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小地主-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啊,你今天可厉害了。”连蔓儿也起身迎接吴王氏和连枝儿,一边悄悄在张氏耳边低声说道。
第九百六十二章 隐瞒
张氏听见了连蔓儿这句话,不过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就看了连蔓儿一眼。不过也就是看了一眼,随即,张氏就扭过头去,接过大宝抱在了怀里。
胖胖软软的外孙一抱在怀里,张氏哪里再有心思想别的事情,只顾着逗外孙了。
连蔓儿忙就和张氏一起招呼着吴王氏和连枝儿上炕坐。她也想去抱大宝,可是这个时候,却只能跟在张氏身后,逗逗大宝。在抱大宝这件事上,谁都不能跟张氏抢,就是连蔓儿和小七,都得让着张氏些。
见大宝来了,李氏也是笑逐颜开。本就是极亲近的一大家子,自然也不见外,大家就都上炕坐了。
“路上过来冷不冷?”张氏就问吴王氏和连枝儿,一边摸着大宝的小手,用脸贴大宝的小脸。大宝的手是热的,脸蛋也是暖的,张氏这才放了心。
“这下晚没啥风了,外头不咋冷。”吴王氏就道。
“娘,我们都是坐车来的,车里还拢了炭炉,一点都不冷,不敢冻着你外孙。”连枝儿就道。
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连枝儿如今说话也活泼了,显见是日子过得松泛,公公婆婆丈夫待她都好。
大宝先在张氏怀里,然后又被李氏抱了去,连蔓儿只能先看着,一边就招呼小丫头撤下刚才招待罗小燕的茶果,另端上好的新鲜茶果来。
“刚在院子里,碰见二郎媳妇了。”吴王氏就道。
“你们这个时候来,要是早来一会,还能碰见我们二当家的两口子,唉!”张氏说着话,就叹了一口气。
“你们二当家的两口子也来了,这是有啥事?”吴王氏就道,她是聪明人,说着话也就想到了缘故,“是他家那桩事,闹到你们跟前来了?”
罗小燕拦着不让连守义耍钱,两人争闹起来的事情,几乎已经家喻户晓,吴家自然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可不是,二当家的两口子让我们给撑腰,要休了二郎媳妇。”张氏就道,“你们是没看见,那两口人来的时候打扮的那个样……”
张氏就将刚才的事情跟吴王氏、连枝儿大概说了一遍。
“我们没向着他说,他耍钱那就是一等不对的事。还有编排二郎媳妇的那些话,都是水分,没几句是实在的。……先打发他们回去了,让二郎媳妇往后该咋管,还是咋管。”最后,张氏说道。
“这个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两天,知道你们要回来,我们在家里合计着,就猜他们非得来上这一出不可。”吴王氏就道。
连枝儿在旁边跟着点头。
“二当家的两口子,还不跟以前了,磕碜不磕碜的,人家是一点都不讲究了。”张氏就又叹气道,“我就听着他们是咋闹腾的,我听的都心烦。不是我说不当的话,这二当家那些个做派,跟我们老太太那真是一模一样。”
“还别说,这二当家的还真是跟二姨最像。他还跟二姨对不对付。”吴王氏就道。
从吴玉贵那边,跟着吴玉昌来论,吴王氏要管周氏叫二姨。不对付,则是三十里营子的乡间土语,意思大致相当于合不来,不待见。
“……这两天还是消停下来了,估计就是等着你们回来,要见真章。开始那几天,闹腾的可厉害。”吴王氏又道,“也多亏是二郎媳妇这样的,换一个,都压不住,也管不住。”
这话确是实情。换一个稍微软弱点的,或者更顾及面子脸皮薄的,或者又是身子骨没那么高大、结实的,这件事就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连守义不落下风,也就无需来找他们做主了。
其实,连守义这么闹上门来,从根本上来说,就已经表明,他不是罗小燕的对手。
“真是那句话,一物降一物。”连枝儿在旁也说道。
“姻缘这个事情,还真就是命定的。能进一家门里头,都是前世的因果。”李氏就道。
连蔓儿这个时候才将大宝从李氏怀里接过来。大宝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抱了。圆滚滚的小身子已经颇有些分量,胖藕似的胳膊腿也颇有些力气。他见了这么多人,都喜欢他,他也高兴,在连蔓儿怀里就不肯老实待着,就要蹦跳。
连蔓儿颇花了些力气,才能抱稳这个胖小子。
这个胖小子两只胖爪子还往连蔓儿的脸上按,连蔓儿也没躲。大宝的指甲被连枝儿剪得很短,不用担心会抓伤人。而且,大宝也是和自家小姨亲,并不是调皮要抓人。
“好肥的猪蹄,”连蔓儿故意逗大宝,就张嘴含住大宝胖乎乎的手腕,作势要咬,“大宝把猪蹄给姨啃吧。”
大宝咯咯地笑,挣扎着收回自己的两只胖爪,护在胸前。
连蔓儿也被逗乐了,就势上前,在大宝胖嘟嘟的腮上亲了一口。大宝笑得更欢,两脚使劲往上跳,连蔓儿只得更使劲地抱住他。
“姐,你现在带他,挺累的吧。”连蔓儿看见连枝儿看过来,就笑着低声问。
“可不是。”连枝儿就笑,“也就睡着了,能安静会。睁开眼睛,旁边就得有人看着。除非累了,要不抱着他,他也总这么蹦蹦跳跳的。”
大宝这么大,正是已经能满炕爬,而且急着要走路的年纪,自然也是大人们最操心、最累的时候。
“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小丫头还好点儿,小小子是最累人。”李氏就道。
大家又说了一会大宝,话题就又回到罗小燕的身上来。
“她兄弟又说了一门亲事。你们都知道不?”张氏就问吴王氏道。
“她跟你说了?”吴王氏就道,“我们都知道了。”
“二郎媳妇说媒人是她的一个表姨,我以前咋没听说她家有这门亲戚哪。”张氏就道。
“她那个表姨,不是啥亲戚。”连枝儿就道,“是她娘原来一个村的,跟她娘年纪晃上晃下,因为这个,叫的姨。”
“哦,是这么回事。”张氏点头,就明白了,然后又问,“那户人家咋样?”
“你问的是哪户,是说她那个姨,还是那姑娘家?”吴王氏就道,也不等张氏再问,就已经解释了起来,“她那个姨,也是一般的小户人家,家里的地不多,因为住的离城里进,男人就往城里去做点小买卖。说的那姑娘家里头,也差不多。”
“一般人家也就行,谁是啥不一般的。再说,娶媳妇也不用看她家里穷富。”张氏就道,“依我看,也算是门当户对。”
吴王氏和连枝儿都没说话。
“……二郎媳妇跟我说,他们先看过了,后来她兄弟上那个村去,也看见了。他们一家心都挺甜,想快点把亲事定下来。就是女方那边,有点……”张氏就又将罗小燕说的罗小鹰亲事的那些话,又都跟吴王氏和连枝儿说了。
“二郎媳妇跟你说,是她和她娘先看见的那姑娘?”吴王氏就问。
“是啊。”张氏点头。
“那她没说实话。”吴王氏就摆了摆手,说道,“不是她说的那么回事。这个事,我都知道。”
吴玉贵和吴家兴在乡里做牙侩,没什么消息能瞒得过他们的耳目。
“这有啥可不说实话的。”张氏就诧异道,“实际上,是咋回事?”
“……是她兄弟罗小鹰先看上的这王雪梅。”吴王氏就道,“二郎媳妇告诉你的那个,把她和她娘换成她兄弟,就八、九不离十了。”
听了吴王氏的话,连蔓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罗小鹰有一回路过十里村,被她娘原来村里的姐妹看见,叫了他家里去,因此上见到了来串门的王雪梅。两人看对了眼,罗小鹰回家跟她爹娘和罗小燕说了,罗小燕因为她兄弟难得有看得上眼的人,就陪着她娘往十里村去了一趟,也看中了。
“她娘那个村里的姐妹,也是多年没来往了。就是今年年中,有一次赶集碰上了,这才又有了联系。”吴王氏又告诉张氏和连蔓儿道。
“二郎媳妇我看着她挺老实,原来也有说话不实的时候。”张氏就道,“我就不明白了,这个事也没啥好遮掩的,她照直说,还能咋的。”
罗小燕自然有罗小燕的顾忌,人说实话可以没有原因,但是说谎,却必定都有个缘故。
“婶,那个王雪梅咋样,你知道不?”连蔓儿就问吴王氏道。
“这个,我正要说。”吴王氏说着,就又往前凑了凑,语声也压低了些,“这个王雪梅,我还真见着过一回。”
“真的?看着咋样?”张氏也忙问。
“人样子是没啥说的,大眼睛,长得挺白净,个不高,身条挺顺溜。”吴王氏就道。
张氏和连蔓儿就都点头,有这几样好处,就是个漂亮的姑娘。
“打扮得好,描眉画鬓的,一身的香味,隔着老远都能闻见。走路袅袅婷婷的,跟咱庄户人家的姑娘不一样。”吴王氏就道,又看连枝儿,“这个话,我跟枝儿说过。”
第九百六十三章 姻缘
“我还记着哪。”连枝儿就笑道,“说是眉毛画得特别长,眼睛也画的和别人不一样,妖妖娆娆的。看人不是撂了眼皮子从底下往上看,就是从侧边看。看人的时候,眼睛里头跟有小勾子似的,跟咱一般人都不一样。”
“哎哟,这姑娘要是这个做派,我咋看着有点浮。”张氏就哎哟了一声道,“不像是一般人家能养得住的哪。”
屋里的人又都笑了。大家都知道,张氏这是厚道,王雪梅是没出阁的姑娘家,因此,她将话就说得圆融了许多。如果让张氏直说出心里的话,她肯定会说,王雪梅这副模样,不像好人家的女孩。
“她家的门风咋样?”果然,张氏紧接着,就又问了这么一句。
“……也就是爱俏,不大踏实,不像一般的庄户人家那样本分。”屋里并没有外人,又是张氏问她。因此吴王氏也就实说道,“听说,那姑娘的爹倒是个老实的人,吃苦耐劳的,做小生意虽不比种地,那早出晚归,人前赔着小心,也不是容易的事。”
“这姑娘的娘年轻时也爱俏,到现在,脾气都没改,也有孙子孙女了,也照样是描眉画鬓的爱打扮。……家里的活计,也大都是这姑娘的爹在做。”
“我打听着,这姑娘原本是要攀高,往城里头嫁的。可惜,她们家又不认得什么好门路,倒有肯说她的,也不过小富之家,却是要她去做小,说他的也年纪老大。这家人这个见识倒有,知道姑娘娇惯,怕去做小要受人气。”
“从打虚岁十三上头,就开始四处托人给说亲,到如今,还没说下。眼看着过年就十七了,家里也有点着急,她哥新娶的嫂子,也和她有点叽叽咯咯的。”
“……估计是相互看对了眼,罗小鹰年岁相当,有个大好的前程在那里。”吴王氏最后说道。
罗小鹰又有什么大好的前程哪,这句话就能够让人深思的了。
“对了。给罗家说之前,这姑娘家是一心要说给老金家的老儿子喜宝。”吴王氏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说道,“二郎媳妇说的那个她叫姨的媒人,好像就咱们这边来过,就是为了帮着说和亲事的。”
“那肯定是没说成了。”张氏就道。
“是没说成。喜宝就没看上那姑娘,说是长得好看,一多半是打扮出来的。老金家那耳目也多,一打听地细了,人家也都不乐意。人家老金家说了,也不在对方家里咋样,只要姑娘本身好。模样长得好是一方面,人家要性格爽利点儿的。”吴王氏就道。
“那老金和他媳妇是什么来历,人家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看那姑娘的样,心里就厌了。我听人说是老金媳妇的话,说是要说王雪梅,那还不如随便说个五大三粗的庄户姑娘哪。”
“这姑娘这样,老金家倒养得起,就是人家不乐意。”张氏就道。
听着说起了喜宝,连蔓儿就将蹦跳不休的大宝递给了连枝儿。
“姐,喜宝还没说定亲事哪?”连蔓儿就低声问了连枝儿一句道。
“听说是还没定。”连枝儿就道。
“……老金家给说亲的媒婆这两年都快踢平门槛子了,头前几个媳妇都定的痛快,就是喜宝这个,他们也挺挑。”吴王氏听见了她姐俩说话,就笑着道,“我昨天听孩子他爹说,是有眉目了。说是前几天,老金带着喜宝出远门,碰见了他们原来的一个老哥们。那家有个姑娘,当儿子养大的,年纪相当。怕这头亲事,就在那了。”
“这还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谁都不知道孩子们的姻缘会在哪。”张氏就感慨道,“老金的老哥们,那怕也是……”
胡子出身四个字,张氏却没有说出口。
“肯定早就不干了,跟老金似的。老金那个人,我们家他们爷俩时常说起来,那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精明着哪。”吴王氏就道。
“原本我们老爷子在的时候,不让跟他家来往。如今这几年,我们都是按朋友交情来往的,人家的规矩礼数都不差。”张氏就道。
三十里营子包括左近的几个村庄,就这么几个大户,相互之间来往的都极好,一来是乡风淳朴,而来,大家乡里乡亲,也有个守望相助的意思。
“这要是能说得来,脾气相投,当朋友那还是没差的。”吴王氏就道。
“啥时候喜宝那边亲事定下来了,该随礼了,我们要是城里,就给我们捎个信儿。”连蔓儿就对连枝儿道。
“那肯定得告诉你们。”连枝儿就道,“我们到时候也得去。”
连家、吴家都和金家有来往,对方有事,自然都要去随礼贺喜。
“五郎娶亲,那是不用说,那热闹是没的比了。就是你们要在府城里办。之后啊,差不多就是喜宝。老金这些年,交往得也多,又最疼这个小儿子,到时候肯定得大办,肯定热闹。”吴王氏就道。
“要我是老罗家的人,听说这姑娘给老金家说过,这头亲事肯定就不能说了。”张氏又将话题转到罗家身上来,说道,“不是别的,看人家姑娘说的啥样的人家,就该知道,他们养不住。咱这周围十里八村,能有几户比得上老金家的。”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吴王氏也点头,对张氏的话深以为然。
“不是我说,自打二郎说了这个媳妇,我看老罗家就跟一般的庄户人家不大一样。”张氏就道。
“所以啊,才能跟这个王家看对眼。”连蔓儿就笑着接了一句道。
大家又都笑了,大宝这个时候却老实了,乖乖地坐在连枝儿的腿上,身子软软地靠在连枝儿胸前,一双大眼睛这个人这看看,那个人那瞧瞧,似乎是在专心听人说话。他当然听不明白大家在说什么,不过见大家伙都笑了,他也跟着咯咯地笑了起来。
连枝儿一手揽着大宝,略微低头,用下巴在大宝的脑瓜顶蹭了蹭。大宝就又仰起那那张可爱的包子脸,冲着连枝儿笑。
“……这不是隔了一层,这是隔了好几层了,咱看着不好,也不能深说,人家一家子都相中了……”张氏就道。
张氏是个最容易说话的人,可这几年,跟罗家的老娘却并没什么来往。归根结底,就因为不是一路人,随便聊聊还行,说多了,就说不到一起去。
“娘,你还记得我二嫂子最后说的那几句话不?”连蔓儿就问。
“咋不记得,刚才我不还跟你婶子和你姐说了?”张氏就道,随即就有些明白了,“二郎媳妇这回来,不光是因为她公公的事啊,她那个意思是想要……要咱帮着给她兄弟找个更好的事由?”
“我刚才听你说,我就犯琢磨了。”吴王氏就笑道,在这些问题上,吴王氏的反应可比张氏快了不止数倍,“听着她那话里的意思,是要找个离家近、更体面,挣钱更多的事由吧。”
张氏就有一会没有说话。
“蔓儿,刚才你婶子和你姐进来,你在耳朵边跟我说,说我今天厉害了,是啥意思来着?”张氏沉吟了一会,竟向连蔓儿问道。
“娘,你想想,我二嫂子临出门的时候,你说了一句啥?”连蔓儿不答反问道。
“我说啥了?哦,我就说了一句,说她该跟二郎生个孩子了。”张氏略想了想,就道,“我那不是听见大宝在外头了吗,还有你采云姐也刚生了个大胖小子。我一下子就想起她来了,她先头一个丫头,还有二妞妞一个,她和二郎成亲后,还没生养哪。”
“娘,我就说你这句话厉害。”连蔓儿就道。
“这句话厉害啥,我那也是关心她。”张氏就道。
“你是关心她,为她好。可她今天是有事来求你帮忙,你那么说,恐怕她当你是敲打她哪。”吴王氏在旁就替张氏解惑道。
“哦……”张氏这才恍然大悟,不过又有些不以为然,“我就没那么多心思,二郎媳妇,我也当她是个实诚的人来着。”
“也是不得已的吧。”吴王氏就随口说了一句,这倒不是为罗小燕说话,而是为了劝解张氏。
这些年来能够支撑起那个家,先招赘了一个男人上门,后来又找了二郎,罗小燕哪里会是个没有心眼和心计的人。
没有心眼和心计,也就管制不住连守义和何氏了。
当然,以连蔓儿这几年对罗小燕的了解,她也不认为罗小燕是一个特别狡狯的人。罗小燕有小心机、小计较,不过还都比较浅白,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娘,所以我说你厉害。你这一句话,你自己不打紧,我二嫂子肯定吃心了,回去啊,她得好好琢磨琢磨。”连蔓儿就笑道。
这样却很好。在对待连守义和何氏的事情上,他们是完全把支持给了罗小燕。但是,也得让罗小燕知道,凡事都有个界限,他们是不会任她予取予求的。
而张氏好意的一句话,就如同是神来之笔,正敲打的稳、准、狠。
第九百六十四章 原来如此
“怪不得今天还特意让她兄弟也来给我们磕头。”张氏就道,既然罗小鹰早就见过王雪梅了,自然就没有罗小燕所说的回来再相看的事。“这个事,她今天没说透,明天肯定还得来。”
罗小燕对于给自己家谋求福利,一直都很执著,不会轻易退却。
“那你们打算咋办?”吴王氏就问。
“是啊,娘,这回的事,家里帮不帮?”连枝儿也跟着问。
“……这件事,还得跟你爹商量。”张氏就答连枝儿的话,“哎哟,你爹本来心里就不大自在,又说这个事,肯定得生气。”
二郎和罗小燕的亲事,连守信从一开始就不赞成。这两年来,连守信对罗小燕的态度都有所保留。而这次,连守信虽然被自家妻儿劝说,是站在了罗小燕这一边,但心里还是不大自在。刚才在前院,连守信看见连守义的打扮就脸色难看,一方面虽然是生连守义和何氏的气,另一方面,心里也是责怪二郎和罗小燕。
如果再让连守信知道,罗小燕又给她兄弟求更好的事由,连守信不生气才奇怪哪。
“……她在咱们跟前说了,估计之前也应该跟我二郎哥商量了。我二郎哥在前头跟我爹说话,估计也提了这个事。”连蔓儿就道。
“估计差不多。”大家就都点头。
正这么说着,外面就进来个小丫头禀报,说是陆家的人到了。
“赶紧请进来。”连蔓儿忙就吩咐道,一边又对张氏说,“娘,咱先别管这事了。咱这次回来,大家伙好不容易聚一块,咱得高兴点儿。”
她们得先把这件事放下,好好地招待客人。
“这就对了。”吴王氏就笑道。
“我知道。”张氏也就点头,“哪个轻,哪个重,我还分的清。”
院子里脚步声响,张氏、吴王氏、连枝儿和连蔓儿就都站了起来,将大宝交给李氏照看,几口人走出前门来,接了陆家老太太和陆家大嫂,还有张王氏进屋来。
今天晚上,陆家的人都过来吃饭,张采云坐月子不能来,在家带着孩子,自然有陆家亲近的邻人帮忙照看,因此张王氏也过来了。
随后不久,赵氏和连叶儿也来了。
大家进屋落座,寒暄了一阵,便又亲热地唠了起来。女眷们凑到一起,东家长李家短,总有说不尽的话题。连蔓儿在旁,领着小丫头献了两回茶果,大丫头多福就来禀报,说是宴席已经预备妥当了。
“前头客人都到齐了没有?”连蔓儿就问多福。
“回姑娘,都到齐了。”多福忙就回道。
“娘,那就开饭吧。”连蔓儿就低声问了张氏一句。
“嗯,开饭。”张氏点头。
晚上这桌宴席准备的自然十分丰盛,女眷这一桌也烫了一壶酒,李氏、陆家老太太都是有些酒量的,再有张王氏、吴王氏和陆家大嫂也能喝上几盅,就连连蔓儿和连叶儿也相陪着喝了两小盅。
连枝儿没喝,虽然现在大宝也能吃些饭食了,但还在吃奶。这个年代的小孩,主要都靠母乳喂养,吃足三年奶的小孩子比比皆是。连蔓儿家有牧场,鲜牛奶和羊奶尽有,也会送去给连枝儿。不过,庄户人家大都觉得孩子还是吃母乳好。除非万不得已,才会用牛奶和羊奶。
连蔓儿叫小丫头另给连枝儿准备了葡萄汁,她和连叶儿喝了两盅酒之后,也让人将酒杯撤下,换了葡萄汁喝。
冬天,虽然屋子里暖,发饭菜也热乎,几个闺女家也不敢喝凉的,不管是酒还是葡萄汁,都是温热了,才端上来。
这餐饭,一直吃到日落掌灯时分。饭桌撤下,连蔓儿又让小丫头们端上解腻的香茶和新鲜果子来,大家伙就又坐着说了一回的话。
“蔓儿丫头,你打发个人上前院去说一声,别让你二姥爷他们喝多了,差不离的就得了。”陆家老太太就笑着对连蔓儿道。
“哎。”连蔓儿痛快地答应了,真的打发了小丫头到前头去。
“今个儿高兴,就让他们多喝几盅。”张氏就笑道,“他们小辈的都在,不敢让俩老爷子喝多了。”
“我知道。”陆家老太太就笑道,“我就怕小辈们说话,他们不听。我们家那老头子,平常见了酒就亲。他们老哥俩在一块,那更是喝起来没够了。”
大家就都笑。陆家老太太这也算是经验之谈,每一次张青山和陆家老爷子聚在一起吃饭,从来都是不醉不归的。
小丫头一会就从前头回来了,跟连蔓儿说已经把话传到了。
“前头饭桌还没撤吧,是不是还喝着哪?”连蔓儿就低低的声音问道。
小丫头就点头。
连蔓儿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想着,今天怕是大家都要喝醉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酒菜能喝完。
果然,后面女眷们说话,前头的宴席又吃了一个更次,还是李氏和陆家老太太接二连三地让人去前头催,最后大家才散了。
张青山和陆家老爷子都喝得很畅快,已然也都醉了,连守信、王举人、曲先生、吴玉贵等几个也都带了些酒意,倒是小辈的几个如五郎、吴家兴等,因此都比较克制,又要照顾着把盏等,喝的都并不多。
酒席散了,大家都纷纷告辞,连蔓儿忙就吩咐了管事的,安排车辆、灯笼送众人回家。
张家几口人自然都在连家歇下了,张青山和张庆年住在前院客房,李氏和张王氏就都住了连蔓儿西屋的外间。
连守信从前院回来,李氏就说有些乏了,连蔓儿和张王氏陪着李氏回了西屋。连蔓儿略洗漱了,就换了家常的衣裳。因时辰还早,李氏说是乏了,不过精神头却还好,连蔓儿就坐着,陪李氏和张王氏说话。
东屋里,连守信也洗了手脸,换了家常的衣裳,跟张氏在炕上对坐了。
“没少喝吧,要不,再喝点浓茶?”张氏就问连守信道。
“不喝了,今天席上,就顾说话了,酒没多喝。再说,今天这酒,也没啥后劲,就怕俩老爷子喝多了不好,特意挑的。……散席后,已经喝了不少的浓茶,现在不喝了。”连守信就道。
“行,你要是没事就不用喝。”张氏看了看连守信,见他脸色正常,也就放下心来。
“明天岳父和他大舅就要回家去,你给多准备点东西带上。”连守信就又道。
“嗯,从府城里有带不少东西来,我分出一份来给他们带回去。”张氏就笑着点头道。
“看家里还有啥,给多添点儿。”连守信就又道,“岳父看着身板还挺硬实,可也还是上了年纪。……六爷上回给送来的好茶叶,我喝着觉得挺好,你多包点给老人家带回去。”
“行。”张氏就点头,一边垂下眼帘,嘴角含笑。连守信心地好,孝顺,有这两样,居家过日子,好处总会慢慢地显出来。当初张青山和李氏将她嫁给连守信,除了张青山跟连老爷子交情,还是看中了这一点。
张氏见连守信心情不错,本来想要提罗小燕的事,现在就不想提了。等歇过了今天,明天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谁知道,张氏不说,连守信倒先提了起来。
“我跟你说件事,”连守信就对张氏道,“晚饭前,在前院,二郎跟我说了一件事。”
“啥事?”张氏就问。
“他说他小舅子说了一头亲事,想让我给他小舅子另找个事由。说是想离家近便点儿,体面点啥的。说是姑娘那边条件好,这边就得提着点,不然配不上,把这头亲事黄了,怕他小舅子往后找不到好的了。”连守信就道。
原来二郎那边,已经跟连守信把事情说透了。
“二郎媳妇也跟我说了,没说完,枝儿她们就来了。”张氏就道,“孩子他爹,那你答应了没有。”
“我这头也是,家兴他们就来了,话头就岔开了。”连守信就道。
“估计他们明天还得过来。”张氏就道。
连守信就皱了皱眉,长叹了一声。不管怎么样,看连守信的样子倒是没生气,张氏的心就松了松。
“我还当你不知道,听了非得生气不可,还想着这事咋告诉你哪。”张氏就随口说道。
“谁说我没生气。”连守信就道,“就是这半天了,有气也早岔开了。横不能因为这个,我刚才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我都沉着脸。”
“那是。”张氏就道。
“孩子他爹,那这个事,你是咋想的?咱是帮还是不帮?”因为不想让连守信再生气,张氏有些话就不肯说出来,只是问道。
“我咋想的,二郎他不争气啊!”连守信在腿上捶了一拳,颇有些痛心疾首的样子。“一开始,就不该找这罗家的。”
“那有啥法子,这都过了几年了,我看他俩还挺合得来。这婚姻的事,外人也看不好,他俩自己乐意,过得也还行,那就行了。”张氏就道,这是帮二郎和罗小燕说话,也是开解连守信。
“就没见过这样的婆娘,她拿二郎就当个傻子!”连守信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
第九百六十五章 心疼
“小点声……。”张氏忙就向连守信示意道,外屋还有伺候的丫头们,西屋里李氏和张王氏还有连蔓儿也都还没歇下。“别生那么大的气,你刚喝了酒。”
“我不能不生气啊,想起来我这气就不打一处来。”连守信听张氏的话,深吸了一口气,又压低了话音,“二郎说的那些话,明摆着不是他自己个的意思,都是那罗小燕教他说的。”
“我说二郎不争气,他没主意,老婆说啥是啥,他就是个学舌的。”连守信就又道,“这还是在咱跟前,他有啥可怕的,他都这样。这要是在他家里,在外头,他啥样那就更不用说了。唉……”
连守信忍不住连连的叹气。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