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玛,这是她两辈子说的最假的一句话了,假得让她自己想吐。

“我想他,我想谁也不想他,谁管他死外边,永远别回来……”周氏骂道,气却平了,又拿起棉线,跟连秀儿一起缠线。

周氏没有继续纠缠,连老爷子也没还口,战事就此平息,代价是连守信做了炮灰,当然也有连蔓儿的功劳。

艾玛,连蔓儿几乎扑地。原来周氏喜欢这一套,这要求也太高了,以为自己是太皇太后啊。可惜她不是皇子龙孙,伺候不来。只此一次,再做一次,她会吐到虚脱的。

“爹,这两天生意还行。”连守信终于有机会将话题拉回正轨,“就是辛苦。……外人看着我们挣了点钱眼红,就看不见我们付出的辛苦。”

“有人给你们闹事了?”连老爷子很警惕,“是谁,你们不好出面,我去。那天吃饭,里正他们都在,该说的话,咱都说透了。是哪个混不吝的?”

“爹,没、没人闹事。”连守信就道。

小七坐在连守信旁边,将身子扭了扭,一双眼睛朝东厢房瞄了几眼。

就在连老爷子眼皮子底下,连老爷子自然看见了。

“秀儿,去把你二哥、二嫂,还有你几个侄子都叫过来。”连老爷子道。

“爹,我是想跟你商量件事。都说这买卖挣钱,要是我二哥、二嫂愿意,就过去干两天。”连守信就道。

连老爷子又抽起了旱烟,没有立刻答话。

这个时候,连秀儿已经领了连守义、何氏,四郎和六郎进来了。

“爹,找我们啥事啊?”连守义大大咧咧地问,然后,似乎是突然看见了连守信也在,“哎呀,老四回来了,还认识你哥和你嫂子不,这是你两个侄子,快叫四叔。”

“一边老实坐着去!”连老爷子皱眉,用烟袋锅子指着连守义骂道。

第一百七十八章 以退为进

连守义刚说了一句话,就碰了一鼻子的灰,脸上就有些讪讪的,咧着嘴到一边坐着去了,何氏带着四郎和六郎也跟了过去。

“爹,你找俺们是啥事啊?”何氏一边坐下,一边就开口问。

“老四家开了个早点铺子,你们谁想去干活啊?”连老爷子问。

连守义和何氏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老四开了个早点铺子,他一开始没往心里去。三十里营子没人开过早点铺子,他琢磨着这个铺子肯定没啥出息,老四家就是卖苦大力,看都懒得去看。可何氏今天去看了,虽然说都是一文钱的东西,去吃的人可不少,一文一文地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老四家还防着何氏,连个馒头一碗汤都没给何氏。

何氏回来跟他说,老四家卖的馒头里头有白面,大骨头汤熬的喷香,还有更好的肉包子。

这让他不由得动了心思。

刚才一进门,连老爷子就没给他们好脸色,这让连守义心里有些拿不准。不过既然连老爷子开口了,他就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不能错过。再咋样,他们也是连老爷子的儿孙,连老爷子没理由不心疼他们。

老四家过得好了,理所应当要拉巴他们。连老爷子心里也会赞同这一点。

想到这里,连守义就冲着何氏轻轻点了点下巴颏。

“俺们都去。”何氏巴不得地立刻答道,“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小七多大点,也在店里干活,四郎、六郎肯定也能干。”

何氏心里有她的如意算盘。他们一家人都去,工钱她不争,只要能在店里吃两顿饭就行。张氏太会做东西吃了,看她店里的馒头、包子、还有泛着油花的大骨头汤,看着就想吃。

“那么小的店,用不了这么多人啊!也没那么多工钱开!”连蔓儿小声道。

“啥工钱不工钱的!”何氏咧着嘴笑道,“就让俺们在店里吃两顿饭就行,也不要另外做,就店里那馒头、包子,大骨头汤啥的,管饱就行。俺们好打发,哈哈哈。蔓儿啊,你们那骨头上俺看着还好多肉哪,你们不爱啃那个,俺帮你们包圆了。”

连蔓儿抚额,一样米养百样人,何氏的脸皮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哪。

“别一开口就是吃。”连守义数落何氏,“老四能让咱白干活吗,能不给工钱吗?”

“是不,老四?”数落完何氏,连守义又扭过脸,笑呵呵地看着连守信。

连守信的脸色并不好看。

“还想去老四家啃骨头,你们把我这一把老骨头煮熟了啃了吧!”连老爷子气的手都有些抖了。

“爹,我们就跟老四说着玩的。”连守义很会察言观色,马上就道,“哪能都去,我一个大老爷们太能吃了,我就不去了。就让孩子他娘,带俩孩子去吧。让老四挑,哪个孩子都行。”

说的好像他多大仁大义一样。

“你们都给我消停消停。”连老爷子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这不是别的活,这是早点铺子。你媳妇家里的饭菜还收拾不利落,去那干啥去,给老四添乱?还想去吃两顿饭,老四家开个铺子,还搁不住你们这几张嘴吃的!”

连老爷子一点没留情面,将连守义和何氏心里怎么想的,都给说了出来。

“你们啊,就看到人家赚了点钱,咋不看看人家吃的辛苦。你们拍良心自己想想,那些苦,你们吃的来不?”连老爷子说到这,就很有些苦口婆心的意思了。

连守义和何氏都不吱声了。

连蔓儿暗暗点了点头。因为料到连守义和何氏会打早点铺子的主意,所以他们才商量好了,先来和连老爷子说,以退为进。连老爷子通情达理,一定会打消连守义和何氏的妄想。

这样,连守义和何氏也没什么能拿出去说嘴的了。

周氏和连秀儿坐在炕上,一直没有插嘴。早点铺子的活,烟熏火燎,又脏又累,周氏绝舍不得连秀儿去做,何况早点铺子还开在官道边上,离连家不算近。

“爹,就说咱家包饽饽,饽饽蒸出来了,也不能你去抓一个吃,我去抓一个吃,那得等活都干完了,爹和娘发话,大家才能吃。”

连守信突然说起包饽饽的话,大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凝神细听。

“做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早点铺子的吃食,那都是要卖给客人的。蔓儿和小七在铺子里,就是饿着肚子,也不能随便拿铺子里的东西吃。……不是心疼东西,不给她俩吃。这事,得有规矩,要不,让人家看着不像。”连守信又接着将话说完。

“嗯。”似乎是为了佐证连守信的话,连蔓儿有些委屈地开口了。“爹和娘不让我们吃铺子里的东西,说是让客人知道了,笑话咱连家人没规矩,以后该不愿意上咱家的铺子来吃东西了。”

小七也跟着点头。

连老爷子是何等聪明的人,一听连守信这样说,就明白了。肯定是老二家有人到早点铺子要吃的了,更不堪一些,是自己动手去抓人家卖的馒头吃了。

这事何氏就做得出来,还有四郎和六郎,他也不敢打包票。

屋子里面安静了下来,只有连老爷子抽旱烟的吧嗒吧嗒声。他没有立即责骂连守义和何氏,并不是想包庇他们,而是这件事在他眼里非常丢脸。他不想在连守信一家人面前就骂,给连守义和何氏留点脸面,同时也是不想让连守义和连守信生出嫌隙。

连老爷子是精细的人,在大多数事情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一个“度”。

“爹,铺子里多少能挣俩钱,他二伯家不能去人,那看看咱家还谁能去。”张氏打破了沉寂,笑着道。

从开始到现在,连守信和张氏都没说铺子里忙不开,要人帮忙。事实上,他们的人手够了。他们现在让家里人过去帮忙,其实就是想给家里人一份工钱。

这话没有明说,也不能明说。

“那就老三家吧,你们看是让你们三哥去,还是让你们三嫂去?”连老爷子想了想就道。对于连守信提出,让家里人去铺子里帮忙的话,连老爷子是很高兴的。他也知道,早点铺子现在不是非要增加人手不可。他是两全其美的想法,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打发人去,既能给连守信他们帮上忙,同时也能贴补下家里。一大家子人,看着也和美。

连老爷子这样说,是给了连守信和张氏选择权。依张氏的意思,就想说要赵氏。这倒不是说连守礼没赵氏能干,是张氏看赵氏太可怜,让她去铺子里干活,能让她吃饱,还能吃的好些,同时也离了周氏的身边,少受些气。

虽然这样想,但是张氏不会傻傻地说出来。连家还有一个当家人周氏,这是个喜欢和你扭着劲的人。

“谁都行啊。”张氏道,“就是铺子里烟熏火燎的,活太重,又脏。干一天下来,人都快散架了。我看他三伯娘怕是干不来,还是他三伯,怕还行。”

“那就让我三哥来吧。”连守信附和道。

张氏就对着连守信笑了笑。

“你看哪?”连老爷子询问周氏的意见。

“老三一个大老爷们,去铺子里干啥?让老三媳妇去。”周氏冲口就道。她就看不得张氏说了算的架势。连守信太不争气了,让媳妇牵着鼻子走。哪能让张氏说啥是啥哪,张氏不就是想让连守礼去吗,她就偏不答应。

张氏略微低下头,似乎是被周氏卷了面子,不舒服。其实暗地里,却和连蔓儿交换了一个欢喜的眼神。

成了!

她们本来就是想让赵氏去,怕周氏不答应,预先商量好了,让张氏这么说。果然,周氏上当了。

这件事得马上敲定,不然一会周氏回过神来要反悔,那可就糟了。现在是农闲的时候,连守礼在家也没啥活计干,反而是赵氏,每天的家务活一点都不少。洗衣服做饭,喂鸡喂猪。尤其是做饭,何氏常常偷懒,如果让赵氏去铺子里帮忙,那周氏和连秀儿要做的活计就多了。

小七不用人说,就跑出去,一会工夫,就带了连守礼和赵氏过来。连老爷子就把话对连守礼赵氏说了,连守信刚才都和她们提前商量过,两人自然满口答应。

“爹,他三伯娘过去帮忙,我们吃啥,他三伯娘就吃啥。”张氏道。

事情说完了,连守信和张氏就站起身。

“等等。”周氏一直盯着连守信,这个时候就开口道,“你就白使唤你老三媳妇,一两顿饭就打发了?”

这是要工钱。周氏太心急了,或者说在金钱这个问题上,她还信不过连守信一家的厚道。

连守信有些无奈地笑了。

“娘,我们商量了,每天按五文钱给三嫂,按月给钱。”他刚才没说,是想一家人,这件事用不着摆到明面上说。他连守信的脾性,大家伙都应该知道。

可惜,这样君子的行事方式,在连老爷子面前行得通,在周氏面前,却注定碰壁。

连蔓儿翘起了嘴角。先不明确提工钱这件事,是她怂恿连守信的。她就猜到周氏会提钱,周氏果然提了,而且是当场就提。

连守信的感情再次受伤,他以后应该更能认清,谁亲谁疏,哪些才是他最应该珍惜的家人!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个账房

“五文钱?”周氏不屑地哼了一声。似乎是嫌给的钱太少,最终却是撇了撇嘴,没有再说什么。即便是她,心里也很清楚,五文钱一点都不少。何况赵氏并不用在铺子里干一整天,而且铺子里还供她吃饭。

连老爷子有些责备地瞪了周氏一眼,连守信和张氏夫妻的个性他很了解,既然这样做,就绝不会亏待了赵氏。到时候按月给的钱少不了。偏周氏这样不开眼,一开口就提钱,生怕连守信不给,将好好的和美气氛给破坏掉了。

事已至此,连老爷子只能暗自叹气。如果他再责骂周氏,就显得有些假了。

“他三伯娘要去,也行。铺子里事还真不少,可就指望他三伯娘了。”张氏就将上工的时间安排说了出来,“……晚上吃过晚饭就得上工,啥时候把活干完,啥时候回来。第二天早上,寅正上工,一直干到晌午。俺们供两顿饭,早上一顿,晌午一顿。”

这些事情,本来可以私下里和赵氏说的。张氏现在当着众人的面就明白地说出来,而且略有些夸张,为的就是免得以后周氏找借口阻挠赵氏上工。

“那就这样,冬天大家伙都闲着,家里的活,有你娘和秀儿,还有老二媳妇,就让老三媳妇一心帮你们。”连老爷子大手一挥,很痛快地道。

周氏本来还想说,赵氏去铺子里干活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了家里的活计。结果被连老爷子这么一说,她就没法子再说什么了,因此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如果刚才不和张氏拧着劲儿,答应让老三过去就好了。

周氏有些后悔,但是让赵氏去,是她亲口答应的,一时就抹不开脸反悔。

“爹,那我们先回去了,我也得跟三嫂说说铺子里的活计。”张氏就道。

“行,你们忙你们的去吧。”连老爷子点头。

连守义和何氏也跟着往外走,却被连老爷子给叫住了。

“老二,你们留下。”连老爷子沉着脸道。

连蔓儿从上房出来,落后几步,趁着没人注意,就溜到窗跟底下,就听见屋里连老爷子正在低声训斥连守义。

“……还有没有点身份,连家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你们给我听着,要是谁再往老四的铺子里去黏糊,以后就别再进连家的门。我连家没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只听了几句,连蔓儿就离开了。连老爷子肯定不是个完美的人,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正直的人。

……

西厢房里,连守信和连守礼两家人都非常开心。

赵氏能去早点铺子帮忙,她自己是喜出望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也捏着把汗,怕他奶不答应。”张氏笑道,“还是我们蔓儿教的法子好。”

“蔓儿机灵着咧,我们叶儿总念叨,要跟她蔓儿姐学。”赵氏因为高兴,话也多了起来。

“这算啥啊。我奶的脾气咱谁不知道了,你想往西,她就一定让你往东。要是想成事,咱就得反着来。挺简单的事。”连蔓儿道。

“不简单,我们就想不出来。”连守礼道。

连蔓儿笑笑,心道,那是因为你们太老实,不肯动心机。

……

天是咋这么冷,连蔓儿心里抱怨了一声,将两只手在厚厚的袖筒里面相互搓了搓,呼出一口气,看着嘴边飘起一小片白雾。仔细看去,还能看见细小的冰珠。

这就是呵气成冰啊,连蔓儿想。

连蔓儿正走在从老宅到早点铺子的路上,她走得很慢。没有办法,路上积着厚厚的雪,一脚踩下去,能听见嘎吱嘎吱的声音,她的整个小腿几乎都没进了雪里了。太阳挂在半空中,发着昏黄的光,几乎感受不到它的热度。

从昨天晌午,就开始下雪,是鹅毛大雪。雪下了一天一夜,才刚刚放晴。满是积雪的路面上,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脚印。连蔓儿特意小心地踩着那些脚印走,可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踩进深雪里。

连蔓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小腿又陷进了雪里,显得矮了一截,从远处看去,几乎就是一只棉球在白雪上慢慢地蠕动。

当然,连蔓儿是绝不承认她自己是只棉球的。她只是穿得多,身材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一个十岁的小丫头是否有身材,这件事本身就很难说。

因为下着雪,她今天早上就没跟着去铺子里,现在等雪停了,她才出门来。

经过了“长途跋涉”,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肥肥短短的雪窝子,连蔓儿终于到了连记早点铺子。官道上不同于村里,车辙、马蹄印和人的脚印纷杂着,生生在雪里踩出一条路来。

有行人,就有生意。连蔓儿放下心来。

时辰已经不早,铺子里只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客人,连守信和五郎已经开始收拾店铺了。

跟他们打过招呼,连蔓儿就直接进了灶间。

一股热热的蒸汽扑面而来,连蔓儿眨了眨眼睛,感觉到睫毛上有水滴滴了下来。这是她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睫毛上凝成了冰碴,现在遇热融化了。

“蔓儿来了!”坐在灶下烧火的赵氏看见连蔓儿,笑着招呼。赵氏已经在铺子里干了一些日子,她一点不觉得活计辛苦。这些天,连蔓儿眼见着赵氏的脸上有了红晕,笑的时候多了,整个人都比从前开朗。

“三伯娘。”连蔓儿笑着叫了一声。

“哎呀,蔓儿你咋来了,外面雪停了?看,踩了一脚的雪。”张氏正在收拾蒸笼,听见声音扭过头来,立刻一连声的吩咐,“快去里屋炕上坐着去。把鞋脱了,送外面来烤烤。”

连蔓儿笑着就往里屋走,迎面小七从里屋跑了出来。

“让你二姐上炕,你帮你二姐把鞋拿出来。”张氏就道。

连蔓儿进了里屋,坐到炕上,小七就把她的鞋脱了。连蔓儿和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穿的是家里做的棉鞋,手工制作的千层底、紫红色烫绒布面的,张氏还用黄丝线在上面绣了肥猫滚线团。

这样的鞋子如果做的合脚,是很保暖的。但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放水。现在鞋子上沾了雪,如果不及时地烘干,雪水会浸透鞋底和鞋面,这鞋就不保暖了。穿这样的鞋,很容易生冻疮。

小七把连蔓儿的写送出去给了赵氏,又跑了回来。

“小七,今天生意咋样?”连蔓儿盘腿坐在炕桌旁,打开钱匣子,数里面的钱,一边问小七。

连家的钱,包括这铺子里的收入,都是连蔓儿管着的。不客气地说,连蔓儿就是家里的财务主管。她很敬业,一天都不落地往铺子里来,就是雪还在下,她也是要来的。不管怎样,钱匣子要看紧,连蔓儿暗地里握拳。

“买汤喝的人特别多。”小七道,下雪天,只要山上的工程不歇,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差,反而会更好。

“这怎么有块银子?”连蔓儿从钱匣子捡出一小块银子问道。

“那是老黄给的。”小七也爬上炕来,挨着连蔓儿坐了,两只脚伸在炕沿外。“是订的包子钱。”

已经有人肯为了吃包子,预付银子了,很好。

“二姐,娘说要问你,是不是该多蒸点包子卖。现在包子又不够卖了。”小七道。

“是啊,蔓儿。”张氏在灶间听见她们姐弟俩说话,就探进头来,“我看是该多预备点了,这两天老有镇上的人来吃包子,还要打包带回去吃。”

她们准备的包子数量,一直在增加。由五十个,减为四十个,后来又加到五十个,六十个,八十个。不仅是来山上做工的人会来吃,镇上也有人喜欢上了她家的包子。

“那以后咱就每天蒸两笼屉的包子,咋样?”连蔓儿道。两笼屉,就是一百个包子。

“行,就从明天开始。”张氏笑着缩回头去。

连守信和连五郎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都穿着家常的衣裳,头上戴着厨师帽,身上围着大围裙。两个人进来后,就从大围裙前的大口袋里往外掏铜钱,放进钱匣子里。

“骨头汤二十五碗,稀饭十碗,馒头二十个。”

“骨头汤三十碗,稀饭十碗,馒头十九个。”

小七刺溜溜下炕,从灶间抱了一块大木板回来。然后一手拿着炭条,在木板上写写画画了一番,这才将木板递给连蔓儿看。

大木板上,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表格的表头,分为五栏 第一栏画着一个大海碗,第二栏依旧是一个大海碗,就是上面多了一根骨头,第三栏画着馒头,第四栏画着包子,第五栏空着。

这五栏分别代表的是稀饭、骨头汤、馒头、包子以及合计数目。

每一栏下面的又分别有三个空格,空格里都写满了正字。前两个空格里的正字很多,最后一个空格里的正字要少很多。

这分别代表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的业绩。

这是连蔓儿想出来的计数的方法。每个人端出去一碗汤,或者一个馒头,就在自己的表格内相应的标志下添上一笔。写好一个正字,正好五笔。

这方便了最后核对总账,也能帮着每个人记住该收多少钱。当然,也能看出每个人干了多少活。有了这块木板后,对于他只拿三文钱,而连守信和五郎都拿五文钱,小七不仅心服口服,还生出些小小的惭愧,更加勤快了。

“小七,算算每样一共多少钱,然后总共多少钱。”连蔓儿道。

小七答应了一声,从靠着炕头的一个包袱里,很爱惜地拿出一架红漆的旧算盘。

第一百八十章 北风吹、雪花飘

连蔓儿笑眯眯地看着小七用胖乎乎的手指头,噼里啪啦地拨弄算盘珠子。这架算盘是连老爷子用过的旧算盘,送给了小七用。

学以致用,连蔓儿在跟着连老爷子学写字念书的时候,想到她又不能去考功名,还是多学点实用的东西比较好。就算五郎和小七,也是一样的,当然如果他们有机会走科举的路也很好(这个目前来看,还是太遥远了)。因此,他们就商量了,要连老爷子教他们用算盘。

连老爷子做过那么多年的掌柜,算盘用的是极熟练的,超过了他的字。

连蔓儿几个跟着连老爷子,已经将珠算的基本口诀都学会了。出乎意料的是,小七学珠算学的最快。连蔓儿很高兴,就开始让他帮着算铺子的出入账。

小七在扒拉算盘,连蔓儿则是用心算,早点铺子这点账目,她还不需要用算盘。一会工夫,小七停止扒拉算盘,向连蔓儿报出一个数目,连蔓儿将这个数目,与自己心算的结果对照。

“算对了,再算下一项。”连蔓儿道。

小七这孩子在数字方面很有天分,不仅算得快,而且很少出错。

姐弟两个就这样,将账目都算了一遍,核对无误,由连蔓儿在账册上记录清楚。这些天的客流趋于稳定,每天的利润差不多都在二百文钱左右的样子。

“算好了吗,今天挣了多少钱?”张氏用围裙擦着手,走进屋来问。

“二百一十五文钱。”连蔓儿道,“还不算这块银子。”

一家人都喜的眉花眼笑。

“都收拾收拾,洗洗手,马上吃饭。”张氏说着话,又回灶间忙活去了。

连蔓儿就将钱和账册都收了起来,小七将烤好的鞋子给她拿了回来。连蔓儿穿了鞋子,走到灶间来洗手。

灶间里,张氏和赵氏正在做晌午饭。

这些天准备的早点都卖的精光,所以他们自己要吃饭,一般还要另外做。

一笼屉饽饽已经出锅了,冒着诱人的热气。连蔓儿吸了吸鼻子,她闻到豆沙馅的香甜味了。好想吃,不过得先去洗手。

早点铺子里准备了洗手用的肥皂,不同于家里用的那种香皂,这种肥皂里面含有大量的碱,洗洁力更强,却没什么香气。这是连蔓儿特意去镇上买来的,买这种肥皂并不是为了省钱。他们是做吃食的,干净卫生最重要。连守信、五郎他们,包括她,每天要接触大量的铜钱,手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才行。

“今天咱吃炉饽饽。”张氏说道。

张氏并没有把出锅的饽饽往屋里端,而是在灶下又加了一把柴火,然后往大铁锅里倒了一些油。油很快就热了,张氏就从帘屉上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饽饽,将下面的叶子撕掉,然后把饽饽放进锅底的油里。

油不多,还没能没过饽饽。张氏用手将饽饽轻轻地一按,圆球状的饽饽就成了圆饼状,热油浸入大黄米面皮中,发出轻微的嗞嗞声。张氏这才将饽饽往旁边一滑,饽饽就牢牢地固定在锅壁上。接着她又拿了一个饽饽,如法炮制。

这就是炉饽饽,要将被按压成饼状的饽饽的两面都用油煎的焦黄,才算完成。之所以叫炉,而不叫煎,也许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油的缘故。炉出来的饽饽,比起蒸熟的饽饽,又是另一番风味。

庄户人家,油也是金贵的玩意儿,就是用的油不多,好些人家也是舍不得炉饽饽的。所以炉饽饽在很少吃到油水的小孩子们的眼里,是冬天难得的美食。连蔓儿就看到过村里一个几岁的娃娃,跟在亲娘的身后,扯着亲娘的衣裳角,一声声地哀求,就是为了吃一顿炉饽饽。

连家现在每天都有进项,张氏自然不会舍不得放油。

赵氏也没闲着,她正将削好皮的土豆切丝,旁边的碟子里,已经准备好了蒜瓣儿和切丝的红辣椒,这是打算做酸辣土豆丝。

“三伯娘,你歇一会,我来炒菜吧。”连蔓儿洗了手,就过去要帮赵氏。

“蔓儿,你屋里歇着去,别沾手了。这点活,我一会就干完。”赵氏笑着道。

“蔓儿,你把那豆腐先端进去吧。”张氏就指着灶台上扣着的一个大碗道。

“哎。”连蔓儿笑着答应了。

很快,张氏和赵氏就将饭菜都准备停当了。一盆炉的焦黄的冒着油星的饽饽,一大盘酸辣土豆丝,一盆凉拌豆腐,一盆大骨萝卜丝汤,还有切成细丝,加香油拌的、又咸又香酱芥菜疙瘩。

“爹,哥,来吃饭了。”连蔓儿就到店面里叫正在打扫的连守信和小七。

“来了,来了。”连守信和五郎应道。

“别忘了好好洗手。”连蔓儿嘱咐着,就走到门边往外看了一眼。

官道上行人很少,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背冲着铺子,正往村子里走。

“叶儿!”连蔓儿忙将门打开,大声招呼道。

那个小身影停顿了一下,却没有立刻转回头来。

“叶儿,我都看见你了,你快点回来,别让我出去抓你去。”连蔓儿气得跺了跺脚,大声道。

连叶儿这才转过身来,慢吞吞地走了回来,站在铺子门口,闷着头不说话。

连蔓儿一把将连叶儿拉进屋里,这才又将门关上。

“都来了,咋不进屋?马上吃饭,走,跟我洗手去。”连蔓儿拉着连叶儿道。

“蔓儿姐,我不在这吃,我回去吃。”连叶儿倔头倔脑地道。

“还回去干啥?你回去了,也吃不着啥了。在这吃吧,我娘把你的份都给带出来了。”连蔓儿笑道。

张氏在里屋听见她们说话,就走了出来,招呼连叶儿吃饭。

“叶儿,站在那干啥,快进屋来吃饭。”

“刚才要不是我往门外看,叶儿连咱的门都不进,就要回去了。”连蔓儿就笑。

“这孩子,咋还外道哪。大冷的天,快到里屋来。”张氏就道。

“我回去吃,家里有我的口粮,我不信她能总饿着我。”连叶儿闷闷地道。

赵氏也从里屋走了出来,看见连叶儿就叹了一口气。

“总这样,也不好。”

赵氏来了早点铺子里干活,第一天吃晌午饭的时候,周氏就打发了连叶儿过来,说是让她看看她娘在铺子里干得咋样。铺子里那时也正要吃饭,张氏就留了连叶儿一起吃饭。

这件事,在大家看来很平常,谁都没有多想。

第二天,周氏依旧是那个时候,又打发了连叶儿过来。连叶儿不好意思又在铺子里吃饭,任大家怎么留她,她还是跑回家去了。

连叶儿回到家的时候,周氏她们还没吃完饭。连家吃饭,是按人头准备的,每个人多少饭,多少饽饽或者窝窝,都是有定数的。连叶儿上了桌,却发现没有她的份,只好喝了点菜汤。

连叶儿有个倔脾气,这件事谁都没告诉。

第三天,周氏依旧打发连叶儿出来,连叶儿只出门转了一圈,就跑回去了。结果,饭桌上依旧没有她的饭。

周氏根本就没准备她那一份。

连叶儿就跟连老爷子告状,连老爷子自然训斥了周氏。转过身,周氏就找了借口,将连守礼给大骂了一顿,赵氏当然也没有幸免。周氏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