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血-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昀凰不说话,只扶他坐了起来,端起药碗来一勺勺喂给他。他亦顺从,像个听话的孩子,虽蹙着眉,仍一口口将药喝下。药盏见底,昀凰如释重负,取了巾子细细拭去他唇边药渍。
少桓含笑任她摆布,目光深深望着她,忽而哑声笑叹,“真想每日都这么病着。”
昀凰手上一顿,听他又叹一声,笑得有些孩子气,“这样你才对我好。”
这样你才对我好,终于是“我”,不再是“朕”。
少桓噙着一丝笑,看昀凰怔怔执着玉色罗巾,手僵着,人也僵着,便伸手想抚她脸颊。还未抬得起腕,她却将罗巾一掷,倾身上来,软香冰凉的唇舌毫不迟疑便封住了他的唇——她不顾一切地吮吻他,不容他或拒或迎。丁香舌,柔如刃,香似毒,绝望里生出癫狂,喜悦里难禁凄凉。爱憎尽化缠绵,细细袅袅挑挑,寸寸凌迟他的唇舌。
只愿此生长醉幽恨,无边欲孽,终归情浓。
“你若要死,便带着我一起。”昀凰泪流满面,伏在他胸前,贴着她亲手刺下的那道伤痕,“我受够这人世,无需再去北齐多受一遭罪。”
少桓喘息犹未平定,听她这样说,却淡淡笑了,“你以为,朕怕自己活不久,便打发你去北齐?”他吃力地抬起她脸庞,恨恨笑了,“你又忘了,朕说过,一生一世不会放过你。朕若死了,也不会留你一个人孤单单活着,人间黄泉,红颜白骨,你都逃不出朕的手心!”
听得这决绝的一句,昀凰眼底亮起一簇微弱光彩,泪水滑过脸颊,映出清瓷颜色,“说什么黄泉白骨,我好端端在这里,哪里也不去。”
她这样轻描淡写,却是从未有过的顺从——不是曲意承欢的婉转,只是顺从,一心一意对他的顺从。少桓眯着眼看她,见她眉目婉转,颦笑温柔,柔若看不见的芒刺,丝丝刺痛在心。他缓缓闭了眼,宁愿见她一如既往的冷漠,也不忍见如此笑容。
见他倦容加深,昀凰以为他是累了,便轻轻替他拢好锦衾,放下鸾帐。
“昀凰。”少桓低低开口,语意落寞,“你只是不愿同将死之人计较罢了。”
他侧过脸来,容颜如雪,目光清寂,就这么望住她。
昀凰手把床头一弯玉钩,想要放下鸾帐,却抑不住手上阵阵颤抖。
“朕有江山锦绣,万民俯首,可真正握在手心里的,不过是你。”少桓看着她,语声变得很轻,几不可闻的轻微,“昀凰,朕只有你。”
话音未落,咳嗽复又袭来,少桓猝然以袖掩口,却被昀凰阻住,不许他再遮掩。几点鲜红溅上袖口,昀凰凝眸细看,顿时欢喜无限——御医说血色转浅便是大好,表明丹石的毒性已化去。一时间喜极难言,只顾拿丝帕去拭他唇边血丝,不料手腕一紧,被他狠命扣住。
“昀凰,朕只有你!”他执拗重复方才的话,目光灼灼,有迷乱,有伤心,亦有欢喜。
昀凰再说不出来话来,蓦然用尽全力环住他,将他拥在自己怀抱。以纤弱身躯的温暖,容纳他的孤单,将这尘世的痛与冷,尽都融化在一个女子的柔软胸怀。
“好,你活一天,我便在一天。”昀凰在他耳畔轻轻笑,细细说,“再过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最后白骨化灰,也不过如此。”
寝殿里燃着宁神息痛的安息香,芬芳里带些微辛气味。昀凰一动不动倚坐床前,唯恐惊醒怀中沉睡的少桓。他的睡容安恬,眉头偶尔一蹙,似在忍受病痛折磨,唇角却含着一丝笑意。
帘外夜色深沉,更漏声远远传来,如此良夜,静好得不真切。
或许是倦了,昀凰渐渐有些恍惚,朦胧里,竟隐约瞧见那锦绣屏风后头,缠枝芙蓉帐被风吹得起伏拂动,弥留的老太妃静静安卧在那里,曾经那样美好的生命,也似销金炉上一缕轻雾,终将飘散……沉沉的安息香,弥留的惠太妃,秋水横空的一剑,屏风上溅染猩红!
“少桓!”念动刹那,有如惊电劈落,昀凰猛地一颤,自朦胧里惊醒过来。
少桓依然安睡着,睡得这样沉。
一身冷汗却渗透昀凰衣衫,惶然间,以为手中仍握着那柄长剑。
如果不曾刺下那一剑,她和他或许就此擦身,永不会相识。
如果不曾刺下那一剑,他不会留下这样的伤,将半条命送在她手里。
是谁害了谁,谁又辜负谁,到如今真的还需计较么?假如世上没有了一个叫做少桓的人,那也无需再有长公主,清平公主早该在宫倾之日死去,华昀凰本已是幽魂一缕。
他说他只有她,只要她——言下另有一句,他说不出口,不能出口,她却懂得。
生为怀晋太子的遗孤,身负弑父之仇,夺位之恨,诸多忠臣死士为保他一条命脉,舍弃阖家性命。其中便有她的外祖父,有她的母亲,甚至有苏氏满门鲜血……自幼时起,王孙胤的每一天,每一刻,无不是为夺回帝位而活,为酬忠烈之血而活。
唯有他是少桓的时候,才得在辛夷宫方寸天地里,留存自己一分爱憎喜怒。宫墙之外,山河万里,与他再无关系。此时此间,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昀凰,伴着同样孤零零的他。直至迈出这道宫门,变回至高无上的天子,从九天之上俯瞰众生,便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连同她的身影,也模糊在身后明黄暗红的宫闱间。
珠帘微动,昀凰闻声回眸,见屏风外有个淡淡身影,依稀是中常侍王隗。
小心将少桓扶回枕上,见他睡颜安然,昀凰这才轻悄起身,无声转出屏风。王隗悄声禀道,“沈相到了。”此时未过四更,夜色还浓,沈觉却已到了,可见一路来得甚急。昀凰微微蹙眉,只觉头痛欲裂,倦累之极,“皇上刚歇下,暂勿惊扰。”
强撑精神步出内殿,一眼瞧见沈觉端端立在那里,身形修伟,紫锦朝服在身,无论何时都是这般无懈可击的风仪。昀凰只身步入偏殿,沈觉忙俯身参拜,左右宫人俱都退出殿外。
只见一方素色衣角映入眼中,沈觉垂手屏息,不敢抬眸。这般境地下,也省了寒暄问礼,只听那淡淡语声说,“皇上刚歇下,似已缓和许多。”沈觉已自王隗口中知道个大概,听长公主亲口说了,更觉松一口气,心中却仍忧切,“御医怎么说?”
“旧疾之患,照御医的方子长久调养下去,或许仍可好转。”长公主语声透着沙哑,“丹石之药,却是再不能用了。那药性太过猛烈,积郁日深,已伤及经脉肺腑。”沈觉心里黯然,不知如何回话,却听长公主语声陡转,泠然生寒,“皇上服用丹石究竟已有多久?”
沈觉一震,仿佛整个人都僵住,顿了良久终于开口,“已有三年。”
三年,昀凰冷冷看他,目光幽深变幻。果真是这样,临阵倒戈不过是最后一击,在此之前,他早已是少桓的心腹,整个沈家自始至终都效忠于怀晋太子。
灯烛微光将她绰约身影投映在地,随烛影摇曳。沈觉缓缓抬起眼来,忘了尊卑,目光定定看她。每每见她,都这般绝艳,只是一次比一次憔悴。
他两次求娶,一次人尽皆知,一次连她也不知。
原已断绝了这份心思,触及往事纷纭却令他心神起伏,将唇紧紧抿了,不知如何开口。然而长公主眸光回转,却似若无其事地别过话头,不再追问旧事,只问他一早如何应对朝臣,内外消息是否守得严谨。
沈觉松一口气,敛定心神,心中却又隐隐失落。
皇上急病之事,要瞒住陈国公等内外耳目,只怕是不能了。所幸辛夷宫中尽是心腹,御医也是可信之人,有王隗与沈觉内外照应,外头即便知道皇上病发,却拿不准底细如何。朝臣政务皆好应对,惟独北齐晋王那里有些麻烦。
与北齐的往来,一向是沈觉从中周旋,此次晋王出使南秦,从头至尾、事无巨细也是沈觉在打点——对着此人,昀凰不打算再绕圈子,只淡淡一笑,“北齐求亲之意,你是早知道的。”
“臣知道。”沈觉亦是难得的干脆,“皇上也是知道的。”
长公主微微一笑,憔悴容色透着青白,颔首示意他说下去。沈觉垂下目光,“晋王此来,明为太子求亲,遮掩宗室耳目,真正想让公主下嫁的另有其人。”
长公主骇笑,却不显惊愕,似乎早已猜到其中别有乾坤,“那又是谁?”
“骆后所生的瑞王。”沈觉神色平静,挺秀鼻尖却有些许微汗。
昀凰恍然而笑,目光如霜,“终究是嫁做皇太子妃,至于谁做太子并不要紧,是这样么?”
沈觉缄默不答。长公主一笑,回身在椅中坐下,撑了额角淡淡笑道,“北齐也颇有趣……沈觉,将你知道的来龙去脉说来我听听。”
她第一次亲口唤他名字,带着难得的轻缓语气,不是唤他沈大人、沈少傅或者沈相。沈觉颊上竟有些发热,低了头,依言将北齐朝中情形概略说来。她听得专注,他却心神飘忽,时时不知讲到了何处。见她凝神听着,偶尔微一颔首,他便觉得欢喜,只愿一直这样讲下去。
过不多时,宫人来禀,却说皇上已醒来。
昀凰匆忙起身,急欲去看少桓,忽觉眼前一黑。
“公主!”沈觉抢上前将她扶住,昀凰不待立稳身子便抽身挣脱,看也未看他一眼,急步直入内殿。沈觉黯然放了手,退至一旁,看着她身影消失。
一缕余香犹在,似看不见的丝,勒入心头。
这样的时候,他却恍惚想起第一次御前求娶的情形……早知如此,那时断然说出“清平”二字,会不会一切已经不同。可在那个时候,他还不曾见过她,“清平公主”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号。直至误娶临川,婚后归宁,琼庭里不期而遇,他终于看清那独立雪地的女子,原来她便是华昀凰。
第一十二章 燃榇焚羽待涅槃
季夏发菡萏,再过四五日便是菡池花期,宫中千朵莲花次第绽放。
这莲花却也有一番奇趣,当年北地巧匠携带花籽入南秦,将北方红莲与南国水泽的碧莲杂植,养出这千瓣重莲,各呈丽质。南北莲华易植,而两国僵持日久,隔阂一时却难以冰消。
此番晋王出使南秦,仅在御前互递了国书,商定重开北疆边贸,已算难能可贵的进展。除此,北齐使臣一行并无多留之意,宫宴次日便拟启程北返。署理邦交事务的鸿胪寺卿,一早便携仪仗至驿馆送行,不料却见沈相的车驾停在门前。鸿胪寺卿忐忑地候了一阵,见晋王与沈相把臂言笑而出,忽忆起昔年沈相随父出使北齐,那也是此次晋王到来之前,南北最后一次通使。当年沈相正当弱冠,晋王年岁略长,俱是才俊风流,想来二人应是旧识。鸿胪寺卿上前见礼,方知宁国长公主盛情挽留,邀云湖公主同赏莲花。晋王亦是雅人,便欣然推迟行期,留待菡池花开之后启程。
长公主悉心周到,怕晋王与云湖公主住不惯驿馆,破例将京郊南山的停云别苑让与两位贵客闲住。那原是景帝钟爱的一所行苑,俯瞰京华风物,殿阁华奢之极,更有温泉入室,终年如春。
南郊路遥,次日一早出发,临近黄昏才到行苑。甫一踏入门内,晋王便赞不绝口。沈觉亲自引了二人随处看看。苑中所见侍女皆是云鬓花貌,衣袂轻扬,翩然流连于碧树庭花之间,恍若到了昆仑仙境,令晋王心花怒放。云湖公主却对传闻中可令女子肌肤光润的温泉更有兴趣,不耐烦观景赏美,径直领着侍女去了汤池。
屏退了扈从如云,更觉清净自在。晋王随着沈觉一路穿花拂柳,渐入浓荫深处,只觉方寸园林移步换景,处处皆有玄妙。“素闻南国园林之名,比之北地,果然精妙非凡。”晋王颔首笑叹,长身玉立于藤萝花下,几点深紫花瓣洒落肩头,越发映得衣衫胜雪,丰神卓然。沈觉亦是一袭蓝衫,广袖博带,冠笼漆纱,一反平素不苟言笑的端雅,朝晋王朗朗笑道,“此处藤萝花径依九宫之格修筑,若不小心,是极难走出去的。”晋王挑眉而笑,连称有趣,却听沈觉又说,“穿过此处,便有一座玲珑水榭,隐匿在花影之间,鲜少有人找到。在下幼时听闻,晨昏交替之时,尝有花神现身……王爷可有兴趣一探芳泽?”晋王大笑,当即称妙,便与沈觉订个赌约,若他独自寻着了玲珑水榭,便算沈觉输给他美酒三斛。
行入幽径深处,步步回旋,景致繁妙。晋王兴味盎然,一路施施然寻去,默念着九宫之数,却发觉路径顺畅,并无什么玄妙。循着流水声转出花荫,一道小小栈桥横架,底下流水潺潺。隐约现出一座小小竹舍。莫非这就是那玲珑水榭,晋王驻足,心下觉出些奥妙意味,信步穿过栈桥,见那竹舍的门半掩着,风中送来一丝缥缈香气,仿佛竟是酒香。
晋王心头微动,抬手推开那半掩门扉——
青竹案,青竹窗,青竹盏。
青衣素裳的长公主,不施脂粉,不着珠翠,闲闲坐于竹案之后,素手执壶,将酒斟入翠色欲滴的青竹杯。一两枚玉色花瓣飘浮盏中,微微打着旋,芬冽四溢。
长公主抬眸而笑,落落一拂袖,“昀凰恭候王爷多时。”
晋王笑了,唇角挑一抹玩味之色,悠然道,“沈相诚不欺我,此间果真得遇仙子。”昀凰会意一笑,却不答话,只垂眸将那杯中美酒斟满。时至黄昏,暮色渐深,一痕余晖照入竹舍。晋王长身倚门而立,广袖垂落,意态闲雅。光影游移间,只觉他笑意深深,仿佛意料之中,又似意外之极。昀凰见他闲闲立在门前,并不落座,便扬眉笑道,“王爷吝于赏光?”
晋王摇头叹息,“红粉如毒,在下只怕无福消受。”
昀凰莞尔,“美人计若对王爷有用,昀凰早已用了。”
晋王未想她言辞大胆,坦荡至此,不由朗声笑道,“公主真是妙人。”
“可惜王爷有欠豁达。”昀凰不掩眼中揶揄之色,笑他驻足不前,将她一番诚意视作红粉陷阱。晋王也不恼,朝她翩然欠身,脸上却无半分愧歉之色,“公主错怪在下。”
“是么。”昀凰侧首看他,晋王敛了笑容,一派诚挚神色,“在下面薄性狭,一旦被人拒绝,总难免耿耿于怀,尤其是被女子拒绝。”昀凰一怔之下,顿觉啼笑皆非,看他似真非真的容色,怎么也不像“面薄”的样子。晋王笑得狡黠,话锋却是一转,“鄙国仰慕公主天人之资,一片至诚却遭陛下回绝,纵有美酒聊慰痴人,终是失望伤怀,这酒不喝也罢。”
昀凰哑然而笑,从不知有人能将假话说得如此心安理得,明知是假,却对他恼不起来。
窗外风动花枝,竹舍四下幽谧。眼前女子眉眼幽幽,修颈削肩,别有一番婉转风致,与宫宴上艳光不可逼视的长公主竟不像是一人。她的来意,他已猜着几分,故意拿这番话来激她,无非是试探长公主诚意几何。她却兀自低了头,并不反驳,不再同他言辞争锋,未施脂粉的脸颊显出几许黯然……晋王细细瞧去,蓦生一丝悔意,宁愿收回方才话语。
他宁愿她是泼辣刚强的女子,若云湖一般好胜恃能,也不愿见这一低头的楚楚。
眼前略暗,那修长身影已到了跟前,挡住窗外余晖。昀凰抬起脸来,逆了光,只觉他的影子严严实实笼罩下来,将她整个人笼在其间。他俯身靠近她,语声温润,“真的拒绝?”
昀凰静了片刻,决绝点头。
他凝望她,眼中失望之色流露无遗。
缀玉长缨从他束发玉冠垂下,悠悠摆动在颌下,影子一下下掠过她净瓷似的脸庞。他再无言语,方欲直起身来,冠缨却被她手指勾住。昀凰仰面微笑,手指轻轻绕着那缨上珠玉,气息间有兰麝幽香,“皇兄虽婉拒贵国,却未必拒绝了晋王。”
她眼眸如丝,笑容妩媚,晋王的脸色却微微变了。
北齐的来意,明里一层,暗里一层,彼此都已明了——如同晋王的身份,明里奉了齐主之命出使南秦,意在两国修好,求娶长公主为太子妃,暗里却携来骆后的密约。
北齐国主老迈,骆后为首的外戚与拥戴太子的宗室重臣势成水火。太子自三年前一病成痴,能否好转仍未可知。宗室坚称嫡长之制不可废,力保太子储君之位,骆后则一力要将亲生的瑞王扶上皇位。北齐大半兵权掌握在宗室重臣之手,令骆后不敢妄动,转而寄望联姻,寻求南秦为盟。
以瑞王的身份,未必匹配得了南秦长公主,宗室重臣也必横加阻挠。所幸太子因病耽误,至今尚未册立正妃,恰成全了秦齐联姻。假若天有不测风云,太子“不巧”在成婚之前薨了……
两国联姻非同儿戏,南秦公主既已嫁了过来,自然不能再送回去。北齐民间至今沿有塞外旧俗,一家兄长死了,其弟可以续娶嫂嫂为妻。皇室虽已奉行中原礼制,若要沿用祖上旧俗,也无可厚非。北齐诸皇子皆是庶出,多已婚配,唯有瑞王是皇后嫡子,年及弱冠,恰能迎娶南秦公主——至此南秦与骆后之盟既成,太子亡故,谁主东宫不言自明。
宫宴当晚,晋王与少桓密议此事,仅沈觉随侍在侧。
骆后许诺给少桓的条件极是诱人,其一是云湖公主嫁入南秦,其二便是从外牵制住陈国公屯驻北疆的十万大军,即便京中有所动静,也令其无力回顾。必要之时,彼此皆出兵相助。
陈国公昔年驻守北疆,在军中广植亲信,现今北疆将领大半听命何家,渐成心腹之患。少桓苦心培植的一众少壮将领,要替代军中老将尚需假以时日。诸般牵制,令少桓迟迟不能对何家痛下杀手,步步削弱却使何家有了挣扎反啮的余地。如今皇后有了子嗣,更令何家有恃无恐。
情势至此,与北齐为盟,已是眼下最为明智之举。
然而少桓断然回绝,非但拒绝了北齐的求亲,更推开了唯一可倚仗的盟友。
“陛下实在太过骄傲”——这是晋王对沈觉所说的话,由沈觉转述与昀凰,却似微妙的讽刺。昀凰笑不出,也哭不得,连感伤也落得矫情。晋王凝视昀凰半晌,终于在她对面坐下,给她平视的目光,“公主若有新的主意,在下愿闻其详。”
但见她一双眸子璀璨夺人,望定他徐徐笑道,“南国有梧桐,北方有佳木,不知王爷所谓的佳木何在?”
“公主以为呢?”晋王不动声色反问昀凰。
“昀凰原以为是太子,又曾想是瑞王……”她浅浅一笑,“转念再想,螳螂身后尚有黄雀,谁是佳木也未可知。”
话已至此,谁同谁的机心都明明白白摆在了案上。晋王眼里有刹那阴霾密布,旋即敛入那深褐瞳仁里去。他深深看她良久,忽而一笑,“好极了,开宗明义,皆大欢喜。”
仿如灼灼如金辉穿透云层,这一笑的光芒再无遮掩。昀凰有些目眩,似被他眼里锋芒穿透,不觉屏住了气息。晋王亦敛去笑容,显出淡淡倨傲,“公主想要什么?”
他只知道,她所要的并非佳木。
昀凰望定他,轻轻说道,“凤凰涅槃,浴火而生。”
传说中凤凰历五百年一次涅槃,大限至时,集梧桐枝以自焚,投身烈烈火焰,历经焚身之苦而获重生。丰其羽,清其音,髓其神,是为涅槃。
和亲之议遭拒,原在晋王意料之中。随后长公主以赏莲之名挽留,又亲至行苑相见,也并不令他意外。南秦皇室再无更好选择,改变心意只是迟早,却未料到她改变得如此之快。
女子心性向来浅,杏子林间一番话,他的心意已表露分明。她是心有七窍的女子,闻弦歌,应知雅意——往后谁主东宫并不重要,她终究会是皇太子妃,母仪天下指日可待。
碧莹莹的青竹杯,将她掌心也映上一抹翠痕。但见她纤长手指轻轻转动酒杯,脸上笑意清浅,“两国尚需为盟,王爷虽是英姿天纵,也需一个好的盟友。”
晋王低头浅啜,并不答话,似全神凝注于佳酿,眉宇间一丝凝重却被她看在眼里。昀凰耐心极好,静静等了良久,终于见晋王搁了杯子,目光如刀锋掠至,“你想如何助我?”
“既已做了渔人,不若让鹬蚌之争来得更烈一些。”昀凰侧了脸,浅浅笑着,似在说一出赏心悦目的戏文,“迎亲途中,太子若是遭遇不测,而这弑兄恶行又恰是瑞王所为,晋王会不会大义灭亲,翦除骆氏外戚,为太子殿下雪恨?”
晋王神色泰然,眯了眼笑,“这么说,公主是打算以太子妃之身,助我大义灭亲?”
昀凰微笑,“假若太子妃同遭不测,宁国长公主就此魂断北齐,王爷以为如何?”
这轻轻细细的一句,话音落,笑未歇,晋王已骤然动容。
长公主若随太子魂断北齐,南秦势必不肯甘休。届时两国交恶,最坏的后果莫过于兵戎相见。
朝中鹬蚌相争,边塞干戈再起,当是时,谁将临危受命,执掌江山于风雨之际?
反之于南秦,一场“假干戈”,恰是破除外戚兵权的“真契机”。长公主死于北齐逆臣之手,骆后与瑞王不除,少桓便有了出兵讨伐的理由。战事一起,北疆十万大军首尾不得衔顾,裴家军适时征调来援,便将陈国公腹背钳制于北疆。
里应外合的老套路,骆后也曾想到,也曾允诺以北齐兵马牵制北疆驻军。原不是什么绝妙智计,世间也并无几个诸葛,诸般诡诈都被三十六计道尽。同一番计量,只看各自运用,谁迅捷、谁狠辣、谁不畏死——冷厉如骆后也不敢贸然兴起兵事,只待伺机而动,图谋全胜。
她却不同,她原是输无可输。假若少桓不曾病倒,或许还存着一丝托庇之幸,只求无欲无争捱过这一世。可是她的梧桐枯了,摇了……假若最后的荫蔽也失去,与其惶惶然改投别枝,勿若生于梧桐,死于梧桐。
抛却生前身后顾忌,骆后下不得的狠心,华昀凰却下得。
她的涅槃,是要将羽毛躯壳统统烧尽,连同过往一起抛却。以宁国长公主的死,换来华昀凰的生,甚而连这名字也不要,只剩一个干干净净的身子,重回心念所系的那一株梧桐。
良禽善择佳木而栖,凤凰却不会另立枝头,他到底是看低了她。
“这便是你要的?”晋王的目光似冷似热,变幻复杂。
“是。”昀凰一笑,“太子妃死后,世间便没有华昀凰此人,只愿王爷信守诺言,放一个小小侍女离去。”她这一笑的风华,再难言喻,莫名令他心头刺痛,不知是何滋味。
她宁肯从此更改名姓身份,湮没深宫,也不愿跟随于他。晋王深深看她良久,“这是你的主意,还是陛下的授意?”昀凰气息微窒,静了一刻,淡淡道,“晋王多虑了,谁的主意并无差别,待到菡池宴上,鄙国自当允婚。”
“只怕终有一天你会后悔。”晋王已然明了,深湛目光似有洞烛人心的力量,撩起她心中深深浅浅怅惘。
一世悲欣,悔与不悔,又岂能早早谋划得来。
昀凰微微一笑,“悔便悔了,不过是求仁得仁。”
逼仄深宫里,历来不乏畸艳轶闻。只言片语里流传,蛛丝马迹里觉察,从不曾令他惊诧。
直至此刻,听她坦然道来,直陈心意,竟有隐隐涩意在心底泅散开来。
晋王沉默,目光流连在她眉目之间,久久不能移开。
这样一个女子,冰雪至此,执妄至此,也不知究竟是看高了她,还是看低了她。
“许是看低了他。”昀凰垂了眸,看着案上空酒杯出神,似喃喃自语,又似在问谁。
幽谧的竹舍已沉入昏昏暮色里去,悄无声息的室内,只有她静静独坐竹案之后。案上两只青竹杯,残酒余香犹在,那人却已离去。
“沈觉,我是否做错。”昀凰低低开口,仍不抬眸,身影浸在半明半暗的窗影里,语声越发显得飘忽。窗外竹影里,一个修长影子投在地上,竟是沈觉无声无息立在外头,仿佛与身后幽篁融在一起。他听见她的问话,却不知如何作答。她也并未等待他的回答,仿佛只是信口唤了他的名字,自顾喃喃往下说道,“其实我怕输,也怕看错。”
晋王真的可以信赖么,沈觉真的可以倚重么,少桓真的可以依托么?
昀凰蓦地笑了。
沈觉再也隐忍不住,这笑声,将勒入他心头的细线越发绞紧,紧得不能喘息。他自竹影里走出,立在初上梢头的月色下,低低唤一声,“公主……”之后,再不知能说什么。她孤独端坐在浓黑阴影里,闻听他的声音,徐徐抬了头,给他微弱的一笑。
“时辰不早,回宫吧。”她亭亭起身,广袖飘垂,神色举止从容,方才凄迷神色仿佛只是他的刹那错觉。他看着她披上斗篷,风帽低拢,一袭珠灰曳地,款款步出竹舍。
月光昏朦朦,像是大雨将至,将她袅袅背影笼上一层雾色。沈觉默默随在后头,离了三步之遥,低头见她淡淡影子,只觉似近似远,似幻似真。
转过一丛花树,长公主忽而驻足,半侧了身子,风帽下几缕发丝被风吹得飞扬。
“临川是病死的么?”她猝不及防的一问,令沈觉骤然僵在原地。
晚风吹动他湛蓝衫子,束发玉簪沉沉压在乌黑的发间,仿佛将他往日挺拔身姿压低了一头。
“臣,不记得了。”沈觉艰涩地开口。
虽不是真话,也不是谎话,已然难得。临川性子激烈跋扈,误嫁入沈家,碍了复国大业,早早“病死”也算得慈悲,总好过兴平如今境遇。昀凰回眸,语声轻柔,“沈觉,抬起头来。”
沈觉一惊,僵了片刻,依言缓缓抬头。
她的面容被风帽掩去,只见一双眸子幽幽迫人,“当日你未曾见过我,为何御前求娶?”沈觉不能低头,迎着她清冷目光,一字字答道,“家父曾受苏文定公知遇之恩,自文定公罹难,太妃与公主境遇堪忧,家父不忍见忠烈之后蒙尘,嘱臣求娶公主,将公主带离宫闱……臣懦怯……”
“嘱你父子照拂忠烈之后,借赐婚之机将我带出宫去,他是这个意思么?”长公主截过他的话,一个他字,说得格外清晰。
沈觉缄默下去。
“当日他能潜回宫中,又被人接应离去,想来也是令尊的神通了。”长公主微微带笑,并不需要他的回答,只轻叹了一声,“你求娶之时,他并未远走,仍匿在京中养伤罢。”
沈觉仍是缄默,后背却已汗透重衣。
“他那时,被我伤得很重,很重。”她语声低微下去,低得几不可闻。
第一十三章 为谁斫断红丝腕
时近子夜,两列精甲骑卫簇拥一乘绣幰四望车沿官道急驰回宫。沿途巡夜禁军见是寻常仕宦人家车骑,或欲截下盘查,待至近前瞧清当先一人所持的九龙令牌,无不骇然退避。
南郊崎岖路遥,马不停蹄赶了三个时辰,才踏上通往宫城的官道。从车帘里望出去,四下一片沉沉黑暗,只有远远近近的宅邸屋舍从道旁掠过,连成一片灰雾般起伏的影子。昀凰一脸倦容,默然倚着车壁,透过车帘间隙将目光投向夜色深处。
“只怕终有一天你会后悔”……这温润低沉的语声不知从何处传来,隐约遥远,隐约又在耳畔。昀凰不由自主闭上眼,仍觉那双锐利眸子近在咫尺,目光穿透血肉,直抵深心。他看她的目光,仿佛天空中盘旋的猎鹰遥遥觑准猎物,精准、直接、毫不含糊。
手心里不知何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