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道游击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少中国人送到宪兵队,有的被刺刀刺死,侥幸放出来的,也被狼狗咬得遍身稀烂。

没有正当职业的穷人,也被注意了,一些过去和老洪一块吃过两条线的穷兄弟,有的也被捕了。

在一个晚上,王强以很沉痛的声调告诉老洪说:

“李九被鬼子杀了。”

“怎么?”老洪睁大了眼睛问。

“李九叫鬼子杀了,死的很惨!”

这李九是老洪和王强要约的队员,过去他们都在一起扒车、捡煤核。鬼子来后,他也出去参加过游击队,可是他参加的不是共产党领导的,而是顽固派的游击队。这些队伍不打鬼子,光糟蹋老百姓,他待不下去,就带了一棵短枪,跑回了枣庄。他勇敢、能干,枪打得准。在一天夜里他偷偷摸进鬼子的兵营,打死了七个鬼子。他虽勇敢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光靠他的枪法,不相信别人。老洪和王强曾经把他请到炭屋里,一块喝着酒,劝他参加炭厂,一块打鬼子。他却不干。他说:

“做买卖有啥意思呢,有这棵枪,吃遍天下。”

听到这话,老洪知道李九已走到另一条路上了。凭着他这蛮干法,他的枪能打鬼子,也可能做出坏事。不过老洪很爱他的能干勇敢,便以穷兄弟同心合力,团结抗战的道理说服他,可是李九总是摇着头说:

“打鬼子我不熊,可是要我入伙,我不干。自己光杆干多痛快,人多了也嫌累赘呀。为了打鬼子,你们要我帮助,我不帮忙不够朋友,可是要我参加干,对不起!”

老洪和王强没能把他劝过来。老洪知道他的脾气,他只相信自己的勇敢和枪法,不相信群众力量。他所说的“嫌累赘”,实际上是怕别人坏了他的事情,平时他的行动从来不叫别人知道,老洪又和他谈了两次,看看没有效果,就暂时没再约他。不过老洪每想起来总感到是个心事。现在听王强说他死了,不觉吃了一惊。他问:

“他是怎样叫杀了的!”

“是这样:他从来都是晚上活动,以为别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夜里经常在公司东门外一个相好的寡妇那里落脚。这一点人家早知道了。朋友劝他,他老不听。这天晚上,他喝了酒打了鬼子一个门岗,就住到那个孤零零的小屋里。一个特务叫魏秃子的,向宪兵队去告密。天刚亮时,五十多个鬼子包围了那个屋子,李九平时认为自己枪法好,身轻如燕,可是这里偏偏四下不靠人家,没地方隐蔽,逃不出去。鬼子冲进去,虽然被他打倒了两个,可是他自己也被刺刀穿倒了。他死了鬼子还不解恨,又把他刀砍八段,抬着游街,现在街上还高挂着他的头颅。”

听王强谈后,老洪叹惜着说:“他是能干的,可是不相信大家的力量,落了一个个人蛮干的悲惨下场。”然后,又严肃地对王强说:

“同志,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有组织有领导的干。要加强教育,提高队员的政治觉悟。要相信集体和依靠群众。用在山里党经常教育我们的话来说:李九是犯了个人英雄主义。

根据这一事实,老洪专门和队员们作了一次较长的谈话。由于敌人对无固定职业的人的注意和逮捕,使有些过去一道下窑扒车的穷兄弟也来炭厂,要求参加。一个叫赵六的中年人,和一个结实的年轻人小山来找老洪。

“老洪,你现在当大掌柜了,买卖怪发财呀,你没有忘掉咱在一块下过窑的穷兄弟吧!”

“有什么困难么?”老洪以为他们是来借钱,就去掏腰包。在穷朋友面前他是慷慨的,哪怕腰包里只剩一顿饭的钱了,他也会全部拿出。

“我们不是来借钱,你炭厂不再使唤人了么?俺俩想到你这里帮个忙。……”赵六说。

老洪很知道他,他是个平时不紧不慢、满脸笑容、善于忍耐的人,可是遇有啥事使他忍无可忍,他红红的脸色变白的时候,他也是个什么都不怕,要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人。前些时王强去约他时,他还有些犹豫。最近敌人常搜捕无职业的人,他才下了决心。鬼子一杀李九,他的脸发白了,因为他和李九很好,就约着小山来找老洪了。平时老洪吸收队员时,照例要问:“你有胆量么?”因为他明白赵六一旦下定决心后,他是拼命的,这就不用问了。可是一想起李九的事件,他在吸收队员时又多加了一个问话,就是:

“我们这炭厂可是有管教的呀,行么?”

“这还用问么?我也没把你当成外人,才来找你。”赵六像生气似的回答。就这样,炭厂里又多了赵六和小山。

不久炭厂又买了两支短枪,连原来的三支,洪、王、彭、林、鲁,各一支,人数已经发展到十二个人了。老洪到小屯去找老周,向山里汇报了情况,并请求山里派一个党的工作人员来,从政治上培育这支小部队的成长。

一个晴朗的上午,炭厂里的生意忙得很,一批批买到炭的庄稼人,推着沉重的小车或挑着筐篓,还没走散,栅栏门又有一批挑担推空车的买炭人拥进来。人声嚷嚷,煤灰在阳光里飞扬。

小坡和小山在筛炭渣,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从他们乌黑的脸上冲下一道道的黑水。彭亮在扶秤,一刻也停不下来,脸上的紫疤在发亮了,只听到他沙哑的声音在喊着:

“一百五十斤……”

“二百斤……”

在彭亮的喊声里,一个买炭的小伙子,背着筐篓走进小炭屋里,这时老洪正坐在那里喝茶。青年人看到屋里没有外人,把嘴凑到老洪的耳朵上叽咕了几句,就又出去买煤了。老洪本来坐在那里沉思什么,现在突然雄赳赳的走出炭屋,别人看到他发亮的眼睛眯缝着,惯于紧绷着的嘴唇,咧成向上翘着的月牙形。他是被一种巨大的高兴所鼓舞着。他向煤堆周围的人群瞅了一阵,看到王强正指挥着赵六,往一个已经烧熟的焦池上泼水,焦池上白烟滚滚。刘洪喊:

“老王!来一下!”

王强过来,老洪吩咐他:“我到齐村集上有事,你在这里照顾着柜房!”

“什么时候回来?”

“下午。你记着叫人去割几斤肉,多打点酒,晚饭准备得好一点……”

“有什么事么?”因为最近老洪宣布要大家少喝酒,怕耽误事,出毛病。现在他又叫打酒,王强奇怪的眨着小眼问老洪。

“到时候你就会知道的,保证你会高兴得小眼喝得通红。”老洪走后,王强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叫人去办酒菜,鲁汉高兴的对大家说:

“今天买卖不错呀!看样咱们老洪要犒劳犒劳大家了,几天没喝酒,我真憋坏了。”

“酒还是不能多喝呀!”小坡说。

“今天喝酒,一定有事。老洪平常不主张喝酒,他说一句算一句,从不改口的。可是今天又亲自安排人去打酒,准有事。”王强揣摸着。

“有事,就一定是喜事,咱就得痛快的喝一气。”鲁汉一提到酒他就有劲了。

老洪离开陈庄,到齐村去。齐村是枣庄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现在快到年跟前了,今天的集一定很热闹。可是他的脑子却没有在这集上打圈子,而是在想山里自己的队伍。熟悉的人影在他脑子里翻腾着。心里的喜欢使他的嘴老合不上,在不住盘算着:“是谁呢?”步子一阵阵的加快,不觉就到齐村了。老洪走进集上的一个小杂货店里,有位瘦瘦的但却很温和的老大娘,向他亲热的打着招呼,老洪坐下来喝茶。这老人是小屯老周的姑母,枣庄鬼子加紧统治以后,他们就常约会在这里联系。老洪看着街上来往赶集的人群,里面有时也间杂几个伪军。他知道这齐村驻的敌人大部分是伪军,只有一小队鬼子住在村东部的一所大宅院的碉堡上,平时不常出来。

不一会,从来往的人群里闪出两条人影,向小店走来。一个清亮的嗓音:“掌柜的,脚带子怎么买呀?”老周装着买货人走进门来,他宽大的肩上还搭着钱褡子。

“老主顾了,进来看看货吧,价钱还不好说么?”

老洪望着老周身后那个人,但老周的肩膀正挡住后边人的面孔,老洪只看到这人戴一顶带耳的破毡帽,穿一件非常不合身的臃肿的大棉袍,腰里扎了一条碎成条条的腰带,操着手,像一个老人一样随着老周走进来。

老大娘掀开一个冬天用的厚门帘,把他们让到暗暗的里间屋去了。在一阵紧紧的握手中,老洪才清楚的看到这人不是老人,而是青年,一双微向上挑的细长眼睛,在亲热的望着他,微黄的脸上浮着一种富有毅力的表情,这是老洪过去在山里部队上,常看到的政治工作人员脸上所惯有的那种表情,亲热而严肃。这张面孔,对老洪很熟悉,但是他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好吧?……”对方向老洪问好。

“好,好,山里咱们的人都好吧。”

“都好!”

“老洪,”老周指着细长眼睛的客人对刘洪说:“认识么?”“认识!认识!”老洪肯定的笑着回答,“自己的同志这哪能不认识呢!在山里时常见面。”虽然他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但是已经认出这是自己的同志。

“是的,这是李正同志,”老周说,“在山里咱们是三营,那时李正同志是二营的副教导员。”

听到李正这个名字,老洪也记起来了,脑子里马上映出了一个年轻的教导员,在队前作战斗动员时的严肃而热情的形象。他记得李正同志在行军休息时,常喜欢拿一根小短烟袋吸烟。想到这里,他忙从腰里掏出大金华的烟卷,递给李正和老周,划着火柴为他们点着,自己也抽了一支。

“这里不兴用小烟袋了,吸纸烟了。”

“是的,在山里游击队里最盛行小烟袋,买一根竹烟管,可以截三根,行军打仗携带方便。”李正说,“可是我这次来,没有带它,因为只有游击队才有那种东西,到这里就有些不合适了。”

一阵久别乍见面的亲热过后,老周把笑容收敛了,声调变得严肃起来,低低地说:

“山里现在派李正同志到这里来,司令部已正式命名你们为‘鲁南军区铁道游击队’。李正同志随身带来了司令部的命令,任命刘洪同志为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李正同志为政治委员,王强为副大队长。游击队的任务是配合山里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掌握与破坏敌人交通,从内部打击敌人。配合山里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夺取敌人的物资,援助主力部队。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伪,搜集敌人内部及交通线上的军事和政治情报。李正同志到达后,迅速加强政治组织训练,马上在敌人铁路线上,展开武装活动。”老周谈到这里,老洪站起来,兴奋的又握住李正的手,说道:

“你到这里来,我们斗争的信心就更加强了。”

“好!上级既然派我到这里来,咱们就共同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炭厂的情况怎样?”李正问。老洪把队员发展的情况和炭厂成立前后活动的情况谈了一下。李正一边听着,一边点着头。

“关于党的关系,过去老洪是和我联系,”老周对李正说,“现在你的关系转来了,你、老洪和王强三个人正好成立个党支部。”说到这里,他又转脸对老洪说,“政委是支部书记了。”“对!”老洪说。

“根据我们这里的情况,”李正说,“最近还得一个时间进行些组织训练工作,才能开始行动。‘政委’、‘大队长’还只是以后拉出来公开战斗时的称呼。目前在炭厂隐蔽时期,我看对内对外还是改个称呼好些,你们看怎样。”

“炭厂里正缺一个管帐先生,政委对外就叫管帐先生吧!李正同志又会写会算,前些时我对外谈过准备请个管帐先生哩!”老洪说。老周和李正都点头,认为很好。老周笑着说:“晚上结帐,也正是进行教育的好时候!”谈到这里,店里的老大娘,忽然掀开门帘,探头进来说:“街上敌人在清查户口了!”

“这里不能久待!”老洪说,“就这样吧,李正跟我一道去陈庄炭厂,老周你回去吧!”

老周已为李正准备好一张良民证,老洪和李正出了店门往东门走去,给站岗的伪军检验了良民证,两人就一直向陈庄走去了。

他俩到陈庄炭厂时,天已灰苍苍了,炭屋里已经点上灯,昏黄的灯光照着厂里乌黑的炭堆。这里炭堆旁边人们正在收拾着工具,大家看到老洪回来了,都慢慢的围上来。当老洪把李正让到屋里椅子上坐下后,一些人的眼睛不约而同的都望着这个穿破棉袍的陌生年轻人。小坡看到老洪很愉快,对客人又很尊敬,就很机灵的递上烟,擦着了火柴。

“吸烟吧。……”

屋里准备好了的酒,燉好的肉菜,放在窗台上。小屋里弥漫着酒味和肉香。鲁汉在小屋门外拉着林忠偷偷的说:“老洪从哪里请来个放羊的呀?”从李正的服装上看,他真像山上的放羊人。李正这次从山里出来,脱下军装,换上的确实是向一个放羊老人借的一套衣服。在穷僻的山村里,只能借到这样的衣服,到这矿山的枣庄,就显得有些刺眼。“别从衣裳上看人呀!”林忠看看屋里,老洪正把李正让到正座上,低低地说,“看咱老洪还很尊敬他呢!”

王强和彭亮最后进到屋里来,当王强一眼看到李正,不由得一楞,脸上马上现出惊异和欢乐的表情,一切都明白了,他匆匆的跑上去,拉住李正的手叫道:

“你刚来么?你好呀。……”

“你也好呀!王强……”李正恳切的回答着,在王强名字下边加上非常亲热的“同志”两个字,声音低得只有他两人才听见。

桌上摆上了酒菜,大家都进来坐下了,老洪站起来,大家也都跟着站起来静静的望着刘洪,听他说:

“这位是山里的李先生,到我们炭厂来了,我们今后要常在一块了,他给我们管着帐,我们炭厂要比过去搞得更好了。现在是吃饭,要说的话饭后再细谈,我觉得我们应该痛快的喝一气!……”

听到从“山里来”,许多人心里都明白了,都被一种欢乐和兴奋所占据了。当老洪一说到痛快的喝一气的时候,大伙都一致站起来,向李正举起了盛酒的茶杯。

李正站起来,望着四下向着他的乌黑的工人面孔,那一双双严肃而热情的眼睛,以及四下向他伸过来的酒杯,他低沉而有力的说:

“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的心早就在连在一起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们将永远在一起,一块生活,一块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大伙一起干一杯吧!”大家都一饮而尽。

在喝酒的过程里,彭亮和小坡时常用眼睛瞅着李正的一举一动,像李正的一举一动都在吸引着他俩,因为他们想到老洪第一天称“同志”的谈话,曾经讲到山里要派人来,会使大家的眼睛发亮。同时他们又想到老洪说的话,是党教育了他,是党给他以力量。因此他们看到李正的一切都感到不平凡。彭亮由于兴奋,喝得脸红红的,端起了满满一杯酒,走到李正的面前:

“李先生,我敬你这一杯,我们都是老粗,你要好好开导开导我们,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得远。……”

“好,我们碰一杯,我们互相帮助。”

由彭亮开头,大家都先后接着给李正敬酒,小屋里不断的发出欢腾的笑声。晚饭是在一种非常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猜拳行令声起了,他们在三三五五的吆喊着,鲁汉猜拳有不少花招,在行令前都带着一串酒歌,鲁汉赤红着脸和林忠对战,嗓音是一粗一细在叫着:

“高高山上一条牛,

两支角,一个头,

四个蹄子分八半,

尾巴长在腚后头!”

紧接着酒歌的末梢,粗细的嗓子同时有力的喊出:

“五敬魁首腚后头!……”

“八仙上寿腚后头!”

“八仙寿!”尖嗓子的林忠把手指伸到鲁汉的鼻子上,“这会可拿住你了,喝一杯!”

“喝一杯,就喝一杯,奶奶个熊,不能装孬!”鲁汉说着就干了一杯。

王强越喝脸越白,赵六越喝脸越红,两人叉着腰,把拳头伸得高高的,像斗鸡似的,在猜着拳令:

“一个蛤蟆会浮水,

两个眼睛一张嘴,

…………”

李正笑着看大家行酒令。老洪叫王强对大家说:“酒要少喝。”王强站起来说:

“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吃过饭还有事呀!”他卷了一张煎饼,在空中挥着,大家都吃饭了。

冬夜的寒风,吹过车站上的电线,带着悠悠的呼啸,鬼子哨兵在微弱的电灯光下,缩着脖子在来往踱着,四周是冷清的漆黑的夜。一列火车过后,月台上显得非常寂静,只有远远传来煤矿公司里机器的嗡嗡声,不时有呜呜的汽车从远处的街道向大兵营和宪兵队驰去。

月台西北不远处,就是陈庄。在这夜静的小庄上边,有着较别处更浓的烟雾,蒸气似的在夜空流动,焦池的气孔在四处冒着青色的、红色的光柱,像地面上在生长着熊熊的火焰。

就在这沉静的夜里,炭厂的一间宽敞的屋子里挤满了人,豆油灯照着老洪刚毅的脸,他宣布了山里的命令后,人们由兴奋到紧张,压制不住跳动的心,在望着站起来的李政委。“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将是一支战斗队伍,像钢刀一样插在敌人的心脏和血管上,使疯狂的鬼子坐卧不宁,知道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上级派我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在铁路线上展开斗争,我感到很兴奋。临来时,山里队伍上已传遍你们杀鬼子、夺武器的英勇故事了,这给部队以很大鼓舞。是的,我们工人的斗争力量是惊人的,今后我们要以更大的胜利,来回答上级对我们的希望。”说到这里,他细长的眼睛有力的扫了一下蹲着的人群,“今后铁道上的斗争,毫无疑问是艰苦的,但是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有党的领导,我们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最后我们一定能胜利,……”彭亮对“党的领导”这句话听得特别入耳,是的,老洪也常说到党的领导。他从李正和刘洪的嘴里听出,党给人以力量。

在临睡前,他把王强拉到一个黑影里问:

“老王,你是明白人,你知道政委是个什么官衔呀!”“政委就是政治委员,他是党的代表,你没听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么?政委就代表党来领导我们。”

彭亮在黑影里点着头笑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第五章 政委和他的部下

李正过去是山里游击部队第二营的政治教导员。当老洪在火车上搞了机枪、步枪,交给三营带到山里去的时候,李正正带着一个连在敌占区活动。

他虽是战士们所敬重的政治工作干部,可是指挥小部队活动的经验也很丰富,这是人所共知的。他不但熟读了毛主席有关游击战略战术的著作,而且在指挥作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他们在敌占区进行分散的隐蔽活动的时候,他把一个连化整为零分成班、排,甚至化成战斗小组。部队虽然四分五散,可是都在他紧紧掌握之中。如同渔人打鱼一样,掌住了网的绳头,散得开,又收得拢。他善于利用敌人的空隙,在林立的敌据点之间,穿来穿去,打击敌人。由于他的机动灵活的指挥,使好多紧急的情况都转危为安。所以战士们一到敌占区作游击活动,一听说有李教导员跟着,都很有信心。而每次出发,也确实都完成任务胜利回来,照例会得到上级的表扬。

李正这次回来,看到三营新添的日本武器,一挺歪把机枪,乌黑发亮,机枪射手扛着它显得多么神气啊!不时用手巾拭着亮得发蓝的枪身,不让一点尘土沾在上边。机枪一支在地上,就有好多战士围着看,脸上露出欢欣的神情。因为在刚成立的山区游击队里,有这样崭新的机枪是很稀罕的;把它从敌人手里夺过来,要经过一场相当激烈的战斗,付出不少伤亡的代价,才能到手的。而有了这一挺好机枪,当钢枪很少的游击队和敌人作战时,它能发挥多么大的威力呀!它能压住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锋,减少战士们的伤亡。团部从三营调了两支新日本马黑盖子,送给二营。营长留一支给自己的通讯员,一支给李正的通讯员。李正衔着短烟袋,眯缝着细长的眼睛,在欣赏着三营送来的礼物。这支日本马步枪确是新的,枪身上的烤蓝还没有动。他拉着枪栓,机件发出清脆铿锵的音响。他高兴的说:“好枪!”心想着有这支枪在身边,战斗时确是很管用的。

就在他称赞这支武器的同时,部队里四下传说着这些枪支的来路,和老洪他们在枣庄扒火车杀鬼子的故事。这一切,当然都是带着几分神奇的意味传诵着。李正是个实际而又肯用脑筋的人,他不相信什么神奇,他觉得在党的领导下,智慧加勇敢,就是一切胜利的来源。因为敌人虽然暂时的强大,但由于侵略战争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野蛮和愚蠢,所以必然失败。枣庄和铁道上有我们的游击队扒火车杀鬼子,就是那里存在着他们活动的条件。虽然他是这样想,可是他还是被这些生动的事迹所感动。他对着自己的老战友二营长说:“《游击队之歌》上只说到:‘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高高的山岗上’打游击。可是我们的游击战争已经打出游击队歌的范围了,在广阔的平原上开展了;现在我们又发展到在敌人的火车上打游击了。”

营长是个在山区打仗很勇敢而指挥有办法的人。听说有人在火车上打游击、夺敌人武器,联想到火车上活动的情况,他不禁摇了摇头,觉得是困难的。可是夺来的武器,却明明送来了,而且他的通讯员也有了一支,他就对教导员说:“是的,他们是一批了不起的游击队员!”

在这次谈话后不久,李正被团部召去,团政治处主任对他说:张司令来电话,要他马上到司令部去,估计是调动他的工作。

李正回到营部时,营长听说教导员要离开二营,很难过的握住李正的手,好久没有放开。二营长是个作战勇敢而性情有些暴躁的人,由于他的这种性格,过去常常和政治工作干部合不来。可是李正一到这营里,过去的情况就全变了。经过一个短时间的相处,营长对这个细长眼睛、常衔着短烟袋的新教导员,却很尊重了。开始营长发火,李正在非原则问题上是一向让步的,但他在让步的同时,却主动的对营长不冷静的处理问题可能引起的恶果,都从侧面加以预防补救,使其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直到营长冷静以后,李正才带探讨的语气和营长谈话。那些补漏洞的工作,加重了李正谈话的重量,是那么富有说服力的使营长频频点头,感动的接受。在批评说服的过程中,李正不发火,始终保持着冷静、耐心,同时又很尊重的态度。实际上这种冷静、耐心,又能展开批评,又很尊重的态度,就是一股持久不息的,能熔化一切的烈火。经过几个问题的处理,营长那宁折不弯的性格,在李正面前,就变成了能伸能缩的钢条。他不但取得营长的尊重,同时和营里的干部也都团结的很好,和他一同工作,大家都感到很痛快,优点都能发挥,缺点都能逐渐避免或克服。他虽然在批评人了,可是对方却不感到难堪和灰心。在全营政治工作的开展上,他是有魄力、深入而有预见性的。他紧紧掌握住全营战士的思想情况,像医生按脉一样,能洞悉全营整个脉搏的跳动,他知道什么环节上已发生了或将要发生问题,他就会及时的去加以解决,或采取预防的措施。某一连队最近有些疲塌,他便马上到那个连队,找指导员汇报情况,开支部会听取意见,和干部战士个别谈话。他能很快的从复杂情况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加以适当处理。当他在军人大会上讲话,战士们听到他清脆的嗓音,情绪就像浪潮一样高涨起来了。

二营长临到和教导员分开了,就越想到教导员过去在营里的作用,很希望他留下来。可是这是命令,是留不住的。他只得紧紧的握着李正的手,表示难舍的情意。营长是个刚强的人,现在也这么温情了。李正最后说:

“我大概不会离开鲁南军区,在一个地区作战,总还可以常见到面,再见吧!我希望咱们二营今后在你的领导下始终保持饱满的战斗情绪,多打漂亮仗!”

他到司令部的当天,军区王政委就找他谈话:

“李正同志,为了党的工作的需要,组织上决定调动你的工作。”

“是!”李正细长的眼睛服从的望着王政委温和的面孔,严肃的答应着。

“要调你到一个新成立起来的游击队里去作政委,代表党领导这个部队。”

“政委?……”

这新的工作职务的分配,李正是万万也意料不到的。当他重述了一下这个称号以后,便沉默下来了。他接受党所分配的任务时,一向都很愉快坚决,并能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可是现在对这新的职务,他却感到有些不安。这不是在党的任务面前表示畏怯,而是在接受新任务之前,他首先在考虑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决心下了以后,他再想怎样去完成。他也深切的知道“政委”这职务的分量,这是团的编制上才有的称号,是上级党派到团,领导全团党组织的代表。他想到自己刚提拔到营里工作不久,一切还缺乏锻炼,所以对这更重大的新的任务,他能否担当起来的问题,在作着反复的考虑。他一向对工作是不讲价钱的,可是现在他却望着王政委说:

“我还很年轻,在营里工作不久,一切还很幼稚,党交给我这么重大的任务,我担心不能很好完成……”

“能完成的。”

王政委打断了李正的话,眼睛充满着信任,微笑地望着李正,接着又说下去:

“这个我们早考虑过了!你能够胜任的。”

听王政委的口气,组织上已经下决心了。他能否完成任务的问题已经不能提了,因为一旦组织确定,就是再困难,自己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现在该想到怎样去完成任务这个问题了。到这时,他却急于想了解一下他未来的部下的情况了。

“有多少部队?”

“眼下还很少,才发动起来,不过以后会渐渐扩大的。”“他们在哪里驻防?”

“在枣庄!”

“啊!那不是敌人的屯兵基地么?”李正细长的眼睛里流露出惊异的神情。

“是呀!王政委笑着说,“这有什么奇怪呢?他们就驻扎在敌人的心脏,在那里和鬼子展开战斗。难道你的部下能驻下,你就不能驻下么?”

“能!”李正肯定的回答,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又点了点头。他看到王政委抽烟,也从皮带上去解自己的短烟袋,王政委递给他一支纸烟,他抽着烟,听王政委说下去:

“你没看到三营的机枪么?那就是他们从火车上搞下来的。他们刚发动人还少,可是都是工人组织起来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就是还缺乏政治领导。我们给他们的番号叫‘铁道游击队’,直属司令部领导。你就是派到‘铁道游击队’的政治委员,代表党来领导这支游击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