齐虹怎么回事,齐虹也惊奇地笑着说:

“怎么闹了几十年,到现在还在闹!一时说不清楚,以后再说给你听。”

这些扭打的人听见有人喊秦军来了,也都停止打斗,一窝蜂地散去,只留下一些白布条散留在地上任人践踏。蒙恬随便看了看,只见有的白布条写着:

“非齐猪滚回鲁国去!”

“不抗秦就会亡国!”

“非齐人、齐人都是齐国人!”

“秦军压境还要内部斗争,真是没良心!”

“非齐人完粮纳税,为何不算齐人!”

“……〃等等。

原来,临淄严禁抗议游行闹事,要抗议游行的人都转到即墨港市来了。

大夫衙门有数百名士卒守卫,倒也盔鲜甲明,兵器配备精良,但经过秦骑兵一冲,斩杀了几人,其余的一哄而散,各自逃命。

蒙恬的兵卒在卧房床底下找到全身发抖的齐准,他一见到齐虹,才放下心来。他谄笑地说:

“原来领军的是大妹子!”

“不是我,是我儿子,〃齐虹指着蒙恬说:“我们公事公办,你为我们带封信去说服后胜投降,你现在有的,将来都能保有,要是玩花样,杀你全家一百多口!”

齐准没过几天就从临淄带信回来,齐王建听从后胜的建议,愿意投降。他讨好地对齐虹和蒙恬说:

“我告诉后胜,秦军二十万占领即墨,正向临淄推进中,他们不敢不降!”

其实他是隐瞒了真实状况。齐王建和丞相后胜接到战报,北方王贲军及南方蒙恬裨将所率军队,双双入侵齐境,他们立即召开御前作战会议,第一次御前会议,该到的大臣只到了百分之八十,其他百分之二十的人全部弃职逃亡;等到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时,只剩下一半不到。

就在这时候忽然听到秦军已占领即墨,当然赶快投降,齐准只不过加了一点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

蒙恬率领两万秦军浩浩荡荡开进临淄,举行了盛大的献俘和入城仪式,将齐王和后胜都软禁在住处,听候秦王发落。

过没多久,接到秦王政的回示,齐王建徙居于河内共地,后胜以不忠罪名斩首。

仆人都怨恨齐王建听信后胜的谗言,不早与诸侯合纵抗秦,而纵容后胜与秦间来往,并将秦间当门客养在家里。齐地流传着一首歌谣——

“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这是讥讽齐王建认人不清,错将秦间当贵客,最后落到亡国居共地的凄惨下场。

王贲领着十五万大军,轻易渡过河水、济水两道天险。在燕国境内还遭到燕赵人联合组成的游击队的骚扰。人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真是不错,国虽亡了,民间仍有反秦武力组织。

但一进入齐国地境,情形就完全不一样。齐军将领一看秦军到来,下令部下死守,他要到上级去开会,就此一去不回。军大夫如此,旅大夫跟着学样,最后连管一百人的卒长也跑得精光,只留下一些全不知情的伍长和兵卒,秦军一到,没人指挥布阵杀敌,也就纷纷逃散,逃不掉的就投降当俘虏。

王贲军在齐境未遇任何抵抗,像平日行军一样直达临淄。王贲算算日程,即使蒙恬军和他一样未遭任何抵抗,如今应该只在齐西长城外面。

在离临淄十里外,王贲下令扎营,并派出探马打听敌情,谁知道探马带回来的不是敌情而是蒙恬本人。

“王兄你辛苦了!〃蒙恬笑嘻嘻地行礼。

“蒙兄你真是用兵神速!〃王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心里在想——这小子是否有翅膀飞过了泰山?

“后日举行入城式,选派五万精兵即可,其余在此扎营,齐国已完全平定,让士卒好好休息。王兄请在今晚带高级将领入城,小弟要在原齐王宫设宴为王兄洗尘。〃蒙恬说话客气,但实际上是在下命令。

王贲是何等聪明人,他连忙行礼,口中说着:

“末将遵命!”

“王兄何必来这一套!〃蒙恬赶快谦让。

“王命不敢违!〃王贲虽然心里难过,但也不能不说实话。

于是,秦王政十七年得韩王安,韩亡;十九年得赵王迁,灭赵;二十二年魏王降,魏亡;二十三年虏楚王负刍,二十四年破昌平,楚全亡;二十五年得燕五喜、代王嘉,燕亡;二十六年得齐王建,齐亡。

六国毕,四海一,秦王政就此统一了天下。



第十九章泰山封禅




秦王政坐在殿上,殿阶下分班站着文武百官,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延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分别排在最前面。

秦王政如今已经是四十岁的人,历经霸占和政争的磨练,无论心智和外表都达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他仍然是长身玉立,长目,隆鼻,龙眉修长入鬓,但额上已出现皱纹,脸上的稚气完全消失,阴鸷之气更深。留上五绺短须后,脸形变得更方,下巴显得更为突出,脸上的神情威严而肃杀。

他今天穿的是一件新式样、新缝制的黑色王袍,上绣彩色金龙,头戴通天冠,双手执着玉圭,完整的一副天下共主模样。

他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殿内的群臣,用他狼音豺声的特殊嗓音说:

“如今六国灭绝,天下一统,先父王希望宇内永久和平,不动刀兵的愿望,终于在祖宗保佑及众卿家的协助下由寡人完成。既然天下情势全变,假若不改名号,显不出成功,也无法和前代作区分,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一切都是在寡人和众卿家手上作新的开始,所以今天我们要先议定帝号。”

首先是个性较保守的丞相王绾出班禀奏:三皇五帝名称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才真正拥有天下,所以'王'的称号最好。同时,诸侯初破,燕、齐、楚都隔中央太远,不封国立藩,恐怕鞭长莫及,难以治理。周所以能维持八百年,宗法和分封占了很大的功用,臣认为还是依周制比较好。”

秦王政面露不悦的说:

“寡人要的不是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而且商周封建是天下兵祸的根源,我们怎么能再蹈覆辙!这件事稍后再议,先讨论帝号的事。”

王绾还想争辩,但见到秦王政锐利的目光中所透露的厌恶,他不敢再争下去,不过他在心里想——怎么四十岁的秦王和十岁~二十岁的时候完全变了样?他以往希望群臣发言,就是不合意也会听完,也不会率直反对,而是利用别人的反对来打消,最后才说出他的结论。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当着群臣的面前指责他这个老丞相!他变了!

这时,廷尉李斯带着满脸的谄笑出班启奏:

“昔五帝拥有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且诸侯是否臣服,是否来朝,天子都不能制。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上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据实说来,陛下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曾与博士们讨论过,大家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冒死建议王称'泰皇'。”

秦王政笑了笑,沉思一会,开口说道:

“廷尉所言不错,但称'泰皇'仍旧与以前分别不出来,依寡人看,三皇五帝合称最好,今后王号就改为皇帝,众卿家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这样更可以显示出一切都是自陛下开始。〃李斯躬身赞美。

群臣当然是一片阿谀声。

秦王政不动声色地说:

“就这样吧!寡人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算,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群臣一阵欢呼和恭贺。

此次是御史大夫冯劫出班,他启奏说:

“为了表示一切与古制不同,臣冒死建议,除了帝号以外,有关皇帝的称谓也应更新。臣建议天子自称'朕',其余人不得再行僭用,同时改命为'制',改令为'诏'。”

“可以,就照御史大夫的建议,〃秦王政点点头说:“朕闻太古有号而无谥,中古才生有号死有谥,譬如先王在世时号庄王,死后谥襄,名之为庄襄王,这种做法是以子来评议父亲,群臣来议论先王,乃是极岂不妥的事,今后皇帝称世,谥法就可以取消了。众卿家认为如何?”

群臣又响起一阵谄媚声,异口同声地说:

“陛下圣明,见解为臣等所不及!”

接下去,秦王政又交议封建和设郡、统一度、量、衡制度,以及车同轨和书同文字的事。

议定后再召开国是会议议决。

于是,秦王政改称秦始皇帝,简称为始皇。2

过了些日子,始皇又召集丞相、国尉、御史大夫及有关大臣开国是会议,与会的人全经过充分的准备,在会议上引经据典或是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最后由始皇做成决定。

议决事项如下——

一、有关立国制度:

·根据太史与阴阳家研究的推论,以周为火德,故一切以赤色为尊贵;而秦代周德,是以水克火,从其所不胜,因之秦的德性是水。于是改一年自冬季十月开始,十月一日为一年首日。

·衣服、旌旗、旄节,皆以黑色为之,数则以六计算,兵符、节符、法冠皆六寸,车舆长六尺,以六尺为一步,皇帝车舆用六马。

·改河水(黄河)名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凡事皆取决于法,不讲求人情恩义。

·天下百姓改称为黔(黑)首。

二、有关国家的行政制度:

·封建诸侯是以往天下战祸不息的根源,今后不能再蹈覆辙,不再建封自己儿子为诸侯,象征始皇的公正没有偏心。

·如今秦国版图东至海及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抵南荒野蛮之地,北据德水为塞,以阴山和辽东为界,所以皇帝治国要能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必需有完美的行政组织。

·中央行政组织以皇帝为首,不受法令限制,可随时交议立法或自行立法。

·中央政府首脑分为三公及诸卿,三公为——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总领百官奏事,统理地方上计考课,任免中低级官吏,主持朝议。御史大夫:掌理监察,辅助丞相,又称为副丞相。

太尉:主管军政,在军令方面为皇帝兼统帅的参谋长,发兵与将军任命,由皇帝亲自以符节行之。

诸卿为——

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门禁,并统领在殿中侍卫的诸郎官。

卫尉:掌宫门屯卫兵及宫殿安全。

廷尉:掌刑法,并统率全国郡县亭里尉,形成严密的司法网。

治粟内史:掌国家粮谷财货。

典客:掌安抚及处理归顺蛮夷事务。

宗正:掌皇家宗室事务。

太仆:掌皇室舆马。

少府:掌皇家私有的山海池泽税收,以供奉皇室。

并权设——

将军:征伐时任命,平时则镇抚新占领地,不需要时召回归府。

博士官七十人:掌管图书文籍,并备皇帝顾问及参与朝议。

太史:掌史实记载、天文地理报告及其他有关国运吉凶的预测。

·地方行政组织方面,共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与内史(秦国本部)。

地方政府则有——

1.郡:

郡守:最高首长,掌一郡政事。

郡尉:掌兵役、军训及刑法缉盗。

监御史:由皇帝直接派遣至各郡,监察郡守及

郡政。

2.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为县最高首长,综理政务。

县丞:主管司法。

县尉:主管军事及缉盗。

3.乡:

三老:掌教化。

啬夫:司狱讼及征收赋税。

游彻:巡禁盗贼。

4.亭(每乡辖十亭)设亭长。

5.里(一亭十里)设里长,辖百家。

并行互相纠举连坐之法。

·划一度量衡,一切以秦制为准。

·统一币制:全国通用两种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统一文字:命廷尉李斯主持这项工作,依据秦文大篆理归纳成更为简便的〃隶书〃,通用于狱政通信和私人民间。)

三、为维持永久和平,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销毁兵器:没收全天下民间兵器,聚集在咸阳,铸成钟等实用器具。并铸成十二个各重二十四万斤的大〃金〃人,放置咸阳宫廷内,作为这项行动的象征。

·毁弃国内原诸侯所建长城及军事要塞,只休留燕、赵为防御胡人入侵的长城,以防止乱民据用造反,同时铲除交通障碍。

·掘通产各国为军事需要所筑的川防,疏浚以后作为水路交通及农田灌溉水利之用。

·迁移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一方面加以监视,使他们不再在本土产生分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充实首都的财富及繁荣。

·建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建筑辐射通全国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往东通往赵、齐海边,一向东南通往原楚国及新收的南荒地区,以利通讯和军事的需要。

以上议决,始皇交丞相,督导百官一一执行。3

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始皇巡视陇西、北地两郡,出鸡头山,过回中。在归程中,发现渭水畔风景绝美,于是下令在渭水之南建筑信宫,后又改名为极庙,意为至高无上之宫殿。并由极庙挖通骊山到甘泉建前殿,再筑两边都有围墙的甬道直通咸阳,始皇车马在甬道内行驰,民众都看不到。

在这次巡视后,始皇发现道路崎岖难行,对公文传递、军队调动、运输补给、民间贸易都影响太大,于是下令加快建筑全国的驰道。

所需人力除一般服劳力义务的民众外,更大量使用囚犯及原各国的战俘、贵族和工匠。

二十八年,七十博士集体上奏:

“始皇帝上承天意,下得民望,平定海内,放逐蛮夷,莫不宾服,今既登极,尚望按照古制,行封禅之礼……。”

始皇见到奏章,在南书房召见博士中最资深者七人,讨论封禅及望祭山川事宜。七人中有三人来自旧周,有四人来自原鲁国,两派又起了争论。

旧周派博士主张在甘泉山行封禅之礼,以示秦地为天下之本。原鲁派则坚持古代圣王都在泰山举行封禅,这个传统不能破坏。

他们正争论不休时,始皇只在一旁微笑,不加制止也不加评论。负责招待的皇后,实在看不下去七位老博士争得口沫横飞、脸红耳赤的样子,也听不懂他们引经据典的酸溜溜理论,最后她解围地问:

“哀家对封禅仪式尚不十分明了,哪位博士可试为解说?”

她这一发问总算是平息了争论。仆人中最资深的博士,八十二岁的原鲁派鲁青对答说:

“封者祭天也,禅者祭地也,合为封禅即是圣人君祭告天地的仪式。用意在向天地禀告,人君承天命治理天下生民,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古圣君承受天命,都在泰山举行。”

皇后看到须眉皆白的老博士牙齿透风,说得辛苦,心中不忍,等他说到一个段落,喝茶喘口气的时候,她又转向较年轻的旧周派领袖——七十二岁的姬周说:哀家小时曾经过泰山,虽觉其雄伟壮丽,但为什么封禅历来都选在此?”

满头白发的姬周躬身回答说:

“据史载及阴阳家传说,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围两千里,其中蕴藏芝草玉石、长津甘泉及仙人室,又有地狱六处,曰鬼神之府,从西而上,可见下有洞天,周围三千里,乃鬼神受考谪刑罚之处。传言泰山近天也通地,所以历代封禅都选在泰山。”

这时鲁青已喘过一口气来,他又接着说:

“在泰山筑坛以祭天,表示在极高的泰山再加高,可以接近上帝;在泰山之麓的梁父小山平地为墠,以示地更为宽广,然后用以祭地,以示与地母更为亲密。凡墠皆十二丈见方,坛则高三尺,阶三等。祭祀皆用酱色酒和煮熟的鱼,不用三牲。”

久在一边没开口的始皇徐徐言道:

“封禅以什么季节最好?”

众博士面面相觑一会,最后由鲁青回答说:

“臣等不敏,尚未见过书上有记载。”

“那就是说没有限制,朕可以自行决定了?〃始皇捻着短须微笑:“素闻暮春初夏,泰山景色最好,如今准备动身,正好赶得,各位博士有什么意见?”

“陛下真是圣明,凡事都能创新,自有定见!〃众博士中选较年轻力壮者随驾,原鲁派及旧周派各三人。

始皇并裁决,这次首次巡幸东部地区,需要注重威仪,凡事以新制行之。

譬如,皇帝穿黑色锦绣龙袍,用黑色旌旗旄节,御用輼輬车以六七纯黑马拖拉,主御车外加备用车共六部,随皇帝高兴使用,副车则为六六三十六部,乘随行近侍及大臣。

并以郎中六百近卫皇帝,六千虎贲军护卫车队,六万精锐部队随行,以应付新收凄楚之地有所不测。4

始皇去时路线为出函谷关,经原为韩、魏的郡县向东,直指泰山。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行走在新修筑好的驰道上,上自始皇本人,下至群臣和兵卒,莫不觉得征服天下的滋味真好。

新完工的驰道宽五十步,每隔三丈种一棵树,路基全用碎石,两旁排水良好,再大的雨立即可干,不会留下泥泞。而始皇预定经过的路段,更是早一天就派民众打扫干净,再铺上细黄沙,车马过处,连点飞尘都没有。

每经过一个城市,地方官员在十里长亭前跪迎,进城的城门及街道两旁,黔首皆夹道跪接,齐声高呼万岁。

驻驿以后,始皇并不急着休息,而是欢宴地方父老及舆论领袖人物,征求他们的兴革意见。

但这些人都是由地方官员刻意选出,他们几乎是众口同声地赞扬始皇圣明,痛诋过去君王大臣的昏庸荒淫;歌颂秦法的公正严明,大骂以往官员的贪脏枉法。

他们却隐瞒了民众一时不惯严厉秦法,动辄得咎,触及法网而不自知,而中央派来的执法官吏,好的以苛察为严明,判罪重为公正;不肖的官吏更藉此欲财,欺压剥削百姓,弄得下层民众个个叫苦连天。

再加上战争虽歇,但修驰道,开河渠,毁城垣,起要塞,处处都需要人力,黔首虽兵役减少,劳役却更加重,农民工匠几乎没有时间和余力来重整被战争破坏的家园。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任由田地荒废,是为了逃避沉重的田赋和徭役,也是想在城市谋求温饱。

始皇一开始听到这些歌功颂德的话,还有点怀疑和感到肉麻,但每到一个地方,这些地方父老和舆论领袖人物都是如此说,不由得他不相信,听惯了阿谀奉承,一天不听,就像缺少点什么。

好在他这次带的大臣是廷尉李斯领班,他总会在适当的时机说出:“陛下圣明,所见创新独特,非臣等所能想像!”

驾车的赵高,也总是在他有所怀疑的时候,为他〃解疑〃。

譬如有次,輼輬车正缓缓行进在驰道上,始皇想起一路上地方父老的歌颂,总觉得不太对劲,难道地方官员都是这样廉洁正直,就没有一个不肖的?难道劳役如此重,黔首就没有一个有怨言?难道秦法素以严峻出名,加在魏起等地散漫惯的黔首身上,一下就这么习惯?

他忍不住将心中的疑虑告诉赵高,赵高一面平稳地驾着车,一面诌笑着说:

“陛下天降圣明,识人立法都是别具慧眼,岂是一般君王所能比的?用人当然都是廉直称职,立法必然放之四海皆准,不会与当地黔首扞格不入,自然人民皆乐于遵守!”

天降圣明?不错,除了天降圣明,谁能在短短十年间灭六国,统一四海!当然他做的无论什么都能上合天意,下顺民情!到目前为止,他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黔首谋福利?哪一件不是为了要开万世太平?

黔首看情形似乎都能体会他的德意——这一代辛苦劳累点,牺牲奉献点,后世万代子孙都会享受到这一代留下的成果。

他本身不就是在日以继夜的如此努力吗?

他看赵高是越来越顺眼了,就连赵高那他猥琐的神情也会引发他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