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兵天子-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刀,【探囊取物】和【锋芒毕露】同时漾出漫天如雪刀光从旁夹攻。赫然已出全力,要将杨昭当场斩成肉酱!

第116章 遗物礼物(二)

平心而论,赵五迪、高迦蓝、史千秋这三名将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既然皆能独领一军,本身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假如正面较量的话,那么他们的武功修为即使比起当日在新年大宴之上的杨昭,也只是稍逊半筹而已。此时三人同时出手夹攻,气势更见悍勇霸杀。

只可惜杨昭今时今日的修为,比起新年大宴时已经不可同日而喻。假如说如今他居然也会折在这三人手下的话,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下间最不好笑的冷笑话了。面对凌厉刀光,杨昭眼眸内不其然流露出几丝惋惜之情,黯然叹息道:“我已经给过你们机会了,为什么偏要不见棺材不流泪呢?”说话间双掌似慢实快地旋转一圈,在胸前“砰”地合拍,正是两仪八法的【天崩地裂】。

这一着若辅以阴阳令全力催发,威力足可比拟上百吨炸药同时爆炸。只不过此刻小王爷既是赤手空拳施展,其志也不在于杀人。所以十成威力中,才不过只发挥出了两、三成左右而已。饶是如此,【天崩地裂】毕竟也非同小可。霎时间澎湃冲击波向四面八方扩射,三名蜀将根本还没能闯入小王爷身边三尺范围之内,已遭爆风震荡,攻势未发先溃。“咚咚咚”先后三声闷响,三名蜀将不由自主地重重坐倒在地,手上百炼钢刀被震得扭曲变型,已成三截废铁。赵五迪五官全因惊惶而扭曲,他实在做梦也未曾想过,面前这少年看起来简直还乳臭未干的模样,武功修为竟高到了自己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三人中论官职是赵五迪最高,但论武功却是高迦蓝居首。他出身自蜀王府的【百战】精兵,算是蜀王嫡系中的嫡系,对杨秀向来忠心耿耿。此际纵然受挫,勇悍也丝毫不减。他双手一撑弹身跃起,厉声喝道:“杨昭小贼恩将仇报谋害亲叔,杀了他王爷自然重重有赏。所有人都给我上!”伸手从旁边另外一名军官腰间夺过长刀,揉身又扑上前来。刚才同被杨昭点名,但官阶比较低的那二十几名将校不假思索,也各举兵刃往前夹攻。身为将校,自然也有各自的亲兵护持。主将有难,他们更无袖手旁观的道理。倾刻间上百人手执长矛从人群中结阵冲出,要凭阵法威力抵偿个人武力之不足,将眼前这居然斗胆孤身闯入敌营之中,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当场击杀!

根本是没有任何悬念的比拼。人数上的优势远不足以弥补双方实力的差距。只是面对敌人挥舞斩杀而来的兵器,杨昭既未催起【易经玄鉴】,也没有动用阴阳令。什么无字真经冰火螳螂拳暗黑七重天之类的武功,更连半招也都没使出来。他只是从怀中取出个绿油油的竹哨凑到嘴边,撮唇用力一吹。

“咻律律~~”的尖锐哨声冲破云霄直上青天,蜀军营盘中三万余人,刹那间只觉双耳刺痛,头脑中同时为之一晕。哨声中以赵五迪、高迦蓝、史千秋等三名蜀将为首,凡是被杨昭点到过姓名的将校们无一幸免,先是僵立当地动弹不得,继而“扑通~”倒地,眨眼间就犹如身受千刀万剐般不停打滚。一个个五官扭曲,神态狰狞地张开喉咙“嗬嗬”呼叫,手指拼命在自己身上乱抓乱撕,哪怕把自己撕扯得血肉模糊也不肯停手。皮肤下更依稀可见有无数细小爬虫在到处钻来钻去。霎时间这被点到名的三十多名将校人人形如鬼魅,嘶唤有若野兽。旁观士兵看在眼里,无不为之骇然变色,看向杨昭的眼神中,更多了几分畏惧之意。

如此惨酷情景,也大出杨昭意料之外。他默然叹口气,随即“咻律律~~”地第二次吹响哨子。却是毒发如山倒,毒去似抽丝。直过了足足半炷香时间,隐伏在皮肤下乱钻的爬虫,这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不再发作。那三十余名蜀将全部口吐泡沫,双眼翻白,浑身虚脱,大汗淋漓地瘫倒在泥土上。十成性命之中,倒足足去了九成九。

如此可惊可怖,只因为这些蜀将们统统都中了唐门的绝毒:千刀万蚁丸。凡中毒者平时并无异状,可是一旦毒发,潜伏的蚁虫就从沉睡中苏醒,中毒者的感受犹如身遭千刀万剐,可是偏偏神经倍加清醒,连想晕迷过去以逃避也办不到。当真求生不得,求死也不能。便是铁打的汉子也万万抵受不住。只有用特定手法吹响特制的哨子,蚁虫才会重新恢复沉睡。用来对付那些桀骜不驯的人物,强迫对方向自己屈服的话,效果没有任何其他毒物可以与之媲美。

扫除障碍,杨昭目光再度在眼前黑压压的大军身上一扫而过,朗朗扬声道:“众将士听了。杨秀企图以子篡父,是为不孝;以无道之臣伐有德明君,是为不忠。尔等皆是我大隋好男儿,满腔热血岂可不为保家卫国而洒,反而为了这不忠不孝的东西白白牺牲?如今杨秀党羽已然伏法,众将士立刻打开寨门出降。朝廷宽宏大量,只除首恶,不问胁从。”

一片寂静之中,三万余蜀军全部静了下来。彼此面面相觑地过了半晌。忽然有人率先松手抛开了武器。霎时间只听“呛啷啷~呛啷啷~”的金铁之声满营大作。杨昭心中暗暗舒了口长气。欣慰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只因他知道,尽管眼前这场战争还远未到结束之时。但至少,是可以暂时地告一段落了。

其实在蜀军绝大部分士兵的内心深处,都是不愿意继续再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继续打下去的。杨坚登基二十年来,教化大治天下。民间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人人都乐享太平,实是亘古以来少有的盛世。无论府兵郡兵边兵,都以身为大隋子民而自豪。但如今既不是抗击外侮,又不是为大隋开疆辟土。光凭杨秀一纸檄文就要起兵攻打大兴,哪怕檄文上说得地涌金莲天花乱坠,每条理由摆出来都是振振有辞的样子,可是千言万语,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杨秀要以子逆父,谋求用武力篡位。

杨秀出镇蜀地多年,早将蜀中二十四州的地盘经营得稳固无比。在蜀地百姓心目中,确实对他十分敬爱拥戴。然而说到做皇帝,蜀地百姓始终还是只认杨坚为真龙天子。对于杨秀起兵要“清君侧”之举,绝大多数人哪怕不敢反对,却也并不热切拥护。

不过蜀军中所有军官都属于杨秀派系,几乎所有人也怀抱着攀龙附凤的心态,只希望杨秀登基后自己也能当个开国元勋,封个万户侯什么的。士兵虽然不想打,但既然身为士兵,便早习惯了听从长官命令行事。一盘散沙群龙无首,除去乖乖跟随上司去攻打朝廷的军队以外,却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心里头便有不满,却又谁敢出头反抗?于是迫不得已,惟有一条路子走到黑罢了。现在既然所有稍微高级点的军官都已经不能出来发号施令,那么杨昭又以河南王兼朝廷左卫大将军的身份命令开寨门投降,却是正中他们下怀。

※※※

“原来如此。赵五迪、高迦蓝、史千秋这些蜀中叛军的军官之所以会中千刀万蚁丸之毒,全是因为唐生和唐诗诗在暗中做了手脚而导致。这样说来,他们倒是身在曹营,而心归汉了。”

列柳城内,行军大总管宇文化及的行辕大厅里,李靖在听杨昭讲完昨天晚上的经历之后,禁不住一声长叹。既是有感于唐生和唐诗诗这对恋人生死相随的感情,亦是惋惜他们最终也只能携手共下黄泉的可悲结局。杨昭点点头,道:“唐诗诗那时候对我所说的话,其实句句属实。唐病确实是碧磷福地的叛徒。他卖师求荣,逼迫唐毒不得不答应和唐十三还有杨秀合作。活死人和巨灵毒奴这种伤天害理的东西,都是他亲手炮制出来的。唐诗诗向我交出人头,既是‘荆轲刺秦,公子献头’之计,同时也是为碧磷福地清理门户之举。”

已经服下解药,把蛊毒从身体内部全部清除完毕的独孤峰忿忿道:“但以千刀万蚁丸逼迫二弟将那个人头带回来列柳城,导致宇文大总管和我同时被蛊毒暗算的人,却也是这个唐生。既然唐病已经死了,他们为什么还要下这样毒手,更为什么还要向王爷你邀战?哼,唐门中的妖人,个个都是满肚子鬼蜮伎俩,当真岂有此理!”

“这点倒非什么鬼蜮伎俩。”同样服下了解药驱去体内毒素,宇文述的神情却颇显靡萎。他年纪毕竟已经大了,以龟息功镇压蛊毒甚损元气,这时候却还未能缓过气来。只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几十年官场打滚,宇文述目光之敏锐实在非常人可以企及。手拈长须,缓缓道:“唐生虽然不甘为唐十三所用。但唐毒受制于人,唐生也不能弃自己师尊于不顾,公然投效朝廷。再加上对王爷的能耐心中无底,也担心王爷对付不了唐十三,所以才设下这毒计,逼迫王爷孤身出城与他们单打毒斗,也是一番考验之意。”

独孤峰恍然道:“王爷假若连【四大皆凶】都对付不了,自然更不是唐十三敌手。那么唐生杀了他,就是在唐十三面前立下大功。唐病之死,当然也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最终变成不了了之。情形若是相反,则他们既清除了师门叛逆,也狠狠打击和唐十三勾结的杨秀,而他们既然已经战死,唐十三也找不到借口向唐毒发难。可谓一举三得。虽然此举终于也不免要赔上自己的性命,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也算是无奈之下的最好选择了。”

宇文述点头道:“妖人心思缜密如此,可见确是劲敌。【四大皆凶】虽去,但唐门还有烽火炼天、惊魂殿、雪厂、以及夺魄宫等四大支脉,料来其厉害处必不下于【四大皆凶】,今后对敌,我等还须更加小心在意,切莫再重蹈覆辙才是。”

当下在座众将,除杨昭之外齐齐起立,同时应了声“是。”李靖又道:“城外三万蜀军现在已开寨出降。究竟如何处置,还请大总管及早示下才好。”

列席在旁的来护儿插口道:“这三万士卒原本都是蜀地二十四州的郡兵,既熟知地理,也惯于在当地作战。兵器甲仗,粮草器械也一应俱全。既然不肯附逆而出降,那么正好编入我军之中充实兵力。如此,则我军便不需要继续死守街亭,可以反攻阳平关了。阳平关既下,则蜀军在汉中就无险可守,只能退守剑阁负隅顽抗,我军则可乘此锐气,一鼓入蜀荡平乱军,还二十四州百姓一个太平安乐。此正为制胜之机,万万不可错过了,请大总管明察。”

宇文述点头道:“《孙子兵法》中有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此为兵法正道。不过这三万人良莠不齐,除去那中了千刀万蚁丸的三十余人之外,难保其中还会有心怀不轨的冥顽之辈。而且我军人数也不过只有三万余,若将其尽数收编,一旦形势有变,便将闹成不可收拾。所以当去芜存菁,只留下性情淳朴可靠的士兵,其余全部就地遣散。这样既能增强兵力,亦不虞有奸细在我军中作乱。杨秀麾下的其余士卒得知此事,军心也必然为之动摇。而杨秀和唐门之间,更将要互相猜忌,可谓一举三得也。赳赳大隋,共赴国难。诸位休辞劳苦,宜各尽其责,上报君恩,下保黎民也。”

来护儿、李靖、独孤峰等齐声抱拳道:“正该如此。赳赳大隋,共赴国难。上报君恩,下保黎民,就在今朝。”

第117章 战火如荼

三日之后,大军整编完毕。以原来的左卫、右卫、左武卫三卫府兵为基础,再将出降的蜀军精锐万余人打散了混编入各队之中,合计达四万二千兵力分三路离开列柳城,西向阳平关进发。杨昭和李靖、宇文述和宇文化及还有麾下四大家将、独孤峰和独孤霸(因念其外戚身份,再加上所作所为皆是因为被迫服下千刀万蚁丸后的迫不得已,故此宇文述特准其戴罪立功)都各自统领一军。来护儿则统领八千兵马留在街亭坐镇,替大军守备后方。

至于其余没有被编入隋军的原蜀军士兵,则全部被遣散。他们大部分各自回乡为民,小部分则翻山越岭,重投杨秀麾下。以赵五迪、高迦蓝、史千秋等三人为首,死心塌地效忠杨秀的蜀将,被押送回大兴城受审。没有意外的话,等着他们的将是千刀万剐之刑。不过,比起千刀万蚁丸发作时的痛苦,或许对他们而言那还比较轻松了。

原本为八万的蜀军兵力锐减为五万,与隋军相比较,已经占不到多少优势。而在那小部分仍然决定对杨秀效忠的士兵历尽千辛万苦回到阳平关和南郑时,也一如之前宇文述的预料,更令蜀军士气大为低落。为了挽回士气振作军心,蜀军也曾出动重兵,意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将隋军各个击破的战术。

但此计也早在宇文述预料之中。反而将计就计诱。在戎丘布下阵势,先以本部右卫兵马拖住来犯大军,然后则以杨昭的左卫和独孤峰的左武卫从后包抄,把出阳平关野战的蜀军二万余人,尽变成了二万头瓮中待捉之鳖。领兵的蜀将同样出身自【百战】,对杨秀忠心耿耿。眼看已经身陷绝境,却仍然不肯投降。反而率领麾下八百精锐拼死冲向宇文述帅旗之下,企图击杀宇文述挽回败局。可惜勇气可嘉而力有不逮,最终八百精锐全部战死,那名蜀将本人则和宇文化及单打独斗,于三十招内被斩杀于宇文化及的虎啸刀下。

大将战死,群龙无首,余者更无斗志,当下也纷纷弃械投降。此役中隋军伤亡不过二千,而斩首三千级,俘虏一万六千余,此战可谓大获全胜。

宇文述命令三军在降兵中去芜存菁,精选出五千余众作为补充,其他则就地遣散。然后继续发兵阳平关。阳平关此时只剩余不足一万守军,士无斗志。即使有唐门三千白衣子弟兵以及烽火炼天的霹雳火器协助守御,同样也是无济于事。仅仅激战半日之后,阳平关便再度易主。

攻取阳平关,只是反攻的第一步。稍作休整,隋军再度出击南下,直取汉中首府南郑。杨昭虽不擅长指挥,但有李靖辅助,依旧顺利地接连击破了拱卫南郑外围的汉城和乐城两大要塞。为进取南郑扫清了所有障碍。之后右卫和左武卫亦先后到达,三路大军会师城下,围绕城墙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当年汉高祖刘邦,灭秦后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其时便是在南郑设都以治汉中。之后经历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八百余年岁月,南郑始终是天下屈指可数的雄城之一。其地虽然不属巴蜀二十四州之列,但杨秀深谋远虑,早在数年前就设法将汉中郡的太守换成了自己人。大军一出蜀地,南郑立刻兵不血刃地改旗易帜。所以城防工事依旧完好,和之前早被烽火炼天用大量雷火霹雳弹狂轰滥炸炸,以至于损毁残破的阳平关城墙完全不可同日而喻。

而且战事到了这个地步,蜀军也情知南郑若有闪失,汉中便保不住了。于是派唐门子弟兵作为监军监察士兵。士卒稍有动摇军心的言行举止,便立刻就地格杀,决无宽贷。又大量从城内百姓中选取精壮男子强征入伍,打开仓库发给兵甲器仗,一夜之间竟把兵力再度扩充到六万人左右。这些新兵虽然不能用之以野战,但依靠坚城进行防守,却是绰绰有余。

如此坚城,在这个时代而言几乎是无懈可击。宇文述和李靖等尽管智计百出,无奈蜀军打定了主意龟缩城内死守不出。他们智谋再好,照样好似耗子拉王八,根本无从下手。除去正面强攻或围城困敌之外,便没有第三条路好走了。然而南郑城里粮草充足,足够满城士兵百姓食用两三年之久。若要围城,一来兵力不足,二来难道当真把这场仗拖到两三年才结束?所以宇文述别无选择,只好传出号令,宣称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能率先破城,便向当今天子表奏其功加封为万户侯。以此激励士气。

三军士卒听了宇文述的传令之后,果然士气大振,尽皆抖擞精神,奋勇攻城。或者叠土抢登,或者竖立云梯,或者抛掷钩索攀援,或者拥推巨木冲门。更加架起投石机,不住用石弹轰击城墙。但城内守军也使用各种手段一一化解攻势。虽然伤亡颇重,可是折损者多半是那些临时强征入伍的新兵,原本的老兵却几乎没受什么损失。反而新兵见过血后逐渐成长起来,战斗力不减反增。

两军接连激战了足足五日,南郑城依旧屹立如山,反而隋军折损了好几千人,锐气受挫,攻势更是不利。眼见再强来也只是白白送掉士兵性命,无可奈何之下,宇文述惟有暂时停止攻城。他召集杨昭和独孤峰等人商议,却也想不出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眼前困局。

南郑处于汉中咽喉要地,若不拔除这颗硬钉子,大军就无法继续前进入蜀。但若屯兵城下,则此时恐怕杨秀也已经在蜀中到处拉壮丁扩充军队了。一旦援军开到,那么城内城外两路夹攻,隋军腹背受敌,情况便大大不妙。如作最坏打算的话,甚至很可能一庄就把之前赢来的所有筹码全部输干赔净。可是这时候大家都已经骑上了老虎的背脊,再想下来,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沉默片刻,李靖缓缓开口道:“自古攻城之法,无非有三。一者,持强力攻。二者,持众围城。三者,善用天时地利。眼下咱们强攻既不能得手,又不能长久顿兵坚城之下,那么要想攻陷南郑,恐怕就得从第三种办法上下手了。”

“天时地利……”杨昭双臂抱胸,站在展开的南郑地图前沉吟不语。好半晌,他徐徐叹口气,沉声道:“那便只有从沔水下手了。”

沔水,又称为汉水。即是后世的汉江。它发源自地处关中与蜀地边境的米仓山,东南流经汉中、安康;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而继续向东南流,过襄阳、樊城,最后在武昌汇入长江。水量十分丰沛,与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河合称“江河淮汉”。而南郑正好位居沔水上游,加上现在又是春季。若要凭借地利,筑起围堰包围南郑,然后毁堤发动大水倒灌入城的话,必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然而水攻之举一旦发动,城里面不管是军是民,都必然会出现大量死伤。自然了。眼下兵情紧急。非常之时,自可用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哪怕当真用水攻淹没了南郑城,将城内二十几万男女老幼外加叛军都统统淹死,想必除去城中百姓在外地的亲戚以外,也不会有其他人对此举心怀怨愤吧。牺牲一城居民而换取战争的胜利,满朝文武,甚至是天子杨坚和独孤皇后,可能也都会认为这项交易做得相当划算。然而那些死忠于杨秀的叛军被淹死,倒也还罢了。被强征入伍的新兵,该当如何?城里面的无辜老百姓,又当如何?难道只因为自己居住的家园不幸成为了战场,他们便活该去死?难道只为了打赢这场本不该打起来的仗,所以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叫这些老百姓去牺牲吗?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然而君既为君,可不正在于能庇护治下小民?辛辛苦苦纳粮完税,出工出力地为国家服徭役,为的也还不就是期盼在自身有难时,能得到朝廷的救济么?假若这朝廷只懂不断向老百姓索取,有事时却反置黎民于不顾,那么老百姓们还要这个朝廷干什么?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荀子亦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可见君若不君,臣即可不臣,起而行成汤、姬发之举,亦是理所当然了。而千里大堤,溃于蚁穴。历史上隋朝之所以灭亡,正因为隋炀帝不恤民力,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才令繁华鼎盛至于极点的大隋朝几乎在一夕间便土崩瓦解,到了天下人人均欲其亡之而后快的地步。前车之鉴(或者现在应该说是后车?)尚在,试问杨昭又怎能不对之深怀戒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话又说回来。其实杨昭这个生平才第一次领兵打仗的人能够想得到的事,李靖号称再世卧龙,宇文述和独孤峰也一辈子亦老于军伍,又岂能看不出来?要知道当年宇文述统兵灭陈时,可不曾有过丝毫心慈手软。假若换了敌人是什么域外敌国的话,他们也老早就把“放水攻”这三个字说出口来了。

但当年还当年,眼下归眼下。大隋立国二十年,天下百姓向来称颂杨坚是宽宏仁厚,爱民如子的皇帝。而杨坚自己也颇以此而自得。尤其近年来杨坚年事渐高,对名声面子也看得格外要紧起来。以水攻法攻城,死伤太大,后果太过严重。现在正在打仗还没有什么,他日班师还朝时,难保朝廷中那些爱好邀命卖直,满肚子儒家教条的言官们,不会就此事上奏大肆弹劾。到时候杨坚要是发起火来,谁能担当得起这个后果?

第118章 决不后悔

宇文述用兵狠辣,为官却一生谨慎。假若事难两全,那么确保自身安全和政治本钱不受损害,就是他做决定前最优先的前提。而独孤峰幼年经历家门巨变后,更深知帝皇心意,实是世上最难以猜度之物。尽管有独孤皇后作后盾,也决不肯做出头鸟。所以假如在场身份最尊贵的杨昭不率先打开天窗说出那句明亮话,他们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开口提出这个建议的。

杨昭又如何不知宇文述和独孤峰的心意?本来无论穿越前后,他最痛恨的就是那所谓的“杀伐果断”四个字,在杨昭心目中,这四个字根本就是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满肚子自私自利,全未把别人性命放在心上的奸险恶毒之辈,当上婊子以后嫌名声不好,所以替自己立下的一座牌坊罢了。

当这些“杀伐果断”者居于上位时,便高声提倡要以大局为重,毫不犹豫地去牺牲弱势者并合理化自己的自私行为。而所谓大局,无非就是他自己的利益而已。而一旦有更高于他的上位者同样要求他“以大局为重”时,则以自己的利益最大,誓死反抗被牺牲,更嘲笑愿意牺牲是傻瓜。这些所谓的“杀伐果断”者,从来只要求别人为自己牺牲,自己却坚拒做出丝毫的付出。杀伐果断杀伐果断,到头来被杀伐的就永远只有无辜小民,他自己的利益就永远一根红线向上扬,真正吃人不吐骨头。世间最卑鄙最无耻的行为,也就莫过于此了。

偏偏这些无耻之辈因为极端的自私下流,反而博得了一些本身个性软弱之人的喝彩声。他们把这些自私下流的无耻之辈捧为自己的偶像,幻想自己也可以像那偶像一样肆意“杀伐果断”别人,可谓荒唐无稽可笑可怜之极。

然而今日设身置地来看一看,杨昭赫然发现,自己竟也不得不被迫“杀伐果断”一回了。

若下令放水攻城,则城中军民的二十万条性命必然尽丧。但若不下令放水攻城,朝廷大军便随时有全军覆没之危,杨秀叛军自此无人可制,说不定就真让他篡位成功了,到时候死的人更多。所谓事在两难,究竟应该……如何是好?

霎时间,营帐中众人的灼灼目光,尽数聚集于杨昭身上。小王爷闭上眼睛,紧咬牙关,以至于面颊两旁肌肉也凸了出来,不住地微微跳动,显然心中天人交战,实是比应付什么强仇大敌的狂攻猛打都还更加艰难。良久良久,杨昭终于睁开眼睛,神情疲惫地抹去额上汗水,转身向宇文述一拱手,道:“大总管,明天一早,我便率领左卫人马去沔水岸边拦河蓄水。至于造围堰包围南郑的事,则有劳大总管了。”

李靖急道:“王爷,你何必……”话犹未毕,杨昭早挥手打断他说话。小王爷微微苦笑道:“人的生命本不可以单纯以数字计算。然而事到临头,我却又不得不只将他们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个数字。以前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明为政之恶,便不能达至为政之善。现在……我多少有点明白了。什么为了天下苍生,不得不然之类推诿的说话,我决计不会说的。南郑城中这二十万军民就是由我亲手害死,他们死后的冤魂若成厉鬼,便尽管把我拉下十八层地狱吧。哪怕要上刀山下油锅,经历百世的苦难折磨,杨昭亦必甘心承受,决不后悔。”

杨昭这番话所得斩钉截铁,再无半丝圆转余地。字里行间,更满蕴了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无畏。李靖知自己这个未曾真正结义,彼此关系却已堪比蜀汉刘关张的兄弟已是下定决心,再无更改。心中不禁又是谓然长叹。他勉强提起精神一笑,道:“好,王爷既然已经有此觉悟,那么李靖亦再无话可说。不过咱们既是……”李靖及时住口,斜眼向宇文述和独孤峰二人各瞥了两眼,及时把“兄弟”两个字收回。慨然道:“李靖自当舍命陪君子。那二十万条性命的帐,就算上李靖一半吧。”

杨昭又是一笑。他和李靖相互知心,明白对方和自己相同,话既说出口来便不会再变。男子汉大丈夫,也用不着相互推托开脱这样婆婆妈妈的。当下只点头,却没再说话。旁边的独孤峰见他们如此,毕竟面皮还是不够厚,竟流露出几丝讪然与尴尬来。宇文述则是已经人老成精了,神情依旧泰然自若,并没半分的不好意思。道:“好,这事便如此定了吧。不过水淹之计虽好,却必须慎防城内军队趁咱们动工的时候杀出阻碍工程。同时也得提防成都方面随时将要杀到的援军。当中人手如何分配,咱们还得好好商量才是。”

这几句话也说得十分有道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光想出个好主意是没有用的,还得有相应的详细计划进行配合才是。杨昭虚心请教道:“那么,大总管的意思是?”

其实关于相关人员怎么调配,如何分派兵力提防城内外异动等等计划,宇文述胸中早打好了腹稿,只等杨昭率先捅破窗户纸罢了。这时候便手拈长须,怡然道:“依老夫之见嘛,该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将腹稿一一道出。

※※※

宇文述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造成微微震动,连带着帐篷的幕布也出现了幅度极小,几乎不可察觉的连串颤抖。而这一连串颤抖,却又透过某根极细极长,几乎难以凭肉眼分辨的丝线,源源不绝地传送出去。

接收这信息的人,此时此刻,正隐身于距离帅帐足有十几米远之外的另外一顶帐篷之中。他身材瘦削修长,虽然半蹲在地上连半根手指头也不动,却总是给人以某种飘忽不实在的感觉。

他从头到脚都罩在黑色夜行服下,连双眼也没露出。惟有那两只大得几乎不合比例的耳朵没有任何遮掩,模样看起来甚是古怪可笑。而那条透明丝线的另一端,就直接系在他左耳之上。本来在帐篷中休息的士兵,已全被这黑衣人用轻手法点了睡穴,故而他可以全神贯注地进行偷听。远处帅帐之内,杨昭李靖宇文述独孤峰等人的对答,字字句句皆被听在耳中,绝无半句遗漏。

直过了整整大半个时辰,帅帐中众人已将如何进行水攻的细节都全部敲定,各自离开回自己营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