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老爷子的话没说完,就被周氏给打断了。

“你是说老四那一股懂事听话?”周氏看着连老爷子,“她们要是懂事听话,那就没有不懂事听话的人了!”

“……是,她们没有老二家的混,表面上都光汤儿的,肉尖心,更难斗!”周氏恨恨地道,“家里这几个媳妇,就属老四媳妇最会装好人,背地里,也就属她最不是个东西。要不是她在背后调理坏,老四现如今看见我就能那个样?”

“知道的,我是他亲娘。不知道的,还当我是他仇人。他都懒得拿正眼看我,还不就是出息了,怕人说闲话,不得已地来看看,要不然,还不知道是啥样哪!每回来,还都拿东西!外边的人看见了,都说他多孝顺啥的。他还特意跟人家说,都是他媳妇张罗的,给他媳妇张扬好名声!就他每回拿的那点东西,在他那算个啥?好名他可得着了!”

周氏说到这个话题,似乎就停不住了似的,越说越起劲。

其实,每次连守信来看连老爷子和周氏,等连守信走了,周氏总要和连老爷子叨咕。每次叨咕的意思也都差不多,就是发泄对连守信一股人的不满。[WWW。WΓsHU。COM]

连老爷子对周氏的话并不赞成,但是老两口子一起过了几十年,连老爷子对周氏的脾性极为了解,如果要时时地纠正周氏的话,那他这一天天也就不用做别的事情了。而且,毕竟是为他生养了这么多子女、伺候了他这么多年的老妻,对于周氏,连老爷子总还是有几分纵容的。

因此,虽然心里并不赞成,但是连老爷子也懒得说周氏。周氏好强,对于与连守信一股的关系,心里始终感觉憋屈,就让她宣泄宣泄,也省得她在心里憋出病来,或是将这股火、这股子憋屈劲儿发泄到别的家庭琐事上面去。

也正是因为连老爷子并不制止、劝阻,周氏的话往往就是越说越没有边际。当然,对于她来说,就是越说越痛快。

“……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了,……一窝连大带小吃我的喝我的长到那么大,……五郎小时候,我还给他晾过一回尿褯子……”周氏年纪虽大,记忆力却惊人的好,几乎将多少年前包饺子,曾经多分了五郎两个肉馅饺子的事情都想了起来。“他出息了,他敢不报我的恩!他也不怕天打雷劈!”

“得了,说正事。”连老爷子这个时候可没心情听周氏说这些,“明天啊,我寻思了,还得动来人才行。这事不能找外人,老四一个,吴玉昌一个,吴玉贵,……算了,吴玉贵就不叫了,就老四和玉昌俩人吧。……还得再多买俩菜,不然不好看。”

“你掂量着办呗。”周氏就道。与连老爷子不同,周氏对连家所有的正事历来就不感兴趣。反正,所有的正事,都有连老爷子来解决。

周氏感兴趣、一门心思在意的事情是……

“原先不这样,坏就坏在老四媳妇身上。以前,她还装得挺好,还不就是因为那件事,她恨我一个大疙瘩。背地里,不知道咋跟老四和那几个孩子调理坏哪。把老四和几个孩子都调理的跟她一条心,拿咱当了仇人。”

“秀儿的事,她不知道咋称心哪,敲锣打鼓唱大戏她不敢,背地里肯定吃喜儿。……就等着看我笑话,背地里给我下绊子。还啥假模假式的请我上她家吃饭,上她那住去?我进了她的门,我还想出来?给我下点药,死了都没人知道。”

“我妹子一家冲着我来了,你看她上门来过,还是去看过她三姨?宝容那丫头没心眼,跟谁都心热,这两天还去帮她做活计去了,我都害怕,怕她害了宝容。……当着宝容,还不知道说我啥哪……”

连老爷子心里烦乱,听着周氏说起来没完没了,而且越说越离谱,不由得更加烦躁起来。

“你说啥哪,没边儿没沿儿的,你也不怕人笑话。”连老爷子的语气有些严厉地道,“你别嘴上没有把门的,啥话都跟你妹子说。”

“我心不闲,我就叨咕叨咕还不行!”周氏也立刻瞪起了眼睛。

眼看着老两口子大半夜的就要吵吵起来,一直没说话的连守仁连忙拉架。

“时辰不早了,要不,就早点歇着,明天还有事。”连守仁道。

“你们先歇着吧,我睡不着啊……”连老爷子无力地摆了摆手,“挨肩的俩孩子,一桌上吃饭,这咋差那老多,一个天一个地的。这要是匀一匀就好了,……好孩子都到那一股去了……”

……

第二天,连守信早早地吃过了饭,就带上几个家人伙计往西边的牧场去了。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送走了连守信,一边往后院走,一边小声地说着话。

“我爹啊……”连蔓儿笑着摇头。

连守信这样躲出去,多少有些不够“爷们”。但是又有什么法子哪,如果是外人欺负老宅,或者是事情的一方是外人,那么连守信肯定不能不管。可这件事,双方都是连家的人。

按理说,都是自家人,这样事情应该比涉及外人更简单。但是事关老宅,则是恰恰相反。

连守信一方面对老宅的这件事腻歪得不行,另一方面又拉下不来脸直接拒绝。躲避,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法子。

这个法子或许不怎么爷们,甚至有些滑头,但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怎么着,都比捏着鼻子凑上去,然后惹一身臊要好。连蔓儿想。

只是想到连守信这样,简直像是匆忙奔逃,连蔓儿就忍不住想笑。

第八百五十二章 担心

回到屋子里,张氏看了一眼还在偷笑的连蔓儿,也笑着摇了摇头。

“姐,你笑啥哪?”小七也看见连蔓儿笑了,就问道。

“没笑啥。”连蔓儿当然不好说出她心中的想法,就敷衍地说道,“小七,歇一会,就和咱哥去书房念书去啊。”

“让他多歇一会。念书费脑子,那可累人了。”张氏就忙道,然后又问小七,“今天想吃啥点心?”

说起来,张氏不仅不是个严厉的母亲,很多时候她对孩子们的态度还是纵容和溺爱的。好在,几个孩子都非常的自觉。

“娘,不用总给我送点心。我吃饭的时候吃得挺饱的,不饿。”小七就道。

“那你今天想吃啥不?”张氏就又问。

“娘,今天能不能吃锅子,我想吃鱼。”小七想了想,就说道。以花鲢鱼头为锅底的火锅,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爱吃。

虽然被爹娘,还有哥哥姐姐们宠爱着,可小七还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有了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东西,他不会只想到自己,而是知道记挂着爹娘和哥哥姐姐们。也因为他这样,一家人都疼他疼得不得了。

“行啊。”听见小儿子有想吃的东西,张氏高兴地道,“一会我就让厨房里准备。”

“那天砸开鱼塘,不是弄上来一条五斤多的花鲢,今天咱就吃那一条吧。”连蔓儿就笑着道。

连家的鱼塘里除了最好卖的两三斤重的鱼,还特意留了一些大鱼。

“行。”张氏自然不会有异议,“我再让厨房里做点鱼丸。说起鱼丸来了,晌午咱烩点丸子吃吧。”

娘儿几个说着话,赵氏和连叶儿就来了。张氏将这娘儿俩招呼到炕上坐了,又让人端了茶水和点心上来。

“咋的,是没睡好?”张氏瞧见赵氏眼下有些青黑,就关切地问道,“跟你们说了,做活也得有时有晌的,夜里别熬得太晚,该睡觉还是得睡觉。别看这活计多,干活的人也多,准保能按时把活给做完。”

“是有点没睡好,不是因为熬夜做活。”赵氏就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我爹昨天夜里不在家。”连叶儿就替赵氏解释道。

“他三伯去哪了?”张氏就吃了一惊。

“进城去了。”赵氏就将连老爷子让连守礼进城,去找连兰儿的事情说了一遍。

“昨个……那天都挺晚的了吧,咋去的,咋没上我们这来,家里有车。”张氏就道。

“没事,他都走习惯了。三十里地,不算个啥。”赵氏就道。

“我爹说就这么点事,他走着去就行,还借车借骡子的,好像多大事似的。再说,四叔、四婶家的车马骡子也得歇歇不是。”连叶儿也道。

“他三伯这个人……”张氏感叹道,“下次再有这个事,别这么见外。我知道你们都是不乐意麻烦人的人,可也得分事。家里有现成的,不是没有。”

连守礼、赵氏还有连叶儿这几口人,都是比较自觉,有身沉,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而连守礼的这种做法,也是一般庄户人家的做法。

一个村的乡亲,交情好的,很多时候会互通有无,一把葱,一捆菜这些,说一声就行了。但是,大车、骡子这些,在庄户人家眼睛里,是大宗的贵重财产。如果是自家的,自然会无比珍惜。如果是别人家的,也绝不会轻易开口要借用,除非迫不得已。

所以,连守礼能用两条腿走去锦阳县城,就不会上连蔓儿家来开口说要借大车、借骡子。

而与这样淳朴的行为相比,四郎先前那种借大车、车夫,还有骡子的行为,就显得越发的突兀和不合时宜。

不用比较,那种行为也是要被一般的庄户人家所诟病的。

“老宅那么多的人,遇到事了,还是得……唉。”张氏就摇头道。

“人多顶啥用,他们哪一个像是正经过日子的人。”连叶儿有些气呼呼地道,“好事没咱们的份,有这跑腿、吃力不讨好的事,第一个就想到咱们了。都欺负咱们欺负习惯了。”

“他三伯都去了,估计城里的就是不想来,那也得来了。”张氏就道,“今天要说这个事,也不知道最后能说成啥样?”

“到时候肯定还得叫我四叔去,我爹也得在那听使唤。”连叶儿就道,“我四叔哪?”

“上西边牧场去了,那边突然有点事。”张氏就道。

赵氏和连叶儿对视了一眼,就都没有再往下追问了。

“一会我还得上老宅去一趟,看看我爹回来了没有。”连叶儿又道。

连守礼昨天去锦阳县城,估计着天黑之后才能进城。赵氏和连叶儿母女两个都有些担心。

很快,吴王氏带着连枝儿和吴家玉也来了,五郎和小七就去书房念书,几个人就围坐在炕上,一边做活计,一边唠嗑。连叶儿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正要往老宅去。外边就进来人禀报,说是连守礼和连继祖来了,要见连守信。因为连守信不在,五郎和小七在前院,五郎正在前厅里跟两个人说话,特意让人到后院来告诉张氏和连蔓儿一声。

“我爹回来了!”连叶儿很高兴。

“叶儿,你去前边看看吧。”张氏就对连叶儿道,又笑着说,“叶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担心她爹,得去看看才能放心。”

连叶儿笑了笑,真的就穿鞋下地往前院去了。张氏说得不错,要亲眼看见连守礼安好,她和赵氏才能真正地放下心来。

“……说了是啥事没有?”等连叶儿走了,张氏就问来报信儿的人道。

“……就听见说要请老爷到老宅去。”下人回禀道。

打发了连继祖和连守礼两个人来叫连守礼,如此的郑重其事,可见连老爷子对今天的事情是何等的重视,同时也表明,连老爷子知道今天这件事非常的难办。

老宅会叫连守信过去这件事在大家伙的意料之中,张氏就将人打发了下去。

一会工夫,连叶儿和五郎一前一后地从前院走了过来。

“我爹没啥事,在城里住了一宿,早上吃了饭回来的。银锁她爹赶车来的……”连叶儿上了炕,就告诉赵氏道。

“没事就好,……不知道吃饱了没。”赵氏点点头,小声道。

“人走了?咋说的?”张氏就问随后进来的五郎。

“刚走。”五郎坐下答道,“……城里的人来了,请我爹过去帮着说和。我说了,牧场那边有急事,我这边看着小七念书走不开,没办法,只好我爹过去了。”

“除了我爹和我三伯,听说还请了吴家大伯。”

“哦。”张氏点头。

“就请了他,没再请别人吗?”吴王氏在一边问道。

“没有。”五郎道。

“也是,这个事也不好请外人。”吴王氏想了想,就点头道。

“我爹不在,继祖哥还想让我替我爹过去。”五郎就又开口道。

“啊?哥,那你答应了没?”连蔓儿忙问道。

“这事我哪能答应。”五郎就摇头道,“别说我还有事,就是没事,我也不能去。”

“五郎不去的对。”吴王氏就道,“那是什么事啊,五郎年纪轻轻的小后生,就该躲着。再说,一个是他二伯,一个是他大姑,上面还有俩老人,都是有主意的人,五郎去了说啥不说啥的,都不合适。”

连蔓儿也点头,五郎拒绝得好。其实,连守信也没必要躲,他只要能拉下脸来,就直接说,“这种烂污的事情别找我,我嫌磕碜”,这就行了。

五郎又说了两句话,就又回前院书房去了。

“你的消息灵,听没听说,那闲话到底是咋传到老王家耳朵里去的?”张氏就问吴王氏道。

“这个……我还真没打听到。离得太远,不是咱这镇上的人传过去的。”吴王氏就道。

“那是谁哪?”

大家伙就议论开来,到底是谁搅黄了四郎的这桩亲事。

“闲话是一方面,估计那天相看,人家也看出漏儿来了,没相中四郎。”因为都是自己人,张氏干脆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要说那些闲话,别说二当家的他们猜逢是她说的,就是我,也猜逢是她。”

“她可不是能吃亏的主,银锁那件事,我就知道,她早晚得找补回来。”张氏又道。

吴王氏和赵氏都点头,她们和张氏想的一样。

“今天,也不知道能说成啥样?”最后,张氏又叹气道。

“这个事不好说。”吴王氏也叹气。

“请人说和,咋没请她三姨奶和三姨夫爷?”赵氏就问。

“还真是,”张氏就点头,“那也不是外人,还是长辈。听说她三姨夫爷还挺能说的。”

“其实,说和啥的,都是走过场,结果早就在那摆着了。”连蔓儿说道。

吴王氏就笑,张氏就追问连蔓儿,摆在那的是怎样的结果。连蔓儿笑着摇头,不肯说。

“咱等等就知道了。”连蔓儿只说道。

“我爹也不会说啥,还非让我爹去。”连叶儿就道,“就是个得罪人的事。蔓儿姐,我去老宅看看去,就说看我爹。”

连叶儿这是要去打探消息。

“去吧。”连蔓儿点头。

“我奶该更看不上我了,嘻嘻。”连叶儿笑嘻嘻地就出了门。

第八百五十三章 宝相花

周氏本来就看不上连叶儿,分家之后,两个人还正面冲突了一回,周氏自然就更不待见连叶儿了。但是连叶儿却并没有因此而不登老宅的门。相反,连叶儿几乎是频繁地出现在老宅,出现在周氏的面前。

但连叶儿不是上门去给周氏骂,给周氏虐的,她摆明了,就是去打探消息,给自家,给连蔓儿家做耳报神的。如果老宅没什么事,连叶儿还少去些。一旦老宅有事,连叶儿几乎场场必到。

而老宅一旦有事,十有八九,都不是什么光彩、喜庆的事情。这个时候,连叶儿根本就不会理会周氏厌烦的目光,总是忙若无人地进屋旁观。

这在周氏看来,连叶儿就是去看她热闹的。而且,连叶儿还会将这热闹绘声绘色地讲给张氏和赵氏她们听。周氏对此,自然深恶痛绝。每次她都撵连叶儿,但连叶儿却不理会她,想来的时候就来,想走的时候就走。

可以说,连叶儿的这种行为,让周氏心头憋了一口老血。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就梗在心头,不上不下地折磨着她。

因为这个,周氏背地里没少骂连叶儿,甚至说连叶儿是滚刀肉。周氏还向连守礼告状,挑唆连守礼“好好管教”连叶儿。

连守礼很听周氏的话,背地里说了连叶儿。连叶儿当面都会好好的答应,但是下一次老宅有事,她还会风雨无阻地出现。

连守礼也拿她没办法。要听周氏的话打骂连叶儿,这种事,他是越来越做不出了。就这么一个闺女,对他又贴心孝顺。而且,连叶儿的年纪一年年地大了,当爹的没有再动手打、或者张嘴辱骂的道理。

若连守礼真对连叶儿怎样,连蔓儿那边也不会袖手旁观。连守信就没少受连蔓儿、张氏的嘱托去劝说连守礼要对连叶儿好一些。

所以,连叶儿就采用这么一种无声的方式,给周氏添着堵,周氏空自张牙舞爪,自己生了一肚子的气,却拿她没办法。

每次说起这个,连叶儿都忍不住要笑,心里特别的畅快。

连蔓儿也觉得,这件事挺好玩。

连叶儿走了没多久,商宝容就来了。这几天,商宝容天天来,一部分时间是在跨院里和各村的年轻媳妇和姑娘们在一起做活,而每次来,她也必定会来张氏的屋里坐一坐,跟张氏、吴王氏、赵氏、连枝儿这些人说说话。

见商宝容来了,张氏就很高兴,忙让商宝容上炕坐了。

商宝容爱打扮,乌黑的头发编成两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面插了两支簪子,还别了一朵红色的绒花。上身穿的是桃红色的窄裉袄,下身是银红色的撒花裙子,上炕的时候,不小心还露出两双绣着鸳鸯戏水图案的大红绣鞋。

因为商宝容,连蔓儿算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什么是精益求精的三寸金莲。

一屋子的女眷,而且还都是近亲,所以话题也就没什么顾忌。商宝容的小脚和漂亮的绣鞋让连蔓儿惊叹,也获得了张氏、赵氏、吴王氏的一致赞美。

连蔓儿认识的缠小脚的女人中,就数商宝容的脚最小,也最漂亮。就是大家公认的漂亮人物蒋氏,比起商宝容都要逊色几分。当然了,周氏的脚缠的也小,也俊,但是她毕竟年老了,每天只能穿着青色的鞋子,上面也不好绣鲜亮的花样,跟年轻姑娘们比不了俊俏。

大家闲聊,就问了商宝容。这才知道,商宝容是三岁上就开始缠脚的。当然,因为缠得早,所以过程循序渐进,没有连芽儿缠脚时候的惨烈。也因为缠得早,小周氏又特别的尽心,所以商宝容的脚缠得极为“俊”。

连芽儿的脚缠的也算小的,但她是“半路修行”,这在严苛的“小脚审美”中,是有些不上档次的,跟商宝容的这种没法比。

因为大家的询问,商宝容还详细说了小周氏是如何伺候她这双小脚的。

“你娘啊,是真心疼你,稀罕你。”吴王氏就笑道。

认识了商宝容这么久,连蔓儿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小周氏对闺女的宠爱和细心。小周氏和周氏真的很像,就在偏疼闺女这方面可算是如出一辙。

这么心疼自己的闺女,可却偏偏那么不待见孙女们。可见,这并不是什么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的问题,而是谁身上掉下来的肉谁心疼的问题。

不得不说,在疼爱闺女这方面,不止这个年代,就算是连蔓儿前世的那个年代,也有太多的人不如小周氏和周氏这样的女人。

吴王氏又问起小周氏的大闺女,商宝容的大姐的事情。从商宝容的嘴里,大家才知道商家这些年生活的地方具体叫什么名字,而商宝容的大姐,就是嫁在了那边。据商宝容说,是个小镇,商家大姐嫁的也是个裁缝,生活过得不错。

“……我姐成亲的时候,都十八岁了。”商宝容一边绣着鞋垫,一边说道,“我娘总想着要回来过,就怕把我大姐嫁在那边,以后就见不着面了。后来实在拖不下去了,才给我大姐定了亲。现在,还真是从我娘的话上来了。为这事,我娘可没少伤心。”

“可不是,这么老远,要见一回面可不容易。”张氏就点头道。

大家伙都跟着唏嘘。

连蔓儿却是心中一动,听商宝容说的话,小周氏似乎并不乐意在那个地方居住。那么为什么当年要千里迢迢的搬迁过去?既然早就打算要回来,为什么不早点回来?

连蔓儿心里这么想着,却并没有将问题问出口。她还记得,那次在吴家赴席,说到小周氏一家搬回来的事,有人就曾经问过,当初他们为什么要搬走。

没人回答那个问题,性子和顺的大周氏甚至立刻就岔开了话题。

“你大姐嫁得远,这是没办法了。所以啊,你娘这回可下了决心,得把你给嫁在近边。”吴王氏就笑道,“妹子,这里也没外人,你跟嫂子说说,你想找个啥样的婆家?”

“是啊,快说说,大家伙好帮你踅摸踅摸。”张氏也跟着凑趣。

商宝容说话很爽快,几乎人问什么,她就说什么,可说到这个话题,她一个没出阁的大姑娘,还是害臊了。

“……你们这像是当嫂子的吗,净拿我逗乐了。”商宝容微微红了脸道。

商宝容的这种反应,在姑娘们中,算是泼辣的了。若是腼腆的,早就低了头,不肯吭声了,商宝容却还能和大家伙玩笑。

也正是因为她这开朗的性格,才会这么快就和大家伙都熟悉起来,让很多人喜欢她。

“这可是正经话,一辈子的大事。嫂子是关心你,才问你的。”大家伙笑了一会,吴王氏又说道。

“……我也没啥说的,就听我爹娘的。”吴王氏这么说,商宝容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她略忸怩了一会,才开口道。

吴王氏变着法的询问,商宝容也只有这么一句话。这个年代,即便是再泼辣的姑娘,也是不好跟人说她要找什么样的婆家的。当然了,如果是在自己家里,被父母询问,那就得另说着了。

“老姨,你这是绣啥哪?”连蔓儿看了眼商宝容手里的鞋垫,就问道。

“是宝相花,好看不?”商宝容见连蔓儿问,就笑着将鞋垫递到她跟前,笑着道。

商宝容在鞋垫上,是拿彩线绣的缠枝花卉。张氏对商宝容的夸赞并非虚词,商宝容的绣工确实非常精致。

“好看。”连蔓儿就点头。

“蔓儿,你要稀罕,我也给你绣。你把鞋样子给我,我再给你绣个荷包。”商宝容就道。

连枝儿在一边跟吴家玉说话,并没听清楚连蔓儿和商宝容说的什么,她扭过头来的时候,看见连蔓儿在看商宝容绣的鞋垫,就也将头凑过来看了看。

“这花绣得可真鲜亮,垫在鞋里怪可惜的了。”连枝儿也赞叹道。

“有啥可惜的。”商宝容就笑,“枝儿,你稀罕不,我也给你绣一双。”

这么说这话,商宝容也没忘记吴家玉,又说要给吴家玉绣。

“……太费工夫了。”吴王氏就道,“你们自己个穿的就算了。这个上面,不用绣啥花,就把边沿好了,再行上几道,阵脚平整结实就行。”

商宝容手里拿的鞋垫显然是给连蔓儿家做的活计,正如吴王氏所说,并不需要在上面绣花。

“那多难看啊,”商宝容说了这么一句,才意识到吴王氏说话的意思,“我就是……习惯了,好像不绣上点东西,就缺点啥似的。”

“你绣那么好看,到时候咱自己个留下,可舍不得给那些五大三粗的大兵穿。他们知道啥好赖啊,暖和就行了。”吴王氏就笑道。

“宝容愿意绣,就让她绣。真像你说的,到时候咱们留下自己用。”张氏就笑道。她早就发现商宝容在鞋垫上绣花了,不只是鞋垫,商宝容缝制的护膝上,也绣了花,而且还都不是简单的花样,都是很费工夫的花样,绣得还非常精致。

第八百五十四章 决断

商宝容在护膝和鞋垫上绣花的事,连蔓儿和张氏早就看到了。跨院里的年轻媳妇和姑娘们,做的都是裁剪的活计。商宝容在跨院的时候,也和那些媳妇、姑娘们一样。而后院里,张氏、连蔓儿她们做的都是缝制的活计。娘儿俩特别给沈六做的护膝等物,不仅材质不同,也格外的精细。

商宝容还曾经问起了,连蔓儿和张氏当然不会告诉她是专门做给沈六的,只另外指了一件事情瞒了过去。

除了每天会到跨院帮着裁剪之外,商宝容还另外要了些活计说拿回家去做。而每次她到后院来的时候,就会带上这些活计,跟连蔓儿、张氏她们搭伴着做。

连蔓儿和张氏背地里还说起过这件事。

连蔓儿有时候觉得张氏溺爱子女,其实,仔细考究,那并不是溺爱,而是宽容。张氏就是这么一个宽容的人,不只是对待自己的子女宽容,对待他人,也同样的宽容。

对商宝容绣花这件事,张氏的意思就当没看见,随商宝容去。

“咱这也不缺人手,本来也不指望她顶一个人做活计,人家也不要工钱啥的。年轻的姑娘,爱个俏,她稀罕做啥样就做啥样吧。她做的那些,最后她爱自己留着就自己留着,她要是不留,咱就留下。”张氏对连蔓儿如是说道。

说白了,就没当商宝容是请来帮忙的,就当是一个小孩子跟着来凑热闹玩的。很纵容的姿态。

不过,张氏倒是也清楚,不好把那么精致的绣花的东西混在大家伙做的活计里面往边城送。

连蔓儿心里不是很认同,不过也没说什么。今天,她还是忍不住给商宝容“提了个醒儿”。而吴王氏最乖觉不过,立刻就接了连蔓儿的话茬,更明白地提点了商宝容两句。

对待这么个特殊身份的商宝容,也就只能做到这样了。

“我、我就是习惯了,手……,这个绣完,我就不绣了。”大家伙这样说,商宝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道。

“我知道,这个叫做技痒。”吴王氏就笑道,“这还是我跟我们枝儿学的书上的词儿。”

“枝儿还读书识字啊?”商宝容就问道。

话题就此岔开,谁也没再提绣花的事。

晌午跟前,连叶儿从老宅回来了。

“叶儿,上炕坐。”连蔓儿招呼连叶儿,因为商宝容在场,她没有立刻就向连叶儿询问老宅的事。

连叶儿也看见了商宝容,也犹豫着没有像往常那样进屋就开口。

“咋样,那边的事唠好了没?”还是张氏开口问道。

商怀德和小周氏一家是老宅的常客,就算是连老爷子没请商怀德做来人,帮着说和这件事,他们也应该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所以,有些事,倒是不用非要背着商宝容才能说。

“我也不知道算唠好了,还是没唠好。”连叶儿就道,“我就是看那边要吃饭了,我就回来了。……我三姨夫爷也在老宅帮着说和。”

连叶儿说着话,偷偷地给连蔓儿使了个眼色。

连蔓儿就明白了,商怀德不请自到,也去老宅做了来人。

想起连老爷子隐隐透漏出来的对商怀德的微妙情绪,连蔓儿觉得这件事情,还真就微妙了。

“娘,时候不早了,该吃晌午饭了。”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是到吃饭的时候了。”张氏往窗外看了看,就点头,一边就吩咐人摆饭。

商宝容就要下地回家,张氏等人自然不会让她走。

“……也没特别准备,就是家常的饭菜。这也没有外人,你就在这吃吧,别来回走啦。”

“我爹肯定是在二姨家吃晌午饭了,家里就剩我娘和我弟,我得赶紧回去,帮我娘做饭。……就她两口人吃,也挺没意思的。”商宝容就道,“……我早上出来的时候,跟我娘说好了,晌午回去吃。”

“我这就打发人,把三姨和咱兄弟都请过来。要不,干脆就送些饭菜过去,也省得她们娘儿俩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